闸坝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水电站水利枢纽水闸初步设计报告(闸坝)

水电站水利枢纽水闸初步设计报告(闸坝)

目录第一章白鹅水电站水利枢纽基本资料 (1)1.1 流域概况 (1)1.2 暴雨洪水特性 (1)1.3初设阶段设计洪水成果 (2)1.4 工程地质 (6)1.4.1区域地质概况与地震 (6)1.4.2 地层岩性 (6)1.4.3 地质构造 (7)1.4.4 水文地质条件 (8)1.4.5 库区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8)1.5枢纽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9)1.5.1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9)1.5.2 发电厂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4)1.5.3 施工围堰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5)1.5.4天然建筑材料 (15)1.5.5论与建议 (17)1.6设计的主要参数 (19)1.7附图:坝址地形图、地质剖面图、地质渗透剖面图 (21)第二章坝轴线、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方案及洪水调节 (22)2.1 水文资料 (22)2.1.1 白鹅坝址设计洪水过程线 (22)2.1.2 坝址水位~泄流量关系曲线 (23)2.1.3 坝址高程~面积~容积关系曲线 (24)2.2水库调洪计算 (25)2.2.1 起调水位和水库洪水调节原则 (25)2.2.2 洪水调节原理 (26)2.2.3不同净宽Q-H关系曲线计算 (26)2.2.4 不同闸门净宽校核洪水位计算 (30)2.2.5设计洪水位计算 (35)第三章非溢流坝设计 (37)3.1枢纽等别及水工建筑物级别确定 (37)3.2非溢流坝剖面设计 (37)3.2.1基本公式 (37)3.2.2超高值Δh的计算 (38)3.2.3最大剖面尺寸拟定 (39)3.2.4坝顶宽度拟定 (39)3.3非溢流坝荷载计算 (39)3.3.1荷载计算及其组合 (39)3.4非溢流坝稳定计算 (45)3.4.1设计洪水位情况荷载统计 (45)3.4.2校核洪水位情况荷载统计 (46)3.4.3非溢流坝抗滑稳定性验算 (46)3.5非溢流坝应力分析 (46)3.5.1基本荷载情况 (46)3.5.2应力计算公式 (47)3.5.3应力计算 (48)3.5.4应力计算结果 (49)第四章溢流坝段设计 (50)4.1闸室基本尺寸拟定 (50)4.1.1闸形确定 (50)4.1.2闸室基本尺寸确定 (50)4.1.3闸门与启闭机 (50)4.1.4上部结构 (51)4.1.5闸室的分缝 (51)4.2过流能力校核 (51)4.3消能防冲设计 (54)4.4 消力池尺寸计算 (54)4.5消力池尺寸及构造 (57)4.6闸室应力稳定计算 (58)4.6.1闸室基本资料 (58)4.6.2应力稳定计算公式 (58)4.6.3闸室稳定应力计算 (59)第五章细部构造设计 (64)5.1 坝顶构造 (64)5.2 分缝止水 (64)第六章地基处理 (65)6.1 请基开挖 (65)6.2 固结灌浆 (65)6.3 帷幕灌浆 (66)第一章白鹅水电站水利枢纽基本资料1.1 流域概况白鹅水电站地处贡水干流上游会昌县境内的白鹅至文武坝镇河段,坝址位于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附近,距县城约45km,地理位置东经115°35′30″,北纬25°50′50″,坝址以上集水面积6685km2。

水闸设计与施工报告总结

水闸设计与施工报告总结

水闸设计与施工报告总结1.引言1.1 概述概述:水闸是一种用于调节和控制水流的重要设施,既可以用于防洪和供水,也可以用于调节河流水位和保护生态环境。

水闸的设计与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水力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对水闸设计与施工的要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旨在为未来水闸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总结了水闸设计与施工的要点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概述了水闸设计与施工的背景和目的,并介绍了本报告的结构。

在正文部分,我们详细讨论了水闸设计和施工的要点,以及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对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水闸设计与施工的建议,以及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结构,我们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水闸设计与施工的相关内容,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总结和分享水闸设计与施工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提供给相关领域的设计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参考。

通过对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详细分析,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建议,旨在提高水闸设计与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服务于社会发展。

同时,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总结,推动水闸设计与施工领域的进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2.正文2.1 水闸设计要点:水闸设计是确保水闸安全运行和有效控制水流的重要环节。

在水闸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点:1. 水闸结构设计:包括水闸门、水闸墙、水闸闸室等结构的设计,要保证其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满足水流的控制需求。

2. 水闸尺寸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确定水闸的尺寸,如水闸门的长度、高度和厚度等,确保其能够有效控制水流和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

3. 水闸材料选择:选择耐腐蚀、耐磨损和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进行水闸的设计和制造,以确保水闸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某中型水闸初步设计报告

某中型水闸初步设计报告

某中型水闸初步设计报告一、项目概述本报告是中型水闸初步设计的详细报告,旨在描述设计方案、施工过程和预计效果。

本项目位于省市,并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导流渠道、水闸主体和泄洪设施。

设计目标是确保水闸的安全和可靠,满足灌溉、供水和防洪的需要。

二、设计方案1.导流渠道设计:导流渠道的主要功能是引导流经水闸的水流。

渠道应具备良好的涵洞结构和导流能力,以避免整个水闸系统的堵塞和内部压力增加。

导流渠道设计应根据流量和土质条件合理选择截面形状和尺寸,并采用合适的护坡和防渗措施。

2.水闸主体设计:水闸主体设计应确保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考虑防渗和泄洪的要求。

主要包括坝体、闸门和溢流堰。

坝体采用混凝土结构,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闸门采用钢结构和液压控制系统,方便操作和调节。

溢流堰采用自由溢流的形式,以减轻洪峰流量压力。

3.泄洪设施设计:泄洪设施是为了防止水库过剩水位,预防洪水过大过强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设计应采用相应的溢洪道和泄洪孔,确保过剩水能稳定流出。

泄洪孔应分布均匀,设计合理的边坡和补沙措施,确保泄洪渠道的可靠性和排砂效果。

三、施工过程1.导流渠道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先进行导流渠道的地质勘探和测量工作,确定土质条件和流量。

然后开始挖掘导流渠道,并进行边坡护坡和防渗处理。

完成后进行导流试验,确保导流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2.水闸主体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先进行坝体施工,采用混凝土浇注的方式,确保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然后进行闸门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操作灵活和承载能力。

最后进行溢流堰的施工,确保自由溢流通畅。

3.泄洪设施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先进行溢洪道和泄洪孔的施工,确保结构稳定和排水效果。

然后进行边坡和补沙处理,确保泄洪渠道的可靠性和排砂效果。

最后进行泄洪设施的试运行,确保泄洪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四、预计效果经过以上设计和施工,预计该中型水闸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

导流渠道、水闸主体和泄洪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均符合标准和规范,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闸设计报告

水闸设计报告

5.2.2 引水渠及泄水闸5.2.2.1 工程布置本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布置形式,引水口布置于河道弯道凹岸,由引水渠、泄水 闸组成。

引水渠的作用主要使水流平顺的流入闸孔,泄水闸是用来控制下泄的水量。

5.2.2.2 引水渠布置为了使水流平顺,增大引水量,减少入渠泥沙及轻微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刷, 参照已建工程,结合下游输水渠道布置,引水角采用 35°。

引水渠宽度与泄水闸相同为 6m 。

在保证闸身安全的前提下,引水渠的长度尽量 缩短,以减少渠道内泥沙淤积, 本工程引水渠中心线长度 63m 。

引渠两侧的渠堤以圆 曲线与河堤相连,使其成为喇叭口形状。

曲线半径左侧为 27m ,弧长为 34.47m ,右侧 半径为 21m ,弧长为 27m 。

5.2.2.3 泄水闸闸前水位确定当在渠道侧面设取水口时,引水渠闸前水位将低于渠道水位。

此次设计根据水力 计算手册 3-2-17 及 3-2-19 公式进行计算:Q = m(1 一 v2 sin a)b 2g H3 / 2 (3-2-17);gh 22Q = Q + Q (3-2-19)1 2式中: Q Q-分别为侧堰首末端河渠的流量; v 、h 、H -分别为侧堰末端河渠断面上相应的断面平均流速、水深、和堰顶2 2 2水头。

经计算河道流量: Q=63.8m 3/s ,相应水位 Z=307.81m ,泄水流量为 5.0m 3/s 时, 闸前水位为 307.80m 。

5.2.2.4 泄水闸布置(1)泄水闸为了避免水流在转角处发生漩流,泄水闸布置在引水渠内。

结构形式采用开敞式 钢筋砼水闸。

泄水闸底板高程为桥下高程为 306.90m 。

闸室底板采用平底板, 初拟厚度按规范考虑, 为闸孔净宽的 1/6~1/8,本水闸底 板厚定为 0.5m 。

其顺水流方向长度主要考虑上部结构要求布置, 经布置计算, 闸室顺 水方向长度 4.0m 。

经计算,泄水闸净宽为 2m ,双孔, 采用手电两用螺杆式单吊点启闭机,高×宽 为 2×2m 铸铁闸门;1. 2(2)消能防冲根据泄水闸上下游水位衔接条件,采用下挖式消力池,消力池与闸底板以 1:3 的陡坡相连接。

水利(水闸)工程设计工作报告

水利(水闸)工程设计工作报告

工程设计甲级证书工程勘察甲级证书程设计工作报告水利电力2011年5月工程设计工作报告校核:编制:目录1 工程概况2 工程规划设计要点3 工程设计审查意见落实4 工程标准5 设计变更6 设计文件质量管理7 设计服务8 工程评价9 经验与建议1 工程概况白蕉联围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全长50.06km,为广东省西、北江三角洲重要海堤之一,是珠海市城市规划西区的防洪挡潮的安全屏障。

白蕉联围包括东堤、东堤二段和西堤共三段堤防,全堤共有穿堤水闸27座,总净宽419.26m,保护人口10.39万人(包括流动人口1.65万人),捍卫农田面积达到15.29万亩。

天生河水闸位于白蕉联围东堤段11+376桩号处,为磨刀门水道右岸天生河出口的拦河水闸,是白蕉联围防洪挡潮、潮排潮灌水闸之一。

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各口门及其附近海域的泥沙淤积加剧,造成各水道泄洪能力下降,由此加剧了天生河水闸的防洪排涝压力。

而随着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围内土地开发及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围内河涌淤积、过水断面缩窄、滞蓄涝(洪)能力降低的情况也在不断加剧,内、外不利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围内涝(洪)灾频繁发生。

白蕉联围天生河汇水区目前没有设置外排泵站,仅依靠现状包括天生河水闸在内的12宗主要穿堤水闸承担排除围内涝(洪)水的重责。

现状的天生河水闸总净宽为30m,共6孔,单孔净宽5m。

闸门为平板钢闸门,固定式卷杨机启闭,设有启闭排架,没有启闭机房。

2006年5月,珠海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对天生河水闸进行安全鉴定,并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确定天生河水闸为四类闸,建议报废重建。

我院受珠海市斗门区提防管理中心委托,进行“天生河水闸重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并于2008年5月中完成可研报告。

2008年6月,斗门区水利局组织专家组对可研报告进行了审核,我院根据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后于2008年7月初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修订。

珠海市水务局于2008年10月提出可研报告的审查意见。

扁都口中型水闸初步设计报告

扁都口中型水闸初步设计报告
1.4.2安全鉴定结论
2008年12月由市水务局主持,对本工程进行了安全鉴定,其鉴定结论为:
⑴在各种工况下闸室抗滑安全系数满足规要求,基底应力小于地基允许承载力。
⑵闸室上部启闭机平台梁、板、柱及工作桥等结构原设计年代较早,抗震设防烈度不详,不满足现行规要求。
⑶原设计在泄冲闸后只设置了15m长、50cm厚的浆砌石护坦,消能工设计不全。现状护坦冲刷严重,末端冲坑深度达到0.8m,下游河床冲刷严重。消能防冲不符合《水闸设计规》(SL265-2001)规定。
9.3招标方式93
9.4招标组织形式93
9.5标段划分93
10工程占压处理95
10.1工程占压围95
10.2实物指标95
10.3工程占压补偿95
ll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96
11.1环境现状96
11.2工程分析97
11.3环境影响评价98
11.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境保护措施101
11.5环境管理规划103
11.6环境保护投资概算105
1.4.3安全鉴定核查结论
2011年6月15日,由省水利厅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组成的专家组,对扁堵口渠首引水枢纽水闸进行了安全鉴定核查。专家组通过现场勘察、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分析论证、审查报告,形成了书面核查意见,核查结论为:
4.3安全鉴定核查结论35
4.4工程安全复核36
4.5工程任务和规模41
4.6除险加固建设容41
5除险加固工程设计43
5.1工程等别及设计标准43
5.2设计依据43
5.3工程布置44
5.4除险加固工程设计47
5.5安全监测设计60
6金属结构及电气62
6.1金属结构设计62

拦河坝设计报告

拦河坝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1.1.概述云门峡漂流项目拦水坝工程位于乳源县云门管理区,距县城约6km,距云门寺约1.5km。

拦水坝为云门峡漂流项目蓄水配套工程,水工枢纽布置仅有大坝。

坝址以上的集雨面积为2.7km2,干流河长2.12km,河床平均比降为0.586,集雨区域内地形复杂,植被良好,雨量充沛。

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坝构成。

流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不严重。

本工程施工工地有乡镇公路通过,均为混凝土或砂石路面,交通十分便利。

该工程为私营股份制性质,工程建成后将对当地起到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2.水文1.2.1. 自然条件云门峡大坝所在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阳光充足,常年气温较高。

大气环流随季节变化,春季阴雨绵绵;夏季炎热多雨,暴雨集中,多吹东南风和偏南风;秋季常有台风雨;冬季温度较低,雨量稀少,多吹北风和偏南风。

根据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9.1℃--20.2℃之间,高山地区每年12月至2月有少量降雪和霜冻出现,极端最高气温40℃(1953年8月12日),极端最低温度-4.1℃,(1967年1月17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895.40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997.00毫米(1973年4月-1974年3月),年最小降雨量为1291.80毫米(1989年4月-1990年3月)。

汛期4-9降雨量占全年雨量72.67%。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00--1100毫米,本工程采用1068毫米。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一般相对湿度在70—90%之间。

多年平均风速为1.2m/s,,历年最大风速26m/s,相应风向为NW,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5m/s。

1.2.2. 径流因工程流域未设径流站,没有实测径流资料,但经查广东省水文图集径流等值线图,多年平均径流深度较大,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1.2.3. 洪水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的意见(水规[1989]21号)》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工程等别为Ⅴ等,枢纽主要、次要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级。

某引水式电站闸坝设计说明书

某引水式电站闸坝设计说明书

水电站闸坝枢纽工程设计说明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 指导老师**摘要鱼潭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某自然保护区境内,系岷江一级支流熊猫河干流上的梯级电站。

电站规划装机24MW,为有压引水式开发方案。

闸址位于岩谷大桥下游约700m处,该处布置有引水发电隧洞取水口,经过约2.6km 的压力隧洞至调压井,然后接约300m长的压力钢管至规划厂址处获得约46m水头。

闸坝左岸有省级干道公路通过,交通方便。

熊猫河系岷江右岸支流,全长87.9km,流域面积1742 km2。

鱼潭水电站闸址距河口约30km,控制流域面积1467 km2,占全流域的84%。

为保护区内水力资源丰富,目前熊猫河干支流上已装机326.8MW,约占其理论蕴藏量的37.5%。

XX 电站出线将以110千伏一回送入四川主网,它的兴建不仅可以扩大电网的规模,支援四川主网电力,更重要的是对加速振兴保护区经济,办好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植物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此前区内已开发兴建的约6.8MW小型水电站的电力,除用于区内大量的农副产品加工、保护区研究中心科研用电、农民以电代柴及生活照明外,多余容量均已送入四川主网。

为加强区内生态环境保护,鱼潭水电站的部分电力将用于进一步实施“以电代柴”,调整区内能源结构。

关键词:水利枢纽;闸坝;全闸方案;枢纽布置The abstractThe Yutan hydrodynamic station is in a nature egis borough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it is a rundle hydrodynamic station of the Panda River potamic trunk which is a anabranch of Minjiang River.The hydrodynamic station mark out 24MW capability.And it is a press citation station. The milldam address locates big bridge downstream in the rock valley about the 700 meters. the place's decoration has already led a water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the hole to take the water, has been gone to adjust to press well, then connected the pressure steel pipe that grows about the 300 meters to go to the power plant site to acquire about the 46 meters water head about the pressure hole with 2.6 kilo meters.There is a interprovincial highway stand the left of the milldan ,the traffic is so conveniency.The Panda riverkm.The is on the right bank of Minjiang river, it is 87.9 kilo meters long, the drainage area is 1742 2km drainage area,is of the 84% of the milldan address is 30 km long from the bayou, control 1467 2drainage area.The nature egis’s water resource is wealth, Now the river of the Panda has marked out 326.8MW ,aboat having 37.5% of its theories reserves. The Yutan hydrodynamic station stand a line will with once 110 kilo-Volts send a present in return to go into a Sichuan main net.It is not only can accelerate the economy of the nature egis borough,do well for the nature egis borough, and it will protect the rarity animal and foliage.That is having important economic meaning or society meaning.Now,this areas having buiding about 6.8MW mini-hydrodynamic station’s electric power.Those power is for process the farm produce,for investigate center,for farmer’s living illuming or using electricity to substitute firewood.And the superabundance of the power all sending to Sichuan main net. I 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cosystem of the area, parts of electric powers will used for the further implement"with electricity substitute firewood", adjusting the energy structure inside the area. Keyword: Hydraulic pivot; milldam; entirely milldam project; Pivot lay目录第一章绪言 (4)第二章设计资料综合说明 (4)第一节流域概况 (4)第二节枢纽任务和开发方式 (5)第三节气象水文资料 (5)第四节工程地质 (7)第五节建筑材料 (10)第六节施工条件砼 (11)第三章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的级别 (13)第一节工程等级 (13)第二节洪水标准 (14)第三节地震 (14)第四章坝轴线选择及首部枢纽布置 (15)第一节坝址、坝型选择 (15)第二节首部枢纽 (16)1 总论 (16)2 拦河闸 (17)3 闸孔设计 (17)4 闸室设计 (19)5 闸室的布置和构造 (22)6 两岸连接挡水重力坝段。

水利拦河坝设计报告【范本模板】

水利拦河坝设计报告【范本模板】

拦河坝设计1、基本情况龙之昇拦河坝所在河道流域面积为5km2,根据实际地形踏勘拦河坝选址处河道宽15m,河底高程为35.5m,拟定拦河坝坝顶高程为39m即坝高3.5m,溢流段(拦河坝宽)12。

5m,在非溢流段即拦河坝右端布置一道泄洪冲砂闸,冲砂与泄洪兼用,闸门底宽2。

5m,高3。

5m。

2、水文计算根据河道测量,得出河道坡降为6。

64‰,依据瞬时洪水计算法,得出该河道百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00m3/s。

3、工程设计3。

1、堰面的曲线选择根据《溢洪道设计SL253—2000规范》2.3。

3条,控制堰的型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水利条件、运用要求,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

堰型可选用开敞式或带胸墙孔口式的实用堰,宽顶堰、驼峰堰的等型式。

开敞式溢流堰有较大的超泄能力,宜优先选用。

本工程选用开敞式实用堰。

根据《溢洪道设计SL253-2000规范》3.3.1条,采用开敞式实用堰时,堰顶下游堰面宜优先采用WES型幂曲线,堰顶上游堰头可采用双圆弧、三圆弧或椭圆曲线本工程下游堰面选用WES 幂曲线(按附录A 。

1。

1-1式),上游堰头为三圆弧,上游面铅直.3。

2、堰面曲线定型设计水头设计依据开敞式WES 型实用堰流计算公式2302gH B cm Q s εσ= (A 。

2.1-1) ()[]nb H n k 0012.01ξξε-+-=(A.2。

1—2) 式中:Q -—流量,m 3/s;B ——溢流堰总净宽,m ,定义nb =B ;b ——单孔宽度,m ;n ——闸孔数目;0H -—计入行近流速水头的堰上总水头,m ,g VH H 220+=g ——重力加速度,m/s ; c ——上游堰坡影响系数(当上游堰面为铅直时,c =1。

0;当上游堰面倾斜时,c 值由表A 。

2。

1-2查得);ε——闸墩侧收缩系数;0ξ——中墩形状系数,与闸墩头伸出上游堰面距离及淹没度0s H H 有关,可查表A 。

2。

1—3,中墩形状见图A.2。

防洪闸初步设计报告

防洪闸初步设计报告

防洪闸初步设计报告一、项目背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洪问题已经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在防洪问题中,防洪闸的设计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防洪闸初步设计目标1.提高防洪效能: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确保防洪闸在抵御洪水侵袭时的防护能力。

2.优化工艺流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实现防洪闸在运行过程中的高效率和低能耗。

3.提升使用寿命:通过选用耐候材料和合理维护措施,提高防洪闸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三、防洪闸初步设计方案1.结构设计:采用混凝土浇筑的结构,以保证防洪闸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尺寸设计:根据河道水位的统计数据,确定防洪闸的高度和宽度,以确保洪水能够被有效地拦截。

3.动力系统设计: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控制电机的启停来控制防洪闸的开闭。

4.控制系统设计:采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水位,实现防洪闸的智能控制和自动化运行。

5.维护系统设计:为防洪闸设计一个定期检查和维护的系统,以确保防洪闸的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四、防洪闸初步设计的优势1.高效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防洪闸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闭合和开启操作。

2.灵活性:设计的防洪闸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开闭操作。

3.可靠性:防洪闸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都经过严格的考虑和测试,以确保其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4.安全性:防洪闸的控制系统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能够及时、准确地响应洪水来袭的需求。

5.节能性:防洪闸的动力系统采用电动机,与传统的液压动力系统相比,更加节能环保。

五、防洪闸初步设计的建议1.在选择材料时,考虑到其耐久性和抗腐蚀性,选择高品质的材料。

2.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护栏杆、警示标志等。

3.考虑到防洪闸的维护问题,尽量设计为易于清理和维修的结构。

4.考虑到防洪闸的使用寿命,可将设计寿命设置为30年,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六、结论通过防洪闸初步设计报告,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防洪闸设计的目标、方案和优势。

闸坝设计报告

闸坝设计报告

1.4 挡水建造物1.4.1 结构布置挡水建造物由左、右岸挡水坝组成。

左、右岸挡水坝坝型均为混凝土重力坝,①坝段为右岸挡水坝段,⑤坝段为左岸挡水坝段,坝段长分别为13.3m、24.9m,坝顶宽6.0m,坝顶高程2213.00m。

①、⑤坝段均建在覆盖层上,最低建基面高程2260.50m ,最大坝高12.5m。

坝体上游侧在高程2269.50m 处以1 ∶ 1 的反坡向上游悬挑1.5m 至高程2211.00m,牛腿厚2.0m;高程2269.50m ~2261.50m 为铅直面,高程2261.50m ~2262.50m 段坡度为1 ∶0.5。

下游坝坡坡度为1 ∶ 1,起坡点高程为2261.50m 。

在上、下游高程2262.50m 处设宽2.0m 平台,重力坝最大底宽16.0m。

1.4.2 设计计算1.4.2.1 坝顶高程计算根据DL5108-1999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的规定,坝顶高程按正常蓄水位和校核洪水位加相应的高差ΔH 确定,并取两者中最大值作为坝顶(或者防浪墙顶)高程,ΔH 值按下式计算:△H=h +h +h式中:(1.4-1)△ H—坝顶或者防浪墙顶至设计水位的高差,m;h1%—波高,m;hz—波浪至设计水位的高差,m;hc—安全超高,m。

波浪要素按DL5011-1991 《水工建造物荷载设计规范》中的官厅水库公式计算,重力坝坝顶高程计算结果见表1.4-1。

表1.4-1 重力坝坝顶高程计算成果表工况水位(m)波高h (m)1%高差波浪至设计水位的高差h Z (m)△H 安全超高h (m)c高差合计△ H(m)校核洪水位工况2211.860.350.100.400.85正常蓄水位工况2210.000.810.210.501.581% z c根据表 1.4-1 坝顶高程计算成果,确定重力坝坝顶高程为 2213.00m 。

1.4.2.2 稳定应力计算a) 计算公式按 SL319-2005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的有关公式及规定,对座落于覆 盖层地基上的重力坝分别采用纯摩公式和材料力学公式计算抗滑稳定和基底应 力。

大坝设计报告

大坝设计报告

大坝设计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大坝的设计过程以及相应的工程参数和建议。

首先,我们对选址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根据地质条件、水力要求和环境影响等因素确定了最佳选址。

然后,考虑到大坝的结构、材料和排水系统等方面,我们对大坝进行了细致的设计和计算。

最后,针对工程规模、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一、选址评估大坝选址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首先进行了地质勘测,以了解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

根据地质勘测的结果,我们选择了地质稳定、具有良好承载力的地段作为最终选址。

同时,我们还考虑到附近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和社会经济因素等,以确保大坝建设和运行过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大坝结构设计针对大坝的结构,我们采用了重力坝的设计方案。

重力坝由混凝土建成,以充分利用其自身重力来抵抗水压力。

我们通过详细分析水位、土质和地震等因素,确定了最优的坝型和高度。

在具体设计中,我们考虑了坝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和可持续性等要求,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和验证。

三、材料选择与施工工艺为了确保大坝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我们选择了高强度的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密封材料和防水层,以减少渗透和泄漏的可能性。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和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排水系统设计为了确保大坝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我们设计了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

该系统包括泄洪道、渗流控制设施和溢流堰等。

我们通过进行水文学模拟和工程计算,确定了泄洪道和溢流堰的尺寸和数量,并合理配置了渗流控制设施,以确保大坝在洪水和水位变化等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

五、安全性评估与风险控制为了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和风险分析。

在安全性评估中,我们考虑了各种因素,包括坝体稳定性、洪水承载能力和地震影响等。

通过风险分析,我们确定了可能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以降低事故和灾害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某中型水闸初步设计报告

某中型水闸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原小屯节制闸位于邱县境内老沙河上,邯临公路桥下游约70m,控制排水面积1424.2km²。

该闸于1979年建成,原设计过流量为343 m3/s,相应设计水位35.14m,校核过流量为473 m3/s,相应设计水位36.24m。

小屯节制闸原设计灌溉面积3万亩。

老沙河是清凉江水系的上游河段,源由曲周县的南寺头起,经威县牛寨汇入清凉江。

为解决老沙河下游河道排水不畅问题,于1979年兴建小屯节制闸。

该闸原设计共6孔,每孔净宽8.0m,闸底板高程为29.89m,采用分离式底板。

闸墩基础采用井柱桩基础,中墩下设单排4根直径1m,长16m 的钢筋混凝土井柱;边墩下设单排3根直径1m,长10m的钢筋混凝土井柱。

闸室顺水流方向长12.5m,中墩及边墩厚为0.8m,高9.11m,墩长6.0m。

闸门为升卧式钢闸门,启闭机为6台QPQ-2×16t双吊点手电两用卷扬式启闭机。

机架桥宽5.1m,每跨长8.79m,高1m,为预制梁结合现浇的Π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72m。

工作桥宽3.24m,每跨长8.79m,高0.8m,为预制梁结合现浇的Π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88m。

闸室上游设混凝土防渗底板长30m、厚0.4m,底板高程为29.89m;防渗底板上游设干砌石护底长5m、厚0.3m。

闸室下游设钢筋混凝土消力池,斜坡段坡比1:4,消力池底高程为28.39m,消力池池深1.5m,池长22m;消力池后设浆砌石海漫长35m;海漫末端设防冲槽深1.5 m。

两岸护坡采用浆砌石护坡。

2008年12月受邱县水务局委托,我院完成了《河北省邱县小屯节制闸安全鉴定报告汇编》。

2009年2月,由邯郸市水利局组织,在邱县水务局召开了邱县小屯节制闸安全鉴定审查会,成立了由地质、水工、金结、机电及管理等相关专业组成的专家组。

经专家组评定,小屯节制闸鉴定为四类闸,建议报废重建。

该闸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边墩摩擦桩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闸室稳定不满足要求;防冲槽槽深不足,槽内抛石大部分已被冲走,达不到消能防冲效果;启闭机房出现纵向裂缝,无法使用;启闭设备老化等问题。

防洪闸初步设计报告

防洪闸初步设计报告

防洪闸初步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洪水事件不断增加,对防洪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防洪闸是一种重要的防洪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河流的水位,减轻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因此,本次设计报告旨在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防洪和节制水流的防洪闸。

二、设计概述本次设计的防洪闸采用可控制水流的设计原理,即根据需要,可以调节水流量和水位,达到控制洪水的目的。

这种防洪闸主要由水闸门、闸座、闸项、河床、引水管道等组成。

三、设计方案1.防洪闸门: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抗压性能好,并且可以避免生锈和腐蚀。

选择适当的闸门宽度和高度,以控制水位和水流量。

闸门底部配备防波板,可以减少水流对闸门的冲击力。

2.闸座:采用混凝土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稳定性。

闸座需要根据河道的地质情况和水流量来确定尺寸和结构,以确保闸座的稳定和安全。

3.闸项:为了适应不同水位的需要,闸项应设置多个,以便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调节水流量和水位。

闸项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水流从闸门间隙渗漏。

4.河床:对于水流较大的河道,需要对河床进行加固,确保其在洪水冲击下的稳定性。

采用石块、混凝土等材料进行加固,使其能够承受洪水的冲击。

5.引水管道:为了更好地控制水流,设计了引水管道,可以将控制后的水流引导到需要的地方,避免对周边地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四、设计方案的优势1.通过调节水闸门的开启和关闭,可以灵活地控制水流量和水位,达到防洪的目的。

2.闸门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防腐蚀性能,能够长时间使用。

3.闸座采用混凝土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压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压。

4.引水管道可以将控制后的水流引导到需要的地方,避免对周边地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五、设计的可行性本设计方案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分析,考虑了防洪闸的功能和结构,能够达到防洪和节制水流的目的。

并且,采用的材料和结构设计都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压性能,能够满足防洪闸在实际使用中的需求。

大坝设计方案评估报告

大坝设计方案评估报告

大坝设计方案评估报告概述本报告是对某大坝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的结果,旨在对该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对方案的设计原则、土地利用、水文、结构稳定性、影响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1. 设计原则大坝设计方案所遵循的设计原则是保证安全、可行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特点等因素,确保该方案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保持稳定性与安全性。

2. 土地利用评估该方案的土地利用评估表明,设计方案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较小,没有对重要的农田、水资源等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对于被占用土地的补偿和保护也有相应的规划措施,以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3. 水文评估通过对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方案考虑了水文条件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方案合理规划了水库的容量大小和洪水调节功能,以适应不同年份的降雨情况,并确保下游的水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4. 结构稳定性评估通过对结构设计的评估,该方案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了合理的保障。

相关的结构工程设计满足建筑标准和安全要求,确保了大坝在各种天气和水位条件下的稳定运行,有效地减少了结构安全风险。

5. 环境影响评估大坝建设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水体质量改变、生态系统改变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然而,通过设计方案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水质净化设施、生态恢复计划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改进建议在评估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该设计方案的一些潜在问题和可改进之处。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1. 完善水资源管理计划,以确保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不受影响;2. 进一步改进大坝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最小化周边土地资源的占用;3. 强化结构设计的动态分析,以提高大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抗震性和抗风性能;4. 运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大坝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结论综上所述,该大坝设计方案在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青山闸初步设计报告

青山闸初步设计报告

青山闸初步设计报告青山闸是位于江西省鄱阳县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地的洪涝灾害和农田灌溉问题。

本文旨在对青山闸的初步设计进行报告,包括工程概述、设计技术路线、主要设计参数等方面的内容。

一、工程概述1.1 项目背景青山闸位于江西省鄱阳县,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

该区域因狭窄的下游河道带来的水文问题,常常发生洪水灾害。

此外,该区域的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落后,灌溉和排水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项目将建造一座青山闸,以加强灌溉和排水功能,同时也能够控制洪水,保护当地经济和生活的稳定发展。

1.2 工程范围本工程的建设范围包括青山闸主体工程、闸站房和配套设施三部分。

其中,青山闸主要包括水闸工程、泄洪渠和测量设备等,闸站房则包括管理设施、监控设施和办公区等。

1.3 工程特点本工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工程规模较大,包括大型水闸和泄洪渠等;- 工程涉及到多种类型的土石方工程,如土石方填筑和坝体渗漏问题;- 工程施工环境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条件和生态保护等。

二、设计技术路线2.1 设计原则本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安全可靠:确保闸门设计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汛期的冲击;- 经济合理:优化工程结构和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环保可持续:设计方案应考虑周边生态环境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具有可操作性: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操作需求,方便管理和使用。

2.2 设计方案本工程的设计方案如下:- 青山闸主要由多道水闸和泄洪渠组成,其中水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水位;- 水闸应设计为重力坝体结构,上部覆盖2-3层坚实的抗渗防水材料,确保闸门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泄洪渠则采用河床式闸门防渗结构,确保泄洪效果;- 闸站房应建设在靠近水位较高的一侧,并设置监控设备和测量设施,方便管理和作业。

三、主要设计参数3.1 工程规模本工程设计规模如下:- 总面积:12000平方米;- 水闸数量:5道;- 最大泄洪能力:7000立方米/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挡水建筑物1.4.1 结构布置挡水建筑物由左、右岸挡水坝组成。

左、右岸挡水坝坝型均为混凝土重力坝,①坝段为右岸挡水坝段,⑤坝段为左岸挡水坝段,坝段长分别为13.3m、24.9m,坝顶宽6.0m,坝顶高程2213.00m。

①、⑤坝段均建在覆盖层上,最低建基面高程2260.50m,最大坝高12.5m。

坝体上游侧在高程2269.50m处以1∶1的反坡向上游悬挑1.5m至高程2211.00m,牛腿厚2.0m;高程2269.50m~2261.50m为铅直面,高程2261.50m~2262.50m 段坡度为1∶0.5。

下游坝坡坡度为1∶1,起坡点高程为2261.50m。

在上、下游高程2262.50m处设宽2.0m平台,重力坝最大底宽16.0m。

1.4.2 设计计算1.4.2.1 坝顶高程计算根据DL5108-199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的规定,坝顶高程按正常蓄水位和校核洪水位加相应的高差ΔH确定,并取两者中最大值作为坝顶(或防浪墙顶)高程,ΔH值按下式计算:△H=h1%+h z+h c(1.4-1) 式中:△H—坝顶或防浪墙顶至设计水位的高差,m;h1%—波高,m;h z—波浪至设计水位的高差,m;h c—安全超高,m。

波浪要素按DL5011-1991《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中的官厅水库公式计算,重力坝坝顶高程计算结果见表1.4-1。

表1.4-1 重力坝坝顶高程计算成果表根据表1.4-1坝顶高程计算成果,确定重力坝坝顶高程为2213.00m 。

1.4.2.2 稳定应力计算a) 计算公式按SL319-2005《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的有关公式及规定,对座落于覆盖层地基上的重力坝分别采用纯摩公式和材料力学公式计算抗滑稳定和基底应力。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C f G K H ∑=∑ (1.4-2) 式中:K C —沿坝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f —坝基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G ∑—作用在坝段上的全部竖向荷载,kN ;H ∑—作用在坝段上的全部水平向荷载,kN 。

基底应力计算公式: max min G MP A W ∑∑=± (1.4-3) 式中:max minP —基底应力的最大值或最小值,kPa ;G ∑—作用在坝段上的全部竖向荷载,kN ;M ∑—作用在坝段上的全部竖向和水平荷载对于基础底面垂直水流方向的形心轴的力矩,kN·m ;A —坝段基底面的面积,m 2;W —坝段基底面对于该底面垂直水流方向的形心轴的截面矩,m 3。

b) 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1) 工况1:基本组合1(正常蓄水工况) 上游水位为正常蓄水位2210.00m ,下游无水。

荷载作用组合:自重+水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浪压力+泥沙压力。

2) 工况2:基本组合2(设计洪水工况)上游水位为设计洪水位2269.12m ,下游水位2268.91m 。

荷载作用组合:自重+水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浪压力+泥沙压力。

3) 工况3:基本组合3(工程完建工况) 上、下游无水。

荷载作用组合:自重。

4) 工况4:特殊组合1(校核洪水工况)上游水位为校核洪水位2211.86m ,下游水位2210.13m 。

荷载作用组合:自重+水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浪压力+泥沙压力。

5) 工况5:特殊组合2(正常蓄水位+地震情况) 上游水位为正常蓄水位2210.00m ,下游无水。

荷载作用组合:自重+水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浪压力+泥沙压力+地震作用。

挡水建筑物抗滑稳定及基底应力计算成果见表1.4-2。

表1.4-2 挡水建筑物坝基抗滑稳定及基底应力计算成果注:重力坝基底应力以SL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土基上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为控制。

表1.4-2计算结果表明,左、右岸挡水建筑物坝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在各种工况下均满足规范要求。

坝基无拉应力,基底平均压应力及最大压应力均不超过地基允许承载力350kPa ,基底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均满足规范要求。

1.4.2.3 地基沉降计算地基沉降按以下公式计算: i ni iii h e e e m S ∑=∞+-=11211 (1.4-4)式中:S —地基最终沉降量,mm ;i —土层号;n —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数;i e 1—基础底面以下第i 层土在平均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e 2i —基础底面以下第i 层土的平均自重应力+平均附加应力作用下的空隙比;h i —第i 层土的厚度,mm ;m —地基沉降修正值。

经计算,挡水建筑物地基最大沉降量为6.5cm ,最大沉降量满足规范的要求。

1.5 泄水消能建筑物1.5.1 方案比选 1.5.1.1 堰型比选***水电站泄水建筑物采用混凝土水闸,最大坝高为14.5m ;水库库容小,泥沙问题严重,需考虑冲沙。

据此工程特点拟定平底堰和驼峰堰两种堰型方案进行堰型比选。

平底堰方案闸孔尺寸为10.0m×1.5m(宽×高),堰顶高程为2262.50m ,闸顶高程为2213.00m ,最大闸高14.5m 。

驼峰堰方案闸孔尺寸为10.0m×6.0m(宽×高),上游堰高取0.24H d (H d 为定型设计水头,H d =6.25m),即堰顶高程2264.00m ,闸顶高程2213.50m ,最大闸高为15.0m 。

泄洪闸堰面曲线由三段圆弧相切连接而成,上游段圆弧半径为9.0m ,圆心角28°;中间圆弧半径为3.15m ,圆心角56°;下游段圆弧半径为9.0m ,圆心角28°。

泄洪冲沙闸由三段圆弧和一段直线相切连接而成,上游段圆弧半径为9.0m ,圆心角28°;中间圆弧半径为3.15m ,圆心角62°;下游段圆弧半径为3.68m ,圆心角34°;中间圆弧与下游圆弧之间用坡比为1∶1.5的直线相连,驼峰堰堰面曲线见图1.5-1。

2262.502260.50R 泄洪冲沙闸驼峰堰剖面图泄洪闸驼峰堰剖面图图1.5-1 驼峰堰方案堰面曲线两种比选堰型方案上游特征水位、工程量及投资见表1.5-1。

表1.5-1 堰型比选各方案比较表注:表中工程量仅为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部分主要工程量。

驼峰堰流量系数虽然比平底堰大,但因堰顶高程较平底堰高 1.5m ,上游校核洪水位比平底堰高0.41m ,坝顶高程高0.5m ,其泄流能力大的特点未得到充分体现。

平底堰方案工程投资为2258万元,较驼峰堰方案少59万元;同时平底堰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有利于泥沙出库,故本阶段泄洪(冲沙)闸堰型比选推荐平底堰方案。

1.5.1.2 闸孔尺寸比选a) 闸底板高程的选定本工程泄水建筑物由布置于主河道部位的1孔泄洪冲沙闸和2孔泄洪闸组成,采用开敞式平底闸。

坝址处河床地面平均高程约2262.50m 。

泄水闸闸底板高程以增加泄流能力和利于排沙为原则选定为2262.50m。

b) 闸孔尺寸比选1) 比选孔口尺寸拟定根据我国已建工程经验并结合本工程覆盖层地基工程特性,本工程过闸单宽流量初拟为30m3/(s·m)~40m3/(s·m)。

***水电站非常运用洪水重现期500年相应洪水洪峰流量为1208m3/s,则***水电站溢流闸孔净宽约为30.2m~40.2m。

本工程孔口高度为1.5m(2210.00m-2262.50m),根据DL/T 5039-1995《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中“表A1露顶式闸门的孔口尺寸”推荐的孔口宽度为8.0m~16m,则闸孔数为2孔~5孔,根据坝址处河道条件,选定闸孔孔数为3孔。

根据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川工咨[2009]181号《关于〈四川省甘孜州定曲河***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工程方案技术评估意见〉的函》中第七章“6 校核洪水位2211.01m,较正常蓄水位2210.00m高,下阶段考虑适当增大泄洪宽度,降低校核洪水位。

”之意见,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本阶段拟定4个孔口尺寸8.0m×1.5m(宽×高,下同)、10.0m×1.5m、12.0m×1.5m、14.0m×1.5m四个方案进行孔口尺寸比选。

2) 孔口尺寸比较与选择各孔口尺寸方案特征水位、坝顶高程、水力学计算成果见表 1.5-2,工程量及投资见表1.5-3。

表1.5-2 各孔口尺寸比选方案特性表从表1.5-2可知,下泄校核洪水时下游水位为2210.13m,已高于正常蓄水位,表明受下游河道过流能力的限制,上游校核洪水位已无法降至正常蓄水位以下。

各方案随着孔口尺寸的加大上游校核洪水位逐渐降低,上、下游水位差逐渐减小,消力池和海漫长度逐渐减短,流速逐渐减小,但均相差不大。

从水力学方面,各方案并无本质区别,仅方案1单宽流量较其它方案略大。

表1.5-3 各孔口尺寸比选方案主要工程量及投资表备注:仅为拦河坝部分工程量。

从表1.5-3可见,方案2~4随着孔口宽度的增大,泄洪(冲沙)闸、消力池的混凝土、钢筋、金属结构工程量均在增大,仅左右岸挡水坝混凝土工程量在减少。

但随着孔口宽度的增大,两岸开挖及支护工程量增加;从工程投资方面,以方案2的投资最少,方案3较方案2多115万元,方案4较2多269万元。

方案1由于闸室长度和左右岸挡水坝的工程量增加,虽然金属结构的工程量减小,但工程投资比方案2多42万元。

因此,从工程量及投资方面,方案2最优,方案1、3次之,方案4最差。

综上所述,方案2水力学条件适中,工程投资省,故本阶段孔口尺寸比选推荐方案2,即泄水建筑物孔口尺寸为10m×1.5m(宽×高)。

1.5.2 结构布置消能防冲计算成果表明,泄洪(冲沙)闸三孔同时开启敞泄各频率洪水时下游均不需要消能工。

考虑到水库排沙调度运行要求及洪水特点,需开启单孔泄洪闸冲沙下泄小流量。

根据首部枢纽布置,确定左侧3#闸为泄洪冲沙闸,下游设直立式导墙将泄洪冲沙闸消力池和泄洪闸斜坡护坦分开,以便泄洪冲沙闸能单独运行。

泄水建筑物布置于河床部位,由1孔泄洪冲沙闸及2孔泄洪闸组成,孔口尺寸均为10.0m×1.5m(宽×高)。

1.5.2.1 泄洪冲沙闸1孔泄洪冲沙闸为④坝段,坝段长13.0m。

闸顶高程2213.00m,最低建基面高程2258.50m,最大闸高14.5m。

为较好地适应地基变形,泄洪冲沙闸为“U”型结构,墩中分缝,缝墩厚3.0m,边墩厚1.5m。

泄洪冲沙闸闸室为开敞式,溢流堰采用平底堰,堰顶高程2262.50m,闸室顺水流方向长20.0m,闸孔宽度为10.0m,闸室下游末端通过1∶4的斜坡与消力池相连,斜坡起点桩号为坝0+012.00。

闸孔内设一扇平面工作门和一扇平板检修门(与泄洪闸共用),平板工作门孔口尺寸为10m×1.5m(宽×高),由设置在坝顶的2×630kN固定卷扬式启闭机操作;平板检修门孔口尺寸为10m×1.5m(宽×高),由设置在坝顶的2×250kN的单向门机启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