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导论复习总结大纲

合集下载

美学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美学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美感经验:所谓美感经验,从心理感受上说,就是审美活动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在这一刻,你的整个生命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光所照澈,你的身心仿佛被凝结、聚集在这种瞬间状态中,你仿佛被眼前的景象、形象所震慑、吸引,这使你暂时忘记了此外的一切,既包括你的俗常生活和操劳,也包括利益的计算和得失的考虑,整个地凝神关注于此情此景之中,在那里流连忘返。

2.表现:所谓表现,通常是指把不可见的、隐秘的或内在的东西呈现为可见的、外在的。

3.优美: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美感上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4.移情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认为移情是把人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它抓住了审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征,缺陷是否定审美对象的客观性。

5.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

6.巫术直观:是原始人类通过生命活力的普遍可沟通性而与周围世界直接的、前理性的交流方式,它把世界万物都变成了充盈着生命力的活的形象,而人也与这些充盈着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一样,受普遍的生命活力的支配。

7.赋形活动:就是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审美活动具有一种符号化的能力,赋予事物、纷繁复杂的感性材料以及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以符号形式的活动。

8.喜剧: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指那些体现了一定社会意义,体现了先进美好的事物与落后丑恶事物的冲突,在倒错、自相矛盾、背理等形式中表现本质的可笑现象。

9.直觉说:也称表现说,代表人物是克罗齐,认为直觉是抒情的表现,直觉就是艺术,也就是美,把艺术从周围的事物中孤立出来,认为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没有功利,没有概念和逻辑,不是道德活动等,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和形式主义的。

《美学》课程复习大纲

《美学》课程复习大纲

《美学》课程复习纲要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为什么称鲍姆嘉通为“美学之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所著《美学》一书中提出,被称为“美学之父”2、怎样理解美学的学科性质?从理论上说,美学是以一定的哲学理论或某种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做出分析和阐释的理论。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及审美关系的价值表现——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经验是指人在现实和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受,是审美研究的基本内容。

广义的审美关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人与社会之间形成的一整套制度,习惯和情感表达模式。

狭义的审美关系是指个体和对象,人与环境之间因审美态度和具体语境而形成的感知——愉悦关系3、中国现当代美学有哪三次美学热?(填空,选择)第一次“美学热”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次“美学热”中,王国维是始作俑者,他起了重要的开创作用。

王国维学习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并运用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

继王国维之后,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大教育家,他就是蔡元培。

蔡元培在北大首次开设并主讲美学课程,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口号。

第二次“美学热”发生在五六十年代,即以批判朱光潜美学为导火线引起的一场美学大讨论。

在这次讨论中,逐渐形成了四派观点,即人们常说的中国美学的四大流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

这次美学热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所谓“实践美学”。

第三次“美学热”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

这次“美学热”的一个特点是形形色色的西方美学思潮涌入中国,我们现在熟知的各种主义、各种学术,例如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最初都是以美学的名义介绍到中国的。

这次“美学热”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是思想界从“文革”的禁锢中苏醒的标志,思想界通过美学这个窗口反思被扭曲、被异化的人性,颂扬人性的解放——从理性的解放到感性的解放。

美学原理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1、一般识记:一般得美学观点如:鲁迅得喜剧观与悲剧观、形式美得内涵。

重要美学范畴如:优美、审美风尚、自然美、人体美、丑、美感等。

鲁迅得悲剧观:悲剧将人生有价值得东西毁灭给人瞧。

鲁迅得喜剧观:喜剧将那无价值得撕破给人瞧。

形式美得内涵:形式美就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得有规律得组合。

美得形式不能脱离内容,形式美所体现得内容就是间接得,朦胧得。

优美:优美称之为秀美、典雅美,我们平时所说得美,一般指得就是优美。

优美就是指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主观得合目得性与客观得合规律性得与谐统一。

它就是真与善得统一,它表现了人与自然得一种与谐关系,优美得本质在于人与世界得与谐共存。

审美风尚:审美风尚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得审美趣味,时代风貌则就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内所显示相对稳定得审美风貌。

自然美:自然美得本质就是人化得自然。

自然美就是无目得,无概念,自由得,在自然风景上显美,就是主客观得统一,就是自然性与社会性得统一,就是人类得社会实践得产物。

人体美:人体美就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得一个充满生命力得意象世界。

丑:丑就是美得对立面,丑衬托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

如果向着低处走,愈走愈低微卑贱。

以至于人得本质力量受到窒息与排斥,非人得本质力量以堂而皇之得外观走进了我们得审美领域。

这时它在价值维度表现出来得就就是丑。

美感:美感就是在接触到美得事物时所引起得一种感动,就是一种赏心悦目与怡情得心理状态,就是对美得认识、欣赏与评价。

美感带有明显得感情体验愉悦得特征,始终不离感性得具体形象,而又暗含理性得认识。

2、整体理解:重要得美学观象得性质、存在方式及其相关原理(简答、论述题)如:崇高得审美特征、如何理解人得风姿与风神、就广州某一建筑阐述形式美理论、丑得美学意义、意境得基本特征、艺术品得层次结构崇高得审美特征:在形式上,表现为对象质量得“大”与对象数量得“多”,一般具有磅礴得形式,突出审美得力度。

美学导论课程总结

美学导论课程总结

美学导论课程总结一、导论部分:美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首先对美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而美是一种触动人们感官和心灵的艺术、自然、人文等方面的体验。

美学从古至今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美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美的理论到现代美学的几个主要流派,对美学的研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美学导论课程教育了我们美的观念不仅仅局限于审美方面,而是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学习美学,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和感受美的存在,还可以运用美学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和理解世界。

二、艺术与美的关系本课程中,我们对艺术与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艺术是美的创造和表达,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艺术家能够通过美的表达来唤起观众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美学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通过分析艺术作品,我们深入了解了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思考。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欣赏的对象,更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媒介。

三、审美体验与审美价值美学导论课程还介绍了审美体验与审美价值的概念。

审美体验是人们在面对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和感受,是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或者感受自然景物,人们可以获得美的愉悦和启发。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观众在欣赏同一件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不同的审美体验,以及审美体验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审美价值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认识,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追寻。

通过学习美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判断艺术作品的价值,并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眼光。

审美价值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是本课程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

四、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除了理论方面的学习,美学导论课程还将美学的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探讨了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美学的概念和起源: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著作中,意为对美的研究和理解。

美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思考,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有关于美的著作。

2. 美学的发展:美学经过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等几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西方美学理论的框架。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全球文化的交融,美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二、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美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和评判,它既包括客观世界的美感特征,也包括主观个体的审美情感和品位等因素。

美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 艺术:艺术是一种人类创造力和审美意识的结晶,它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文学、雕塑等多种形式。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媒介。

3. 审美:审美是一个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审美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美的外在特征,也可以深入体验和感悟美的内在意义和情感价值。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客观主义:客观主义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客观世界的属性和特征。

客观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等。

2. 主观主义:主观主义认为美是主观个体的感受和评判,它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是不同的。

主观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克罗齐尔、舍勒等。

3. 综合主义:综合主义认为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美是在客观世界和主观感受之间产生的,它既包括客观的美感特征,也包括人们在感知和理解美时产生的主观情感和价值。

综合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四、美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1. 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功能和意义等。

这些问题涉及到美学的核心课题和理论基础,对于美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美学的基本方法: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践观察和历史比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美学家深入理解美的本质和价值,探究美在不同文化和历史环境下的表现和发展。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绪论什么是美学1.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提出Aestheica。

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加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

2.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

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吕荧、高尔泰美是主观的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缺陷〔消极作用1对朱光潜的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否定了朱光潜对中西美学融合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全盘否定了西方近现代美学。

2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是人性的一项基本的价值需求。

"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都可纳入到"审美活动"的设定中。

4.美学的学科性质:1>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世界,这里表现了美学两个特点:美学与人生联系紧密;美学与民族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2>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美学是哲学。

"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鲍桑葵《美学史》美学是哲学,是理论,哲学思维。

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美学与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纵观东西方的美学发展,我们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大综合、真正称得上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美学体现还需要建设、创造,需要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美学导论复习提纲

美学导论复习提纲

美学导论复习提纲
一、美学的定义和起源
1.美学的概念和范畴
2.美学的起源和发展
3.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
1.审美经验的特点和重要性
2.审美对象的特点和分类
三、审美观念和审美判断
1.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2.审美判断的基础和标准
3.审美判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四、美的本质和价值
1.美的本质的不同解释
2.美的价值和意义
3.美的功能和作用
五、美学理论和流派
1.古典美学理论和代表人物
2.现代美学理论和代表人物
3.当代美学理论和新兴流派
六、艺术与美
1.艺术的定义和功能
2.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分类
3.艺术与美的关系和辩证
七、审美教育和美学实践
1.审美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2.美学实践的形式和方法
3.美学实践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八、美学与现实生活
1.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美学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3.美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九、美学的未来发展
1.当前美学理论的争议和问题
2.美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上为美学导论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自行扩展每个主题的子主题和论点。

美学复习提纲

美学复习提纲

美学复习提纲1.花为什么是美的?(1)为什么对花的追求成为美的共通?花是非常美的象征,送花,祝福、鼓励、生命力努力活出生命的极限,生命与死亡日本樱花和我们的梅花(还有什么)宋朝以后,唐朝植物中给我们的生命启示(苦瓜,蒲公英,花香,桐花);每个人爱花的同时就是爱自己,爱生命,生命的延续2.为什么要学习美学?(美学的作用和意义)(1)美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启迪智慧美显然是抽样的,也必须是哲学才能解决的,美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启迪智慧,并且将人很好的安放起来。

(2)美学帮助建立正确的三观人类不能没有美学,美学虽然不是对自然和艺术等对象进行具体的研究,教你艺术欣赏的具体方法,但是美学是十分深刻地关涉到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结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真理观、伦理观、审美观、艺术观)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它关注和思考的是人的命运、人生存的价值、意义。

从宏观上启迪和引导着人们不断向人生更美好的境界努力和提升。

(3)美学是自我反思的永恒存在,看不见的竞争力人类之所以要掌握美学,是为了既心安理得又心情舒畅的活着。

3.美学学派的基本观点毕达哥拉斯“美”的本原是“数”,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整个有规定的宇宙的组织,就是数以及数的关系的和谐系统音乐,十,宇宙之音,黄金分割比(1:0.618)苏格拉底“美”是和目的,是合适,是有用旅游景区的合目的性柏拉图“美”是理念,天下通则如何审美?“迷狂”到达理念高级迷狂:哲学的理智迷狂;中级迷狂:诗性迷狂;低级迷狂:宗教迷狂学派观点:(1)古希腊美的哲学“美”是客观的(美是客观的属性;美是客观的关系;美是客观的精神)(2)客观美学走向主观美学——英国经验学派:培根、霍布士、洛克、博克博克:美不是靠第六感觉(心眼)来感知的,“美”就是“物体中能够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和某些性质”。

是什么性质呢?“小巧,光滑,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色彩艳丽……”优美与崇高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美其实是主观的。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一、美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1.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畴
2.美的本质及其特点
3.美学的分类与学派
二、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1.美的主观性的含义和特点
2.美的客观性的含义和特点
3.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三、美的标准与价值
1.美的标准的形成与评价
2.美的标准的多元性与相对性
3.美的标准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四、美的表现形式与艺术
1.美的表现形式的分类与特点
2.艺术的定义及其与美的关系
3.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的变迁与发展
五、美学与审美经验
1.审美经验的特点与形成
2.审美经验的价值与意义
3.美学与审美经验的关系
六、美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1.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2.美学研究的途径与技巧
3.美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
七、美学的社会意义与实践
1.美学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2.美学在教育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3.美学的实践与应用领域
八、美学原理的发展与传承
1.中国古代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3.当代美学原理的新思考与前景展望
九、美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美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2.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运用
3.美学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的和谐发展
这些提纲涵盖了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复习的框架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美学理论、案例和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连接历史、文化、艺术等相关知识,全面理解美学原理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美学原理课程复习提纲(修改稿)

美学原理课程复习提纲(修改稿)

美学原理课程复习提纲(修改稿)《美学原理课程复习提纲》第一讲导论—美学是什么第一节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德国18世纪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康德(1724-1804)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指出: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面向这个世界三种不同的追求方向。

人类对美的追求帮助我们架构真与善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纵观人类历史上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总结和概括:一、人类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的追求:两个层面(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索)(一)感性体验:人类和我们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并将之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比如吃、穿、住、行,这样的美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人类自古就已经存在着的追求。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可以说,人类对美的感性层面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说明,人们的内心深处非常需要美的滋养与润泽。

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本身就带给我们巨大的快乐。

(二)理性思索所谓理性思索:就是在感性层面的发现、体验与创造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思索美与审美的本质特征,对美的理性思索,大大滞后于人们对美的感性体验,而且进入到对美的理性思索层面之后,美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变成哲学家和美学家以至于专家的权利之后,美变得深刻,同时也玄妙了起来。

对美的理性思考最集中地体现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轨迹之中。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大希庇阿斯篇》中,专门探讨“美是什么”这个话题,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美是难的”。

康德:《判断力批判》,专门探讨审美的机制问题,非常深澳,宛如天书,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本对美学进行纯粹理性思考的著作。

黑格尔:《美学》四卷本,终于从理性的层面给美下了一个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却因之过于确定化的思维和表达,被后人不断加以质疑。

第二节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美学(一)美学的命名德国18世纪哲学家鲍姆嘉通因用(Aesthetica)为美学命名,从此美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科学诞生了。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文献记载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美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因之成为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

2.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3.维柯提出“诗性智慧”。

4.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命名的书,从此开始了美学的学科史。

5.康德主要著作是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趣味判断就是它的美学。

6.如何理解“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与下重复)首先美是与人相关的,是属人的现象,没有人也就不会有美。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是研究美学必须恪守的第一底线,这就意味着:①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意义。

②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花的美。

同样,一只蜜蜂虽然在建巢方面,可以与最伟大的建筑师相媲美,但它筑巢时绝不会使用“美的尺度”。

③凡是说到“美”时,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独特的“关系”领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关系。

7.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所谓审美活动,就是人在其历史性的生存展开中所形成的生存境况的形式表达,即“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它包括:审美活动的起源、审美活动的经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的形式呈现(符号形式、艺术)等主要方面。

8.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①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②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③心理学的方法。

9.美学的目的是成就人自身。

①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②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③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10.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认识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1、中西方对宇宙美的欣赏有何区别宗白华:西方人向宇宙作无限追求,中国人从无穷世界返回到万物,返回到自我。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西洋人站在固定地点、在固定的角度透视,他的视线失落与无穷,驰于无极。

”“中国人向往无穷的心,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固定的节奏。

”2、分析“自在之美”和“自为之美”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美是事物本身的美,苏格拉底说的美是事物适合使用者的美。

前者是自在之美,后者是自为之美。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前者是事物本身的美,是自在之美;后者是事物适合使用者的美,是自为之美。

自为之美总是包含着效用的因素,而自在之美就没有这些因素;自在之美是绝对的,自为之美是相对的,因为同一个事物可能符合这一种效用。

3、怎样理解柏拉图的“美是理式”柏拉图理式论的内容:每一种物都和其他任何一种物有所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综合就是物的理式。

美的理式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先验性和单一性。

具体事物都有美的理式。

4、亚里士多德对美的论述有何特点(1)对柏拉图理式论的批判相同:都主张物的存在,要求它是某种理式的载体。

不同: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关于“一般理式可以脱离个别的事物”的观点。

物的理式在物的内部,不脱离物来理解物的理式。

“一般在个别之中”,存在于物内部的理式,既是一般性又是个别性。

(2)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产生于一定尺度。

第二章1、比较致用、比德、畅神的审美观(1)致用:指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

在人类社会初期,致用的自然审美观适用于所有国家。

实用的、功利的原因决定了人类在自然审美领域首先欣赏动物的美然后才能欣赏植物的美。

(2)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形成于春秋时代,是儒家学说的表现,将儒家思想和心中的“仁政”、“礼教”部分渗透到山水审美中来。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一、美学的定义和起源1.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a.美学的定义:研究艺术与美的学科;既关注艺术的产生和理论,也关注美的本质和规律。

b.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和美的现象、审美经验、观念和价值。

二、美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和观点1.客观美学流派a.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美学: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对美的影响。

b.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性,与社会和历史发展有关。

2.主观美学流派a.主观形而上学美学:美是审美主体内在的主观经验和情感表达。

c.实证主义美学:通过实证研究和科学方法来解读美的现象和审美经验。

三、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美的本质和特征a.客观美的理论:美的客观存在和规律,艺术和自然之美的关系。

b.主观美的理论:美的主观经验和个体情感的意义和价值。

2.审美判断和欣赏a.审美主体:对美进行感知和经验的个体。

b.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对艺术作品的感性体验和认识过程。

c.审美标准:欣赏艺术作品的标准和规范。

3.艺术和美的关系a.艺术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美术、音乐、文学等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

b.艺术的功能:审美享受、情感表达、思想交流、社会价值等。

四、美学与社会文化1.美学与文化的关系a.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塑造: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审美观念差异。

b.美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

2.美学与社会政治a.艺术与权力:艺术对政治权力的反抗和干预。

b.艺术与社会变革:艺术对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的关注和呼唤。

五、现代美学的新趋势1.文化相对主义美学: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美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2.科技美学:探讨科技与美的关系,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

3.生态美学:关注自然和环境保护对美的影响和意义。

六、美学的实践和应用1.艺术创作和鉴赏:艺术家的创造过程和观众的美的体验。

2.美学教育和美育: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3.城市美学和建筑美学: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对城市美的影响和塑造。

美学导论复习资料

美学导论复习资料

美学导论复习资料美学导论复习资料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学科,它探讨了美的本质、审美价值以及美的感知和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美学导论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

一、美的定义与本质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美的本质和定义。

美学家们对美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超越感官的理念,与真理和善良相联系。

康德则认为美是一种纯粹的主观体验,与审美观察者的情感和感受相关。

而黑格尔则将美视为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具体的形式和结构。

二、审美价值与美学标准美学研究不仅关注美的本质,还涉及到审美价值和美学标准。

审美价值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评价和偏好。

不同的文化和个人对美的理解和喜好可能存在差异。

美学标准则是用来衡量和评判艺术作品的准则和规范。

例如,对于绘画作品,我们可以评判其构图、色彩运用、表现力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美学标准。

三、艺术与美学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通过各种媒介传达情感和思想。

美学研究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意义。

例如,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美学特征和表现方式。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观众的审美体验。

四、美学与社会美学研究也与社会相关。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潮。

美学家们也关注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例如,艺术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艺术也可以成为社会批判和反思的媒介,揭示社会问题和不公平。

五、美学研究的方法与理论美学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和理论。

形式主义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是最重要的,强调审美经验的独立性。

象征主义则强调作品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美的标准和价值是文化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此外,还有认知美学、心理美学等不同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六、美学与个人经验美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体验。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艺术作品和美学经验。

美学复习提纲

美学复习提纲
8、亚里士多德把美的形式归结为:“秩序、匀称与明确”。
9、普洛丁主张神或太一是美的根源。
10、在认识论阶段,西方美学的主旨是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围绕这一主旨,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法国启蒙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先后从不同视角展开论述。
11、经验主义拒绝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否认真理的先验理性法则,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官知觉和经验,肯定各种感性质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培根、夏夫兹博里、休谟和博克等人。
20、黑格尔认为,美就根源于绝对理念,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21、当代西方美学的ຫໍສະໝຸດ 言学阶段分为人本主义美学和科学主义美学。
22、当代人文主义美学的思想先导是十九世纪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美学,直接发端是克罗齐所创立的表现主义美学,以后又产生、形成了心理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符号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解释学诸美学流派。
32、中国当代主客观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
33、中国当代实践美学以李泽厚为代表。
34、蔡元培出了著名的“美育代宗教说”。
35、朱光潜在《谈美》、《文艺心理学》、《诗论》等著作中,运用西方美学思想中的直觉说、心理距离说、移情说、内模仿说,对审美心理和艺术创造心理作了细腻而独到的分析。
36、建立美学的哲学基础,在我们看来,要从人生在世这一存在论维度切入。
5、本体论美学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立的、终极的、普遍的美,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
6、古希腊早期的毕达哥拉斯是从数学入手进行哲学和美学思考的,他们把数提升到本体论层面,认为事物最终由数构成,数的原则就是万物的原则,数给出一种永恒有序的局面和状态。
7、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西方美学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两个概念。

美学大纲知识点总结

美学大纲知识点总结

美学大纲知识点总结一、美学概念简介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其研究对象包括艺术作品、审美情感、审美活动等,是对艺术的理论分析和研究。

美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以艺术和美的本质为研究对象,探讨美的产生、美的表现、美的规律等问题,是对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

在美学中,人们对美的认知、美的体验、美的表现都成为了研究的对象,美学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产生、美的表现、美的规律等问题,是对艺术和美的理论性探讨。

美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都纳入到了美的理论研究范畴之内。

二、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时期,智慧的第一作家柏拉图就曾经写过一部名为《对话录》的著作,其中就包括了对美和美的理论性探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中也详细探讨了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成为了美学研究的奠基人。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发展影响了美学的发展,美学成为了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在文艺复兴时期,美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审美经验等一系列美学理论。

19世纪法国的大卫领导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复兴,开辟了美学的新篇章。

20世纪以来,美学也得到了发展,涌现了一大批美学家,如礼乐的、杰克逊等,他们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美学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

三、美学的基本概念与美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审美经验、审美情感等。

1. 美的本质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美的本质是什么。

美的本质是艺术和美学理论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之后,美的本质问题便一直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在美国,艺术和美学界开始了一场有关美的本质的激烈争论。

美学家在探讨美的本质时,分为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两种立场。

客观主义认为美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主义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的经验。

在哲学史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等哲学家对美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论述,形成了不同的美的本质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导论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 荒诞:荒诞是对理性和规律否定后的产物,荒诞表现的是与人的趋美本能和美好理想完全相反的宇宙人生的荒诞性,它的可怖是深层的,是看不到可怖的可怖。

2. 滑稽:从感性形式讲,是事物、事件、言行不伦不类的组合,从内容上讲,是被历史否定了的东西,它偏离或低于正常的历史尺度。

3 原型:即原初的一,主要指在人类诞生以后,作为人的原初的一。

4. 移情: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舍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

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

(1)移情是以内模仿为基础的。

它从内模仿的完结处开始,虽然表现为一种主体的主动性,但主体把什么样的情感移入对象,是受对象的形象制约的。

(2)移在客体上面的情感的性质总与客体自身的性质或性质的某方面有同质之处。

(3)移情讲的是由主体移向客体,突出的是主体的作用。

有了主体的向外移情,主体就感受到了美感;有了情感的移入于客体,客体就成了美的客体。

(4)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

5. 美在形式:6. 意境:在意境理论中,客体形象有两上概念:物与景,物是单体之物,景是两个以上的单体之物形成的整体。

7. 悲剧:悲剧是对不能把握的强大的敌对物的一种抗争,抗争的结果的失败,通过失败而产生一种思想升华8. 悲态:悲态是由人生失意的沉痛升华为宇宙人生本体询问的感伤情怀。

悲态基于对宇宙规律的信仰,源于对宇宙规律正常性的偏离,悲态在偏离中询问的,不是对宇宙规律何以要设置偏离的询问,而是对“为什么是我碰上了偏离”的询问。

12. 对称:对称是物体中轴线的两边一样,这“一样”包括内在质量与外在形式两方面。

对称即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两侧相等。

13. 直觉:直觉是彻底地拒斥概念(加括号)之后,主体经过完形转变成为审美主体后的感受,这不是一般的感受,而是审美主体的直觉。

14. 内模仿:指当主体面对客体的时候,人的知觉会按照客体的性质进行模仿活动。

内模仿是知觉——身体——心理的三位一体的运动,但以筋肉运动为主;内模仿讲的主体模仿客体,突出了客体的作用;内模仿突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动态联系17. 形式美的规律:形式美的结构法则: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主从结构18. 美的形式元素:形式美的三个因素是点,线,形19. 美:其一,美是一个开放的家庭;其二,美存在而不可言说;其三,美在于人与神相通。

20. 心理距离:人面对物,物的形象性之所以能脱离其他属性而呈现出来,是由于人用审美态度去看的结果,这审美态度就是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一个现象学的术语,就是人把自己心理中的其化属性暂时“悬搁”起来,或者用另一个现象学的术语,把心理中的其化属性用括号括起来。

二、简答题1. 简单谈一谈,把握中国色彩系统的三个主要逻辑。

要把握中国的色彩系统,主要有三个逻辑:第一,一种原色的由浅入深的序列;第二,一种色包括多种色,其界线从本身到与之相邻的色的边缘;其三,根据色彩对人的生理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多种色的变化规律。

2. 简述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三种不同直线最基本的审美感受。

水平线是大地之线,宁,静,平,稳,实,冷。

垂直线显得有更多能量,有暖和感,有稳定感。

斜线是一种不安定的线,它与地心引心处于斗争之中,斜线充满了动感,呈出了速度。

水平线。

是大地之线,人最好的休息就是与大地平行的躺下,任何物体处于完全与大地相连的水平状,消除了与大地的张力,最宁、最静、最平、最稳、最实、最冷……垂直线。

从大地到天空,是高扬,也是升腾;垂直线与地心引力相同,和水平线一样有稳定感,但人直立是清醒的,又不动,表现了一种庄严肃穆。

斜线。

斜线是一种不安定的线,它与地心引力处于斗争之中。

如果与垂直线接近,好像是刚从垂直状况离开,如果接近水平线,则仿佛是要回到水平状态。

斜线充满了动感。

3.简述优美和壮美的区别大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予以界定?优美和壮美的区别大致可以从这几方面界定:(1)空间上形的大与小(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3)力量上的强与弱(4)性质上的柔与刚4. 心理距离是怎么使人成为审美之人的?我们可以对心理距离使人(主体)成为审美之人(审美主体),及其结果作一逻辑简括:(1)心理距离/加括号/虚一而静,意味着人(主体)从自身的复杂性中摆脱出来,与内部的各种需求、欲望(功利的、认识的…)拉开距离,成为纯粹审美的人(审美主体);(2)主体的变化使现实事物(客体)本来与人(主体)十分丰富的关系,变成剩下审美关系;(3)其结果是非曲直客体的所有非审美属性也被括起来,拉开了距离,只向主体作纯形象外观的呈现,使物(客体)成为美(审美客体)5. 西方美的模式有那些特点(1)西文之人(2)美的比例(3)焦点审美(4)存在与虚空(5)对立斗争7“美”具有哪些特性?首先,美具有一切审美对象都有的形象可感性;第二个特点:客体具有物的尺度的完善性,是正常中的优秀者;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第四个特点是,美的对象符合人的尺度,与人有由历史实践活动而来的内在同一性。

8.简述审美设计的基本原则。

(1)在不同文化分类范式中寻求共约性的逻辑统一。

中国理论是以美的客体为基础;印度理论以主体心理为基础;(2)以人的历史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审美对象的历史展开为基础(3)以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不同关系为依据9、简述人对事物的三种态度和事物具有的三种属性的对应关系。

(1)认识态度——对象的知识——知识属性:物的物理性(2)功利态度——对象的实用价值——实用属性:物的可用性(3)审美态度——对象的形象(审美属性):物的形象性:image (形象)=形:视觉外形;象:外形形成的效果。

即:形、色、声、味、态的统一体(4)物的形象性的意义:美10、谈一谈,当主体向客体作审美观照时,客体之所以成为美的客体,在于客体自身的那些特性?11、简述本教材所总结的审美的基本类型。

悲包括悲情、悲剧、崇高、荒诞,主体低于对象;美包括优美、典雅、壮美,主体与对象同一;喜包括怪、丑、滑稽,主体高于对象13、西方美学中的“和谐”有哪些特点?和谐是西方文化的理想,也是西方美学的理想,但西方的美的和谐与其化文化不同:一是人在一个存在与虚空的宇宙中的和谐;二是焦点构成了人的存在与虚空宇宙的审美视点;三是他所看到的美是具有几何意味和美的比例的形式14、美感中的直觉具有那些特点?(1)、不依赖抽象概念,最终成果也不以概念的方式来加以表达(2)、直觉是一种具有洞穿力的经验——妙悟(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间)(3)、情感体验性和模糊性——“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5、悲态与悲剧的区别悲态表现的是对人不能把握的东西的一种顺应、一种理解,在顺应和理解中超越对象。

悲剧呈出的则是对不能把握东西的一种抗争。

悲态与悲剧的区别还于,悲态的对象虽与人敌对,但从根本上说,它在人的主观内心里,是善的,至少无所谓善恶。

三、论述题2、美如何成为一种“学“美如何成为“学”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学”的;其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统一世界史的全球化演进中,具体地接受西方学科体系从现文化结构中产生美学的;其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之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地在自己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3、试论柏拉图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产生了那些方面的结果。

柏拉图问的就是决定每一具体美的事物之为美的美的本质是什么,柏拉图之问产生了多方面的结果。

(1)使西方文化产生了美学。

美是什么之问意味着,只有把握了美的本质,才能把握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审美对象(2)改变了关于美的观念。

柏拉图之问意味着一种对美是什么的思维方式的确立。

美有两大类,具体之美与美的本质(3)追求美的悖论。

美是什么之问使人面对美的事物时,不把思想局限在这一事物本来有限的美上,而是追问在它之后或之上的决定它之为美的本质。

有了柏拉图的一声猛喝,人们不会再把具体之美按照以前的方式认作美,但是当人们依照柏拉图的思路去寻找真正的美时,却发现找不到美。

4.什么是美?当主体向客体作审美观照时,客体成为美的客体而不是成为悲的客体或喜的客体,在于客体自己的特性。

首先,美具有一切审美对象都有的形象可感性。

一切非形象、不可感的东西,都不是审美对象。

美的第二个特点:客体具有物的尺度的完善性。

它包含三层逐层递进、缺一不可的含意:一是事物本来面貌。

二是事物的正常尺度。

三是正常中的优秀者。

美具有第三个特点: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6、审美分类的意义首先是审美对象的扩大,这扩大不是在与人同一的性质上,而是在与人不同一的性质上。

它使得审美对象的核心——与人同一——更为突出。

其次是人的胸怀的扩大,不仅与人同一的美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与人不同一的对象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审美的重要性已经不在客体,而在主体,说明人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而且是能动审美心理结构,它可以运用这个结构去看待一切对象。

再次是非美的对象成为审美对象而不是审悲对象和审丑对象,其要义在于,不要使这些非美的对象趋向和成为“美”。

美等于区别于悲和喜的审美对象,即成为美的审美对象,其意义就是两点:一是人有了用审美态度观照一切的能力;二是更加突出了审美对象的核心:与人同一填空··西方美学源于三个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心理知情意的明确划分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德国的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美学》他用Aestbetics(美学)这个名称作为自己住做的名字。

被称为美学之父18世纪,查理斯*巴托《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把这些艺术与技术和科学相区别,称之为美的艺术西方有三套美学:1从美的本质到所有美的现象,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2 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的为基本结构。

3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构,从哲学上说,是以一般一典型为基本结构。

日本的贡献最重要的是中江肇民用汉字“美学”翻译aesthetics第一个在学科意义上把美学引进中国的人是王国维美学包括1 审美现象学2审美类型学3 审美文化学4 形式美法则5美的起源6美学的学科历史西方发展路线:柏拉图(理式)--亚里士多德(形式)--普罗提诺(一的光辉)--阿奎那(完整形式光辉)--文艺复兴(形式)--英国经验主义(感官快适)--夏夫兹伯里(内在感官)--休谟(心里构造)--柏克(物的感性)--狄德罗(关系)--康德(合目的的形式)--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归纳哲学和分析美学对柏拉图之问的批判。

包括:1 图像论与美的本质有无意义 2 美的词性与美的本质的迷误3美的句型与美的本质的迷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