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电阻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阻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阻的教案

教案:电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 让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电阻的计算。

2.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池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电路中,有一种元件,它能够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元件叫做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

2. 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Ω)。

3. 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让学生观看实验演示,观察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 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即I =U/R。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电阻的概念、介绍电阻的单位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使学生掌握了电阻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第3节电阻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学习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一一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动手进行实验.2.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教学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银铭合金丝及铜丝各一段、酒精灯、日光灯鸨丝、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稔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变暗了 .(以实验导入课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师为什么电压一样,这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灯丝,有的灯丝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进行新课】知识点1电阻及其单位1.电阻的定义提出问题:为什么铜导线与银铭导线的用途不同呢?同是导体为什么它们导电的能力又有不同呢?(下面进行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教材P63页《演示》中图16.3-1所示实验,把银铭合金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步骤:①先将银铭合金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②将银铭合金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接银铭合金丝时灯泡暗.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板书:(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3《电阻》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阻》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以及电阻的影响因素。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电路中电阻的作用,以及如何计算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教材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电阻的性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路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电阻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2.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性质,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电阻的性质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如电阻丝、灯泡等;2.准备实验器材,如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3.制作PPT,展示电阻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展示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电阻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电阻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电阻丝的电阻值,观察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阻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师进行点评,给出正确答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电阻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路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电压、电流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阻的概念、性质以及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2.实验报告:
-根据课堂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及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3.思考题:
-思考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至少三个实例,并简述其原理。
-探讨为什么电阻会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以及如何减小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使用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电阻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设计互动游戏、讨论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5.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和实验任务。
-提供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6.课后作业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电路两端电势差的体现。”
2.教学过渡:教师通过电流、电压的关系引出电阻的概念。
-提问:“电流和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阻这一概念,了解它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2.解题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班讲解。
-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问:“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电阻的练习题、实验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有关电阻的计算题、实验报告等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1)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教学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实验法。

定值电阻、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若干、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实验室里有些定值电阻没有标签了,你能帮老师重新贴好正确阻值的标签吗?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

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电阻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一)伏安法测量电阻1.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测出没有标牌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呢?这种方法又称(法),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测量长度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减小误差的?测量电阻实验中我们怎样减少误差,还需要哪种器材来达到此目的?3.请设计测量定值电阻实验电路图。

4.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设计意图: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喜欢动脑思考。

实验步骤:(学生口述实验步骤)①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②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③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④根据公式RUI计算出R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⑤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R的值,并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记入表格中⑥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过渡语:我们平常使用的灯泡中的灯丝是否有电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想想做做”,小灯泡的电阻如何测量呢?(1)实验电路图(学生完成)(2)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实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电阻测量和欧姆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对电阻测量方法和欧姆定律的理解;
3.小结反思:让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实验操作: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讨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共同分析问题,探讨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总结归纳
1.电阻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伏安法测电阻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2.欧姆定律应用:让学生归纳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家庭电路电压、电流、电阻计算等;
3.了解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计算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4.注重反思与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
5.丰富的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使得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反馈。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会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树立自信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1.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探究兴趣较高,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针对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解决实际电路中电阻计算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与物理之间的联系。
3.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7.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电阻的串并联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8.课后及时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9.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策略。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习题四: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家中电器或电路中的电阻,并描述其作用和影响。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元件。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规律,并提交实验报告。
1.学生分组讨论电阻的决定因素,总结实验现象,归纳影响电阻大小的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尝试解决实际电路中电阻的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电阻的定义、单位、决定因素;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实际电路中电阻的测量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的关系,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电阻教案

人教版电阻教案

人教版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常见电阻值的大小。

(3)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电阻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了解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的关系。

(2)理解电阻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扇、电视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用电器在工作时电流的大小是否相同。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用电器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的电流大小不同呢?从而引入电阻的概念。

2、新课讲授(1)电阻的概念结合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情况,讲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举例说明,如同样的电压下,粗导线中的电流较大,而细导线中的电流较小,这是因为细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即电阻较大。

(2)电阻的单位介绍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Ω),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 1kΩ =1000 Ω,1 MΩ =1000 kΩ。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可能会提出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接下来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准备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导体,如铜丝、铁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中,测量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阻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阻的教案
2.例题讲解:通过计算题和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3.随堂练习:设置判断题和选择题,巩固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检验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认识。
4.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不同条件下导线的电阻值,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
(1)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总结规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阻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电阻”,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单位和表示方法。
2.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实验探究。
3.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如何提高电路效率的思考。
一、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
(1)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电阻也不同。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家庭电路中要使用粗细不同的导线?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关注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电阻,提高电路效率,如: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和横截面积?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6.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6篇

关于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6篇

关于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6篇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对本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重要的实验内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基础,可以说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对新学知识的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学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得出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学生刚刚学习了“欧姆定律”,第二次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学仪器,在这种情况下来学习本节课,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能否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步骤。

(2)能否准确的连接实验电路。

(3)能否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问题引导、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学法:思考、讨论、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约2分钟)通过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用公式表示欧姆定律,及公式的变形,让学生考虑如何测灯泡灯丝的电阻,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测出U、I,再根据R=U/I,即可算出灯丝电阻。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阻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阻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电阻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2. 控制变量法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开关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相关知识: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提问: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受到阻碍,这种阻碍作用是什么?3. 引入电阻的概念。

二、探究电阻的概念(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电阻箱上的标记,了解电阻的单位(欧姆)。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连接电路,将电阻箱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是什么?它如何表示电流的阻碍作用?三、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电阻箱上的不同电阻值,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 进行实验:分别改变电阻箱上的电阻值,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3. 引导学生总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四、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10分钟)1. 讲解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进行实验:分别控制电阻箱的电阻值不变,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3. 引导学生分析: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电阻是什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中的应用。

16.3电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6.3电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6.3 电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电阻的物理课,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电阻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电阻的概念。

在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电阻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2. 让学生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知道在电路中,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难点:电阻的单位,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电路,电路中有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箱。

我让孩子们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然后改变电阻箱的电阻,再次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2. 引导思考:我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改变电阻箱的电阻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会发生变化?3. 讲解电阻的概念:我向孩子们解释,电阻是电流在通过物体时遇到的阻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4. 实验操作:我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电阻箱的电阻,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难点:电阻的单位,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电器,了解它们的电阻值,并思考电阻对电器使用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电路作为实践情景,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看到电阻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

这种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容易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路知识、欧姆定律和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他们对物理实验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电阻测量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电阻的特性、测量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析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在团队合作中,部分学生沟通表达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操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沟通表达能力;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阻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a)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强化对电阻定义、单位、符号的理解。
b)结合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c)列举生活中应用电阻测量的实例,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操作技巧、误差分析以及串联、并联电阻的计算。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电阻的测量方法。
b)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实物投影等,展示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阻测量原理。
c)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并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要求记录实验过程和测量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写一篇关于电阻的小论文,主题为:“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与节能”。要求论述清晰,不少于500字。
6.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电阻器的作用、种类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本章节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上三个部分展开,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电阻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欧姆定律等基础电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电阻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难以把握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需要教师引导和指导。
2.课后练习题要独立思考,尽量不依赖他人。
3.小组合作任务要积极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4.提交作业时,请附上实验报告、小论文等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电阻的定义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特别是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2.掌握欧姆定律在含有电阻电路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并能准合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导入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电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影响因素?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电阻的测量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测量原理、欧姆表的使用方法、电阻的测量实验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电阻测量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阻的测量原理2.欧姆表的使用方法3.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2.演示法:进行电阻测量实验,展示实验操作过程。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欧姆表、电阻器、导线、实验桌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电阻测量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电阻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电阻的测量原理,介绍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包括欧姆表的表盘解读、测量电阻的步骤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3电阻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6.3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6章第3节“电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及其单位;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3.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4. 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 使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3.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2. 教学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源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如电灯、电视遥控器等,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些设备中电阻的作用。

2. 讲解电阻的概念: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其单位是欧姆(Ω)。

3.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4. 讲解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的比值,即I=U/R。

5. 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引导学生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6.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给定电压下通过电阻的电流。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不同电压下通过电阻的电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欧姆定律:I=U/R;4. 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给定电压和电阻,计算电流;2. 应用题: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照明电路中电流的计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4. 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实际问题;3. 学会使用电阻表进行电阻的测量;4.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综合应用;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表、导线、灯泡、电源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灯泡,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亮度与什么有关。

2. 知识点讲解:(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解释电阻的符号表示。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3) 电阻的测量:教授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灯泡的电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灯泡的电阻和电压,求灯泡的功率。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一个灯泡的电阻为10Ω,电压为6V,求灯泡的功率。

答案:灯泡的功率为36W。

2. 作业题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具体关系需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是否掌握到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7.3 电阻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测量,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2. 教学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实验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会变化?这与什么物理量有关?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测量,并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7.3 电阻的测量一、伏安法测量电阻原理电压(V)电流(I)电阻(R)二、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2. 调节滑动变阻器3. 测量电压、电流4. 计算电阻值三、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2. 防止电流过大损坏元件3.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七、作业设计1. 请用伏安法测量一本教材的电阻值,并计算出电阻值。

答案:待测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答案:为了确保电流表的读数在适当范围内,避免电流过大损坏元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电阻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操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教案
方案一(改变导体的材料):如图所示,在A、B间分别接入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如铜丝和铅笔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方案二(改变横截面积):如图所示,在A、B间改变导线横截面积(分别接入1根笔芯与2根笔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方案三(改变长度):如图所示,在A、B间(有鄂鱼夹)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交流评价让完成以上3种不同类型的小组相互交流,并归纳筛选出这样一个结果:改变导体的长度能较方便地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调光台灯,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台灯的亮度的。

要想弄清其原理,我们先来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

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三、正确使用变阻器的学习
①变阻器结构的学习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

然后打出投影:
◆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

(板书)
②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我们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提出问题(投影)
◆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实验探究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灯泡的亮度。

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交流评价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出:(并板书)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