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大夫》心理学学观后感
咨询心理学运用精神分析学说解析《爱德华大夫》
咨询心理学运用精神分析学说解析《爱德华大夫》第一篇:咨询心理学运用精神分析学说解析《爱德华大夫》运用精神分析学说解析《爱德华大夫》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奠基石,其中梦的解析,自我防御机制,潜意识被广发运用。
《爱德华大夫》是一部经典的精神分析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失忆症病人在精神分析家的帮助下恢复记忆,摆脱杀人嫌疑,获得爱情的故事,其中弗洛伊德的理论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部影片用一种直观和通俗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
《爱德华大夫》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精神病医院的故事,这所医院原来由莫奇森大夫主管,但很快要由爱德华大夫接手,而女主人公就是这家医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
在与爱德华的相处中,彼特森发现,他其实并不是爱德华大夫,而是爱德华的病人约翰·布朗,这也使他背上了杀人的罪名。
彼特森找到逃走的约翰,试图帮他还原失去的记忆,经过彼特森和她老师的诱导,约翰·布朗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师徒两人分析出谋杀发生在爱德华与他滑雪的时候。
为了让约翰彻底摆脱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终于使他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
警察按约翰提供的线索果然找到了爱德华大夫的尸体,但却从尸体中找到了子弹,约翰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
彼特森为约翰多方奔走没有结果,只能回到医院。
莫奇森大夫一句失言,联系到约翰的梦境,彼特森终于明白莫奇森大夫才是凶手。
从整个故事中,我们发现小时候的经历对约翰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当他看到白色和条纹时,他显得很紧张,并带有昏倒或犯罪的倾向,这和他童年时因为无意识导致了弟弟的死亡有关,在心理上他认为自己一定是个凶手,谴责自己。
当爱德华大夫死后,明明凶手另有其人,可他却认为自己是凶手,约翰的这种犯罪心理也印证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现在的病态行为和心理都可以追溯到儿时的不愉快经历上。
约翰之所以会将杀人行为加到自己身上就是由于小时候误杀弟弟的事实让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凶手,待到他长大,他的这种潜意识泛化了,他开始认为所有的杀人行为都与自己有关,自己肯定是个凶手。
《爱德华大夫》心理学角度分析
《爱德华大夫》心理学角度分析《爱德华大夫》是由著名导演阿尔费雷德·希区柯克所导演,英格丽·褒曼、格雷戈里·派克主演的心理悬念片,讲述的是格力玛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莫庆森大夫即将退任,新上任的爱德华大夫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很快与疗养院里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彼得森陷入爱河,但在两人逐渐交往的过程中,彼特森发现了爱德华的一些异样,发现他不是真的爱德华医生,但她坚信J.B是无辜的,于是她帮助爱德华躲避警察的追捕,并求助于她的老师,通过一系列心理专业知识与聪明才智终于将真正的凶手揭露出来,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本部影片,可以算是心理影片的开山之作,它是第一部严肃讨论心理分析的影片。
我通过结合这部影片的相关情节和网上相关资料的搜索,有以下几点所得:一、犯罪情节和精神防御机制在影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男主人公J。
B的受刺激场景.第一次,当JB和彼得森第一次在饭桌上相遇,彼得森在餐桌布上用叉刻着印记,餐桌上的印记让JB相当难受;第二次,当J.B与彼得森拥抱时,看到了彼得森睡衣上的线条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和情绪起伏;第三次,当JB到手术室时,他变得情绪失控甚至晕倒;第四次,J。
B 和彼得森在回忆的过程中看到了皮肤上的伤痕,JB变得烦躁起来;第五次, 在火车站买票的时候,售票窗口的铁栏杆让他望而却步,并不时头疼;第六次,在埃里克斯大夫家里,J。
B看到了剃须泡中毛线,瓷砖的白色背景加黑线,白色床单上线条等,脾气突然转变;第七次,看到窗外白色的雪景和雪橇经过留下的痕迹,J。
B身体不适;第九次,在餐车上,彼得森大夫的刀叉让J.B感到压抑。
如此多的场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什么东西由于什么原因使得JB的情绪失控呢?答案是:当J。
B见到白色和条纹时都像是受了刺激一样的产生罪恶感.他的这种情况其实是人对于应激所产生的某种防卫机制,可以认为是一种“潜抑作用",也就是大脑对于他“参与”犯罪的这个过程进行了抑制,而只有在某些特定事物的刺激之下,才能反映出来,并且产生很严重的心理作用。
爱德华医生优秀观后感
爱德华医生优秀观后感《爱德华大夫》观后感《爱德华大夫》是一部通过心理分析制造悬念的影片。
影片中融合了许多心理学内容以及弗洛伊德的理论,讲述心理学中的犯罪情结,在心理教育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在心理学上,“情结”的定义为:人们总想去解决的而又总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影片当中反映的是犯罪情结,故事的发生都与约J.B.年的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弗洛伊德早期的经验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深受童年早期经验影响,并且这种决定性的人格一旦形成和固定,就会自动地、本能地、潜意识地,不由自主地、恒定地发挥作用。
正如J.B.在童年时,误把坐在扶手下端的弟弟撞到围栏的尖端上以致弟弟惨死,当遇到相似的生活情景,即爱德华医生滑雪时死亡的事件,他就会把两件事情重叠起来,把以前想去解决但是不能解决的问题重新召唤回来,“情结”导致患者精神的混乱,引发他冒名顶替的赎罪式的举动,因而J.B.才会认为自己是杀害了爱德华医生的真凶,同时白色和线条成了J.B.所惧怕的东西,也成为了侦破他异常行为的钥匙。
主人公J.B.在影片中体现了弗洛伊德对于创伤后人群产生的几种心理防御机制:一是压抑,J.B.压抑了童年时期对弟弟的误伤事件,不去主动的思索回忆。
将痛苦的经历“遗忘”来避免回忆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二是否认,他一直否认弟弟的死亡与自己无关,从而避免心理的不安。
三是幻想,在不愿意承认弟弟之死与自己有关的同时,J.B.又因为事情的真相而感到非常愧疚,从而才会在爱德华医生死后幻想并认定自己是凶手,从而满足自己弥补过失的欲望。
但是他没有杀人这一事实又使自己产生抵触,于是约翰就陷入了内心挣扎。
本片不仅在对演员的心理分析上下了功夫,对观众的心理也有很好的掌控:一是悬念设定,影片通过一系列的暗喻和特写来告诉观众这个爱德华可能是假的;通过笔迹和证人最后证实就是假的,并引入真的爱德华已经被暗杀,而杀人嫌犯极有可能就是这个假爱德华;通过梦境回忆来引出真实事件,直至引出真实凶手。
爱德华丈夫观后感
爱德华丈夫观后感电影一开头,我就被那个冒牌的爱德华大夫给吸引住了。
他那一脸迷茫又有点紧张兮兮的样子,就像一只误闯进狼群的小羊羔。
看着他努力装作正常的样子,我在屏幕前都替他捏把汗。
然后就是女主登场啦,哇塞,那真是个聪明又勇敢的女人。
她就像个侦探一样,对这个奇怪的“爱德华大夫”充满了好奇。
她那坚定的眼神,感觉就像在说:“哼,不管你有啥秘密,我都要给你挖出来!”而且她和男主之间的感情戏也很有意思,那种互相吸引又互相猜疑的感觉,就像两只小刺猬,想要靠近又怕刺伤对方。
电影里的梦境那部分可太酷了。
那黑白交错的画面,奇奇怪怪的场景,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超级诡异的迷宫。
那些斜斜的屋顶、巨大的眼睛,每次看到都让我心里“咯噔”一下。
不过也正是通过这些梦境,电影一步步揭开了男主的心结。
这就像是一场超级烧脑的解谜游戏,我跟着主角们的脚步,一点点地去拼凑真相。
而那个真正的大反派,藏得可够深的。
就像一个躲在暗处的老狐狸,一直在算计着一切。
当他终于露出狐狸尾巴的时候,我就想冲进屏幕里把他抓起来,这人太坏啦,净给主角们使绊子。
这部电影最让我佩服的就是它对心理学的展现。
原来人的记忆和潜意识可以这么复杂,就像一个充满宝藏和陷阱的神秘森林。
电影里通过分析梦境来治疗心理创伤,这真的很神奇。
让我感觉心理学就像是一把神秘的钥匙,可以打开人们内心深处那些紧锁的大门。
看完电影后,我就一直在想,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可能都有一些自己都不太清楚的角落,说不定也藏着一些像男主那样被压抑的记忆呢。
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像电影里的角色一样,在信任和怀疑之间徘徊。
是像女主一样勇敢地去探索真相,还是像男主一样被过去的阴影笼罩呢?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爱德华医生观后感—心理学浅析
爱德华医生观后感—心理学浅析第一篇:爱德华医生观后感—心理学浅析影片主要讲述心理学中的犯罪情结,以一个有童年阴影的心理医生的犯罪情结贯穿全篇,其中夹杂着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应用,还有关于梦的解释与破译……一切一切都是心理学的内容,这毫无疑问地使我们这些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犯罪心理学不同于普通心理学,它具有明显的不合作性,因此只能从犯罪的外部表现来推敲其犯罪的内部心理状况。
在影片中,真正杀死爱德华大夫的凶手就明显表现出不合作性,他用谎言骗过了警察的问话,但是他破绽的言行终究逃不过精明细腻的彼得森大夫的侦查。
所以侦探犯罪心理比一般人的心理要难得多。
在心理学上,情结是这样定义的:指人们总想去解决而又总不能解决的问题。
因此,近代心理学便出现了很多情结,如恋母嫉父情结,自卑情结,犯罪情结等。
在影片中讲述的就是其中的犯罪情结。
还看影片中的个案,冒名顶替的爱德华医生一夜之间以“爱德华”的名义出现在众人面前,追溯根源到此人的童年,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行为深受童年早期经验的影响。
此人在童年时,从扶手上滑下,把坐在扶手下端的哥哥撞到围栏的尖端上,以致哥哥惨死。
这种梦魇般的经历一直缠绕着这个脆弱的心灵。
二十年后的某一天,他与爱德华医生去滑雪,当爱德华医生因意外摔落悬崖时,童年的阴影回忆与白色的雪地和滑雪轨迹产生重合,从而引发他的犯罪情结和冒名顶替的赎罪式的举动。
同时,白色和轨迹的图样也成为了他所惧怕的刺激,也就成为了侦破他异常行为的钥匙。
纵观此片,心理咨询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影片多次出现彼得森医生与男主角的咨询片断,还有对于梦的记录,梦的解释等等。
从心理咨询来讲,首要的原则是积极关注,消极对待。
而影片中的彼得森医生面对的病人竟是自己所深爱的男人,在理性与感性,专业与生活的强烈矛盾中挣扎,此处更凸现了她的专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的内涵。
我相信这也是一个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心理分析师所应当具备的良好素质。
再说影片中梦的解释和重组更是令人拍案称奇。
《爱德华大夫》心理学学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爱德华大夫》是由著名导演阿尔费雷德·希区柯克所导演,英格丽·褒曼、格雷戈里·派克主演的心理悬念片。
讲述的是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走马上任的爱德华大夫很快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丝一见钟情,然而不久康斯坦丝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其真名叫约翰·巴伦坦。
约翰·巴伦坦在其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
约翰从医学院毕业后被征人伍,但也厌恶战争、反对杀人。
一次飞机失事后受伤住院,遇到了爱德华大夫。
爱德华大夫接受格林精神病院董事会的聘请,准备接任院长一职。
现代院长对爱德华的即将到任心怀不满,当爱德华与约翰在滑雪时,从其背后开枪打死了爱德华。
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后,自认为是爱德华而来到格林精神病院就任。
康斯坦丝通过对约翰的一些异常行为的判断,坚信自己所爱的人是无辜的。
康斯坦丝求助于其老师,老师通过对约翰所做的梦的分析,解开了约翰的心结,最后康斯坦丝以自己的心理专业知识与聪明才智将真正的凶手默奇逊大夫揭露出来。
在影片的整体构思上,不得不说导演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影片的情节环环相扣,每一环看似无心却在为后面的某个情节做铺垫,每一个片段都暗含着心理学解析,让心理学家们可圈可点。
我单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约翰·巴伦坦精神病的想法。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生命体系中完全无目的的盲目兴奋,包括生物性的冲动和遗传下来的本能。
本我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要求,毫无掩盖与约束,不知是非善恶,不懂得道德和价值观念,本我的表现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其活动受快乐原则支配,不顾现实的限制性要求。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的,自我在本我的表面,处于前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心理学课后作业 爱德华大夫 观后感
电影《爱德华大夫》观后感——心理学课后作业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101班陈佩佩21110115 《爱德华大夫》是一部通过心理分析以制造悬念的影片。
虽然是黑白片,但其通过希区柯克的悬疑拍摄手段,一场场扣人心弦的剧情,一直吸引着观看者的眼球。
特别是影片中关于心理医生的描绘更是栩栩如生,可谓是入木三分。
剧中的主角彼得森大夫和爱德华大夫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悬疑影片《爱德华大夫》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心理学中的犯罪情结,以一个有童年阴影的心理医生的犯罪情结贯穿全篇,还有关于梦的解释与破译。
主线讲述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近走马上任的爱德华大夫初出谋面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彼得森并且双双堕入爱河。
然而不久发彼得森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彼得森坚信自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神经病患者。
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影片之所以能够如此吸引读者的一大因素。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那句精彩的台词:美丽的女人恋爱之前最合适当医生,而爱情之后只能当病人了。
因而从某种角度说,这是一部理疗男人心伤的电影,女主人公彼得森便是这部电影的主治医生。
爱人用真情疗伤,成为了这部影片的一支主脉动因,甚至牵扯和推动到了全剧的神经,乃至使电影的主题不断纵深发展下去。
为了解破悬疑找到杀害爱德华大夫的原凶,影片《爱德华大夫》多处运用了经典的心理分析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比如所谓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等等。
这使得《爱德华大夫》的故事情节悬念徒生,同时也深深牵动着观众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爱德华大夫》中有些很精彩的故事和悬念,就是建立在很典型或者说是夸张了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原理基础之上的。
而故事的结局,女主治医生彼得森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通过分析情人的梦幻,终解开了情人的心结,将真正的凶手莫奇森大夫揭露出来。
也使观众放下了牵挂的心。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通用8篇)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通用8篇〕爱德华大夫观后感1 这天这次儿童心理学课,我们张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爱德华医生》,这是一个有关心理分析的惊险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家精神病医院,老院长默奇逊大夫,就是最后自杀的那个医生,即将退休,新院长爱德华大夫走立刻任,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也就是女主人公一见钟情。
但是不久之后,女医生便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冒名顶替爱德华大夫,他是一个的精神病患者。
由于他患有健忘症,连自己是谁也都不明白,甚至断定自己是谋杀爱德华大夫的凶手。
假爱德华之后逃离了医院,化名约翰·布朗,住进纽约帝国饭店,女主人公找到了布朗,躲开警察的追捕,一齐躲到女主人公的老师布鲁诺夫教授家。
当深夜布朗的病复发时,布鲁诺夫让他喝下放有镇静剂的牛奶。
之后,透过分析男主人公的梦幻,解开了他的犯罪情结。
原先他童年时在一次玩耍时不留意伤害了他的弟弟,对弟弟一向很内疚;另外在一次滑雪中真爱德华大夫从他身边滑下山坡时,他就一向误认为自己杀死了爱德华大夫,女主人公那么从老院长和布朗的梦境中,分析出真正的凶手就是老院长默奇逊大夫。
片中的约翰·贝兰特最初是因为童年的阴影才开始有了精神上的问题,人类小时候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即使你以为你已经不记得你小时候发生的事了,但是在你的潜意识里还是存在的,有外在事物的刺激,如遇到了什么相似的情景的话,就会刺激到你存在脑中的那段记忆,你就会想起那些你以为已经遗忘了的事。
就像约翰·贝兰特本已不记得弟弟死亡的场景,但是当受到爱德华大夫的死亡场景的刺激,使得他又想起了这段埋藏在记忆深处的记忆。
再比方当约翰·贝兰特看到白色和条纹时,他会潜意识的紧张起来,并带有昏倒或犯罪的倾向,这也和他童年时因为无意识的导致了弟弟的死亡有关,在心里他认为自己必须是个凶手,谴责自己。
当爱德华大夫死后,在精神防御机制的作用下,他本能的把自己幻象成爱德华大夫,而来掩饰自己错认自己是凶手的想法,这些都源于他童年是对弟弟死亡事件的一种情结。
心理学作业《爱德华大夫》
心理学作业《爱德华大夫》心理学电影鉴赏――《爱德华大夫》观后感商学院11级会计本科一班姓名:冀文婷学号:11110203111梦境追真――《爱德华大夫》观后感看《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是在巨大的阶梯教室里,作为心理学电影鉴赏学习的一部分。
他虽然没有多恐怖的镜头,但当我紧盯那荧光幽幽的屏幕的时候,汗毛全部都竖起来了,感觉背后似乎有人向我走来,正一点点的靠近,我毫无勇气回头,正因为我被希区柯克所营造的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惊悚气氛笼罩着,快要瘫软在接连不断的悬疑链条中了。
一直不喜欢黑白片,总是如同记忆一般的显示出一种模糊和疑虑。
当派克作为爱德华医生出现的时候,我发出了惊叹,我想,他的高大英俊会让每一个人都着迷。
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派克和裹曼紧紧相拥的场面。
一场是男人将头深埋在女人怀中,宣泄着他的无助和脆弱,映照着悬疑和心理的主题。
另一场则是他们甜蜜相依,昭示着不变的伟大爱情。
白色玫瑰的背景,象征温情,平行的车轨痕迹,象征诡异的心理世界。
这部影片,简单的展示了佛罗依德的关于心理分析的几个问题。
而他最根本的观点就是:童年的记忆在人的潜意识里占据了很大的空间。
人们长大后可能强迫自己忘记不愉快的童年,但是,这部分记忆不会消失,而是留存脑海,并对将来一系列行为作出引导。
影片讲述的是格林马纳斯疗养院的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上任的爱德华大夫很快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丝一见钟情。
然后不久康斯坦丝就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名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其真名叫约翰巴伦坦。
巴伦坦在其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负罪感。
约翰从医学院毕业之后被征入伍,但也厌倦战争,但对杀人。
一次飞机失事后受伤住院,遇到了爱德华大夫。
爱德华大夫接受格林疗养院董事会的聘请,准备接任院长一职。
现代院长对爱德华的即将就任心怀不满,当爱德华与约翰在滑雪时,从其背后开枪打死了爱德华。
约翰目睹爱德华医生的死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5篇范例)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5篇范例)第一篇:爱德华大夫-观后感从《爱德华大夫》看精神分析治疗影片《爱德华大夫》采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叙述了一个童年时误伤弟弟,导致弟弟意外死亡后患上心理疾病并经历一系列的战火、坠机、甚至被认定为谋杀犯的男士约翰•布朗(简称为J.B),被善良执着的心理医生彼特森用精神分析治疗法拯救,并使案情最后水落石出,两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通过观看影片中彼得森大夫和艾力克斯大夫对JB的治疗,我认为主要体现了精神分析理论与方法中的以下几点:一、焦虑理论影片中主要体现的是道德焦虑,即良心上的不安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
影片中,J.B在童年时因为误伤弟弟,将弟弟推下台阶使得弟弟跌落栅栏被刺死之后非常内疚留下严重心灵创伤并被隐藏于内心深处试图遗忘,当和爱德华医生滑雪看见爱德华医生坠落悬崖后,因良心上的不安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为了弥补过错,假装自己是爱德华医生,想以此赎罪,这也正是J.B为什么会顶替真正的爱德华大夫的原因所在。
二、自由联想精神分析学认为人之所以患上心理疾病,以及出现行为偏差,与其过往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另外,一个人的所有经历中,其童年的经验对他(她)日后的行为和情绪情感有最重要的影响。
例如,彼得森大夫在影片中要求J.B回忆其童年时发生过的事。
而正是因为J.B在童年时误伤弟弟,将弟弟推下台阶使得弟弟跌落栅栏被刺死之后非常内疚留下严重心灵创伤并被隐藏于内心深处试图遗忘,当和爱德华医生滑雪看见爱德华医生坠落悬崖后,产生心理冲突,导致心理疾病。
产生犯罪情结,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为了弥补过错,假装自己是爱德华医生,想以此赎罪。
从而找到了J.B的犯罪情结。
三、解释解释是指工作者提示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消除阻抗和移情的干扰,使案主对其症状的真正含义得到领悟。
例如彼得森大夫在影片中如此对自己的病人解释什么是犯罪情结:“人们有时候会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感到内疚,这要追溯到他们的童年时代。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观看完《爱德华大夫》后,感觉到心理学的重要性,成为一名心理学学家也是十分不错的,能够帮助患有心理疾病的病人,找出心理疾病的根源,帮助他们从心理疾病中走出来,重新面对新的生活,重新认识世界。
影片中出现的第一个病人是玛丽,她对女心理医生的憎恨甚至出手伤人,而在见到男心理医生时态度突然转变,佯装亲密但抓伤别人,并不断重复医生是打着科学的幌子想赚她的钱。
体现了她的攻击本能,我想大概是她被伤害后产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影片中第二个病人是干斯先生,因为童年时期的对父亲的不满,就认为自己杀了父亲并感到内疚最终割喉自杀。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J.B,他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在童年时因为误伤弟弟,将弟弟推下台阶使得弟弟跌落栅栏被刺死之后非常内疚留下严重心灵创伤并被隐藏于内心深处试图遗忘,当和爱德华医生滑雪看见爱德华医生坠落悬崖后,产生心理冲突,导致心理疾病。
产生犯罪情结,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为了弥补过错,假装自己是爱德华医生,想以此赎罪,却陷入谋杀案中。
在影片中导演给我们呈现了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在心理医生彼特森的帮助下,J.B 叙述了自己的梦,最终彼特森也因为对梦的分析揭露出了真相拯救了J.B。
影片中心理咨询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彼特森医生也给了我启示,要能在关键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不断丰富知识并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医生。
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要时刻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切勿让自己的情绪影响病人。
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但也需要掌握一些简单心理学知识,在必要的时候也是需要的。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通用5篇)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通用5篇)爱德华大夫观后感(通用5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德华大夫观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1初次观影,先讶于男女主人公过快的爱情发展,后深刻体会了女主人公,一位年轻的心理医生彼得森与她的导师通过爱与理智使男主人公“爱德华”从精神疾病的深渊中解脱出来,从无尽的压抑、焦虑和恐惧中释放出来的生命愉悦。
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影片更带有一些心理学色彩,限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略显匮乏,在这里,只做一些简单理解与看法的阐述。
影片虽是1945年的老片子,但其价值却是弥久焕新的。
它以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为基础展开来,看似以一条患者与女心理医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却主要从两个方面角色的行为表现凸显了弗洛伊德的部分理论及精神分析法的治疗,即冒充爱德华医生的心理疾病和健忘症患者约翰·贝兰特与“救命者”美丽的彼得森和她智慧而慈祥的导师。
从男主人公患心疾来说,我看到了弗的精神分析中的犯罪情结。
男女主初次在餐厅交谈,彼得森为生动说话内容用叉子在洁白的桌布上刮画,男主看到时的急促皱眉;男主拥抱女主时,看到白色线条睡衣时的焦躁不安;逃亡期间至彼得森导师家中时,男主看到白色线条床单、白色水池浴缸、白色牛奶时的压抑、恐惧至不安昏倒,贯穿影片,男主的焦虑、压抑逃避乃至昏倒是频发的,而这正是犯罪情结的常见症状。
依照弗洛伊德的“幼年情结决定论”,我们能够知道一般犯罪情结的发生与童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影片层层深入,拨开云雾,我们得知了爱德华的心疾正是来自童年误杀弟弟而留下的没能及时被解开的心结。
当某一个类似事件发生并触及患者的内心深处时,一段不可抑的惊人故事似乎也便展开来了。
思及此,如果说真正爱德华医生的死亡触动男主的内心迫使他把心疾表现出来,那么那一次次出现的白色事物与线条就成为他一次次发病的导火索,但终归,一切都源于他被压抑的潜意识深处的难以抚平的创伤。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一)《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虽是上世纪的一部老片,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看完之后,仍觉得是电影中的不朽佳作。
其故事情节,演员以及对爱情的诠释和对病人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堪称经典。
影片是以一段关于心理分析的语句“心理分析是现代科学处理健康人的情感问题的一种方法。
分析者只要求引导病人谈出他潜藏的问题,使其敞开心扉。
一旦围绕病人的情结被揭示出来并加以解释,病人的痛症和混乱就会消失。
”和一句莎士比亚名言“非理性的恶魔就会被逐出人类的灵魂。
”表明了这将是一个始终贯彻弗洛依德理论的有关心理分析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英俊年轻的“爱德华大夫”的出场让大家觉得其年龄与其资历并不相符,事实的确如后面的故事所讲述的。
而专心学术的美女心理大夫彼特森在见到这位“爱德华大夫”时一见倾心,很快两人便产生了爱慕之情。
随着故事的发展彼特森渐渐发现,“爱德华大夫”并非真正的爱德华大夫,而其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病行为,让女主角认识到这位“爱德华大夫”只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情困扰着的失忆症病人J.B,这未免让女主角心寒,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女主角决心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挽救她的心上人。
故事总是那么具有戏剧性,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大夫的女秘书便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大夫的罪名,彼特森为了爱情和J.B一同潜逃,并在逃亡的路上,帮助J.B恢复意识。
在警察的严密搜捕下,万般无奈的彼特森带着J.B来到了自己恩师阿历克斯的家中,慈祥的老人收留了他们,并帮助自己的学生一同治疗J.B的病。
屋外的白雪、明亮的强光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可以强烈的影响到J.B的情绪并且在梦中常常会梦到这些可怕的东西。
弗洛依德认为人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即原发过程,以做梦为代表和继发过程,以日常清醒的思维为代表。
前者是以凝缩、移置和象征为特点,毫不顾忌时空规范,并用睡眠时满足欲望的幻觉来缓解本能的冲动;而后者即继发过程,则严格遵循语法和形式逻辑。
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大全5篇)
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大全5篇)第一篇: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心理学影片观后感——《爱德华大夫》《爱德华大夫》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名为JB的男主人公因为战争生活心中有阴影和紧张,为了缓解这种状态,他找到爱德华大夫,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可以走出这种阴影。
而此时的爱德华大夫,正好要度假,因此邀请JB一起去某滑雪胜地滑雪,同时进行治疗,可不幸的是在度假的过程中,爱德华大夫遭到谋杀。
而JB因为犯罪心理,认为是自己杀害了这位心理医生。
因为害怕他代替爱德华大夫,去医院担任新院长。
在医院中JB遇到了彼得森大夫,并且产生了爱情。
但是由于身份暴露两人开始了逃亡。
在逃亡过程中彼得森大夫一直坚信JB是无辜的,用精神分析法最终让JB回想起那段童年往事并且通过JB的梦境分析出杀害爱德华大夫的真正凶手。
这部影片首先值得称赞的是它紧张的情节和精彩的推理还有非常符合情节气氛的背景音乐,虽然是一部黑白电影,但真的是非常吸引人。
这是作为普通观众的感受。
当然在心理学的课上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些,其中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出现在影片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彼得森大夫在和JB一起逃亡的过程中用精神分析法来帮助他找回失去的记忆,在治疗过程中,JB可以说是一直抗拒的,是他自己选择性地忘记一些不愉快的经历。
还有彼得森和她的老师一起为JB做梦境的分析,在他的梦中,每一样东西都有着象征意义,这似乎很像是侦探小说中的推理。
通过老师讲解和查找资料,了解了一些有关心理分析的知识,心理分析(又称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就心理治疗而言,心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心理的压力和障碍,包括将病症的消极能量转化为积极的动力;因而,心理分析是被分析者与分析师的共同努力与追求,是被分析者自我探索的心路历程,就其心理教育的作用而言,心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获取自信、激发创造、完善人格,认识本性自我、整合意识与无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治疗方式。
但可能是由于专业的关系,我更感兴趣的是影片中的犯罪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看《爱德华大夫》
从心理学角度看《爱德华大夫》《爱德华大夫》是一部有关心理学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心理学中的犯罪情结,以一个有童年阴影的心理医生的犯罪情结贯穿全篇,其中夹杂着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应用,还有关于梦的解释与破译……其核心是真实的爱德华大夫是谁,他是如何被杀的。
影片中凶杀与爱情交织,穿插着精神分析和隐藏与潜逃的压抑与刺激。
在这部影片当中,冒名顶替的爱德华医生一夜之间以“爱德华”的名义出现在众人面前,在与同事一起吃饭时看到彼特森在桌布上划的泳池圈,反映过激;与彼特森拥抱时,看到她晨袍上的条纹,情绪失控;看到竖条纹路的被单以及看到一切白色的东西,丧失理智。
他的这些怪异行为引起了彼德森大夫的注意,很快聪明的彼德森大夫从签名字迹中发现,他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而且患有严重的失忆症。
更为棘手的是,这个假爱德华也相信自己有罪,他甚至连自己是谁,经历过的事情也不知道。
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彼德森始终相信自己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
她不辞辛苦找到假爱德华,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假爱德华(约翰.布朗)从警察眼皮下逃脱,并找到自己的老师,两人通过分析他的梦境和心理表现,唤起了他的记忆,解开了他童年的心结,摆脱了心理的阴影,而且经过案情分析,将真正杀害爱德华医生的凶手,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森大夫揭露出来,最终布朗被无罪释放,有情人终成眷属。
影片中,假扮爱德华医生的布朗,当他看到白色或条纹时,就会显得很紧张,并带有昏倒或犯罪的倾向,这和他童年时因为无意的行为导致了弟弟的死亡有关,在心理上,他认为自己一定是个凶手,不断谴责自己。
当爱德华医生死后,在精神防御机制的作用下,他本能的把自己幻象成爱德华医生,来掩饰自己,错认自己是凶手,这些都是源于他童年对弟弟死亡事件的一种情结。
他的这种情况其实是人潜意识中对于应激所产生的某种防卫机制,可以认为是一种“潜抑作用”。
人的无意识潜在对人有巨大影响。
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
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前几天看了《爱德华大夫》这部心理学影片,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呐!影片围绕着一个充满悬疑的精神分析故事展开。
男主约翰·贝兰特假冒爱德华大夫上任,而真正的爱德华大夫却离奇死亡。
约翰的一系列奇怪行为引起了女主彼得森大夫的怀疑,她凭借着自己对心理学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约翰其实是因为目睹了爱德华大夫的死亡而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导致他失去了部分记忆,并且总是处于极度的焦虑和恐惧之中。
就说影片中的那些场景和情节,真的是把人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说约翰常常被一些白色的线条或者图案刺激到,那惊恐的眼神,颤抖的身体,真的让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
还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就是约翰在梦中的场景,那简直就是他内心世界的直接呈现。
梦里的滑雪道,那一道道的痕迹,就像是他混乱思绪的象征。
还有那个拿着手枪的男人,充满了威胁和危险的气息。
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人的内心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呀。
女主彼得森大夫为了帮助约翰恢复记忆,揭开真相,那可是费了好大的劲。
她不断地引导约翰回忆,耐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感受。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能像彼得森大夫这样,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关爱呢?影片中的精神分析方法也让我大开眼界。
通过对约翰的梦境、行为的分析,一点点地挖掘出他内心深处被压抑的记忆和情感。
这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和想法,其实都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那些我们以为已经忘记的事情,说不定还在心底的某个角落悄悄地影响着我们。
而且呀,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还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进去了。
想着要是我处在约翰那样的境地,估计早就崩溃了。
面对失去的记忆,面对未知的恐惧,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再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困惑或者痛苦的事情。
也许我们不会像约翰那样严重,但那些小小的情绪波动,说不定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某些问题的反映。
心理学爱德华大夫的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的观后感希区柯克编导的心理分析影片《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的情节耐人寻味与思考。
结合老师课堂上的分析我又看一遍才弄懂一些内涵。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影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挺神奇玄乎的。
这部影片将故事情节安排得环环相扣,更着重笔墨刻画了约翰与彼德森的心理活动,让观众在那悬疑丛生的剧情里感受到心理分析的重要性。
影片开头,在医院的精神诊所内,专心学术的心理大夫彼特森正在办公。
有个病人玛丽憎恨男人但又不断去挑逗亲热男人抓破男人的手。
玛丽对待不同性别时的性格转换以及情绪上的落差都十分惊人其转换的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童年的记忆在无意识之间影响着玛丽的举动。
每一个病人都有一段痛苦的往事但不愿意去回忆把它压抑在潜意识中。
其后,又进来了自以为杀了父亲,脑子充满罪恶感的患者干斯。
医院原有莫庆森医生担任主管,但是主管职位将要由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替。
新来的爱德华年轻英俊,彼特森之前很崇拜他,因此他与彼特森一见钟情。
彼特森从一个职业者的敏锐视角断定"爱德华"的非真实身份。
约翰认为自己是杀害爱德华大夫的人。
而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的秘书便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的罪名。
彼特森找到逃走的约翰,试图用精神分析法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
经过诱导,约翰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
莫庆森大夫无意识中的一句失言,令彼特森突然醒悟。
面对自己的阴谋的败露,于是绝望地自尽。
仔细分析影片,我觉得影片在向人们讲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在阐述无意识心理现象和梦的解析。
在影片中,涉及到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这部影片体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观点:1、自由联想法。
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潜意识的了解是通过自由联想来完成的。
在影片中,心理大夫让约翰说出他想到的任何事物,然后再对他说出的事物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就是自由联想法。
无意识是指个体未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爱德华大夫》心理观后感PDF.pdf
观《爱德华大夫》有感看完《爱德华大夫》,第一感觉就是这部影片真的很精彩,不管是人物的塑造还是背景的设置,都特别的别出心裁。
对人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加体会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心理学的奥妙。
这次观看这部影片,觉得它是比较有真实意义的,体会颇深,饶有感想。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往往很多时候又是极其脆弱。
一次意外的打击或是一次突发的事件都很将可能影响着人的一生,在心灵上留下一道抹不去的伤疤。
从心理学角度,影片《爱德华大夫》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内心的紧张、恐惧、不安、焦虑,而最终在医生的帮助下走了出来,影片以圆满结束。
剧情扑朔迷离,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关于心理医生的描述更是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心理学用这部影片的事例具体的表现了出来,把心理学阐述的清楚、明朗,通俗易懂。
同时也把心理学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影片中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家精神病医院。
老院长默奇逊大夫,就是最后自杀的那个医生,即影片中罪大恶极的杀人凶手,即将退休,新院长爱德华大夫风风光光的来到精神病医院上任,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也就是女主人公彼特森医生一见钟情。
但是不久之后,女主人公在通过与爱德华大夫的接触,以及爱德华大夫在解决病人的问题时的种种的表现,便发现眼前自己崇拜、仰慕、爱恋的爱德华是一个冒名顶替爱德华大夫的精神病患者。
此时,真实的爱德华大夫的秘书打电话到精神病医院找爱德华大夫,听出了电话里不是爱德华大夫的声音,并且假爱德华大夫还声称不认识打电话的那个女人,于是爱德华大夫的秘书到精神病医院来指出这个冒牌大夫是杀害爱德华大夫的凶手。
由于他的精神方面受到了刺激,使他连自己是谁也都不知道,甚至断定自己是谋杀爱德华大夫的凶手。
假爱德华后来逃离了医院,化名约翰·布朗,住进纽约帝国饭店。
面对恋人扑朔迷离的身份,女主人公彼特森医生始终不相信他是杀人凶手,找到了布朗,多次避开警察的追捕,一起躲到女主人公的老师布鲁诺夫教授家。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可编辑文档5篇精选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这是初次看着名的《爱德华医生》。
很精彩!该片讲述的是一个患有犯罪情结的精神病患者的经历。
故事从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分析家爱德华失踪为线索,引出假爱德华即男主角约翰,一个患有犯罪情结的精神官能症患者。
故事中的女主角---彼德森,一个年轻的女心理学精神分析师,及其导师成功地从患者的梦中分析出爱德华的死因,找出凶手,使得约翰康复并解脱了杀人嫌疑。
整个故事贯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故事发生在一家心理诊所,老所长莫庆森即将退休,由年轻英俊的爱德华接任。
年轻的所长如期而至引起诊所内医生一阵兴奋。
就餐期间,彼德森热情与其交谈,为了能更清楚的表述,她用餐叉在洁白的桌布上划了一道曲线作比喻。
不料,竟引起了年轻所长的焦虑不安,之后,在晚上,所内一个患犯罪情结的病人自杀,在抢救过程中,大家心中神圣的年轻所长,竟再次焦虑,情绪失控而昏倒。
最终,他的身份引人怀疑。
在之后爱德华医生的女秘书上访,使其身份暴露,而被疑为杀人凶手。
从影片中,我们可看到,患者即男主角常因白色曲线而焦虑,频繁昏倒。
在逃亡期间,多是采用压抑,拒绝的方式回避女医生和治疗。
这便是弗络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的犯罪情结的常见症状:焦虑,压抑,惊恐不安。
焦虑,在很多精神分析理论学家的着作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尽管焦虑的定义有多种,但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认为,它首先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结体验。
当人体验到焦虑时,会感觉到担心,惊慌,害怕和恐惧。
所谓压抑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的基石。
是谴责的前期表现,处在逃避与谴责之间。
压抑本质是将某些东西从意识中移开并持续必须的距离。
在心理组织达不到这一阶段之前避开本能的冲动的任务是由本能可能的变化承担的。
譬如:转向反面或曲解自我。
这正是约翰误认为自我便是爱德华,模仿他。
以至于被揭开事实后,他出现恐慌,失忆的原因。
从精神分析中我们还可认识到,本能在压抑下摆脱了意识的影响,在黑暗中扩散,用极端的方式表达。
当它们转换成神经性的并呈现于神经症者时,透过让其看到奇异,危险的本潜力量而使患者惊恐不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是由著名导演阿尔费雷德·希区柯克所导演,英格丽·褒曼、
格雷戈里·派克主演的心理悬念片。
讲述的是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走马上任的爱德华大夫很快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丝一见钟情,然而不久康斯坦丝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其真名叫约翰·巴伦坦。
约翰·巴伦坦在其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
约翰从医学院毕业后被征人伍,但也厌恶战争、反对杀人。
一次飞机失事后受伤住院,遇到了爱德华大夫。
爱德华大夫接受格林精神病院董事会的聘请,准备接任院长一职。
现代院长对爱德华的即将到任心怀不满,当爱德华与约翰在滑雪时,从其背后开枪打死了爱德华。
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后,自认为是爱德华而来到格林精神病院就任。
康斯坦丝通过对约翰的一些异常行为的判断,坚信自己所爱的人是无辜的。
康斯坦丝求助于其老师,老师通过对约翰所做的梦的分析,解开了约翰的心结,最后康斯坦丝以自己的心理专业知识与聪明才智将真正的凶手默奇逊大夫揭露出来。
在影片的整体构思上,不得不说导演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影片的情节环环相扣,每一环看似无心却在为后面的某个情节做铺垫,每一个片段都暗含着心理学解析,让心理学家们可圈可点。
我单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约翰·巴伦坦精神病的想法。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生命体系中完全无目的的盲目兴奋,包括生物性的冲动和遗传下来的本能。
本我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要求,毫无掩盖与约束,不知是非善恶,不懂得道德和价值观念,本我的表现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其活动受快乐原则支配,不顾现实的限制性要求。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的,自我在本我的表面,处于前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它的前意识部分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我”。
自我的下面与本我难以清楚地分开。
自我的任务是满足本我的欲望,但要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它须判断本我的欲望是事实还是幻想,考虑是否符合实际,并斟酌利害考虑后果,必要时,根据外界现实情况控制或推迟本我欲望的满足。
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
超我也称为理想的自我,是从自我发展而来,是人格结构中的监察机构,是一切道德准则的代表,其主要作用是管制不被社会所容的原始冲动,监督、控制和约束自我,使个体按照其所属的社会道德观念,鉴别是非善恶,作为自我行动的准则。
自我的处境是艰苦的,对上要符合超我的要求,对下要满足本我的欲望,对外要适应现实环境。
自我总是在尽力调和三者的要求与主张,调和的好,会促使人格健康的发展;如果调和的不好,就会发生焦虑;如果实在无法调和就会发生精神病态。
影片中的约翰的其弟弟意外死亡后,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和罪恶感,认为是自己杀死了弟弟。
此时,超我要惩罚自己,惩罚是痛苦的,而以唯乐原则行事的本我不愿意自己受苦,本我与超我发生剧烈的冲突,自我从中调和两者的矛盾,调和的结果应当是使本我与超我各自都得到满足,同时至少在主观上做到与现实相适应,于是自我就运用了心理防御机制即将弟弟死亡一事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这样,在意识层面弟弟死亡的事情不存在了,超我不用再想着惩罚自己,本我也不会与超我发生矛盾,自我也就不用调和了。
由于潜抑作用,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事情似乎被遗忘了,约翰在意识上不感到焦虑和痛苦,发生了主动性遗忘。
主动性遗忘和因时间长久所造成的自然遗忘不同。
在主动性遗忘中,被潜抑的欲望和冲动并没有消失,仍在不自觉地影响人的行为。
在特定的情境下,它还会回到意识中来。
当约翰目睹爱德华的死,又一次受到了精神刺激,虽然他对爱德华的死因有所察觉,但童年时代痛苦回忆的再现将这一印象又压抑到潜意识中;同时,潜意识中杀弟的罪恶感引发了超我对自我惩罚的欲望,自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揽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
但是,本我对自我的做法不满意,于是,自我又从中调和,将自己变为爱德华,爱德华没有死,仍然活着,也就不存在杀爱德华与自我惩罚的事情了。
此时,真实的自己又压抑到潜意识中而被遗忘,心理得到了暂时的平衡。
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东西并没有真正遗忘,不但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反而是非常活跃的,向上运动的,向外推的;而意识却施以相反的力量,向内紧压,当两者在互相作用的过程中,自我从中协调,结果是潜意识中的东西通过梦的形式显露出来。
做梦时,由于意识模糊,自我的压抑功能松懈,潜意识中的想法涌现出来,不过由于自我要考虑到超我的监督,所以在梦中反映出来的并不是经历或欲望的本来面目,而是已经伪装或象征化了的、超我可以接受的形象。
在约翰的梦中,赌场象征着精神病院,留胡子的人是爱德华,“二十一点了”是指“二十一点俱乐部”,院长曾在那里威胁爱德华,当时约翰也在场,梦中的院长变成戴着面具的赌场老板。
高楼象征某处高山峻岭,可能是一处滑雪度假地,小轮子象征手枪。
由飞鸟联想到翅膀,再联想到天使,可能预示着地名,约翰向山下飞跑象征着滑雪而下,当时他感到极度恐怖说明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通过释梦,还原被伪装和象征化了的内容,使被压抑的经历回到意识领域中。
康斯坦丝又通过旧地重游唤醒了约翰的记忆,回忆起童年时代弟弟发生意外的情景,潜意识中纠缠了多年的自认为杀弟的罪恶感得以解除。
接着又回忆起爱德华摔下悬崖的情景,有人从背后向爱德华开枪,并不是自己将他推下去,最后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凶手。
这部影片可以算是心理影片的开山之作,它是第一部严肃讨论心理分析的影片。
这个故事也由于披上精神分析的外衣而更加神秘叵测,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派克和褒曼两位主角的演出也十分精彩。
此部影片很值得回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