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史与武侠文化论文
关于中国武术的说明文3篇
![关于中国武术的说明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37582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2.png)
关于中国武术的说明文3篇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华武术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中国武术武术是中国祖先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荣耀。
千百年前,华夏民族的祖先就把它推向了顶峰,成为世界人们仰慕的一种体育项目。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提到武术,大多数人都会激动万分,武术的一招一式,都蕴含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和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武术的起源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
传说炎黄时代,东方有个以野牛为族徽的蚩尤部落,崇尚武技,勇猛善斗,特别善于摔跌。
他们头戴牛角或剑戟样的装束,与人交斗时,除了拳打脚踢之外,他们善于抓扭、用头顶触对方,使对方不敢靠近,这就叫“蚩尤戏”。
蚩尤的角抵是一种徒手搏斗,既可以用于战场,又可以用于平时演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武术也进入新的阶段。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争频繁,士兵们在战争中掌握的一些搏击竞技技巧经过慢慢的发展与演化,就形成了后来的中国武术。
武术分为两种,分别器械武术和拳术。
器械武术:按照一定程式舞弄刀、枪、棍、棒等器械,形成固定的武术套路,就叫做器械武术。
拳术:赤手空拳操练的武术套路、技法都称拳术。
拳术也有拳种、流派,如太极拳、长拳、形意拳、八卦掌、南拳、醉拳。
中国武术介绍国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国粹,闻名世界。
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它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重视和青睐。
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
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
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作文1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作文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d4c362503d8ce2f006623e9.png)
人’为本位的完全相反的以‘家族’为本位的文化特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轻易地丢弃,要代代相传下去’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武术
中华武术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根植于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土壤。它除了具备一般的文化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 涵和民族文化特征。一方面,它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出 中华民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与心理 等,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形式有着巨大的健身价值。 因此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研究、分析、提升中华武术的本 质特征,完整体现其精神实质,对传统文化的根脉, 继承、发展、推广、繁荣武术,正确把握武术运动的发展方向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有进步性又有它的局限性,我国习武的个体和群体完全接
受了儒家的”仁者安仁”,”求仁得仁又何怨”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如影随形地将武术文化的携带者牢牢地包裹。
导致了武术发展过程更多的体现”教条的、保守的、泥古的”成分占主要地位,这种崇古的儒家思想恰恰制约了武术在千百年的发展。总之,中华武术所倡导的武德恰恰与儒家文化中以”仁”为本,重义轻利的思想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系统、完整地传给了武林中人,从而使中华武术与儒家文化也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2.1 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包含着某些原始而可贵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辞海》在“易传”条目中 写道:“内容保存了中国古代若干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在肯定 事物运动变化永无穷尽的基础上,猜测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 度,就要变为它的反面。”而武术正是以阴阳、五行、八卦、太 极等原理为指导,以养生修炼为手段;结合武术的格斗和套 路而形成的一种技艺。从拳术名称上可以看出,如:太极拳、 八卦掌等。太极二字出于《周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 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说太极是一切原动力, 是人的完整的整体。人的腹部为太极之中枢,两腰为两仪, 两手两足为四象,四肢各有两关节为八卦。腹为全身最中 部,此处一动,上下皆动,故太极拳要求体松、气固、神凝。八 卦掌更是根据阴阳生克制化之理,并且又据先、后天八卦的 区别而运用到武术上。并以此生生克克,故有延绵不断之道 理。拳理中的动静、开合、虚实、现藏、攻防等,都是根据阴阳 学说而来。除此之外五行学说也是武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如 形意拳是以直线出击的崩拳属木行。同时以五行相克原理 解释拳式的攻防作用。即以相生理论说明易生相连的拳式, 以相克理论说明相互制约的拳式。再如中国传统哲学中“天 人合一“的观点施之于武术,则要求练习者要“内外合一”。 如六合拳讲究“手与眼合,步与身合,智与力合”等等。由此 可见,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武术的形成与 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不弄懂、弄通武术中 的哲学问题,就难于把握武术的真谛。
中国武侠文化论文
![中国武侠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f91ade84254b35effd3403.png)
中国武侠文化课之颠覆本学期,我有幸选到了叶凯老师的中国武侠文化课,由于从小对武侠小说涉猎颇多,我对这门课抱有极大的期待。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老师所带给我们的武侠文化与我原先对武侠的认知有极大的分歧,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我对武侠的看法。
我原先对于武侠文化的看法基本上都是源自曾经看过的武侠小说,武侠便是英雄的主人公仗剑行走天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报仇雪恨之类的。
而在老师的叙述下,我才了解到,原来在先秦时期,侠乃游侠、刺客之流,而游侠则是交友广阔、门客众多之人,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游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信陵君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他们广收门客,招揽天下豪杰,孟尝君就曾经有门客三千,而要负担如此多人的生济,这些游侠都是大富之家,且都皆为贵族,身份显赫,如果你空有才情却无身价地位,你也是无法被称为游侠的。
而与我们原先想象的侠客最为接近的则是刺客,诸如聂政、荆轲等人,正是因为这些刺客都是以义为先,为报恩情,不惜性命,无视礼法,所以,韩非子曾言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对此,我认为太史公对这些侠的评价最恰如其分:“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可见,古时之侠客与我们现今所理解的侠客形象有较大的出入,老师所说的这些莫不带给我以较大的冲击、颠覆。
后来,老师又跟我们说武侠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武侠文化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空”、“无”思想。
什么是空?佛家说“万法皆空”,空就是无,就是不存在,不存在就会有无限可能、无限期望,需要大家自己慢慢品味,当然也就远胜于有了。
就像绘画一样,西方绘画讲究细致、真实,画布要涂满颜料;而中国画则不然,它有大量的留白,这些留白非但没有破坏画面的整体美感,反而增添了一种意境,为画作增色不少,这就是“空”。
而武侠小说中,“空”、“无”的思想也是得以体现。
中国武术概论范文
![中国武术概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bb9e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7.png)
中国武术概论范文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武术是中国古代人民为了保护自己、战胜敌人,形成的一种自卫技术和搏斗艺术。
它融合了哲学、艺术、医学和运动学的多个方面,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古代中国的部落和王国经常发生战争,人们需要一种能够保护自己的技巧和战斗技能。
于是,他们开始研究各种战斗技巧,从而形成了武术的雏形。
武术被中国古代的武士阶级广泛应用。
在古代的战争中,武士们凭借自己的武术技巧,保卫着国家和家庭的安全。
在和平时期,武术也成为了身份地位和社交礼仪的象征。
它赋予人们力量、自信和尊严。
中国武术主要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流派。
南方武术以柔和精巧著称,注重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和敏捷性。
北方武术以刚健有力为特点,注重力量、速度和爆发力。
这两种流派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战斗技巧,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在中国古代的武术理念中,强调内外兼修,注重身心的和谐。
通过武术的锻炼,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意志力和耐力,培养坚强的品格。
同时,武术也可以帮助人们解压缓解压力,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中国武术的核心哲学观念是“柔中求刚”,强调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可以通过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战胜强大的对手或克服困难。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勇敢无畏的精神,更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今,中国武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许多外国人也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人来到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武术。
总之,中国武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哲学意义。
无论是在战争中保卫国家、在和平时期维护社会稳定,还是个人修身养性,中国武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古代武侠与武术
![古代武侠与武术](https://img.taocdn.com/s3/m/ba07f7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3.png)
古代武侠与武术:文化中的银幕传奇自古文化传承就与武侠和武术密不可分,武侠与武术传承了我们中华文化千年的传统,而我们的文化亦从武侠和武术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武侠,是指具备武艺和侠义心理的人物形象。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传统,而武侠则是中国文化中最为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
古代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类作品之一,由于它所表现的侠义精神与人道主义思想与文化伦理内涵相匹配,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武术,则是一种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发展意志品质为目的的体育运动。
中国武术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特色的武术学派。
古代武侠和武术的紧密联系古代武侠和武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中国文化中一直都有所表现。
古代武侠小说中的经典情节和剧情往往与各种武术套路都有紧密的关联。
在古代武侠小说的情节中,武术往往具有重要的地位。
武术中的各种招式、技巧以及各种武器的配合都在小说中有所体现。
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大雕呼喊声计划,需要通过武术技巧与黄药师“较艺”,才能够通过。
而在武术发展的过程中,武侠的发展则是促进武学发展的一大推动因素。
历史上著名的武术学派,如少林寺、武当派等的创始人,往往也是一些武侠传说的主角。
比如觉远禅师,他不仅是著名的少林寺高手,也被传说中是大侠石光荣等人的侠士,颇有极高的武侠地位。
而在武术技能和文化精神的交流中,古代武侠精神不仅深深植根于武术领域中,也为武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和动力。
浪漫豪放的武侠世界武侠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激情的世界,其中华丽的武器,气势磅礴的武术,和勇猛无畏的侠义精神,都在与邪恶、权利和正义的永恒斗争中相互交织。
古代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们往往勇敢无畏,不惜舍弃一切牺牲自己,守护正义和善良的力量。
而他们的武术技巧也具备着超凡的实力,能够轻易地战胜歹徒和恶棍。
在这个经典的世界里,也有很多不同的传统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是少林派,其次是武当派和华山派等。
关于中国武术的作文
![关于中国武术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b6b1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9.png)
关于中国武术的作文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不仅是一种武技,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中国武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风格。
中国武术的魅力在于其丰富多样的招式和内涵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既是一种身体技能的表现,也是一种思想境界的体现。
中国武术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军事和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坚韧、智慧和包容的品质。
从古至今,中国武术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的各种战争和武术家的不懈努力,他们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技能,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学习中国武术,人们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意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中国武术还注重内在修养,要求练习者要有崇高的品德修养,尊重师长,团结友爱,不谋私利,不欺凌弱小,以和为贵。
因此,中国武术在培养人们的身心健康、塑造人们的品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武术的魅力还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中国武术包括拳术、器械、对练、套路、散打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武术的拳术注重内外兼修,讲究内功和外功的结合,注重气的调和和内力的修炼;器械注重技法的熟练和身法的灵活,有着独特的表演艺术价值;对练则是两人相互配合进行练习,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反应能力;套路是一种固定的招式组合,是武术技艺的集中体现;散打则是一种实战性很强的中国武术形式,有着搏击的特点。
这些形式各具特色,都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中国武术的精髓在于其内涵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军事和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坚韧、智慧和包容的品质。
中国武术强调的是“以柔克刚”,“化敌为友”,“以和为贵”,这些思想贯穿于中国武术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
![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833e5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9.png)
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西学东渐的文化改良,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同时,传统武术文化也同样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强烈冲击。
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篇1试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功法练习和实用技击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中并不断积累起来的具有文化“珍品”的民族文化精髓〔1〕。
民族传统武术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使传统武术发生了转型,向着竞技武术方面发展。
横向与纵向的逐渐递进提高,使传统武术的研究建立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高度上,提升及开阔传统武术文化研究的整体价值与发展前景。
传统武术价值的多元文化形态和作用功能,使我们对扩散于民间的武术拳种独特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应引起关注,它是整个中国武术拳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1武术传承由秘密状态转向公开将会日益发展西学东渐的文化改良,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同时,传统武术文化也同样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强烈冲击。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剧烈冲突,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奥林匹克运动虽然是近代国际体育运动的最高代表,但并非真正容纳了世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它在推动世界各国开展民族的体育运动时,也充当了向全球传播和普及西方体育文化的角色。
中国传统文化受中国传统哲学、政治理论、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原理、社会习俗等影响,因而它具有封闭性,而且在长期的封建中央集权限制下,比较重视整体的东西、宏观的东西、共性的东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2〕。
西方文化是在希腊城邦制中发展起来的,它看重平等,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别对立的关系。
传统武术论文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浅析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武术论文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浅析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16d246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7d.png)
传统武术论文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浅析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武术论文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浅析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摘要: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竞技体育思想占据主流,为适应发展,对传统武术进行改造并创建了竞技武术。
在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下,传统武术要发展,必须继承其本质特征,不断吸取营养来充实自身,保留固有的风格和特点,进而实现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大发展。
关键词:传统武术;继承;发展一、前言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炎黄子孙所不能丢弃的文明精神的一种表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武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蓬勃发展,为了使传统武术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使传统武术走出国门进入世界,让世界的人们了解中国的武术,要求我们要继承前人留下的武术精华,并且在此基础上迎合世界的发展趋势开拓创新,将武术发扬光大。
二、传统武术的特点武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不仅有精湛的技艺,而且蕴藏丰富的哲理,包含了哲学、美学、伦理学等文化精华,它注重人的内在气质、精神修养,提倡通过身体锻炼达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理想人格塑造。
随着历史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分类。
一般来说,“传统武术”更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侧重于继承,注重劲力、神韵等内在内容;“竞技武术”更侧重于“高、难、美、新”等外在内容。
所以有专家把传统武术的概念界定为,传统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活动目标,体用兼备,打练结合,并融修身养性、防身自卫、娱乐审美为一体,富有浓厚民族传统特色的身体活动。
三、传统武术的发展优势1.修身养性传统武术因其特有的“哲学拳理”,所以十分强调“天人合一”,主张“师万物、法自然”,从世间万物的衍变现象中获得灵感和启迪。
特别是在它的练习活动中要求练习者“遵自然之法”,进而实现“循世理而动”,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2.底蕴深厚传统武术中体现了许多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内涵,如套路中刚柔、含展、进退、伸缩等运动形式的编排都受到了阴阳学说的影响。
武术与中国武侠文学
![武术与中国武侠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885f64e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f.png)
武术与中国武侠文学武术与中国武侠文学一直都是中国文化中备受推崇的两大元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不仅在培养人们的身体素质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是一种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
而中国武侠文学,则是以武术为背景,通过对武林江湖的描写展现出了中国人的侠义精神和正义之心。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一种,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起源于对自身防卫的需求,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讲究身体的协调和灵活性,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增强体质、强健身体,还可以提高意志力和抗压能力。
同时,武术也是一种宣扬侠义精神的手段,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关爱,培养了人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中国武侠文学则是以武术为背景,通过对武林江湖的描写展现出了中国人的侠义精神和正义之心。
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多才多艺、正义凛然,他们以武力和智慧解决问题,主张挺身而出,为民除害。
武侠文学承载着人们对于侠义精神的向往和追求,弘扬着道德、正义、忠诚等价值观念。
武侠小说中的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描写细腻,让人们置身其中,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豪气干云、剑挑天下的豪情。
武术和中国武侠文学的结合,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更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武侠文学的深远影响,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在当代社会,武术和武侠文学也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总的来说,武术与中国武侠文学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对侠义精神和正义之心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练习武术和阅读武侠文学,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到那种豪情万丈、义薄云天的侠客精神,从而使自身得到丰富和提升。
武术与中国武侠文学的结合,不仅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光彩,更为人们传递着对美好生活和人性价值的思考与追求。
愿武术与中国武侠文学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扬光大,传承经久不衰。
关于武术的作文
![关于武术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25fdc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9.png)
关于武术的作文作文一: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代。
在那个时候,人们面临着许多野生动物和其他部落的威胁,于是他们开始研究并发展出各种自卫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巧逐渐演变成了充满哲学和文化内涵的武术。
中国武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武术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
传统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力量的发挥。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战斗技巧,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锻炼身体和精神,武术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并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武术的发展远不止于中国,它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一些流派注重拳法,而其他流派则注重腿法、擒拿技巧或武器的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演变为一种运动和比赛项目。
例如,武术表演和功夫电影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吸引着无数的粉丝和观众。
武术比赛也成为了一项受欢迎的运动,吸引着众多的参与者。
这些比赛不仅展示了选手的技巧和力量,还展示了他们的耐心、毅力和忍耐力。
总之,武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自卫和战斗技巧的体现,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无论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遗产,还是作为一种现代运动和比赛项目,武术都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作文二:武术对身心的益处武术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对身心健康有着许多益处。
首先,武术锻炼身体。
武术运动需要对全身肌肉进行训练,增加力量、柔韧性和平衡性。
通过反复练习各种动作和姿势,武术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功能,并增强免疫系统。
武术训练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善体态和姿势,预防和矫正一些常见的姿势问题和运动损伤。
其次,武术培养意志和品德。
武术要求练习者具备毅力、耐心和决心。
练习武术需要反复琢磨和练习,耐心和毅力是取得进步的关键。
武术还注重自律和尊重他人,通过严格的训练和规则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最后,武术释放压力和提升心理健康。
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和快节奏,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
中国古代的武术与武侠文化
![中国古代的武术与武侠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49948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9.png)
中国古代的武术与武侠文化武术与武侠文化在中国古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武术流派和英雄形象,还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的武术与武侠文化,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
一、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在中国古代,武术起源于战争与生存之需。
早在夏代时期,中国人民就开始发展与使用不同的武器与战术来保护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演变为一门综合性的身体技巧,强调身体的控制、平衡和力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的武术流派经过不断的磨砺与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体系。
例如,太极拳注重内功的修炼与柔和的招式;少林功夫则侧重于力量和速度的发挥;而武当派则追求内外兼修的平衡。
二、武侠文化的兴起与影响武侠文化是指以武术为核心,以侠义精神为主题的文化现象。
它源自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文学、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广泛传播。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武侠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与价值体系。
武侠文化追求着正义与勇气,崇尚侠义精神,博大精深的武术技艺成为侠客们行侠仗义的工具。
许多中国古代武术流派中的传奇人物,如黄飞鸿、郭靖、杨过等,都成为了武侠文化中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
三、武术与武侠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的武术与武侠文化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武术家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后代,并逐渐形成了各个门派和流派。
同时,武侠小说、电影等艺术形式也继续推动武术与武侠文化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和武侠文化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舞台限制,成为了一项全民参与的运动。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武术,感受到其中的哲学和身心锻炼的价值。
四、武术与武侠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在当代社会,武术和武侠文化仍然对中国人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武术作为一门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人们的意志力、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武侠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学、电影、戏曲等艺术形式中持续存在。
许多武侠作品也通过国际渠道向世界传播,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
新时期下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研究论文
![新时期下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228ac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1.png)
新时期下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研究论文新时期下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研究论文一、中国武术文化历史进程(一)武术的起源中国武术文化追溯其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就其内容,更是博大精深。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一个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中,中华民族为争生存,武术就随之与自然、与人的激烈斗争中萌发与发展的,更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因为它随着军事活动和强身祛病的需要,演变成为了一种军事训练和体育的手段;直到在夏、商、周时期,中国武术与生产劳动逐渐分离,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于军事相结合,逐渐的开始从属于军事活动的需要,因此中国武术的形成过程较快,它不仅有简单的单个技术如:刺、扎、劈、砍等,而且还有一击一刺的对练,以致后来出现了简单的套路和比赛形式。
再加上后来青铜器的出现,极大地程度上促进了武器的变化与中国武术的发展。
慢慢的受频繁战争的影响,中国武术逐渐受到社会重视并成为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这样武术的`项目逐步增多。
在民间武术更是得到广泛的流传,出现了不少技艺很高的武术家,并且还出现了一批武术专著,不少的兵书、史书、政论书也有相应的论述。
由此开来,武术开始成为了我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武术文化的发展在当今重要武术工作重点任务中,以及当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今天,武术文化的发展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有了多余的空暇时间后,会进行相应的体育运动锻炼,同时也会对武术活动进行相应的开展。
但是,对于那些经济贫困的地区,人们对武术文化的发展却并不加重视。
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也越来越激烈,因此这种碰撞对武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在武术文化的发展中,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都相应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时候所谓的封闭式的文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因此在各个领域也好,各种文化也好,都应该被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林与武侠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林与武侠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151cd6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0.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林与武侠精神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各种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武林与武侠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一直以来都对人们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林与武侠精神。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武林和武侠的含义。
武林是指武术界的范畴,是指在中国传统武术门派中广泛传承和发展的各种武术流派。
而武侠则是一种有着特定精神追求和道德准则的侠客形象,他们以义薄云天、忠诚勇敢和无私奉献为核心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武林与武侠精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武林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武术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止于实战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身心健康和提升人的修养。
武林中的各种武术流派,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不仅具有高度的技术性,更融合了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其次,武侠精神代表了传统社会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武侠形象源于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侠义风范的英雄人物。
他们以正义感和追求公平正义为动力,用忠诚和勇敢的行动保护弱小的群体,斩除邪恶势力。
武侠精神的核心在于尊重生命、扶危济困和传承正统,这些价值观念也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进一步来说,武林与武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仍然重要且有影响力。
首先,武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文化形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修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练习武术,人们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和心理素质,培养毅力和耐力。
其次,武侠精神代表了一种追求公平正义和保护弱小的价值观念,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受到武侠精神的影响,从而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林与武侠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武林培养了人们身心健康,并传承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武侠精神代表了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论文:浅谈中华武术文化
![论文:浅谈中华武术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9664b1059eef8c75fbfb314.png)
浅谈中华武术文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信息安全1302班姓名:张振宇学号:0906130221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侠义精神百度百科这样定义中华武术:中华武术,泛指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
古语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卦定乾坤”,作为一种武术文化体系,由此可见武术对中国古文化的影响之深。
因此,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征服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其中不可不提的就是武术文化中的侠义精神。
现在人们谈论武术文化时总是不自觉的想到“侠义”两个字,可以说侠义精神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灵魂,侠义精神使得中国武术文化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
每一个男孩子小时候都有一个侠客梦,或为一帮之主,指点江山;或为一名游侠,劫富济贫;或身怀绝世武功,飞檐走壁。
刀光剑影的生活是那样的充满激情。
什么是侠?《辞源》里说:“旧时指打抱不平、见义勇为的人”;“侠士——仗义的人。
”《词海》里也有类似的解释。
金庸给了侠一个更为高尚的定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荡气回肠的作品将读者带入到一个个魅力江湖,让人流连忘返不忍从故事中走出。
金庸在小说中提出了个体生命最高归宿的问题,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中做得最好的就是郭靖和萧峰。
郭靖成为一代大侠后,帮助大宋守襄阳,最后和襄阳城一起牺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领导着丐帮的萧峰,拥有绝世武功,但却被自己的辽人血统与汉人集团领导人的身份困扰,他不想对不起自己的祖国也不愿意杀人,最终一死以谢天下。
他们为苍生大义而牺牲,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形象之一。
侠义的“义”和一般的哥们义气自然是不一样的,因为所有的义气必须有一个前提------“正义”,与正义相联系,或以正义为基础,有时为了维护正义,当然“大义灭亲”也是难免、义不容辞了。
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2)
![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891665f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9.png)
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2)推荐文章关于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热度:关于传统文化议论文热度:有关于日本传统文化论文热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热度: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1500字热度: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篇2试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我国传统武术运动伴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可是随着我国经济类型的转变,传统武术运动的发展也随之碰到很多问题,而传统武术文化建设在当下阶段就显得非常关键和突出。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且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发展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武术文化发展现状对策研究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与研究主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构建出本次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内容,同时对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提供思路和借鉴。
(2)逻辑分析法。
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现状进行逻辑分析,适合本研究的需要,深度探讨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
2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2.1传统武术文化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孕育而成长起来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是上千百年来我国各种文化的融合与积累,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的内涵比较丰富和寓意深刻,不但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应有的共同特征,还包含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哲学理性、科学性、伦理性、艺术性等;能较集中地体现中国人民大众在体育运动中的智慧结晶。
2.2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以中华传统武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创造,它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等哲理思想,“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生追求,还有阴阳辩证的理论基础,对于不断高涨的人类对生命健康文化的关注,以及人类传统文化的汲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武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作深入的探析,有益于揭示传统武术运动与社会生产和谐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做出一些贡献。
中国传统武术与武学思想
![中国传统武术与武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be821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4.png)
中国传统武术与武学思想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独特的一部分,几千年的历史使其渗透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观念。
传统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内在修养,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和而不同”、“和谐一体”的价值理念。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人们可以找到丰富的武学思想,这些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处世哲学。
本文将讨论中国传统武术与武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传统武术强调内外兼修,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武术强调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即通过柔软的技巧和巧妙的身体运用来克服对手的硬性力量。
这不仅需要强健的身体素质和技巧的熟练掌握,更需要修炼内功,培养出内在的力量。
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追求的是以柔化刚,追求内在的平衡和和谐。
练习太极拳的人需要通过呼吸调节,静心合一,来培养身体和心灵的内在力量。
中国传统武术还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武术文化强调的是“丰富生命,保卫家园”,提倡勇敢、正义、诚实和谦逊等品德。
通过伦理道德的教化,武术将修身、养性与技击融为一体。
武术讲究技击的应用,但更注重的是练习者的品德修养。
例如,洪拳强调克己奉公、忍辱负重;崆峒派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
武术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自我修炼,培养了自律、自强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武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不仅仅是一种格斗技巧,更是一种处世哲学,对个人修养和社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术通过培养人们的自我约束力、适应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了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武术是一种道德的象征,代表着忠诚、正直、坚韧不拔和勇敢的品质。
从古代到现代,武术一直承担着培育人才、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中国传统武术面临着一些挑战。
受到现代舞蹈和运动健身的冲击,武术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和普及面临一定的困难。
同时,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也使得人们对武术的需求和观念发生了改变。
中国武侠文化与功夫传承
![中国武侠文化与功夫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478c464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3.png)
中国武侠文化与功夫传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武侠文化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武侠文化代表着一种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功夫也是武侠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身体技巧和奇妙的气氛,吸引了数百万人的关注。
然而,功夫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文化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将探讨中国武侠文化与功夫传承的问题。
一、武侠文化的体现武侠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态。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在武侠小说中,往往描述的是侠义精神,凛然正气和公义之声。
武侠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杰出作品,它被视为文学艺术的精华之一。
武侠文化不仅体现在小说中,还体现在了武术和影视等方面。
二、功夫的传承功夫是中国武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快速发展契机之下,功夫传承也面临了很大的挑战。
功夫的传承不仅仅是一项技能的学习,它还包含了文化和理念的传承。
然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对于功夫传承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传承的教育体系也逐渐走向消失。
三、如何促进功夫传承为了促进中国武侠文化和功夫的传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人们对于武术和功夫的教育和了解程度,同时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其次,我们要推动武术和功夫的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培养更多的武术专业人才和热爱武术的年轻人。
通过像传统武馆等机构的建立,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传承机会和传承途径。
最后,我们还需要推动武术和功夫的应用,促进社会对于武术和功夫文化的重视和花费。
例如举办武术比赛以及探索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可能会给这种文化传承带来新的机会。
综上所述,武侠文化和功夫传承的问题是我们中国文化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武侠文化和功夫的传承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武侠文化和功夫传承下去,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的魅力。
关于武术论文(共五篇)
![关于武术论文(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5fc7d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e.png)
关于武术论文(共五篇)第一篇:关于武术论文对武术的感想跟着老师学习武术一学年了,我有许多的深刻的感触。
同时,我也在这一学年里受益匪浅。
记得上学期的开学初,我是抱着好奇心选报的武术课。
当时我在想,大学里的武术是怎样的,都教些什么,有么有意思呢?印象中的第一节武术课,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虽然那时第一节课老师并没有教任何关于武术的,但他在跟我们述说了上课的一些注意事项时,总有许多学生陆陆续续过来问那个课是在哪上,这个课在哪上,不断的打断老师的说话。
奇怪的是,老师的脾气竟是那般好,那样有耐心。
他对每个来问的学生都尽所知的详细解答,而且一脸微笑,像那天的阳光一样明媚。
这便是他给我上的第一节大学体育课,至今没有忘记。
这一学年里,我们的武术课学的是拳法。
不过,一个刚,一个柔。
第一学期,学的是五步拳,这学期学的是太极拳。
以前,我对这些完全不懂。
印象中小时候对武术的看法便是电视剧里面的用于打打杀杀的各种招法,如降龙十八掌、葵花点穴手、七伤拳等等。
如今,知道武术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的价值,内涵博大精深。
在课堂教学时,老师演示的五步拳和太极拳都是相当的好,尤其是他给我们演示太极拳,我觉得太极拳如此缓慢柔和的动作,跟他那温和的性情、孜孜不倦的教育我们很相似。
大概这便是太极拳所起的养性作用。
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但我自认为我的太极拳动作没那么好,也没有那种柔和的感觉,还没有到养性的境界,只是单纯的按招式而动,看来以后要努力学习了。
武术教给我什么呢?有朋友开玩笑说:“学武术吖,不错。
可以防狼,也可以反防狼哦,哈哈……”我们第一学期学的五步拳是基本功吧,我学的也不扎实,对于防狼还是毫无用处的。
那么太极拳则更不适合说是用来防狼的。
如果真想防狼,个人觉得可以去学习散打,跆拳道什么的。
我也有向往去学习那些,可是知道真的去学,学有小成,铁定是很苦的。
那么整一学年,我从武术课里最受益的还是长了见识,学了两种拳法,丰富了个人情趣,老师也成为我武术学习的榜样——做到修身养性境界。
中华武术与武侠文化的关系
![中华武术与武侠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c03ed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0.png)
中华武术与武侠文化的关系中华武术作为中国独特的武术体系,与武侠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武术技艺的传承和演变上,更体现在文化内涵及人们心中的英雄梦想中。
首先,中华武术与武侠文化在技艺传承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技法繁多。
许多武术招式与动作经常出现在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例如“降龙十八掌”、“太极拳”等,这些武术技巧的运用为武侠故事增添了生动的画面。
同时,武术家的精湛功夫也成为了武侠小说中各类英雄人物的标志,他们身手敏捷、气质超凡,给予了武侠形象更多的魅力。
其次,中华武术与武侠文化在文化内涵上有着契合之处。
武侠文化强调义气、忠诚、仁爱等传统美德,而这些价值观念也贯穿于中华武术之中。
武术讲究“以和为贵”的理念,注重内外兼修、柔中带刚,强调“逍遥自在”的境界,这与武侠中“侠客”们的行侠仗义、拯救苍生的形象是一脉相承的。
武术与武侠文化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英雄形象,使人们心怀敬畏与敬慕。
此外,中华武术与武侠文化在人们的心中都承载着英雄梦想。
从古至今,中国人崇尚英雄,向往侠客的英勇义气和忠诚仁爱。
中华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技艺,一直被人们视为“尚武之道”,传承着民族的觉悟和民族精神。
而武侠文化则将这种英雄情怀具体化,通过各种小说、影视作品展现出来,鼓舞着人们的豪情壮志,激发着人们对于正义与勇气的向往。
无论是武术家还是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人物,都代表着一种勇敢、坚韧和拯救民众的精神力量,让人们感受到了无畏与崇高的英雄气概。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与武侠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两者相辅相成,通过技艺传承、文化内涵和英雄梦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侠客精神。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这种精神都在激励着人们追求正义、坚持信念,展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价值。
中华武术与武侠文化的关系不仅是一种传承和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播和传达,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壮大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论武术1500字作文
![论武术15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5b051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1.png)
论武术1500字作文论武术1500字作文武术,是我们中国起源最早的文化之一。
它最初,来自于战争。
将士们通过短兵相接,在近距离的战斗下,通过武术的高低,来分出胜负。
可以说,武术的高低,就是武士们价值的根本。
但是,武术发展到今天,却被现代人渐渐的淡忘。
并且,武术也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成为“不良”的代表。
这也并不奇怪。
因为现在的好多青年人,学习了套路也好,跆拳道也好(居多),散打也好,等等。
都把这些当成炫耀的资本。
同时,也用这些最早的文化来当成打架斗殴的工具。
这对于武学文化来说,是一种错误,更是一种遗憾。
不得不说,武术,只有在战争年代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那么,和平年代,它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了吗?这显然是错误的。
那么,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面对武学,或者说,怎么样正确的理解并学习武学呢?就这个问题,我想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要区分的是,武术,在不同的年代,其作用也是不同的。
就算是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武术,也有其作用。
先说一下在战争年代。
这个年代,是一个兵荒马伦、民不聊生的时期。
远则古代,近则解放前。
不用说,在战场上,武术,是少不了的根本因素。
尤其是在古代,将士们都是手拿武器,进展搏斗。
一个好的将士,胸怀韬略不说,且武艺过人。
例如:战国时期的廉颇、秦末汉初的楚霸王项羽、西汉时期的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吕布、更有与吕布同期的关羽(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代人称其为“武圣”)、明朝开国著名将领李文忠;近代的更有叶剑英、许世友等人物。
就算是在近代或者当代,在战场上,也少不了武术的'具备。
举个例子:当手里的枪子弹打光的时候,并且属于近战的战斗中,武术高的人,能通过徒手搏斗,在瞬间消灭眼前的对手。
可见,在战争的年代,武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那么和平年代呢?我觉得,越是和平年代,越不能忘记武术的修习。
第一,习武,可对身体关节、血液循环有一定的好处,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但是也要注意,习武不能急,循序渐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卷
命题教师
适用班级
全校各班
考核形式
论文
学年学期
第1学期
读,看《寻秦记》之后的一些感想
不可否认,我是个小说迷,甚至可以说是个狂热的小说支持者,但是我和许多人不同,我是先看了电视剧的,然后在通过电视剧接触书籍,而后在接触的黄易先生的其他作品,我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是2003年,当时看了觉得非常好看,故事情节也非常好,欲罢不能,于是买盘回家看,这的确是一部很优秀的电视剧,里面的古天乐演技相当不错,其他演员也很到位。后来看了小说后才知道电影里有很多原著中的东西都没表达出来,才知道要真正的了解原著还是要看书。
原著中的项少龙,有整个过程中,有很大的成长过程,刚刚开始了要回去什么的,可以说,是一个有女人就泡,有架就打,做事随便,无所谓,按性情做事,很好色,随遇而安,刚刚到古代后,醒来吃了饭,就和身边的美女干到第二天早上,早就忘记。第二天,就想去找赢政,想依附他,以后可以富贵和女人。一直到遇到墨子的人后,。才使得他的思想有点点改变,有点想做点什么的感觉。后来到了赵国。做过赵雅的一夜面首。这点充分说明了,他也是个没什么多大原则。做事随意灵活不古板的人。当然也相当的好色。后来随着和连晋的比武。他身边的女人的死去,他的心理慢慢的成熟,比权势的争斗也慢慢的上进。对于娶乌廷芳,可以说是好色(乌廷芳是绝色美女),还是权势。在乌家的地位。在还有一面,项少龙是一个非常有胆色的人,也非常的有豪气。在战争中。可以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不敌的擎天柱。有他在。就有依靠。士气的象征。还有,做事绝对是很冷静。超强的忍耐力和意志力。后来随着给吕不韦的背叛。和他一起同患难的赵倩的死去。让他的内心进一步的成熟。也有了等一切事情结束后。带着大家去塞外的想法。总的来说,项少龙是个有豪情,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女人为战斗。随意,不古板的人。(当然很多人说小说里项少龙是种马,但是这是那个时代的现实情况,女权?那个时候根本就没人知道是啥。所以也就造成了项少龙的女人死了很多,当初我看的时候觉得好不爽,当然是以现在的想法去看的。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黄大师写小说是将自己当成主角到那个时代,自然就真了。)电视剧中的乌廷芳,是个女子中,和原著相差最远的一个。电视剧中,她成了一个独立,自主,喜欢逃避自己的人。喜欢项少龙,却一直不敢去争取。她这样的性格,放在现在的港剧中,可以说是很正常的符合一个女性的性格。但是,如果放在公元前200前左右的战国。这个是根本不符合现实的。那个时代:女子根本是不出家门的,女人没什么地为,是男人的附属品,现代的女人不要生气,这个是现实,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在最原始的母系社会,还是以女人为尊的。原始社会中期,就开始了父系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女性的地为都是普遍底下的。这个是历史。请大家尊重历史。所以不能因为原著中把女性地位写的不如男性,就否定了原著的经典性。
书和电视剧都看了之后就觉得他们2个人不是同一个人了。他们两个就是穿了件相同衣服的双胞胎。
首先说说电视剧版的项少龙,古天乐演绎一个现在到古代的人物,单从电视看,可以说还是不错的,人物前身是个警察,为人正直,做事果断,为人也不是很严肃,做事灵活,也很有胆色,对待事情,认真,不随便。付责任。在感情方面,有点拿不起,放不下的感觉,不过对女人很认真,不喜欢变心,在后面可能有点改变。在战国末期多年后,还是有点改变,但是改变的不多。做事有点拖泥带水,有很多事情放不下。一直都很郁闷。一直遇到秦清,才看到一点亮点。这是符合现在的社会的社会现实的(也可以说是维护现在的女权)。
我建议一些电视剧的FANS可以抱着客观与冷静的心态好好读读原著也许有人不喜一些SEX的情节,但是没有关系你可以跳过,绝对不影响阅读,书中吸引人的地方是一个阴谋已经项少龙机智的解决的一个个阴谋,可以说书中项少龙才是真正的男人,黄易写的书一直力求真实的再现人性,你可以从他多本书读到这个思想,也可以说电视剧中的项少龙虽说很完美,但是根本不现实,放着美女如云,却丝毫不动心,你认为可能吗?,香港虽说是个物质很丰富的地方,但是从很多方面来看,其实思想是很贫瘠的,也被称为文化沙漠。也许黄老正是看透这点,才会辞职,隐居到大蜀山,这样我们才能读到一本本的经典。
原著中,乌廷芳,描写的不多。但也是可圈可点的。在那个时代,女人是男人通向成功的桥梁,乌廷芳就起到了这个作用,不过就算没有乌廷芳,项少龙也会娶别的乌廷芳。这个是必须的,在那个年代,项少龙必须有个财团的支持。可以有个依靠。乌家,可以说是项少龙的避风港。在外面的权势斗争回来后,可以得到亲情和朋友的地放。项少龙再强,但毕竟还是个人。个人还是喜欢原著。电视剧,怎么也拖不开港片的影子。原著中的赵雅和赵妮。到了电视里变成了一个人,把一个端庄贤惠的人和一个放荡女子合在了一起。怎么看,都觉得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