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蓝点法检验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着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不锈钢蓝点检测方法
不锈钢蓝点检测方法
不锈钢蓝点检测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不锈钢材料表面是否存在蓝点的方法。
在不锈钢制造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比如不正确的冷却过程或材料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不锈钢表面产生蓝色斑点。
这些蓝点不仅影响不锈钢的外观美观度,而且可能会降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为了保证不锈钢产品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蓝点检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不锈钢蓝点检测方法:
1. 目测检查: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通过肉眼观察不锈钢表面是否存在蓝色斑点。
然而,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会造成误判。
2. 光源照射:使用特定的光源照射不锈钢表面,蓝点在特定波长的光下会呈现出明显的反射。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鉴别不锈钢材料中的蓝点,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操作技巧。
3. 磁性检测:利用磁性检测设备,通过检测不锈钢表面的磁性来确定是否存在蓝点。
由于蓝点比周围材料更具磁性,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检测。
4. 化学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散射谱(EDS),来确定不锈钢材料中是否存在蓝点。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但需要专业实验室设备和仪器。
除了以上列举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不锈钢蓝点检测方法,如红外热成像、超声波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使用,以确保不锈钢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总之,不锈钢蓝点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帮助制造商确保不锈钢产品的外观和性能符合要求。
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互相补充,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不锈钢产品的质量。
蓝点法检验
蓝点法检验蓝点法检验只是一种直观的检验方法,没有检验标准。
只要将试剂涂上之后,如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呈现蓝色。
此时,说明钝化膜不合格,应重新钝化。
反之,无蓝点为合格。
但试剂必须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
其中有一种试剂的配方是这样的:1克赤血盐+3毫升65%~85%的HNO3+100毫升水。
配置之后,用滤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刷待测表面。
蓝点检测技术要求及方法一.技术指标:1. 外观:橘黄色。
2. 蓝点试验:合格。
二.检测方法:1. 试片:不锈钢试片(40cmⅹ40cmⅹ0.2cm)2. 试验方法:将钝化膏品涂于不锈钢试片表面,涂层厚度约1-2mm,放置通风处8-12小时后,取出试片用净水冲洗、晾干。
将一滴蓝点试剂滴于试片表面,开始计时,30 s内滴液点不出现蓝点,即为蓝点试验合格。
GB150-1998第10.4.6、TCED41002-2000《化工设备图样技术要求》一书中2.2.3的第6条中提到“有防腐蚀要求的不锈钢容器,在压力试验及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表面需清除油污做酸洗钝化处理;必要时,应对所形成的的钝化膜进行蓝点检验,无蓝点为合格。
”蓝点法检验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蓝点法的检验液配方,检验方法,以及合格判定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不锈钢容器的钝化质量检验。
2.检验液配方取铁氰化钾10克加蒸镏水50毫升,加浓硝酸30毫升搅匀后,再加蒸镏水稀释至1000毫升。
3.检验方法将检验液用刷子涂于清洁,干净的已钝化表面。
4.合格判定依据钝化表面涂上检验液后,30秒钟内无蓝点出现即为合格,出现蓝点的为不合格,应重新进行钝化。
蓝点法报告
不锈钢蓝点法检验报告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
检验日期#####检验标准GB/T25150-2010
环境温度#####测试点确定内表面:#处外表面:#处
测试条件1.测试温度:5℃~35℃
2.测试表面清洁度:钝化后的金属表面外观检查清洁无污,不遗留锈蚀点、焊渣及其他杂质。
3.测试位置:有代表性的水平表面。
4.测试点数量:3~5个
测试步骤1.蓝点液的组成:H
2
SO
4
(98%)1mL HCL(36%)5mL K
3
[Fe(CN)
6
]5g蒸馏水余量
2.蓝点液的配制:(1)在通风柜中,分别量取1mL H
2
SO
4
(98%)和5mL HCL(36%)
(2)搅拌下分别加入到60mL水中
(3)准确称取5g铁氰化钾溶于该酸性溶液中,稀释至100mL
3.钝化膜质量的现场测试:在选定的金属表面上用0.5mL玻璃注射器滴出0.1mL,开始用秒表计时,当蓝点液覆盖区内出现蓝点数量达到8个点时,终止计时。
注意事项1.蓝点液不稳定,易分解,应临时配制,并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储存期为七天。
2.注射器针头为一次性使用物品,每组测试应使用新针头。
3.测试结束后,应对测试表面进行修复,先擦干测试面,用棉签沾取20%的醋酸溶液擦洗测试面上残留的蓝色斑痕,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再滴上40%硝酸溶液修补钝化膜,5分钟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备
注
合格指标蓝点液覆盖区域无蓝点结论蓝点液覆盖区域内均无蓝点,测试结果为合格检验员/日期:审核/日期:。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着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酸洗钝化的一般工艺过程如下:预处理→酸洗、冲洗→酸洗钝化二合一膏→冲洗→后处理1、预处理1去除焊缝及母材表面的飞溅、焊药、灰尘等;2去除油污,必要时可采用碱洗或洗涤液清洗,洗后需用清水将表面冲洗于净;2、酸洗池洗及冲洗酸洗时应严格控制酸洗温度和时间,温度低则时间长,温度高则时间短;防止达不到酸洗效果或过份酸洗而引起基体腐蚀的现象,必要时还可在酸洗液中添加腐蚀剂;对被酸洗产品上的碳钢件能拆卸的需拆卸掉,如不能拆卸的需采用涂防护油漆或封橡胶泥的方法;酸洗后一定要用清水彻底冲洗,使之表面不留存残液,以利此后的钝化处理;3、钝化及冲洗严格控制钝化时间,使之形成良好的钝化膜,钝化后也要彻底冲洗不留存残液;4、酸洗钝化:酸洗钝化二合一膏涂刷及冲洗1将酸膏均匀地涂刷于需要酸洗钝化表面一般先涂刷焊缝处氧化皮较厚处可略涂厚一些;2保持足够的时间;3在酸膏未干透前用棉纱或棉布擦去锈蚀及氧化物等;4对表面进行彻底的冲洗,直至呈均匀的银白色;5、后处理酸洗钝化后对钝化表面需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防止钝化膜的破坏,钝化表面不得接触硬物包括不锈钢丝和钢丝刷,禁止焊接和打磨等;四、酸洗钝化的质量检验1、外观检验酸洗钝化表面应是均匀的银白色,不得有明显的腐蚀痕迹,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氧化色,不得有颜色不均匀的斑痕2、残液检验用酚酞试纸检查表面残液的冲洗程度,PH值中性为合格;3、蓝点试验1为什么要进行蓝点试验蓝点试验是检验不锈钢表面质量的方法,其原理是检测不锈钢表面是否有铁离子污染;铁离子在不锈钢表面形成原电池,会使不锈钢发生电化学腐蚀;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会有游离的铁离子存在,那么即可发生如下反应:2Fe+KFeCN6=KFeFeCN6↓深蓝色2什么是蓝点试验为检验酸洗钝化处理后的质量,可以采用蓝点试验法来检验;其方法为:用1克铁氰化钾K3FeCN6加3毫升65%—85%硝酸HN03和100毫升水配制成溶液宜现用现配;然后用滤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滴于待测表面,30秒内观察显现蓝点情况,有蓝点为不合格,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出现蓝点,即为蓝点试验合格;需要注意的是该试验需待酸洗钝化表面基本干燥后进行,试验后也应该将试验液体冲洗干净;。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着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著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酸洗钝化的一般工艺过程如下:预处理→酸洗、冲洗→酸洗钝化(二合一)膏→冲洗→后处理1、预处理(1)去除焊缝及母材表面的飞溅、焊药、灰尘等.(2)去除油污,必要时可采用碱洗或洗涤液清洗,洗后需用清水将表面冲洗于净。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资料讲解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著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不锈钢蓝点法检验
氯化物是水中常见的无机阴离子。
在饮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均含有相当数量的氯离子。
传统的分析方法有:硝酸银、硝酸汞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和离子色去自来水公司要个水质报告,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满足要求的.如果超了,可以利用水池放几天就可以了,再送样去化验..??????我们有过用汽车拉水做试验的,费用很高,但是没办法,不锈钢对氯离子含量很敏感的.氯离子对不锈钢钝化膜的破坏????处于钝态的金属仍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即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核,3毫升【65—哪么即在使用2奥氏体不3酸洗钝化的原理3.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着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中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筒称酸洗钝化。
4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不锈钢蓝点法检验
不锈钢蓝点法检验1.蓝点法检验这是检验铁离子污染的一种检验方法。
具体步骤为;用1克铁氰化钾K3[Fe[CN6]]加3毫升【65—85】硝酸HNO3和100毫升水配制成溶液【现用先配】。
然后用LU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滴于待测表面,30秒内观察显现蓝点情况,有蓝点为不合格,无蓝点为合格。
需要注意的是该试验需待酸洗钝化表面基本干操后进行。
试验后应该将试验液体冲洗干净。
蓝点试验的基本原理为;若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会有铁游离子存在,哪么即可发生如下反应;2Fe+k[Fe[CN6]]=KFe[Fe[CN6]深蓝色+2K在我公司生产中,经常有不锈钢设备的制作,不锈钢设备由于接触到腐蚀性介质,会造成设备表面有明显的腐蚀痕迹及颜色不均匀的斑痕,因此对不锈钢设备表面的处理尤为关键,不锈钢设备表面的钝化处理就是一个重要环节。
设备表面钝化膜形成不完善,与铁离子接触造成污染,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锈蚀现象,造成运行介质指标变化等。
下面就奥氏体不锈钢设备表面的酸洗钝化处理原理及实际操作的常规工艺过程谈一些看法,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2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3酸洗钝化的原理3.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著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中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不锈钢蓝点法检验
氯化物就是水中常见得无机阴离子。
在饮用水、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均含有相当数量得氯离子。
ﻫ传统得分析方法有:硝酸银、硝酸汞滴定法,电位滴定法与离子色去自来水公司要个水质报告,一般情况下就是可以满足要求得、如果超了,可以利用水池放几天就可以了,再送样去化验、、ﻫ我们有过用汽车拉水做试验得,费用很高,但就是没办法,不锈钢对氯离子含量很敏感得、ﻫ氯离子对不锈钢钝化膜得破坏处于钝态得金属仍有一定得反应能力,即钝化膜得溶解与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得如氯离子)时,平衡便受到破坏,溶解占优势、其原因就是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与钝化膜中得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新露出得基底金属得特定点上生成小蚀坑(孔径多在20~30μm),这些小蚀坑称为孔蚀核,亦可理解为蚀孔生成得活性中心、氯离子得存在对不锈钢得钝态起到直接得破环作用、图1表征了金属钝化区随氯离子浓度增大而压力表得正常使用范围就是规定得,即满量程得25%—75%范围,试验压力表按API 规定不低于0、5级不锈钢蓝点法检验1、蓝点法检验这就是检验铁离子污染得一种检验方法。
具体步骤为;用1克铁氰化钾K3[Fe[CN6]]加3毫升【65-85】硝酸HNO3与100毫升水配制成溶液【现用先配】。
然后用LU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滴于待测表面,30秒内观察显现蓝点情况,有蓝点为不合格,无蓝点为合格。
需要注意得就是该试验需待酸洗钝化表面基本干操后进行.试验后应该将试验液体冲洗干净.蓝点试验得基本原理为;若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会有铁游离子存在,哪么即可发生如下反应;2Fe+k[Fe[CN6]]=KFe[Fe[CN6]深蓝色+2K在我公司生产中,经常有不锈钢设备得制作,不锈钢设备由于接触到腐蚀性介质,会造成设备表面有明显得腐蚀痕迹及颜色不均匀得斑痕,因此对不锈钢设备表面得处理尤为关键,不锈钢设备表面得钝化处理就就是一个重要环节。
蓝点法检验
蓝点法检验
蓝点试验法是检验不锈钢表面酸洗钝化质量的方法,其原理是检测不锈钢表面是否有铁离子污染。
铁离子在不锈钢表面形成原电池,会使不锈钢发生电化学腐蚀。
蓝点检验具体方法是:用1克铁氰化钾K3[Fe(CN)6]加3毫升(65%~85%)硝酸HNO3和100毫升水配制成溶液(宜现用现配)。
然后用滤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滴于待测表面,30秒内观察显现蓝点情况,有蓝点为不合格,无蓝点为合格。
该试验需待酸洗钝化表面基本干燥后进行。
试验后也应该将试验液体冲洗干净。
蓝点试验的基本原理为: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会有游离的铁离子存在,那么即可发生如下反应:
2Fe2++K3[Fe(CN)6]=KFe[Fe(CN) 6]↓深蓝色+2K
上海艾希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技术部。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着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U' q; y& i处于钝态的金属仍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即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平衡便受到破坏,溶解占优势.其原因是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新露出的基底金属的特定点上生成小蚀坑(孔径多在20~30μm),这些小蚀坑称为孔蚀核,亦可理解为蚀孔生成的活性中心.氯离子的存在对不锈钢的钝态起到直接的破环作用.图1表征了金属钝化区随氯离子浓度增大而
6 酸洗钝化的质量检验
外观检验
酸洗钝化表面应是均匀的银白色,不得有明显的腐蚀痕迹,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氧化色,不得有颜色不均匀的斑痕
残液检验
用酚酞试纸检查表面山峰残液的冲洗程度PH值中性为合格
蓝点试验
酸洗钝化处理质量,根据需要还可以采用蓝点试验法来检验。用1克铁氰化钾K3[Fe(CN6)]加3毫升(65%~85%)硝酸HN03和100毫升水配制成溶液(宜现用现配)。然后用滤纸浸泽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滴于待测表面,30秒内观察显现蓝点情况,有蓝点为不合格。需要注意的是该试验需待酸洗钝化表面基本干燥后进行。试验后也应该将试验液体冲洗干净。
酸洗钝化(二合一)膏(涂刷)及冲洗
将膏均匀地涂刷于需要酸洗钝化表面(一般先涂刷焊缝处)氧化皮较厚处可略涂厚一些。
保持足够的时间
在膏未干透前用棉纱或棉布擦去锈蚀及氧化物等。
对表面进行彻底的冲洗,直至呈均匀的银白色。
后处理
酸洗钝化后对钝化表面需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防护钝化膜的破坏,钝化表面不得接触硬物(包括不锈钢丝和钢丝刷)禁止焊接和打磨等。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筒称酸洗钝化。
4 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
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
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
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
压力表的正常使用范围是规定的,即满量程的25%—75%范围,
试验压力表按API规定不低于级
不锈钢蓝点法检验
1. 蓝点法检验
这是检验铁离子污染的一种检验方法。具体步骤为;用1克铁氰化钾K3[Fe[CN6]]加3毫升【65—85】硝酸HNO3和100毫升水配制成溶液【现用先配】。然后用LU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滴于待测表面,30秒内观察显现蓝点情况,有蓝点为不合格,无蓝点为合格。需要注意的是该试验需待酸洗钝化表面基本干操后进行。试验后应该将试验液体冲洗干净。
对被酸洗产品上的碳钢件能拆卸的需拆卸掉,如不能拆卸的需采用涂防护油漆或封橡胶泥的方法。
酸洗后一定要用清水彻底冲洗,使之表面不留存残液,以利此后的钝化处理。
钝化(池洗)及冲洗
严格控制钝化时间,使之形成良好的钝化膜,钝化后也要彻底冲洗不留存残液。
酸洗钝化
酸洗钝化(二合一)液(池洗)及冲洗使用酸洗钝化(二合一)液可使酸洗钝化一次完成,其他都可参照前述进行。
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5 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
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当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时,需定期对浸泡液进行测试和化验。
酸洗钝化的常规工艺过程如下:
→酸 洗→ 冲 洗→ 钝 化(池 洗)→
预处理→→酸洗钝化(二合一)液(池洗)→冲洗→后处理
→酸洗钝化(二合一)膏(池洗)→
预处理
去除焊缝及母材表面的飞溅、焊药、灰尘等。
去除油污,必要时可采用碱洗或洗涤液清洗,洗后需用清水将表面冲洗于净。
酸洗(池洗)及冲洗
酸洗时应严格控制酸洗温度和时间,温度低则时间长,温度高则时间短。防止达不到酸洗效果或过份酸洗而引起基体腐蚀的现象,必要时还可在酸洗液中添加腐蚀剂。
2 概述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3 酸洗钝化的原理
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著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不锈钢蓝点法检验
氯化物是水中常见的无机阴离子。在饮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均含有相当数量的氯离子。
传统的分析方法有:硝酸银、硝酸汞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和离子色
去自来水公司要个水质报告,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满足要求的.如果超了,可以利用水池放几天就可以了,再送样去化验..
我们有过用汽车拉水做试验的,费用很高,但是没办法,不锈钢对氯离子含量很敏感的.
蓝点试验的基本原理为;若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会有铁游离子存在,哪么即可发生如下反应;
2Fe+k[Fe[CN6]]=KFe[Fe[CN6]深色+2K
在我公司生产中,经常有不锈钢设备的制作,不锈钢设备由于接触到腐蚀性介质,会造成设备表面有明显的腐蚀痕迹及颜色不均匀的斑痕,因此对不锈钢设备表面的处理尤为关键,不锈钢设备表面的钝化处理就是一个重要环节。设备表面钝化膜形成不完善,与铁离子接触造成污染,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锈蚀现象,造成运行介质指标变化等。下面就奥氏体不锈钢设备表面的酸洗钝化处理原理及实际操作的常规工艺过程谈一些看法,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中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