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现场救护培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救护培训

主讲人:五队中心院蔡正华

目录

第一章救护新概念

第一节现场救护的特点与“第一目击者”

第二节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第三节我国红十字会的救护工作

第二章心肺复苏(CPR)

第一节对心肺复苏(CPR)的认识

第二节心肺功能

第三节实施CPR

第三章现场创伤救护

第一节创伤救护的目的与原则

第二节现场检查与救护程序

第一章救护新概念

第一节现场救护的特点与“第一目击者”

人们曾经将抢救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病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缺乏对现场救护伤病人员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的认识。这种传统观念往往也就是使处于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黄金时间”。

第一目击者是与病患距离最近.最短时间内就能接触到伤者的现场人员,由于传统观念,我国目前大多数第一目击者现场不知如何来有效的抢救伤患,导致大量伤患错失抢救时机,而丧失宝贵的生命.因此,我国红十字会总会提吃大力普及现场救护知识的概念,让普通人群通过救护培训,掌握初步的现场救护技术,从而在他们的参与下能够在黄金时间内展开有效的初步救护,就能为医院的救治创造条件,减少伤残的发生。

第二节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生命链”是近十年来在国际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急救专用名词,但它很快被社会。专家和公众的接受。它是针对现实社区`生活模式而提出的,“以现场第一目击者”为开始,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抢救的一个系列而组成的“链”.“生命链”的普及。实施的越广泛,危机病人获救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一、概述

20世纪80年代后,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普遍性逐渐为社会所认识.发达国家的城市.

社区都面临着一个相同而又急迫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危重病急症,尤

其是冠心病中的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率失常,卒死,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与否与病人生命得失攸关.

“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有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因为对卒死抢救应争分夺秒,越早实施,效果越好,所以这四个环节称为早期,又称四个“E‘。”E“是英文Early早期的字头,即;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生命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得及时、充分,效果就越好。

二、“生命链”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早期通路(E·EMS)

这个环节是指在发现危急病员时,早期向救援医疗服务系统(EMS)求救,只有这些机构才能够为病患提供最有力的安全救护。当然我国目前的EMS系统建立不够完善,行动速度有待提高,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存在部分差距,这就更加突出了人呐参与到抢救过和中来的重要性。我国的EMS系统通常是120急救服务系统或者直接拨打当地医院的电话。

第二不节——早期心肺复苏(E·CPR)

由于人的大脑的特点,在呼吸心跳停止后,脑组织没有了氧气的供应,在短时间内(4-6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缺氧十分钟就会出现大部分脑细胞死亡的现象。在4-6分钟以内立即通过心肺复苏的方法(一种现场可实施的徒手抢救的方法),就能够及时为病人提供氧气,保障病人重要器官不会因缺氧而坏死,从面保障生命得以延续。

第三环节——早期心脏除颤(E·AED)

当心脏跳动即将停止前,有效心输出量减少,会反射性收起心跳加速运动。85%的人经过心跳加速后,会出现心肌的颤动现象,早期对病患实施心脏除颤,就能够及时恢复心脏自主的跳动,避免心肌的坏死。

不少发达国家的院外急救任务由消防部门承担。为了实现“心脏早期除颤的目标,国际消防协会已赞同、支持在美国每个消防单位装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该仪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比在医院中使用的心脏除颤器简便得颤器简便得多,经过较短时间培训即可掌握使用,这就为社会广泛的现场采用早期心脏除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第四环节————早期高级生命支持(E·ALS)

对于任何一个心脏骤停的猝死病人,抢救的基本内容都是心脏复苏。在现场经过最早期的“第一目击者”的“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如果专业救护人员赶到,越早实施“高级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对病人的存活就越有利.事实上,心脏除颤的早期采用,也是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一些其他的急救技术、药物等,使得生命支持的效果更可靠。

第三节我国红十字会的救护工作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改革开放改革政策,近年来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政府对红十字会工作十分重视。国家主席亲自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担任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及省市红十字会领导对救

护这一充分体现人道、博爱的传统业务更加关注,对救护培训工作作了远期和近期的规划,大力开展救死扶伤、发扬人道精神的救护知识的普及教育。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外国驻华机构以及在华工作生活学习的宾客师生,都充分肯定我国红十字会组织举办的救护培训班,对颁发的培训证书的权威性和认同性也予以承认。

随着我国将举办国际奥运会、世博会,国内外公众对救护知识的学习必将更为热切。这为新世纪红十字会的救护工作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并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树立救护新概念,准确地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工作要与国际接轨,培训目的为人民服务。

第二章心肺复苏(CPR)

第一节对心肺复苏(CPR)的认识

心肺复苏,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现实工作、生活环境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此前,多因麻醉过深等医疗意外事故发生在手术台上。而在医院外环境,如家庭、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现场民众无从下手,惟有等待医生来后或者将其送往医院去救,抢救时机丧失殆尽。

一、概述

心肺复苏(CPR),既是专业的急救医学、也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它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

1958生美国医生彼得·沙发(Peter Safar)等人,通过研究助产士怎样运用口对口呼吸来复苏新生儿,提出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有确实可靠效果。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到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