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稀缺性

合集下载

资源稀缺性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稀缺性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稀缺性与环境经济学在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经济领域,还牵涉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综合问题。

因此,环境经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用来探讨资源稀缺性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资源稀缺性是如何影响经济的。

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我们无法无限制地获取和使用资源,否则将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正逐渐消耗殆尽。

由于石油的需求量巨大,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必须开采更加边远和困难的地区,如深海和北极。

然而,这样的开采方式往往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资源稀缺性对经济增长提出了挑战。

其次,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这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和管理资源。

例如,在能源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还是水能,这些可再生能源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清洁、廉价的能源。

此外,环境经济学还研究了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资源的利用。

例如,通过制定环境税、排放交易等措施,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另外,环境经济学也倡导人们对消费方式进行调整,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倡可持续和环保的消费观念。

例如,购买环保产品、减少用水用电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等措施都是调整消费方式的一部分。

环境经济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教育人们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资源稀缺性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采取行动来改变。

最后,环境经济学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来指导资源的管理和开发。

企业应该承担起责任,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而社会各界则应该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通过自觉的行为来改变资源利用的方式。

浅析资源的稀缺性

浅析资源的稀缺性

浅析资源的稀缺性提要: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稀缺性的学科,因此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重要基础,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入手,探求产生资源稀缺性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资源;稀缺性。

经济学是一门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的科学,而凡是和节省有关的问题都可以被归纳为是经济问题,因此经济学产生的基础之一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之所以会产生资源稀缺性,原因有两个: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是生产要素是有限的。

一、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根据物品和人的欲望的对比关系,经济学将物品分为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

自由物品即是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可以无限的满足人们的需要,该类型的物品是有限的。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特征:人们使用、占用它,不需要支付价格。

这类物品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譬如空气。

而经济物品,则是相对于人们的欲望需求而言,不能无限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大部分的物品都属于此类型。

它的经济特征则是人们使用、占用它,需要支付价格。

那么该种物品就是稀缺的物品,其经济学的特点就是人们必须先为其支付价格,才能使用占有该种物品。

商品的价格正是该种商品稀缺性的函数,而与其重要性程度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是我们要看到,商品的稀缺不是绝对的稀缺,而是相对的稀缺,是需求相对于供给的稀缺,需求量大,而实际供给量少,因此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才称之为是稀缺的。

而经济学主要研究是的经济物品,所以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造成商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生产要素是有限的但是虽然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现实的资源能够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矛盾就可以解决。

但是事实是,很多时候,人们的需要都是不能被满足的。

商品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或者说决定性的原因是生产商品的资源,或者说是生产要素是有限的。

而目前为止,纳入到整个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资源有四种: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也叫做管理)。

(一)劳动。

经济学里的资源,指的不是人,而是人所能提供的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有同样的观点,就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人的劳动,而不是人本身。

第四章_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第四章_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三、稀缺的绝对性 稀缺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稀缺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普遍存在的 客观现实,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 会; 稀缺是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资源的共同 属性。 四、稀缺的瞬变性 稀缺的瞬变性是指在供给或需求一定的 情况下,由于供给或需求强度的变化而 导致的各种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变化。
一、传统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 识 1、古典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 古典经济学所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 业生产方面,是围绕着土地等自然资源 的产出率进行研究,在方法论上是将劳 动价值论作为分析的基础。
第二节 环境资源稀缺性
一、传统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 识 1、古典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 古典经济学所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 业生产方面,是围绕着土地等自然资源 的产出率进行研究,在方法论上是将劳 动价值论作为分析的基础。
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稀缺的环境和自然 资源具有三种重要的经济功能: 提供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原材料 和能源,包括不可再生的和可再生的资 源; 可以吸收、容纳、降解生产和消费过程 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这一功能常 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 向人类社会提供自然服务,包括生产过 程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直接物理交 换和福利效益。
传统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绝对稀缺论
相对稀缺论
静态经济论与自然和谐论Βιβλιοθήκη 新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
绝对稀缺论-马尔萨斯



人口人口呈几何数级 增长,土地等资源产 出呈算术级数增长 抑制人口增长靠战争、 瘟疫、饥荒等手段 忽略技术进步因素
相对稀缺论-大卫.李嘉图



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增 长 技术是解决人与环境 冲突的重要手段和工 具 忽视了技术进步可能 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 响

第四章-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第四章-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从总体上看,传统经济学家研究对环境资源稀 缺性的长期影响持乐观态度。他们将环境功能 分为生产性功能和服务性功能。 威廉姆指出,从长期来讲,人们可通过技术创 新和生产率提高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靠,不 存在任何长期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资源稀缺 问题。
二、环境资源稀缺概念的扩展
环境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显现,以及由此 而产生的环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是环境 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
2.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通论》(1936)
3.序数效用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希克斯《价值与资本》(1939) 九、新的发展:20C中期至今 1.后凯恩斯学派:新古典综合派(萨谬尔森)、新剑桥学派 2.凯恩斯反对派:新制度学派、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预期学派) 3.相对独立学派:熊彼特创新理论,等等 4.空间经济学:克鲁格曼
正相关关系,但有时会发生变化。
稀缺的相对性
稀缺的绝对性

稀缺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 他存在于一切时代和资源的共同属性。
西方经济学曾有“生产资源”和“自由资源之分”
稀缺的差异性

在不同地区,作为资源总体或某种资源的 相对稀缺程度是不一样的。
2.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19C初
(1)继续发展和完善: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2)篡改和歪曲:庸俗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七、边际学派:19C中末期 1.边际学派第一代:19C70年代: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 2.边际学派第二代:1890年,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学
八、完善时期(修改和补充):20C-30年代 1.垄断问题:不完全竞争市场 张伯伦等(1933)
资源总量
(二)资源稀缺物理度量的方法
但更多情况下是用资源储量与其年开采量或年利用 量的比率(储量用量比)来表示

第二讲 资源及其稀缺性精选全文

第二讲  资源及其稀缺性精选全文
从资源问题的实质来看,它是由人对资源认识的 局限性、对处理人与资源关系的局限性而产生的 资源制度局限性所造成的人与资源关系的失衡、 失调或恶化,是通过资源与资源关系失衡、人与 资源关系失衡而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
衡即制度失衡。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7
二、自然资源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类
阿兰·兰德尔: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35
七、资源稀缺性的测度
理想的稀缺性指标至少应具有三种特性:
预见性 可比性 可计算性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36
资源稀缺性的指标
物质指标:保留与利用比率 经济指标:
资源价格 稀缺性租金 边际发现成本 边际开采成本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37
八、缓解资源稀缺性的因素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16
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恒定性资源(immutable or perpetual resources):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 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 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 (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 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
《辞海》:“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 的原料。如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英国大百科全书》:“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及生 成这些成分的源泉的环境功能。前者如土地、水、大气、 岩石、矿物、生物及其群集的森林、草场、矿产、陆地、 海洋等,后者如太阳能、地球物理的环境功能(气象、海 洋现象、水文地理现象)、生态学的环境功能(植物的光合 作用、生物的食物链、微生物的腐蚀分解作用等)和地球 化学的循环功能(地热现象、化石燃料、非金属矿物生成 作用等)”。

稀缺资源总结范文

稀缺资源总结范文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稀缺资源问题日益凸显。

稀缺资源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无法满足人类需求或使用量的资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稀缺资源进行总结。

一、自然资源1. 水资源: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许多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水资源成为稀缺资源之一。

2. 能源资源: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消耗量的增加,其储量逐渐减少。

此外,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尚未完全普及,导致能源资源紧张。

3. 土地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土地资源稀缺。

4. 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过度捕捞、森林砍伐、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生物资源稀缺。

二、经济资源1. 金融市场资源:金融市场资源的稀缺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服务的普及。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资源逐渐稀缺。

2. 人力资源: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人力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

高端人才、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成为稀缺资源。

3. 知识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稀缺性愈发明显。

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三、社会资源1.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教育资源的稀缺性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

2. 医疗资源: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医疗资源需求不断增加。

医疗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

3. 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严重威胁。

文化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合理分配。

3. 加大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

4. 强化法律法规,加大对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全球资源稀缺性的趋势分析

全球资源稀缺性的趋势分析

全球资源稀缺性的趋势分析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能源、水资源和粮食三个方面分析全球资源稀缺性的趋势,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能源是全球资源稀缺性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方面之一。

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能源资源的储量逐渐减少。

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枯竭,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开发仍面临技术和成本的挑战。

因此,全球社会需要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水资源的稀缺性也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可用水资源却有限。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有超过十亿人口居住在水资源紧缺地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因此,全球社会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这包括加大水资源的开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政府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并加大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投入。

粮食资源的稀缺性也是全球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但耕地的面积有限,再加上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球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鼓励粮食的合理消费和减少粮食浪费,同时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应对全球资源稀缺性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形成共识,并制定全球资源管理的长期规划。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大投资力度,在技术、政策和管理方面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只有通过合作和创新,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资源稀缺性问题,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综上所述,全球资源稀缺性趋势的分析表明,能源、水资源和粮食等方面的供应短缺问题正逐渐加剧。

课后参考答案-经济学基础 郭福春

课后参考答案-经济学基础 郭福春

经济学基础 <参考答案>第一章如何开启经济学之门一、单项选择题1.C2. D3. A4. B5. B6.D7.D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是指一个经济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生产出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产品和服务。

稀缺是经济问题产生的基础,满足需求是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稀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有着共同的需求;二是人的需求在升级变化。

依据马斯洛欲望需求层次理论,经济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的增长永远赶不上人类欲望的无限增长。

因此经济学要解决的是如何实现个人选择平衡、社会的协调发展,让经济学成为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2.如何理解“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原因是机会成本的存在。

鱼和熊掌这两样东西,如果必须要二选其一的话,那么选择了任意一个,就意味着需要付出代价放弃另外一个。

放弃即意味着机会成本的产生。

机会成本是由选择产生的——一种经济资源往往具有多样用途,选择了一种用途,必然要丧失另一种用途的机会,后者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成了前者的机会成本。

2.简述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客观分析,只考虑经济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该方法主要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客观事实,加以描述、解释,是什么就是什么,实事求是,并且对经济的事实描述是可以检验和证伪的。

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依据。

分析问题依据是一定价值观念,得出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规范分析方法主要特点是在进行分析前,要先确定相应准则,然后再依据这些准则来分析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

如果不符合,那么,其偏离程度如何,应当如何调整等。

三、实践参与3人一组,在本市找5家奶茶店(也可以是餐饮店、水果店、杂货店等,所选店铺必须是同业),调查询问店铺的选址原因,分析店铺老板做出选择时的理性,重点要分析清楚店铺老板选址时是如何权衡取舍的。

第四章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第四章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二、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
1.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 2.节约使用环境资源,减少浪费 节约使用环境资源, 节约使用环境资源 3.合理开采环境资源,加强环境资源管理 合理开采环境资源, 合理开采环境资源 4.寻概念及分类
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 用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 用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物质和能量,都被称为 是自然资源。 是自然资源。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天然物质和 自然能量的总和。 自然能量的总和。 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 然资源的总和。 然资源的总和。
可更新资源(可再生资源) 可更新资源(可再生资源)
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 资源是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 资源是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财产权可以确定,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 财产权可以确定,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并能在市场 上进行交易的可更新资源是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上进行交易的可更新资源是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不为任何特定的个人所有, 不为任何特定的个人所有,但是却能为任何人所享用的 可更新资源是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可更新资源是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稀缺的特性和表现形式
稀缺的相对性 稀缺的差异性 稀缺的绝对性 稀缺的瞬变性
稀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经济功能
环境为经济过程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 环境为经济过程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包括不可再生的和 可再生的资源。 可再生的资源。 环境为经济过程提供吸收其排放废物的功能。发挥这一功 环境为经济过程提供吸收其排放废物的功能。 能的土地、空气和水资源通常具有公共物品性质。 能的土地、空气和水资源通常具有公共物品性质。 环境的服务功能。 环境的服务功能。环境为人类提供的服务依赖于人类对环 境的保护和环境质量。 境的保护和环境质量。

资源最优配置的概念

资源最优配置的概念

资源最优配置的概念资源最优配置是指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得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和资源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管理方法。

资源是指用于满足人们需求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存在,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技术资源等。

这些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是无限的,因此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使其得到最大的利用和最优化的利益,成为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资源最优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必须优先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将有限的资源配置给需求最迫切的领域和项目。

2. 资源的效率利用:资源最优配置的目标是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只有将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其价值的领域和项目上,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和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3. 综合效益的考虑:资源最优配置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

不能只追求单一的效益指标,而是要兼顾各方面的效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 需求的多样性:不同领域和项目对资源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每个领域和项目都有其特定的资源需求和特点。

因此,在资源最优配置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领域和项目的需求特点,将资源配置到最能满足需求的领域和项目上。

5. 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资源最优配置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来引导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资源的监管和保护,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资源最优配置的概念可以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得以应用。

以生产领域为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金、设备等资源,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和资源利益的最大化。

在教育领域,资源最优配置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需求情况,将教育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在环境保护领域,需要合理配置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污染排放。

在金融领域,需要将资金资源配置到优质的投资项目上,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资源稀缺分配

资源稀缺分配

资源稀缺分配在当今社会中,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存在一定的有限性。

如何合理、公正地进行资源的分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资源稀缺分配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资源稀缺的挑战资源的稀缺性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挑战。

首先,稀缺资源的分配可能不够公平。

富裕阶层或有权势者更容易获得稀缺资源,而较弱势的群体可能面临更大的困境。

其次,稀缺资源的需求与供应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了经济不稳定性。

当资源供不应求时,可能引发价格上涨、经济动荡等问题。

最后,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过度的消耗和浪费将导致环境破坏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公正的资源分配原则为了解决资源稀缺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可以依据以下原则进行分配:1. 基本需求优先:优先满足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如食物、水、住房和医疗等。

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基本生存和生活。

2. 平等机会原则:确保每个人在获取资源时都有平等的机会。

不论社会地位、性别、种族等因素,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取资源。

3. 努力奖励原则:对于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或付出努力的人,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这将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更好地利用资源。

4. 比例公平原则: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个人和社会的需求进行调整,确保分配的比例相对公平和合理。

三、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为了达到公正和有效的资源分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来规范资源的分配。

例如,制定法律规定基本需求的满足、税收政策鼓励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2. 市场调节:市场机制可以用于资源的购买和销售,通过供求关系调节价格和资源分配。

市场竞争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教育与培训: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人们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

4. 创新技术的应用:通过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率,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般性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般性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 资源总量约束决定着长期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如非 洲匮乏的水资源一直是这一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缓慢的 重要阻碍;
❖ 2)因各种资源稀缺的程度不一,对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形成 产生影响 ▪ 如品种齐全、数量均匀的资源,建立各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 结构;
❖ 3)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因科技进步而发生变化 ▪ 从长远看,人们总是通过技术进步(发现新资源和实行资源 替代)来克服资源稀缺,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 自然资源的流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源流入量和流出量。如:可更新资源 的再生量,可耗竭资源的开采量。
▪ 在一定时期内,资源流入量减去资源流出量,等于资源净流量。资源净流量可以 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
❖ 自然资源存量与流量的关系 ❖ 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期内净流量=期初存量+期内资源流入量-期内资源流
出量 ❖ 期内资源流入量包括:新发现量、生长量、补充量、重估增值量等; ❖ 期内资源流出量包括:开采量、各种损失量、重估减值量等。
资源稀缺的度量
❖格是指获取1单位的资源所付出的总代价,包括:
▪ ①资源产品的现价,即资源市场价格; ▪ ②资源产品的相对价格,反映资源相对劳动力和资本的稀缺状况。
▪ 价值起源于效用,效用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
❖ 按照效用价值理论,无论自然资源中是否凝结了人类 的劳动,因其“有用性”决定了它具有效用价值,有 用性是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自然资源价值论
❖ 三、稀缺价值论 ❖ 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稀缺性是资源价
值的基础,也是市场形成的根本条件,只有稀缺性的东西才会具有经济学 意义上的价值,才会在市场上有价值。 ❖ 自然资源因为稀缺性而具有稀缺价值。 ❖ 四、垄断价值论 ❖ 资源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产权的体现,资源产权的明确,是资源具有 价值的基础。 ❖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产权主要有四种产权: ▪ 所有权是资源归谁所有的问题; ▪ 使用权决定能否使用资源,以何种方式使用资源的权利; ▪ 收益权是通过使用资源而有权获取收益; ▪ 处置权是处置资源的权利。 ❖ 自然资源因为垄断而具有垄断价值。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一、概念1.资源的稀缺性:指资源的数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所有需要。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的,认得欲望和需要是无限的。

相对于人的需要来说,用以生产各种产品的劳务资源是有限的,这就构成了稀缺性。

2.机会成本:指由于将资源使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所带来的最高收益。

3.正常利润:是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也就是厂商投入经营活动的各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之总和。

正常利润=经济成本—会计成本4.规模经济性:指当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反应其长期平均成本将如何变化的性质。

5.运营杠杆率:运营杠杆分析运用的是利润关于销售的弹性。

6.最低有效规模:指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一个工厂应该达到的最低生产规模。

7.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指卖方或买主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对于卖方来说,市场势力也就是卖方垄断倾向。

8.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超过其实际支付的部分。

9.差别定价:又叫价格歧视,是指企业为其销售的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场合索取不同的价格。

10.一级差别定价:指企业所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索取最高的可能价格。

11.二级差别定价:当企业按照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确定价格的时候。

12.三级差别定价:当企业把市场划分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子市场,并将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子市场上按不同的价格销售时。

13.时间差别定价:或称跨期定价,指企业按时间的不同对市场进行划分,在一段时间内按一个价格销售,在另一段时间内按另一个价格销售。

14.限制性定价:即设定一个较低的价格,目的是阻止潜在竞争者进入该市场。

15.掠夺性定价:以迫使对手退出为主要目标的价格策略。

即指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损害对手,迫使他们退出市场的行为。

16.柠檬市场:充斥着低质量商品的市场。

17.“谷贱伤农”与“薄利多销”的区别:谷贱伤农——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

由于粮食是必需品,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其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曲线,粮价下降时,市场对粮食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小于价格减少幅度,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

微观经济学MOOC答案

微观经济学MOOC答案
B.若某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
C.若某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正常品
D.若某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则这种商品是劣等品
5.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2,不一定会增加销售收入的举措有(ABD)
A.必须降价
B.必须提价
C.保持价格不变
D.在提价的同时,增加推销开支
4.供给规律可以反映在D
A.消费者不再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5.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一条怎样的曲线A
A.右下方倾斜
B.左下方倾斜
C.右上方倾斜
D.左上方倾斜
6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其原因可以是B
3.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映程度是需求的C
A.价格弹性
B.供给弹性
C.交叉弹性
D.收入弹性
4.某商品价格上涨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B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位弹性
D.无限弹性
5.划分正常品与劣品是根据B
A.需求的价格弹性
8.市场上某种商品的销售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是由于D
A.该产品是优质品
B.该产品的销售价格超过了其均衡价格
C.该产品是劣等品
D.该产品的销售价格低于其均衡价格
9.以下哪种商品缺乏弹性B
A.汽车
B.大米
C.名牌包
D.零食
10.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在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将是D

特有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

特有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

特有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特有资源是指某个地区或某个领域所独有的、具有特殊价值和利用潜力的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等,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特殊的开发利用方式。

下面将就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三个方面来说明特有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并能够直接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特有自然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稀缺性:特有自然资源的分布范围有限,数量有限,相对稀缺。

例如,一些特定地区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只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

(2)独特性:特有自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只存在于某个地区,具有独特性。

例如,世界著名的亚马逊雨林就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

(3)高附加值:由于特有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其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例如,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产地之一的哥伦比亚咖啡因为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较高的品质和附加值。

(4)可持续性:特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损害资源。

例如,一些特有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发利用时需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特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充分发挥其特点,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具体的开发利用方式包括:(1)科学规划开发: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特有自然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制定特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开发规划。

(2)开发特色产品:根据特有自然资源的特点,开发具有独特品质和附加值的产品。

例如,利用特有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特色农产品。

(3)推动旅游业发展:利用特有自然资源的风景和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

例如,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加强科研合作:通过科研合作,充分发挥特有自然资源的独特性,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

例如,利用特有自然资源进行新材料研发,推动产业升级。

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所创造和积累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教育、社会价值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产品。

谈谈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对我们工作的启示

谈谈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对我们工作的启示

谈谈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对我们工作的启示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不是孤独的,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离开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从谈起。

小至个人,大到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人类从太阳和地球那里可以得到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种族维持的足够的,甚至可以说过剩的能量。

但是,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

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于是人们也就不断的为自己制造出了更多的难题和更大的麻烦,于是又要花力气发展自己以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难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稀缺性在人类生存的意义上可能不成其为问题,但相对人们的“过度需求”时,稀缺性的假定无疑是成立的了。

从逻辑上来说,资源的稀缺性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资源稀缺性意义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之一。

稀缺性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稀缺性导致了竞争和选择。

也就是说,稀缺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想象一下,如果资源不是稀缺的,而是极大富足的,那么世界会完全变样。

自然界中不会有优胜劣汰,不会有厮杀,每个生物都可以得到满足。

人们不用工作,不用考虑买房子了,因为土地是富足的,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一切资源都是富足的。

那这样的世界就没有任何活力,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最终毁灭。

其次,资源的稀缺性是有历史条件的。

古代、近代、现代甚至十年以前,人们认为缺少的东西,在现在看来很多都已经很丰富了,比如粮食、生活用品等。

而以前清新的空气到处都会有,而现在却由于环境污染,人们很难享受到了。

还有古代的陶器,当时很多,但现在却很少,非常珍贵。

再次,资源的稀缺性也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的闲人来说,时间对他是廉价的,而资本(也就是金钱)则是稀缺的;相反对于工作事业狂来说,时间对他可能是一个奢侈品,相对而言资本是富足的。

对于处于正常社会中的人来说,黄金非常珍贵,但对于一个困在岛上生存面临威胁的人来说,则一块馊头比黄金珍贵得多。

熊彼特对资源的定义

熊彼特对资源的定义

熊彼特对资源的定义熊彼特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对资源的定义在经济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源是指人类用于满足需求和创造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在熊彼特的理论中,资源具有稀缺性和有限性的特点,因此需要经济的配置和管理。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的供给量有限,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

这就意味着资源的利用必须面临选择和取舍。

例如,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土地的总量是有限的,而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却很大。

因此,土地的利用必须经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农业、工业、建筑等。

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资源的供给量不可无限扩大。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有其固定的数量。

例如,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但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的供给量将逐渐减少。

因此,人们需要寻找替代能源,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应对能源的有限性。

熊彼特认为,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决定了经济系统必须进行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资源的配置是指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效益,将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用途和领域。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引导资源的流动,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资源的管理则是指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保护,以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现代经济中,资源的定义不仅包括物质资源,还包括非物质资源,如技术、知识和人才等。

这些非物质资源在现代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知识和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进行经济的配置和管理。

熊彼特对资源的定义强调了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以及资源的经济配置和管理。

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资源,还包括非物质资源,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经济中,资源的定义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决策者必须作出选择。

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不是孤独的,其行为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人类从太阳和地球那里得到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种族维持的足够能量。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稀缺性在人类生存的意义上可能不成其为问题,但相对人们的“过度需求”时,稀缺性的假定无疑是成立的。

资源的稀缺性,一般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时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舍去此物才会得到彼物,这样才能使世界上的分配趋于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的稀缺性:B. 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炫耀性消费: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P变化)即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例如:苹果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对苹果的需求量增加)◆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非价格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P不变)即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

供给曲线:表示商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几何图形。

◆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P变化)即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非价格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P不变)即供给曲线的左右移动。

◆均衡: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互相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此时所有经济主体都选择了最优决策。

◆均衡价格(Pe):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是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的市场价格。

◆均衡数量(Qe):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P32最高限价:市场价格P0<Pe目的:抑制通货膨胀,限制垄断性产品的价格。

最低限价:市场价格P0>Pe目的: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该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区别于斜率)⑴缺乏弹性(inelastic):即ed<1,表示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不敏感。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大多缺乏价格弹性。

⑵富有弹性(Elastic)即ed>1,表示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敏感。

奢侈品的需求大多富有价格弹性。

⑶单位弹性(unit elastic)即ed=1,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率刚好相等。

此时的需求曲线为一条正双曲线。

⑷完全弹性/无限弹性(perfectly elastic)即ed=∞,表示相对于无穷小的价格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却是无穷大的。

此时的需求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⑸完全无弹性(perfectly inelastic)即ed=0,表示不管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始终不变。

此时的需求曲线为一条垂线。

◆当ed<1时,厂商应选择提高产品售价。

◆当ed=1时,两种方式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需求的交叉弹性1、定义: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AB>0:A商品与B商品互为替代品,数值越大,替代性越大eAB=0:A商品与B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为无关品eAB<0:A商品与B商品互为互补品,数值绝对值越大,互补性越大需求的收入弹性定义: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的价格弹性定义: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此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民航机票经常价格打折说明飞机旅行需求:A富有价格弹性2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上升?: D. 鸡蛋价格的上升3市场上某商品存在超额需求是因为()A. 商品价格超出均衡价格B. 商品迎合了消费者需求C. 商品是优质品D. 商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4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C. 需求量增加5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需求将是: B. 单位弹性6当某人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对某商品的支出量,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他的需求为:B. 完全无弹性7下列哪些情况会使总收益增加:A. 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总的满意程度,用TU表示。

总效用函数:TU=f(Q)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即相邻两个单位总效用之差,用MU表示。

边际效用函数:MU=△TU(Q)/△Q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戈森第一定律)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为λ。

定义: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实现既定收入下的效用最大化的状态因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且要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必须满足:MU/P=λ。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⑴定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是指在偏好与效用水平既定条件下,消费者为增加一个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愿意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之比。

预算线的变动⑴收入变动引起的预算线变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变化会引起预算线平行移动:收入增加,预算线右移;收入减少,预算线左移。

图(a)⑵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预算线变动(三种情况)情况1:I不变,P1与P2同比例同方向变动,预算线平移。

图(a)情况2:I不变,P1与P2其中一个发生变动,会引起其相应轴上的截距发生变动。

如:P1提高,横轴上的截距缩短。

图(b)图(c)情况3:I不变,P1与P2同时发生变动且方向、比例都不一致时(详见后面分析)I与P 同时发生同比例、同方向的变动,预算线不发生变化补充:I不变,P1与P2同时发生变动且方向、比例都不一致时:如果P1上升、P2下降,则预算线顺时针旋转;(红色线)如果P1下降、P2上升,则预算线逆时针旋转。

(蓝色线)MRS12=MU1/MU2=P1/P2 ,I=P1X1+P2X2价格-消费曲线PCC(price consumption curve)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其他因素(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某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点)的变动轨迹。

收入-消费曲线ICC (income consumption curve)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其他因素(消费者的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不同收入水平所对应的该条件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点的变动轨迹。

⑴总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也称价格效应。

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即: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⑵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⑶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商品可以分为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两大类,具体区别为: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也成反方向变动。

因此,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在大多数时候,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因此,总效应与价格还是成反方向变动。

如果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那么(A)。

A. 它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B. 该商品没有效用,即没有消费者想要消费它C. 消费者的购买量达到均衡D. 该商品的总效用也一定为零假定X和Y的价格不变,当时,消费者为了达到最大满足,他将(B???)。

A. 增加X的消费,减少Y的消费YX XY PPMRSB. 减少X的消费,增加Y的消费C. 同时增加X和Y的消费D. 同时减少X和Y的消费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上商品X和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 价格之比B. 数量之比C. 边际效用之比D. 平均成本之比:已知消费者收入为200元,商品X的价格为20元,商品Y的价格为6元。

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的X和10单位的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50和18,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B. 增加购买X,减少购买YC. 增加购买Y,减少购买XD. 同时增加购买X和Y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A.MUX/PX=MUY/PY=……=λB. 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C. MU=λPD. 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一方向变化,则预算线将()。

A.纵轴截距不变,向右旋转B. 向右上方平移C. 保持不变D. 横轴截距不变,向右旋转生产函数1、含义: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推导:为简化分析,假定企业在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技术不变。

若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写为:Q =f(L,K)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

⑴固定技术系数生产函数表示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即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固定的资本投入量。

⑵ 可变技术系数生产函数表示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可变,生产要素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如:企业为实现同一产量,既可以采取劳动密集型生产也可以采用资本密集型生产⑶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技术不变条件下) Q= (A 、α和β为三个参数,且0<α,β<1)经济含义:A 代表技术系数,其数值越大,代表既定投入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

α+β=1,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增加1%的劳动时产量增加的百分比,β为增加1%的资本时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生产理论分短期和长期,划分标准是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

1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短期生产是厂商生产规模既定条件下的生产。

在短期内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则为短期生产函数,又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2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以改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生产是厂商生产规模变动条件下的生产。

在长期内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则为长期生产函数,又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用K 表示,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用L 表示,则短期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f(L,K)=f(L)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概念⑴ 劳动的总产量(TPL ):是指资本不变的条件下,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