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及其赏析

合集下载

《后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后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后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后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后赤壁赋宋代: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后赤壁赋》原文赏析

《后赤壁赋》原文赏析

《后赤壁赋》原文赏析引导语:《后》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下面由yjbys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一些《后赤壁赋》原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得到您!后赤壁赋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苏轼后赤壁赋的赏析

苏轼后赤壁赋的赏析

《后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分前后两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文章通过同—地点(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饮酒),同—题材(大江高山清风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

字字如画,句句似诗,诗画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异曲,各有千秋。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

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后赤壁赋》诗词鉴赏

《后赤壁赋》诗词鉴赏

《后赤壁赋》诗词鉴赏后赤壁赋译文篇一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前后赤壁赋原文与赏析

前后赤壁赋原文与赏析

《前后赤壁赋》原文与赏析.txt始终相信,这世间,相爱的原因有很多,但分开的理由只有一个--爱的还不够。

人生有四个存折:健康情感事业和金钱。

如果健康消失了,其他的存折都会过期。

《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后赤壁赋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后赤壁赋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后赤壁赋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赋后赤壁赋【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翻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存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遊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后赤壁赋赏析

后赤壁赋赏析

后赤壁赋赏析《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

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

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

面对着"月白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

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

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后赤壁赋-翻译及赏析

后赤壁赋-翻译及赏析

后赤壁赋(翻译)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我大声的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

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

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赏析《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

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后赤壁赋原文翻译赏析拼音版

后赤壁赋原文翻译赏析拼音版

后赤壁赋原文翻译赏析拼音版后原文赏析: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拼音解读:shì suì shí yuè zhī wàng ,bù zì xuě táng ,jiāng guī yú lín gāo。

èr kè cóng yǔ guò huáng ní zhī bǎn。

shuāng lù jì jiàng ,mù yè jìn tuō ,rén yǐng zài dì ,yǎng jiàn míng yuè ,gù ér lè zhī ,háng gē xiàng dá。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译文及赏析整理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译文及赏析整理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译文及赏析整理《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译文及赏析导语:壁赋》和《后赤壁赋》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下面是我整理的这两篇文章的原文及译文,盼望大家学习。

《前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濛濛的雾气覆盖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非常欢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涯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哽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

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瘦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悲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光明星星稀有,一只只乌鸦向南飞行,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密青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战胜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挡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相互劝酒;寄予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艳羡长江的无穷无尽。

愿与神仙相伴而游览,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

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予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阅读答案附赏析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阅读答案附赏析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B.洗盏更酌重新C.履巉岩,披蒙茸拨开D.掠予舟而西也向西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虽一毫而莫取予乃摄衣而上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掠予舟而西也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导语:《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散文,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其中《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为您整理的《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后赤壁赋》原文及赏析

《后赤壁赋》原文及赏析

《后赤壁赋》原文及赏析《后赤壁赋》原文及赏析【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麟,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行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责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注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乎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赏析】宋代的唐庚认为“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巴金曾说读《前赤壁赋》,可以给人一种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美;同样,读《后赤壁赋》,它也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陶然忘忧、随缘自适的自由天地。

全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重游赤壁的经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禅趣幽远。

首段写登赤壁前的状况,交代时间、行迹、游伴、气候。

作者以洗练的笔墨描写了秋夜月景,点明游赤壁的缘起。

“木叶尽脱”写秋霜之重,秋风之劲。

“人影在地”衬孤月之明。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写出我与游伴心领神会、陶醉其中的怡然自得之态。

这般“月白风清”的良辰美景,该如何消受?接着陡降一笔写“无酒无肴”的遗憾。

着一“叹”字,与前文之“乐”构成反跌。

继而再升一笔,以客、妇之言,交代佳鱼老酒并具,将先前之抱怨一笔勾销,心情顿然舒畅无比。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后赤壁赋赏析

后赤壁赋赏析

后赤壁赋赏析后赤壁赋原文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

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

“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

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

这是此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

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

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__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后赤壁赋诗词赏析

后赤壁赋诗词赏析

后赤壁赋宋代: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ǎn)。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

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临皋: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

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黄泥之坂: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

坂,斜坡,山坡。

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木叶:树叶。

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

后来多用“木”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的总名。

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lú)。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已而:过了一会儿。

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

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时候。

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

薄,迫,逼近。

松江之鲈: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扁,嘴大,鳞细,味鲜美,松小所产的鲈鱼。

[精品资源]专题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精品资源]专题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专题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专题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吴泓工作室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品原文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2。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

霜露既降,木叶4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5。

已而6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7?客曰:今者薄暮8,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9。

顾安所得酒乎10?归而谋诸妇11。

妇曰:我有斗12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13。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14。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6!予乃摄衣17而上,履巉岩18,披蒙茸19,踞20虎豹,登虬龙21,攀栖鹘22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23。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24,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25悄然26而悲,肃然27而恐,凛乎其不可留28也。

反29而登舟,放30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31。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32。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33。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34,戛然35长鸣,掠36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37。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38,过临皋之下,揖予39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40而不答。

呜呼!噫嘻41!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42,飞鸣而过我43者,非子也邪44?道士顾45笑,予亦惊寤46。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词句注释1.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

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临皋(go):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

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3.黄泥之坂(b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

坂,斜坡,山坡。

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4.木叶:树叶。

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泉去。

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落了。

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干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像松江的鲈鱼。

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找妻子想办法。

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随时的需要。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

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

山,高高的,月,小小的。

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

经过的时间很短,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

)子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崖,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攀上鸷鸟巢居的大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

突然发出一种清越而悠长的声音,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

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

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静空虚。

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翅膀张开像车轮那么大,黑裙白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

(上岸以后,回到家里)一会儿,客人走了,我也睡了。

梦见一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

唉呀!我知道了。

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

打开门看,看不见它了)。

后赤壁赋注释: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从:跟随,跟从。

)予过黄泥之坂(坂:山坡。

)。

霜露既(既:已经。

)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顾:看。

)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已而:不久。

)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状:样子。

)如松江之鲈。

顾(顾:拜访。

)安所(安所:这里指住的地方。

)得酒乎?"归而谋(谋:商量。

)诸(诸:之于。

)妇。

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不时:随时。

)之需。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识:读作zh i,记住。

)矣。

予乃摄(摄:整理。

)衣而上,履(履:踩。

)巉岩(巉岩:高峻险要的岩石。

巉,读作ch a n。

),披(披:分开。

)蒙(蒙:覆盖。

)茸(茸:这里指杂草。

),踞(踞:蹲坐。

)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冯夷:传说中的水神。

)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悄然:忧愁的样子。

)而悲,肃然(肃然:静悄悄地样子。

)而恐,凛(凛:恐惧的样子。

)乎其不可留也。

反(反:同" 返",返回。

)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适:恰好。

)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玄:黑中带红。

)裳缟(缟:白色。

)衣,戛(戛:读作ji a象声词。

)然长鸣,掠(掠:轻轻地擦过或拂过。

)予舟而西也。

须臾(须臾:片刻,一会儿。

)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蹁跹:轻快,有风采。

),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俯:低头。

)而不答。

"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畴昔:过去,以前。

畴,读作ch O u。

)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寤:读作w u,醒。

)。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赏析】宋代的唐庚认为“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巴金曾说读《前赤壁赋》,可以给人一种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美;同样,读《后赤壁赋》,它也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陶然忘忧、随缘自适的自由天地。

全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重游赤壁的经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禅趣幽远。

首段写登赤壁前的状况,交代时间、行迹、游伴、气候。

作者以洗练的笔墨描写了秋夜月景,点明游赤壁的缘起。

“木叶尽脱”写秋霜之重,秋风之劲。

“人影在地”衬孤月之明。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写出我与游伴心领神会、陶醉其中的怡然自得之态。

这般“月白风清”的良辰美景,该如何消受?接着陡降一笔写“无酒无肴”的遗憾。

着一“叹”字,与前文之“乐”构成反跌。

继而再升一笔,以客、妇之言,交代佳鱼老酒并具,将先前之抱怨一笔勾销,心情顿然舒畅无比。

皓月当空,客知我心,妇会我意,得以尽兴,岂不快哉!这与前文之“叹”再度形成反跌,可谓曲尽其妙!次段写与客复游赤壁。

作者写泛舟赤壁之下所见景象,寥寥十六字,声形并茂,神采飞扬。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写出了一派惊涛拍岸、猛浪若奔,怪石嶙峋、犬牙差互的惊险景象,给人以壮阔雄伟的美,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则展现出一幅高山吐月、流光空明,江潮渐退、暗礁峥嵘的柔婉奇秀的意境。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这一句即景抒情,明讲自然景色变化之快,暗示人生在世之短。

第三段写我攀峭壁登危岩和放舟自流于江上的见闻感受。

“履”、“披”、“踞”、“登”、“攀”、“俯”这一连串动词写出我欲一览秋夜赤壁全景的迫不及待的冲动感和兴奋劲,表现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真与执著。

“二客不能从”反衬我特立独行的姿态,油然而生一种自负、自豪感。

接着写登高望远、仰天长啸的潇洒出尘的举止,以及触景而生的悲情、恐惧。

“悄然”、“肃然”、“凛乎”将情感的波动层层递进地表现了出来。

由乐及悲而怖,这是一处起伏。

继而写登舟随波逐流,听其止休的散漫、从容,又复归于平和恬淡,这又是一处起伏。

末段写半夜见闻与归家夜梦。

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我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

“羽衣翩跹”的道士,与“玄裳缟衣”的孤鹤,与“我”,三位一体,亦真亦幻,令人心骛八极,神游万仞。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一“笑”一“悟”之间,生之艰辛苦痛仿佛暂且冰释。

结句“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是写梦醒后的现实,在自然的实有与幻想的虚无之间,作者宛然忘怀了一切世间的烦恼、争逐,累累创伤的心灵也得以安抚,刹那间超脱了。

此赋在作者梦醒时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空白给读者去玩味寻索,有曲径通幽之妙。

难怪金圣叹读完苏东坡的《后赤壁赋》,这样说道:“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

”苏轼曾有诗曰:“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寄吴德兼简陈季常》),“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忘云人。

”(《忘云楼》)这种虚无却是诗人支撑苦境,战胜困厄,安妥心灵之处,这就是作者禅宗观的投射。

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

文章以乐为主调,而情有跌宕抑扬,婉曲奇丽。

诚如苏轼之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自评文》)《燕喜词序》云:“盖东坡平日耿介直谅,故其为文似其为人。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被贬黄州期间写下这篇赋,从此文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开朗的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