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提纲(24个大问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

(完整版)《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

《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B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这三级课程是( 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

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C )A、健康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2。

《走进新课程》学习笔记

《走进新课程》学习笔记

《走进新课程》学习笔记第一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引言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第一节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1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那种关注于经济增长、不顾人的发展的教育模式,已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的特征有:①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②国际竞争空前激烈;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由此可以清楚看到,同过去时代在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方面的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相比较,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则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

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有两个条件:①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②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3、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由于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综合国力竞争必将聚焦到教育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乃是世界各国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将占据主动的地位,谁就将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

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现行课程所显示种种问题:①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②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③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④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⑤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⑥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⑦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新课程,新变化,新思考真心话,大冒险

新课程,新变化,新思考真心话,大冒险

新课程,新变化,新思考真心话,大冒险【最新版】目录1.新课程的概述2.新课程的变化3.新课程的思考正文【新课程的概述】新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教育正在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人文性,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新课程的变化】新课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强调实用性。

过去的课程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则更加注重实践,希望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过去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程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最后,新课程的评价方式也更加全面和多元。

过去的评价方式往往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新课程则强调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希望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新课程的思考】新课程的实施,无疑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希望。

然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有所不同,需要学校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新课程的实施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接受。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但这也需要社会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接受。

总的来说,新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希望。

走进新课程纲目

走进新课程纲目

一、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

)走p12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本次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隘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减少了课程门类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在保留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巧方面的课程,使科学、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1、设置综合课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现状整体设置9年一贯制,并设置综合课程3、新课程重视不同课程领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即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形式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走进新课程(知识点提纲)

走进新课程(知识点提纲)

1、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P2)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P3)3、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P5)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P7)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P9)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P11)7、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P12)8、为什么要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P17)9、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8)10、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P19)11、这次课程改革是怎样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P22)12、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有什么变化发展?(P25)13、本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P26)1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P28)15、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0)16、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P32)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P34)18、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P36)19、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38)20、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P40)2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43)22、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46)23、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P49)24、课程标准语教材的关系如何?(P50)25、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P51)26、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53)27、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P57)28、本年度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哪些?(P58)29、各课程标准是诶和描述课程目标的?(P60)30、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P61)31、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有什么区别和突破?6532、本次教学改革额特点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1133、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11334、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1535、教学重结论还是重过程?11636、教学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118 37、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12038、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2239、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那些转变?12440、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12841、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304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3143、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应如何重建?13544、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13845、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4146、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课程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4547、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建议有哪些?14848、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5149、作为主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如何运用成长记录袋这种质性的学生评价方法?15650、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有什么样的启示?16051、如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16152、如何开展教师自评?16753、学生、家长如何共同参与教师评价?17054、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那些变化?17355、课程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7556、如何通过学校评价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17757、评价改革就是考试改革吗?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18158、如何看待这样一种说法: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18459、如何改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18761、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方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P194)62、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P 196)63、三级课程管理主体各自的职责是什么?(P197)64、国家课程只是国家的责任吗?国家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不是可以完全不管了?(P200)65、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是校本课程吗?(P200)66、不考试的课程会不会落空?(P203)67、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什么?(P204)68、国家有哪些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P205)69、什么样的人可以编写教材?(P206)70、教材审定制包括哪些内容?(207)71、为什么要逐步建立以学校选用为基础的教材管理制度?(208)72、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P211)73、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如何开发和利用?(P212)74、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P213)75、我们有教科书,为什么还要提出课程资源的问题?(P214)76、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也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吗?(P216)77、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吗?(P217)78、新教材有什么特点?(P219)79、怎样筛选课程资源?(P220)80、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P221)81、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与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268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方针?22983、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作的总体规划是什么?2308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3185、不是试验区的地方和学校,因该为不久的将来参与和实施新课程做些什么准备?23386、如何做好课程改革的支持保障工作?23487、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要发生哪些变化?23688、全国有哪些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这些大学的课程中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工作职责是什么?23989、如何保证新课程的有效落实?240。

《走进新课程》考试试题附答案

《走进新课程》考试试题附答案

《走进新课程》考试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B)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B)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走进新课程》要求及试题1

《走进新课程》要求及试题1

关于公布二〇一二年教师学识水平测试学习内容的通知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各学校:为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能力,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经研究,二〇一二年小学、初中教师学识水平测试的学习主要内容为《走进新课程》;高中教师为《走进高中新课程》,请各单位将学习内容传达到每位教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确保每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走进新课程(简答试题)------85问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3、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

《走进新课程》考试试题附答案

《走进新课程》考试试题附答案

《走进新课程》考试试题附答案走进新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走进新课程,意味着我们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从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走进新课程的思考和启示。

一、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这一理念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自主,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学、独立思考等方式进行学习;合作,即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探究,即让学生通过实践、实验、观察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新课程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方式。

例如,语文学科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数学学科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数学实验等方式;英语学科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式。

三、新课程的评价方式新课程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考试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可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

2、平时表现:平时表现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实践活动等方面。

3、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互相评价:互相评价是让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和借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对新课程的评价方式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过程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

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

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一)新课程与教师1.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计,目标,开发,创新,评价意识)2.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3.树立资源意识,由"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有效开发利用资源.4.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5.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6.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7.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8.从教研关系看,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9.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10.从学教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教育的合,共建者.1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1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1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1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同事及家长等)15.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的探究者.16.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技术;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二)新课程与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三)新课程下的课程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2.强调课程综合,设置许多综合学科。

如艺术,综合实践等。

主要是强调学科整合,三维目标整合。

3.强调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学课程要服务地方经济。

4.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走进新课程复习资料

走进新课程复习资料

走进新课程复习资料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课程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初步建立起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体系:1、在课程上,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方面设计具体的课程,2、在课程能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实现,强调学生经验、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3、在课程要求上,课程标准不仅仅结合知识点明确具体的结果性目标每个学生都结合本学科特点,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以期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科学发张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走进新课程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走进新课程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走进新课程》选择题(附参考答案)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这三级课程是( 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及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及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

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C )A、健康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12。

走进新课程测试题(含答案)

走进新课程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走进新课程测试题1.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以下特点:①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使分科课程的目标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

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3.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4.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①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④学会分享与合作。

⑤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6.《纲要》规定新课程的结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7.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8.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9.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下列原则。

①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②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走进高中新课程学习提纲

走进高中新课程学习提纲

《走进高中新课程》学习资料第一章高中课改的背景和目标1、高中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是: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新世纪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及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兴起。

2、国际高中课程改革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带来的启示:(一)重新界定高中教育的基本目标,培养新型的高中毕业生,高中课程改革在总体目标上要使高中教育超越教育工具化的趋向,有机整合高中教育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的双重功能,即:高中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即要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又要为学生的就业和生活做准备。

(二)强调高中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统一与融合,高中课程不能一味造就高中生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虔诚,还要强化学生道德观、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改革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3、中学课程改革的历程:(一)旧课程改造和社会主义课程的构建(1949-1957);(二)中学课程的曲折发展(1958-1976);(三)中学课程政策的拔乱反正与高中课程改革(1977-1998);(四)高中课程政策的重大调整(1999年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年教育部修订课程计划,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等。

4、高中教育的地位:(一)对高中阶段独立价值的认识;(二)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高中教育必须超越双重任务或单一任伤的定位,着重于形成高中生继续学习的基础学力,养成人生规划能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思的能力,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和健全人格;(三)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定位,高中教育是大众教育,民主的大众的价值观是高中教育的价值基点;(四)高中课程的功能。

5、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制定:(一)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符合的原则,一是时代性,二是基础性,三是选择性;(三)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方面军,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和规定,首先要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其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再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最后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

《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

《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1.新课程是指________。

A.全日制教育课程B.国家推行的教育改革C.高中阶段的学习科目D.教师们的新课程版本参考答案:B2.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_______。

A.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B.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C.改善教师的教学质量D.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参考答案:A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

A.学生为中心B.教师为中心C.知识为中心D.考试为中心参考答案:A4.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

A.学科知识和能力B.道德品质和素养C.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D.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参考答案:B5.新课程要求教师_________。

A.高度传授知识B.引导学生自主学习C.严格进行学科评价D.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参考答案:B6.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_________。

A.学科素养B.科技素养C.文化素养D.社会素养参考答案:C7.新课程倡导_________。

A.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B.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分离C.课堂教学以应试为目标D.课堂教学由教师独立完成参考答案:A8.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强调学生的__________。

A.兴趣和动机B.听力和口语C.阅读和写作D.计算和推理参考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1.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请从学生、教师、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参考答案: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意义包括:首先,对于学生来说,新课程的推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对于教师来说,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能力。

最后,对于社会来说,新课程的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能够培养更多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一、课程类型主要有:①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②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③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小本课程。

二、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一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二)高中一分科课程为主。

(三)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四、科课程的优点有:①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②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③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五、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一下特点:(1)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变。

(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六、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知识的琐碎化问题,(2)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3)管理问题,七、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1)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八、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制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九、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的问题:(1)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科技类活动课程吗(2)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优等生的专利吗(3)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课堂里进行吗(4)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固定课时中进行吗(5)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有专人来教吗(6)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用考试来评价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坛新秀理论考试复习简答提纲
第一章:
一、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二、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
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三、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四、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
3、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五、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第二章:
六、课程类型主要有哪些类型?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
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2、特点如下: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九、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服务社区
2、走进社会
3、珍惜环境
4、关爱他人
5、善待自己
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十一、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有何关系?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也有内在联系:二者都强调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二者的终极目的都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尽管直接目的有别。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归纳、整合、开拓、提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则可从学科领域细化、深化生活中的主题。

第三章:
十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不同?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十三、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是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四章:
十四、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十五、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十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一)新课程的推进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二)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做到: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系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位教学成功的喜悦;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十七、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1、从教师和学是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十八、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爱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十九、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主动性
2、独立性
3、独特性
4、体验性
5、问题性
第五章:
二十、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十一、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结合;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评价内容综合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十二、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二十三、如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2、设计评价工具;
3、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二十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1、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2、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3、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