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Income-Expenditure Model]

本章内容又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或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所谓简单是指仅从产品市场的角度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不考虑货币市场和要素市场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总需求决定论——决定国民收入或产出水平及其变动的基本力量是社会总需求。本章内容属于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分析, 即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一节均衡产出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四节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一节均衡产出

一、均衡产出概念

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即与全社会所有居民和厂商的计划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两部门( 居民户和企业) 经济——不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Y=C+I (C+I=总支出[AE])

Y——收入, C+I——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

[总支出]AE=Y [总收入]

AE=C[计划消费]+I [计划投资] Y=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

I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 S

AE 100

AE

Y=AE

Y—AE=UI(非计划存货)

UI>0

E

AE

100

UI<0

45。45。

0 100 Y 0 100 Y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概念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

关系。递增函数。

C=C(Yd) C——消费, Yd——个人可支配收入

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APC = YdC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MPC(β) = ∆∆YCd或= dYddC

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

自发消费[Autonomous Consumption]——不取决于收入的消费。

引致消费[Induced Consumption]——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

α——自发消费(常数);

β——边际消费倾向, βYd——引致消费。

C=α + βYd [α>0, β>0]

若消费函数为线性, b为常数。

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线性消费函数

C

C

C=C(Yd)

C=α + βYd

α

45。45。

0 Yd 0 Yd

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储蓄函数概念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储蓄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递增函数。

S=S(YD) S-储蓄, Yd-收入

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APS = S

Yd

∵Yd=C +S ∴APC+APS=1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MPS(1−β) = ∆∆YSd或= dYddS

S

S 储蓄曲线[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S =S(YD)

线性储蓄函数

S=Yd-C

=Yd-(α+ βYd)

=-α + (1-β) Yd

S =-α + (1-β) Yd

Yd

0 Yd

-α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C=α + βYd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S =-α + (1-β) Yd

∴C+S=α+βYd-α+Yd-βYd=Yd ∵Yd=C+S C S

Yd=C+S

C=C(Yd)

S=S(Yd)

∴APC+APS=1

α

∵⊿Yd=⊿C+⊿S ∴MPC+MPS=1

45。

0 Yd -α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总消费函数[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社会总消费支出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相加。

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YD=GNP-折旧-间接税-公司未分配利润-净税收

净税收=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个人所得税-转移支付

影响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之间差别的主要因素有: 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政府的税收政策,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重等。

五、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中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函数之谜”: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得到了一些短期经验消费函数的验证。可是, 库兹涅茨研究了从1869年长达70年的资料, 以为一个时期, 其中每相邻两个时期是交叉的, 并以一个时期的数据求出每个时期的平均消费倾向。计算结果表明, 不论是否把最后两个时期包括在内, 从长期看, 随着收入的提高, 平均消费倾向相当稳定。

杜森贝的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杜森贝认为:

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 有攀比倾向, 即”示范效应”, 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 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②消费有习惯性, 某期消费不但受当期收入影响, 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 即所谓”棘轮效应”。

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

莫迪里安尼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参加工作, 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 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所需。这样, 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 即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较高时储蓄较高; 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较低时储蓄较低。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

弗里德曼认为, 人们在计划自己的消费水平时, 不是依据短期的实际收入, 而是把消费与持久的、长期的收入联系在一起。短期的可支配收入由于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经常变动的量, 人们的消费不会随它的波动而经常变动。消费者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实际上是根据她们在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的。一时的非经常性的短期收入变动只有在影响持久收入水平预期时, 才会影响消费水平。

因此, 人们的收入能够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暂时收入, 一部分是持久收入, 只有持久收入才影响人们的消费, 即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一、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

①两部门( 居民户和企业) 经济, 不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

②企业投资是自发的, 不考虑利率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③企业利润全部分配, 没有折旧;

④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GDP=Y=Yd=C+S AD =C+I

二、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 即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C=α + βY

∴AE=C+I=(α+I)+βY

AE——总支出, α+I——自发总支出, βY——引致总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