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语文教案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腊八粥》教学设计
第2课腊八粥教学目标1. 会写“腊、粥”等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3. 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4. 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体会民俗之美。
重点、难点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2.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突破方法(A案)重点阅读描写八儿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B案)1. 联系生活,结合图片品味对腊八粥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
2. 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
难点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突破方法(A案)1. 通过反复阅读,明确作者表达的重点,体会详写的好处。
2. 把握八儿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详写的作用。
(B案)结合文章主旨,感受作者是如何详写的。
教法与学法教法(A案)课授法、情境教学法。
(B)案情境教学法、合作练习法。
学法(A案)阅读法、联想法。
(B案)自主阅读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关于作者沈从文的资料。
(B案)关于腊八节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A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腊、粥”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3.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一、读题导入,激发兴趣1. 师:请大家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吧!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及时正音,并结合课文讲解词义。
3. 学生自学生字。
(1)教师指导书写要点。
粥:左中右结构,要注意各部分的呼应。
腻:右边是“贰”,不要多写一撇。
(2)教师指导朗读。
“咽”“匙”“脏”为多音字,注意读准字音。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三亚落日教案2苏教版
2、三亚落日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小黑板。
2、布置预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板书:三亚落日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玫瑰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⑴指名读。
⑵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
(板书:真有诗意)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试读。
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⑶范读、齐读。
五、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
(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腊八粥》教学设计
2 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突破点】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
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
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教师引发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1:讲了八儿渴望喝腊八粥,并喝到腊八粥的经历。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
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汤匙.(chí)“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3)教师出示本课词语:腊八粥甜腻搅和可靠猜想肿胀粉碎外套染缸解释(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继续引导: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腊八粥》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腊八粥》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3.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
”在中国,美食不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有时更是文化的传承,情怀的寄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肯定很感兴趣,因为它既是一道美食,又承载着一份绵长的情谊。
齐读课题《腊八粥》。
2.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2.交流讨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细读文本,体会八儿的可爱。
1.八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可爱、淘气、贪吃……)2.作者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八儿的可爱?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八儿的句子,可以简单批注。
交流:提示关注重复的语言和省略号,感受到一个耍赖、撒娇的可爱的八儿,着急着喝粥的样子写的活灵活现。
八儿很贪吃,和妈妈讨价还价,想办法多吃几晚腊八粥,却正是他天真可爱的一面。
3.细读这些句子,你们发现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作者以美味的腊八粥为线索,通过对八儿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表现八儿的可爱。
也正是可爱的八儿,勾勒出关于故乡关于童年的温情与美好。
可那浓浓的情,那绵绵的思,早已融在了那碗腊八粥里。
结构方面:八儿的所见正是对“锅中的一切”的说明,前后有所呼应。
内容方面:既是八儿的所见,又是他的所想,他正逐项验证自己的猜想,正是八儿看粥的真实过程。
六下第一单元第二课《丁香结》教学设计
2 丁香结【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明白课文寓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应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要乐观面对。
语言应用: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会赏析句子。
思维能力: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
审美创造:体会丁香结的美和作者给与丁香结的寓意。
【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等11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4.能说出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能说出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
【大单元情景任务】背起行装出发吧,跟着大师去旅行,走进大自然,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学着大师去想象。
今天,我们将到达“跟着大师去旅行”的第二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宗璞先生家的丁香花,欣赏丁香花的美并体会丁香结的寓意。
【教学课时】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缀、幽”等11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活动一:感知文章大意1.解题导入,初识丁香结。
(1)说一说:你见过“丁香结”吗?课文中是怎么描写“丁香结”的?(2)读一读: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提示:相机学习生字“蕾”“襟”,理解“丁香结”指的是丁香花的花蕾。
(3)看一看;出示“丁香结”及“盘花扣”图片,感知形象。
提示:通过比照,体会比喻之贴切。
2.议一议: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字音、书写是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呢? 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提示: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突出重难点进行指导;词义可以随文理解。
2.简介作家宗璞。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2课教案
①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说说他们相见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
课件:“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你从这句子感受到什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欣赏着草原的美景,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明确目标:是啊,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此浓郁的民族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草原,领略它如画的美景和独特的风情。齐读课题。
3.结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①“河!”(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时的惊喜之情,因为有河附近就有人家,说明访问的目的地快到了。)
②“快了,快到了!”(短促的语气,强烈的语调,表达出作者想见到蒙古同胞的渴望之情。)
4.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默读课文2--5自然段。全班讨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欣赏草原图片,进一步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二、品读悟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1.引语: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让人难忘,车在辽阔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华里了,此时此刻,作者一行人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激动。)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匆匆》-人教新课标
《匆匆》【教材简析】《匆匆》是朱自清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急急流年、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中大量叠词、短句的巧妙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
【学情分析】班里共七名学生,全盲三名,有残余视力三名,视力较好一名。
在全体学生中,最特殊的就是这名视力较好的孩子,去年刚入学,他今年18岁,但智商相当于十岁左右,我们学校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的学生都有,但去其他班级都不合适,因为与听力残疾的孩子无法交流,他虽然智商不高,但是完全正常。
来到我们班里后,却成了大家的“视力小助手”。
其他六名学生,能力和悟性较高者两名(其中一名做眼睛手术现不在校),中等水平两名,需帮助和提高者两名。
视力残疾学生因为使用的是盲文教材,盲文是拼音文字,没有生字教学,不能理解同音字的不同意义,正因如此,正确摸读课本和正确理解词意、文意比正常孩子们要困难很多。
鉴于此,本课教学设计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关键是正确摸读课文并理解句意。
以下是第二课时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理解本课关键词“挪移、徘徊、遮挽、蒸融、赤裸裸”。
2、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时间和生命的匆匆流逝,感受作者焦灼、无奈、紧迫的感情,使学生产生时间易逝的急迫感,明白当珍惜时间,做有为好少年。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中体会语言的美,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并受到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策略】朗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学习流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前面学过的《学奕》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来一遍。
(认真评价学生背诵情况)一起拜师学艺的两个人,其结果一人技艺精湛,一人什么都没学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人教版一单元第二课《匆匆》(第二课时)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体现了以下两点语文教学理念:一、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教师的启发引导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生成学生的言语智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是建立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的。
当然,个性化阅读,不是课堂热闹,形式花哨就可以的,而是要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潜心琢磨语言文字上,让课简简单单、实实在在。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明显的情景对比激发学生自我创造的兴趣,此时引入文本,让学生对比,巧妙深入地切入了对作者心境的感悟,引导阅读,水到渠成。
而始终出现在各个板块的阅读提示,则是老师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确定了阅读的重点,同时,阅读提示中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觉得这段话中那个用词最经典”等则会激励学生放飞思维,个性探究。
这样,学生阅读既有章可循,又能自由发挥。
整个课堂活动都围绕学生来设计,有效地避免了“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感悟语言美,体现语文教学实践的综合性《匆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从一个巧妙的用字,到灵动的叠词,再到比喻、拟人、排比等表达方法的运用,大至文本蕴含的“惜时”人文内涵,无不诠释着语文课程对学生正确把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正确的人生观的影响的广泛性。
因此,本节课中所设计的活动潜心引领学生把握语言文字,感受语言的内在美,形式美,和表达美,通过听、说、多读、练笔多种方法融合,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得有失,它的主要优点是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理念,较好地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引领的导师地位。
引导学生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送入文本的朗读、联系实际生活练笔,孩子们的表述积极而多彩,也能做到和老师、同学平等对话。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匆匆》 (1)
《匆匆》【教材简析】《匆匆》是朱自清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急急流年、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中大量叠词、短句的巧妙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
【学情分析】班里共七名学生,全盲三名,有残余视力三名,视力较好一名。
在全体学生中,最特殊的就是这名视力较好的孩子,去年刚入学,他今年18岁,但智商相当于十岁左右,我们学校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的学生都有,但去其他班级都不合适,因为与听力残疾的孩子无法交流,他虽然智商不高,但是完全正常。
来到我们班里后,却成了大家的“视力小助手”。
其他六名学生,能力和悟性较高者两名(其中一名做眼睛手术现不在校),中等水平两名,需帮助和提高者两名。
视力残疾学生因为使用的是盲文教材,盲文是拼音文字,没有生字教学,不能理解同音字的不同意义,正因如此,正确摸读课本和正确理解词意、文意比正常孩子们要困难很多。
鉴于此,本课教学设计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关键是正确摸读课文并理解句意。
以下是第二课时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理解本课关键词“挪移、徘徊、遮挽、蒸融、赤裸裸”。
2、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时间和生命的匆匆流逝,感受作者焦灼、无奈、紧迫的感情,使学生产生时间易逝的急迫感,明白当珍惜时间,做有为好少年。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中体会语言的美,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并受到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策略】朗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学习流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前面学过的《学奕》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来一遍。
(认真评价学生背诵情况)一起拜师学艺的两个人,其结果一人技艺精湛,一人什么都没学下。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匆匆教案2新人教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匆匆教案2新人教版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
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的: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
)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
而且是一去不复返。
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行道树》采用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描绘了以制造清新,献出浓阴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树形象。
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和“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人生哲理。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炼。
精辟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
教学时应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联系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第一次真好》是《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略读课文。
教材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了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真好!告诉人们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并提醒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第一次真好》虽是略读课文,但文章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
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
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也很典型,可以作为写作的典范。
[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六至九年级这一学段的起始阶段。
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期盼,但又住住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
表现在语文学科,就是只满足于对字词句的理解,而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认识不足。
因此要借助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组织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从事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等词语。
2、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体会“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含义。
小学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老师》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老师》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2学情分析
学生比较熟悉本课,能够把握住情感,但学生朗读的水平较差,要多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我的老师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有哪些是终生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
如果把。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的老师(第2课时))教案语文A版(最新整理)
2我的老师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哪七件事二、品读课文,深化人物形象(一)1。
哪件事给”我"印象最深?为什么?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有一件小事……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占据”在这儿怎么理解?这件小事为什么会占据孩子的心灵呢?请同学们自读片段"老师排除小纠纷”,注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认真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练习朗读。
3。
学生自读,交流。
4。
集体交流。
在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想象父亲此时的处境,体会母亲的心情,体会一个孩子在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奚落时脆弱的心理。
反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充分体会他们一家的感受之后,着重抓住"劝慰”一词来体会老师的形象。
可让学生分别扮演作者和蔡老师,面对面地”劝慰",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哪"这个句子。
5.练习朗读。
(二)过渡:正是因为蔡老师的温柔、美丽、慈爱、公平、伟大,才有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
请同学们自读片段”梦里寻师",看看哪些地方最让人感动。
1.学生自读体会,然后交流。
2。
集体交流.(1)注意体会”默默地””迷迷糊糊"”模模糊糊",”才醒了""才睡了”中的"才”等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2)注意感受一下作者在第10自然段变换人称时的感情。
(3)注意指导朗读。
三、拓展阅读,丰富人物形象魏巍在《我的老师》原文中还写到了其他两位老师,请同学们看字幕,读一读,并谈谈感想.出示字幕:(一)我们班上换来了一个姓柴的老师。
这位柴老师是一个瘦瘦的高高的个子。
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有下面三点:一是他那条卷起裤管的灰色的西装裤子,这也许是在小县城里还很少见的缘故;二是他那张没有出现过笑容的脸孔;三就是他手里拿着的那支实心竹子做的教鞭。
终于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吧,或者是给邻座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不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一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匆匆教案1新人教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急忙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急忙》教学设计1一、从下手,引学生全文第一,学生一“急忙”是什么意思,生活言中什么候用到“急忙”一;而后,引学生初步文,领会作者所的“急忙”指什么,从哪些句能够领会到的“急忙”,并沟通文内容的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文,领会作者感情依据文言流上口和感情表达直白烈的特色,要点指学生有感情地朗文。
重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学生朗中领会和朗中的生价、沟通,真实达到有感情朗的要求。
在学生朗的基上,引学生背感觉深的段落。
三、激趣,文配画激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他的文不是文,是画,更是,情画意,后能惹起人无穷的遐思。
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散文MTV,大家美画,听美文。
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学生《急忙》一文拍散文MTV。
再文,感悟散文境界,下一步的画意打基。
小合作,构想画面,画外配音。
一,小同学合作,共同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有画中景的描绘,比以下(第一自然段)。
生(甲):(描绘面)一望无的野外,金黄一片,丰产在望,一派秋季的情景。
高高的天空,燕子呼朋友,相一同向南方。
春染大地,它又到了昨年住的地方。
生(乙):(朗)燕子去了,有再来的候。
生(丙):(描绘面)燕子青青的柳梢,的花,好一派迷人的春光⋯⋯生(乙):(朗)柳枯了,有再青的候;桃花了,有再开的候。
但是⋯⋯沟通展现。
小学后,充足展现他的学成就,相机价、鼓舞。
四、手践,展学好文后,部署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相关惜的代歌、古代、名言警语、故事等,手抄。
手抄好后,展开手抄一周展活。
在展出期,学生能够观摩阅读,能够互相比较,还能够沟通经验,进行口语社交。
展出结束,从资料掌握、书写、版面设计等方面评出优异小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腊八粥》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2.腊八粥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的。
【课前解析】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关注文章内容: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
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关注腊八风俗:“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确实是很享受的事情。
【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3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2.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深刻感悟其内在意思,从中懂得时间的宝贵教学难点:体会时光飞逝的含义,抓住人生有限的宝贵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时间飞逝,日月如梭,时间就像流淌的河水,只会流逝,不会回头。
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
不仅只有我们才会发出如此感叹,朱自清先生也有此感叹。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3.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4.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紧扣“匆匆”儿子,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流露出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可分为几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第二段(第2、3、4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第三段(5自然段):照应开头,再次提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小结:文章开篇就提出了问题,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具体描述过去以及现在日子的来去匆匆,抒发出自己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感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2.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再读课文,体味情感1.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现在又到了哪里呢?”(1).指导学生朗读该句子。
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2).谈谈感受,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什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3).有感情齐读本段。
2.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2).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突出自己日子“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3).指导学生朗读本段内容(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3.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3).这一句子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妙处)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作业:背诵课文,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送: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I)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piāo miǎo qìpòhóu long huīhóng ( ) ( ) ( ) ( )héǎi shìchágōng quèbào zào( ) ( ) ( ) ( )二、填一填,分一分。
(9分)波()壮阔不屈不()神()奕奕气宇()昂如()似渴兴()勃勃舍()为人银()素裹清奇()秀描写人物神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自然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品质精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照样子填空。
(3分)例:唉呀,廉将军,您这是干什么?1、,一条小鱼被我抓住了!2、,蝙蝠倒挂着睡觉怎么不会掉下来呢?3、,我知道,马上就来。
四、修改病句。
(6分)1、王晶和潘影约定,星期六下午她到她家去打羽毛球。
2、大伙儿选我当组长是对自己的信任。
3、孙杰特别喜爱踢足球和篮球。
五、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吧,请填空。
(10分)1、()的桂林山水()的杭州西湖()的黄山、庐山()的长江、黄河()的茅台酒()的龙井茶()的江南丝绸()的景德镇陶瓷2、“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
”这句话中,“暖流”不是指天气情况,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34分)酒醇神泉涌龙腾银河醉“神舟”五号的成功回收和航天员杨利伟的胜利凯旋,宣告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中又跨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①步。
// 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神话传说,无一②不表达着我们这个民族对太空的憧憬。
中国古代甚至还出现了关于飞船的传说。
//面对大自然的种种神秘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类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跨越生命的极限和自然的障碍,从远古一路走到今天。
从地球中心说到宇宙无限论,从原始火箭到运载火箭,从发射卫星到载人航天,从登陆月球到火星探测,航天探索给人类带来一次又一次成功发现的惊喜和激动,带来一③种又一种造福人类的应用价值,也让人类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另一种无限美好的希望。
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能力,往往需要一④些标志性的证明,航天技术正是能够起到这种作用的技术领域之一。
航天技术与空间开发活动不仅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开发新资源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衡量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确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3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由科学研究、技术试验到工程应用的转变,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定点、宇宙飞船研制和载人航天等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这进一步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智慧、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攻克尖端技术,攀登科学高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伟大诗人屈原说:“往者不可复兮,冀来者之可望。
”中国航天人说:“使命因艰巨而光荣,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二十一⑤世纪,将是中国航天活动蓬勃发展的世纪,也将是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火箭的故乡,也是四大发明的故乡,曾经长期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前列。
面对全球化和高科技加速发展的新世纪,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新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华民族将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拼搏和奋斗,创造新的业绩,铸造新的辉煌,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华民族有这个志气,有这个智慧,也有这个能力! //1、文中序号前的“一”字分别读什么,请按顺序写下来:(5+2=7分)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根据下面词语中“不”的读音,说一说“不”字的变调规律:不(bù)行不(bú)对不(bù)好不(bù)能不(bú)错不(bú)会从中我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尖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短文中已划分好的段落,请写出第三段、第四段的段意。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4+2+6+4=16分)(1)本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往者不可复兮”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的最后一段应该用______________语气来读,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段话,你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民间有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等神话传说,请再请出两个与太空有关的民间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让你到现场去迎接宇航员杨利伟,你将对他说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习作(30分)生活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又像一幕幕精彩的电影,时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你能以《生活中的一组小镜头》为题进行一下描绘吗?(注意内容要具体、真实,字数不少于400。
)附加题:(3分)给下列成语填上表示颜色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