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讲义
立体构成第一讲 (什么是立构)PPT课件
![立体构成第一讲 (什么是立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dae9b7998fcc22bdd10d50.png)
正方体轴测图画法
1.在纸上做出水平线,垂直线 2.将10×10cm的正方形绕着 原点旋转一定角度(30°为 例) 3.画出4条四条竖直等长的线 4.将正方形升高 5.完成
22
正圆锥的画法
1.在正方体的底面画一个圆 2.找出顶面的中心,做圆的切线
23
正四棱锥和正圆柱的画法
24
பைடு நூலகம்
练习一: 在图纸上绘练制习出一正: 方体,正方体中体积最大的正圆柱, 正圆锥(2个在图。纸底上面绘制分出别正在方体正,方正体方体不中同体面积最上大),正四棱 锥,三棱锥的体,正不三圆同棱柱 面,上柱正)圆,锥正(四棱2个锥。,底三面棱分锥别,在三正棱方柱 时间:3小时时铅间笔。:尺规3小制时图。,有富余时间的同学可以试着 铅笔尺规制渲图染,一有下。富余时间的同学可以试着渲染一下。 卷面干净整卷洁面,干线净整条洁明,确线条,明有确层,有次层。次。
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4
作用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 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 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 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 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 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 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 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
三角形中穿过 画出这个形体
16
17
(四)考试评分标准
0分:画面内不许出现任何标记 10分:画面内有东西但不是立构 60分:明显不符合题意要求 70分:符合题意要求 构成平淡没特点 80分:符合题意 构成特点明显 90分:能够利用题意 创造图特的构成 特 点明显 中心明确
2024年度立体构成第一讲(什么是立构)PPT课件
![2024年度立体构成第一讲(什么是立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ac7f7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a.png)
成手法,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装置艺术作品。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28
立体构成的定义
立体构成是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构成的特点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 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9
空间与光影
2024/3/24
空间
立体构成中的空间是指物体所占据的三维空间。通过运用透视、错视等原理,可 以创造出具有深度和层次感的立体空间效果。
光影
光影是立体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通过光线的照射和影子的投射,可以强 调物体的形态、质感和色彩,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同时,光影的变化也可 以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增强立体构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纸张
质轻、薄、易于折叠和剪裁, 是立体构成中最常用的材料之 一。
20
加工工艺与技术
切割
通过刀具或激光等工具将材料切割成 所需形状,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加 工工艺。
铆接
通过铆钉等连接件将两个或多个部件 连接在一起,适用于金属等硬质材料 的连接。
01
02
折叠
利用纸张等材料的柔韧性,通过折叠 形成立体形态,常用于纸艺、折纸等 领域。
2024/3/24
25
装置艺术中的应用
1
空间装置
通过立体构成的手法,创造出具有独特空间感的 装置艺术作品,如悬挂装置、地面装置等。
2 3
材料运用
装置艺术家常常运用各种材料,如金属、木材、 塑料等,通过立体构成的方式表现出独特的艺术 效果。
《立体构成教案》课件
![《立体构成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79d64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1.png)
《立体构成教案》课件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1 立体构成的定义1.2 立体构成的分类1.3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1.4 立体构成的原则与方法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2.1 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2.2 立体构成中的空间与体积2.3 立体构成的组合与分解2.4 立体构成的表现手法第三章:立体构成的设计与创作3.1 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步骤3.2 立体构成创作的方法与技巧3.3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3.4 立体构成创作的评价与反思第四章: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具4.1 立体构成的常用材料4.2 立体构成的工具与设备4.3 材料的选用与搭配4.4 材料与工具的安全使用与维护第五章:立体构成的欣赏与评价5.1 立体构成的审美标准5.2 立体构成的欣赏方法5.3 立体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分析5.4 立体构成作品的展示与交流第六章: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6.1 工业设计中的应用6.2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6.3 艺术创作中的应用6.4 日常生活用品设计中的应用第七章:立体构成的案例分析7.1 工业设计案例分析7.2 建筑设计案例分析7.3 艺术创作案例分析7.4 日常生活用品设计案例分析第八章:立体构成的创新与实践8.1 立体构成创新的途径与方法8.2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实践探索8.3 立体构成创新实践的评价与反思8.4 立体构成创新实践的成果与应用第九章:立体构成的教学与评估9.1 立体构成教学的目标与内容9.2 立体构成教学的方法与策略9.3 立体构成教学的评估与反馈9.4 立体构成教学的改进与优化第十章:立体构成的未来发展10.1 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的趋势与发展10.2 立体构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10.3 立体构成教育的改革与挑战10.4 立体构成对设计思维的影响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立体构成教案》课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理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分类、基本元素和原则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立体构成第一讲
![立体构成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171725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d.png)
蒙德里安绘画对建筑旳影响
贝聿铭建筑与吴冠中旳绘画
雕塑
工业产品设计
包装设计
服装设计
展示设计、舞台设计
简论
1、立体构成是当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 1) 首先,它是以抽象旳形式语言去体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 • 2) 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旳体积量感。 • 3) 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旳元素 • 4) 利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
立Hale Waihona Puke 构成旳起源• “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23年,是德国包浩斯学院在开办后确 立旳。其教学关键旨在把学生从老式旳美学意识中解放出 来,代之用 非具象形态和抽象性旳思维,形成了一批卓越旳艺术教师队伍。其中 有康定斯基、克利·费宁格、蒙克、莫霍利等艺术家。包浩斯就是 经 过他旳同仁抽象派先驱们所刊登旳卓越文件和达达主义思想来进行教 学传播旳,而且成为国际性旳学术探讨发展中心.
• 追求直、曲、斜、1弧线条旳变化和四面、两边均 衡旳折屈处理。措施是先用美工刀刀背在所折之 处划一下,然后 折压成多种凹凸造型即可
• 半立体旳构成措施:擦压、折捻、粘贴、摺折、集锦、挖空等。 纸是最以便、最基本旳材料,它具有优异旳定形性和可塑性,价格便 宜,工艺简朴,是学习立体构成旳理想材料。纸旳工艺有折纸、纸雕
和纸塑三种。
• 详细加工形式如下它由平面旳纸经过折屈、压屈、 弯曲、切割等不同方式,加工处理转化为半立体浮 雕感,而且能够体现出丰富旳造型。取用边长 10cm正方形卡纸,在中间切割一 条直线口,方 向自定。然后在上用圆规、直尺画线,
立体构成讲义(精品)
![立体构成讲义(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fe9d2c80508763231121261.png)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要素
(形式与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形式要素: 1、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 2、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是以中、和为核心的。
和谐就在于“对立与统一”,是整个形态各个构成元素 之间协调统一,构成关系具有美的感觉。具有形式美感 的艺术作品能唤起人们的愉悦。
第二节
半立体构成的抽象表现
以纸材为例,切线活用 :将一个平面形态经过一定加工手段使 其进行空间变动而成半立体。
方法:(1)不切多折(2)一切多折
(3) 多切多折
第三节
半立体构成的具象表现
半立体构成的具象表现对象很多,如动物、人物、植物、在 表现过程中要注意对其进行艺术处理。 1、对造型进行概括和夸张:
(1)自然形态 ——自然有机形态 ——自然无机形态
(2
) 人工形态——人工具象形态 ——人工抽象形态
一、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总的来说包括有机与无机两种 具体的形态: 自然有机形态指的是: 接受自然法则支配或适应自然法则而 生存的形态,也就是富有生长机能的形 态; 自然无机形态指的是: 原本就存在于世界,但不继续生长、 演进的形态,也就是不再有生长机能的 形态;
由于靠重力和接触面间的磨擦力来维持形体,
所以不能制作任意的形态。构型时,应注意材 料间磨擦力的大小和重心的位置。
----------------------
线材立体构型
----------------------------------------------------------------------------------------
课题1—力象的创造(半抽象形态)
把有体积的形抽象为没有体积的线,通过象征 化的手法,使人感到有体积的效果。 具体作法是: A、强调长短、大小、疏密、应接、向背、穿 插等规律和结构。 B、利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规律的变 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
立体构成讲义
![立体构成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ba94a486c85ec3a87c2c5db.png)
(三)面限空间(面体构成)
用面体限定空间的形式。它可分为平面空间和曲面空间两类。 由于面体的形态可以是无数种的,所以面限空间可以构成各种各样 的空间形态。用它可以创造出表达各种意境、形式、功能的空间。
面体给人一种向周围扩散的力感,或称张力感。这也是由于它 所具有的薄与幅面的特征所决定的。如厚度过大,就会使其丧失自 身的特征而失去张力,显得笨重。
立体构成
1
一、概论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 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
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 境、新的视觉产物。也称为"空间艺术"。
2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 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 同的性质。
运动的感觉特征。 粒体,具有点的造型形式特点,在立体构成中是形体的最小单位。
只要是相对小的形体,粒体的形象可以是任意的。就如同衣服上的扣 子,虽然起着点缀的作用,但其造型可以是形形色色的。
8
(二)、线限空间(线体构成)
通过线体的排列、组合所限定的空间形式。它具有轻盈、剔透的轻 巧感。可以创造出朦胧的、透明的空间效果,其风格比较抒情,故常直 接用于装饰环境的空间雕塑。如将线的形态(粗、细、截面、方、圆、 多角、异形的线等),构成方法和色彩诸因素充分调动,将会创造出各 种不同意趣的空间形象。 在立体构成中,线体比粒体的表现力更强、更丰富。比如直线体具刚直、 坚定、明快的感觉,曲线体具有温柔、活跃、轻巧的感觉。当然,这是 总的表情特征,因为 线体的粗细不同,还相应有各具特色的表情,如 略粗的直线体构成会显得沉着有力;细的直线体构成会显得脆弱、敏捷、 秀丽等。 在线体的构成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是:长短、粗细、方向
立体构成课件完整版
![立体构成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4df5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0.png)
立体构成课件完整版
REPORTING
2024/1/26
1
2023
目录
• 立体构成概述 •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 立体构成的形态与结构 • 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与技巧 • 立体构成中的美学原则 • 立体构成作品欣赏与解析
2024/1/26
2
2023 PART 01
立体构成概述
2024/1/26
肌理
物体表面的纹理和组织结构,具有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肌理在立体构成中可以 起到丰富形态、增加层次和加强质感的作用。不同的肌理表现和运用可以产生不 同的视觉效果和触感体验。
9
空间与光影
空间
立体构成中的三维空间,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属性。空间在立体构成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可以表现物体 的真实形态和空间关系。空间的大小、形状、方向和围合程度等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
2024/1/26
25
经典作品欣赏
作品三:《交织的线条》
该作品运用木材和金属丝等材料,通过复杂的编织和穿插手法,创造出一种富有动感和层次感的立体形态。作品在光影的照 射下,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引导观者探索线条与空间的关系。
2024/1/26
26
学生作品解析
作品一:《梦幻城堡》
2024/1/26
VS
均衡
均衡是指图形或物体在视觉上的平衡感。 与对称不同,均衡可以通过调整元素的形 状、大小、色彩等属性来实现。在立体构 成中,均衡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更加自然、 和谐。例如,在雕塑作品中,通过调整不 同部分的大小和重量感可以实现均衡。
2024/1/26
21
节奏与韵律
节奏
节奏是指图形或物体在视觉上的有规律的重 复或变化。在立体构成中,节奏可以带来动 感和活力。例如,通过连续的线条、形状或 色彩的重复可以创造出节奏感。
第二讲 立体构成 线的构成
![第二讲 立体构成 线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c185fd9edaef5ef7ba0d3c86.png)
触觉:
温暖-可用温和、厚重、膨胀的造型和柔软的肌理。 冰凉-可用僵直、平薄、收缩的造型和光滑的肌理。 搔痒- 可用杂乱、动荡不安的造型和粗糙的肌理 疼痛- 可用强直、细薄、尖锐的造型和坚硬的肌理。 干燥-可用粗短并交错纵横的造型和松散的肌理 潮湿-可用沉重、迟滞不畅的造型和凹陷的肌理。
创造生长感 旺盛的生命力能让人产生强有力的感觉。生长是生命 内力运动变化的结果,是健康活力的体现。 将这种扩张、伸展、向上的形态借以创造的运用,作 品具有生命力,让人感受物体内在运动的强烈趋势。
空间感
空间感--包括空间紧张感、空间进深感、空间流动感。 空间与场力
摍 禐 拏 悎 蘸 溡 査 摍QuickTime? 澱 TIFF. 尌 棜 佬 )瀭 棜 佬 嵜 栚 埃
立体构成
第二讲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
立体构成要素: 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要素特点: 三维空间的立体概念: 有视觉和触觉并存、有位置、 长度和厚度的立体。 不单是几何形,可以是任何 形式:自然形、有机形、偶然 形、抽象形等。
点
立体构成的点可以是小钢珠、小玻璃、小石子、纽扣、 瓶塞等身边随手可及的物体。
听觉:
悦耳- 可用柔和、起伏的造型和光滑的肌理。 刺耳- 可用强直、尖锐、持续的造型和光滑的肌理。 沉闷- 可用平直、少有弯曲的造型和粗糙的肌理。 嘈杂- 可用乱、不规则、跳跃的造型和粗糙的肌理。
量感的表现
创造对外力的反抗 创造生长感
创造对外力的反抗:
生命力具有对压力的挣扎、反抗是量感的体现。 规律:形的变化简单、恰当,产生的量感较强。
立体构成优秀PPT讲义
![立体构成优秀PPT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b0387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d.png)
2.2.4 自然形体 在客观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一些偶然形体,
2.3色彩 自然界中蕴藏着丰富的色彩,绚丽多彩的植物、动物、自然风光,是天然的色
第三章 材 质
3.立体构成材质
翻开艺术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艺术作品在不同材 料的作用下体现出各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发展轨迹,原 始社会的彩陶、商代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漆器以及东 汉蔡伦发明的纸,艺术家借助各种各样的材料创造出无数 流芳百世的精品,
材料也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立体构成通过物质材 料得以实现,
工方法是切割和粘接,
3.4 泥土 陶瓷 泥土具有可塑性好,易于成型的特点,但是干燥后容易碎裂,怕潮湿,不利于保存,所以经
常在成型干燥后烧制成陶瓷,传统的陶瓷加工流程为:成型、施釉、烧制、装饰、烤花 等步骤,
3.5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光泽感,不透明、可熔、可锻造,有一定的延展性,给人强烈的现代
《椅子》/马克·纽森/线材的运用
体块的基本形态及其感情特征
2.2.1 平面几何体 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互相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 形体的表面为平面,其棱线为直线,简练、大方、庄重、沉稳;象征稳重、严肃,
2.2.2 几何曲面立体 由几何曲面所构成的方体块或回转体, 几何曲面的立体造型,其秩序性强,既严肃端庄,又有曲线变化,不失变化、活泼,
建筑 / 安藤忠雄
建筑 / 贝聿铭
2.2形态 形态是物质的表象,无论是自然形态 如天体、山川、河流、巨石等 还是人造形态
如建筑、工业产品等 ,都可以归纳成点、线、面、体,从而可以系统地认识、理解和研究,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包括点材、线材、面材和体材,鲜艳的色彩使形体更为突出,
立体构成讲稿
![立体构成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4a74d04afe04a1b071de46.png)
立体构成概论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基础。
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研究,可以了解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设计者对立体设计的空间概念和美的形式规律的认识,提高其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现代设计的发展,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之间已无严格的界限,平面设计中有立体表现技法,立体设计也需平面表现技法,学习和掌握立体构成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必备基本功。
立体构成按照构成的形态来区分,可以分为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线、面、块混合立体构成。
一、形态在立体构成中,一个应明确的理念间题是形态与形状的区别,这也是立体与平面最根本的区别。
在立体构成中,“形态”不等于“形状”。
立体构成是对多度空间的一种空间体验,它必须符合自然界的空间规律。
构成的形态必须是从任何角度都可以观看,并且应具有可触摸性。
它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是不一样的,平面和色彩的构成是纯视觉的,只有形状的两度空间(即长、宽二次元),没有真实的深度。
在立体空间中仅凭一个形状不能确定一个立体的空间形态,形状只是形态的某一视点、角度的轮廓。
例如平面中的点可能是空间中的,也可能是空间中的线在平面中的投影;平面中的线可能是空间中的线或是空间中的面在平面中的投影;面同样如此,可能是空间的面也可能是空间的块。
在平面与立体的转换过程中最复杂的也就是面,这需要对空间形态有足够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完成立体到平面或平面到立体的转换,形成具有实际意义可以直接显现的立体形态。
立体构成的特征:1.轮廓的不固定性“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个立体的空间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呈现出不同的外轮廓,也就是一个轮廓决定不了一个形体,我们必须以运动的观点来分析立体形态。
一个平面的图形只有一个外轮廓,也就可以用一个轮廓来确定一个图形,而立体形态则不行。
这一点在素描课里是感觉最为明显的,在写生模特时,要求模特儿保持一定的动势和方向,模特儿稍微动一下,我们就会感觉到外形轮廓的变化。
立体构成讲义1
![立体构成讲义1](https://img.taocdn.com/s3/m/f5ab800bf78a6529647d5354.png)
立体构成讲义立体形态构成概论第一讲1.立体构成的概念与形——态观念一.形状、形象、形态形状:(SHAPE)指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
形象:(IMAGE)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形状或姿态。
在艺术创作中常指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
同一形象可以具有不同的特征。
形态:(FORM) 事物内在的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动于中,则形于外”。
对形态的研究不仅涉及形的识别性,还涉及人的心理感觉直至觉悟。
既有客观的一面,又有主观的一面。
“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者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所以,我们要强调“形——态”这一概念和用语。
(此处放北京午门图片,结合图片解释)“形——态”涵义的理解与解析:“形”是指具体的轮廓形状与空间,指其物质性,具有客观性。
“态”是指人的抽象的心理感受及思悟,指其精神性,具有主观性。
我们所见到的任何形态都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二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二.构成的含义构成:(CONSTRUCTION)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现代汉语词典》曾解释为“形成”和“造成”。
也就是包括自然的创造和人为的创造。
而在现代设计领域,广义上,与“造型”的意思相同,狭义上是“组合”的意思,既从造型要素中抽出纯粹的形态要素加以研究。
“构成”与“造型”在概念上有区别,将形态的诸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创造性组合,其创造方法称之为构成,而所创作的作品则称之为造型。
构成更强调过程。
立体形态构成所研究的是立体形态的创造规律。
具体来说就是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
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都是空间艺术,但它们的构成要素、组合原则有所不同,人们的观察方法和感受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平面形态的创造主要依靠轮廓,立体则不然,平面上的轮廓只是立体形态的平面投影,不能表示一个肯定的立体形态。
其次,平面形态可以通过观察者的视点运动来表现动态,而与观察者本身的行动无关;立体则不然,它可以根据观察者位置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尤其是空间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构成讲义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2节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立体构成是在三维世界中创造具有深度、广度和体量的形态及空间。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在于把艺术或设计上所需要的各种形态巧妙地配置在指定的空间中,以材料和纯粹的抽象形态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运用力学的原理进行组合,促使艺术构想源源不断,并使自己的感觉获得提升。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在立体造型中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形态与形状的区别,平面造型中我们称平面的是形状,这个形状是物象的外轮廓。
在立体造型中形状是指立体物在某一距离、角度、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外貌,而形态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
即形状是形态的诸多面向中的一个面向,形态则是诸多形状构成的统和体。
形态是立体造型全方位的印象,是形与神的统一。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
所涉及的学科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
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
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
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PPT1)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
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
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3、立体构成与电脑辅助设计:设计是包括立体构成在内,并考虑其它众多要素使之成为完整造型的活动,设计的领域非常广泛,它可分为商业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等。
而这些艺术门类又可细分为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计、染织设计、室内外设计、动漫设计等专业门类。
以上的专业无一例外,现在都把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设计的重要手段,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uto CAD 是较通用的图形设计软件,主要用于二维三维坐标空间,能精确地设计各种几何形体, 3D MAX.是应用最广泛的三维动画软件,并配有丰富的材质库与各种光源,环境效果,设计者可以设计出实体动态影像效果。
Maya是经典的三维动画软件,它为三维动画领域提供了一整套特效解决方案,可以逼真的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它标志着三维软件又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19年,是德国包豪斯学院在创办后确立的艺术流派。
包豪斯学院幻灯片PPT2包豪象斯构成理论: 在现代设计史上,包豪斯构成理论及其教育体系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成立于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不仅有在建筑史上被称为设计经典的校舍,更有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思想。
它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成为现代设计师的摇篮.以至有人评价它是现代设计真正的开端。
包豪斯构成理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欧洲的产业革命为它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社会变革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催生婆,英国的产业革命在由手工转向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产品外观设计与产品的材料、工艺、结构、功能的矛盾急剧加深,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包豪斯以它敏锐的视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包豪斯在教育的实践中强调教育的主体(即学生)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实践能力强弱的问题,将动手和动脑的训练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
在构成学框架内确定这些目的和任务,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它还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坚持不懈的努力确立了构成理论在包豪斯的主导地位,以建筑为主干,然后扩展到工业设计。
真正体现包豪斯价值和成就感的是构成.这在那些充满强烈构成形式感的作品中得到了印证。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构成学莫定了包豪斯的历史地位,而立体构成更是在包豪斯的成就中锦上添花,体现得更为集中、典型。
例如阿尔巴斯在“纸造型”、“纸切割造型”,莫霍利·纳古在体积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成就。
一旦重新认识在纸上的构成艺术和形式美的艺术感染力,就会对他们所奠定的立体构成基础,更对他们充满激情的创造情有独钟。
包豪斯对构成研究的成功还得益于它将材料作为创造形态的基础。
产品不单要造型美,还要材质美.二者有机的统一和协调才产生了设计的活力.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产品的美感。
莫霍利·纳吉就是通过发现材料自身的美感,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设计的。
无论是废弃的金属零件、机器还是其他,他都会从中寻找出客体的美。
通过主观的创造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并创造出真正的空间语言。
马塞尔·布罗伊尔对材料的性能有着独到的研究、在材料的替代方面不断探索,并获得成功。
他以钢管代替木材应用于家具,既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又能体现现代设计理念,不能不承认他的探索精神。
正是他的成功开创了现代设计的道路,在材料与设计的结合上深刻地影响着设计师的观念,对传统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
另一位教育家伊顿致力于材料、肌理的研究,并运用于教学中。
他让学生从形形色色的材料中通过视觉和触觉的亲身体验,加强对材料的感性认识和运用。
在造型的表现上,包豪斯构成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出荷兰风格派的主张。
“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进行实践,这种以几何形体构建的结构具有理性的逻辑思维,加上标准化的色彩,使人容易学习抽象造型,并掌握其规律、原理,进而通过不同的设计将其体现出来。
如灯具、家具、染织品与建筑、广告等都惟有强烈的几何形式感,特别是建筑与工业设计以追求简洁为时尚,更体现出构成的科学性、合理性”包豪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无缺的,它的理性化思维恰恰成为它的局限性,并对工业设计造成负面影响。
在艺术中忽视“有机生命”,在设计中过于理性而缺乏人性,产品设计不考虑人性化,使设计走上了形式主义退路。
但它却给现代的设计师以启示,那就是光有理性创造还不够,一个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设计者更需要情感的创造力,当理性与情感的创造力结合,才会产生巨大的效应。
学习构成的意义与目的立体构成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探讨更合理,更完美的纯形态构成。
它把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结合起来,按视觉效果,进行设想来构成理想的形态。
学习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形态.提高造型能力,同时掌握形态的分解、对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
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为积累更多的形象资料,从中选优创造条件。
我们掌握构成形态的认识是由浅到深,从自然形、变形、夸张到装饰形象,从提炼归纳到抽象形态的复杂过程。
立体构成也是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它可分解为点(块)、线(条)、面(板),作为形态要求的形体,可在自然形态中找到根据。
天、地、日、月、山川、湖泊、花草……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具备特有的物象形态而无所不在。
立体构成的学习作为基本素质和技能训练(知识点三),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它的训练过程讲究眼睛(观察)、头脑(理解、构思)和手(表现)协调并用,根据不同的视觉形态元素、成型材料、构造方式和造型法则,展开对立体构成的学习与探讨,对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在创作过程中了解立体空间的形态美和创造美的规律有着重要作用。
立体构成从设计到形成,是一门科学。
让形态在大小、比例、方向和面积上起变化,并按形式美的法则去创造,其目的是培养我们创造和发掘形态的思维方法。
因此立体构成是一门具有创造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学科。
同时提出学习的基本要求和要达到的目的。
(1)扎实学好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2)摆脱习惯性的各种造型(具象干扰)的影响,站在全新的自由的角度去探讨,培养对事物的感受、直观能力;(3)掌握立体构成思维方法,提供构思思路和方案。
在对材料、结构、制作的认知上接受严格的训练,遵循基本法则,完成每项设计作品。
立体构成的基础特性人们生活在各种三维的形态环境中,从日常使用的各种物品,到所居住的环境。
乃至人类自身和整个宇宙,无一不是三维形态,因此与二维空间相比,三维空间与人更加息息相关。
人们虽然生活在三维形态中。
但常常习惯于从平面的角度去思考、在平面上表现造型,无形中具有平面的造型观念和意识。
因此,从平面到立体。
从二维到三维必须要有立体的空间意识和观念,掌握三维造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作为艺术设计基础之一的立体构成,就是培养人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意识,研究和探讨在三维空间中如何用立体造型要素和语言,按照形式美的原理创造出富有个性和审美价值的立体空间形态的学科。
通过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掌握立体造型的基础知识和表现鼓法,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
立体构成由于自身的构成性,因而具有极强的理性特征,并运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子以体现。
所谓分解就是将一个完整的造型对象分解为若干个基本造型要素,实际上是将形态还原到员原始的基本状态:而组合则是直接将最基本的造型要素按照立体造型原理重新组合成新的形态的设计。
抽象性是立体构成的又一显著特征。
抽象对于立体形态的表现有着积极的意义。
它通过理性构成展示形态的风采。
尽管抽象形态与具象形态有区别,但是体现在抽象形态中的形式美原理.特别是来自设计者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艺术感受.必然给人们的感官带来艺术的感受。
而抽象并不是完全排斥具象,具象形态中许多新奇的造型可以成为立体造型的借鉴和抽象的启示。
系统性对于立体构成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立体构成的表现不是单一的,它涉及许多其他综合性问题,例如建筑的立体构成,涉及机械、工艺、技术、材料等诸多因素。
因此,在研究造型、制作形态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问题。
不同的材料都要有其相应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同种形态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会具有不同的效果,而且材料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也会由于加工机械的性能不同对形态产生影响。
要使立体构成具有理想的形态表现,就必须进行周密的思考,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控制,才能创造出新颖的形态。
立体构成的设计理念(重点)设计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创造性行为,是对其生活各层面进行规划和提升的思考与表现过程。
设计不仅涉及到生产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研究,还涉及到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它包括环境与建筑、工业与产品、视传与展示等,小到纽扣、别针,大到宇宙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