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评定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分标准
每一项都为4级评分,具体标准如下:
0分:完全不能进行要求的动作。 1分:可完成动作的一部分,完成动作的10%以下。 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完成1动作的0%~90%。 3分:可全部完成。
评分结果计算方法
各能去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各能区百分比=(能区所得总分÷能区原始分×100%
例如:卧位翻身能区得分为17分,除以该能区的原始分51 分,得0.33,再乘以100%,最后得33.3。
交叉性伸展反射
①方法一 检查体位:被检者仰卧位,头部中立位,一侧下肢伸 展,另一侧屈曲。 检查方法:将伸展位的下肢做屈曲动作。 阳性反应:伸展位的下肢一屈曲,屈曲位的下肢立即 伸展
交叉性伸展反射
②方法二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部中立位,两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在一侧大腿内侧给予轻轻叩打刺激 反应:在侧下肢表现出内收,内旋,踝关节跖屈(典 型的剪刀状体位)
足耳跟试验 800~1000 900~1300 1200~1500 1400~1700 足背屈角 600~700 600~700 600~700 600~700
(1)内收肌角(又称外展角)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膝部使下肢伸直并缓缓 拉向两侧,尽可能达到最大角度,观察两大腿之间的 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角度减小,降低时角度增大。正 常时4个月龄后应大于900。
2)、手足徐动型
约占20%
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统, 以不随意运动
为主要指征,主要表现为不自主、 不协调的、不规则的、不能控 制的、无目的的动作,面部常 有怪异表清,反复出现舌尖节 律性伸出与缩回动作。紧张兴 奋时不自主运动↑,安静时↓, 入睡后消失。
3)、弛缓型
也称软瘫,见于婴幼儿。主要是缺乏抗重力的能力而 造成自主性运动的能力低下,表现为躯干和四肢肌张 力明显低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运动障碍严重,不 能竖颈和维持直立体位等,常伴有智力和语言障碍。
1 、偏瘫:指一侧上、下肢的瘫 痪 (B) 2 、双瘫:是四肢瘫的一种类型, 指两侧下肢重于两侧上肢的瘫痪 (E) 3 、四肢瘫:指四肢都发生的瘫 痪 ( C) 4 、截瘫:双下肢受累,常有遗 传性 (D) 5、单瘫:指一个肢体的瘫痪 (A)
(3)按运动障碍程度分类
1)轻度:可独立完成一切日常生活活动 2)中度:治疗后仍需借助支架和自助具才能进行日常 活动 3)重度:无法独立生活,需终身被照顾。
(2)腘窝角 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使其紧贴到胸腹部,然后伸直 小腿,观察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正常4个月后该 角度应大于900。
(3)足背屈角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一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手托 住足底向背推,观察足背与小腿之间的角度。肌张 力增高时背屈角增大,降低时足背屈角减小。正常 4~12个月龄位600~700。
次数( ) 百分比 A B C D /51= % /60= % /42= % /39= % 目标区
E
总分
/72= %
+ + + + /5=
目标分
/ = %
2.肌力评定
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4.肌张力的评定
(1)硬度
(2)摆动度 (3)关节伸展度
关节伸展度
检查项目 内收肌角 腘窝角 1~3月 4~ 6月 7~9月 10~12月 400~800 800~1100 1000~1400 1300~1500 800~1000 900~1200 1100~1600 1500~1700
(一)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上、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检查者将被检者头部转向一侧。
反应:头转向侧的上、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另
一侧的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犹如“拉弓射 箭”或“击剑”姿势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在出 生6个月以后仍存在上述反射。
2.诊断要点:
(1)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存在。 (2)在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 异常。 (4)常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等障碍。 (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 性运动发育滞后。 (6)其他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如头部CT、MRI、B超、 EEG、SPECT、脑血流彩色多谱超声、体感诱发电位(SEP)、运 动诱发电位(MEP)等。
1)痉挛型脑瘫:约占70%,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 但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主要表现 如下: ① 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障碍,姿 势异常。 ② 各大关节多表现为屈曲、内旋、内收模式。 ③ 上肢表现为手指关节屈曲,手握拳,拇指内收, 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被动活动 时有“折刀样”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过多使 用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 ④ 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翻或外翻,膝关节屈曲或 过伸展,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 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下肢分离运动受 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
(五)儿童ADL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
包括9个部分: ①个人卫生动作;②进食动作;③更 衣动作;④排便动作; ⑤器具使用; ⑥认识交流动作; ⑦床上动作; ⑧移动动作; ⑨步行动作(包括辅助器 具)。
放置反应
又称跨步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 面边缘。 (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 到桌面上。 (3)存在时期:0~2个月。
倾斜反应
坐位平衡反应 立位平衡反应
Landau反应(抬躯反射)
降落伞反射
检查方法:检查者 双手托住小儿胸腹 部,呈俯悬卧位状
病理特点
基本病理变化为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纤维
化,导致大脑传导功能异常。肉眼观察发现大脑皮质 萎缩,脑回变窄,脑沟增宽,皮质下白质疏松、囊变 性,脑室增大、脑积水。镜下改变为大脑皮质神经细 胞数量减少,皮下白质萎缩,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分型与临床表现 (1)按运动障碍特点分类
(4)足跟耳试验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牵拉足部尽量靠向同侧耳部,骨 盆不离开床面,观察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 度。正常4个月龄后该角度应为900。
wk.baidu.com
(四)综合发育能力评定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在胎儿时期由神经管发育而来,出 生是脑和脊髓外观虽已基本成形,但脑的发育还很不完善, 新生儿主要表现为粗大神经的运动,无精细、协调的随意 运动;缺乏躯体姿势控制和平衡反应;原始反射尚未抑制, 平衡反射未建立;言语、认知功能低下;大小便不能自控 等。这个时期其皮质下低位中枢比较成熟,延髓以上的呼 吸、循环、吞咽等中枢已基本发育成熟,但大脑皮质高位 中枢的发育还不完善,缺乏对低位中枢的控制。随着婴幼 儿年龄的增长,大脑发育的成熟,神经系统功能不断完善, 可以通过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各种能力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评 定,了解患儿的综合功能状态。
小组成员:张思含 王倩 唐锋 许芳、李碧珠、唐敏、孙方睿
(一)定义
脑性瘫痪(cer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在出生前、
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内,因损伤或病变而致大脑发育 障碍,以非进展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 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脑瘫的发生率在发达国家平均在2%左右,我国为1.5%-5%。
1998年我国报道0-6岁脑瘫患病率为1.86%。脑瘫不仅影响 患儿身体发育,而且也影响到患儿的能力、个性、认知以 及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它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
(二)病因及病理
脑瘫的病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患儿脑部缺氧或脑部血
液灌注量不足。 ①出生前病因:胚胎期脑发育畸形,孕妇妊娠期间感染, 糖尿病等,影响胎儿脑发育而致永久性脑损害。 ②出生时病因:新生儿窒息缺氧、产伤、核黄疸等。早 产是脑瘫的确定病因,分娩时间过长、脐带绕颈等致 胎儿脑缺氧。 ③出生后病因:包括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O中毒、 头部外伤、严重窒息、持续惊厥及原因不明的急性脑 病等,病变为非进展性,脑损伤程度取决于发病当时, 不会进一步恶化。 ④遗传性因素:父母近亲结婚以及在家族中出现脑瘫、 智力障碍或先天性畸形者,幼儿发生脑瘫的几率增高。
(三)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定
1.运动能力评定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的应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tion
measure,GMFM)是对粗大运动进行量化评定的一 种方法,主要测定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随时间 的推移而变化发生变化的情况,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 儿童在5岁以内能完成所有项目。 由Russell始创于1989年,确定初步GMFM量表有88 项构成。
量表的组成
GMFM主要包括5个方面共有88个小项,内容分为 五个能区,每项原始分为3分,总原始分为264分。
A.卧位与翻身能区:计17项,总原始分为51分。 B.坐位能区:计20项,总原始分为60分。 C.爬和膝立位能区:计14项,总原始分为42分。 D.立位能区:计13项,总原始分为39分。 E.行走与跑、跳能区:计24项,总原始分为72分。
(二)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①方法一 检查体位:被检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上 (检查者取坐位)。 检查方法:使被检者头部尽量前屈。 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 力增高 出现时间:4~6个月。 消失时间:8~12个月。
(三)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②方法二 检查体位:被检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上。 检查方法:使被检者头部尽量后伸。 反应:两上肢伸展或伸肌的肌张力增高,两下肢屈曲或 屈肌的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4~6个月。 消失时间:8~12个月
4).共济失调型 较少见,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 为主的小脑症状。步态不稳、醉酒步态,容易跌倒。 眼球震颤极为常见。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胫膝试 验难以完成,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 徐缓。
5).混合型 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类型,如痉挛型伴手足徐动型等。
(2)按瘫痪部位分类
二、康复评定技术
残损
能力 参与
(一)CP严重程度分级
轻 度 中 度 重 度 功 能 能独立生活 活动能力 能独立行走,可
能需要辅助物 在辅助下生活 完全不能自理 能自己驱动轮 由 他 人 推 动 椅,能极不稳 轮椅 定地走或爬
手 功 能 不受限
受限
无有目的活动
智 商
言 语 教 育 工 作
抓握反射

检查体位:被检者取卧位。 检查方法:对手掌或脚掌持续加压。 反应:手指或足趾屈曲(图11-6) 出现时间:手掌抓握,出生时;足趾跖屈,妊娠28 周。 消失时间:手掌抓握,出生后4~6个月;足趾跖屈, 出生后9个月
侧弯反射
•检查方法:婴儿处 于俯卧位或俯悬卧 位,用手指刺激一 侧脊柱旁或腰部。 • 反应:婴儿出现 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70
能说出完整句子
70~50
只能说短语、 单词 普通学校
<50
无可听认的言 语
能进普通学校 在辅助下能进 特殊教育设施 能充分受雇
在庇护、支持 不能受雇 下受雇
(二)原始反射和自动反应的评定
常见反射的出现和消退意义
惊吓反射

检查体位:任意体位。 检查方法:突然大声地喊叫或发出刺耳的噪音。 反应:上肢突然伸展或外展,大哭。
态,然后将小儿头 部向前下方俯冲一 下。 反应:此时小儿迅 速伸出双手,稍外 展,手指张开,似 防止下跌的保护性 支撑动作。
自动步行反应
(1)检查方法:扶持小 儿腋下呈直立位,使 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 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2)反应:可见负重 侧下肢屈曲后伸直、 抬起,类似迈步动作。 (3)存在时期: 0~3 个月。
总百分比
总百分比=每个能区的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 100%之后再除以5。
例如:卧位翻身能区得分30分,除以51再乘以 100% 为58;坐位能区得分为25分,除以60再乘以100% 为41;爬与膝立位能区得 分为8分,除以42再乘以 100%为19;立位能区得分为2分,除以39再乘以 100%为5;行走与跑、跳能区得分为0分; 58+41+19+5+0=123再除以5,总百分比为2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