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小说
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创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隔膜》则以农村为背景,描写了 农民的苦难和贫困,揭示了封建主 义和帝国主义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
叶圣陶通过问题小说的创作,为当 时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发出了有力的 呼声。
冰心的《超人》与《悟》等作品
作品概述:冰心的小说《超人》和《悟》是其问题小说的代表作,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塑造,探讨了社会问题 和人生哲理。
强调个人主义和自 我实现,关注个体 在社会中的命运和 价值
追求文学的艺术性 和审美价值,将小 说作为表达思想和 情感的媒介
问题小说的题材与主题
婚姻问题
题材:以婚姻家庭为背景,探讨婚姻观念和道德伦理 主题:关注婚姻中的矛盾和问题,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变迁 创作特点:注重心理描写和人物塑造,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 代表作品:《伤逝》、《家》等
心理描写:问题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细腻入微,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揭示人物 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观念。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对人物与环境的互动关 系进行深入刻画,反映社会问题和时代背景。
人物形象的多面性:问题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多面性,不仅有正面的优点,也有负面的 缺点,这种多面性的描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具有现实意义。
添加副标题
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创作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五四时期问题小说 的发展背景
03 问题小说的题材与 主题
04 问题小说的艺术特 色
05 问题小说的影响与 评价
06 问题小说的代表作 家及其作品
添加章节标题
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发 展背景
浅析问题小说的特征

从现实主义浅析问题小说的特征文学院11级汉语言文学(4)班:陈慧摘要: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小说。
这类小说多以知识青年的生活为题材,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定义的问题,讽刺黑暗现实,支持社会改造,追求个性解放,鼓吹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等观念。
代表作家主要有有冰心、卢隐、王统照、许地山等人。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
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结果,后来的问题小说不断发展,但始终没有脱离作家关心现实的这一优良传统。
问题小说作为时代的特殊产物,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本文主要从现实主义分析冰心,王统照等问题小说家的作品特征。
关键词:问题小说五四现实主义爱的哲学一、问题小说的出现“五四”时期,随着大量的翻译,介绍西方现实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文学文章作品的出现,使得现实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这些文学作品反响很大,引起了理论界的极大兴趣。
而受到“五四”时期我国国情影响,这些西方的现实主义作品在传播到中国并被消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带上了浓重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点。
这时期发展起来的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和写实。
“为人生”强调文章应该直面人生,直面劳苦大众。
文章应该摈弃无用的华丽和粉饰,应该以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生活为重点。
“写实”则强调了文章应该以客观反映现实的写法,反对无病呻吟,以文学为游戏,卖弄文笔艺术。
文学研究会致力于反抗昏暗的封建社会制度,这和西方现实主义思潮中反抗资本主义是不同的,这也是由我国封建制度作为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第一大阻力及根本原因的国情决定。
问题小说体现了文学研究会早期的成果。
以冰心、卢隐、王统照、许地山等作家为主要力量,问题小说在文坛上开始发展。
二、问题小说的写作内容从描写内容上看,青年知识分子问题是五四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而“问题小说”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也主要反映在青年对其人生路径的探讨和在追求人生理想过程中出现的迷茫。
庐隐的《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等就是描写知识青年对“人生是什么”所发出的焦灼而苦闷的呼问。
冰心问题小说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阶段:提出问题,诊查病症;《斯人独憔悴》 《是谁断送了你》 第二阶段:开出“爱”的药方进行进行疗救《超人 》 第三阶段:抛开爱的幻想,进入现实主义的大门。
逐步成熟
《超人》
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何彬在开始的时 候对一切都很排斥,拒绝交际,后来由于深夜被 一阵惨淡的呻吟所困扰,出钱给他看病,最后被 病人即小朋友禄儿的行为感化,从此改变了自己 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的故事。
第二阶段,“爱”的药方,作者通过插入可怜孩 子禄儿的呻吟来唤起何彬内心的爱
有人说,冰心对真正解决青年的烦闷并没有根本 意义上的成熟,冰心女士不是位医院的大夫,只是 一位看护妇。 冰心问题小说的本意是想引起当时阅者的注意, 激励他们去改良,从而达到“医治社会”的作用 ,虽然她“爱”的药方只能暂时缓解“病人”痛 苦却不能直接救人于根本,但她文字的力量、温 水柔情的笔调、满怀爱心的期望,对于当时苦闷 ,找不到方向的“超人”们感化、安抚的作用是 不容忽视的。
冰心 问题小说
2014.10.9
冰心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 年2月28日),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 之意,近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 家。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 ,被称为“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 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 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 》、《繁星 》,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照片
冰心问题小说背景
问题小说_精品文档

初期问题小说:鲁迅罗家伦的《是爱情 还是苦痛》,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人》, 冰心的《斯人独憔悴》、《最后的息》, 胡适的《一个问题》等。
问题小说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为人生,改造国民性相一致。问 题小说充满了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 派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
如家庭问题、婚姻问题、妇女问题、儿 童问题、青年问题、劳工问题等。
问题小说
1921年以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先后 成立并展开活动,更多的专门性新文学刊 物相继创办,小说创作趋于兴盛,并接连 形成“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 漫抒情小说”等创作潮流,标志着中国现 代中、短篇小说的初步丰收和成熟。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最要的一支。创作 主要成员是文学研究会及与之相近的未名诗、语丝社 的一些成员。
3.自叙传的痕迹
(二)庐隐小说的局限性: 1.抒情性叙事不事雕饰,激切直露,同时也嫌单 调,少含蓄。 2.叹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力量,相对削 弱了小说语言的雕塑功能。
3. 结构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
王统照的“问题小说”王统来自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 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2、“问题小说”的产生原因
(1)“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社会矛盾的社会现 实和写实派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 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 产物,它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的需求。
(2)“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兴盛,也是借鉴 外国文学的结果,这种借鉴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a.有“提出问题的文学”之称的俄罗斯文学以 及东北欧文学。 b.五四时期作过较多介绍的挪威 作家易卜生的问题剧。c.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 说。
结构单纯,常用对比的方法,耐人咀嚼回味。 二、“冰心体”的文学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远。她以白话为
问题小说

二)原因:
1、五四理想精神在文学上的体现,是五四启蒙的 产物; 2、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人生严肃思考的结果; 3、借鉴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结 果 (三方面借鉴:俄罗斯文学和东北欧文学;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问题剧; 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三)内容:
“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表现和思考的主 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核心 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与此密切相关 的是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 解放等社会问题,还有的作品涉及到了劳动 人民的疾苦、军阀混战带来的战祸,以及儿 童、教育、劳工问题等。因此,当时“问题 小说”的题材、主题相当广泛,透露出五四 时代特有的气息。
三、题材类型
1)教育界、学校生活:《饭》、《半年》、 《一篇宣言》 2)农村题材:《多收了三五斗》 3)革命题材:《夜》、《抗争》、《城 中》、《倪焕之》 4)小市民生活:《隔膜》 5)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四、《潘先生在难中》解读
1、 梳理结构:
发生于当年九月的江浙战争。这是一次直系军阀和 1)背景:反直系军阀之间的狗咬狗的。战争发生在福建、浙 江、江苏之间。
三、问题探讨
作家们找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吗? 是什么方法?现实吗? 问题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冰 心
(一)概述:
冰心,原名 , 1900年10月 5日出生于福州, 现代小说家、 散文家、诗人。代表作 《 》 ,诗集《 》、 《 》等。1999年2月28日 于北京逝世,享年 岁。 1919-1920年,被五四的惊 雷炸上文坛的的冰心,最早 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表现 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 1919年在《晨报》上发表其 处女作《 》。
问题小说

1)背景:反江直、系江军 苏阀之之间间。的狗咬狗的。战争发生在福建、浙
2)人物: 潘先生——小学校长
仓皇逃命 冒险回乡
3)事件: 逃难
洋房避难
4)结构:作品截取了潘先生在逃难中的三个片断
来写人物。
A
23
2、思考、讨论: 潘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
24
善于把握时机
灵敏
有条理
潘先生
细致
顾家
有主见
有胆识
开药方”; 社会功利化追求所导致的观念化和抽象化
倾向。
A
16
五、评价:
1、“五四”问题小说集中、广泛地反映那个时代的 社会现实,尤其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状况,因 此,问题小说已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具有了历史文 献的价值。
2、问题小说中非文学因素过多,社会问题被摆在首 要位置,问题小说的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它的 审美价值。
A
有责 任心
25
唯唯诺诺
卑琐自私
庸俗猥琐
奴性
怯懦麻木
潘先生
甘心屈辱
善于逢迎
苟安侥幸
精于计算 表里不一
A
临虚惊而失措, 暂苟安而又喜
26
衍生问题:
为什么对潘先生的评价有如此明显 的两极现象?
潘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
27
潘先生:
从个人及家庭来看,潘先生细心、周到地对待自己 的妻子及儿女,可以算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的交织融 合构成了许地山初期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 三个主要因素。
A
14
《命命鸟》
小说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 宣扬人生是苦,涅槃最乐的宗教
精神。
《缀网劳珠》
浅析问题小说的特征

从现实主义浅析问题小说的特征文学院11级汉语言文学(4)班:陈慧摘要: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小说。
这类小说多以知识青年的生活为题材,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定义的问题,讽刺黑暗现实,支持社会改造,追求个性解放,鼓吹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等观念。
代表作家主要有有冰心、卢隐、王统照、许地山等人。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
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结果,后来的问题小说不断发展,但始终没有脱离作家关心现实的这一优良传统。
问题小说作为时代的特殊产物,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本文主要从现实主义分析冰心,王统照等问题小说家的作品特征。
关键词:问题小说五四现实主义爱的哲学一、问题小说的出现“五四”时期,随着大量的翻译,介绍西方现实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文学文章作品的出现,使得现实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这些文学作品反响很大,引起了理论界的极大兴趣。
而受到“五四”时期我国国情影响,这些西方的现实主义作品在传播到中国并被消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带上了浓重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点。
这时期发展起来的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和写实。
“为人生”强调文章应该直面人生,直面劳苦大众。
文章应该摈弃无用的华丽和粉饰,应该以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生活为重点。
“写实”则强调了文章应该以客观反映现实的写法,反对无病呻吟,以文学为游戏,卖弄文笔艺术。
文学研究会致力于反抗昏暗的封建社会制度,这和西方现实主义思潮中反抗资本主义是不同的,这也是由我国封建制度作为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第一大阻力及根本原因的国情决定。
问题小说体现了文学研究会早期的成果。
以冰心、卢隐、王统照、许地山等作家为主要力量,问题小说在文坛上开始发展。
二、问题小说的写作内容从描写内容上看,青年知识分子问题是五四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而“问题小说”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也主要反映在青年对其人生路径的探讨和在追求人生理想过程中出现的迷茫。
庐隐的《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等就是描写知识青年对“人生是什么”所发出的焦灼而苦闷的呼问。
问题小说名词解释

综述为探讨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
它与问题剧一样,都是“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
当时以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传播为背景,形成了文学必须接触现实人生问题的启蒙主义主张。
俄国文学、东欧文学、北欧文学特别是易卜生密切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的进步倾向,也影响并促成了中国问题小说的兴盛。
周作人说:“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物。
这种著作,照名目所表示,就是论及人生诸问题的小说。
”(《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陈望道、沈雁冰等认为:问题小说就是“以劳工问题、子女问题以及伦理、宗教等等问题中或一问题为中心的小说”(《问题小说》)。
鲁迅从《狂人日记》开始的短篇小说,如他自己所说:“原意其实只不过想将这示给读者,提出一些问题而已”(《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每周评论》上胡适的小说《一个问题》,《新潮》上的小说像汪敬熙的《谁使为之?》,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晨报》上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都是较早出现的问题小说,有的连题目都带着问号,由于作者思想倾向不同,初期问题小说中有一部分作品专以“美”和“爱”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大部分则并不提供答案,是所谓“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不开药方”本身,也正是问题小说的特点之一。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
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又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结果,问题小说也体现著作家密切关心现实这一优良的传统。
背景问题小说形成潮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现实人生有问题而人们开始思考人生问题。
五四以后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充满青春气象的中国,而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
而新文化运动又启蒙了中华民族,人们就开始思考怎样是健全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等问题。
这些问题又迫使小说家去探索去回答。
二是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大量的欧洲、俄国的表现社会与人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Nhomakorabea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三、问题小说的缺失与不足: 1. 忽略了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氛围渲染和形 式等文学要素,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超过甚至 损害了其文艺审美价值; 2. 小说过重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深度,有图解观 念的创作形式,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 3. 缺乏现实的生活基础,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 存在明显的主观臆想和向壁虚构的成分,影响 了作品的感染力。
得失随缘、逆来顺受的宿命论式人生哲 学;异乎寻常的坚强性格与生活意志,佛 教的忍让和基督的博爱。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命命鸟》:在尘世难以实现的爱情用平静地双
双赴水殉情来实现;(缅甸的仰光)
《换巢鸾凤》:宦门小姐与一位当差私奔,落
草为王,官兵围剿而调崖殉情;(新加坡、印度)
《枯杨生花》:一对年轻时的情人,40年后再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叶绍钧问题小说的特点: 一方面客观地揭露问题 ‚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 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 另一方面主观地想用“爱”和“美”来解决问 题。 ‚他以为‘美’(自然)和‘爱’(心与 心相印的了解)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而且是 ‘灰色’的人生转化为‘光明’的必要条件‛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 导言》)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但冰心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很深刻,态 度也不是很激烈,冲突是平缓的,人物 也是很软弱的。 冰心具有‚不偏不激的中庸思想‛, ‚极端派的思想,她是不喜欢的‛,其 人物是一些‚软脊骨的人‛。 ——茅盾《论冰心》
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

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
问题小说出现在1919年下半年到1922年间,代表作家有叶绍钧、许地山、冰心、庐隐、王统照等。
代表作品有《倪焕之》《斯人独憔悴》《海滨故人》等。
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
题材广泛涉及到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社会习俗等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追求一些哲理色彩,通常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文学流派。
冰心《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以爱、童心、自然构成其“爱的哲学”。
特色:不事情节铺张,着力于揭示人物的内心理路,或侧重抒发作者对生活的主观感受。
文字清新、细腻,具有淡淡的忧愁、温柔的抒情和委婉有致的叙述语气。
王统照的初期小说《雪后》《沉思》《微笑》等多用象征手法,与故事的写实性掺杂并存,执着地追求“爱”与“美”。
《沉船》《刀柄》显露出从问题小说向乡土文学的专向和发展。
他是中长篇小说的最初实践者,他的长篇并不成熟,在揭露封建家族丑恶的同时流露感伤的意绪,写实笔调不够纯正,几个人物组成的单线条结构也显得简单,但他控制小说气氛的笔力是充足的,展露了现代长篇草创期的一般特色。
问题小说资料整理

一、问题小说起源: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开端。
“问题小说”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
它与问题剧一样,都是“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
当时以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传播为背景,形成了文学必须接触现实人生问题的启蒙主义主张。
俄国文学、东欧文学、北欧文学特别是易卜生密切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的进步倾向,也影响并促成了中国问题小说的兴盛。
一般来说,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是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
二、问题小说代表作鲁迅从《狂人日记》开始的短篇小说,如他自己所说,“原意其实只不过想将这示给读者,提出一些问题而已”(《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每周评论》上胡适的小说《一个问题》,《新潮》上的小说像汪敬熙的《谁使为之?》,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晨报》上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三、问题小说特点:是所谓“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不开药方”本身,也正是问题小说的特点之一。
四、不同时期问题小说代表作家:五四时期: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我只想把我所看到听到的种种问题,用小说的形式写了出来。
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1、“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
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宣扬爱的哲学。
如果说初期“问题小说”只是问病源,不开药方。
《超人》则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
《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步曲”,爱的核心是“母爱”。
3、冰心的思想中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
《分》将教授与屠夫的孩子从同一个产院的婴室“分”道扬镳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透露了作者思想中开始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
第07讲 问题小说、为人生小说与乡土小说

第07讲问题小说、为人生小说与乡土小说2008-10-9双周星期四不上(第六周)2008-10-13单周星期一上(第七周)教学目的掌握冰心等人“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主题意义、艺术特征;了解冰心风格。
了解为人生小说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意义。
掌握乡土小说的概念内涵及1920年代后期出现的乡土小说作家群;了解1920年代乡土小说时代心理内涵与基本特色及其历史位置。
教学重点了解问题小说,为人生小说,乡土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基本特色及其历史位置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一、“问题小说”的产生“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异的文学现象。
它始于“五四”,终于“五四”,以鲁迅的《狂人日记》发端,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涌现大量作家,他们以巨大的社会热情与自觉的理性精神去拥抱、透视与剖析当时社会各种问题,呈现出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针对性,探讨问题遂成为当时创作界的一种时代风气。
朱自清认为,“问题小说”既是新文学潮流的产物,也是依据外国小说的结果。
且不说五四新文学的肇始人之一胡适提出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口号,早在五四运动以前,不少欧洲和俄国的反映社会和人生的文学作品就介绍到中国来,特别是易卜生的对现存社会制度进行批判的剧本(“社会问题剧”),从许多方面,诸如婚姻、道德、宗教、法律和政治等等,反映了社会问题。
由于他的思想和方法给五四时期的年轻作家展示了新的视角,所以“问题小说”的发展也得到促进。
事实上,“问题小说”的兴起,其根底在于作家们,尤其是青年作家们自身的遭遇逼迫他们去探讨研究社会的、自己的问题,以求得对于未来的生活信心。
五四运动落潮时期的北京社会状况曾被鲁迅概括为:“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O至一九二二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
”生活在这“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之中的一般青年的思想状况,茅盾在《文学旬刊》的一篇《杂感》中有着这样的描述:“我们的青年的思想,自‘五四’以来,不是也呈急遽的变迁么?而且不是也由兴奋而入颓废么?我们现在追想到‘六三’的热烈举动,追想到那时上海各校童子军如何在南京路维持秩序,女学生如何在各马路分散传单,我们把那时火剌剌的精神,满怀的乐观,和现在的半睡半麻醉的状态一比较,真不胜幻灭之悲哀!热烈的运动已经过去了,兴奋过后之疲倦的颓丧的刹那,正在继续着,虚空的苦闷,攫住了人心,在这当儿,给予慰安,唤起新的活力,是文学家的责任。
冰心的“问题小说”

冰心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高潮期间,以一篇反映家庭问题的小说《两个家庭》登上文坛,之后相继发表了数篇反映当时社会敏感问题的小说,被统称为“问题小说”。
除了反映问题之外,她还在部分小说里宣扬她的“爱的哲学”。
进入中年以后,她的小说如《分》和《关于女人》,风格明显与前不同。
高龄的冰心在文革后,又发表了多篇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的写实主义小说,如短篇小说《空巢》和小小说《万般皆上品……》等,再攀另一高峰。
冰心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开宗明义讲家庭问题。
小说以两位作风不同的家庭主妇作对比,突出女子对丈夫和孩子的重要影响。
冰心理想的主妇形象,是婚前要接受完美的教育,婚后则能相夫教子,使丈夫虽在外受挫,还能保持“大英雄当以赤手挽时势”的劲头。
与此相反的,则是娇慵、懒惰、没有受过教育的女人。
她要么睡眼惺忪,要么打扮得珠围翠绕的出去打牌,结果弄得夫妻龃龉,经济拮据,孩子失教,最后还把受过良好教育的丈夫逼上绝路。
冰心的《两个家庭》,充分表现她对婚姻、夫妻关系、女性等方面的见解。
这是她在新文学运动时期发表的系列“问题小说”的第一篇。
她19岁那一年,还写了许多篇以家庭为关注点的“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秋雨秋风愁煞人》、《庄鸿的姐姐》,相继反映了父子两代人的冲突,包办婚姻给年轻女性造成的悲剧,女孩子能否受教育等等,都是当时切合时代、惹人争议的问题。
由于选材上的独特匠心,冰心的作品迅即引起瞩目,文名大振。
1921年,冰心发表了小说《超人》,在当时也引起强烈的反响。
《超人》的男主人公何彬,是一个患了“厌世症”的青年。
这个人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很有代表性──在“五四”的启蒙下,许多青年都投奔到社会变革的洪流里,但在现实面前,却到处碰壁,因而悲观厌世。
何彬表面上很“冷”,他不与任何人交际,凡带有一点儿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
他的内心很痛苦,常常叨念着,世界是空虚的,人生是无意识的。
治好何彬“厌世症”的,却是一个纯朴、天真、可爱的孩子禄儿。
简述20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内涵和特征

简述20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内涵和特征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又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结果,“问题小说”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1)问题小说的内涵问题小说是产生于“五四”启蒙运动时期,盛行于1920年代初的一个现代小说流派,以文学研究会成员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为代表。
他们关注社会人生,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探索“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题材涉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如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
从而实现了该派“为人生”的文学创作主张。
这一流派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2)问题小说的特征①写作题材广泛当时以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传播为背景,形成了文学必须接触现实人生问题的启蒙主义主张。
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表现和思考的主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F等社会问题,还有些作品涉及了劳动人民的疾苦、军阀混战所带来的灾祸以及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等等,题材相当广泛。
②文学性不强问题小说的兴盛,是新的文学思潮的产物,这是借鉴外国问题文学的结果,同时也与周作人、胡适的理论倡导有关。
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强调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比较理论与哲学,相对忽视了写作技巧,文学性不强。
③“只问病源,不开药方”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都是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它与问题剧一样,都是“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
问题小说ppt课件

倾向。
--
五、评价:
1、“五四”问题小说集中、广泛地反映那个时代的 社会现实,尤其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状况,因 此,问题小说已超出了文学的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有了历史文 献的价值。
2、问题小说中非文学因素过多,社会问题被摆在首 要位置,问题小说的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它的 审美价值。
--
——从“爱的哲学”到怀疑,转向
后期 阶级思想。
《分》
童话体小说,写两个 刚刚出生的小孩(教 授的儿子和屠夫的儿 子)的对话,揭露当 时阶级、贫富的差距 和对立。
--
许地山
--
概述: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命命鸟》、《缀 网劳蛛》、《玉官》、《春桃》、《商人 妇》等。作品多写缅甸、印度等异域生活, 充满了南国情趣,作品风格独特,卓然不 群,具有宗教情怀。
--
三、题材类型
1)教育界、学校生活:《饭》、《半年》、 《一篇宣言》
2)农村题材:《多收了三五斗》 3)革命题材:《夜》、《抗争》、《城
中》、《倪焕之》 4)小市民生活:《隔膜》 5)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
四、《潘先生在难中》解读
1、 梳理结构:
发生于当年九月的江浙战争。这是一次直系军阀和
问题小说
--
一、 什么是“问题小说” ?
“问题小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 来说,凡是明确接触某一社会现象或 人生现象,有意识的提出问题,甚至 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 题小说”。
--
二、问题小说形成:
一)倡导: 周作人: “提出一种问题,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
问题小说

1.语言美 语言美 “啊!多美丽的图画!斜阳红得像血般,照在 多美丽的图画!斜阳红得像血般, 碧绿的海波上,露出紫蔷薇般的颜色来,那白 碧绿的海波上,露出紫蔷薇般的颜色来, 杨和苍松的阴影之下, 杨和苍松的阴影之下,她们的旅行队正停在那 五个青年的女郎,要算是此地的熟客了, 里,五个青年的女郎,要算是此地的熟客了, 她们住在靠海的村子里; 她们住在靠海的村子里;只要早晨披白绡的安 琪儿,在天空微笑时, 琪儿,在天空微笑时,她们便各自拿着书跳舞 般跑了出来。黄昏红裳的哥儿回去时,她们也 般跑了出来。黄昏红裳的哥儿回去时, 必定要到。 必定要到。”
冰心的情感表达方式——婉约的倾诉 婉约的倾诉 冰心的情感表达方式
满蕴着温柔” 爱的主题( 一、“满蕴着温柔”——爱的主题(母爱、 爱的主题 母爱、 童真、自然)。 超人》《春水105 )。《 》《春水105》 童真、自然)。《超人》《春水105》。 略带着忧愁” 伤感情调( 二、“略带着忧愁”——伤感情调(爱在合 伤感情调 理的制度下才有效,否则就是一种悲剧) 理的制度下才有效,否则就是一种悲剧) 去国》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去国》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欲语又停留” 委婉的叙述。 三、“欲语又停留”——委婉的叙述。受传统诗词的影 委婉的叙述 响。 冰心的小说形成了她独特的个人风格, 冰心的小说形成了她独特的个人风格,是现代小说领域 里,继鲁迅之后,稍早于郁达夫出现的出色的文体家。 继鲁迅之后,稍早于郁达夫出现的出色的文体家。
2.出色的抒情才能 出色的抒情才能 “青年男女,好像是一朵含苞未放的玫瑰花,美 丽的颜色足以安慰自己,诱惑别人,芬芳的气息, 足以满足自己,迷恋别人,但是等到花残了,叶 枯了,人家弃置,自己憎厌,花木不能躲时间空 间的支配,人类也是如此,那么人生到底作什么? 其实又有什么可作?恋爱不也是一样吗?青春时 互相爱恋,爱恋以后又怎么样?不是和演剧般, 到结局无论悲喜,总是空的啊!并且爱恋的花, 常常衬着苦恼的叶子,如何跳出这可怕的圈套, 情景一辈子呢?”
问题小说的名词解释

问题小说的名词解释问题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解决问题为主题,通过讲述故事的过程展示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方式。
以下是对问题小说的名词解释。
1. 问题小说的定义:问题小说是以解决问题为主题的小说。
它通过刻画人物的命运、追溯事实的真相、揭示社会的弊端等方式,探讨人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2. 故事线索:故事线索是问题小说中用来串联情节和情感的脉络。
故事线索贯穿整个小说,通过引出问题、发展情节、深化人物关系等手法,使读者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
3. 问题意识:问题小说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它关注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问题意识是问题小说独特的特点,它使小说更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
4. 解决方式:问题小说不仅提出问题,还尝试给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式。
这些解决方式可能是个体的努力,也可能是社会的改革,或者是对人性的思考。
解决方式是问题小说的核心,它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
5. 人物形象:问题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人物形象通过语言、行为和思想等多种方式展现,使读者对问题产生共鸣和思考。
人物形象是问题小说的突破口和表达方式。
6. 社会背景:问题小说通常设定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描写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来展示问题。
社会背景是问题小说的基础,它提供了问题发生的土壤,并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7. 阅读效果:问题小说通过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受,达到启发和教育的目的。
阅读问题小说可以使读者思考社会问题、人生意义、道德价值等,从而提高个人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8. 动人情感:问题小说通常以真实的情感展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过程。
这些情感可以是愤怒、悲伤、喜悦等,通过情感的表达,问题小说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更容易接受和思考问题。
9. 文学形式:问题小说可以采用各种文学形式进行表达,比如传记、寓言、科幻等。
文学形式是问题小说的多样性来源,不同的文学形式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问题和解决方式。
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及抒情小说

“青年男女,好像是一朵含苞未放的玫瑰花,美 丽的颜色足以安慰自己,诱惑别人,芬芳的气息, 足以满足自己,迷恋别人,但是等到花残了,叶 枯了,人家弃置,自己憎厌,花木不能躲时间空 间的支配,人类也是如此,那么人生到底作什么? 其实又有什么可作?恋爱不也是一样吗?青春时 互相爱恋,爱恋以后又怎么样?不是和演剧般, 到结局无论悲喜,总是空的啊!并且爱恋的花, 常常衬着苦恼的叶子,如何跳出这可怕的圈套, 情景一辈子呢?”
3.自叙传的痕迹
(二)庐隐小说的局限性: 1.抒情性叙事不事雕饰,激切直露,同时也嫌单 调,少含蓄。 2.叹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力量,相对削 弱了小说语言的雕塑功能。
3. 结构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
(三)王统照的“问题小说”
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 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2、冷静的写实风格。
《潘先生在难中》分析: (世俗性知识分子,个 人化的生存欲望)
(三)《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风格
1、冷静客观的叙述笔调。 2、双重批判(社会批判、知识分子灰色性格) 3、注重细节、心理描写。 4、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刻画人物有相当的独立性。
(四)《倪焕之》
《倪焕之》(20年代重要的长 篇):小说把中国辛亥革命、 “五·四”到大革命失败前十年间 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为倪焕之成长 的舞台,描绘了十年间社会生活 的各种人物群像。倪焕之怎样从 一个小资产阶级经历了旧民主主 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 由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向 一个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进步的艰 难历程。
三、“乡土小说”的崛起 20年代乡土小说家群体:许杰、王鲁彦、许钦文、台静 农、彭家煌、废名、蹇先艾
鲁迅为何不归入“乡土小说”的作家呢? 1.什么是“乡土文学”?
问题小说名词解释

问题小说名词解释
问题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指以探讨社会现象或人类心理问题为中心,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引发读者思考的小说作品。
以下是对问题小说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1. 问题意识:指作者对社会现实或人类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问题意识可以表现为对社会问题、伦理问题、道德问题等的敏感和反思,通过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来探讨和展示这些问题。
2. 社会现象:指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现象。
社会现象可以是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习俗等,问题小说通过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和展示,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 人类心理问题:指人类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人类心理问题可以是人性的善恶、个体的心理困惑、心理冲突等,问题小说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分析,探讨和展示这些心理问题。
4. 故事情节: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引子、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问题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设计和安排,展示和探索社会现象和人类心理问题。
5. 人物形象:指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通常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言行等方面的描写,问题小说可以通过展示人物在面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心理问题时的反应和选择,引发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6. 反思:指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心理问题进行思考和评判。
问题小说通过展示和引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鼓励读者关注社会现象、审视人类心理,反思自我和社会。
问题小说通过文学手法和艺术表达,以引发读者思考为目的。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心理问题的揭示和探索,问题小说希望唤起读者的思想和敏感,促使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问题小说

(二)分期:
早期:
————批评 1、《两个家庭》 揭示旧社会、旧家 《斯人独憔悴》 —— 庭的不良状况 《秋风秋雨并愁煞人》 关注知识分子、人才问题 2、《去国》 —— 3《最后的安息》—— 同情下层劳动人民 《三儿》
变化:
————安抚:爱的哲学
《超人》 ——
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 的问题,信奉尼采“超人” 哲学的青年何彬,被禄儿 的行为所感动,在“母爱” 与童心的夹击下虔信“世 界上的母亲与母亲都是好 朋友,世界上的儿子与儿 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 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 的。”(反超人)
五、评价:
1、“五四”问题小说集中、广泛地反映那个时代的 社会现实,尤其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状况,因 此,问题小说已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具有了历史文 献的价值。 2、问题小说中非文学因素过多,社会问题被摆在首 要位臵,问题小说的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它的 审美价值。 3、当它试图回答和解决社会问题时,则表现出较明 显的主观理想色彩,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因素。, 作家们不惜从主观臆想,去建造一些美妙然而虚幻 的空中楼阁,从而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 力。
《命命鸟》
小说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 宣扬人生是苦,涅槃最乐的宗教 精神。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爱、博爱 《缀网劳珠》 与道德、人性的冲突,表现了 顺其自然,与世无争的观点。
四、问题小说特点
时代气息和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强; 哲理性强; 对问题的探索肤浅,通常“只问病源,不 开药方”; 社会功利化追求所导致的观念化和抽象化 倾向。
二、分期:
文研会成立之前: 主要作家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药》、《伤 逝》,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的 《这也是一个人》,冰心的《斯人独憔悴》、 《最后的安息》,胡适的《一个问题》等。 后: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 的一般问题”,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了高潮,形 成了一股问题小说的题材热。 主要作家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什么是“问题小说” ?
“问题小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 来说,凡是明确接触某一社会现象或 人生现象,有意识的提出问题,甚至 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 题小说”。
二、问题小说形成:
一)倡导: 周作人: “提出一种问题,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 解决的,是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所提倡的,必是尚未成立,却 不可不有的将来的道德” “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的出产物。”
三、问题探讨
作家们找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吗? 是什么方法?现实吗? 问题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冰 心
(一)概述:
冰心,原名 , 1900年10月 5日出生于福州, 现代小说家、 散文家、诗人。代表作 《 》 ,诗集《 》、 《 》等。1999年2月28日 于北京逝世,享年 岁。 1919-1920年,被五四的惊 雷炸上文坛的的冰心,最早 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表现 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 1919年在《晨报》上发表其 处女作《 》。
二、分期:
文研会成立之前: 主要作家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药》、《伤 逝》,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的 《这也是一个人》,冰心的《斯人独憔悴》、 《最后的安息》,胡适的《一个问题》等。 后: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 的一般问题”,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了高潮,形 成了一股问题小说的题材热。 主要作家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
——从“爱的哲学”到怀疑,转向 后期 阶级思想。
《分》
童话体小说,写两个 刚刚出生的小孩(教 授的儿子和屠夫的儿 子)的对话,揭露当 时阶级、贫富的差距 和对立。
许地山
概述: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命命鸟》、《缀 网劳蛛》、《玉官》、《春桃》、《商人 妇》等。作品多写缅甸、印度等异域生活, 充满了南国情趣,作品风格独特,卓然不 群,具有宗教情怀。 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的交织融 合构成了许地山初期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 三个主要因素。
六、“问题小说”的衰落
1922年后,世代推进,现实变化了, 热烈讨论人生问题的气氛已不复存 在。问题小说作家纷纷走出个人圈 子,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开始更 具体深入的反映社会人生。
叶 圣 陶
二、创作发展阶段:
1)初期问题小说主要以“爱”与“美”为题材, 回答严峻的社会问题,作品有《这也是一个人》 《阿凤》《韩晓的琴歌》 2)问题小说创作成熟后过渡到对小市民灰色人生 的表现,这是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如《饭》、 《潘先生在难中》 3)1925年在五卅惨案的冲击下看到了抗争的一 面,小说产生新的趋向,如《夜》、《抗争》、 《城中》、《倪焕之》
二)原因:
1、五四理想精神在文学上的体现,是五四启蒙的 产物; 2、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人生严肃思考的结果; 3、借鉴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结 果 (三方面借鉴:俄罗斯文学和东北欧文学;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问题剧; 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三)内容:
“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表现和思考的主 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核心 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与此密切相关 的是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 解放等社会问题,还有的作品涉及到了劳动 人民的疾苦、军阀混战带来的战祸,以及儿 童、教育、劳工问题等。因此,当时“问题 小说”的题材、主题相当广泛,透露出五四 时代特有的气息。
3、怎样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1)冷静地观察,客观地描写,对人物内心活动和 精神状态作细致具体的描摹,使人物灵魂真实地 暴露出来,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2)作品善于运用富有特征的动作和典型细节来突 出人物性格,从而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例:两次喊黄包车) 3)作品的语言纯净洗练,准确严谨而富于表现力 和感染力。 (叶圣陶小说整体艺术风格?)
2)人物: 潘先生——小学校长 3)事件: 逃难
来写人物。
仓皇逃命 冒险回乡 洋房避难
作品截取了潘先生在逃难中的三个片断 4)结构:
2、思考、讨论: 潘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把握时机
灵敏
有条理
有责 任心
潘先生
细致
顾家
有主见
有胆识
唯唯诺诺
卑琐自私
奴性
庸俗猥琐
怯懦麻木
甘心屈辱
潘先生
善于逢迎 苟安侥幸
(二)分期:
早期:
————批评 1、《两个家庭》 揭示旧社会、旧家 《斯人独憔悴》 —— 庭的不良状况 《秋风秋雨并愁煞人》 关注知识分子、人才问题 2、《去国》 —— 3《最后的安息》—— 同情下层劳动人民 《三儿》
变化:
————安抚:爱的哲学
《超人》 ——
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 的问题,信奉尼采“超人” 哲学的青年何彬,被禄儿 的行为所感动,在“母爱” 与童心的夹击下虔信“世 界上的母亲与母亲都是好 朋友,世界上的儿子与儿 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 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 的。”(反超人)
记忆要点:
1、什么是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 说”?其特点是什么? 2、把握冰心、许地山、叶绍钧等作家的基 本创作情况。 3、把握《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的人物 形象分析。 4、《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特点。
五、评价:
1、“五四”问题小说集中、广泛地反映那个时代的 社会现实,尤其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状况,因 此,问题小说已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具有了历史文 献的价值。 2、问题小说中非文学因素过多,社会问题被摆在首 要位臵,问题小说的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它的 审美价值。 3、当它试图回答和解决社会问题时,则表现出较明 显的主观理想色彩,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因素。, 作家们不惜从主观臆想,去建造一些美妙然而虚幻 的空中楼阁,从而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 力。
临虚惊而失措, 暂苟安而又喜
精于计算 表里不一
衍生问题:
为什么对潘先生的评价有如此明显 的两极现象? 潘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潘先生:
从个人及家庭来看,潘先生细心、周到地对待自己 的妻子及儿女,可以算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但是,将他放置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时,潘先生便 显现出其唯唯诺诺、庸俗猥琐、甘心屈辱、苟安侥 幸而又表里不一的真面目。 他的灵魂是灰色的,他没有锐气、没有理想、安于 现状、满足于既得利益,是个不要人的尊严,没有 社会意识,卑怯的利已主义者的典型,是一个具有 奴性的市民式的知识分圣陶,江苏苏州人, 小说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早期 问题小说家。我国最早的童话作家之一。创办了 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是新文学开创期最 早取得较高创作成就的作家之一。因其常年任教, 对学校和教员极其熟悉,故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 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评的矛头指向整 个旧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作品有 《隔膜》、《火灾》、《线下》、《潘先生在难 中》、《倪焕之》(长篇小说,写于1928)。
《命命鸟》
小说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 宣扬人生是苦,涅槃最乐的宗教 精神。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爱、博爱 《缀网劳珠》 与道德、人性的冲突,表现了 顺其自然,与世无争的观点。
四、问题小说特点
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 哲理性强; 对问题的探索肤浅,通常“只问病源,不 开药方”; 社会功利化追求所导致的观念化和抽象化 倾向。
三、题材类型
1)教育界、学校生活:《饭》、《半年》、 《一篇宣言》 2)农村题材:《多收了三五斗》 3)革命题材:《夜》、《抗争》、《城 中》、《倪焕之》 4)小市民生活:《隔膜》 5)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四、《潘先生在难中》解读
1、 梳理结构:
发生于当年九月的江浙战争。这是一次直系军阀和 1)背景:反直系军阀之间的狗咬狗的。战争发生在福建、浙 江、江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