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鸡育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的丛林冒险
“现在公司已启动进口,6月份就有祖代鸡到货。7月份,除了我们,还有一些企业也有引种计划。”电话那头,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迟汉东缓慢地说。
引种,是国内类似益生这样大型肉鸡企业的习惯性商业行为,这种习惯持续了长达10多年。
地位分工
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白羽肉鸡消费量占全部肉类消费的28.1%,早已成为诸多发达国家的第一大消费肉类。白羽肉鸡品种是世界各国育种专家上百年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有着不可替代的基因优势,益生公司董事长曹积生说。
有消费就有生产,产业的最上游便是育种。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白羽肉雏鸡引种2.42万套,全部来自新西兰的科宝。
尽管科宝并无太多透露,只在官网摆出了500、700、SASSO三个品种,但产品却行销全球。在目前全球祖代鸡700万套产能中,科宝占据280万套,紧次于安伟捷公司的350万套,远高于哈伯德的50万套,三者占据全球97%的市场份额。
源头控制和技术壁垒是驱动祖代鸡行业集中的两大原因,长江证券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陈佳表示,白羽肉鸡产业从纯系原种鸡繁育开始,经过品系之间的杂交育种,可生产出具有最好的杂交优势和遗传潜力的商品肉鸡。原种鸡起源于印度,19世纪传到英国,而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选择育种,形成目前最具竞争力的白羽肉鸡品种。
另外,技术提升品质,推动资源集中,形成了技术壁垒。20世纪4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了大量规模化肉鸡育种和生产企业,主要利用标准品种生产专门化品系,并进行杂交配套生产商品代;与此同时,孵化技术、光照制度、人工授精等技术研究和应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肉鸡遗传育种的发展,并使得白羽肉鸡成为肉鸡中极具竞争力的品种。
这样一来,上游原种鸡主要由欧美少数育种公司控制,祖代鸡这个咽喉又被少数公司扼住,就实现了蛋生鸡的源头垄断,往下,也便形成了鸡生蛋的技术壁垒。(中国畜牧兽医报章勇)然而,在我国,白羽肉鸡育种也曾出现过短暂的“春天”。
在白羽肉鸡产业的领地,全球分工早已完成,貌似一片有着严密规则约束的丛林。几十年来,在这片丛林里,大家各取所需——上游老牌种禽企业的强劲出口,中下游企业马不停蹄大肆引种,疫病难消危机四伏,供应商断货风险时刻萦绕,自主育种说来容易做来难,消费端乌云杂陈亟待廓清。
这些混杂在一起的个像,共同铺就了白羽肉鸡产业的背景色。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中美泰三国合资成立北京家禽育种公司,从美国引进艾维茵纯系,这是我国白羽肉鸡本土育种的开始。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回忆,2000年左右我国自主生产的艾维茵肉鸡占到国内市场50%以上。受“非典”、品种疾病净化问题等影响,2004年以后形势急转而下,本土育种跌入低谷。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当时引进艾维茵做育种成本很高,各方面环境也不如国外公司,竞争不过人家,也就选择了放弃。
2004年以后,本土育种基本消失,至此,我国白羽肉鸡完全退出了上游领地。
“到目前为止,大量的祖代鸡还得从国外坐飞机到烟台。”曹积生有感而发。
一组来自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2015年,我国祖代白羽肉雏鸡引种数从2005年的52.29万套猛增至2013年的154.16万套,2014年略降至118.08万套,到2015年的72.02万套,平均年引种100万套左右。
风险
引种的风险意识早已在白羽肉鸡产业内外漾开,国内的企业家心照不宣。
作为国内最大的祖代鸡引种企业,益生公司心里很清楚,在祖代种鸡引种等方面对国外供应商存在依赖,一旦供应商减少或停止输出种鸡雏鸡,公司就不能进口足量的祖代种鸡。
对于长期引种的风险,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秘书长宫桂芬称,一旦品种封关,种鸡进不来,国内控种的平衡度就会受影响,企业育种接不上,就会对祖代鸡采取强制换羽一次甚至两次,甚至会转移到父母代。“我们需要有自主育种能力,但自主育种不完全是为替代进口,国外先进的东西,我们也要吸收。”
时至今日,中国在世界白羽肉鸡生产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巨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要求培育白羽肉鸡的自有品种。”文杰认为,无论是基于品种安全,还是从市场多方面考虑,自主育种都很有必要,业内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
不过,对于引种的风险,也有企业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世界几大育种公司育种场分布在全球的不同地区,一旦某一种源地无法向中国输出种鸡雏鸡,但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各大育种公司也会想方设法把种源输送到中国。
中国市场对于世界育种公司的巨大吸引力毋庸置疑,但一组数据的矛盾却体现了对未来市场的不同预期。
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布的《2015-2024年全球农业展望》数据显示,到2024年,全球禽肉产量增速将达24%。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预测报告则认为,未来10年我国禽肉产量年均增速将下降为1.9%,比过去10年降低1.5个百分点。
“搅局者”
2008年,北京一家禽业公司和国外公司终止合作,顿时成为国内蛋鸡行业标志性事件。之后,以该公司推出蛋鸡新品种宣告胜出。他们打赢了一场有准备之仗,关键是,他们拿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种。在白羽肉鸡上,如此策略是否能复制?
育种作为产业的金字塔顶,“国内开展白羽肉鸡育种的企业并不多,目前正式在做的就一家”。文杰所说的这家公司就是广东佛山的高明新广农牧有限公司。
据新广农牧的工商资料显示,他们由31名自然人股东构成,实缴货币出资从1.7万元到142万元不等。
2010年前后,新广农牧着手白羽肉鸡育种,到目前已选育了四五个世代,采用三系配套技术,母系父本为显性白羽矮小型。“截至目前,工作基本顺利,饲料利用率和成活率有优势,只是在长速上偏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或许这跟矮小型、快大型育种中地位和作用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文杰介绍。
说到独一家,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原副所长陈宽维向记者补充,现在做白羽肉鸡育种的还有一些公司,他们不肯讲是有自己的顾虑,可能做的力度要大得多,投资也大得多。
显然,新广农牧就是白羽肉鸡育种丛林里公开的“搅局者”。
当大公司仍在等祖代鸡到货或计划下一次引种时,这家位于广东的公司打出了“即将推出节粮型白羽肉鸡”的宣传语。
“这些年来,如果没信心就坚持不下来。刚做的时候,很多行业人士持怀疑态度。”新广农牧公司副总经理冯甫荣表示,现在越做越有信心,明年就准备做中试。“目前行业内比较关注我们的配套,市场接受度反应要等明年中试,明年是针对性地推广。”
冯甫荣称,他们的白羽肉鸡第一父本是节粮型显性矮小型白鸡,因为导入了黄羽肉鸡的血缘,抗病率强,在成活率上有优势。相比进口肉鸡,长速虽偏慢,但饲料利用率并不比国外品种差。“国外品种长速快,但抗病能力差,不太适应国内的气候和饲养环境,但黄鸡能适应。”
“综合成本不比引进的品种差,只是出栏比他们迟一两天。不能单拿两个指标和国外相比,一两个指标可能永远追不上人家,人家毕竟做了这么多年。”冯甫荣接着说。
对此,有专家提出了质疑,“快大型料肉比高,长势慢的品种成活率高,但快大型也可以让其长得慢。他们的品种晚一两天不算什么,怕不是晚一两天的事。”
冯甫荣回应称,矮小鸡有优点,也有缺陷。矮小型配套会降低5%的生长速度。“配套模式怎么做,我们一直在试验,在做组合。十几年来,我们主要针对矮小鸡做育种研究,现在黄鸡的配套全部都是矮小型,快大型黄鸡也是矮小型。”
长期以来,国内育种主要是蛋鸡和黄羽肉鸡。新广农牧做育种,起初的想法就和国外白羽快大鸡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