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的奇妙旅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那个让人既好奇又有点小紧张的话题——血液凝固。
这可是个超级有趣的科学现象哦!想象一下,当一个不小心被划破皮肤的小伤口出现时,会发生什么呢?别急,让我来给你们娓娓道来。
首先得说说“血液凝固”是怎么回事儿。
简单来说,就是当血管受伤的时候,身体会启动一套精密的机制,让血块在伤口处形成,防止更多的血液流失。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得经过好一番“战斗”。
说起“战斗”,咱们得提提血小板。
这些小小的战士可是血液凝固的主力。
它们一看到伤口,就立刻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士兵”,准备保卫我们的血管。
而那些“士兵”呢,它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把破损的血管缝合起来,防止血液继续流失。
接下来是凝血因子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这些因子就像是指挥官,指挥着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一起行动。
它们把破损的血管口封住,不让血液再流出去。
这个过程可真是不容易,得靠各种“武器”才能完成。
不过,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知道吗?在血液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也是个关键因素。
如果环境太冷或者太热,都不利于血液凝固。
所以啊,我们平时要注意保暖,千万别让体温太高或太低影响血液循环。
除了温度,还有别的小东西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说,有些药物可能会让血液凝固变慢,比如阿司匹林。
而有些食物,比如大蒜、生姜,吃了之后血液凝固的速度可能会变快一些。
不过别担心,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会影响我们健康。
当然了,血液凝固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它也会闹点小脾气,比如在伤口比较大或者有感染的情况下,血液凝固可能就会出问题。
这时候,医生们就得想办法帮忙了,比如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或者用止血药来控制出血。
好了,关于血液凝固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吧。
血液凝固可是个神奇的过程,它让我们的身体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虽然有时候它会出错,但只要我们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减少这种“错误”发生的概率。
下次遇到小伤口时,记得及时处理哦!我想说,血液凝固虽然是个复杂的过程,但它也是我们身体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中医药大学 14级临床医学本部三班伊娜【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取家兔新鲜血液分别置于室温、低温、涂石蜡于试管壁的试管,加棉花、NaCl、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用竹签搅拌处理,观察记录其凝血时间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
结果:经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短,经NaCl、涂石蜡于试管壁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长,经肝素、草酸钾、低温处理的血液不凝,经竹签搅拌的血液不凝且竹签上缠有乳白色丝状物。
结论:增加粗糙面、组织因子促进血液凝固;稀释血液、涂石蜡于试管壁可延长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低温抑制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
【关键词】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肝素;纤维蛋白1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1.1.1实验动物家兔。
1.1.2实验材料和器械棉花,石蜡油,碎冰块,氯化钠,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氨基甲酸乙酯;试管(8支),小烧杯(2支),竹签,兔手术台,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本实验用手机秒表功能)。
1.2实验方法1.2.1家兔称重后,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 的氨基甲酸乙酯使之麻醉,将兔仰卧并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切开颈部皮肤、肌肉后,使两侧颈总动脉暴露,用玻璃分针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
以备取血之用。
1.2.3取8支试管,并编号。
按下表实验条件准备完毕(其中4号试管1~4组加0.5mLNaCl,而5~8组加2mL NaCl)图示:促凝与抗凝试验1.2.4放开动脉夹,先放一管血后再1~8号管每管加入血液1mL(约试管的1/8),立即用秒表(手机秒表功能)计时,每隔30s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时,记下所历时间。
【实验研究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五: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人:同组人:【实验目的】1.学习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了解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清洁小试管7个、小烧杯2个、竹签、秒表、试管架、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塑料动脉插管、线、棉花、水浴槽、冰盒液状石蜡、肝素、草酸钾1~2mg、脑匀浆液0.1ml、生理盐水【实验过程】1、动物麻醉及颈部手术(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取一只动物,称重。
按1g/kg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观察动物肌张力、呼吸与角膜反射的变化。
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沿颈正中线在喉头上一指至锁骨上一指的地方作一5~7cm的皮肤切口。
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
2、颈总动脉插管(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
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在动脉夹远心端距动脉夹约3cm处结扎。
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侧(结扎线与动脉夹之间)沿向心方向剪一小斜口(约占管径的一半),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由备用的线结扎固定。
取血时将动脉夹松开即可。
3、血液凝固的加速和延缓观察1.打开兔颈总动脉夹,血液从动脉插管流出,弃去第一份1mL动脉血后,向每个试管中注入1mL兔动脉血,并摇匀。
2.自血液流出动脉插管开始计时。
除第1管外,其他各管每隔15秒钟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液面是否倾斜即血液是否流动,直到试管内血液不再流动为止,记录凝血时间。
3.当第2管已经凝固时,再倾斜第1管看血液是否凝固,若尚未凝固则按上述方法每隔15秒钟倾斜一次,直到血液凝固为止,记录凝血时间,即为该兔血的凝固时间。
实验3.1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3.1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 测定加速及延缓血液凝固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
二、实验原理血液流出血管后会很快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台地过程,其实质是血液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及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
血液凝固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阶段是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段是纤维蛋白的生成。
三个阶段的实质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的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凝血系统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套凝血系统。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衣物表面接触而被启动。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区别是:外源性凝血系统所需的凝血因子的种类及凝血步骤较少,因此血液凝固的时间短,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血液凝固时间长。
本试验在暴露血管的条件下直接从动物动脉取血,观察记录不同实验条件下血液凝固的时间,通过加入外源性的组织因子来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比较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系统血液凝固过程的不同,并进一步比较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物理及化学作用。
三、实验用品家兔,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小试管11支,带橡皮条的玻璃棒,小烧杯两只,试管架,秒表13个,0.1%的肝素,2%草酸钾,7%枸缘酸钠,8%的Cacl2溶液,细玻璃粉,石蜡油,冰块。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备好11支干洁试管和2只小烧杯。
2、麻醉家兔,进行动脉插管。
取一只家兔,从一侧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5%氨基甲酸乙酯(4ml/kg体重),待其麻醉后,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距喉头1~2cm起,之胸骨上端1~2cm止,做一5~7厘米长的正中皮肤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实施气管插管。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五: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人:同组人:【实验目的】1.学习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了解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清洁小试管7个、小烧杯2个、竹签、秒表、试管架、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塑料动脉插管、线、棉花、水浴槽、冰盒液状石蜡、肝素、草酸钾1~2mg、脑匀浆液0.1ml、生理盐水【实验过程】1、动物麻醉及颈部手术(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取一只动物,称重。
按1g/kg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观察动物肌张力、呼吸与角膜反射的变化。
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沿颈正中线在喉头上一指至锁骨上一指的地方作一5~7cm的皮肤切口。
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
2、颈总动脉插管(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
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在动脉夹远心端距动脉夹约3cm处结扎。
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侧(结扎线与动脉夹之间)沿向心方向剪一小斜口(约占管径的一半),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由备用的线结扎固定。
取血时将动脉夹松开即可。
3、血液凝固的加速和延缓观察1.打开兔颈总动脉夹,血液从动脉插管流出,弃去第一份1mL动脉血后,向每个试管中注入1mL兔动脉血,并摇匀。
2.自血液流出动脉插管开始计时。
除第1管外,其他各管每隔15秒钟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液面是否倾斜即血液是否流动,直到试管内血液不再流动为止,记录凝血时间。
3.当第2管已经凝固时,再倾斜第1管看血液是否凝固,若尚未凝固则按上述方法每隔15秒钟倾斜一次,直到血液凝固为止,记录凝血时间,即为该兔血的凝固时间。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方法 往加了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棉花、石蜡、肝素、草酸钾和放在室温、冰块里的8支试管里加等量的家兔血液,分别记录凝血时间。
结果 血液凝固的顺序分别为加了棉花的试管,肺组织浸液的试管,生理盐水的试管,室温的试管,涂了了石蜡的试管,放在冰块里,加了肝素和草酸钾的血液在一个小时内未见凝血现象。
结论 棉花、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石蜡有微弱的抗凝作用,肝素、草酸钾、低温有很强的抗凝作用。
并且外源性凝血时间比内源性凝血时间短。
【实验对象】家兔体重适宜,雌雄不限,【材料】石蜡油,冰块,肝素,草酸钾,氨基甲酸乙脂;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秒表。
【方法】1.用200g/L 氨基甲酸乙脂按5ml/kg 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颈外动脉,采血10ml,制备血浆和血清。
3.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 ”行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
以备取血之用。
4.取8支试管,编号。
5.取8支试管,编号, 分别按下表1.中的要求准备试管、准备手表记血液凝固的时间。
血液刚进入各试管时同时计时间,每管2ml ,每隔15s ,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时,记下所历时间。
5~8管加入血液试管 编号 实验条件 每管加血2ml 1 对照管(无添加) 2 棉花少许 3 石蜡油涂管内壁 4 冰块 5 草酸钾0.1ml 6 生理盐水3ml 7 肺组织0.1ml 8 肝素1ml 小烧杯放血20ml 放血时用竹签不断搅动,3~5分钟后用水冲洗竹签后观察之 小烧杯放血20ml 对照后,用指腹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之混匀。
6.实验观察记录各管的凝血时间【结果】表1 凝血时间编号实验条件凝血时间1 对照管(无添加)10mis2 棉花少许 1.5min3 石蜡油涂管内壁47min20s4 冰块不凝5 草酸钾0.1ml 不凝6 生理盐水3ml 22min7 肺组织浸液0.1ml 40s8 肝素1ml 不凝【分析】1.1号试管及其他试管内血液凝固,是因为血液与试管壁接触,启动了内源性凝血过程。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过程以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从而加深对血液生理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血液凝固可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众多,包括血液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温度、钙离子浓度等。
光滑的接触面不利于凝血因子的激活和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从而延缓血液凝固;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凝血过程减慢;钙离子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钙离子会导致凝血障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家兔、注射器、酒精棉球、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石蜡油、冰块、氯化钙溶液等。
(二)实验方法1、用注射器在家兔耳缘静脉抽取一定量的血液,分别注入两支清洁的小试管中。
2、一支试管静置,作为对照管;另一支试管用竹签搅拌,观察血液是否凝固以及凝固所需的时间。
3、在两支新的小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再用注射器抽取家兔血液注入两管,摇匀后静置,观察两管血液的凝固情况。
4、取三支小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血液,一支置于 37℃水浴中,一支置于室温下,一支置于冰水中,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5、在两支小试管中分别滴入一滴肺组织浸液和石蜡油,然后加入等量的血液,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6、在一支加入血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血液凝固的情况。
四、实验结果(一)搅拌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对照管中的血液很快凝固,而搅拌管中的血液不凝固或凝固时间明显延长。
(二)草酸钾溶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加入草酸钾溶液的试管血液不凝固,而加入生理盐水的试管血液正常凝固。
(三)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37℃水浴中的血液凝固时间最短,室温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次之,冰水中的血液凝固时间最长。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小伙伴们在遇到危险时,会自己把自己给绑住,防止伤口再次出血。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我们来说说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
当身体受到伤害时,血管内的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伤口处,形成一个血小板血栓。
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也会被激活,开始发挥作用。
这些凝血因子会相互作用,形成纤维蛋白网,将血小板血栓和周围的组织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血块。
这样一来,伤口就被封住了,不再出血。
这个过程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影响因素吧。
1. 1.1 血液成分血液凝固的基础就是血液中的各类成分。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我们身体的免疫战士,负责抵抗病毒和细菌。
血小板则是血液凝固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要想让血液凝固得好,这些小伙伴们可不能少哦。
1.1.2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的核心。
它们就像是一支无形的军队,按照特定的顺序和力度行动,最终将伤口封住。
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如果某个凝血因子缺失或活性降低,那么血液凝固的能力就会下降。
2. 2.1 外部因素除了血液本身的因素外,外部环境也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低温会使血小板活性降低,从而影响血液凝固;高温则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不利于血小板聚集。
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也会对血液凝固产生影响。
2.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我们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比如,贫血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影响血液凝固;糖尿病则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通透性,进而影响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
一些疾病如肝病、肾病等也会对血液凝固产生影响。
3. 3.1 生活习惯我们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酗酒则会使肝脏功能受损,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性。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xxx(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xxxxxxx)【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方法将家兔的颈动脉血分别加入到装有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肝素、草酸钾等物质的十支试管中,分别记录凝血时间。
结果除了加有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棉花的试管中血液凝固了外,其他试管中的血液在实验时间内,均未发生凝固。
结论棉花、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可以促进血液凝固,石蜡、肝素、草酸钾、低温有抗凝作用。
【关键字】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肝素、组织因子、抗凝作用【Abstract】Objective,by measuring blood clotting tim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blood coagulation.Methods,the rabbit carotid blood were added into ten test tubes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lung tissue extracts, heparin, potassium oxalate and other substances, respectively record the coagulation time.Result,except the blood in the test tubes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lung tissue extracts, cotton, others didn’t clot in the experiment period.Conclusion,cotton, lung tissue extracts, physiological saline can promote blood coagulation, and paraffin, heparin, potassium oxalate, low temperature has anticoagulant effect.【Key words】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 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 heparin, tissue factor, anticoagulant effect【引言】血液凝固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2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方法:采用颈动脉取血放血,并且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试管,以此来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结果:1号(生理盐水)765s,2号(少许棉花)45s,3号(液体石蜡油)>2000,4号(冰水)>2000,5号(肝素)>2000,6号(草酸钾)>2000,7号(肺组织浸液)30s,8号(对照组)1545s。
结论:少量生理盐水、少许棉花和肺组织浸液能促进凝血过程,减短凝血时间,液体石蜡油、冰水、肝素、草酸钾能够减缓凝血过程,延长凝血时间。
【关键词】血液;血液凝固因子血液凝固参与生理止血的过程,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
血液凝固时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本次实验将观察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家兔1.2实验仪器秒表,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1.3实验药品和试剂生理盐水(NS),少量棉花,石蜡油,冰块,肝素,2%草酸钾,肺组织浸液1.4采血1.4.1麻醉固定用200g/L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4.2手术操作兔颈部正中切开,分理处颈外动脉,结扎颈动脉远心端,用止血钳夹住颈动脉近心端,插管1.5试管处理1号试管滴加NS 0.1mL,2号试管加棉花少许,3号试管均匀涂液体石蜡油,4号试管置于冰水中,5号滴加肝素0.1mL,6号试管滴加2%草酸钾0.1mL,7号试管滴加肺组织浸液0.1mL。
1.6实验观察实验观察:1~7试管每管加入血液2mL,立即用秒表计时,每隔15秒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是,记下所历时间。
2结果本次实验结果共包括8组,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1 各组血液凝固时间组别时间(s)1号(生理盐水)7652号(少许棉花)453号(液体石蜡油)>20004号(冰水)>20005号(肝素)>20006号(草酸钾)>20007号(肺组织浸液)308号(对照组)3讨论3.1血液凝固时间1号试管(NS)<8号,研究证明少量生理盐水结论血液稀释后凝血功能与血液稀释程度相关,生理盐水占20%加快了血液凝固的进程,30%、40%稀释的凝血功能未受影响,50%稀释的血液凝固能力开始减弱,60%稀释的血液凝固能力受到严重影响[1],0.1mL 的NS占总比重的5%,故加快血液的凝固过程,凝血加速。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词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
它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小保镖,保护着我们免受伤害。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血液凝固的神秘面纱吧!我们来了解一下血液凝固的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血液凝固就是我们体内的血小板、红细胞和血浆在受到刺激后,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固体物质。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凝血酶与血小板结合、纤维蛋白形成网状结构。
这样一来,原本流动在血管里的血液就变成了一块块硬邦邦的东西,从而防止了出血。
那么,血液凝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这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我们要了解一下血液凝固的主要成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血小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它们能够迅速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血小板血栓。
而凝血因子则是一类蛋白质,它们能够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
所以,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数量。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一些其他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第一个就是温度。
你知道吗?当气温降低时,我们的身体会自动增加血液的粘度,以保持体温。
这样一来,血液流动的速度就会变慢,从而有利于血液凝固。
第二个因素是酸碱度。
血液的酸碱度对血液凝固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血液的pH值在7.35到7.45之间时,血液凝固最为正常。
如果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血液凝固。
第三个因素是荷尔蒙。
雌激素等荷尔蒙会影响血液凝固的过程,所以女性在生理期时容易出现出血现象。
最后一个因素是药物。
有些药物会影响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功能,从而影响血液凝固。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血液凝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受到的影响因素。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处理出血现象呢?我们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们还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出血。
如果出现出血现象时,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比如,可以用干净的纱布压迫伤口,或者使用止血带将伤口包扎起来。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摘要:1.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2.方法:放了棉花、石蜡油、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置于冰块中和一支空管中共8支试管每管加入等量的家兔血并记录各组的凝血时间。
3.结果:血液凝固的速度由快到慢为加了肺组织浸液的试管、棉花的试管、生理盐水的试管,只加了家兔血的试管,涂了石蜡油的试管,而置于冰块中的试管、加了肝素和草酸钾三只试管没有出现凝血现象。
4.结论:棉花、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石蜡有微弱的抗凝作用,肝素、草酸钾、低温有很强的抗凝作用。
外源性凝血时间比内源性凝血时间短。
(二)关键词:凝血因子、血液凝固(三)引言: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其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
血液凝固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本次实验采用从家兔的颈动脉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因此凝血过程主要为内源性凝血,而在血液中加入肺组织浸液则是为了研究外源性凝血,这样使得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得以比较凝血速度。
(四)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对象:家兔二、实验仪器: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秒表、手术台、手术剪、眼科剪、止血钳、细线、固定绳、烧杯、注射器三、实验药品和试剂:氨基甲酸乙脂、棉花、石蜡油、冰块、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1.用200g/L氨基甲酸乙脂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剪除颈部兔毛,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3.取8支试管分别编号,分别按下表1.中的要求准备试管、准备手表记血液凝固的时间。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在维持血管通畅、防止出血以及修复受伤组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血液凝固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血液凝固机制。
首先,我们进行了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
将新鲜血液置于试管中,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血液在接触到空气后,会逐渐凝固成块状物质。
这表明空气中的氧气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当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凝固时间显著延长,这证明了抗凝剂对血液凝固的抑制作用。
实验二,影响因素的研究。
其次,我们对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我们分别加入了钙离子、维生素K和温度等因素,并观察其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钙离子和维生素K能够显著缩短血液凝固时间,而较低的温度则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些因素对血液凝固过程的重要性。
实验三,血液凝固与疾病的关系。
最后,我们探究了血液凝固与疾病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几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如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发现这些疾病与血液凝固机制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血栓形成常常与血液凝固过快有关,而出血倾向则可能是由于血液凝固过慢或凝血因子缺乏所致。
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对于血液凝固异常相关的疾病,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并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血液凝固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究血液凝固机制,寻找更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液凝固异常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王上(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级针灸推拿七年制1班3组,201212203301022)一、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方法:采用颈动脉放血取血,用不同因素处理各试管血液,记录凝血时间。
结果:各组凝血时间依次为:1号(空管、对照管)4408.33+1086.13秒,2号(少许棉花)820秒,3号(石蜡油)5852秒,4号(生理盐水)1495秒,5号(冰浴)不凝,6号(肝素)不凝,7号(草酸钾)不凝,8号(肺组织浸液)189.50+66.93秒。
结论:少量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少量棉花能促进凝血过程,减短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液体石蜡涂壁、冰水能够减弱凝血过程,延长凝血时间。
二、引言血液凝固过程是有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
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途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因子是指在组织因子参与下的血凝过程。
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
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肺组织浸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三、关键字凝血因子、凝血时间、影响因素四、实验材料和方法1.材料:家兔;石蜡油,冰块,肝素,柠檬酸钠或草酸钾,氯化钙,氨基甲酸乙酯;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兔手术台,手术剪,眼科剪,止血钳,细线,固定绳,试管,塑料小烧杯,注射器,秒表。
2.方法:2.1用200 g/L氨基甲酸乙酯按5 ml/kg体重计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2剪除颈部兔毛,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颈外静脉,采血10ml,制备血浆和血清。
2.3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能学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摘要:【目的】研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内源性物质。
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原理】血液凝固的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
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途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是指组织因子参与下的血凝固过程。
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
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肺组织浸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结果】肝素、2%的草酸钾、石蜡、降低温度会导致血液凝固变慢甚至不凝固。
棉花,肺组织浸液会大大加快血液凝固,缩短血液凝固的时间。
【结论】内源性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纤维蛋白,将其取出后血液不再凝固;影响血液的外源性因素通过影响血液的酶促反应来影响凝血。
关键词:凝血因子;酶促反应;组织因子;内源性;外源性。
引言:血液的凝固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与的酶促反应。
由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导致凝血。
去除纤维蛋白,血液就不会凝固。
通过调节外源性因素,可以使得血液凝固的时间改变。
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家兔1.2器材:石蜡油,冰块,草酸钾,肝素,氯化钙,氨基甲酸乙酯;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秒表。
2. 实验步骤:2.1用200g/L 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子仰卧固定在兔手术台上。
2.2切开颈部皮肤后(先去除颈部兔毛),分离颈外静脉,采血10ml,制备血浆和血清。
2.3分离一侧的经总动脉,头部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个“V”字的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
以备取血之用。
2.4取8支试管,编号1-10。
按照下图准备实验条件。
2.51-8号试管各加入血液2ml。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引言:血液凝固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在维持血液循环和修复伤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血液凝固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 值、离子浓度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这些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以期深入理解血液凝固的机制。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新鲜的血液样本、试管、计时器、温度计、pH试纸、盐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步骤:a. 将血液样本分别放入不同试管中。
b. 在一组试管中调节温度,分别放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如冷水浴和热水浴。
c. 在另一组试管中调节pH值,使用pH试纸测量并调整pH值。
d. 最后一组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溶液。
e. 在每个试管中记录血液凝固的时间,使用计时器进行计时。
实验结果:1. 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较低的温度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而较高的温度会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这是因为低温会使血液中的酶活性降低,凝固因子的活性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延长凝固时间。
而高温则会加速酶活性和凝固因子的反应速率,导致凝固时间缩短。
2. pH值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pH值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而较高的pH值会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这是因为酸性环境会降低血液中凝血酶的活性,使其反应速率减慢,从而延长凝固时间。
而碱性环境则会促进凝血酶的活性,导致凝固时间缩短。
3. 盐溶液浓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而低浓度的盐溶液会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引起细胞脱水,导致凝血因子的浓度降低,凝血时间延长。
而低浓度的盐溶液则会使细胞膨胀,增加凝血因子的浓度,导致凝固时间缩短。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盐溶液浓度都会对血液凝固时间产生影响。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也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
温度、pH值和盐溶液浓度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素,通过调节这些因素,人体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功能。
血液凝固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浙江中医药大学一、实验目的和摘要: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二、关键词: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三、引言:不同因素(药物、温度等)经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影响血液凝固时间四、材料和方法家免;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冰块、肝素、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液状石蜡、肺组织浸液;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
1、静脉注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ml/kg的量,将兔麻醉,仰卧固定于兔手台上。
正中切开颈部,分离一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线结扎阻断血流,近心端夹上动脉夹。
在动脉当中斜向剪一小切口,插入动脉插管,结扎导管以备取血。
2、试管准备好。
每管加2ml血液试管1 不加任何处理(对照管)试管2 放少许棉花试管3 用液状石蜡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试管4 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试管5 加肝素1ml试管6 加草酸钾1ml试管7 加肺组织浸液0.1ml试管8 生理盐水1ml3、放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ml。
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竹签搅动直至纤维蛋白形成。
4、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2ml后,即刻开始计时,每隔壁15s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
5、6、7号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
五、结果六、讨论1、室温基准时间,1号与其他管血液凝固,是因为血液与关闭接触启动了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浆,由FXII被激活所启动。
首先由FXII接触到异物表面而被激活成FXIIa,FXIIa转而使FXI激活,成为FXIa。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生理学实验—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 了解血液凝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加深对血液凝固原理的理解。
生理学实验—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 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由多种凝血因子参与,其本质是 将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生理学实验—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观察项目 1.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由颈总动脉放血10ml,分别放入两个小烧杯中。 一杯静置,另一杯用竹签不断搅动。约1min后取出 竹签,用水洗净,可见到附着于竹签上的纤维蛋白。
观察和比较两杯血液凝固的情况。
静置
搅动
生理学实验—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搅动
取出
摇匀后每15s将试管倾斜一次,分别记录3支试管中 血浆凝固的时间,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富血小板血浆和少血小板血浆的制备:
0.1M枸橼酸钠抗凝全血(1份抗凝剂加9份全血),以1000转/分 的速度离心10min,取上层血浆即为富血小板血浆。取同样抗凝全
血以4000转/分的速度离心30min,上层血浆即为少血小板血浆。
凝血过程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 成、凝血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 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途径分为:内源性凝血 和外源性凝血。 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主要有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生理学实验—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生理学实验—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用品】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器材: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1套、兔手术台、动脉夹、 动脉插管、小试管、小烧杯、竹签、棉花、 恒温水浴箱、盛有碎冰块的烧杯、秒表。 药品与试剂: 25%氨基甲酸乙酯、肝素、草酸钾、CaCl2、 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兔脑浸液、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词汇,其实是指我们的身体在受到伤害时,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来修复伤口。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它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底吧!我们来说说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当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时,比如切破手指或者摔倒受伤,血管内的血液会迅速流向伤口处。
这时,伤口周围的细胞会释放一种叫做纤维蛋白原的物质。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可以被酶分解成纤维蛋白的物质。
纤维蛋白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它可以通过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将血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包裹在内,最终形成一个血块。
这个血块就是我们常说的“绷带”,它可以帮助伤口止血,促进伤口愈合。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其实,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1. 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容易出现血液凝固异常的情况。
比如,他们可能患有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导致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这些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它们,血液就无法正常凝固。
2. 疾病因素:有些疾病也会导致血液凝固异常。
比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都可能影响到凝血系统的正常运作。
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以及恶性肿瘤也可能引发血液凝固异常。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就可以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帮助预防血栓的形成。
而肝素、普通肝素等则是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它们可以迅速阻止血液凝固。
4. 外部因素: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血液凝固。
比如,寒冷的环境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减缓血液流动速度;而高温则会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动速度。
这些变化都会对血液凝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了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了。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有出血倾向或者容易形成血栓等问题,就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 掌握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凝固过程包括凝血酶原激活、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等环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值、Ca2+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因子浓度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血液、肝素、草酸钾、石蜡油、棉絮、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器、滴定管、试管、试管架、移液器、秒表等。
四、实验方法1. 分组:将实验分为以下几组:A组(正常血液)、B组(加肝素血液)、C组(加草酸钾血液)、D组(加石蜡油血液)、E组(加棉絮血液);2. 血液凝固时间测定:取等量血液,分别加入各组对应的处理液中,记录血液凝固所需时间;3. 结果分析:比较各组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分析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A组:血液凝固时间为(20±5)秒;2. B组:血液凝固时间为(40±10)秒;3. C组:血液凝固时间为(30±8)秒;4. D组:血液凝固时间为(25±7)秒;5. E组:血液凝固时间为(18±6)秒。
六、结果分析1. 肝素具有抗凝作用,能延长血液凝固时间;2. 草酸钾可降低血液中Ca2+浓度,延长血液凝固时间;3. 石蜡油可阻碍血液与试管内壁的接触,延长血液凝固时间;4. 棉絮可增加血液与试管内壁的接触面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七、结论1. 温度、pH值、Ca2+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因子浓度等是影响血液凝固的重要因素;2. 肝素、草酸钾、石蜡油、棉絮等物质对血液凝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血液污染;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分析。
九、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加深了对血液凝固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浙江中医药大学 14级临床医学本部三班张伊娜【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取家兔新鲜血液分别置于室温、低温、涂石蜡于试管壁的试管,加棉花、NaCl、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用竹签搅拌处理,观察记录其凝血时间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
结果:经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短,经NaCl、涂石蜡于试管壁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长,经肝素、草酸钾、低温处理的血液不凝,经竹签搅拌的血液不凝且竹签上缠有乳白色丝状物。
结论:增加粗糙面、组织因子促进血液凝固;稀释血液、涂石蜡于试管壁可延长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低温抑制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
【关键词】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肝素;纤维蛋白1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1.1.1实验动物家兔。
1.1.2实验材料和器械棉花,石蜡油,碎冰块,氯化钠,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氨基甲酸乙酯;试管(8支),小烧杯(2支),竹签,兔手术台,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本实验用手机秒表功能)。
1.2实验方法1.2.1家兔称重后,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 的氨基甲酸乙酯使之麻醉,将兔仰卧并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切开颈部皮肤、肌肉后,使两侧颈总动脉暴露,用玻璃分针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
以备取血之用。
1.2.3取8支试管,并编号。
按下表实验条件准备完毕(其中4号试管1~4组加0.5mLNaCl,而5~8组加2mL NaCl)编号实验条件1 空白对照2 棉花少许3 石蜡油润滑整个试管表面4 浸在盛有碎冰块的烧杯中5 2mL NaCl6 1mL 肝素7 0.1mL 草酸钾8 0.1mL 肺组织浸液图示:促凝与抗凝试验1.2.4放开动脉夹,先放一管血后再1~8号管每管加入血液1mL(约试管的1/8),立即用秒表(手机秒表功能)计时,每隔30s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时,记下所历时间。
其中5~8号管需摇晃试管使血液和液体混匀。
1.2.5由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分别注入两个小烧杯内各10mL,一杯静置;另一杯用竹签不断地进行搅拌5min,观察血液的凝固现象。
取出竹签,用水洗净,观察缠绕在竹签上的物质。
1.2.5记录各管的凝血时间[1]。
2实验结果2.1与空白对照组凝血时间(1号试管)相比:(1)2、8号试管凝血时间缩短,且8号试管凝血最快,2号其次。
(2)3、5号试管凝血时间延长,但3号试管中血凝较5号快。
(3)4号试管未凝(理论上浸在0℃冰水混合物中血液不会凝固,但实验条件下冰块逐渐溶解导致其温度上升,可能会出现使4号管血液凝固的现象)。
(4)待结束实验,6、7号管血液始终不凝。
详见下表:编号实验条件凝血时间(min)与空白组实验结果对照平均数X标准差SX+S1 空白对照37.81 11.32 37.81+11.322 棉花少许11.75 5.37 11.75+5.37 缩短3 石蜡油润滑整个试管表面42.89 2.65 42.89+2.65 延长4 浸在盛有碎冰块的烧杯中未凝延长5 2.0mL NaCl 51.25 1.73 51.25+1.73 延长6 1.0mL 肝素不凝延长(始终不凝)7 0.1mL 草酸不凝延长(始终钾不凝)8.15 2.83 8.15+2.83 缩短8 0.1mL 肺组织浸液图示:促凝与抗凝试验2.2与对照组相比,经竹签搅拌过的血液不凝固,竹签洗净后上面缠绕着乳白色丝状物质。
3实验讨论3.1血液凝固机制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称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生理性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3.1.1凝血因子特性包括12个经典的凝血因子,即FⅠ~ⅩⅢ(其中因子ⅤⅠ已被废除)以及激肽系统的2个因子,即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原。
除FⅣ为金属离子外,其他均为蛋白质;除组织因子外,其他均存在于血浆中[2]。
3.1.2凝血途径血液凝固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
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途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酯、胶原等)接触而启动。
当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时,首先是FⅫ结合到异物表面,并被激活为FⅫa。
FⅫa 的主要功能是激活FⅪ成为FⅪa,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2)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成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又称组织因子途径。
组织因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存在于大多数组织细胞。
在生理情况下,直接与循环血液接触的血细胞和内皮细胞不表达组织因子,但约有0.5%的FⅦ处于活化状态(FⅦa)。
当血管损伤时,暴露出组织因子,后者与FⅦa结合而形成F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后者在磷脂和Ca2+存在的情况下迅速激活FⅩ生成FⅩa。
由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所生成的FⅩa,在Ca2+存在的情况下可与FVa在磷脂膜表面形成FXa—FVa—Ca2+—磷脂复合物,即凝血酶原复合物,进而激活凝血酶原。
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作用下激活成为凝血酶[3]。
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
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肺组织浸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3.2对实验结果本质探究3.2.1棉花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加入棉花后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缩短。
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了一个粗糙的表面,容易使血小板发生黏着、聚集,然后释放许多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子;另外棉花含许多带负电荷的植物纤维,也能激活凝血因子XⅡ,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3.2.2涂石蜡油于试管壁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涂石蜡油于试管壁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延长。
由于石蜡油表面光滑,不易引起血小板黏着,即不易使血小板发挥促进凝血的作用。
另外石蜡油为绝缘体,其把试管表面所带的负电荷覆盖,不利于凝血因子XⅡ的激活,因而延长凝血时间。
3.2.3低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置于低温后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延长。
凝血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就减弱甚至丧失,因此放置于冰水中的试管血液不凝固。
3.2.4NaCl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我们小组的实验中加入2mLNaCl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延长。
原因是加入的生理盐水稀释了血液,使凝血酶的浓度降低,延长了血液凝固的时间。
而1~4组加入0.5mLNaCl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缩短,可能不同浓度的NaCl产生效果不同,亦有可能是凝血酶发挥作用有一个最适浓度,越接近最适浓度,凝血时间越短。
3.2.5肝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加入肝素后血液不会凝固。
肝素是机体内外重要的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等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使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抑制或失活,从而达到抗凝的作用。
肝素则主要通过与血浆中的的一些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Ⅲ结合,加强后者的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使血管内壁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作用。
因此在试管内放入肝素时血液不会发生凝固。
3.2.6草酸钾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加入草酸钾后血液不会凝固。
凝血过程中Ca2﹢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其参与了血液凝固的许多环节,当血液中没有Ca2﹢时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
在试管中加入草酸钾,由于草酸钾与Ca2﹢发生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使血液中没有Ca2﹢,故血液不会发生凝固。
3.2.7肺组织浸出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加入肺组织浸出液后血液不会凝固。
肺组织浸出液中含有丰富的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Ⅲ),易通过外源性途径迅速发生凝血反应,因此加肺组织浸出液的试管血液凝固发生最快。
3.2.8竹签搅拌实验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经竹签搅拌实验后血液不再凝固。
在竹签上可见乳白色丝状物,该物质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
用竹签搅动后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被粘附在竹签上,血液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被完全消耗,不再产生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液自然无法凝固。
4实验结论经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短,而涂石蜡于试管壁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长,表明与粗糙面、负离子接触能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使凝血加快,组织因子易通过外源性途径迅速发生凝血反应;经2mLNaCl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长,原因是加入的生理盐水稀释了血液,使凝血酶的浓度降低,延长了血液凝固的时间。
但经0.5mLNaCl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短,其机制尚不清;经肝素、草酸钾、低温处理的血液不凝,肝素、草酸钾是较强的抗凝剂,温度会影响凝血酶活性;经竹签搅拌的血液不凝且竹签上缠有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
5参考文献[1]陆源, 孙霞, 饶芳. 机能学实验教程[M]. 第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140-141.[2]王鸿利. 止血与凝血机制研究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 2006, 20(26):13-19.[3]朱大年. 生理学[M]. 第八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