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季计提应交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应如何处理--【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bc703e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9.png)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是一种会计处理,用于反映公司因认为在未来期间能够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而产生的税负或税收抵免。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资产负债表方法和综合损益表方法。
基于资产负债表方法,公司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并且将其列在负债一侧。
基于综合损益表方法,公司同样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但是将其归入综合表示。
递延所得税会在两个情形下产生:一个是在一个期间内的确认损益时,另一个是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
当公司确认损益时,为了将利润或亏损从税费表上的税率分离开来,它将应付税费和应交税费分别计算在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中。
这样,负债和资产的净额便反映了公司在未来期间可以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的能力。
在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公司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来计算它。
某些会计方法可能会导致比其他方法更高的税收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将减少,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能会增加,反之亦然。
递延所得税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
对于股东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股
东可以根据递延所得税的情况来估算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潜在的股息。
另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总而言之,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并有助于公司合理地规划财务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此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 递延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 递延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25f6b0e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2.png)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递延所得税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企业应当对所有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对于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暂时性差异,企业应当不予确认。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确认期末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并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企业应当按照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适用税率应当根据资产和负债的预期收回或结算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5.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列报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列示,不得相互抵销。
6.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确认
企业应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所得税影响: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
以上是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递延所得税的主要规定,企业在实务操作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d3b3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8.png)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递延所得税是指在会计报表中,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实际缴纳税额与会计核算利润之间的差额。
递延所得税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会计课题,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分析其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递延所得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税法往往要求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确认收入或费用,而会计准则则可能有不同的确认时间或计量方法。
这种差异导致了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临时差异和永久差异。
临时差异是指由于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差异,在未来会计期间内可预见会消除的差异。
例如,税法规定某笔收入可以在下一会计期间确认,但会计准则要求在当前会计期间确认,导致了临时性的差异。
永久差异是指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在未来会计期间内不会消除的差异。
例如,税收抵扣准则要求某项费用在税收方面不可抵扣,但会计准则认为该费用属于可抵扣范围,导致了永久性的差异。
二、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1.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当企业的累计临时差异为净负值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用于抵扣未来企业实际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方法为净负值乘以预计的适用税率。
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当企业的累计临时差异为净正值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用于预计未来会计期间内的实际所得税支付。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方法为净正值乘以预计的适用税率。
3. 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明确披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计提和冲销情况,以及适用的税率和未使用的税收抵扣亏损情况等信息。
三、递延所得税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递延所得税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递延所得税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税前利润与税后利润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等指标。
递延收益相关的所得税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递延收益相关的所得税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https://img.taocdn.com/s3/m/de05cf2d83c4bb4cf7ecd1cc.png)
递延收益相关的所得税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递延收益相关的所得税处理如下所示:企业在进行递延收益处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与此相关的所得税问题。
根据《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081号)第一条: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该规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企业在以后期间收到政府补助金额,如例1,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时应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在当期收到该政府补助金额,如例2,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时需要确定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1:某粮食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和有关主管部门每6个月下达的轮换计划出售陈粮,同时购入新粮,为弥补该企业发生的轮换费用,财政部门按照轮换计划中规定的轮换量支付该企业0.06元/斤的轮换补贴。
该企业根据下达的轮换计划需要在20X8年10月至20X9年3月轮换储备粮2亿斤(每月转换储备粮量相同),款项于20X9年3月收到。
(1)20X8年10月份应根据轮换量2亿斤和规定的补贴额0.06元/斤,确认其他应收款1200万元借:其他应收款 12,000,000.00贷:递延收益 12,000,000.00(2)20X8年10月将补偿10月份的补贴计入当期收益借:递延收益 2,000,000.00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利得 2,000,000.00(3)以后每月份的分录同(2),同时20X9年3月份收到政府补助金,账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 12000,000.00贷:其他应收款 12,000,000.00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首先确认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递延收益的分摊的起点时“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递延收益分摊的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孰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报废、转让等),尚未摊销的递延收益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关注:培训费的核算和所得税处理【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关注:培训费的核算和所得税处理【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33b4781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03.png)
关注:培训费的核算和所得税处理【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带动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企业的重要职责,也是企业在当期商业环境中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核算培训费也是企业财务的一项工作内容之一,今天老顾就跟大家聊一聊培训费的核算和所得税处理问题。
一、培训费的核算1、培训费的核算内容培训费,是指单位组织开展、外出参加培训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师资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培训资料费、交通费以及其他费用。
具体来说如下:(1)师资费是指聘请师资授课发生的费用,包括授课老师讲课费、住宿费、伙食费、城市间交通费等。
(2)住宿费是指参训人员及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发生的租住房间的费用。
(3)伙食费是指参训人员及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发生的用餐费用。
(4)培训场地费是指用于培训的会议室或教室租金。
(5)培训资料费是指培训期间必要的资料及办公用品费。
(6)交通费是指用于培训所需的人员接送以及与培训有关的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
(7)其他费用是指现场教学费、设备租赁费、文体活动费、医药费等与培训有关的其他支出。
请注意:参训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往返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应按照单位差旅费有关规定在差旅费科目核算。
2、报销要求(1)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单位的相关规定审核培训费开支,对未履行审批备案程序的培训,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给予报销。
(2)报销培训费,在规定标准范围内的,应当提供组织开展(或外出参加)培训的审批文件、培训通知、实际参训人员签到表以及培训机构出具的收款收据和发票(专票或普票)、费用明细等证明资料;自行组织开展的培训中,支付的师资费,应当提供讲课费签收单及服务合同,并代扣代缴个税。
3、会计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培训费属于职工教育经费,作为职工薪酬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与递延税款的计提
![应交税费与递延税款的计提](https://img.taocdn.com/s3/m/5e28f57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9.png)
应交税费与递延税款的计提税费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缴纳的各种税金、费用和其他财务支出。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需要准确计提和披露涉及到的应交税费和递延税款。
本文将介绍应交税费与递延税款的概念、计提的依据、计提方法以及会计处理等相关内容。
一、应交税费的概念与计提依据应交税费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缴纳的各类税金和涉及到的其他财务支出。
计提应交税费的依据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根据相关税法规定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企业所得税是应交税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其计提依据是企业的会计利润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准则。
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反映其应交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计提和缴纳情况。
二、应交税费的计提方法企业应交税费的计提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即计算应交税费和确认计提税费。
计算应交税费需要依据企业的会计利润和税法规定的税率,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下,企业应纳税额计算中会包括各项税前扣除项目以及税法规定的特殊扣除项目的影响。
确认计提税费主要是将计算得出的应交税费数额计入财务报表中的应交税费科目中。
在确定计提税费时,应以稳妥性为原则,不得故意隐瞒或虚增应交税费的金额。
三、递延税款的概念与计提依据递延税款是指由于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税务政策之间存在差异而产生的暂时性税款差异的金额。
递延税款可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两种。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由于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可能形成应交企业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由于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可能形成可以用于抵扣缴税义务的减免税额。
四、递延税款的计提方法递延税款的计提主要涉及到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和确认。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提是通过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计算得出,需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并确认。
企业应将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财务报表中的递延税款科目。
所得税费用科目账务处理
![所得税费用科目账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b18d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b.png)
所得税费用科目账务处理一、概述在企业会计中,所得税是企业必须缴纳的一种税费,也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所得税费用科目的账务处理方法,帮助企业正确记录和核算所得税费用,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所得税费用科目在会计科目中,所得税费用被视为一项重要的费用科目,通常被划分为以下两个子科目进行核算:1. 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得税费用。
它是按照企业利润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得出的,并在财务报表中以借方金额进行记录。
2. 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因准则差异或暂时性差异而需要缴纳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这些差异可能是因为在税务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导致,或者是由于某些收入或支出被推迟确认所导致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以贷方金额记录在财务报表中。
三、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根据我国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应交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当企业在一个会计周期结束后需要缴纳所得税时,应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账务处理:(1)借记应交所得税科目,将所得税费用计入财务报表;(2)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缴纳的所得税转移至银行账户。
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涉及到准则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在会计处理中,应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账务处理:(1)确定准则差异或暂时性差异的具体金额;(2)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将递延所得税费用计入财务报表;(3)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如果递延所得税费用可抵扣未来的应交所得税时,需同时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所得税费用科目的调整和报告在每个会计周期结束后,企业需要进行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和报告,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具体步骤如下:1. 所得税费用的调整(1)确定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准确金额;(2)对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进行调整。
2. 所得税费用的报告(1)将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填写在财务报表的适当位置,如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2)编制所得税费用明细表,详细列示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来源和计算方法。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详细)1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详细)1](https://img.taocdn.com/s3/m/40d4ca223169a4517723a390.png)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是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的。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其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他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二、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范围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事项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商誉的初始确认;二是同时具有―不是企业合并交易,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三是同时满足―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条件的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同样道理,企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交易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同时具备―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特征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二是不同时具备―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三是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ec38b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a.png)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是指企业因税法规定而产生的税务相关责任,但在当前会计期间内暂时不需要实际支付的一部分税款。
为了准确处理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企业需要了解递延税款的核算方法和会计处理。
本文将详细讲解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递延税款的确认和计量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的确认和计量是以记账凭证为依据,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
递延税款通常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在当前会计期间,企业由于税收政策变化或者利润分配方式等原因,所需缴纳的额外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在当前会计期间,企业由于税收政策变化或者利润分配方式等原因,可以获得的减免所得税的权益。
二、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包括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借记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贷记。
具体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在资产负债表中,将递延所得税负债列示在长期负债下。
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列示在长期资产下。
同时,在负债方和资产方都增加相应的科目,用于记录递延所得税的金额。
2. 在利润表中,将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两个科目列示在利润表中的税前利润一项下。
其中,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是负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是正数。
两者的绝对值相等,可以抵消彼此。
3. 在税收相关凭证中,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凭证以借记形式记账,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凭证以贷记形式记账。
三、递延税款的变动会计处理递延税款的变动通常由如下原因引起:税法规定变更、利润分配政策变动、税率变更等。
对于递延税款的变动,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1. 税法规定变更:如果发生税法规定变更,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发生变动,企业需要重新计量递延税款,并将变动数额计入当期利润中。
2. 利润分配政策变动: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发生变动,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发生变动,企业需要重新计量递延税款,并将变动数额计入当期利润中。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9b96a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7.png)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公司因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未实现减税效益,其计算方法是将公司的账面价值与税法价值进行比较,如果账面价值小于税法价值,则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在财务报表中需要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
其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1. 初次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在其产生的年度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表,同时应当将其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资产中。
2. 资产减值:在每个会计期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如果资产减值测试结果表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预期未来减税所得,则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3. 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按照其预期减税所得的年限进行摊销。
如果预期减税所得的年限无法确定,则应当按照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摊销。
摊销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表。
4. 转移: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预期未来减税所得,则应当转移至递延所得税负债中。
转移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表。
总之,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种重要的财务资产,在会计处理上需要遵循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 1 -。
所得税递延资产与递延负债的会计处理
![所得税递延资产与递延负债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fdd53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f.png)
所得税递延资产与递延负债的会计处理在企业会计中,所得税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反映了企业在税务和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税收影响。
本文将探讨所得税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分析其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所得税递延资产是指企业在税务上享有的税收减免或抵扣权利,由于税法规定的原因,企业在当前会计期间无法享受这些减免或抵扣。
递延资产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企业在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之间存在差异,例如,企业在会计上确认了一笔费用,但税法规定这笔费用在未来的几个会计期间内可以抵扣。
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该将这部分可以抵扣的费用计入所得税递延资产。
递延负债则是指企业在税务上需要支付的未来所得税额,由于税法规定的原因,企业在当前会计期间无需支付这些税款。
递延负债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企业在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之间存在差异,例如,企业在会计上确认了一笔收入,但税法规定这笔收入在未来的几个会计期间内需要纳税。
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该将这部分未来需要纳税的收入计入所得税递延负债。
所得税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资产负债法和综合法。
资产负债法是指将所得税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分别列示在资产和负债的一侧。
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得税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分别计入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
综合法是指将所得税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合并计入综合收益表上的综合收益项目中。
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政策和财务报告要求。
所得税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的会计处理对企业财务报表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们可以影响企业的利润表。
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的计提会导致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变动,从而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其次,它们可以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的计入会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总额,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最后,它们还可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表。
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税前利润和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投资回报。
企业所得税的计提、缴纳、汇算清缴会计分录【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
![企业所得税的计提、缴纳、汇算清缴会计分录【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f0bc6e4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f.png)
企业所得税的计提、缴纳、汇算清缴会计分录【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2017-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
按月(季)预缴(一般是分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1.按月或按季计提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按季缴纳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次年5月31日前汇算清缴,应补税额(全年应交所得税额-已预缴税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4.缴纳税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补缴税款损益调整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年度汇算清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
7.留抵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后语点评:会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
为此,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基本会计准则,正确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并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时遵循一般原则的要求。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7a951bc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2.png)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1000*25%=250,现在少交了 25万,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功劳。 会计是一门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首先要明白,损益表中“所得税费用”是企业自己根据利润计算出来的 税费,而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应交税费”,这个是给税务局的税费,两者 不一样。他们之间就差了一个纳税差异。通过会计分录来看一下:
1、按照企业的利润计算的实际应该缴纳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2、由于纳税差异的存在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影响 的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3、递延所得税负债影响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上面三个分录合起来,就是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 假设企业 2007年利润是 1000万,其中计提坏账 100万,那么企业计 算的“所得税费用”就是:1000*25%=250万。分录分别是: 计提坏账:
递延收益相关的所得税处理_会计学堂
![递延收益相关的所得税处理_会计学堂](https://img.taocdn.com/s3/m/628e9472af1ffc4ffe47acd5.png)
会计学堂,是深圳快学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在线培训平台。
致力于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会计实操、税务实操、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注会CPA等各类培训。
成立至今,已拥有超500人优秀师资团队,开发了涵盖60+行业实操、10,000+实操课程,34个省市自治区税务实操。
是国内领先的会计实操在线培训机构。
递延收益相关的所得税处理如下所示:企业在进行递延收益处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与此相关的所得税问题。
根据《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081号)第一条: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该规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企业在以后期间收到政府补助金额,如例1,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时应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在当期收到该政府补助金额,如例2,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时需要确定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1:某粮食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和有关主管部门每6个月下达的轮换计划出售陈粮,同时购入新粮,为弥补该企业发生的轮换费用,财政部门按照轮换计划中规定的轮换量支付该企业0.06元/斤的轮换补贴。
该企业根据下达的轮换计划需要在20X8年10月至20X9年3月轮换储备粮2亿斤(每月转换储备粮量相同),款项于20X9年3月收到。
(1)20X8年10月份应根据轮换量2亿斤和规定的补贴额0.06元/斤,确认其他应收款1200万元借:其他应收款 12,000,000.00贷:递延收益 12,000,000.00(2)20X8年10月将补偿10月份的补贴计入当期收益借:递延收益 2,000,000.00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利得 2,000,000.00(3)以后每月份的分录同(2),同时20X9年3月份收到政府补助金,账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 12000,000.00贷:其他应收款 12,000,000.00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首先确认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07bf3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6.png)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递延所得税是指由于会计和税务规定的差异,导致当前会计利润与最终纳税利润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
根据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记账方法是根据未来预计能够抵扣的减免税款来计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DIT Asset)是指因往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使用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减免税款而形成的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DIT Liability)则是指未来会计期间内需支付的给税款。
递延所得税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会计利润与税务利润之间的差异: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制定的,而税务利润是根据税法制定的。
两者之间的差异体现在收入确认、费用计算等方面。
2. 重估资产和负债:当企业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重估时,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差异。
例如,对于重要的固定资产重新评估后的差额,会计方面会计入资产增值,而税务方面则不计入。
3. 投资抵消:当企业获得投资收益或者参与投资亏损时,会计和税务处理会有差异。
根据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1. 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基础:通常有两种计量基础,一是根据税率确定,二是根据实际预计可以抵扣的减免税款确定。
2. 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期间分配:根据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应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会计期间内进行分配调整。
3. 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减少和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减少和增加应该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当暂时性差异消失时,应该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根据会计准则,在考虑税务政策的前提下,根据未来预计能够抵扣的减免税款来计算。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反映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实际情况,并且能够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总结: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根据会计准则制定的,在考虑税务政策的前提下,根据未来预计能够抵扣的减免税款来计算。
递延所得税的产生主要与会计利润与税务利润之间的差异、重估资产和负债、投资收益等相关。
会计工作中的预提费用与递延所得税核算
![会计工作中的预提费用与递延所得税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e92bc70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5.png)
会计工作中的预提费用与递延所得税核算在会计工作中,预提费用与递延所得税核算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预提费用是指为了符合会计准则和实际经营需要,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根据可靠的证据和估计所需,提前计提但尚未发生的费用。
而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税务利润与会计利润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导致应交所得税的实际金额与会计科目中所记录的金额不一致。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介绍预提费用与递延所得税核算的具体方法和影响因素。
案例:某公司在2020年12月31日当年度末进行了预提费用与递延所得税的核算。
一、预提费用核算预提费用的核算是为了保证会计准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相关费用尚未发生之前,提前计提并在会计记录中予以体现。
预提费用的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可靠的证据:预提费用的计提必须有可靠的证据支持,例如合同、法律义务、履行历史等。
以某公司为例,假设该公司按照销售合同,对合同未实际发生但已取得收入的费用进行预提。
2. 估计费用金额:根据可靠证据,对尚未发生但属于当期费用的金额进行估计。
在计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如不可预见的损失、减值风险等。
3. 记账处理:将预提费用计入相关的费用科目中。
以某公司为例,假设根据销售合同的约定,预提未实际发生的费用为100,000元,那么预提费用的会计分录为:货币资金(或应收账款) 100,000预提费用 100,000二、递延所得税核算递延所得税是会计利润与税务利润的差异所导致的所得税额的特殊处理。
在核算递延所得税时,主要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识别差异项目:根据准则要求,识别会计利润与税务利润之间的差异项目。
差异项目包括暂时性差异和可抵销前年度亏损等。
2. 计算暂时性差异:通过核对会计科目与税务科目之间的差异,计算出实际的递延所得税额。
差异项目可能包括坏账准备、折旧摊销、长期资产处置、收入确认等。
3. 录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将计算得出的递延所得税额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记入资产和负债科目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按季计提应交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应如何处理?? 【2017至2018最新
会计实务】
我公司按季度计提应交所得税,并按坏账准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其它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项目),计提应交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请问实务中,每季度计提预缴所得税是按“报表中利润总额×25%”计提应交所得税,还是按“(利润总额+资产减值损失)×25%”计提,或是两者都行?
我公司是子公司,母公司的操作是按“报表中利润总额×25%”计提应交所得税,并且按坏账准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其它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项目),个人觉得有些不妥,计提应交所得税时没有算资产减值损失那部分,但又对资产减值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冲减了所得税费用。
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实务中通常是怎么处理的,请老师指点,谢谢!(河北省李伟)
★在线专家:
1.实务中,一般是在季度计提预缴所得税时按“报表中利润总额×25%”计提,汇算清缴时再做纳税调整;
2.您的理解是正确的。
平时一般不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只在年末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再统一针对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冲所得税费用的处理是正确的。
后语点评:会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
为此,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基本会计准则,正确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并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时遵循一般原则的要求。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