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民俗文化-PPT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之一。
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下面是一些哈萨克族的主要风俗和传统文化:
1.牧民文化:哈萨克族是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民族,
牧民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他们骑马、放牧、饲
养羊、马等动物,把草原作为家园,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迁
徙。
2.骏马文化:哈萨克族以骏马闻名,骑马技艺是他们的传统
技能之一。
哈萨克族人热衷于马术表演和马球比赛,并视
马为自己的朋友、亲人和财富。
3.音乐和舞蹈:音乐和舞蹈在哈萨克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
要地位。
他们善于演奏和制作各种乐器,如马头琴、揉镲、依普孜等。
民间舞蹈表演形式独特多样,如独舞、群舞等。
4.狩猎和射箭:作为一个民族传统,狩猎和射箭在哈萨克族
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以射箭技艺闻名,举行射箭
比赛和狩猎活动以展示自己的技艺和勇气。
5.民族服饰:哈萨克族有着自己特色的民族服饰。
男子通常
穿着长袍短袖的夹克、马裤、高筒靴、以及环腰刀。
女子
则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维吾尔族袍、长裙和高筒靴,头戴
斗笠和头巾,头饰丰富多样。
6.篝火晚会:哈萨克族喜欢在特定的日子举办篝火晚会,把
篝火点燃,围坐在一起,唱歌、跳舞、享受美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这些风俗和传统文化是哈萨克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独特的民族特色。
通过庆祝和传承这些传统,他们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身份和传统价值观。
《哈萨克族研究》课件
哈萨克族的传统习俗
哈萨克族的传统习俗包括婚礼、葬礼、节庆等方 面,这些习俗都有严格的规矩和仪式。
哈萨克族的饮食文化也具有特色,以羊肉、牛肉 、马肉等为主,同时也食用乳制品和面食。
哈萨克族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礼仪和尊重长辈,强 调团结和互助的精神。
02
哈萨克族的语言与文字
哈萨克语的发展历程
《哈萨克族研究》ppt课件
目录
• 哈萨克族概述 • 哈萨克族的语言与文字 • 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 • 哈萨克族的音乐与舞蹈 • 哈萨克族的传统手工艺 • 哈萨克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挑战
01
哈萨克族概述
哈萨克族的历史背景
哈萨克族起源于古代乌孙,是古代西域三十 六国之一。
哈萨克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徙和融合,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哈萨克族的传统音乐与舞蹈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
一些传统的音乐和舞蹈形式逐渐被现代化的音乐和舞蹈所取代,同时也 有一些传统音乐和舞蹈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在现代化进程中,哈萨克族的音乐与舞蹈也在逐渐走向世界,与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音乐和舞蹈进行交流和融合。
05
哈萨克族的传统手工艺
哈萨克族的马鞍制作技艺
哈萨克族的马鞍制作技艺是一种独特的传统 工艺,其制作过程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 经验。马鞍是哈萨克族牧民生活中必不可少 的工具,因此马鞍制作技艺在哈萨克族中传
承了数百年。
马鞍的形状和结构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场 景进行设计,例如狩猎、放牧、赛马等。因 此,哈萨克族马鞍制作技艺需要丰富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实用性和舒
哈萨克族的刺绣技艺
01
哈萨克族的刺绣技艺是一种独 特的传统工艺,其历史可以追 溯到古代游牧时期。刺绣是一 种通过针线在织物上刺绣出各 种图案和花纹的工艺,广泛应 用于哈萨克族女性的生活中。
新疆传统文化
新疆传统文化—哈萨克族民俗礼仪哈萨克族的家庭为严格的父系家长制。
丈夫在家庭中享有较高权力,但家内事务一般是尊重妇女意见。
哈萨克族婚姻是终身的,婚约一经缔结,不许随便解除。
在家庭分工中,男子主要从事放牧,妇女从事家务。
家庭生活中盛行敬老风尚,若有对父母不尊敬的人,要遭人耻笑,还会受到惩罚。
毡房:哈萨克族民间建筑,适宜于春、夏、秋季转场搬迁的一种简易住房。
冬天则在冬季牧场(俗称“冬窝子”)修建平顶土房。
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
下部圆柱形四周是用横竖交错相连而成的红柳木栅栏构成的围墙。
顶部有天窗,覆以活动的毡子,用以通风。
有的房顶毡上饰有红色或其他色彩图案。
毡房门较小,是雕刻着花纹的双扇木板门,哈萨克语称“斯克尔菜乌克”,一般高 1.5米,宽0.8米,离地面较高,以防积雪和严寒,门多开向东南,以避北风,毡房门外挂有用芨芨草草编织的夹有一层花毡的门帘,冬春天放下门帘挡风雪,夏天卷起,通风凉爽。
毡房内都备有长木杆,用来预木圈顶的顶毡。
礼仪:有浓郁的草原生活特点又有伊斯兰教特色,极富游牧文化特色。
他们十分重视新生命的诞生。
婴儿出世后往往举行三天庆祝活动,视为摇篮礼。
哈萨克族的婴儿一般是在摇篮里长大的,所以哈萨克人在婴儿出生7~10天后要举行将婴儿放入摇篮的仪式。
届时,主人家宰一只羊,邀亲友、邻居家的妇女参加,同一天还举行命名仪式。
来参加这两个仪式的妇女每人都要将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衣服送给婴儿,还要给孩子起一两个名字供主人选择,或者由毛拉给孩子命名。
主人热情招待来宾,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向孩子祝福。
现在,这一仪式多在婴儿出生40天后举行。
在男孩5~7岁时一般还要举行割礼。
哈萨克非常重视割礼,仪式规模十分隆重。
除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有骑马礼等。
哈萨克人以纯朴、诚实、直爽、热情好客而闻名。
对待客人恭敬备至,礼节周到,他们认为客人是安拉赐予的,不可稍有怠慢。
《哈萨克族研究》课件
哈萨克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 世纪,当时游牧于我国北方的塞种人 、月氏人、乌孙人、康居人等民族, 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不 断向南迁徙,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 了哈萨克族的雏形。
在历史上,哈萨克族曾经历过多次战 争和政治动荡,如汉朝与匈奴的战争 、唐朝与突厥的战争、蒙古帝国的征 服等,这些事件对哈萨克族的历史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BCD
哈萨克语有三种方言,分 别为西部、中部和东部方 言。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 在哈萨克斯坦也被广泛使 用,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 二官方语言。
哈萨克族的文学
01
哈萨克族的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部落的口头文 学。
02
13世纪后,随着伊斯兰教在哈萨克草原的传播,阿拉伯、波斯、维吾 尔等民族的文学开始影响哈萨克族文学的发展。
哈萨克族的文化特色
哈萨克族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游牧 生活方式、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等方 面。
哈萨克族的音乐和舞蹈具有浓郁的民 族特色,如“阿肯弹唱”、“黑走马 ”等,这些音乐和舞蹈已经成为哈萨 克族的文化象征。
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方式是他们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马背和帐篷 为家,过着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
哈萨克族的舞蹈
哈萨克族舞蹈的特色
哈萨克族舞蹈以其粗犷、豪放、热烈的风格而著称,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表达了哈萨克族人民豪放、豁达的性 格。
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形式
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形式包括“阿依特斯”、“黑走马”、“天鹅舞”等,这些舞蹈通常在节日、庆典等场合表演, 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
哈萨克族舞蹈的现代化发展
《哈萨克族研究》ppt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哈萨克族概述 • 哈萨克族的语言与文学 • 哈萨克族的音乐与舞蹈 • 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与哲学 • 哈萨克族的社会组织与政治制度 • 哈萨克族的经济生活与生态环境
少数民族介绍之哈萨克族课件
06
总结与展望:哈萨克族的传承 与创新之路
总结:哈萨克族的文化特色与传承之路
游牧文化
哈萨克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其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游牧 生活方式、马背文化和马上运动等方面。
音乐舞蹈
哈萨克族的音乐和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如“阿肯弹唱” 、“姑娘追”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哈萨克族文化传承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舞蹈
哈萨克族音乐以马头琴 、冬不拉等乐器演奏为 主,舞蹈则以奔放的风
格著称。
宗教信仰
哈萨克族主要信仰伊斯 兰教,也有部分人信仰 藏传佛教或信义宗而出
生的。
哈萨克族的生活方式
游牧生活
哈萨克族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 居,主要饲养马、牛、羊等牲畜
。
狩猎与采集
在游牧之余,哈萨克族人也会进行 狩猎和采集活动,以补充生活所需 。
现代社会中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
在中国,哈萨克族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与其他民族共同管理国家
事务。
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哈萨 克族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 展,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
紧密。
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哈萨克族与 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相互了解和尊重成为主流。
多元文化背景下哈萨克族的未来发展
保护传统文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哈萨克族需要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保 持民族特色。
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哈萨克族可以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 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推动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哈萨克族需要借助其他民族的资源和优势,推动本 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宗教信仰对哈萨克族社会生活的影响
少数民族.PPT
哈萨克族男子喜欢扎一条牛皮制成的腰带。在夏季, 哈萨克族男子戴一种翻边帽。而在冬季,则要戴“吐 马克”或“库拉帕热”两种帽子。 哈萨克族年轻的姑娘喜欢穿连衣裙,裙摆阔大自然 成褶。未出嫁的姑娘头上戴的是“塔克亚”、“别尔 克”或“特特尔”。若是成婚新娘则从结婚那天起要 穿一年的“结列克”。已婚的妇女一般要戴“沙吾克 烈”。生了孩子的妇女,要戴上套头和盖巾。
朝鲜族最爱吃食品之一。每年冬天,人们就开始制作辣白菜了。 此时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家家都要做,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 斤,因为要持续吃到第二年的春天。 做法:1、白菜洗净,从底部切一刀,然后掰开,变成两瓣; 2、把每片白菜叶子都抹盐,腌两个小时以上; 3、辣椒先用微火焙干,然后用食品加工机磨成细粉; 4、胡萝卜切丝,姜、葱、蒜切成末,苹果和梨切小丁,韭菜切 段; 5、将上述处理好的腌料加辣椒粉、盐、鱼露和少许糖拌匀腌一 会; 6、然后用腌料抹在每一片白菜叶上,尽量都抹到; 7、装入容器中,再将剩余的腌料也都倒入,然后盖上,裹上保 鲜 膜,放入冰箱冷藏一个星期后,辣白菜即成。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妇女穿短 衣长裙。短衣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 结的衣服;长裙的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 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 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
朝鲜族的传统食品很多,下面是三种不同的食品,请大家任选一个 让我们来介绍。
打糕
辣白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冷面
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打糕的历史比较长, 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 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 做法: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3-4小时后,捞出来洒少 量盐水,放到锅里蒸熟,将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 用木槌反复捶打。直到打碎饭粒为止。再用捣碎的熟小 豆,或炒熟的大豆面作佐料。将打糕切成小块,拌佐料 食用。 打时多为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槽边,互相交替捶打,一 份香粘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哈萨克族文化
走近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以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
现主要聚居于新疆、甘肃、青海等地,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总数已超过一百二十万。
哈萨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其音乐很有特色,乐器种类和乐曲形式也相当丰富。
其中冬不拉最为代表。
他们的民间乐曲大都雄浑古朴,富有强烈的民族气质和草原风格。
马是以逐水草为居的哈族人民的重要的交通工具,每一个哈萨克人都是很好的骑手,所以他们的舞蹈以骑马为题材的较多。
哈族舞蹈以“动肩”和跳“马步”见长,动律感极强,表现风格粗犷剽悍。
哈萨克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那吾热孜节。
其中那吾热孜节历史最为悠久,“那吾热孜”哈萨克语为“辞旧迎新”之意,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表明新年春节来临了,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吃一种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奶子7种食品做成的那吾热孜饭,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互相登门祝贺,主人要用亲手制作的那吾热孜饭招待客人,饭后,人们尽情欢唱、歌舞、做游戏。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哈族的民族服饰,他们的服装便于骑乘,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
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
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她们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着哈族女子的勇敢和坚定。
哈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有句谚语说:“只要沿途有哈萨克,哪怕你走一年,也不用带一粒粮、一分钱。
”哈萨克人对待客人恭敬备至,礼节周到,他们认为客人是安拉赐予的,不可稍有怠慢。
凡是前来拜访和望门投宿的客人,无论认识与否,不论懂不懂他们的语言,也不论是哪个民族,哈族人都热烈欢迎,竭诚接待。
哈萨克族有句俗话说:“祖先遗产中的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
”所以哈萨克族在接待客人时,连自己也舍不得吃的东西都要拿出来款待,不但用好饭、好肉招待客人,而且还精心喂养客人的马匹,送行时一定要热情。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的习俗习气哈萨克族次要散布正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乱州、阿勒泰、塔乡地域以及木垒、巴面乾哈萨克自乱县及黑鲁木全等天,长数散布正在甘肃阿克赛战青海等天。
人心138多万人,崇奉伊斯兰学。
衣饰正在汗青上,哈萨克族续年夜大都人过着逐火草而居的游牧糊口,因此其衣饰带有浓烈的草本畜牧糊口的特色。
牧平易近次要用家畜的外相做衣服的本料。
哈萨克族女子怒悲脱棉毛衣裤,怒悲以条绒、华达呢等做衣料。
颜色上多选用玄色、咖啡色等深色。
冬日次要脱皮年夜衣、皮裤。
选材以羊皮为主,也用狼皮、狐狸皮或其余名贵兽皮。
为了就于上、上马,裤子用羊皮缝造成年夜裆裤,因而宽容牢固,耐久耐磨。
衬衣多为下发,上绣花边。
衬衣中套坎肩,坎肩上脱欠衣,有时借再套“袷袢”。
哈萨克族女子怒悲扎一条牛皮造成的腰带,腰带上镶嵌有金、银、宝石等各类粉饰品,腰带左侧佩有精巧的刀鞘,内插腰刀,以备随时运用。
正在夏日,哈萨克族女子正常摘一种用厚皂毡造做的翻边帽,分为二瓣,颇有特征。
而正在冬日,则要摘“咽马克”或“库推帕冷”二种差别的帽子。
“咽马克”有二个耳扇,一个首扇,呈四棱尖顶状,顶上借饰有猫头鹰毛。
“库推帕冷”则形似方锥体,内缝狐皮或乌羊羔皮,里面饰以色调素丽的绸缎,雅观真用。
哈萨克族女子的鞋、靴比力考究,依据游牧外差别的须要造成差别的品种,夏日的靴子根柢较厚,狩猎时的靴子后跟很低,笨重柔硬、难止,却不容易为猎物察觉。
少筒靴子有下跟,少及膝盖,齐牛皮造成,正在靴底上钉上铁掌,牢固耐用。
脱此靴经常脱毡袜,袜心用绒布镶边,非常雅观。
硬鞋子望文生义为硬皮造做,出有下后跟,往往战套鞋一同运用。
正在牧区,套鞋运用比力宽泛,套鞋既能掩护硬鞋没有蒙雨雪腐蚀,异时入帐篷时只穿来套鞋便否,因此非常圆就,很蒙人们青睐。
哈萨克族夫父的衣饰较女子去说愈加丰盛多彩。
她们依据春秋选择差别的款式。
年青的密斯怒悲脱连衣裙,裙袖有斑斓的绣花,裙显摆年夜做作成褶。
下身中套松身坎肩,坎肩上绣有斑斓的图案并缀有五颜六色的饰品,已没娶的密斯头上摘的是“塔克亚”、“别我克”或“特特我”。
阿勒泰民族哈萨克族风俗
阿勒泰民族哈萨克族风俗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
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05千米。
总面积117988平方千米。
人口64万人(2004年),有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6%,其中哈萨克族约占总人口一半。
2010年,全地区常住人口为60328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6166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1616人,增长7.41%。
年平均增长率为0.72%。
0-14岁人口为120488人,占19.97%;15-64岁人口为443429人,占73.50%;65岁及以上人口为39366人,占6.5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0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2个百分点。
[汉族人口232563人,占总人口的38.55%,各少数民族人口370720人,占总人口的61.45%,其中哈萨克族人口328153人,占总人口的54.39%,回族人口23656人,占总人口的3.92%,维吾尔族人口8703人,占总人口的1.44%,蒙古族人口5376人,占总人口的0.89%。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经营农业的已经定居之外,绝大多数牧民都按季节转移牧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
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
节庆、礼仪食俗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
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库吉”(稀粥)。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
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
牧民认为:“如果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客人,是奇耻大辱。
”若有贵客,主人先将羊牵到客人面前,并伸出双手对客人说:“请允许吧。
哈萨克族婚俗课件共39页PPT资料
伴郎对歌接新娘
哈萨克族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新郎带 领伴郎前去娶亲,女方会以哈萨克族习惯招待他 们。接受亲朋好友 左邻右舍的贺喜。第二天休息 一天,第三天正式娶新娘。但调皮的伴娘会把新 娘藏起来,伴郎要揭开毡房一角骑在马上,与伴 娘逗趣对歌,蠃了方能进门接新娘。有时,其中 的伴郎会乘其不备,从马背上跃进毡房,并从众 伴娘围攻下夺门而出,如果跑不出来,就会招来 嘲讽,没脸见人,还要向伴娘送礼。
在众多姐妹 把新娘包围
在中间,用
歌声送给她 安慰和祝福
就要离开家了,新娘与父母亲相拥告别。
新郎迎娶新娘的马队上路了,一路上,歌 声相伴,祝福不断。
到了新郎家了,新娘在 送嫁和迎嫁的姐妹陪伴 下,在新郎家门口等待
在歌声中,新娘被扶照向新郎家走来
在婚礼上长辈们安静地坐在一起,等待晚辈们祝福
婚俗演进
哈萨克族旧时的婚姻具有浓厚的买卖婚姻性质, 且由父母包办。女子的贵贱,取决于父家的名望, 婚娶聘礼视门第而定,彩礼也因门第差别悬殊。 富者赠骆驼百峰或马上百匹、羊千只,嫁妆一般 多为毡房、驮畜、家具、服饰和新娘的乘马等。 贫穷人家,男方也要给女方送“吃奶礼”、或 “婚礼’’和“亲属礼”等。
有趣的定亲
男女方订亲以后,男方要给女方扎“持特” (三角巾、方巾)或戴“乌克”(毛头鹰 羽毛),举行订婚仪式,只选择吉日交送 聘礼时,女婿方可正式登女方家的门,订 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女方的父母在这天 要给女婿吃羊胸部肉,以表示双方已正式 订亲。附近的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可以跟女 婿打闹玩耍,如把女婿投到水池里或泼水, 或者将衣服缀缝到花毡上,让女婿出丑等。 订婚后,男方就可公开去女方家。
婚礼形式
哈萨克族的婚礼与其他民族不同, 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仪式, 哈萨克族称为“托依”。这类仪 式在女方家举办四次,即说亲、 订婚、送彩礼和出嫁仪式;在男 方家举行两次,即“吉尔提斯” 仪式和迎亲仪式。这些仪式的规 模大小,主要根据男女双方的经 济状况而定。
《哈萨克族服饰简介》课件
哈萨克族服饰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
通过展示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 这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 。同时,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 艺术形式,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互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哈萨克族服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文化交 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哈萨克族服饰简介》ppt课 件
目录
• 哈萨克族服饰概述 • 哈萨克族服饰的种类与款式 • 哈萨克族服饰的材料与工艺 • 哈萨克族服饰的图案与色彩 • 哈萨克族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影响
01
哈萨克族服饰概述
哈萨克族服饰的起源与历史
哈萨克族服饰起源于古代游牧文 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历史的演变,哈萨克族服饰 不断吸收周边民族的文化元素,
02
哈萨克族服饰的种类与款式
哈萨克族男装
01
02
03
款式特点
哈萨克族男装以简洁、粗 犷为主,注重实用性。常 见的有长袍、马甲、长裤 等。
颜色选择
多以深色为主,如黑色、 蓝色、灰色等,象征着稳 重和力量。
面料材质
常用羊毛、皮革等耐寒、 耐磨的材料,适合哈萨克 族游牧的生活方式。
哈萨克族女装
款式特点
哈萨克族女装相对华丽, 注重装饰性。常见的有长 裙、绣花上衣、围巾等。
颜色选择
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如红 色、黄色、绿色等,展现 出女性的柔美和活力。
面料材质
多采用丝绸、棉布等轻柔 、舒适的材质,适合女性 的身体特点。
哈萨克族儿童服饰
款式特点
哈萨克族儿童服饰以可爱、活泼 为主,常常带有卡通图案或动物
形象。
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也强调舒适和实用性,对现代时尚观念产生了影响。现代时尚越来越注 重舒适和实用性,这与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理念不谋而合。这种观念的变化也影响了时尚产 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的时尚潮流的出现。
哈萨克族
崇尚
在遥远的古代,不少民族都崇尚天鹅。 而在新疆,哈萨克族对白天鹅更是崇拜至 甚。他们不仅以天鹅为图腾,而且其族名 “哈萨克”就是“白天鹅”的意思,而该 民族的族徽,就是以一只祥云中翱翔的白 天鹅为图案。天鹅全身羽毛洁白,头颈修 长。由于它们体态优雅高洁,古往今来, 在人们心目中被认为是纯真与善良的化身。
传说
哈萨克族与白天鹅的不解之缘源自一 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古时,有一年轻 的哈萨克族首领在战争中负伤,炎热、 疲乏、饥渴使得他奄奄一息。这时,一 只白天鹅从天而降,挽救了他的生命, 并变身为一个美丽少女与他成婚。为纪 念这一奇异的婚配,他们给儿子取名为 哈萨克,意为“白天鹅”。
哈萨克族民俗文化-PPT
2、绿地上有座白房子
——生活民俗
“白宫”,哈萨克族人民逐水 而居,为了适应游牧生活,他 们创造了毡房这种民居,以便 于其游牧迁徙,远在西汉时期, 远嫁乌孙王昆莫的汉朝细君公 主在《黄鹄歌》中写道:乌孙 人“穹庐为室兮为墙,已肉食 兮酪为浆”’穹庐”实际上指 的就是毡房。这说明哈萨克族 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 经住在毡房里了。哈萨克族人 的民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 春、夏、秋住的毡房。另一种 是过冬用的土房或木房。
5、英雄英明靠骏马 较量
•姑娘 追
•马上 功夫
谢谢观看!
制作人:伏永永
4、有山就有“狼”
——民族文学
民间叙事诗:正如19世纪有一位 哈萨克族著名文学家、诗人所说: “诗是语言的皇帝”。史诗式哈 萨克族民间文学的皇帝。 名歌—哈萨克族有俗话说:“歌 和骏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 “歌声伴你躺进摇篮,歌声送你 离开人生”,充分说明了民歌在 哈萨克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哈萨克族民歌可分为对唱、弹唱 和习俗歌三种类型。
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2010.04.1)
一.唱着歌来 唱着歌去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民族的 一员,哈萨克人的一生,从呱 呱坠地的时候起,到学会走路, 上马,直到成人,结婚生子, 甚至到离开这个五彩缤纷的大 千世界,总是要烙下他们民族 的文化印记。人生礼仪——诞 生、睡摇篮、满月、开脚锁、 上马、割礼、婚礼、葬礼。
3、牲畜满圈、奶香满园
——节日民俗
纳吾鲁孜节:“纳吾鲁孜” 这个称谓来自波斯语,是 “年头或元旦”的意思也就 是说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 这个节日表明新年春节来临 了。 肉孜节:“肉孜节”这个称 谓是波斯语音译,意为“开 斋节”. 古尔邦节:与”肉孜节“一 样,这也是按伊斯兰教历法 进行的节日,于肉孜节70天 后来临。
哈萨克族知识
哈萨克族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超级有趣的哈萨克族呀!
你知道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有多漂亮吗?那精美的绣花图案,就像盛开的花朵绽放在衣服上。
就好比说哈萨克族姑娘们穿上那些华丽的服饰,在草原上舞动起来,不就像是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嘛!
再说他们的音乐,那可是充满了感染力!当哈萨克族的乐器奏响,那欢快的节奏,仿佛能把你的心都给点燃了!你听,那冬不拉弹奏出的旋律,难道不像奔腾的骏马在草原上驰骋时发出的蹄声?我都能想象到大家围坐在一起,听着音乐,欢快起舞的场景,那该是多么欢乐啊!
哈萨克族的美食也绝对不容错过呀!那喷香的手抓肉,咬一口,满嘴都是肉香,哇,真是让人垂涎欲滴!这不就像你在一个饥肠辘辘的午后,突然闻到了妈妈做的红烧肉的味道,那种难以抗拒的感觉。
还有那香甜的奶茶,喝上一口,感觉浑身都暖洋洋的了。
他们的传统习俗也特别有意思呢!在哈萨克族的婚礼上,人们欢歌笑语,为新人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这就好像是一场盛大的派对,每个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哎,你说这样的婚礼是不是特别棒呀?”
哈萨克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就像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一样。
去哈萨克族朋友家做客,你会感受到满满的温暖和善意。
我觉得哈萨克族真的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特色的民族啊!他们的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大家是不是也很想去深入了解哈萨克族呢?。
中小学电子资源教学课件精美的哈萨克图案
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美术
一、哈萨克图案的来源和形式
▪ 哈萨克人有一种图案叫muyiz,哈萨克语的意思是角(羊角,牛角等)。 图案(muyiz)来源于模仿牛角,羊角等动物的角。
▪ 哈萨克图案造型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内容从草原到自然天象,从飞禽 走兽到各种花卉,从几何形纹样到符号标志无一不用。
盘羊角
哈萨克民族
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 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 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和青海省 海西蒙古族哈萨克族自治州。主要 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 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欣赏图片后回答下面问题
1哈萨克族图案主要取材于什么? 2色彩搭配的特点是什么?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精美的哈 萨克图案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看一 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子、服饰的领口、袖口、前襟绣出线条细腻的花纹或花卉图案。
编织图案常见于毛织品如马衣、马搭、布袋等,图样以方形、
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为主,以重复的手法构成整体图形。
剪贴图案在花毡上最多,将不同颜色的毡块和布块剪出多样的
图形缝制在一整块毡子上构成图案。
雕刻图案多用于木器、首饰、家具、屋檐或大门门头的装饰,
断角纹
盘羊角 哈萨克族图案主要取材
驼掌印
燕尾
鹰
哈萨克族图案主要取材 :
盘羊角
常 用 纹 样 驼掌印
盘羊角 燕尾
断角纹 鹰
二、色彩搭配的特点
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整体统一
常 用 纹 样
常用色彩
三、哈萨克图案的制作手法
哈萨克图案的制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有绣制、编织、剪贴和雕刻等。
绣制是用各种颜色的线将不同的图案绣在毡子或织物上,如帽
哈萨克族的特殊礼仪及含义
哈萨克族的特殊礼仪及含义哈萨克的礼仪即有浓郁的草原生活特点又有伊斯兰教特*。
哈萨克族的人生礼仪极富有游牧文化特*。
他们十分重视新生命的诞生。
婴儿出世后往往举行三天庆祝活动,视为摇篮礼。
哈萨克族的婴儿一般是在摇篮里长大的,所以哈萨克人在婴儿出生7~10天后要举行将婴儿放入摇篮的仪式。
届时,主人家宰一只羊,邀亲友、邻居家的妇女参加,同一天还举行命名仪式。
来参加这两个仪式的妇女每人都要将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衣服送给婴儿,还要给孩子起一两个名字供主人选择,或者由毛拉给孩子命名。
主人热情招待来宾,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向孩子祝福。
如今,这一仪式多在婴儿出生40天后举行。
在男孩5~7岁时一般还要举行割礼。
哈萨克非常重视割礼,仪式规模十分隆重。
除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有骑马礼等。
哈萨克人以纯朴、诚实、直爽、热情好客而闻名这是因为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行旅不便,外出时,凡有毡房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休憩和投宿之处,行人就可免受饥寒之苦。
哈萨克人对待客人恭敬备至,礼节周到,他们认为客人是安拉赐予的,不可稍有怠慢。
而且,哈萨克人认为,宰羊待客是光荣体面的事情,也是应尽的义务。
客人临走时,如属贵客,主人就要问贵客:“毡房内是否有你需要的东西?”如果客人看中了某件东西就要奉送。
如没有,就按一般惯例给贵客送礼。
经济条件好的,送元宝、马、骆驼和鹰,次者送皮大农、袷袢及狐皮、狼皮等珍贵的兽皮衣服。
久别的亲友见面时,大辈见小辈亲额头;年岁相当的见面时拥抱;若挚友见面,妇女施拥抱礼,男人行握手礼。
一般人见面必须热情问候并握手。
哈萨克族见面时,都要伸出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和热情,并说:“萨劳玛里肯。
”同时还要问七八个“阿曼”(平安的意思),其内容要问到老人、父母、妻子、兄妹、儿女、牲畜等,不然,则被认为不礼貌。
妇女们见面时,一般是点头、问候,若两人较长时间没有见面,那么见面时就显得格外热情并要拥抱,表示亲昵和思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唱着歌来 唱着歌去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民族的 一员,哈萨克人的一生,从呱 呱坠地的时候起,到学会走路, 上马,直到成人,结婚生子, 甚至到离开这个五彩缤纷的大 千世界,总是要烙下他们民族 的文化印记。人生礼仪——诞 生、睡摇篮、满月、开脚锁、 上马、割礼、婚礼、葬礼。
3、牲畜满圈、奶香满园
——节日民俗
纳吾鲁孜节:“纳吾鲁孜” 这个称谓来自波斯语,是 “年头或元旦”的意思也就 是说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 这个节日表明新年春节来临 了。 肉孜节:“肉孜节”这个称 谓是波斯语音译,意为“开 斋节”. 古尔邦节:与”肉孜节“一 样,这也是按伊斯兰教历法 进行的节日,于肉孜节70天 后来临。
4、有山就有“狼”
——民族文学
民间叙事诗:正如19世纪有一位 哈萨克族著名文学家、诗人所说: “诗是语言的皇帝”。史诗式哈 萨克族民间文学的皇帝。 名歌—哈萨克族有俗话说:“歌 和骏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 “歌声伴你躺进摇篮,歌声送你 离开人生”,充分说明了民歌在 哈萨克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哈萨克族民歌可分为对唱、弹唱 和习俗歌三种类型。
2、绿地上有座白房子
——生活民俗
“白宫”,哈萨克族人民逐水 而居,为了适应游牧生活,他 们创造了毡房这种民居,以便 于其游牧迁徙,远在西汉时期, 远嫁乌孙王昆莫的汉朝细君公 主在《黄鹄歌》中写道:乌孙 人“穹庐为室兮为墙,已肉食 兮酪为浆”’穹庐”实际上指 的就是毡房。这说明哈萨克族 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 经住在毡房里了。哈萨克族人 的民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 春、夏、秋住的毡房。另一种 是过冬用的土房或木房。
5、英雄英明靠骏马 雏鸟高走靠翅膀 —体育娱乐
•赛马
•叼羊
力量和勇气的较量
•姑娘 追
•马上 功夫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制作人:伏永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