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味毒性中药

合集下载

药物与健康

药物与健康

药物(Drug):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种类: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广义的药物:包括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柴、米、油(玉米油,鱼肝油)、盐、醋、糖、茶及多种食物,它们能起到良好的防治疾病的作用。

狭义的药物:指具有一定剂型,且由各国政府药政管理部门认可的商品药物,它们具有法定的意义,而且使用上更科学、严谨、安全及方便。

2、药物的发展●4000年前,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传说17世纪末期,德国化学家艾里希首先发现一些合成染料能杀虫治病,开创了合成药物的第一页1909年化学家又合成抗梅毒药606●1935年德国杜马克发现红色的百浪多息能治疗细菌性疾病,后来它发展成为一类抗菌药——磺胺药●1940年青霉素正式投产,随后数以千计的抗生素药物不断出现药物的分类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药物按来源分①天然药物:是自然界原先就有,人们不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就能得到的药物。

●植物性药物:麻黄、大蒜、板蓝根等●动物性药物:牛黄、鸡内金、胃蛋白酶矿物性药物:泻盐、硫酸铜、氯化钠②合成药物:化学合成药和生物合成药物。

化学合成药:是人们用化学方法制造的药物,如氟哌酸、磺胺药、胃舒平等●生物合成药:青霉素、庆大霉素、盐霉素等。

2)药物按作用分类:预防性药物和治疗性药物。

●预防性药物:是防止人类机体免受病菌或病毒感染的药物。

可分为消毒剂和杀菌剂。

●治疗药物:是指能减轻或治愈已经发生的疾病的物质。

可分为外敷药和内服药。

其他分类法: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和诊断药品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等●放射性药品●诊断药品4)处方药和非处方药①处方药:系指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刚上市的新药●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催眠安定药物等;药物本身毒性较大:抗癌药物等;●某些疾病必须由医生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使用药物需医生处方,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心血管疾病药物等。

28种毒性中药材目录

28种毒性中药材目录

胡黄连
列当科植物肉苁蓉
CistanchedeserticolaY. C. Ma

肉苁蓉
龙胆科植物秦艽
GentianamacrophyllaPall.

秦 艽
龙胆科植物麻花秦艽
GentianamacrophyllaMaxim.

秦 艽
龙胆科植物粗茎秦艽
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 Burk.

诃 子
使君子科植物绒毛诃子
TerminaliachebulaRetz. var.tomentellaKurt.

诃 子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officinalissieb. etZucc.

山茱萸
兰科植物环草石斛
DendrobiumloddigessiiRolfe.

石 斛
兰科植物马鞭石斛

蕲 蛇
壁虎科动物蛤蚧
Gekkogecko Linnaeus

蛤 蚧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甘 草
豆科植物胀果甘草
GlycyrrhizainflataBat.

甘 草
豆科植物光果甘草
GlycyrrhizaglabraL.

甘 草
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chinensisFranch.

黄 连
毛茛科植物三角叶黄连
CoptisdeltoideaC. Y. Cheng et Hsiao

黄 连
毛茛科植物云连
CoptisteetoidesC. Y. Cheng

国家绝密、保密配方

国家绝密、保密配方

国家绝密、保密配⽅免责声明:本⽂转载互联⽹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验⽅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

如有需要请在医⽣的指导下辩证使⽤中医⽅剂汗⽜充栋,具体来说,我们有⼀万多种中药材,四千多种中药制剂,但是列为永久和长期的“国家绝密”、“国家保密”配⽅的只有7种,没错,只有7个!这七个药待遇很特殊,说明书不⽤完整标明具体成份,是货真价实的国家级“秘⽅”。

⼀,“曲焕章百宝丹”:云南⽩药级别:国家绝密云南民间医⽣曲焕章于清光绪⼆⼗⼋年(1902年)研制成功,原名叫“曲焕章百宝丹”。

问世百年以来,因神奇的功效被尊称为“伤科圣药”,闻名海内外。

曲焕章百宝丹⾃云南⽩药诞⽣以来,其配⽅和制法从不外传,1955年曲焕章的妻⼦缪兰瑛将配⽅献给国家。

后期国家卫⽣部当绝密进⾏保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药也⾛进了更多⼈的视野,为众多的患者送去了健康。

现在云南⽩药产品众多,例如云南⽩药粉、云南⽩药膏、⽩药⽓雾剂等等。

核⼼产品主要为云南⽩药粉。

其具有化瘀⽌⾎、活⾎⽌痛、解毒消肿之功效,临床上主要⽤来治疗跌打损伤、枪伤⼑伤、疮毒肿痛、胃痛及痛经等。

但是很多⼈都不曾注意红⾊的保险⼦。

千万不要将其丢弃,这正是精华所在。

中 e 世家弘扬中华传统⽂化,解密中医祖传秘⽅!公众号它拥有如下作⽤:1,严重的外伤:保险⼦为救急所⽤,因为药性⽐较强烈,通常⽤于严重跌打损伤或内伤出⾎。

保险⼦⼀般⼝服1粒,⽤温⽔或黄酒送服1粒。

2,⿐出⾎及痔疮出⾎:⿐出⾎或痔疮出⾎时,服⽤保险⼦,能起到良好的⽌⾎、⽌痛作⽤。

3,治疗烧伤:取保险⼦两粒研成细末,⽤消毒凡⼠林软膏调匀敷于清洁创⾯,外⽤敷料包扎,三天后常可见效。

⼆,热毒肿痛良药:⽚仔癀级别:国家绝密⽚仔癀历史悠久,⽚仔癀的意思就是“⼀⽚即退癀”,“癀”包括热、毒、肿、痛。

简单来说消炎效果突出。

对急性、慢性肝炎,⼑、枪、⾻折和烧、烫等多种创伤,脓肿、⽆名肿毒及⼀切炎症引起的疼痛、发热等,有显著疗效。

170种兽用基本中药及其方剂应用

170种兽用基本中药及其方剂应用

170种兽用基本中药及其方剂应用第一节中药的性味、配伍与炮制一、中药的四性、五味1、四性分寒、凉、温、热四种药性,以及阴、阳两纲。

寒、凉为阴,温热为阳,阴、阳之间属于平性。

(1) 寒与凉:寒性小的为凉,寒性大的为寒。

凉、寒属阴纲。

寒药与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护阳的作用。

(2) 温与热:热性小的为温,热性大的为热。

温、热属阳纲。

热药与温药有温里、散寒、助阴作用。

2、五味分辛、甘、苦、酸、咸等五味,另加一种淡味。

辛能散能行,甘能补能和,苦能泻能燥,酸能收能涩,咸能软能下。

辛如姜、蒜,苦如龙胆草、黄连、芦蔡、大黄,酸如鞣酸、五味子、石榴皮,咸如芒硝。

3、中药使用原则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凉药。

实症用泻药,虚症用补药。

寒热夹杂的病症,则可寒药、热药并用。

二、中药的升、降、浮、沉这是指药物在机体内作用的趋向。

升是提升,降是降逆,浮是发散,沉是泻下。

升、降:升,指药物作用上升;降,指药物作用下降。

浮、沉:浮,指发散作用;沉,指泻利作用。

升、降、浮、沉的作用程度相关密切:升极则浮,降极测沉。

升、浮作用:如桂枝(上行)、升麻(提升)、麻黄(发散)、附子(散寒)、防风(祛风)。

降、沉作用:如大黄(泻下)、黄连(清热)、木通(渗利)、龟板(潜阳)、牛膝(下行)。

三、中药的配伍1、相须配伍是指将性能相似的药物合用以增进疗效的配伍,故曰:“相须者同类不可离去”。

如党参配黄芪能促进补气,黄芩配黄连可加强清泻里热作用。

2、相使配伍是指将不同性能的药物合用以互相促进疗效的配伍,故曰:“相使者我之佐使也”。

如黄芪配茯苓可增加补气、利水作用。

黄柏配苍术能加强清热、燥湿作用。

麻黄配桂枝能加强(麻黄)的发汗、解表作用。

3、相制配伍(相杀配伍)是指用一种药物来抑制或缓和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的配伍。

如半夏配生姜(姜制半夏),可去掉半夏的呕吐副作用。

4、相恶配伍两药配伍后一种药能减低另一种药的药效,即是相恶配伍。

如人参与莱菔子(萝卜子)合用,两者作用都减弱。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

第二十八章拔毒化腐生肌药凡以外用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拔毒化腐生肌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痈疽疮疡溃后脓出不畅,或溃后腐肉不去,新肉难生,伤口难以生肌愈合之证;以及癌肿,梅毒;有些还常用于皮肤湿疹瘙痒,五官科的口疮、喉证、目赤翳障等。

本类药物的外用方法,可根据病情和用途而定,如研末外撒,加油调敷,或制成药捻,或外用膏药敷贴,或点眼、吹喉、鼻、滴耳等。

本类药物多为矿石重金属类,或经加工炼制而成。

多具剧烈毒性或强大刺激性,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外用也不可过量或过久应用,有些药还不宜在头面及粘膜上使用,以防发生毒副反应而确保用药安全。

其中含砷、汞、铅类的药物毒副作用甚强,更应严加注意。

现代研究表明,本类药物多能抑杀病原微生物,有些则具防腐、收敛、保护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升药Shengyao《外科大成》由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制成。

红色者称红升,黄色者称黄升。

各地均产,以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

研细末入药,陈久者良。

又名红粉、三仙丹、红升丹、黄升丹。

【性能】辛,热。

有大毒。

归肺、脾经。

【功效】拔毒,去腐。

【应用】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难生。

本品有良好的拔毒去腐排脓作用,为只供外用的外科常用药之一。

常与收湿敛疮的煅石膏同用,可随病情不同,调整二药的用量比例,如升药与煅石膏的用量比为1∶9 者称九一丹,拔毒力较轻而收湿生肌力较强,2∶8 者称八二丹,3∶7 者称七三丹,1∶1 者称五五丹,9∶1 者称九转丹,则拔毒提脓之力逐步增强。

此外,升药也可用治湿疮、黄水疮、顽癣及梅毒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

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

用时,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或以药捻沾药粉使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外用亦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

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1.《外科大成》:“治一切顽疮及杨梅粉毒、喉疳、下疳、痘子。

中药用药护理相关知识ppt

中药用药护理相关知识ppt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一页。
烊 化 (Yang)
• 药物类型: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阿 胶、鹿角胶、饴糖等)
• 目的:防止药物粘锅煮糊,附着他药而影响 药效
• 方法: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药 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Shi)之溶解
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一页。
机器 煎药 (Qi)
• 根据处方将各药混合装入以特殊(Shu)布料制成的煎药袋 内,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加入适量水,将水和浸 泡好的中药连袋投入煎药机内,调节温度和时间。
(八)糖(Tang)浆剂
• 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浓缩液,加 入适量蔗糖而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 特点:有甜(Tian)味,便于服用,便于儿童服用。
第十一页,共九十一页。
(九(Jiu))针剂
• 又名注(Zhu)射剂,将中药经过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 菌溶液。
• 特点:作用迅速,剂量准确,给药方便,药液不
• 一些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乳香、没药等宜温服。
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一页。
• 注意!!
1、汤剂放冷后,要温服时,应再加热 至沸,放温后服用。 2、不应舍去沉淀部分而(Er)只服清液。
第四十四页,Leabharlann 九十一页。(二(Er))热服
• 热服是指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或将中成 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
• 寒证宜热药热服。 • 真热假寒证宜寒药热服,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 • 回阳补益药、发汗解表药、活血(Xue)化瘀药、透
剂有软膏,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常用于疮疡病人; 硬膏,用时先以文火烤热,使其变软,待全部软化 后,贴于患处,双手用力压匀,皮肤过敏者禁用, 如十香暖脐膏,常用于风寒痹痛。
第六页,共九十一页。
第七页,共九十一页。

医学专题第十四章.温里药5469

医学专题第十四章.温里药5469
气滞痛效佳。
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二页。
八角茴香(bā jiǎo huí xiānɡ)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二页。
八角茴香(bā jiǎo huí xiānɡ)与小茴香功能主治异同
相同点: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主治肝寒所致之胁肋、
少腹、睾丸痛,以及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食少呕恶 等。
不同点:
散寒之力八角茴香大于小茴香; 小茴香紧实下行,长于治寒客肝脉之少腹凉痛、痛经、睾
处理:
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休克可用正肾上 素、美速克新命。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可用阿托品或异丙基 肾上腺素等。
1. 中药方面,可用肉桂泡水催吐,生姜四两、甘草五钱,或绿 豆四两、甘草二两,煎服;或用甘草、黄连、犀角煎服解毒。
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川乌、草乌(cǎo wū)、附子
多做食料,与肉桂等不同。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肉桂 与桂枝异同 (ròuguì)
相同点:肉桂为树皮,桂枝为嫩枝,两者同出一本。辛、甘,
温通经脉(jīngmài)、散寒止痛,治疗寒凝经脉(jīngmài)之痛经、 闭经以及风湿痹痛等。
同中之异:
桂枝性条达,温通经脉胜于肉桂;
肉桂性热,散寒止痛优于桂枝。
每次三分至五分。 本品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须后下,
或另泡汁服。
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
肉桂与附子(fù 异同 zǐ)
相同点:二者都能温补命火,以疗下焦虚寒、 阳气不足之症。
不同点: 附子以回阳救逆之功见长; 1. 在峻补气血之中,用肉桂为辅助药,可以鼓
舞(gǔwǔ)气血,促使阳生阴长。
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
辛苦大热,不但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以止痛与止呕两种功效 为最佳;

考点归纳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考点归纳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2017年分值:5分左右1.四气2017年预测:必考,四气+五味的综合运用,1分2.五味2017年预测:必考,五味的简单理解,具体考法同2016年真题,3分3.“七情”2017年预测:必考,七情的综合理解,具体考法参考2014年真题,配伍题4.君臣佐使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约在50%5.升浮沉降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50%6.功效分类题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50%,考法见2014年真题7.历代本草题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20%,考法在本草名称和特点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分值:5分左右重点:1.采收原则2.药材加工方法,其中“发汗”必考,单选/多选3.“道地药材”产地,必考,配伍题1.“道地药材”产地题2017年预测:必考4分,80%考试考点见下表2.加工方法2017年预测:“发汗”的5个药材,必考3.采收原则题2017年预测:花蕾入药,必考,单选题1分第三章中药化学分值:25分左右一、总论考点一:提取方法题2017年必考1分考点二:分离方法题2017年50%,1分考点三:结构鉴定题50%, 1分考点四:分子极性大小题2017年考试频率80%极性小石油醚<乙醇<甲醇<水极性大最喜欢考乙醇和水的极性最大考点补充:物质纯度判断方法:熔点、熔距+TLC波层色谱二、生物碱中药化学重点,历年考分在5-7分考点五:生物碱分类题必考,配伍题2分考点六:生物碱性质1.碱性强弱2017年考试频率80%碱性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碱性强弱:季铵碱>脂肪胺>酰胺2.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小檗碱碱性最强,利血平在紫外光下显荧光,咖啡因等个别生物碱具有升华性.3.生物碱主要在双子叶植物中,苦味,多为无色或白色结晶,多呈左旋光性.考点七:生物碱鉴别反应题2017年考试频率40%考点八:生物碱代表药材题每年必考,配伍3分左右三:糖和苷2017年分值:1-2分考点九:糖的分类题2017年考试频率60%考点十:苷的分类题2017年考试频率40%,1-2分苷:又称配糖体,是糖与非糖的结合体考点十:苷的水解题2017年考试频率50%水解易难程度:N>O>S>C酶水解: -葡萄糖苷水解酶:麦芽糖酶-葡萄糖苷水解酶:杏仁苷酶考点十一:糖的鉴别题2017年考试频率>50%糖的鉴别:molish反应四:醌类2017年分值:3-4分考点十二:醌的分类题必考,2分,配伍题考点十三:醌的酸性题2017年考试频率50%1.醌类酸性强弱比较含-COOH>2个以上β-OH > 1个β-OH > 2个α-OH > 1个α-OH5%NaHCO3 5%Na2CO3 1%NaOH 5%NaOH 2.升华性:所以大黄、何首乌等可以微量升华鉴别考点十四:醌的鉴别题2017年考试频率50%,1分五、香豆素+木质素 2017年分值:1分考点十五:性质2017年考试频率10%考点十六:香豆素+木质素代表药材题2017年必考,1-2分六、黄酮2017年分值:2-4分考点十七:黄酮性质题2017年考试频率20%,1分 酸性大小:7,4′-二OH >7-或4′-OH >一般酚羟基>5-OH考点十八:鉴别反应题2017年考试频率60%,1分考点十九:黄芩变绿题每年必考,1分考点二十:黄酮代表药材题2017年必考,2-3分七、萜类和挥发油 2017年分值:1分 考点二十一: 1.萜的分类题2.挥发油组成挥发油=单萜+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2.药材变黑题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容易进一步聚合,颜色变深.地黄及玄参等中药在炮制及放置过程中变成黑色的原因.与皮肤接触,也能使皮肤染成蓝色. 考点二十二:萜类+挥发油代表药材题八、皂苷生物碱+皂苷是中药化学的重点,能占到考分的50%2017年分值:2-5分补充考点:皂苷性状皂苷多辛辣,对人体黏膜强烈刺激,吸湿性,溶解于水、热甲醇,发泡性产生泡沫,溶血性.考点二十三:人参皂苷题2017年考试频率20%九、强心苷2017年分值:1分考点二十四:1.强心苷结构题2017年考试频率80%2.强心苷中普遍具有α-去氧糖,能够发生温和酸水解.3.含强心苷的药材:香加皮、罗布麻叶、蟾酥、十、动物药2017年分值1分考点二十五:代表药材题必考,1-2分十一、其他2017年分值<1分考点二十六:绿原酸题2017年考试频率50%绿原酸=一分子咖啡酰+一分子奎宁酸考点二十七:含马兜铃酸药材题必考,1分含马兜铃酸药材: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细辛考点二十八:去除鞣质方法题2017年考试频率50%除鞣质方法:1.冷热处理法2.石灰法.3.铅盐法4.明胶法5.聚酰胺吸附法第四章: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分值:10分左右重点:1.炮制辅料作用2.每种炮制方法的药材,其中重点是炒法、炙法考点一:辅料作用题每年必考考点二:炒法题每年必考,1-2分考点三:炙法题每年必考,2-3分考点四:酒炙题每年必考,分值1-3分考点五:煅法题2017年考试频率70%考点六:蒸煮法考点七:其他每年必考1分第五章:药材质量标准与鉴定2017年分值:2-3分重点:1.可以微量升华、色度、重金属检查的药材2.有害物质检查方法3.水分测定方法考点一:纯度检查,2017年考试频率>40%纯度检查包括:杂质、水分、灰分、色度、酸败度色度检查:白术水分测定:甲苯法挥发油药材,肉桂,气相色谱法辛夷酸败度测定:含脂肪油的种子类药材考点二:有害物质检查,2017年考试频率50%考点三:数字题1.“精密称定”: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2.“恒重”:重量差异在以下“约”是差异在±10%3.矿物磨片厚度:4.蜂蜜相对密度以上,冰片熔点205-210℃5. 葶苈子膨胀度南3北12.6.总灰分测定温度500~600℃第六章:中药药剂2017年分值:29分考点一:影响制剂稳定性因素2017年考试频率<10%考点二:散剂2017年必考,1分1.散剂特点吸湿、易氧化、刺激性大、含挥发油且剂量大的不宜做成散剂2.散剂粒度内服散剂:细粉儿科+外局部散剂:最细粉3.散剂含水量不得超过%,含毒内服散剂单剂量包装.考点三:浸出制剂2017年必考,1分考点四:液体制剂2017年必考,1分1.表面活性剂考点五:注射剂重点,2017年必考,分值3-5分历年必考考点:注射用水 1分,注射剂附加剂2-3分,高频考点:热源1.注射用水2.附加剂3.热源考点六:眼用制剂历年必考1分考试重点:附加剂,质量要求、药物吸收途径 1.附加剂2.质量要求:滴眼剂装量不超过10ml,洗眼剂装量不超过200ml,眼用半固体制剂装量不超过5g,混悬型滴眼剂沉降物不应结块.3.吸收途径考点七:外用膏剂2017年必考,1分 重点:膏药 1分,基质1分, 知识点1:膏药知识点2:基质考点八:栓剂2017年必考,1分 重点:基质1分,吸收1分 知识点1:基质知识点2.栓剂吸收 直肠上静脉吸收-经过肝脏直肠下静脉吸收-绕过肝脏首过作用重点:囊材2分,特点1分,质量要求1分知识点1:囊材知识点2:特点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减小刺激,溶出快,吸收好,药物填充于胶囊中提高药物稳定性,制成缓释控释胶囊.考点十:丸剂历年必考,2017年3分左右重点:各丸剂特点 2分,含水量 1分,蜂蜜炼制 1分考点十一:颗粒剂2017年考试频率>70%,分值1分重点:质量要求水分:含水量不得超过%粒度: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5号筛总量不得超过15%溶化性:10g加20倍水,5分钟全部溶化可缓释控制考点十二:片剂2017年必考,分值2-3分重点:辅料2分, 质量要求1分知识点1:辅料考点十三:气雾剂+传统剂型考试十四:给药新途径历年必考,2017年分值1分1.缓释控释2.靶向制剂才具有靶向作用,其他剂型都没有3.环糊精包合技术,微型包囊技术4.给药途径吸收速度: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直肠>口服>皮肤第七章:中药药理与毒理分值5分左右重点: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3分,不良反应1分,毒理1分知识点1:四气的药理作用寒凉药呈抑制作用:金银花、板蓝根、钩藤、羚羊角、黄芩温热药呈兴奋作用:麻黄、麝香知识点2:五味的药理作用知识点3:各类中药主要药理作用知识点4:不良反应服副毒后药变质1.副作用,治疗剂量下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危害不大,自行恢复2.毒性反应,大剂量或长时间用药对机体损害性反应3.变态反应,最常见是过敏反应,如虎杖引起猩红热4.后遗效应,又称后作用,停药后血药浓度至最低是残存的药物效应5.特异质反应,少数人用药后产生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6.依赖性,停药反应知识点5:毒理第八章:常见药材鉴别分值:35分考点一:术语题每年必考,2-3分“菊花心”:甘草、黄芪、防风蚯蚓头“星点”:大黄“云锦花纹”:何首乌“朱砂点”、“起霜”:苍术茅苍术“罗盘纹”:商陆“车轮纹、猪大肠”:防己“砂眼、珍珠盘”:银柴胡“金包头”:知母“乌金衣、挂甲”:牛黄“翘鼻头、佛指甲、方胜纹、连珠斑”:蕲蛇“剑脊”:乌梢蛇“合把”、“血丝”、“通天眼”:羚羊角2015年真题97-98A.全蝎B.牛黄C.蟾酥D.羚羊角E.海螵蛸97.具有“乌金衣”的是98.具有“通天眼”的是答案B D考点二、气味题1.穿心莲、黄连、山豆根、胡黄连、苦参:味极苦2.细辛:气辛香,味辛辣麻舌3.肉桂:气香浓烈,味甜、辣.4.远志:嚼之微有刺喉感5.川芎:有特异浓郁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味回甜.6.辛夷:味辛凉7.豆蔻:有樟脑味8.薄荷:特殊清凉香气9.丁香:香气浓郁,味辣麻舌考点三、药用部位题带叶茎枝:槲寄生、桑寄生茎髓:通草花蕾入药:辛夷、丁香、金银花、槐米、款冬菌核入药:茯苓、猪苓子座入药:冬虫夏草地衣体入药:松萝2014年真题47-48A.花蕾B.花粉粒C.柱头D.雄蕊E.花柱47.莲须的药用部位48.丁香的药用部位答案D A2014年真题59-60A.冬虫夏草B.茯苓C.海藻D.灵芝E.松萝59.药用部位为干燥菌核的药材是60.药用部位为干燥地衣体的药材是答案B EA类药材超高频,试卷中必然出现,作为答案的频率>30%,看图识药数量:分值:20分一、狗脊考点:药材表面金黄色绒毛,饮片横切面近外皮处有一条明显突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2014年真题28.呈不规则长条形,切面近边缘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环纹答案D二.大黄考点1:加工题:忌用铁器考点2:术语题:髓部具有“星点”考点3:气味题:气清香,嚼之黏牙,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三.何首乌考点:术语题:皮部具有“云锦花纹”四.牛膝+川牛膝考点:牛膝产地河南,牛膝横切面2-4轮同心环,川牛膝4-11轮同心环.五.商陆考点:术语题:木部突起,形成多个凸起的同心环轮,习称“罗盘纹”,气微,久嚼麻舌. 六.太子参考点:图片七.白芍+赤芍考点:1.白芍,角质样,断面类白色或微红色,木部有放射状纹理2.两者图片区分八.黄连考点:商品题味连:“鸡爪连”形似鸡爪雅连:“过桥”最长云连:弯曲呈钩状,细小九.升麻考点:图片十.防己考点:术语题药材形似“猪大肠”,断面有放射状纹理“车轮纹”十一.延胡索考点1:药用部位题:块茎块茎入药的药材:“两天三泻胡半白”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延胡索、半夏、白芨考点2:沸水煮至无白心后晒干十二.地榆考点:表面有白色棉絮状绒毛,称“绵地榆”.十三.苦参考点:外皮薄,多破裂反卷,味极苦.十四. 葛根考点:纤维性强十五.甘草考点:“菊花心”,味甜而特殊.十六.黄芪考点:“菊花心”,老根中心呈枯朽状,嚼之微有豆腥味.十七.远志考点:气微,味苦,嚼之有刺喉感.十八.三七考点:顶端茎痕呈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加工反复搓揉.十九.白芷考点:图片二十.当归考点1:加工方法:烟火慢慢熏干二十一.川芎考点1: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饮片边缘波状环纹:考点2:有特异浓郁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味回甜.二十二.防风考点:术语“蚯蚓头”、“菊花心”.二十三.柴胡考点:图片二十四.丹参考点:图片二十五.黄芩考点:看图识药,“杀酶保苷”防止变绿二十六.地黄考点:看图识药,产地加工方法:“烘”二十七.巴戟天考点:看图识药,加工方法:轻轻捶扁二十八.天花粉考点:图片,药用部位为葫芦科的干燥根.二十九.桔梗考点:看图识药三十.南沙参考点:质地“松泡”.三十一.木香考点:图片三十二.白术+苍术考点:白术:苍术: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暴露稍久析出白色针状结晶,习称“起霜”.饮片切面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习称“朱砂点”. 三十三.泽泻考点:图片,产地福建三十四.半夏考点:图片三十五.石菖蒲考点:叶痕三角形三十六.川贝母+浙贝母考点:商品的不同1.川贝母: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虎皮斑2.浙贝母:考点,图片三十七.麦冬考点:看图识药三十八.知母考点:图片三十九.山药考点:看图识药四十.莪术考点:姜科四十一.郁金考点:商品题温郁金---温郁金广西莪术---桂郁金蓬莪术---绿丝郁金四十二.天麻考点1:看图识药考点2:加工题:蒸透心,敞开,低温60℃干燥四十三.大血藤考点:看图识药.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凹陷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红棕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四十四.鸡血藤考点:看图识药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圆.四十五.钩藤考点:看图识药四十六.桑白皮考点:易纵向撕裂四十七.牡丹皮考点:看图识药常见发亮结晶,断面平坦,粉性.气芬香.四十八.肉桂考点: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线纹四十九.杜仲考点:“胶丝相连”五十.地骨皮考点:看图识药五十一.侧柏叶考点:药用部位为小枝和叶五十二..大青叶考点1:看图识药考点2:基部狭窄至叶柄成翼状五十三.番泻叶考点1:看图识药五十四.辛夷考点1:看图识药考点2:似毛笔头,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五十五.丁香考点1:看图识药考点2:呈研棒状.气芳香浓烈,味辛辣,麻舌.五十六.金银花考点1:看图识药考点2:花蕾呈棒状五十七.款冬考点1:看图识药考点2:圆棒状,常2-3个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有白色絮状茸毛五十八.菊花考点:图片五十九.红花西红花考点1:看图识药考点2:两药区别红花:采收时间:花冠由黄变红时 .药材性状: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西红花:鸢尾科番红花干燥柱头考点:产地东北辽宁六十一.木瓜考点1:看图识药考点2:产地安徽宣城六十二.山楂考点:图片六十三.苦杏仁+桃仁考点:苦杏仁呈偏心形,桃仁呈扁长卵形.2010年真题7-9A.杏仁B.桃仁C.酸枣仁D.砂仁E.薏苡仁7.种子呈偏心脏形,边缘肥厚,基部左右不对称的药材是8.种子呈扁长卵形,表面密布颗粒状突起,边缘薄,基部钝圆而偏斜的药材9.种子呈扁圆形,表面平滑,有光泽,一面较平坦,中央有一条隆起线纹,另一面稍突起的药材是答案A B C六十四.金樱子考点:图片六十五.补骨脂考点:图片六十六.枳壳考点:看图识药六十七.吴茱萸考点:图片六十八.酸枣仁考点:图片六十九.小茴香考点:图片七十.山茱萸考点:看图识药七十一.连翘考点:木犀科、图片七十二.栀子考点:看图识药.具有6条翅状纵棱.七十三.槟榔考点:看图识药.大理石花纹.七十四.砂仁考点:图片七十五.豆蔻考点:图片,具有樟脑味.七十六.麻黄考点:图片七十七.肉苁蓉考点:图片,药用部位肉质茎.七十八.穿心莲考点:味极苦七十九.冬虫夏草考点:图片八十.茯苓考点:“发汗”.图片八十一.猪苓八十二.乳香+没药考点:看图识药.两药水试区别.乳香与水共研乳黄色液体,没药与水共研黄棕色液体.八十三.血竭考点:图片八十四.五倍子考点:图片八十五.全蝎考点:图片八十六.土鳖虫考点:图片八十七.斑蝥考点:看图识药八十八.蛤蚧考点:图片,头三角形,背部彩色斑点.八十九.蕲蛇考点:图片.“翘鼻头、方胜纹、佛指甲”九十.鹿茸考点:图片九十一.朱砂考点:看图识药九十二.自然铜考点:看图识药,条痕墨绿色九十三.赭石考点:看图识药,表面有乳头状突起,习称“钉头”.B类药材高频药材,图谱不看.2017年考试频率>30%一.细辛考点:1.药用部位题:根和根茎入药2.气味题:气辛香、味辛辣、麻舌.二.银柴胡考点:“砂眼”、“珍珠盘”三.紫草考点:看图识药,“软紫草”产地新疆.四.玄参考点:看图识药考点:断面略平坦,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五.党参考点1:加工方法:反复搓揉考点2:术语“狮子盘头”,支根断落处有黑褐色胶状物.六.降香考点:表面紫红色,切面有致密纹理,质硬,有油性.入水下沉.七.沉香考点: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表面多呈枯木状.入水下沉.八.通草考点:药用部位茎髓九.铁皮石斛考点:边炒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铁皮枫斗”十.合欢皮考点:外皮棕色或红棕色,常附有地衣斑.十一.白鲜皮考点:有羊膻气十二.枇杷叶考点: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十三.罗布麻叶考点:十四.艾叶考点:下表面灰绿色,有密生的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十五.洋金花考点:喇叭形十六.地肤子考点:扁球状五角星形.对比吴茱萸的五角状扁球形.十七.葶苈子考点:膨胀度:南3北12十八.决明子考点:豆科十九.巴豆考点:大戟科二十.马钱子考点:纽扣状二十一.菟丝子考点:开水浸泡吐丝二十二.牵牛子考点:呈橘瓣状.水浸后种皮龟裂.二十三.牛蒡子考点:紫黑色斑点2009年真题17.果实表面散有不规则紫黑色斑点的药材是A.女贞子B.牛蒡子C.五味子D.决明子E.吴茱萸答案B二十四.薏苡仁考点:药用部位种仁,中间有宽深纵沟.二十五.广金钱草考点: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二十六.广藿香+薄荷+穿心莲考点:广藿香药材含叶量不得少于20% .薄荷、穿心莲含叶量不得少于30%.薄荷:具有特殊清凉香气.穿心莲:节稍膨大,味极苦.二十七.茵陈考点:具有2个采收期二十八.青蒿考点:来源为菊科黄花蒿,含青蒿素,抗疟疾.二十九.淡竹叶考点:网格状脉纹三十.海金沙考点:火试:轻微闪电和爆鸣声三十一.青黛考点:深蓝色粉末,体轻,易飞扬.火烧紫红色烟雾.三十二.生理产物和病理产物生理产物:蟾酥蝉蜕麝香病理产物:珍珠牛黄僵蚕三十三.地龙考点:术语“白颈”.三十四.水蛭考点:扁平状,黑褐色三十五.蜂蜜考点:相对密度三十六.蟾酥考点:忌用铁器.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做嚏.三十七.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考点:蕲蛇:“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乌梢蛇:“剑脊”三十八.麝香考点:术语“冒槽”三十九.牛黄考点:术语“乌金衣”四十.雄黄考点:AS2S2四十一.石膏考点:四十二.炉甘石考点:ZnCO3,白色蜂窝状,多孔,吸湿.四十三.芒硝考点:C类药材2017年考试频率<20%虎杖:根和根茎,大黄素、大黄酚、芪三酚抗菌,虎杖苷镇咳,簇晶北豆根:防己科,根茎;山豆根:豆科越南槐根和根茎板蓝根:十字花科.根头膨大,密集疣状突起.白蔹:葡萄科块根,周边向内卷曲.人参:五加科根和根茎.皂苷类,人参皂苷尤其是达玛烷系三萜皂苷活性最为显著,评价人参品质.根茎芦头,凹窝状茎痕芦碗,不定根艼,疣点珍珠疙瘩.徐长卿:萝藦科根和根茎.盘头.白前:萝藦科,盘曲成团续断:“发汗”.略扁,弯曲,皮部墨绿色.处有黑褐色胶状物,特殊香气.紫苑:菊科,根和根茎.根多编成辫状.香附:莎草科,根茎.纺锤形,表面有6-10个略隆起的环纹.天南星:半夏:百合科药材:黄精:根茎.玉竹:根茎.具微隆起环节.重楼:根茎.结节状,突起粗环纹.天冬、麦冬:块根,纺锤形.知母:“金包头”,紧密排列环纹,嚼之黏性.木通:木通科,射线放射状排列,中柱鞘部位有连续的浅波浪形环带川木通:毛茛科,切面布满导管,吹气可通透.苏木:豆科,心材.有带亮星的髓部.香加皮:萝藦科根皮.淫羊藿:大青叶:叶柄翼状.廖大青叶托叶鞘.蒲黄:鲜黄色,易附着手指.枳壳:芸香科未成熟果实,横切2半.半球形,凹点状油室.山茱萸:成熟果肉女贞子:木犀科成熟果实.肾形,紫黑色.槲寄生:2-5叉状分支,髓部偏向一方,黏性.金钱草:报春花科,广金钱草:豆科广藿香:唇形科地上部分.夜闷日晒.荆芥:单树脂类:酯树脂血竭油胶树脂类:乳香、没药、阿魏 ,香树脂类:苏合香、安息香海金沙:孢子.棕黄色,体轻,光滑,易手缝滑落,浮于水加热下沉,火试轻微爆鸣及明亮火焰.青黛:深蓝色粉末,体轻,易飞扬,火试紫红色烟雾.冰片:主含右旋龙脑樟提取,左旋龙脑艾纳香提取.火试浓烟,带光火焰.珍珠:来自不同科.天然珍珠显淡蓝色,养殖珍珠显亮黄绿色.蜈蚣: 22个节,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头、足红褐色,躯干墨绿色.乌梢蛇:剑脊羚羊角:赛加羚羊.血丝、骨塞、通天眼、合把.熊胆:粉末紫外灯下呈黄白色荧光,粉末少许投入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黄色线状下降而不扩散综合豆科药材:甘草、黄芪、葛根、苦参、山豆根、苏木、鸡血藤、合欢皮、番泻叶、广金钱草、沙苑子、补骨脂、决明子唇形科:丹参、黄芩、薄荷、益母草、广藿香、荆芥、紫苏、夏枯草、香薷、连钱草、半枝莲菊科: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蒿、青蒿、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紫菀伞形科:当归、柴胡、小茴香、川芎、白芷、蛇床子、北沙参、防风、前胡、羌活块茎入药:“两天三泻胡半白根及根茎入药:“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活、威灵仙、丹参.块根:纺锤形:太子参、天冬、麦冬、香附、地黄、何首乌、白蔹味极苦:胡连穿心黄马苦.胡黄连、穿心莲、黄连、马钱子、苦参,龙胆、山豆根.麻舌感:麻舌商乌川长卿,半夏三细蛇床丁,牛蒡牵牛天南星.樟脑气:温郁金气似樟脑,味微辛豆蔻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毒性常用中药简介_孙桂凤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毒性常用中药简介_孙桂凤

苷 、松醇(pino1)等化合物
9
半夏
辛, 温
脾 、胃 、肺
含 β-谷 甾 醇 及 其葡 萄 糖 苷 , 胆 碱 ;尚 含 高龙 胆 酸(homogen tisic acid)、草 酸 钾等 无 机 盐和 天 门 冬氨 酸 、谷 氨 酸 、精氨酸 、β-与 γ-氨基 丁酸 、半 乳糖 、粘液质 、少量挥 发 油 、原儿茶醛(prot ocatechuic aldehyde)、三萜类化合物 、原 儿茶酸等 ;还分离出一种结晶性蛋白质为半夏蛋白
北乌头 :含总碱 0.7 % ~ 1.3 %。 南乌 头(贵州):含总 碱 0.82 %~ 1.56 %
斑蝥素
外用适 量 , 研 末 涂 患 处, 或 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一般炮制后 用 , 生品 内服 宜 慎。 炮制后多入丸散 , 每次 0.03 ~ 0.06g ;外用适量
性味 辛 、温 苦, 寒
苦 、辛 , 温
〔9〕张治锬 .抗生素药品检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7 , 80. 〔10〕赵肃清 , 蔡燕飞 , 文永新 , 等 .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农作物病原菌
抑制效应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 , 2001 , 20(5):368-369. 〔11〕陈雄 , 乔昕 , 林向东 , 等 .大 蒜油抗菌 作用的 初步研 究〔J〕.中国
毒的概念是广义的 , 药物各有偏性 , 这种偏性就是毒 。 明 代医家张景 岳〔2〕 对于 作为 药物 偏性 之毒 的含 义也 作了 明确 的阐述 :“ 药 以治 病 , 因 毒 为能 , 所谓 毒 药 , 是 以 气 味 有偏 也 … … 。” 魏晋以后 , 毒药的含义逐渐衍变成专指那些药性 强烈 、 服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甚至致死的药物 。 这种认识与现代对 毒药的认识比较接近 , 毒 , 不再指药物的偏性 。 现代中草药书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转换评价非处方药处理原则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转换评价非处方药处理原则

目地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含毒性药材中成药作为非处方药品种地安全性,保证公众自我药疗地用药安全,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原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含毒性药材中成药转换评价地基本原则含毒性药材地中成药存在不安全隐患地可能性较大,因此,此类产品用于患者自我药疗时,需特别慎重,尤其是药材毒性大、用量大、用药时间长地品种.在转换评价时,必须从严管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分类及处理原则根据含毒性药材中成药对人体安全性地不同影响因素(毒性强度和给药途径)进行分类处理.毒性药材地界定与分类:毒性药材地界定以下药材属于毒性药材(具体名单见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含藏药、维吾尔药、蒙药分册)及各省地方药材标准中注明地毒性药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颁布地二十八种毒性中药材;其他已发现有安全性问题地药材.毒性药材地分类为方便转换评价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毒性药材按毒性强度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具体名单见附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大毒:以下列为大毒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列为大毒地药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颁布地二十八种毒性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维吾尔药、蒙药分册)及各省地方药材标准中注明大毒、剧毒地药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有毒:以下列为有毒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列为有毒地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维吾尔药、蒙药分册)及各省地方药材标准中注明有毒地药材.小毒:以下列为小毒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列为小毒地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维吾尔药、蒙药分册)及各省地方药材标准中注明小毒、微毒地药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他:发现地有安全性问题地药材,经评价后按其安全性分类..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转换评价分类及处理原则:为方便转换评价工作,将含毒性药材地中成药品种按药材地毒性和给药途径进行分类,其分类及处理方法如下:类:含大毒药材地口服及粘膜给药制剂,不予转换;类:含大毒药材地外用制剂,如有以下情况,不予转换:)含重金属类毒性药物(红粉、红升丹、砒石、砒霜、水银、白降丹、红升丹、轻粉、雄黄等);)包装不合理,容易误服;)儿科用药;)妊娠期、哺乳期用药;)用于创伤或破损皮肤;)大面积用药;)疗程天以上.类:含有毒药材地口服及粘膜给药制剂:类:含有制半夏(包括清半夏、姜半夏)、山豆根、仙茅、制天南星、苍耳子、白果、制附子、罂粟壳地口服及粘膜给药制剂,如有以下情况,不予转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日服用量超过标准规定范围;)儿科用药(制半夏除外);)妊娠期、哺乳期用药;)疗程天以上;类:含以下有毒药材(安全性不明确)口服及粘膜给药制剂,不予转换:全蝎蜈蚣干漆千金子千金子霜甘遂华山参芫花两头尖金钱白花蛇京大戟香加皮常山商陆硫黄蓖麻子蕲蛇制川乌制草乌牵牛子苦楝皮土荆皮木鳖子制白附子朱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类:含有毒药材地外用制剂,如有以下情况,不予转换:)含重金属类毒性药物(如朱砂);)儿科用药;)妊娠期、哺乳期用药;)用于创伤或破损皮肤;)大面积用药;)疗程周以上.类:含小毒药材口服及粘膜给药制剂,如有以下情况,不予转换:)日服用量超过标准规定范围;)疗程周以上.类:含小毒药材地外用制剂,可进行其他方面评价..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维吾尔药、蒙药分册)及各省地方药材标准中注明地毒性药材在参照以上相应类别基础上,从严掌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发现地有安全性问题地药材,对其存在地安全问题地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参照本《处理原则》相应类别处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附:毒性药材地界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大毒(个):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蝥.有毒(个):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千金子霜、制川乌、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香加皮、洋金花、常山、商陆、硫黄、雄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蟾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小毒(个):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川楝子、小叶莲、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绵马贯众炭、蒺藜、鹤虱.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颁布地二十八种毒性中药材: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维吾尔药、蒙药分册)及各省地方药材标准中注明地毒性药材:包括性味归经项标注地具有“微毒”、“小毒”、“有毒”、“大毒”、“剧毒”等药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维吾尔药、蒙药分册)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地地方药材规范为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发现有安全性问题地药材: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朱砂莲、千里光等.附: 大毒、有毒、小毒各类药材名单大毒:生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红粉、闹羊花、生草乌、斑蝥、生千金子、轻粉、洋金花、雄黄、蟾酥、生甘遂、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白降丹、生藤黄、红升丹、生狼毒、红娘虫、青娘虫、雪上一枝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朱砂莲、千里光.有毒: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霜、制川乌、制天南星、木鳖子、制甘遂、仙茅、制白附子、白果、制半夏(包括清半夏、姜半夏;不包括法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制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香加皮、常山、商陆、硫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小毒: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川楝子、小叶莲、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绵马贯众炭、蒺藜、鹤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注:. 以上各类名单未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维吾尔药、蒙药分册)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地方药材标准所列毒性药材,标准标注为“微毒”、“小毒”地按有毒类管理,标注为“有毒”、“大毒”、“剧毒”地均按大毒类管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发现有安全性问题地药材根据实际情况增补.。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

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1.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1.2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披金①戴银②一天仙③,半升半降④黄白钱⑤。

川南狼⑥,闹粉娘⑦,遂草⑧炒豆⑨熬酥⑩糖。

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

②银:水银。

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

④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

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

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

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

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

⑨豆:生巴豆。

⑩酥:蟾酥。

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2.1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2.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速记歌诀及注解一马①牧草射蟾②涂,二黄③双蛤④穿厚杜⑤。

三蛇⑥狂饮人熊血⑦,虎豹羚羊梅花鹿⑧。

注:①马:马鹿茸。

②草射蟾:甘草、麝香、蟾酥。

③二黄:黄连、黄柏。

④双蛤:蛤蚧、蛤士蟆油。

⑤穿厚杜:穿山甲片、厚朴、杜仲。

⑥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

⑦人熊血:人参、熊胆、血竭。

⑧虎豹羚羊梅花鹿:指4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3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3.1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川(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草)、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阿魏、连翘、羌活、石斛。

八大国家绝密、机密、保密配方的中药配方药剂

八大国家绝密、机密、保密配方的中药配方药剂

八大国家绝密、机密、保密配方的中药配方药剂中医药方济汗牛充栋,具体来说,我们有一万多种中药材,四千多种中药制剂,但列为永久和长期的“国家绝密”、“国家机密”、“国家保密”配方的只有八种这八种药待遇很特殊,说明书不用完整表明其具体成分,是货真价实的国家级“秘方”。

一、“曲焕章百宝丹”:云南白药级别:国家绝密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研制成功,原名叫“曲焕章八宝单”。

问世百年以来,因神奇的功效被尊称为“伤科圣药”,闻名海内外。

自云南白药诞生以来,其配方和制法从不外传,1955年曲焕章的妻子缪兰瑛将配方献给国家,后期国家卫生部作为绝密进行保存,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白药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为众多患者送去了健康。

现在云南白药产品众多,有云南白药粉、云南白药膏、白药气雾剂等,核心产品为云南白药粉,其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跌打损伤、枪伤刀伤、疮毒肿痛、胃痛和痛经等,但是很多人都不曾注意红色的保险子。

千万不要丢弃,这正是精华所在。

特拥有以下作用:云南白药“保险子”,民间俗称“救命丹”。

云南白药驰名中外,由数种名贵药材制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跌打损伤、枪伤刀伤、疮毒肿痛、胃痛及痛经等。

但是用过此药的人肯定都曾注意到,打开云南白药的瓶盖,会发现有一个保济丸大小的红色颗粒“躺”在盖里,这就是保险子,俗称救命丹。

保险子虽小,但它可比里面的药粉更值钱。

保险子为救急所用,因为药性比较强烈,通常用于严重跌打损伤或内伤出血,平时并不建议吃,轻伤或其他病症不必服,有的甚至不能服。

保险子一般口服1粒,用温水或黄酒送服1粒。

再在医生指导下依病情、病程考虑是否需连续服用。

外敷主要用于外伤,用白酒将保险子适量化开,对于跌打严重的瘀血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具体用法是涂在瘀血的部位,同时又有极好的镇痛作用。

二、热毒肿痛良药:片仔癀级别:国家绝密由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其传奇的历史被世人所传颂。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单选题(共40题)1、下列不属于指挥起拍收拍三要素的是()。

A.速度B.力度C.情绪D.姿势【答案】 D2、借蜜蜂过江的意境比喻“小”民族敢于搏斗“大”风浪的音乐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翟小松((Mong Dong))B.刘谖《土楼回响》C.朱践耳《纳西一奇》D.郭文景《御风万里》【答案】 C3、“在欣赏巴赫的《小步舞曲》的音乐课上,教师准备教3/4拍的节奏特点。

教师在上课时以《小步舞曲》为背景音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跳起了简单的舞步,并走出各种队形,一场别开生面的“宫廷舞会”开始了。

跳完之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刚才跳舞时对于节奏的感受,教师将大家的发言进行总结。

随后介绍3/4拍节奏特点,介绍《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

”教师进行合理的安排,体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

A.学科综合B.知识转化C.愉悦气氛D.协调整合【答案】 A4、《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教学内容的感受与欣赏领域包括()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答案】 D5、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是()。

A.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B.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京剧C.中国黄梅戏、意大利歌剧、印度梵剧D.中国京剧、希腊悲剧和喜剧、中国豫剧【答案】 A6、术语Allegro的意思是( )A.中板B.快板C.行板D.主板【答案】 B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的创造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折的能力”。

这句话体现的是音乐新课程的()。

A.加强人文教育B.培养创新精神C.注重学生体验D.实现民主管理【答案】 B8、《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包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答案】 B9、下列有关格里高利圣咏描述正确的是( )。

中药学(张廷模)讲稿

中药学(张廷模)讲稿

中药学(张廷模)讲稿目录目录 (1)第一讲绪言 (3)第二讲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 (9)第三讲中药学的发展(二) (14)第四讲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 (20)第五讲中药材的储存 (25)第六讲中药的炮制:方法 (31)第七讲中药的性能:概述 (37)第八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一) (42)第九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二) (46)第十讲中药的性能:五味(二) (53)第十一讲中药的性能:归经(二) (58)第十二讲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 (63)第十三讲中药的性能:毒性(二)、小结 (68)第十四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一) (74)第十五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二) (79)第十六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禁忌(二) (84)第十七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 (89)第十八讲解表药的概述发散风寒药概述 (96)第十九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 (102)第二十讲发散风寒药:桂枝(二)、紫苏、生姜 (108)第二十一讲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113)第二十二讲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发散风热药概述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120)第二十三讲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蝉蜕、蔓荆子、葛根(一)(126)第二十四讲发散风热药:葛根(二)、柴胡、升麻、淡豆豉清热药概述 . 131 第二十五讲清热泻火药概述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138)第二十六讲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清热燥湿药概述 (142)第二十七讲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148)第二十八讲清热解毒药概述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 (153)第二十九讲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160)第三十讲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清热凉血药概述 (165)第三十一讲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171)第三十二讲清虚热药概述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177)第三十三讲泻下药概述攻下药概述攻下药:大黄(一) (182)第三十四讲攻下药:大黄(二)、芒硝 (187)第三十五讲攻下药:番泻叶、芦润下药概述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峻下逐水药概述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194)第三十六讲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 (200)第三十七讲祛风湿药概述祛风湿散寒药概述 (205)第三十八讲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木瓜 (209)第三十九讲祛风湿清热药概述 (215)第四十讲祛风湿强筋骨药概述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221)第四十一讲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草豆蔻、草果 (226)第四十二讲利水渗湿药概述利水退肿药概述 (232)第四十三讲利水退肿药:薏苡仁(二)利尿通淋药概述 (237)第四十四讲利湿退黄药概述利湿退黄药:茵陈蒿、金钱草、虎杖(243)第四十五讲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249)第四十六讲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行气药概述行气药:橘皮 (255)第四十七讲行气药:青皮、枳实、木香、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香 (260)第四十八讲行气药:薤白、柿蒂消食药概述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 (266)第四十九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驱虫药概述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 (272)第五十讲驱虫药:鹤草芽、槟榔、雷丸、鹤虱、榧子止血药概述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及、棕榈炭、血余炭 (279)第五十一讲凉血止血药概述 (285)第五十二讲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五灵脂、血竭温经止血药概述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灶心土活血化瘀药概述活血止痛药:川芎 (292)第五十三讲活血止痛药: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 (299) 第五十四讲活血调经药概述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 (304)第五十五讲活血调经药:鸡血藤活血疗伤药概述活血疗伤药:虫、自然铜、苏木、骨碎补、马钱子 (311)破血消癥药概述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 (311)第五十六讲化痰药概述化痰药:半夏 (317)第五十七讲化痰药: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桔梗、前胡 (322)第五十八讲化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竹黄、昆布、海藻 (328)第五十九讲止咳平喘药概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 (333)第六十讲止咳平喘药: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矮地茶、洋金花 (339)第六十一讲安神药概述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343)第六十二讲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 (349)第六十三讲平肝潜阳药概述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珍珠母 (354)第六十四讲平肝潜阳药: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紫贝齿息风止痉药概述息风止痉药:羚羊角 (359)第六十五讲息风止痉药:牛黄、钩藤、地龙、天麻、僵蚕、全蝎、蜈蚣 (364)第六十六讲开窍药概述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酥 . 369第六十七讲补虚药概述补气药概述补气药:人参(一) (375)第六十八讲补气药:人参(二)、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381)第六十九讲补气药: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 (388)第七十讲补气药:大枣、蜂蜜、饴糖补阳药概述补阳药:鹿茸(393)第七十一讲补阳药: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肉苁蓉、锁阳 (399)第七十二讲补阳药:杜仲、续断、蛤蚧、冬虫夏草、紫河车、核桃仁补血药概述 (404)第七十三讲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 (409)第七十四讲补血药:阿胶、龙眼肉补阴药概述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玉竹 (415)第七十五讲补阴药:麦冬、天冬、石斛、百合、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 (420)收涩药概述止汗药概述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 (420)第七十六讲止泻药概述止泻药:五味子、乌梅、诃子、五倍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 (426)第七十七讲固精缩尿止带药概述 (432)第七十八讲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概述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升药 (436)第七十九讲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442)第一讲绪言同学们,大家好。

中成药课件(基础)分析

中成药课件(基础)分析
第二十五页,共89页。
中成药处方来源
❖ 历代医籍文献中研制
❖ 流传验方中研制 ❖ 优选传统古方中创制
❖ 已知中药成分中研制新药
❖ 改造已知生物活性成分结构研制新药 ❖ 市售中成药改变剂型
❖ 科研成果获奖项目处方开发新药
❖ 医院研制的内部验方中开发新药
第二十六页,共89页。
中成药的组方原则
❖ 中医学治病特别强调理法方药,其处方是在辩 证论证思想指导下,根据病情确定治法,选择恰
宋金元时期
❖ 宋代的《圣惠选方》(何希彭辑)、《圣济总录》 (赵 徽宗敕撰)等,收载成方达数十万首之多,并有膏 药、丹剂等专篇介绍。
❖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该书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制药规范,收载中
成药788种,如清心开窍的至宝丹、疏肝解郁的逍遥散、 解表和中的藿香正气散等,至今仍在应用。
第十七页,共89页。
明清时期
❖ 明清时代医著颇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中药成方及其 剂型相应有较大发展。
❖ 明代《普济方》,收载药方61739首,其中许多是成 方,并按《圣惠方》的格式对外用的膏药、丹药及 药酒列专篇介绍。
❖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 虽以药物为主,也很重视方剂, 附方10000余首,剂型近40种。
第三十五页,共89页。
中成药的命名
❖ 以成药功效命名
如养血安神糖浆指其养血安神之效;理中丸指其有调理
中焦脾胃之功;逍遥丸治肝郁气滞、胁胀烦闷等症,服
之病去,有逍遥之乐;失笑散治血淤腹痛,药到病除, 病者不禁欣喜失笑。
❖ 以主药和功用命名
如银翘解毒片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药,有散风解表之功; 艾附暖宫丸以艾叶、香附为主药,有暖胞宫作用; 藿香正气丸以藿香为主药,治四时不正之气所致之症等; 三七伤药胶囊以三七为主药,有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

藏药用药指导

藏药用药指导

藏药用药指导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

藏药历史上有许多经典著述,成为今天研究藏药的主要文献和藏药种类发展的历史记录。

《月王药诊》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据统计,涉及1200个基原动、植物种。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

青海占据着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据调查,省内有药用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类1087种、动物类150种、矿物类57种。

全省常用的几百种藏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据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调查,全州有藏药资源1000多种;甘孜州1127种中药资源中有23%为藏医所用。

经 营 主 要 品 种心脑血管疾病 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珊瑚七十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八味沉香丸、十五味沉丸、二十味沉香丸、三十五味沉香丸、十八味降香丸、十一味甘露丸,二十五味余甘子丸等。

消化系统疾病 仁青常觉、仁青芒觉、坐珠达西、二十五味大汤丸、加味黑药丸、十五味黑药丸、大月晶丸、六味木香丸、石榴健胃散、智托洁白丸,六味能消丸,石榴日轮丸、十味青蓝散。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处方原理:本处方由名老中医根据驱邪扶正的原理,按中医君臣佐使原则配置。

君药红豆杉中含有效药用成分多达40多种,包括紫杉醇、巴卡亭Ⅲ、生物碱、红豆杉多糖、紫杉黄酮等。

其中紫杉醇以及巴卡亭Ⅲ合成的多烯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一线抗癌药物;实验证明红豆杉多糖结合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具有增效减毒功效,并能通过对心肌保护、冠状动脉扩张及血液稀释来保护心脏;生物碱能改善睡眠;鞣质,通过抗菌、消炎、消肿对前列腺疾病有特殊功效;紫杉黄酮可通经、利尿、降血压;紫杉酚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等等。

适应病症:红豆杉草药适用于各类腺癌、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胆管癌、食道癌、胃癌、各类小细胞癌、肺癌、皮肤癌、膀胱癌、血癌等等各类癌症,对白细胞居高不下的白血病及转移至骨骼的各类晚期癌症效果明显。

规格:二十八天为一疗程,每疗程四袋,每袋7小包,每包8克。

用法用量:红豆杉草药每天一小包,置药罐中。

加一升(约2斤)水煮沸,用文火煎煮十至十五分钟,饭后服用,一天内服完。

红豆杉草药一般一疗程(二十八天)可见效。

癌症手术病人,术后10至15天开始服用效果最佳,四年多临床应用表明,无一例出现复发、转移;放、化疗病人接受治疗同时可以服用,具有增效减毒功效。

一般患者,4至6个疗程后,各项检验指标都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改服小剂量维持,以防止扩散及转移;严重患者,根据病情在主治医生指导下增加服用疗程;直肠癌患者如服用后出现腹泻症状,应先服用小剂量2袋一天,症状消失后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忌空腹、禁辣、禁酒;保持情绪平稳,避免上火。

有些患者服用后排便次数增加,属正常症状,一般一周内恢复;有些癌症患者服用后出现腿酸、乏力等状况,属病情起效果迹象;有个别患者服用后,感觉胃有不适,可适当减量。

对于病危、临近死亡的人不建议服用本品。

配伍禁忌:无。

红豆杉草药至今已使用四年有余,有显著疗效者达到了八百多例。

《二十八味毒性中药》

《二十八味毒性中药》

药圈:因*果制作 二十八味毒性中药二十八味毒性中药名称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砒石(红砒、白砒) 内服0.03~0.075,入丸散用;外用研末撒、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有大毒,用时宜慎;体虚及孕妇忌服。

砒霜 内服0.009,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不能久服,口服、外用均可引起中毒。

雄黄 内服0.05~0.1,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

水银 外用适量 不可内服;孕妇禁用。

红粉 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物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

不可内服,外用也不可久用。

轻粉 内服0.1~0.2g/次,2次/日,多入丸散或入胶囊,服后漱口;外用适量,研末掺敷患处。

不可内服白降丹 外用适量 不可内服红升丹 外用适量 不可内服生马钱子 0.3~0.6g,炮制后如丸散用。

不宜生服、多服、久服;孕妇禁用生川乌 一般炮制后用 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芨、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生草乌 一般炮制后用 一般不内服。

余下同生川乌。

生附子 内服3~15 孕妇禁用。

余下同生川乌雪上一枝蒿 内服研末,0.062~0.125;或浸酒外用,酒磨敷。

有剧毒,未经炮制不宜内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豆类及牛羊肉。

生白附子 外用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生半夏 内服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生天南星 外用适量,研末以酒或醋调敷 孕妇慎用生巴豆 外用适量,研末涂或捣烂用纱布包敷。

孕妇禁用;不可与牵牛子同用。

生千金子 内服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外用适量,捣烂敷。

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服生甘遂 内服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生狼毒 熬膏外敷 不宜与密陀僧同用生藤黄 内服0.03~0.06g;外用适量 内服慎用生天仙子 内服0.06~0.6g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忌服。

洋金花 内服0.3~0.6g,宜入丸散或卷烟燃吸(分次服,每天用量最多不超过1.5g);外用适量青光眼、外感及痰热咳喘、心动过速及高血压患者禁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圈:因*果制作 二十八味毒性中药
二十八味毒性中药
名称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砒石(红砒、白砒) 内服0.03~0.075,入丸散用;外用研末撒、调敷或
入膏药中贴之。

有大毒,用时宜慎;体虚及孕妇忌服。

砒霜 内服0.009,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不能久服,口服、外用均可引起中毒。

雄黄 内服0.05~0.1,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

水银 外用适量 不可内服;孕妇禁用。

红粉 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物配成散剂或
制成药捻。

不可内服,外用也不可久用。

轻粉 内服0.1~0.2g/次,2次/日,多入丸散或入胶囊,
服后漱口;外用适量,研末掺敷患处。

不可内服
白降丹 外用适量 不可内服
红升丹 外用适量 不可内服
生马钱子 0.3~0.6g,炮制后如丸散用。

不宜生服、多服、久服;孕妇禁用
生川乌 一般炮制后用 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芨、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生草乌 一般炮制后用 一般不内服。

余下同生川乌。

生附子 内服3~15 孕妇禁用。

余下同生川乌
雪上一枝蒿 内服研末,0.062~0.125;或浸酒外用,酒磨敷。

有剧毒,未经炮制不宜内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豆类及牛羊肉。

生白附子 外用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
生半夏 内服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生天南星 外用适量,研末以酒或醋调敷 孕妇慎用
生巴豆 外用适量,研末涂或捣烂用纱布包敷。

孕妇禁用;不可与牵牛子同用。

生千金子 内服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捣烂敷。

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服
生甘遂 内服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生狼毒 熬膏外敷 不宜与密陀僧同用
生藤黄 内服0.03~0.06g;外用适量 内服慎用
生天仙子 内服0.06~0.6g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忌服。

洋金花 内服0.3~0.6g,宜入丸散或卷烟燃吸(分次服,
每天用量最多不超过1.5g);外用适量
青光眼、外感及痰热咳喘、心动过速
及高血压患者禁用。

闹羊花 内服0.6~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
洗或鲜品捣敷。

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斑蝥 内服0.03~0.06g,炮制后入丸散;外用适量,研
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不宜大面积敷用。

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青娘虫 内服0.05~0.1g;外用适量 体虚及孕妇忌服。

红娘虫 内服0.05~0.1g;外用适量。

体虚及孕妇忌服。

蟾酥 内服0.015~0.03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孕妇禁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