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史考研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名校考研真题(宋、元时期)【圣才出品】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名校考研真题(宋、元时期)【圣才出品】

第5章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一、单项选择题诸宫调是汴京瓦子勾栏中,一位来自泽州(山东晋城)的民间艺人()所创。

【西南大学2012年研】A.孔三传B.张五牛C.董解元D.赵德璘【答案】A【解析】北宋泽州艺人孔三传,是古代韵律诸宫调的发明者,堪称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师。

二、名词解释1.《潇湘水云》【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潇湘水云》是一首古琴曲,南宋郭沔作。

最早刊印于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中。

乐曲描写了作者泛舟于潇湘两水汇合之处,触景生情,引发出国破家亡的伤感之情。

《潇湘水云》原为10段,清代发展为18段,由引子、尾声和四大部分组成,通过散音、按音、泛音的不同音色以及大幅度的吟揉手法,描绘了或轻雾缭绕、水波苍茫,或奔腾翻涌、云水激荡的场景。

全曲气势壮阔、结构严密、寓情于景,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一首优秀的琴曲,也是当代琴家经常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2.勾栏【河北大学2014年研】答:勾栏是宋代出现的百戏杂剧演出场所,又叫勾阑、构栏。

勾栏,是栏杆的别名,因所刻花纹皆互相勾连,因而得名。

勾栏里通常有戏台、戏房、神楼、腰棚等建筑,因而勾栏多以“棚”为名,如“莲花棚”、“牡悬棚”等,大的可以容纳数千名观众。

勾栏中表演的技艺种类繁多,如唱赚、诸宫调、鼓子词、傀儡影戏,还有说经书、讲史、说笑话等。

与在路边流动演出的艺人不同,在勾栏中表演的艺人实际上已经是专业化的演员,他们都有自己的艺名,如张五牛、浑身眼等,有的终身只在一处演出。

勾栏艺人技艺高超,宫廷经常从中挑选精彩的节目,可见此时民间技艺已经发展到可以与宫廷技艺相抗衡的水平。

民间固定演出场所“勾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市民艺术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中国音乐进入了以民间音乐为主体的新时期。

3.南戏【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研;青岛大学2014年研;聊城大学2013年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南戏是北宋的民歌,也叫“永嘉杂剧”。

2019华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考研611中外音乐史与917中外音乐简史考研真题试卷

2019华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考研611中外音乐史与917中外音乐简史考研真题试卷

2019华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考研611中外音乐史与917中外音乐简史考研真题试卷《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中外音乐史复习全析(共两册)》由鸿知华师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与该专业课优秀研究生合作汇编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中外音乐史复习全析(共两册)》全书编排根据:孙继南、周柱铨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沈璇等著.《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本书旨在帮助报考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通过华师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习题讲解,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

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音乐(专业学位)适用科目:611 中外音乐史、917 中外音乐简史内容详情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Part 1 - 考试重难点:通过总结和梳理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沈旋《西方音乐史简编》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Part 2 - 教材课后习题与解答针对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教材课后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华师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 - 名校考研真题汇编结合沈旋《西方音乐史简编》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的名校考研真题研读与测试,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把握华师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的重难点内容。

本文摘自鸿知华师考研网发布。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章节题库(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才出品】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章节题库(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才出品】

第3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属于()。

A.弹拨乐器B.打击乐器C.拉弦乐器D.吹奏乐器【答案】A【解析】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

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2.“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B.古筝C.扬琴D.风琴【答案】A【解析】“大珠小珠落玉盘”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凸显的是琵琶的弹奏声。

3.下列乐器属于弹拨乐器的是()。

A.中阮B.中胡C.高胡D.板胡【答案】A【解析】阮是“阮咸”、“阮咸琵琶”的简称,弹拨乐器,是古琵琶的一种。

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

4.《十面埋伏》属于()乐器作品。

A.二胡B.古琴C.琵琶D.古筝【答案】C【解析】《十面埋伏是》一首汉族琵琶大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

为上乘的艺术佳作。

5.秦汉时期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是()。

A.太常寺B.乐府C.鼓吹署D.行院【答案】B【解析】乐府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其规模最大时乐工人数曾达1000余人。

乐府的任务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

6.秦汉时期兴起的()是一种以吹管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A.相和歌B.鼓吹乐C.清商乐D.百戏【答案】B【解析】汉代在西北边疆兴起了鼓吹乐,它以不同编制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构成多种鼓吹形式,如横吹、骑吹、黄门鼓吹等等。

它们或在马上演奏,或在行进中演奏,用于军乐礼仪、宫廷宴饮以及民间娱乐。

7.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首表现“楚汉相争”的琵琶独奏曲是()。

A.《十面埋伏》B.《平湖秋月》C.《汉宫秋月》D.《阳春自雪》【答案】A【解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名校考研真题精选远古、夏、商时期(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一、名词解释1.旋律【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旋律是指由一系列不同音高(也可以是相同的)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

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观来说相当于视觉感观中的线条的概念。

旋律是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

在旋律进行中存在各种音乐表现因素,但构成旋律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即曲调线(或称音高线)和节奏。

2.贾湖骨笛【河南师范大学2014、2011年研】答:贾湖骨笛是原始社会乐器,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

共出土骨笛近35件,系丹顶鹤的尺骨所制,磨制精细,七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

贾湖出土的骨笛,分散在不同的墓葬,其年代可分为三个时期。

贾湖骨笛是目前我国出土年代最早、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现在仍能用于演奏的乐器。

3.节奏【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能够使乐曲体现出情感地波动起伏,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任何音乐,无论是庞大的交响乐,肃穆的宗教歌唱,还是简朴的乡村民歌,都具有节奏。

音乐的奥妙之一在于周期性律动的无限多样性: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各有不同的强拍循环周期,它们构成音乐的不同格调。

音乐的节奏和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速度直接影响音乐的性格。

4.《大夏》【聊城大学2013年研】答:《大夏》是夏代乐舞,是一部由编管乐器“籥”伴奏的多段体乐舞。

记载于《吕氏春秋·古乐》。

在周代以后,《大夏》由64人共同跳舞表演,表演者头戴皮帽,下著白裙,光着脊梁,表现出一幅富于浓郁劳动气息的盛大群舞场面。

另外,在这部作品中音乐开始成为帝王领袖替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反映了私有制确立后乐舞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三分损益法答: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生律方法。

记载在《管子》一书的《地员篇补注》中,原文是“凡将起五音,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音,以成宫。

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徴,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

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

有三分而去其乘,以是生角。

”计算出来的五音,按其高低排列起来是:徴羽宫商角。

《吕氏春秋·音律篇》记载了用同样方法计算出的十二律。

2.《声无哀乐论》答:《声无哀乐论》是我国一部古代音乐美学论著。

魏晋时期嵇康所作,集中体现了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

文章以“东野主人”代表自己,以“秦客”作为自己虚设的论敌,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一问一答的八次辩论,步步深入地论述了声(泛指音乐)究竟有没有哀乐变化的核心问题。

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即“声无哀乐”,他明确提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的观点,即是说感情与音乐二者之问并无关系,音乐中并不包含哀乐情感的变化。

嵇康之所以提出“声无哀乐”的观点,在于他所处的时代已将儒家“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音乐思想绝对化,机械地将音乐和政治等同起来。

嵇康力图摆脱这种僵化的音乐教化观点,而自己却又走人了另外一个极端。

尽管如此,《声无哀乐论》中仍然涉及了音乐美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音乐的本质、功能、审美感受等,是我国1700多年前提出的带有自律论色彩的音乐美学论著,至今仍不失为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并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燕乐半字谱答:燕乐半字谱是唐代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亦称半字谱。

唐代的燕乐半字谱存在着弦索谱系统和管色谱系统两个分支,前者以唐琵琶谱和五弦琵琶谱为主体,后者用于筚篥、笛子等吹管乐器。

二者在史籍中都有所记载,但读谱法均已失传。

[全]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全]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考研真题详解1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编钟是中国的()。

[青岛大学2012年研] A.曾侯乙墓编钟B.陶钟C.侯马编钟D.梵钟【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

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

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2“乐府”机构成熟于()。

[青岛大学2012年研]A.西汉B.宋朝C.唐朝D.秦朝【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乐府的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

此时的乐府较多地担负了搜集民间歌谣的职司,汉武帝时的乐府曾“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作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它不仅将广搜民间歌谣的采诗之风加以发展,并由此而呈现出更加兴旺发达的趋势。

西汉乐府规模达到1000余人。

其中各类乐人分工精细,除演奏员外,还包括了乐器制造的工匠。

3诸宫调是汴京瓦子勾栏中,一位来自泽州的民间艺人()所创。

[西南大学2012年研]A.孔三传B.张五牛C.董解元D.赵德谦【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诸宫调由北宋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

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

孔三传创造的诸宫调,使我国说唱音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魏长生是乾隆年间杰出的()花旦演员。

[青岛大学2010年研]A.昆山腔B.梆子腔C.海盐腔D.弋阳腔【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魏长生,四川金堂县人。

清朝乾隆时著名梆子腔旦角演员。

由魏长生演出而引发北京剧坛的轰动,是“花雅之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质上正是以梆子腔为代表的地方剧种(花)与昆曲(雅)的较量。

3“锣鼓击节,人声帮和”是()音乐的特色。

[青岛大学2010年研] A.高腔B.梆子腔C.皮黄腔D.弹簧腔【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高腔是弋阳腔的别名,因唱腔高亢激昂故得此名。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章节题库(宋、元时期)【圣才出品】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章节题库(宋、元时期)【圣才出品】

第5章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一、单项选择题1.宋代曲子词的变体“摊破”是指()。

A.增加乐句-9数B.减少乐句字数C.增加新的乐句D.转调或转调式【答案】C【解析】摊破是一种改变句式的手段,要求只改变句读,不改变或极少地改变声律结构。

它不保证一定要添字。

最无疑问的是把“仄平平仄仄平平”摊破成“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宋代曲子词的变体“偷声”是指()。

A.增加乐句字数B.减少乐句字数C.增加新的乐句D.转调或转调式【答案】B【解析】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

词乐家有减字偷声的办法。

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使其美听。

添声杨柳枝,摊破浇溪沙,这是增;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这是减,从音乐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声,减叫做偷声。

从歌词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称摊破,减叫做减字。

3.姜夔是以下哪个朝代的音乐家()。

A.唐代B.五代十国C.北宋D.南宋【答案】D【解析】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4.《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有两首古曲,一首为《霓裳中序第一》,另外一首的名称是()。

A.《醉吟商小品》B.《古怨》C.《越九歌》D.《玉梅令》【答案】A【解析】《白石道人歌曲》一称《白石词》,是中国宋代姜夔(人称白石道人)所作的汉族词曲谱集。

词调17首中,《醉吟商小品》和《霓裳中序第一》是传统大曲的摘篇,《玉梅令》是范成大的作品,其余皆是白石自度曲。

5.由姜夔填词的《玉梅令》,其曲调作者是()。

A.萧德藻B.杨万里C.范成大D.辛弃疾【答案】C【解析】《白石道人歌曲》词调17首中,《醉吟商小品》和《霓裳中序第一》是传统大曲的摘篇,《玉梅令》是范成大的作品,其余皆是白石自度曲。

6.《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的词调歌曲共有()首。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名校考研真题(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才出品】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名校考研真题(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才出品】

第3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一、单项选择题“乐府”机构成熟于()。

【青岛大学2012年研】A.西汉B.宋朝C.唐朝D.秦朝【答案】A二、名词解释1.相和歌【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聊城大学2013、2012年研;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研】答:相和歌是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

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清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朝会、祀神乃至汉族民俗活动等场合。

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等,主要的三种调式为清、平、瑟三调。

相和歌大部分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部分。

2.清商乐【河北大学2014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答:清商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汉族音乐,是相和歌和吴歌、西声逐渐融合成的一种新颖音乐。

其作品以爱情为题材为主,风格较纤柔绮丽,主要用于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

清商乐包括“中原旧曲”、“江南吴歌”、“荆楚西声”三种成分。

南北朝以后,清商乐成为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

隋唐时期,清商乐列入多部乐中。

清商乐所用乐器有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等15种。

“清商三调”是沿用“相和三调”而来,即平调、清调、瑟调。

3.《声无哀乐论》【聊城大学2014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声无哀乐论》是我国一部古代音乐美学论著,嵇康作。

集中体现了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

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即“声无哀乐”,他明确提出感情与音乐二者之间并无关系,音乐中并不包含哀乐情感的变化。

这使他走向了一个极端,但《声无哀乐论》中也涉及了音乐美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国1700多年前提出的带有自律论色彩的音乐美学论著,至今仍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并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名校考研真题(明、清时期)【圣才出品】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名校考研真题(明、清时期)【圣才出品】

第6章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一、单项选择题1.魏长生是乾隆年间杰出的()花旦演员。

【青岛大学2010年研】A.昆腔B.梆子腔C.海盐腔D.弋阳腔【答案】B2.“锣鼓击节,人声帮和”是()音乐的特色。

【青岛大学2010年研】A.高腔B.梆子腔C.皮黄腔D.滩簧腔【答案】A3.乾隆年间,昆曲成为_______;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称“花部”。

【青岛大学2012年研】A.“舌弹”B.“舌谈”C.“雅部”D.“皮黄”【答案】C二、名词解释1.昆山腔【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昆山腔又名昆腔、昆曲。

曲调细腻委婉,转音若丝,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

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在伴奏音乐方面,魏良辅等人把弦索、箫管、鼓板三类乐器合在一起,创立了一个完整的伴奏乐队,不只用于清唱,也用于戏曲舞台;舞台表演方面,昆腔创造了当时最为完整的表演体系,从而由苏州、松江一带迅速流传到杭、嘉、湖地区,进而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清代中叶以后,昆腔逐渐衰落,其主导地位逐渐为梆子、皮黄两大声腔剧种所取代。

2.朱载堉【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朱载堉是我国明代伟大的乐律学家、历数学家。

字伯勤,号句曲山人。

他的学识来自外舅祖何塘所遗著作与父亲的直接传授。

其主要乐律学研究成果大都收入其《乐律全书》。

该书共47卷,其中汇刊的主要乐律学著作有《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等。

“新法密率”的计算成果最早见于《律历融通》。

三、简答题1.元末明初产生的“四大声腔”是什么?哪一个声腔经魏良辅等人改造发展成为昆曲?昆曲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1)四大声腔是指明初至清中叶流行于江南各地的南曲声腔,包括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

(2)昆山腔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明代魏良辅等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的唱腔做了进一步加工提高,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名校考研真题(中华民国时期)【圣才出品】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名校考研真题(中华民国时期)【圣才出品】

第7章中华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一、单项选择题是()在自己的《乐话》和《音乐通论》中提出“音乐是上界的语言”。

【燕山大学2014年研】A.丰子恺B.王光祈C.青主【答案】C【解析】青主以通信体的格式,诗化的语言撰写的《乐话》是我国近代音乐家青主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著作里,青主鲜明地提出了音乐的本质是“上界的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他更加关注音乐的本体以及音乐的哲学内涵,对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的构建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1.黄自【青岛大学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黄自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其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三个方面。

音乐教育方面,他的许多音乐理论课程在中国属第一次开设,培养出一批专业作曲人才;音乐创作成果丰硕,体裁、题材广泛,代表作品如歌曲《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以及器乐作品《怀旧》等,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音乐理论方面有论著《和声学》、论文《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以及多部音乐教材留世。

2.大同乐会【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研;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2年研】答:大同乐会是1920年由郑觐文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的音乐社团,前身是“琴瑟乐社”。

其宗旨是“专门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演奏古代雅乐、仿制古乐器、传授各种民族乐器演奏技艺、整理改编传统乐曲、搜集已经散失的寺庙和失传的古代宫廷和民间乐器并请工匠绘图试制乐器,积极组织演出活动等。

该会是活跃在20世纪20~40年代的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民族音乐社团,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秧歌剧【河北大学2014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研;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青岛大学2012年研】答:秧歌剧是一种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小歌剧,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音乐史考研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考研真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编钟是中国的()。

[青岛大学2012年研] A.曾侯乙墓编钟
B.陶钟
C.侯马编钟
D.梵钟
【答案】A @@@
【解析】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

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

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2“乐府”机构成熟于()。

[青岛大学2012年研]
A.西汉
B.宋朝
C.唐朝
D.秦朝
【答案】A @@@
【解析】乐府的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

此时的乐府较多地担负了搜集民间歌谣的职司,汉武帝时的乐府曾“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它不仅将广搜民间歌谣的采诗之风加以发展,并由此而呈现出更加兴旺发达的趋势。

西汉乐府规模达到1000余人。

其中各类乐人分工精细,除演奏员外,还包括了乐器制造的工匠。

3诸宫调是汴京瓦子勾栏中,一位来自泽州的民间艺人()所创。

[西南大学2012年研]
A.孔三传
B.张五牛
C.董解元
D.赵德璘
【答案】A @@@
【解析】诸宫调由北宋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

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

孔三传创造的诸宫调,使我国说唱音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魏长生是乾隆年间杰出的()花旦演员。

[青岛大学2010年研]
A.昆山腔
B.梆子腔
C.海盐腔
D.弋阳腔
【答案】B @@@
【解析】魏长生,四川金堂县人。

清朝乾隆时著名梆子腔旦角演员。

由魏长生演出而引发北京剧坛的轰动,是“花雅之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质上正是以梆子腔为代表的地方剧种(花)与昆曲(雅)的较量。

3“锣鼓击节,人声帮和”是()音乐的特色。

[青岛大学2010年研] A.高腔
B.梆子腔
C.皮黄腔
D.滩簧腔
【答案】A @@@
【解析】高腔是弋阳腔的别名,因唱腔高亢激昂故得此名。

高腔的主要艺术特点是“锣鼓击节,人声帮和”——即帮、唱、打。

“帮”指其常采用民间的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演员在舞台演唱时,后台人员齐声帮唱;“打”指伴奏乐队不用管弦伴奏,只用锣鼓等打击乐器伴奏;“唱”指前台演唱。

4乾隆年间,昆曲称为();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称“花部”。

[青岛大学2012年研]
A.“舌弹”
B.“舌谈”
C.“雅部”
D.“皮黄”
【答案】C @@@
【解析】昆曲又名昆山腔、昆腔。

明代魏良辅等人对昆曲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吸收了海盐腔、弋阳腔的音乐成分,使它一跃成为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清代乾隆时期,昆曲被称为“雅部”。

“花部”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传统戏曲剧种,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

5是()在自己的《乐话》和《音乐通论》中提出“音乐是上界的语言”。

[燕山大学2014年研]
A.丰子恺
B.王光祈
C.青主
【答案】C @@@
【解析】青主以通信体的格式,诗化的语言撰写的《乐话》是我国近代音乐家青主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著作里,青主鲜明地提出了音乐的本质是“上界的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他更加关注音乐的本体以及音乐的哲学内涵,对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的构建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