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统计表、统计图重点难点归纳
统计表知识点总结

统计表知识点总结一、统计表概念及作用统计表是一种用表格形式将数量资料予以整理的一种统计资料表格。
统计表在管理、科学、教育、经济、政治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清晰地展示出一定时间范围内的事物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进行科学地决策和规划。
统计表还可以用来对比、分析各种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统计表分类常见的统计表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来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按照统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统计表和专门统计表。
一般统计表是指涵盖各种数据的表格,一般用来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专门统计表则是指根据问题的不同,针对性地整理和展示特定类型的数据;2. 按照数据的形式来分类:可以分为定量统计表和定性统计表。
定量统计表是指用数字来表示数据的统计表格,定量统计表通常表现为数或图像,以便于直观展示和分析数据;定性统计表则是指用文字描述数据的统计表格,一般用来描述事物的性质、特点等;3. 按照统计表的用途来分类:可以分为分组频数统计表、累计频数统计表、百分比统计表、平均数统计表等;4. 按照表格的形式来分类:可以分为横向表、纵向表、双栏表、杂交表等。
三、统计表的制作及要素1. 统计表的制作方法:统计表的制作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统计表的种类、内容和用途,搜集相关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的特点和数量,选择合适的表格形式;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格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最后根据需要进行数据综合、对比和分析,制作出清晰、准确的统计表;2. 统计表的要素:一般而言,统计表通常包括表头、表体和表尾。
表头是指统计表格的名称、内容、时间等基本信息;表体则是指用表格形式展示的具体数据;表尾则是对表中数据的总结和分析,或者是对后续工作的展望和要求;3. 统计表的格式:统计表的格式通常包括表格的规格、设计和组织、标志和制表方法等。
表格的规格通常包括表格的大小、行列数、字号和字体等;表格的设计和组织则是包括表格的排列、格式、对齐方式等;标志和制表方则是指通过符号、线条、阴影等方式突出表格的内容,使其更加清晰和美观。
《统计—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得信息,并通过信息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解决与信息有关的问题,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出示统计图:一年级同学最爱吃的蔬菜情况如下。
观察统计图,并说说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出示问题:(1)在爱吃什么的人最多,有几人?(2)最爱吃什么的人最少,有几人?(3)爱吃菠菜的比爱吃西红柿的少几人?(4)请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独立解决。
小组内交流。
全班集体交流。
出示统计图:李叔叔统计的上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
(1)每格表示几个人。
(2)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3)做公交车的比做地铁的多几人?(4)骑自行车的比骑摩托车的多几人?学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内讨论。
全班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一桶水可灌满3壶水,一壶水可倒满3瓶水,那么两桶水可倒几瓶水?引导学生画图解决,并在小组内讨论。
全班集体交流。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学习了分类与整理之后的练习课,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统计知识感到无从下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观察统计表,然后说说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在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学生的年龄很小,统计图也是刚刚接触,所以对问题的分析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最爱吃什么的人最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学生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看统计图进行分析。
还有爱吃菠菜的比爱吃西红柿的少几人?除了列式计算,还可以利用统计图的独特优势,看图进行分析。
总之,教师应想到学生的前面,预设出学生的难点在什么地方,以便灵活机智地减缓坡度,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突破难关。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整理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了: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愉快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统计表(一)意义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1、搜集数据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统计图(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整理为您整理了: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愉快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统计表(一)意义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1、搜集数据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统计图(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梳理统计表的相关知识点

梳理统计表的相关知识点统计表是一种用于呈现数据和信息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并做出决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统计表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表。
第一步: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统计表包含若干行和列,可以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和规则进行分类和组织。
一般情况下,统计表的第一行是表头,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和意义;接下来的行是数据行,用于呈现具体的数据;最后一行是汇总行,用于对数据进行总结和统计。
第二步:掌握统计表的常见类型和用途统计表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频数表、百分比表、累计频数表等。
不同类型的统计表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目的。
例如,频数表适用于统计某一现象或属性的数量,百分比表适用于描述数据的相对比例,累计频数表适用于分析数据的积累变化趋势等。
第三步:学会制作统计表制作统计表之前,需要先收集和整理好所需的数据。
然后,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表类型和结构。
接下来,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表头、数据行和汇总行。
最后,对统计表进行审查和校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第四步:分析和解读统计表统计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进行分析和解读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比较不同分类或时间段的数据,绘制图表等方法进行分析。
同时,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可信度和代表性,避免盲目进行主观解读。
第五步:应用统计表进行决策和规划统计表为我们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做出科学的决策和规划。
在应用统计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例如,可以根据统计表的结果制定营销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改进产品设计等。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梳理统计表的相关知识点。
掌握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了解统计表的常见类型和用途,学会制作统计表,分析和解读统计表,应用统计表进行决策和规划,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为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价值。
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周末,阳光明媚,很多爸爸妈妈相约带小朋友一同去郊游。
出示课本情境图师:看,这么多人一起玩多开心呀!他们想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得把这么多人分成两组。
小朋友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呢?【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一)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师:分成两组做游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把分类的结果用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信息。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分类计数,体验分类统计的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获取接下来教学活动的素材。
】(二)展示学生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1.呈现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多样,例如: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适时纠正学生的计数错误总会有学生出现计数的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计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先让数错的学生说说为什么数错了,再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数才不会漏数,不会重复数,不容易数错呢?指导学生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数完之后可以再数一遍等。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数清楚数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活动,在分类过程中进行细致地计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数学统计表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统计表知识点总结统计表是数学中常见的图表之一,用于整理和展示大量数据,帮助人们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在小学数学中,统计表也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内容,下面将对小学数学统计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统计表的基本概念统计表是一种有规律、有序的数据展示方式,由行和列组成。
通常,行表示数据的不同分类,而列则表示不同的数据项。
统计表中的每个单元格都包含一个具体数值,用于描述相关数据。
二、统计表的种类1. 单列统计表:只有一列数据的统计表,通常用于对某一数据项进行详细描述。
例如,一份单列统计表可以记录一位学生一周内每天阅读的时间。
2. 单行统计表:只有一行数据的统计表,通常用于对某个分类进行详细描述。
例如,一份单行统计表可以记录一个班级学生在一天内吃早餐的情况。
3. 多列统计表:包含多列数据的统计表,用于对不同数据项进行综合描述。
例如,一份多列统计表可以记录一个班级学生在一周内的各个科目的考试成绩。
4. 多行统计表:包含多行数据的统计表,通常用于对不同分类进行综合描述。
例如,一份多行统计表可以记录一个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学期内的体育锻炼时间。
三、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 提取数据:首先要从原始数据中选择相关的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和整理。
2. 设定行和列:确定统计表的行和列,使其适应数据的展示需求。
3. 填充数据:根据分类和整理后的数据,将具体数值填入统计表的相应单元格中。
4. 添加标题:为统计表添加适当的标题,以简明扼要地描述统计表所展示的内容。
5. 设计样式:根据需要,可以为统计表添加颜色、边框等样式,以提高可读性。
四、统计表的读取与分析1. 读取数据:首先要读取统计表中的数据,并理解各个单元格所代表的具体含义。
2. 比较数据:通过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找出数据的大小关系、增长趋势等。
3. 分析数据:通过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数据的规律和特点,并做出相应的结论。
五、统计表在生活中的应用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统计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统计表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统计表的概念:统计表是用表格来呈现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的一种工具。
2. 统计表的作用:统计表可以清晰地呈现数据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和推断。
3. 统计表的分类:按照数据类型和需求不同,统计表可以分为计数统计表、分组统计表、百分比统计表、比例统计表、图表等多种类型。
4. 统计表的结构:一个完整的统计表通常由表头、表格和表格脚注三个部分组成。
5. 制作统计表的基本步骤:确定要统计的数据、设计表格结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表格、检查和完善数据。
6. 统计表的优点:使用统计表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趋势,方便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也方便进行数据预测和推断。
7. 统计表的缺点:统计表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工作量较大;同时,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希望以上总结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四年级统计表的知识点,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统计图重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统计图重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统计图重点归纳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统计图。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统计图重点归纳 ?
(一)意义
*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
(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统计图,希望对小朋友们有所启发!。
《分类与整理—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分类与整理—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28 页《分类与整理例 2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出示各种蔬菜﹑水果﹑文具物体图片。
让学生先分一分,说一说(巩固第一课时内容)2、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分类就是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星期天,有几位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来到公园,他们要分两组做游戏,可以怎么分呢?(出示课本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说出按大人、孩子分;按性别分。
(出示图片)板书:按大人、小孩分:大人:8 人、小孩:4 人共12 人按性别分:男 6 人、女6 人共12 人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师引导学生填写统计表(1)画统计表,观察统计表特点。
(2)引导学生填写统计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完成统计表。
4﹑拓展思维: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有没有其他分法?)生:按左、右分。
(师引导)板书:按左、右分:左边: 6 人、右边:6 人共12 人5﹑师:观察这两个表,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呢?又有什么相同之处?(总结: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便不一样,而他们的总数是不会变的)师: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动脑筋,分一分:如果把下面这些图片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先说一说,完成统计表。
)2、完成课本31页第5 题将这些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如果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师引导学生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生做课本31 页第5 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整理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了: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愉快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统计表(一)意义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1、搜集数据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统计图(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统计表与统计图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23)——统计表与统计图一、简单的统计表知识归纳1.统计表定义:是表现数字资料整理结果的最常用的一种表格.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统计调查所得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就形成“统计表”.2.统计表构成及格式:一般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1)表头应放在表的上方,它所说明的是统计表的主要内容.(2)行标题和列标题通常安排在统计表的第一列和第一行,它所表示的主要是所研究问题的类别名称和指标名称,通常也被称为“类”.(3)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的注释、必要的说明等内容.统计表分类:统计表形式繁简不一,通常是按项目的多少,分为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两种.只对某一个项目数据进行统计的表格,称为单式统计表,也称之为简单统计表.统计项目在2个或2个以上的统计表格,称之为复式统计表.1.按作用不同:统计调查表、汇总表、分析表.2.按分组情况不同: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1)简单表:即不经任何分组,仅按时间或单位进行简单排列的表.(2)简单分组表:即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表.(3)复合分组表:即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表.常考题型例1:六一儿童节,学校进行歌咏比赛,7位评委给张华的打分如下:评委 1 2 3 4 5 6 7打分92 90 95 88 85 97 90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张华的平均分是分.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应用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解答即可.解:去掉一个最高分97分,最低分85分;其他五位评委打的平均分是:(92+90+95+88+90)÷5=455÷5=91(分);答:张华的平均分是91分;故答案为:91.点评:此题属于简单的统计和求平均数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列式计算即可.二、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知识归纳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常考题型例:看图回答问题.(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分析:(1)先分别求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再比较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进而求出多的具体的数量即可;(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解:(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20+110+130)÷3,=360÷3,=120(箱),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95+190+185)÷3,=570÷3,=190(箱),190>120,190-120=70(箱);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三、单式折线统计图知识归纳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折现统计图制作步骤:(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2)画出横、纵轴:先画纵轴,后画横轴,横、纵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3)描点、连线: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常考题型例: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千米.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解:48×(4+5)÷(19-13),=48×9÷6,=72(千米);答:汽车从C站返回A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2千米.故答案为:72.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四、扇形统计图知识归纳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2.读懂扇形统计图:(1)获取信息的方法:运用综合、对比等多种观察方法,可以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2)扇形统计图的优点: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部分数量与总数、部分数量与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3.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有关不同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解答.常考题型例:如图是某小学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图.①视力正常的有76人,视力近视的有人;②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人少%;(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③视力正常的学生与视力非正常学生人数的比是.分析:由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视力正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8%,近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假性近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①视力正常的有76人,它对应的百分数是38%,由此用除法求出总人数,再求出总人数的30%就是近似的人数;②用视力正常占的百分数减去假性近视人数占的百分数,然后用求得的差除以视力正常占的百分数即可;③先求出视力非正常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数,然后作比.解:①76÷38%×30%,=200×30%,=60(人);答:视力近视的有60人.②(38%-32%)÷38%,=6%÷38%,≈15.8%;答: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人少15.8%.③38%:(32%+30%),=38%:62%,=38:62,=19:31;答:视力正常的学生与视力非正常学生人数的比是19:31.故答案为:60,15.8%,19:31.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从图中读出数据,找出单位“1”,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求解.一.选择题(共6小题)1.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A.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B.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C.小明1﹣﹣8岁的身高D.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2.下图表示的是甲班和乙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如果每个班都是36人,那么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人.A.4 B.11 C.18 D.433.5、如图是两个厂男、女职工人数的统计图,甲厂和乙厂的女职工人数相比,()。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1.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2.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3考点分析: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能够准确的给物体分类。
教学工具多媒体,吸铁石。
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比较分类整理前后的差异。
了觖分类的含义: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喜欢气球呢?出示课本情境图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吗?二、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
)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小学数学统计表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统计表知识点总结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统计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晰、直观地理解和处理数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一下小学数学统计表的相关知识点。
一、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是把收集到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类,让数据变得更加清晰和有条理,便于观察、分析和比较。
二、统计表的构成一个完整的统计表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要简明扼要地概括统计表的主要内容,让人们一眼就能知道这个表是关于什么的。
2、表头:表头一般位于表格的第一行,用于说明每一列数据的含义和类别。
3、行和列:行通常表示不同的项目或类别,列则表示不同的特征或数据。
4、数据:这是统计表的核心部分,是我们通过收集和整理得到的具体数字或信息。
三、统计表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统计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单式统计表:只对一个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
比如,统计一个班级同学的语文成绩。
2、复式统计表:能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
例如,同时统计一个班级同学的语文和数学成绩。
四、制作统计表的步骤1、确定统计的内容和目的:首先要明确我们想要统计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进行统计,这有助于我们确定统计表的标题和需要收集的数据。
2、收集数据:通过观察、调查、测量等方式获取相关的数据。
3、整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整理,去除重复和无效的数据。
4、设计表格:根据数据的类型和数量,确定表格的行数和列数,设计表头,标明每列数据的含义。
5、填写数据:将整理好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填入表格中。
五、读取统计表中的信息读取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看清标题和表头,明确数据所代表的含义。
2、对比不同行或列的数据,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3、关注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等,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
例如,如果是一个班级同学的考试成绩统计表,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同学的成绩,了解谁的成绩最好,谁的成绩需要提高;还可以计算平均分,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第63页至65页关于分类与整理以及象形统计图的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能够利用象形统计图来表示分类后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将生活中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能够用象形统计图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能够用象形统计图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通过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物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方法: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物品进行分类,并整理分类后的结果。
3. 学习象形统计图:讲解象形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并用象形统计图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5.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互相学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物品选择分类标准整理结果象形统计图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分类,并用象形统计图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并能够用象形统计图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类型的统计图来表示分类的结果,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小学数学统计表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统计表知识点总结一、统计表的定义与作用统计表是把收集到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各种信息。
它的作用可大啦!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大小、数量的多少、对比不同类别的数据等等。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班级里同学的身高情况,把每个同学的身高记录下来整理成一张表,就能一下子看出来谁高谁矮,哪个身高段的同学人数比较多。
二、统计表的构成1、标题标题就像是统计表的名字,要简单明了地告诉大家这张表是关于什么的。
比如“班级同学考试成绩统计表”“家庭每月开支统计表”。
2、表头表头一般在表格的第一行,告诉我们每一列数据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比如“姓名”“分数”“月份”“开支项目”等。
3、数据这是统计表最重要的部分,是实实在在的数字信息。
4、备注有时候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表格中的数据,会在表格下方或者旁边添加一些备注说明,比如数据的来源、统计的时间范围等。
三、统计表的分类1、单式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只对一个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
比如说“班级同学语文考试成绩统计表”,只统计了语文这一门学科的成绩。
2、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能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
像“班级同学语文和数学考试成绩统计表”,就同时包含了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成绩。
四、制作统计表的步骤1、收集数据首先要确定我们想要统计的内容,然后通过调查、测量等方式把相关的数据收集起来。
2、整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整理,去除无效或者错误的数据。
3、设计表格根据数据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表格的行数和列数,设计好表头。
4、填写数据把整理好的数据认真、准确地填写到表格中。
5、检查核对完成表格后,要仔细检查一遍,看看数据有没有填错,表头和数据是否对应等。
五、读统计表1、看清标题和表头知道这张表是在统计什么,每一列数据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2、对比分析数据可以横向对比同一行不同列的数据,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纵向对比同一列不同行的数据,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三单元《分类整理》(解析)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重难点讲义精讲精练(人教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同步重难点讲义精讲精练第三单元分类整理知识点01:学会分类:分类的方法:找共同点,有相同特点的放在一起分为一类。
知识点0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得到的分类结果是不一样的。
可以将具有相同形状的物体分为一类,也可以将不同颜色的物体按相同的颜色分在一起,开拓思维,寻找富有创意的分类方式。
知识点03:学会将分类出来数据进行整理,可用最直观的的表格进行统计与整合。
在不同的分类方式中,将分类出来的各类物体的数量按照分类的标准进行区分与记录,不同的分类方式会使整理出来的数据有所差异。
本单元难点知识梳理1、可以按照哪些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需要孩子发散性的去思考,找到物体相同的特点,将其归为一类,言之有理即可。
2、分类的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汇总,数据更加直观清晰。
易错点(1)将分类的数据进行记录,并通过整理直观地呈现出来,需要细心的分类和准确的记录,数数的时候,孩子容易出现漏掉或者数错的情况。
(2)在进行分类的时候,需要记录每一种分类的结果,孩子容易漏掉或者写重复的情况,需要提醒按照顺序来记录,已经分类过的可以做标记,例如用斜线划掉,避免数重复。
考点:数据整理与收集【典例分析01】(2022秋•南通期末)张老师收集了撑杆跳高小组同学的身高数据(单位:cm)。
撑杆跳高小组同学的身高在“135~139cm”的有 4 人。
148 122 133 151 156 143 137 130 128 140145 139 135 127 136 142 153 146 141 134【思路点拨】根据题目要求,逐个判断是否在这个区间内即可。
【规范解答】解:撑杆跳高小组同学的身高在“135~139cm”的有137cm、139cm、135cm、136cm,有4人。
故答案为:4。
【考点评析】本题考查了数据的整理与收集,要仔细观察。
【变式训练01】(2021春•临淄区期末)统计车辆。
(1)涂一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统计表、象形统计图
汇报人:小 指导老师:
明
大明
一、回顾旧知
问题: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完成:1. 按形状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
2. 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二、分类计数,认识简单统计表
(一)借助情境,按不同标准分类
二、分类计数,认识简单统计表
(二)分类计数,填写简单统计表
( )片 ( )片 ( )片 ( )片
( 6 )片 ( 4 )片
( 3 )片 (3 )片
43 3 5 3 4 6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数量
15
13
5.
会飞 不会飞 数量 3 6
6.
36678
(1)喜欢熊猫人数最多。
(2)喜欢猴子和小猫的人数同 样多。
4
536
男生 女生
12
6
8.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动脑筋,做一做
问题:1. 如果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2. 你能在表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吗?
男
女
人数
3. 观察统计表,你都知道了什么? 4.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31页练习七,第5题、第6题。 第32页练习七,第7题、第8题。
感谢支持跳绳 踢毽 跑源自 跳远(人)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红色
黄色 蓝色
粉色
颜色
红色
人数
黄色
蓝色
粉色
统计表
喜喜欢欢哪蓝种色颜的色人的比人喜 最欢多粉?色的多吗?
统计图
(只)
10 9 8 7 6 5 4 3 2 1 0
(9)只 (6)只
(1)0 只 (8)只
项目 人数
跳绳 8人 踢毽 5人 跑步 6人 跳远 4人
跳绳 踢毽 跑步 跳远 ( )人( )人( )人( )人
项目 人数
跳绳 8人 踢毽 5人 跑步 6人 跳远 4人
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①参加(跳绳)的人最多,参加 ( 跳远)的人数最少。 ②跳远比跑步多( 2 )人。 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5
13
像这样的图,叫做象形统计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按水果的种类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个
( )个
( )个
按卡片的形状分:
———————————————
( )个 ( )个 ( )个
• 下图中 数。
表示一(2)班课间参加活动的同学人
返回
二、分类计数,认识简单统计表
(四)分类整理,巩固认识
左
人数
6
右 问题:1. 还可以怎样分?按照想法填写统计表。
6
2. 观察统计表,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分类整理下面的图形
问题:1.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2. 请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个数
按大人、孩子分
按性别分
问题:你想按照哪种方法分组?数一数每组各有多少人?
认表
二、分类计数,认识简单统计表
(二)分类计数,填写简单统计表
按大人、孩子分
人数
大人 8
孩子 4
介绍:我们可以把数的结果填写出来。
返回
二、分类计数,认识简单统计表
(二)分类计数,填写简单统计表
男
女
人数
6
6
按性别分
介绍:我们可以把数的结果填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