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教学提纲
小学二年级语文《二十四节气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字能⼒和知识,⽂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是⼝头和书⾯的语⾔和⾔语的合称,是语⾔规律和运⽤语⾔规律所形成的⾔语作品的⾔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四节⽓歌》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四节⽓歌》原⽂ 春⾬惊春清⾕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寒。
春光明媚 ⼤地复苏 鸟语花⾹ 骄阳似⽕ 暑⽓逼⼈ 绿树成荫 秋⾼⽓爽 ⾦桂飘⾹ 五⾕丰登 寒冬腊⽉ 滴⽔成冰 雪中送炭 【篇⼆】⼩学⼆年级语⽂《⼆⼗四节⽓歌》教案 教学⽬标: 1、认识10个字,⼀个多⾳字,会写8个字。
2、熟读课⽂,了解⼆⼗四节⽓的名称。
背诵⼆⼗四节⽓歌。
3、通过学习课⽂,使学⽣体会到四季的时序更替与物候变换。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字,⼀个多⾳字,会写8个字。
2、熟读课⽂,了解⼆⼗四节⽓的名称。
背诵课⽂。
教学难点: 理解⼆⼗四节⽓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语卡⽚。
课前搜集与⼆⼗四节⽓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新课。
这节课我们⼀起来学习识字⼀:⼆⼗四节⽓歌。
学⽣读课题,质疑,教师解题。
⼆⼗四节⽓是我国劳动⼈民智慧的结晶。
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住⾏。
⼆、初读课⽂,随⽂识字。
1、学⽣⾃由读课⽂,读准字⾳。
2、默读课⽂,找出要求认识的字,反复拼读。
3、再读课⽂,看看有哪些不明⽩的地⽅。
4、学⽣⾃主质疑解疑。
5、谁愿意主动站起来读⼀读课⽂。
6、同桌互读课⽂。
7、分组抽读⽣字卡⽚,说说识字⽅法。
8、教师检查识字情况:开⽕车。
三、熟读课⽂,理解⽂中成语的意思。
1、学⽣⾃由读⽂,想⼀想课⽂中的成语有什么特点。
2、同桌说说成语的意思。
小学数学全面学习:人教版《二十四节气歌》教案
小学数学全面学习:人教版《二十四节气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记并理解《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二十四节气知识,如判断季节、计算日期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歌曲、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深入理解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2. 学生通过观察自然、记录节气变化,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2. 教学内容- 二十四节气的定义和顺序-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气候变化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讨论自然现象,引入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 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引导学生关注歌词。
2. 歌词- 教师带领学生《二十四节气歌》歌词,解释生僻词语。
- 学生跟唱歌曲,加深记忆。
3. 理解节气- 教师讲解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意义。
- 学生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深入理解节气。
4. 实践应用- 学生观察自然,记录节气变化。
- 学生计算节气日期,如立春、惊蛰等。
5. 总结与反思- 学生分享心得,总结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 教师强调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健康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唱《二十四节气歌》。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二十四节气知识。
3. 学生能够观察自然,记录节气变化。
五、教学资源- 《二十四节气歌》音频- 节气相关故事、游戏- 自然观察记录表六、教学建议- 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 教师可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气变化。
-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节气知识,如农业、健康等。
七、教学时间- 课时安排:2课时{content}。
幼儿园版:二十四节气歌教案
幼儿园版:二十四节气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2.学习《二十四节气歌》3.能够根据节气来认识和适应不同的季节变化教学内容一、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老的历法,用于描述太阳运行的轨迹和地球季节变化的节气。
它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农民精密的观察和记忆,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时令文化”。
二、《二十四节气歌》介绍《二十四节气歌》是一首通过歌曲表达二十四节气的歌谣,内容简洁生动,旋律优美动听,适合幼儿学习。
通过歌曲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会二十四节气并且能够和季节进行关联。
三、教案步骤(一)、引入教师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引入二十四节气,让幼儿大致了解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听歌播放《二十四节气歌》,让幼儿先听几遍,初步熟悉曲式和吟唱内容的基本离合。
(三)、学唱歌教师依次教唱每个节气的内容,注意教唱时要按照曲式,抓准节拍、讲究发音、感情饱满。
(四)、情景表演让幼儿形象地展现出每个节气所代表的特色和典型场景,例如,冬至,看短日而长影、吃饺子等。
(五)、练歌让幼儿进行反复的练习,确保能够熟练唱出曲目。
四、教学重点让幼儿熟悉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其对应的季节特点,能够通过《二十四节气歌》将季节和节气进行联系。
五、教学方法通过引导、示范和模仿的方法让幼儿学会《二十四节气歌》。
六、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来演唱《二十四节气歌》,可以检测幼儿是否掌握了歌词和曲调。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幼儿将能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认识二十四个节气及其对应的特点,使幼儿了解季节变化的规律,增加对自然的认识。
通过学唱《二十四节气歌》,幼儿不但能够掌握每个节气的名称,同时也能够体验季节变化的生动与美好,积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
《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文化,它概括了一年二十四节气,对传统生活方式、田间劳作等有精确描述。
一、歌曲内容
《二十四节气歌》记载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到来及相关农事活动,其中把每个节气都配以一句诗赋。
诗曰:
立春,令约促收禾,仲冬,劝人收春草,
惊蛰,滋养苗苗芽,春分,万物复发荣。
清明,尘垢洁净清,谷雨,汇江淮流来,
立夏,有储积贮藏,小满,田园盈仓里。
芒种,牛羊多锡勋,夏至,神农把火神,
小暑,米榖进腊仓,大暑,雷雨同激扬。
立秋,处暑补血气,处暑,田园忙割草,
白露,多风多雨乐,秋分,西风入房庭。
寒露,露水润幼苗,霜降,凝结露分滴,
立冬,橙红满山岭,小雪,玉兔藏洞穴。
二、歌曲寓意
《二十四节气歌》以节气的变化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农民在每个季
节都要作多么多的农活,以及农活必须按当季的节气来开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收成。
通过《二十四节气歌》对农作技巧的传授,人们向农民学习从自然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和宝贵经验。
三、歌曲精神
《二十四节气歌》告诉我们,农耕文明中有着一种精神来源,它以智慧以及责任感来培育我们,教会我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使自然与人类共同发展,与自然相依相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十四节气歌 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
3. 学习二十四节气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二十四节气歌曲的学习和演唱。
难点: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
1. 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二十四节气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3. 教学课件和教学工具。
4. 学生合作演唱的分组。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教师可以通过互动问答或游戏的形式进行。
3. 听二十四节气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与二十四节气的关联。
4.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动作,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学习不同部分的歌词和动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练习歌曲,让学生分组练习歌曲的演唱和动作,加强团队合作。
6. 演唱展示,让每个分组依次进行歌曲的演唱和动作展示。
7.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回顾歌曲的学习和演唱过程。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二十四节气
的名称和时间,学习二十四节气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团队
合作,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二十四节气教案教学提纲
《二十四节气》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
2、探索节气习俗等文化内涵,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树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习俗等文化内涵。
难点:激发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又出现了第五大发明。
下面我们来看一短片,请仔细看视频回答相关问题。
(视频播放)请问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二十四节气)2、新课①从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交流②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③从短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是什么?交流④二十四节气制定方法祖先们没有时钟计时,便在地上插一根竿子,依「竿影」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再根据太阳从黄经(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依次划分出二十四节气。
⑤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具体有哪些节气?人们为了便于记诵节气名称,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⑥二十四节气含义重点字词解释立:开始;分:(昼夜)平分;处:停止;暑:炎热;至:极致⑦辨一辨:节气知识知多少?1、赏景色,辨节气2、话习俗,辨节气3、知农活,辨节气4、品意境,辨节气⑧议一议有人说:“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社会的时间认知体系,在城镇化的今天已经没有意义了。
”对此你怎么看?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3、全球温室效应4、气节如节气……五、小结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是我们老祖宗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少年,希望我们勇于肩负这项使命。
二十四节气教学大纲模板
二十四节气教学大纲模板二十四节气教学大纲模板引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观察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为基础,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学习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特点,有助于增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二十四节气教学的大纲模板,旨在提供一个指导教师进行节气教学的框架。
一、背景介绍1.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其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节气与自然界的关系:解释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界的关系,包括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和地球的四季变化。
二、节气的分类和特点1. 阳历节气和农历节气:介绍阳历节气和农历节气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同应用。
2. 节气的特点:分析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包括节气的名称、时间和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
三、节气的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1.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气的特点和含义。
例如,在立春时观察春天的气候变化,或在冬至时体验传统的冬至饺子制作。
2. 文化传承:通过讲述与节气相关的传统故事、民俗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清明节时讲述《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或在中秋节时教授制作月饼的方法。
3. 艺术表现:通过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让学生表达对节气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芒种时让学生绘制描绘夏天的画作,或在小寒时指导学生制作冬季主题的剪纸作品。
四、节气教学的评估与反思1. 评估方式:设计适合节气教学评估的方式,例如学生的作品展示、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
2. 教学反思:对节气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不足和改进方向。
结语:二十四节气教学大纲模板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指导框架,帮助教师规划和组织节气教学活动。
通过教授二十四节气,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策划:《二十四节气歌》的深入学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策划:《二十四节气歌》的深入学习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二十四节气歌》,使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理解节气与气候变化、农事活动的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气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2.1 节气知识介绍讲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起源和意义,使学生了解节气与气候变化、农事活动的密切关系。
2.2 《二十四节气歌》研究教授《二十四节气歌》,使学生熟练掌握节气歌的歌词,能够背诵和默写。
2.3 节气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如记录节气变化、观察植物生长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节气的特点和变化。
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节气知识,使学生了解节气的起源、意义和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3.2 歌唱法教授《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通过歌唱的方式,轻松记忆节气名称和顺序。
3.3 观察法组织学生进行节气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节气的特点和变化。
3.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节气话题的讨论,分享对节气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节气知识测试、歌唱表演、观察实践活动报告等,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5. 教学时间本教学策划适用于小学数学课程,建议教学时间为1-2课时。
6. 教学资源6.1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6.2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节气图片、植物生长观察工具等。
6.3 辅助材料《二十四节气歌》相关歌曲、节气知识资料等。
7. 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节气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节气的重要性。
2. 研究《二十四节气歌》:教授歌曲,让学生熟悉节气名称和顺序。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节气观察实践活动,亲身感受节气变化。
4. 分享与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心得,讨论节气与生活的关系。
5. 总结与评价:总结学生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1、二十四节气歌内容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1 对“春雨惊春清谷天”的解释111 “春雨”指的是雨水节气,此时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是农耕的重要时期。
112 “惊春”即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113 “清谷天”中的“清”是清明,是人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日子;“谷”指谷雨,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12 对“夏满芒夏暑相连”的解释121 “夏满”中的“满”是小满,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
122 “芒夏”的“芒”指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节气。
123 “暑相连”说的是小暑和大暑,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高,湿度大。
13 对“秋处露秋寒霜降”的解释131 “秋处”的“处”是处暑,意味着炎热的暑天结束,天气逐渐转凉。
132 “露秋”中的“露”是白露,此时昼夜温差较大,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
133 “寒霜降”里的“寒”是寒露,气温更低,露水快要凝结成霜;“霜降”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季,霜会频繁出现。
14 对“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解释141 “冬雪”中的“雪”是小雪,此时开始降雪,但雪量较小。
142 “雪冬”的“冬”是大雪,标志着降雪的可能性更大,雪量增多。
143 “小大寒”分别是小寒和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寒风凛冽。
2、二十四节气歌的意义二十四节气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准确地反映了季节、气候和物候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1 农业生产方面农民可以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比如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2 日常生活方面节气歌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饮食、起居、养生等。
在不同的节气,人们会选择相应的食物和生活方式来适应气候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23 文化传承方面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
二十四节气歌曲教案
二十四节气歌曲教案一、引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变化的认知和感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调整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而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二十四节气,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因此,本文将以二十四节气歌曲教案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歌曲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二十四节气。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起源、含义和相关习俗。
2. 能力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
本教案以歌曲教学为主要内容,选取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歌曲作为教学材料,通过歌曲的学唱和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二十四节气。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起源和含义。
2. 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歌曲选取和学习。
3. 歌曲的学唱和表演。
四、教学过程。
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起源和含义。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起源和含义。
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相关习俗,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歌曲选取和学习。
其次,教师可以选取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歌曲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歌曲的学唱和表演,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二十四节气。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如《春江花月夜》、《谷雨》等。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逐句学唱,并加强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和表现。
3. 歌曲的学唱和表演。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的学唱和表演。
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歌曲进行学唱和表演。
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加强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和表现,通过音乐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二十四节气。
学生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学生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1. 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并培养其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及其对应的时间和春夏秋冬的变化。
- 掌握学生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和旋律。
- 能够唱出学生二十四节气歌,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敬重。
3. 教学内容- 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起源。
- 学生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和旋律。
- 学生二十四节气歌的演唱训练。
4. 教学过程步骤一: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起源-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起源。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的时间划分方式,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
步骤二:学生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和旋律- 向学生展示学生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和旋律。
可以通过投影仪或手写板显示歌词,同时播放音频让学生听歌。
步骤三:学生二十四节气歌的演唱训练- 分段教学学生二十四节气歌的演唱。
首先,教授歌词的发音和歌曲的基本节奏;然后,逐句教唱歌曲,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旋律和节奏;最后,整体练,让学生按照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演唱。
5. 教学评估-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听唱效果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演唱展示,并给予反馈和评价。
6.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如各节气对农业和生活的意义。
- 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二十四节气歌曲或编排舞蹈,展示他们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创造力。
7. 总结通过学生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还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和演唱歌曲,学生还可以体会到自然界的变化和对自然的敬重。
全面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的《二十四节气歌》
全面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的《二十四节气歌》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熟记《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 学生能够理解歌词中描述的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意义。
- 学生能够运用《二十四节气歌》来认识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节气变化。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对节气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气的兴趣和尊重。
- 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 学生培养积极的研究态度和自主研究能力。
2. 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二十四节气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气文化。
歌词中包含了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和顺序,通过简明的歌词和旋律,使学生能够轻松记忆和掌握。
2.2 学情分析小学生处于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阶段,对于生动有趣的内容更容易产生兴趣。
他们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通过图片、歌曲等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适合研究和掌握《二十四节气歌》。
3. 教学策略3.1 教学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 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节气变化。
- 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2 教学媒体-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节气变化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二十四节气歌》的旋律,引导学生跟唱和欣赏。
- 准备节气卡片或挂图,用于学生分组实践活动中的参考和指导。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自然风光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季节变化和天气现象。
- 提问学生对节气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节气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小学数学全面学习:人教版《二十四节气歌》教案
小学数学全面学习:人教版《二十四节气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使用人教版《二十四节气歌》教案,帮助小学生全面研究数学知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
2. 掌握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意义。
2. 研究人教版《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和旋律。
3. 利用歌词和旋律进行数学教学。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解释其在农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说明数学与节气之间的关联。
步骤二:研究歌词和旋律1. 播放人教版《二十四节气歌》的音频,让学生听歌词和旋律。
2. 教师逐句解读歌词,让学生理解每个节气的意义和名称。
步骤三:数学教学1. 利用歌词中的数字和计算题目,进行数学计算教学。
2. 通过与节气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步骤四:巩固和拓展1.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与节气相关的数学问题。
2.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设计与节气有关的数学题目。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布置与节气相关的数学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节气和数学的综合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人教版《二十四节气歌》音频和歌词。
2. 与节气相关的数学题目和练册。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结合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同时,通过音乐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十四节气”课程纲要
(3)采用积分制评价
采用档案积分卡的形式,过程性评价。
1.积极参与
2.认真落实要求
3.成果优秀展
附评价细则
学习主题
(内容)
课时
内容
实施要求
评价细则
2
二十四节气知多少
走进八卦田
1.积极参与活动
2.能熟背二十四节气歌
2.通过搜集资料,自制二十四节气图、以故事表演、倾情读诗,了解天干地支以及节气与天干地支的内在联系,提高人文素养,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3.通过参观走访,搜集、欣赏、实验、走秀等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实践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主题
(内容)
课时
内容
实施要求
2.基于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对24节气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的层面,对于其背后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缺少了解。
3.基于学生与生活的断层
学生大都处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与生活的脱节、断层,很多孩子连传统习俗都不了解,更谈不上对农作物、农时、养生等的认识。
课程目标
1.通过亲历自然,初识二十四节气。熟知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和基本特点,初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范例一:
“二十四节气”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二十四节气
背景分析
目的和意义
1.基于教材的拓展
语文课本有关于《二十四节气歌》的内容介绍,科学教材也有关于月相、自转公转等板块的学习。但是语文教材中对于《二十四节气歌》的学习要求只停留在了背诵的层面,而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也相对零散。因此,通过课程的拓展,让学生有序而有层次地学习了解24节气相关知识显得有必要且重要。
二十四节气教学大纲
《二十四节气》教学大纲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节气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本大纲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通过讲解、实践、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节气知识,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物候特征及农事活动;(2)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民俗活动;(3)认识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生活的观念;(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概述(1)节气的历史渊源(2)节气的命名规则(3)节气的分类及特点2. 二十四节气知识(1)节气的时间及物候特征(2)节气对应的农事活动(3)节气相关的民俗活动3. 二十四节气文化(1)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2)节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3)节气与宗教信仰的关系4. 二十四节气实践(1)节气观察记录(2)节气农事活动体验(3)节气民俗活动体验5. 二十四节气探究(1)节气变化的科学原理(2)节气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节气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二十四节气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节气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关系。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节气观察、农事活动体验、民俗活动体验等实践活动。
4.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究节气变化的科学原理和节气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5.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节气知识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节气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学习
《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学习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学生能够理解《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每个节气的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节气现象。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并预测节气的时间;-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节气相关的实践活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培养合作、探究的态度。
2. 教学内容- 节气的概念和意义;-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和记忆;- 节气与数学的综合应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二十四节气歌》;-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并预测节气的时间。
4.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节气的意义;-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节气的变化;- 采用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教学步骤5.1 导入- 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节气的概念;- 引导学生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探究节气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每个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并预测节气的时间。
5.3 实践与应用- 学生团队合作,进行节气相关的实践活动;-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心得。
5.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节课所学,巩固知识点;- 学生反思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
6. 教学评价- 学生背诵《二十四节气歌》的情况;- 学生对节气意义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7. 教学资源-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节气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节气计算工具。
8. 教学时间- 课时安排:2课时;- 每课时教学时间:40分钟。
人教版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歌曲《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引导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特点和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熟悉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出现时间;2. 了解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3. 掌握歌曲《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和曲调;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概述简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由来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歌曲《二十四节气歌》通过学唱歌曲《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熟悉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并了解每个节气所在的月份和特点。
3. 节气与自然现象的联系分组讨论,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找出各个节气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展示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4. 表演和展示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节气,编排小表演或展示,展示出对节气和自然现象的理解,并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对节气的兴趣。
2. 二十四节气概述:向学生简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起源和重要性。
3. 学唱歌曲《二十四节气歌》: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并进行反复练。
4. 节气与自然现象的联系:根据学生分组讨论的情况,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和讨论。
5. 表演和展示: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节气,编排小表演或展示,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演能力,并给予积极鼓励和肯定。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互相研究和评价,培养合作意识。
3. 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介绍不同节气的特点和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
教学资源1. 《二十四节气歌》歌曲视频或音频2. PPT或黑板,用于教学展示和记录讨论结果3. 学生自行查找的资料和展示道具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音乐和科学的结合中,加深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文化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探索:人教版小学数学全面学习
《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探索:人教版小学数学全面学习1. 引言《二十四节气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引入《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研究数学的同时,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和顺序。
2. 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教学内容3.1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如下:春雨惊春清蜇天,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3.2 节气含义和特点1. 春雨惊春清蜇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 立春:春季的开始,万物复苏。
- 雨水:降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 惊蛰:春雷响动,惊醒冬眠的动物。
- 春分:昼夜平分,春季的中期。
2. 夏满忙夏暑相连: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 芒种:小麦等夏熟作物成熟,开始收割。
- 夏至:夏季的开始,白昼最长。
- 小暑:气温逐渐升高,但还未达到最热。
- 大暑:夏季最热的时候。
3. 秋露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立秋:秋季的开始,天气转凉。
- 处暑:暑气逐渐消退。
- 白露:昼夜温差增大,露水出现。
- 秋分:昼夜平分,秋季的中期。
-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露水变得寒冷。
- 霜降:地面开始出现霜冻。
4.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立冬:冬季的开始,万物开始凋零。
- 小雪:降雪增多,但尚未大雪。
- 大雪:降雪量增多,气温更低。
- 冬至:冬季的中期,白昼最短。
- 小寒:气温继续下降,但尚未达到最冷。
- 大寒:冬季最冷的时候。
4.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和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
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诗句是写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凉曲调,谁还不知道,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
在诗句之中其实反映了地理的一个基本知识: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这里的春风当指我国的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因此杨柳因为水分条件不足也无法在关外存活。
:“地球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节能减排是眼下当务之急。
我们希望通过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唤起更多人对环境的关注。
我们相信,短暂黑暗的一小时,能够换来地球更加持久的光明。
”(文/宝君)元夕: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
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
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
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其体会是可信的。
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
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明灭,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
真是一片灯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
“花干树”、“星如雨”,不仅写出了灯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渲染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宝马雕车香满路”,是写游人之盛。
但这里主要还是为了渲染气氛,所以,作者并没有对游人作具体描绘,只是从整体印象上概括地勾勒了一笔。
然而,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景象却已跃然纸上;最后三句描绘歌舞之乐。
节日的夜晚,一片狂欢景象,到处是笙箫齐鸣,到处是彩灯飞舞,人们在忘情地欢乐着,“一夜鱼龙舞”,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
下片写寻觅意中人的过程。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观灯看花”的妇女,头上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等装饰品,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她们一路笑语,带着幽香,从词人眼前走过,这里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观灯的游人,也是对上片“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的一个补充,同时,一个“去”字也暗传出对意中人的寻觅。
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寻找着,辩认着,一个个少女美妇从他眼前过去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要寻找的。
那么他所要寻找的意中人在哪里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
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
“众里寻她干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
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
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
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赏析三】这首《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名作,它以寻找情人为线索,用元宵节的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表现出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执意追求。
词的上半阕极写元夕之景:千万灯树如火花竞放,似繁星雨落;街上徜徉着宝马雕车,空中飘散着凤箫清音;各色各样的灯在夜色中回转翔舞……然而,这一切并未打动作者,他无暇欣赏、流连这热闹非凡的景象;他要寻找自己的情人。
情人在哪儿呢?下半阕笔锋一转,由景写到人:“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然而,这些穿着节日盛装的美人,都不是作者所要寻找的,他焦急万分:“众里寻他千百度”,但还是没有找到。
“蓦然回首”,啊,终于看见了:站立在灯火零落,清冷僻静之处的,正是“那人”!词到此戛然而止,而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所创造的意境,却引人深思。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南,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作者,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
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不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吗?同时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
《元夕》在“比兴”的运用上,很有其独到之处。
前人运用“比兴”,多是在抒情之中,或者记叙描写之中,以词的某一部分为兴辞。
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的是作者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当时他正在贬滴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显然是有寓意的,含有不计较地位得失,经得起挫折的暗示,表现了一种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这句词中的“雨”,暗喻着人生的升沉、坎坷,已经超出了自然雨的含义。
但这还只是取全篇中的一部分作为“比兴”的寄托物。
《青玉案·元夕》则是以整首词所构成的完整形象来暗含作者的寄托,从元夕盛况的描写,到“那人”的出现,句句写的是元夕寻人,形象本身是很完整的。
作者从中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陈廷焯说:“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