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XXX(shānɡ)拊掌(fù)..B.锺子期(zōnɡ)蜀中(shǔ)...C谬矣(miù)尾搐(chù)..二、生字词拓展。
1.“所宝以百数”中的“数”读作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这个含“数”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中的“曝”读作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这个含“曝”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三、下列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是()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4、读句子,说明全句。
1.XXX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与理解。
(一)浏览古文,完成操演。
XXX鼓琴,XXX听之。
XXX而志在太山,XXX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XXX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觉得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触感染。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歌颂。
今后当前,人们把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方。
部编版六上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教案反思表格式及作业题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
2:春天百花盛开。
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
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知音”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 巍巍)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21.文言文二则》
课文解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
以自随。
理解文意并思考:从
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 他所珍藏的书画多达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 戴嵩画的《斗牛图》,他特别喜爱,用锦缎 作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可以看出读书人对戴嵩的画作的珍爱 程度之深,也可以反映出当时戴嵩在人们 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人们对他的画作十分 喜爱和信任,深信不疑。
书戴嵩画牛
新课导读
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 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北宋 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 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苏轼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世
人称其为“ 苏东坡”,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 并称“ 三苏”。北宋 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唐 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代表。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
一日 / 曝 / 书画,有 / 一牧童 / 见之,拊掌 / 大笑 / 曰: “此 / 画 / 斗牛也!牛斗 / 力 / 在角,尾搐 / 入 / 两股间。 今乃 / 掉尾 / 而斗,谬矣!”处士笑而/ /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处士:隐士,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去做官的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图解课文
主旨归纳
课文主要选取俞伯牙弹的 高山和 流 水 两首曲子,合起来称作 高山流水 , 把真正理解俞伯牙的锺子期叫作 知音, 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 高山流水比喻乐曲 高妙 ,知音难觅。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jǐn náng()yí pù shí hán()wēi é()huà zhóu()二、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锺.子期(zhōng zhǒng)拊.掌大笑(fǔ fù)汤汤..乎若流水(tāng shāng)三、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解释。
(1)谬.矣。
() A.谬论 B.错误(2)尾搐入两股.间。
() A.大腿 B.脚(3)善哉..乎鼓琴。
() A.是的 B.好啊(4)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A.心志;情志 B.志气;志向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2)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D.杜处士/笑/而然之(3)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②贤者奚由尽忠哉!A.①表示感叹,②表示反问。
B.①表示感叹,②表示设问。
C.①表示设问,②表示感叹。
D.①表示设问,②表示反问。
五、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1)《书嵩画牛》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最后得出结论“耕当”,即遇到不同的事,应当请教。
(2)《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
A. 《十面埋伏》B. 《霸王卸甲》C. 《高山流水》D. 《阳关三叠》六、用现代汉语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七、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锺.子期(zhōng zhǒng)汤汤..乎若流水(tāng shāng)拊.掌大笑(fǔ fù)2.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jǐn náng() wēi é() huà zhóu ()yí pù shí hán()3.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解释。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A.心志;情志 B.志气;志向(2)善哉..乎鼓琴。
() A.是的 B.好啊(3)尾搐入两股.间。
() A.大腿 B.脚(4)谬.矣。
() A.谬论 B.错误4.用现代汉语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D.杜处士/笑/而然之(2)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②贤者奚由尽忠哉!A.①表示感叹,②表示反问。
B.①表示感叹,②表示设问。
C.①表示设问,②表示感叹。
D.①表示设问,②表示反问。
(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6.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1)《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
A.《高山流水》B.《阳关三叠》C.《十面埋伏》D.《霸王卸甲》(2)《书嵩画牛》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最后得出结论“耕当”,即遇到不同的事,应当请教。
7.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第【1】篇〗《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解题意。
(课前铺垫,激发学趣)今天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笑话——《性缓》,自己试着读一读。
预设:有人在笑,笑什么?这则笑话选自《明清笑话集》,是一篇文言文。
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北宋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二、读通——知文意。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四个多音字“处、好、数、曝”的读音。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指导“曝”的书写。
(3)齐读课文。
2.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1)出示学习小贴士。
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用问号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学,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3)指名交流,相机指正。
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理解“轴”在不同语境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
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
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
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
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课文。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研究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2.了解一般的古文研究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讲授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讲授过程: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研究第21课《伯牙鼓琴》。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锺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初读课文,层层训练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简单读错的字词。
)文言文朗诵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课件出示:鼓琴哉若巍巍汤汤绝弦终身指名读,全班齐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统编本
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
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
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
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
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
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
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讲解+练习《伯牙鼓琴》知识点课文主题:《伯牙鼓琴》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美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注解]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知识点课文主题:《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3)戴嵩:唐代画家。
(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6)拊掌:拍手。
(7)搐:抽缩。
(8)股:大腿。
(9)乃:却。
(10)掉:摆动,摇。
(11)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类文阅读含答案(2020年)
类文阅读-21 文言文二则韩娥善歌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⑧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⑨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⑾。
乃厚赂发之。
(选自《谐文趣心历代寓言小品》)【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②匮:缺乏。
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
④鬻(yù)歌:卖唱。
⑤欐():中梁。
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
⑦逆旅:客栈。
⑧遽(jù):立刻,匆忙。
⑨曼声:拖长声调。
⑩抃(biàn):拍掌,两手相击。
⑾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既:已经。
B.去:离开。
C.向:方向。
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后来,这个词成了成语,用来比喻。
3.解释“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知道哪些和音乐有关的成语?请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1.C2.善于,擅长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代言人3.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十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
4.示例:弦外之音、高山流水、余音绕梁、一唱三叹、余音袅袅等。
画鱼捉獭(tǎ)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
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ěi dé)。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ī)鱼,乃不避死。
”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
”帝曰:“是善用所长.(zhǎnɡ cháng)也。
”(选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魏晋南北朝卷》)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21 文言文二则(教案)-部编人教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两篇精读课文和《京剧趣谈》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书戴嵩画牛》讲杜处士晒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月光曲》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京剧趣谈》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通过搜集到的图片或实物来谈论对书法的认识,提高对书法的艺术鉴赏力。
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和大家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己经历的、体验过的最拿手的一项写出来。
《学习园地》知道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明白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能够将写得不清楚的说明书进行修改。
积累有关艺术之美的四字词语。
2.单元重点:(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分别给我们呈现了音乐、绘画、京剧之美,在学习当中我们要运用联想去理解,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
比如《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描写皮鞋匠听着钢琴曲时面前出现的景象的并不是事实,而是皮鞋匠的联想,由贝多芬弹的曲子而引发的。
作者运用联想的手法将《月光曲》的意境描写得极其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
《京剧趣谈》中要抓戏剧动作想象,戏剧动作是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
戏剧就是用动作去模仿人的行动,或者说是模仿行动中的人,戏剧动作首先具有直观性。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书戴嵩画牛教材分析:《书戴嵩画牛》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
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听牧童说完,杜处士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这篇文章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
简单的故事,却给人以深深的启示,这是一篇非常适合高年级孩子阅读的文言文。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情态的生动传神。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梳理作者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一、解释课题,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有同学能解释题意吗?预设:书写戴嵩画牛师:我们学过《书湖阴先生壁》,“书”是什么意思?:题,写,记录师:结合注释,戴嵩是谁?图是什么图?预设:唐代画家,《斗牛图》师:“书戴嵩画牛”意思是?生:写戴嵩画《斗牛图》2.师:苏轼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斗牛图》,猜一猜,他会说什么?【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课题入手,先理解课题的意思,再接着引出苏轼会在文中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把有疑问的地方圈划出来。
生1读,生2评,师范读(纠正字音:曝pù百数shǔ)全班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互评【设计意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教师通过指名读、示范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得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准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1《文言文二则》教案
第一课时课前五分钟:交流《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单元分析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学习活动一:导入新课,预习汇报1.课件出示音乐《高山流水》。
2.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这首音乐的背后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教师可出示古琴图片。
)3.交流汇报:本课选自《吕氏春秋》。
简介《吕氏春秋》。
4.同学们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相传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称为“琴仙”。
而锺子期只是一个山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
一个是著名的琴师,一个是普通的樵夫,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学习活动二:一读课文,预习检测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出示预习单,预习检测,易错的字音: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读成shǎo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学习活动三:二读课文,学划节奏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21课《文言文二则》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意思:锺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3、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第22课《月光曲》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答: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弹第二曲因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反复地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听着贝多芬的琴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银光”。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天空出现的“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强音乐骤然响起。
月光照耀,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3、小练笔: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示例:静静的夜晚,我站在窗前,把心情放在吹拂的凉风里,任凭满天星辰擦亮我暗淡的记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jǐn náng() wēi é() huà zhóu ()yí pù shí hán()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锺.子期(zhōng zhǒng)汤汤..乎若流水(tāng shāng)拊.掌大笑(f ǔ fù)3.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解释。
(1)善哉..乎鼓琴。
() A.是的 B.好啊(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A.心志;情志 B.志气;志向(3)谬.矣。
() A.谬论 B.错误(4)尾搐入两股.间。
() A.大腿 B.脚4.用现代汉语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②贤者奚由尽忠哉!A.①表示感叹,②表示反问。
B.①表示感叹,②表示设问。
C.①表示设问,②表示感叹。
D.①表示设问,②表示反问。
(2)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D.杜处士/笑/而然之(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是()。
A.(戴嵩)尤所爱。
B.(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C.(牧童)拊掌大笑。
6.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1)《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
A.《阳关三叠》B.《高山流水》C.《霸王卸甲》D.《十面埋伏》(2)《书嵩画牛》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最后得出结论“耕当”,即遇到不同的事,应当请教。
7.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
2:春天百花盛开。
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
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知音”一词有更形象的了解,真正明确伯牙和锺子声。
……)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 巍巍)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
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
(板书:志在流水 汤汤)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失望。
寂寞。
忧虑。
渴望。
……)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
激动。
充满希望。
欣慰。
……)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
是人生的知音。
)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
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学生感情读文)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
但课文最后一句。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 (板书:死 绝弦)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
(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期两人的默契程度,通过与一般人对伯牙的赞美作对比,知道只有两人的关系达到这种程度才能成为知音。
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一段佳话。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
(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
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思呢?(“书”,是写的意思。
“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
我们来了解一下戴嵩。
3.了解戴嵩,出示【课件6】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
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
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课件7】《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⑵这幅画上是什么?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出示戴嵩和《斗牛图》的相关资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画家和作品的地位,为下一步表现牧童的大胆行为蓄势,能更好地表现中心。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异义等。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板书:戴嵩《牛》)出示课文大意:【课件8】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
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四、自读思考,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戴嵩的画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处士手里,因为他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很多。
他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
(板书:杜处士好锦囊玉轴)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备课素材【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A.能达到一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B.脚C.值得2.伯牙破琴绝.弦。
( )A.断B.尽,穷尽C.极,极端的D.一定的,肯定的3.今乃掉.尾而斗。
( )A.减损,消失B.摇摆C.遗失,遗漏D.落下阅读能力大提升二、读《文言文二则》,选择正确答案。
1.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的乐曲。
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所有的乐曲。
C.两人互相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密。
2.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思维创新大拓展三、《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讲了牧童指出大画家错误的故事。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或听过类似的故事吗?请你写出来吧。
参考答案一、1.C 2.A 3.B 二、1.C 2.A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