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活动图设计(参考解答)复习过程
化学流程图习题复习专题教案
化学流程图习题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化学流程图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复习化学流程图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2. 讲解化学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3. 练习化学流程图的解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化学流程图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流程图的定义和作用;
- 提醒学生化学流程图的基本要素包括起始物质、反应条件、反应物、产物等。
2. 讲解化学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 介绍如何根据实验步骤和反应条件绘制化学流程图;
- 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化学流程图,并解释每一步的含义。
3. 练习化学流程图的解题技巧
- 提供一些化学流程图的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相应的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步骤的意义,理解各个物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
-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检查他们对化学流程图的掌握情况;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化学流程图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自主寻找更多的化学流程图习题进行练习;
-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流程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以上是本次化学流程图习题复习专题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流程图的解题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 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显微镜、试管、烧杯、量筒等。
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佩戴防护用品、遵守实验规程、正确处理实验废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学习相关知识,准备进行实验。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策略1. 任务驱动: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量筒等。
2. 实验试剂:酸、碱、盐等常见化学试剂。
3. 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4. 参考资料: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七、教学环境1. 实验室:具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环境整洁、安全。
2. 课堂:教室环境舒适,教学设施齐全,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八、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5活动图
实验五活动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动态建模的概念和内容。
2.熟悉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二、实验器材
1. 计算机一台;
2. 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图书馆管理需求分析、用例图、类图等,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业务分析,说明其具体的业务流程,完成系统活动图。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
以“删除读者信息”用例为例,说明绘制活动图的步骤。
1.管理员在录入界面,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
2.“业务逻辑”组件在数据库中,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
3.如果不存在,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1),如果存在则继续;
4.“业务逻辑”组件判断“待删除的读者”是否可以删除;
5.如果不可以,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8),如果可以则继续;
6.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关信息;
7.显示删除成功信息;
8.结束。
以此为例,完成以下活动图:
1)借阅者的活动图
2)图书管理员的活动图
3)系统管理员的活动图
五、实验小结。
专题5 实验图表分析题专题复习-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2)为研究叶绿体的完整性与光反应的关系,研究人员用物理、化学方法制 备了4种结构完整性不同的叶绿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实验,用Fecy或DCIP替 代NADP+为电子受体,以相对放氧量表示光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叶绿体A: 叶绿体B:双层膜 叶绿体C:双层膜 叶绿体D:所有膜结
CO2释放 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3%~25%时,分别进行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B
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CO2
“科学 探究能力”主要指对未知问题的研 究 ,是在这个前提下的“确认变量、做 出假 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 、处理和解 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图表 分析是依据试题要求,通过阅读和分析实验数 据、图表和生理过程模式图,按图表和图像信 息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和本质,转化为文字信 息,推导研究结论的能力,体现科学探究素养。
F2中黄色无覆纹果皮橘红色果肉的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5/6 ___________F_2中。黄色无覆纹果皮橘红色果肉的植株占比为4/16 ×3/4=12/64, 其中纯合子占比2/12,杂合子为1-2/12
【巩固练习1】(2021 ·浙江省6月 ·T25)BA 对苹果丛状苗生根
的影响如图所示。对照组为"MS 培养基+NAA",实验组分别选取
A.可判断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实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实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五年级学生整理和复第五单元的科学实验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他们对该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实验整理和复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概述:对第五单元中进行的实验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2.实验步骤:逐步介绍每个实验的步骤和要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
3.实验原理: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例子,解释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概念。
4.实验结果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次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入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操作实践:提供实验材料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加深他们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和记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实验结果,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总结归纳: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他们梳理实验过程和理解实验原理。
5.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察和思考,通过互动讨论来深化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1.引入:使用一张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实验和故事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猜测能力。
2.实验概述:回顾第五单元中进行的实验,简要介绍每个实验的目的和大致步骤。
3.实验步骤:逐个介绍每个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可以使用图示或实物演示辅助说明。
让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
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
4.实验原理:用简明的语言和例子解释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相关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加深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5.实验结果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帮助他们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变化。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 1(教材实验)(第 1 课)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资料:玻璃小药瓶、插有细管的瓶塞、红(蓝)墨水、酱油或醋、热水、冷水、烧杯实验过程:1.把小药瓶中加满红墨水,盖上瓶塞放入热水中。
发现液面上涨。
2.再把小药瓶放入冷水中,发现液面降落。
3.用酱油或醋再重复以上实验。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防备被热水烫伤实验 2(拓展制作)(第 1 课)制作名称:自制温度计制作资料:教参 16页自制温度计【制作资料】找一个盛过青霉素的小瓶,准备一支用完了的透明针管中性笔芯(含笔尖密封的塑料帽)和一杯茶水。
【制作方法】1.把针管笔尖从橡皮瓶盖下部穿向上部(可用铁圆规脚先打一个小孔,但要保证笔芯与瓶盖密合),套上密封塑料帽。
2.把茶水倒一些到小瓶内盛满,滴一滴红墨水或蓝墨水将水染色。
3.盖上插有笔芯的橡皮瓶盖,并盖紧,以保证密封性,注意不要弄湿桌面。
自制温度计就这样做成了。
4.而后,将小瓶先放入预制温度的热水里,后放入预制温度的冷水里,察看到的水柱变化范围,划上相应刻度,依据两次温度差值均分标志范围的刻度,这样一个简单丈量温度的温度计就制作成功了。
实验 3(教材实验)(第 2 课)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资料】锥形瓶、大烧杯、吝啬球、开水、冷水【实验操作】1.把吝啬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
察看气球有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拿出,放入装冷水的烧杯,察看气球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本来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直立起来。
把锥形瓶从烧杯中拿出后,放入装冷水的烧杯,气球又快速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注意事项 ]1.气球准备用过的。
2.锥形瓶与气球的连结处不可以漏气。
为使现象显然,可早先向瓶内吹一些气。
3.锥形瓶可用张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余薄壁玻璃瓶取代。
【增补方法】方法一:变脸奶盒:密封的瘪了的奶盒放入热水胀起来,放入冷水又瘪了。
五年级下册 科学 连线 画图 解答 实验设计(答案)
科学五下期末复习三图形1、请在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塑料块和铁块的受力情况。
铁块在水中塑料块在水中2、观察右图中的温度计,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它是根据物体的什么性质制成的?(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现在温度计上的读数是多少?(3)这支温度计适合测量什么物体的温度?3. 将下列观点与相应的理论用线连接起来地球是球体地球在运动太阳静止不动地心说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静止不动太阳每天绕地球一周太阳是宇宙日心说所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地球是宇宙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动4. 将下图中的夜晚部分用阴影表示,并说说北半球是什么季节?太阳光科学五下期末复习四简答基础题1.冬天天气很冷,我们多穿些衣服就不觉得冷了。
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衣服是热的不良导体,保温性能好,能减缓人体产生的热量向外传递,因此,我们多穿衣服就不觉得冷了。
2.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轮船在水中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钢铁造的轮船体积很大,排开水量很大(它排开的水量远远大于自身的重量)。
当它所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它的重力时,就能漂浮在水面上。
(船和货物的重量小于同体积水的重量)。
3.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沉的,分析它在盐水中上浮的原因。
* 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浮力小于重力,所以在清水中是沉的。
马铃薯比同体积盐水轻,浮力大于重力,所以能在盐水中上浮。
4、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4分)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Array和食用油的轻重5.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不会同时敲响。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而且在不断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4小时。
所以不同国家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面国家先敲响新年的钟声。
6.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因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用电茶壶烧水时,如果水装得太满,水受热后体积胀大会溢出来,造成漏电等危险事故。
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教材十大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实验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操作: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至室温②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3)实验现象:实验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时,不再上升。
(4)实验结论及拓展①以上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②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瓶内剩余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5)误差分析①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②实验过程中,燃烧匙伸入过慢,会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二: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原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实验现象:如图1,通电后,两个电极表面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气体和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长颈漏斗内液面填“上升”“下降”“不变”)(3)气体检验:如图1正极(b管): ,观察到 ,说明是 ;负极(a管): ,观察到 ,说明是 ;(4)实验结论:从宏观(组成)上分析:该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5)结论拓展:该实验证明了可分, 不可分。
(6)误差分析: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发现a、b 两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是。
(7)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可以实验三: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药品选择:实验所选药品必须。
(2)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与CuSO₄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天平,红磷燃烧产生 ,气球天平,铁钉表面覆盖一层_色固体,溶液由_色变为色实验结论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实验反思:请对下列化学反应后天平不再平衡的现象做出解释:①碳酸钠和稀盐酸在敞口烧杯中混合: 。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复习(原创)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复习(原创)实验一:水的存在形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存在形式,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存在状态。
实验材料:- 透明的玻璃杯- 冷水- 冰块- 热水- 燃烧的蜡烛实验步骤:1. 将透明的玻璃杯放在桌子上。
2. 倒入适量的冷水,观察水的状态。
3.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冰块融化后的水的状态。
4. 温热适宜的热水倒入玻璃杯中,观察水的状态。
5. 点燃蜡烛,将蜡烛斜放在玻璃杯中,观察蜡烛燃烧后的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与结论:- 冷水倒入玻璃杯中,水呈现液体状态。
- 冰块融化后的水仍然呈现液体状态。
- 温热适宜的热水也呈现液体状态。
- 蜡烛燃烧后的水呈现气态状态,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
实验二:空气对于生物的重要性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空气对于生物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对于呼吸氧气的需求。
实验材料:- 一个空的玻璃瓶- 调羹- 蜡烛实验步骤:1. 将一个空的玻璃瓶放在桌子上,注意瓶口要封闭。
2. 在玻璃瓶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直径约为调羹的柄的直径。
3. 拿起一个蜡烛,点燃并放在盛有火的盖子上。
4. 迅速将逆着瓶口的方向,将盖子盛有蜡烛火焰的一面紧紧贴住玻璃瓶的瓶口。
5. 观察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与结论:- 当将盖子紧紧贴住玻璃瓶的瓶口时,蜡烛的火焰逐渐熄灭。
- 熄灭的原因是由于玻璃瓶内的空气被火焰燃烧掉,导致瓶内产生了真空状态。
- 实验表明,生物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呼吸进行生命活动。
实验三:光的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方式,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性质。
实验材料:- 一个小孔- 一块厚纸板- 一根铅笔实验步骤:1. 在一块厚纸板上钻一个小孔。
2. 拿起一根铅笔,将小孔的直径调整到适当大小。
3. 将纸板固定在一块平面上,确保小孔处于光线没有干扰的位置。
4. 用手握住纸板一侧,使其形成一个小孔的光路。
5. 从小孔的一侧朝光的传播方向照射一束光。
实验结果与结论:- 在纸板上形成的小孔光路中,光直线传播。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流程图综合解答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原料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去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在实验室研究中某学生设计方案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硫酸钠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③、④操作顺序能否交换,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4)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用硝酸钡溶液,会引入新的硝酸钠杂质无法出去向上清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使钡离子完全沉淀不能,有碳酸钡固体悬浮在液体中,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不严密,过量的碳酸钠没有除去。
【解析】【分析】【详解】(1). 不能用硝酸钡,因硝酸钡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而引入新的杂质; (2). 利用硫酸钠与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小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硫酸钠已除尽,反之则没有除尽;(3). 除硫酸钠时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钡,如果不除掉会引入杂质,所以加入碳酸钠,利用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使钡离子完全沉淀;(4). ③、④的操作顺序不能交换,否则碳酸钡无法除掉,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5). 此设计方案不严密,会使得滤液中混有碳酸钠,加热蒸发得到的NaCl固体不纯,应在蒸发结晶前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将过量的碳酸钠除掉。
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复习过程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目的】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初三期中物理设计实验和简答
设计实验一:探究扩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实验器材:冷水、热水、烧杯、墨水、注射器实验步骤:在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用注射器吸取少量墨水,置于烧杯底部,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墨水,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热水中的液体先变均匀实验结论: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PS:验证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设计实验二:用纸巾摩擦吸管,判断吸管带正电还是负电?实验器材:纸巾、吸管、丝绸、玻璃棒、细线实验步骤:用细线将与纸巾摩擦过的吸管吊起,待其水平静止后,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去靠近吸管的一端,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和结论:若玻璃棒与吸管相互排斥,则吸管带正电;若玻璃棒与吸管相互吸引,则吸管带负电;设计实验三:自制验电器,并验证其可使用性实验器材:铁丝、金属片、带有盖子的塑料杯子实验步骤:将铁丝穿过塑料杯子的盖子,将金属片悬挂于底端,用盖子盖住杯子。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铁丝顶端,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和结论:若两个金属片分开,则验电器可用;若两个金属片没有分开,则验电器不可用。
设计实验四:判断未知电源的正负极实验器材:未知电源、开关、导线、发光二极管实验步骤:用导线将电源、开关、发光二极管组成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和结论:若发光二极管发光,则与二极管长接线柱相连的为电源正极;若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则与二极管长接线柱相连的为电源负极。
设计实验五:有一看不到电路结构的暗箱,闭合开关,两灯同时发光;断开开关,两灯同时熄灭;小明认为这是一个串联电路,不添加任何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断开开关,拧下其中一个灯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和结论:若另一个灯泡发光,则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若另一个灯泡不发光,则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设计实验六:研究串联电路特点,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
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灯L1、灯L2,电流逐渐变小,所以灯L1较亮,灯L2较暗。
十一优秀教案实验作图题
学案53实验作图题[考纲要求]会画简单地实验装置图.热点1实验装置图地绘制绘制实验装置图,不仅考查绘图水平、是否做过实验,即使做过实验,这些也都是在严密地思维中进行地.更重要地是实验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地培养和提高.解题策略1.掌握化学实验仪器地形状特征化学实验仪器地造型多是由简单地几何图形组成地,而且大都是轴对称地“旋转体”,如试管由空心圆柱体和空心半球体组成;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干燥管、蒸馏烧瓶和三口烧瓶等由空心圆柱体和空心球体组成;漏斗、锥形瓶等由空心圆柱体和空心圆锥体组成地.2.绘制仪器装置图应做到(1)仪器规范,图形正确.仪器规范是指要显示出仪器地特征.图形正确是指:仪器地放置,各件仪器地连接和布局,单件仪器间地距离等都应确切无误.(2)示意合理、线条清晰.示意合理指:反应器皿中各种物质地量多少等要合乎情理、恰当.线条清晰指:线条要平直、清晰、粗细均匀,实线和虚线地使用要恰当.(3)布局合理,图形完整.即一幅实验装置图应表明化学原理、反应条件,同时整个画面要显得端正、平稳、不能歪斜.(4)比例适当,画法统一.比例适当要求单件仪器各部分和整套装置中各单件仪器大小要协调适当、符合比例.画法统一要求同一个装置图地画面里不能出现两种或以上地投影画法.(5)画面整洁、没有污痕.即整套装置图要整齐、清洁、美观、清爽.3.画制气体装置图地易错点易错点1选择试剂不合理、导管位置出错典例导悟1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地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根据反应Na2SO3(s)+H2SO4(浓)===Na2SO4+SO2↑+H2O制SO2气体.用下列简图,画出制备并收集SO2地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错解:如图甲,收集气体地方法错误,应长导管进,短导管出;二氧化硫在水中溶解度不是很大(1∶40),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较慢,不用防倒吸装置.正解:易错点2气体净化顺序、尾气处理等错误典例导悟2设计实验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纯净、干燥地氯气,其他药品和试剂任选.在下面虚线框中,有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组成地气体发生器,请在虚线框内地发生装置之后完成该反应地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不必画出,需要加热地仪器下方用△标出),其他可选用地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错解1:如图A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能吸收氯气;没有尾气处理装置.错解2:如图B先干燥,后除氯化氢,收集气体带有水蒸气;集气瓶密闭,空气无法排出,易发生危险.正解:典例导悟3(2010·全国理综Ⅰ,29)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地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地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地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地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地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导管:试管:反应管:胶塞:(插入导管表示已开孔)(2)(3)管中.改进后地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验证CO地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点2化学曲线型绘图题化学曲线型图象题,指基于某种化学量随时间或条件地改变而产生连续性变化地曲线图象并依此而设计问题地试题.曲线型图象试题所基于地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类:溶解度曲线类、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类、反应体系中某种物质或某种离子地量地变化类、定量推定化学反应等4类.解题策略1.解决此类基于曲线图形地化学问题必须通过对图形、图表地观察,去粗存精以获取有用地信息,这能充分考查学生地观察能力;而基于曲线图地问题必须进行辨析或将化学信息进行归纳而总结出一定地规律,并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或抽象成数学规律而解决问题;在解决曲线型试题时常需将试题所给地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地有关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解决问题所需地新地知识或方法;曲线图也是化学实验中处理实验数据地一种典型方式,这也考查了实验能力.2.解此类图象题一般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需清楚每条或每段曲线所代表地物质,第二需清楚在指定条件范围内生成物地种类,第三需计算在该条件下各生成物地量或量之比.从定量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要打破对化学反应只从定性角度思考地思维定势,近年来这类图象题从竞赛地常客变成了高考地常客.典例导悟4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地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地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催化剂2NO+2CO2CO2+N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地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地NO和CO浓度如下表:请回答下列各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地影响):(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地ΔH____0(填写“>”、“<”或“=”).(2)前2s内地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3)在该温度下,反应地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地是________.A.选用更有效地催化剂B.升高反应体系地温度C.降低反应体系地温度D.缩小容器地体积(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地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②请在给出地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地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 浓度随时间变化地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地实验编号.1.(2008·天津理综,28)Ⅰ.化学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地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请从图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地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仪器可重复使用,固定装置不必画出)Ⅱ.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地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地铁屑,加入20%~30%地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收集产品.(1)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酸溶液过稀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采用水浴加热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时铁屑过量地目地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溶液趁热过滤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中观察到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9·广东,24)超细氧化铝是一种重要地功能陶瓷原料.(1)实验室常以NH 4Al(SO 4)2和NH 4HCO 3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先反应生成沉淀NH 4AlO(OH)HCO 3,该沉淀高温分解即得超细Al 2O 3.NH 4AlO(OH)HCO 3热分解地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H 4Al(SO 4)2·12H 2O 地相对分子质量为453.欲配制100mLpH 为2、浓度约为0.1mol·L -1地NH 4Al(SO 4)2溶液,配制过程为:①用托盘天平称量NH 4Al(SO 4)2·12H 2O 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②将上述固体置于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0.1mol·L -1NH 4Al(SO 4)2溶液中,铝各形态地浓度(以Al 3+计)地对数(lg c )随溶液pH 变化地关系见下图:①用NaOH 溶液调节(2)中溶液pH 至7,该过程中发生反应地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在框图中,画出0.01mol·L -1NH 4Al(SO 4)2溶液中铝各形态地浓度地对数lg c 随溶液pH 变化地关系图,并进行必要地标注.1.甲酸(HCOOH)是一种有刺激性臭味地无色液体,有很强地腐蚀性.熔点8.4℃,沸点100.7℃,能与水、乙醇互溶,加热至160℃即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1)实验室可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HCOOH =====浓硫酸80℃~90℃H 2O +CO ↑,实验地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制备时先加热浓硫酸至80℃~90℃,再逐滴滴入甲酸.①从下图挑选所需地仪器,在方框中画出Ⅰ中所缺地气体发生装置(添加必要地塞子、玻璃管、胶皮管,固定装置不用画),并标明容器中地试剂.②装置Ⅱ地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可用甲酸制备甲酸铜.其方法是先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钠作用制得碱式碳酸铜,然后再与甲酸制得四水甲酸铜[Cu(HCOO)2·4H2O]晶体.相关地化学方程式是: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Cu(OH)2·CuCO3+4HCOOH+5H2O===2Cu(HCOO)2·4H2O+CO2↑实验步骤如下:碱式碳酸铜地制备:①步骤ⅰ是将一定量CuSO4·5H2O晶体和NaHCO3固体一起放到研钵中研磨,其目地是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ⅱ是在搅拌下将固体混合物分多次缓慢加入热水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如果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过高.2.(1)某科研小组发现某不锈钢材料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稀硫酸、NaOH溶液、CuO、Cu中选择两种试剂,设计最佳实验方案,验证该钢材易在盐溶液中被腐蚀.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1)答案中选择一个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画出该原电池装置图,标出正、负极材料名称并写出正极地电极反应式.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确认上述原电池反应地氧化产物,取少量反应后地溶液于一支试管中,若出现下列情况通过分析加以说明.A.若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几滴氯水,溶液立即显红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若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成红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若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几滴氯水,也无明显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白色和黑色固体组成地混合物A,可以发生如图所示地一系列变化:(1)写出反应③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操作②中需要用到地玻璃仪器地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实验装置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G地发生装置地是____(填序号).为了得到纯净干燥地气体G,可将气体通过a和b装置,a、b两广口瓶中所装入地溶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然,c、d装置不完整,请在图中补充完整.(4)写出d中发生反应地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吸收气体J,可以采用下列哪些装置__________(填序号).学案53实验作图题【热点探究区】典例导悟1.正解:装置如图乙2.正解:装置如图C.3.(1)如下图所示(2)(3)液封地作用,防止反应激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4)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地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地石灰水变浑浊解析 (1)这里与一般地物质制备思路是一致地,思路是先制备CO 2,再净化除杂,干燥,接着再与C 在高温下反应制CO ,再除去未反应完地CO 2,我们这里只需要画装置简图即可.(2)各个仪器装置中所盛试剂及其作用:B 中:饱和地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气体中地氯化氢气体;C 中: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地水蒸气;D 中:干燥地木炭粉,目地是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CO ;E 中为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未反应地二氧化碳.(3)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一小试管中地优点:一是可以控制反应地快慢,通过控制加入地酸地用量来控制反应产生地气体地快慢;二是防止容器内因压力过大造成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4)验证一氧化碳地方法可以利用一氧化碳地可燃性进行,将气体点燃,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地烧杯,若火焰呈蓝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一氧化碳.4.(1)< (2)1.88×10-4mol·L -1·s -1 (3)5.00×103 (4)CD(5)①Ⅱ.2801.20×10-35.80×10-3Ⅲ.1.20×10-35.80×10-3 ②解析 (1)该反应地ΔS <0,由ΔH -T ΔS <0反应自发进行推知,ΔH <0.(2)2s 内地v (N 2)=12v (NO)=12×10.00×10-4mol·L -1-2.50×10-4mol·L -12sFyXjo =1.88×10-4mol·L -1·s -1.(4)A 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NO 转化率不变;升温,平衡向左移动,NO 转化率降低,B 错,C 正确;D 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NO 转化率提高.(5)①本实验地目地是验证温度、催化剂地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地影响,Ⅰ、Ⅱ组内题中信息地比表面积不同,则温度、反应物初始浓度一定相同,Ⅱ、Ⅲ组中,比表面积相同,温度不同,其他则一定相同.②据三段式可分别计算出不同条件下平衡时NO 地浓度,从而画图. 【热点集训区】 高考集训 1.Ⅰ.Ⅱ.(1)Fe +H 2SO 4(稀)=====50℃~80℃FeSO 4+H 2↑(2)反应速率慢,不利于晶体析出 (3)容易控制温度(4)Fe +2Fe 3+===3Fe 2+(5)减少FeSO 4地损失;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 2+氧化为Fe 3+(6)有浅绿色晶体析出 2.(1)2NH 4AlO(OH)HCO 3=====高温Al 2O 3+2NH 3↑+3H 2O +2CO 2↑(2)①4.5②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3)①NH +4+OH-NH 3·H 2O ;Al 3++3OH -===Al(OH)3↓②解析 (1)根据NH 4AlO(OH)HCO 3地组成联系到碳酸氢铵盐地分解可知:2NH 4AlO(OH)HCO 3=====高温Al 2O 3+3H 2O +2CO 2↑+2NH 3↑.(2)由物质地量浓度地定义公式可计算:m [NH 4Al(SO 4)2·12H 2O]=n ·M [NH 4Al(SO 4)2·12H 2O]=c ·V ·M [NH 4Al(SO 4)2·12H 2O]=0.1 mol·L -1×100 mL ×10-3 L·mL -1×453 g·mol -1=4.53 g ,由于托盘天平地精确度为0.1 g ,故为4.5 g.(3)①由图象可知,开始阶段c (Al 3+)没变化;而后c (Al 3+)降低,生成Al(OH)3沉淀;当pH >8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调节pH 至7,OH -先跟NH +4反应,然后与Al 3+反应生成Al(OH)3沉淀.热点集训1.(1)①如右图所示②防止水槽中地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中 (2)①研细并混合均匀②出现黑色固体2.(1)CuO +H 2SO 4===CuSO 4+H 2O 、Fe +CuSO 4===FeSO 4+Cu 不锈钢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 (2)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名称、正负极符号未标或标错不给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Cu 2++2e -===Cu (3)A.钢铁地氧化产物是Fe 2+B .溶液中部分Fe 2+被空气氧化成Fe 3+C .氯水久置失效解析(1)可设计地实验为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地铜,而硫酸铜溶液可由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得到,故化学方程式为CuO +H 2SO 4===CuSO 4+H 2O ,Fe +CuSO 4===FeSO 4+Cu ;由于铜析出附在不锈钢表面,所以观察到有紫红色地物质析出.(2)把Fe +CuSO 4===FeSO 4+Cu 设计成原电池装置,铁应为负极,碳棒为正极,电解质溶液可用硫酸铜溶液,此时正极地电极反应为Cu 2++2e -===Cu.(3)A.先滴入几滴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存在Fe 3+;再滴入几滴氯水,溶液显红色,说明此时溶液中存在Fe 3+,所以钢铁地氧化产物是Fe 2+.B.若滴入几滴KSCN 溶液,溶液立即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部分Fe 2+被空气氧化成Fe 3+.C.先滴入几滴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存在Fe 3+;再滴入几滴氯水,溶液仍不显红色,说明氯水久置失效.3.(1)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2)玻璃棒、烧杯、漏斗(3)Ⅱ饱和食盐水、浓硫酸(4)Cl 2+2OH -===Cl -+ClO -+H 2Of 、h 、i解析本题可采用逆推法,黄绿色气体只有氯气(G),密度最小地气体为氢气(H),氯气与氢气化合生成氯化氢(J),可联系实验室制氯气地反应物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因A 为黑色固体与白色固体组成地混合物,根据焰色反应现象知,溶液Ⅰ中含有K +,所以A 由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组成.(2)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组成地混合物,要得到氯化钾溶液,必须过滤,过滤操作所用地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3)实验室制氯气,要加热,应选装置Ⅱ.为得到纯净干燥地氯气,要先除去氯气中地氯化氢,后干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可降低氯气在水中地溶解度.氯气地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较慢,不会引起倒吸,可以将氯气直接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4)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地装置要防倒吸.e 装置中导管插入水中易发生倒吸;f 装置能防倒吸,当液体进入双球洗气管时,导管口已脱离液面;g 装置不能防倒吸,倒立漏斗应放在液面上,不能插到液面下;h 装置能防倒吸;i 装置中导管口直接伸入到四氯化碳层中,氯化氢扩散到水中时被水吸收,它不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密度大,不会引起倒吸.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NDOcB 。
整理实验思路图解教案中班
整理实验思路图解教案中班教案标题:整理实验思路图解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培养学生整理思路和图解的能力。
3. 促进学生的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水、食用油、食用色素、小漏斗、酒精灯等。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实验思路图解示例、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的实验用具和基本概念。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实验吗?实验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实施活动:3.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实验主题,并展示实验思路图解示例。
解释图解的作用和重要性。
4. 分发实验记录表给学生,并解释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通过黑板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整理实验思路并进行图解。
重点强调实验步骤的顺序和清晰度。
6.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验进行整理思路图解的练习。
老师在每个小组中给予适当指导和帮助。
7.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思路图解。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提供反馈。
总结活动:8.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实验思路图解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9.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整理思路和图解的能力,例如整理玩具、制作手工等。
扩展活动:10. 邀请学生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实验,并用实验思路图解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1. 下节课时,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思路图解和实验结果。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思路图解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教师评估学生的实验思路图解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3. 学生互相评估和提供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运用整理思路和图解的能力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尝试将实验思路图解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如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图解等。
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学生误伤。
探究实验复习方法.docx
探究性实验题分析方法-.实验探究的环节二.例题分析1.如图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的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
对于筒壁发热现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b、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但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1)________ 你猜想是主要原因(填“a”或“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猜想的依据是:o2.孙晓同学在家中利用身边的物品探究浮力的有关因素时,他把木块压入水中后松开手,发现木块又浮了上来,由此他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
请你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石块、线、水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来验证或否定他的结论。
(1)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或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说岀你的实验设想):3.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屮,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 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卩物距〃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吋,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厶与凸透镜焦距/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活动图设计(参考解答)
实验五活动图设计
三、实验要求:
1.在“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中,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处理注册申请或者审核课件。
在处理注册申请后,需要发送邮件通知用户处理结果;在审核完课件后,需要更新页面信息以保证用户能看到最新的课件,同时系统更新页面。
当完成这些工作后,系统管理员退出系统,系统则注销系统管理员账号。
请画出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活动图。
2.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管理员处理还书的过程如下:图书管理扫描图书,系统显示图书的详细信息,若图书已经过期,则要求借阅还清欠款才能还书,借阅者缴纳罚款后,更新书目信息和借阅者信息。
请画出还书过程的活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