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合集下载

理科院校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理科院校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维普资讯
Sci ence an d Techn o ol gy Inovaton n i He al r d
Q 塑 Q:2 与环境 专 业 的 实 践教 学 体 系改 革
周 晓冬 胡 继超 申双和 (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江苏 南京 2 0 4 1 4 ) 0 .
原 南 京 气 象 学 院 是 一 所 以 气 象 类 专 业 为 主 的 单 科 性 大 学 ,为 了拓 宽 大 学 的 发 展 道路 与 方 向 , 一直 坚 持综 合 办学 的方 针 , 于 2 0 0 4年 更名 为 南京 信 息工 程大 学 , 为拥 成 有 理 、工 、管 、文 、经 、法 、农 七 大 专 业 门类 的综 合性 大学 。2 0 0 4年依 托应 用 气象 学 ( 农 业 气象 学 )、大 气 物 理学 与大 气 环 原 境 、环境 科学 、生 态 学 、遥 感 科 学 与 技 术 等学科所增设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 充 分 体 现 了 综 合 办 学 的 特 色 。 专 业 建 设 以 来 ,积极 探 索 了 我 校 该 专 业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与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改革 方 案 。
摘 要: 根据 国家教 育部关 于进 一 步深 化教 学改革 、全 面提 高教 学 质量 的精神 , 结合 南京信 息工程 大学的综合 办学特 色, 出 了农业资 提 源与环境 专业 的人 才培养模 式 与实践教 学体 系改 革方 案 。 关键词 : 理科 院校 农业资 源与环境 专业 实践教 学体 系 中图分类号 : 6 G4 文献标 识号 : A 文章编号 : 6 4 0 8 ( 0 80 () 0 2 — 2 1 7 - 9 x 2 0 )7a一 2 9 0
1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 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改革探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改革探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改革探究作者:肖丽虹陈伟刘泓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04期摘要: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作为农业基础科学,对于培养从事农林类高等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在“十二五规划”大背景下,以环境评价课程为例,剖析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探究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现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提高专业培养的竞争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环境评价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让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作为指导者,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改革;环境评价;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42-04一、引言在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倡导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不仅是农业科学的基础组成,还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本专业培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整治与效益分析、农产品品质检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与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的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可获得基本的数理化理论知识,掌握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化学及现代仪器分析、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科学施肥、农业再生资源利用、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等。

当今新兴农业的发展,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为污染物的排放,都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背景下,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特点,培养跨领域综合性技术人才,应对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的问题,解决生产实践遇到的困难就显得尤为重要。

2023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报告

2023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报告

2023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报告本次实践报告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主题,主要通过参与实际农业生产调研与实践,对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探究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实践内容及过程通过对当地农业资源和环境的调研,我对农业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首先前往当地一个小农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农场主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农场内部,了解了农场的种植区域和养殖区域。

在了解了该农场的生产结构和方式后,我们发现该农场采用了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比较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环境的保护。

该农场在农产品生产方面,采用了有机、绿色、无公害、有保障等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常规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在养殖方面,该农场采用了生态养殖方式,虽然产出不如传统方式,但是更为环保,也可以保证农产品品质。

接下来,我们在当地的大型农业生产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

该企业是一家大规模的粮食生产企业,主要从事粮食种植、加工和销售。

我们先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了解了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加工过程。

在粮食加工过程中,该企业注重环保,采用了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和除尘设备,减少了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在粮食销售方面,该企业注重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对农产品的来源、品质、规格和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确保销售的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二、实践收获通过这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我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环保意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也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1.了解了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等生产方式,加深了对农业生产环保方式的认识。

2.了解了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生产结构,对于农业管理及农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通过参加这次调研,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更加关注和倡导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三、实践感悟这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业资源的保护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28C hi na Ed uca t i o n I nno va t i o n Her a l d科教研究众所周知,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放式实验教学正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技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所谓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指高校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开放,由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实验学习与研究的教学方式。

由于它能一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高校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利用等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推崇和探究的新型实验教学方式。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由原来农科类的土壤与农业化学、农业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以及理科的农业气象(部分)合并而成,调整后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涵盖面变宽,对综合性、实践性的要求增强。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唯一的农科专业,依托于应用气象学专业,与其他院校的该专业相比,具有特殊性。

结合我校实验教学的改革,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图1是本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下面就其形式、实践效果以及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

1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形式1.1科研课题引导型我们根据专业特色整合农业遥感、农业资源与利用以及环境生物修复等课题组,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承接了20多项纵横项科研课题。

我们采用科研课题引导型模式,即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中心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公布本学期科研项目中的开放研究项目,主要是引导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最后以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阶段性成果(论文或总结报告)和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作为成绩和学分评定的依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科研负担。

1.2预约实验型我专业的实验中心每月5号定期在网上预约平台发布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开放实验课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爱好等选做实验。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改革探究——以《环境评价》教学改革为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改革探究——以《环境评价》教学改革为例
2 0 1 4年 1 月 第 4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 UC A TI O N TE A CHI N G F ORU M
J a n. 201 究
— —
以《 环境评价》 教学 改革为例
肖丽虹 , 陈 伟, 刘 泓
福州 3 5 0 0 0 2 )
( 福建农林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福建
摘要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作为农业基础科 学, 对于培养从事农林类 高等人才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为提 高教学质 量, 培养合格人才 , 在“ 十二五规划” 大背景下 , 以环境评价课 程为例 , 剖析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式 中存在 的不足 , 探 究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现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 提 高专业培养的竞争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环境评价课 程教学方法、 教 学内容、 实践环 节、 考核 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 让学生和教 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作 为指导者, 让学生充分融入
引言 在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倡导下 ,农业资源与环 境专业不仅是农业科学 的基础组成 , 还与环境、 自 然资源的 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本专业培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 的基本理论 、 知识和技能 , 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 土壤 肥力 、 植物营养 与合理施肥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生态环境整
重内容的应用性 、 灵活性和综合性 , 则在组卷时应适 当减少
客观 题 , 丰 富试题 类 型 , 加 大 理解 性 和综 合性 题 目的分 量 ,
媒体手段可以更好地创设教学意境 , 变抽象为具体 , 变静态
为 动态 , 变 黑 白为 彩色 , 变 无声 为有 声 , 通 过丰 富的 图例 、 连 贯的动画以及真实的实验录像 , 可以使枯燥 、 乏味的内容变 得趣味盎然 , 使抽象 、 晦涩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 , 同时也丰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者:殷文柴强李玲玲于爱忠谢军红樊志龙胡发龙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14期摘要:新时代视角下,“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等院校农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的方向。

文章通过分析“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提出了农学专业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应采取的改革体制。

探索农学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社会对农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新农科建设;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has poi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gronomy major innovation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agronomy major and the reform system that should be adopted for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modeby analyzing the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ion of agronomy major and meet the social demand for agronomy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for agronomy major was explored.新农科建设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农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要从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不同层面深入理解新农科建设的产生背景及时代意义[1]。

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体制改革研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体制改革研究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5期2021年3月Vol. 12Mar. 2021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体制改革研究王孟雪,刘春梅,何淑萍,于立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黑龙江大庆163319)摘要:对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体制改革进行研究,发现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活动受到诸多限 制,缺乏充足的实验机会。

分析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支持预约实验,激发创新创造能力;加强对外合作,提供校外实验机会。

应紧紧围绕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突出"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实施"基础一综合一系统一创新”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求 职提供助力。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1)05 -0074-02Research of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Wang Mengxue , Liu Chunmei , He Shuping, Yu Lihong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Agricultural College , Heilongjiang Bayi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Daqing 163319 , China)Abstract :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refon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cl environment. We find that the attention degre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needs improvement , teaching model is simple , experimental activities are limited by many restrictions , and experiment opportunity is insufficient. We analyze the necess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 and propose the targeted suggestions , including optimizing cumculum provision ,innova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 optimizing teaching model , train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 supporting appointed experiments , stimulating innovative ability ; strengthening foreign cooperation , providing experimentopportunity outside school. It is suggested to reform experimental teaching on the goal of new talent training , to highlight the concept of “ emphasizing practice , strengthening practice , training interest , and innovating actively " to implementthe teaching system of “ basis ・integration ・system-irmovation'' , and to provide assistance for student employment.Key words :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Experimental teaching ; System reform1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现状1.1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实验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但过于侧重理论教学,实验机会仍然较少。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探讨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探讨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Ⅸ 环境 科 学概 论 》 是从人I : 1 与 环境 、 大气环境 、 水 环境 、 土壤环境、 生 态 环境 、 人 居 环 境 以 及 可 持 续 发 展 等 方 面 进 行 阐述 f 3 1 。 而人口、 大气、 水、 土地、 生物 多样 性 等 环境 资源 作 为 农 业 生产 的物 质基 础 和
1 7 7 …Leabharlann II0 1
Ch i n a Ed uc at i on I n n ov at I o n Her al d
跨专 业 考 研 打 基 础 。 本 系选 用 的 教 材 是环 的 学 生 一 方 面 会 认 为 与本 专 业 联 系 不 大 ; 境 科 学 出 版 社 出 版 的 环 境 学 》 ( 陈英 旭 主
编, 2 0 0 1 年3 月第 一版 ) , 该 教 材 的优 点 是 所 普 化 , 不重视该课程 的学习 。 因此 , 教 师 应 学 环 境 , 在 教 学 双 方 平 等 交 流 探 讨 的 过 程 达 到 不 同 观 点碰 撞 交 融 , 进而 激 发教 学 涵盖 的 内 容 非 常 广 泛 , 共分为 1 7 章, 包 括 绪 采 用 灵 活 的 教 学 方 法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中 , 论, 大 气污 染 , 水污染 , 土壤污染 , 固体 废物 趣 , 深 入 浅 出 的 引导 学 生 , 使 他 们 意 识 到
课 本 中 的理 论 知 识 与 其 实 际应 用 结 合起 来
的理解, 提 高学 生 的 环 境 保护 意 识 和 素 养 。
1 . 2补 充新 内容
由 于 所 选 用 教 材 的 出版 时 间 距今 已 有
并 将 相 关 知 识 点 的 最 新 研 究 成 此, Ⅸ 环境科学概 论》 是 南 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十 几 年 , 书 中 一 些 内容 难 免 跟 不 上 当 今 环 进 行 讲 解 ,

关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是企 业 和 生 产第



理 论 教学 和 实践 教学 相 互 结 合 ; 按 社 会需 要 实施 分 流培 养 按学 生 愿 意促 进 个性 发 展 ; 以 政 冶 培养学 生 思 想素 质教育课程 为主 渠 道 的社会责 任感 ; 以 创新思 维和能 力的培

系优 化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农 业 资 源 与 环 境专 业 课 程 体 系 由基 础 通 识 课 程 专业 基础 课 程 专业 特色课程和综合实践 课程构 成 实践性 教学环 节包括 课程实脸 课 程 教学 实 习 毕业 实 习 毕业 论 文 等 农 业 资 源 与环 境 专 业 在 课 程 体 系构 建
。 , ,

分 支 学 科 总 而 言 之 农业 资 源 与环 境 科 学 充 分 体 现 了 学 科 之 间综 合 交 叉 的 特 征 是 门具 有 广 阔 发 展 前 途 的 学 科





川 【



农 业 资源 与 环 境 专 业 人 才 培
进入
2 l
过 程 中 根 据 专 业 培 养 目标 和 人 才 培 养 方 向 在 系统 总 结 本 专业 历 年课 程 体 系 构建 经 验 的 基 础上 从 对 培养人才 的知 识 能 力 和 素 质 的 要 求 出 发 进 行 了课
维普资讯
中国科 技 信 息
2008
年第
9

C H IN A
S C IEN C E A ND T ECHN OL O G Y
I NF OR M A T IO N M a y

200 8
基 金项 目

黑 龙 江 省 高 等教 育 学 会 项 目 ( 2

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农业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农业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喻成龙,赵小敏,方汉孙,黄华军,周春火(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面源污染防控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江西南昌330045)[摘要]为了响应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等对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深感环境类专业学生学习农业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通过对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特色课程“农业环境保护”的教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并且阐述了该课程的性质、重要性和必要性、核心课程内容、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等,提出措施,以适应社会对农业环境保护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专业;课程模块化[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为例”(2020-075);2019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XJG-2019-116);2018年度江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地方性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8B2ZZ09)[作者简介]喻成龙(1988—),男,江西上高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新型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发;周春火(1966—),男,江西湖口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修复与植物营养方面的科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18-0080-04[收稿日期]2021-01-22一、“农业环境保护”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农业环境保护”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业类高校培养专业型人才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国家针对现代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所制定的策略方针,是当代农业类及环境类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Thn igo h eom n e p r na ec igo giutrl ikn fterfr o x ei tlta hn fa rc l a me u
rs ucsa de vrn n p cai eo re n n i me ts eil y o t
Z u M eyn ,Z a g P n,W e Xu ja h ii g h n i i eio,Lu Z i o g hh n
Ex e i e t l p rm n a c n l g nd M a a e n Te h o o y a n g me t
V o . 7 N o 9 Se . 2 1 12 . p 0 0
农 业 资源 与 环境 专 业 实验 教 学 改 革 的思考
朱 关 英 ,张 频 , 雪 娇 ,卢 志 红 魏
等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措施 。
关 键 词 : 业 资 源 与环 境 科 学 ;实 验 教 学 ; 革 农 改
中图 分 类 号 :G6 2 0 4 . 文 献 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9 6 2 1 ) 9 1 6 3 0 24 5 ( 0 0 0 —0 4 —0
IS 1 0 S N 0 2 4 5 9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Βιβλιοθήκη ..................—

第2 7卷
第 9期
21 0 0年 9月
CN1 —2 3 / 1 04T
( l g fLa dRe o re n vr n n ,J Col eo n s u c sa d En io me t AU ,Na c a g 3 0 4 e n h n 3 0 5,Chn ) ia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文 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1 5 — 0 0 4 8 — 0 2
教育部在1 9 9 7 年本科专业 目录调整 中,将原土壤与农 业化学 、 农业环境保护 、 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以及农业气象 合并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以下简称农资专业 ) 。环境监 测是 面向农学 院农资专业学 生所开设 的一 门专业必选课 程,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监测 的基本 理论知识 ; 了解环境监测方案制定实施的原则 ; 同时通过实 践教学 ,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长江大学 自 2 0 0 3 年合并成立时设立农资专业并开设环 境监测课程 , 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资源条件 , 针对该课程理 论与实践并重 , 且对实践技能要求高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 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学习有益 的经验 , 在课程学时设 置、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及成绩考核方面都取得了 较大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较完善 的教学体系, 教重要 的 必 选课 , 根 据 近 几 年 来 的课 程教 学改 革探 索 , 从 优 化 课 程授 课 学时 和授 课 内容 、 完 善教学手段和方法、 改革成绩考核体 系等三方面对环境监测课程教 学体 系改革进行 了探讨。
关键词 : 环境监测 ; 课 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献 标 志码 : A
调整 优化 课程 授课 学 时分配 及授 课 内容 1 . 调整 课程 总 学时 及学 时 分配 。环 境 监测 课 程 原有 总

时, 将总学时调整为4 8 学时, 增加了8 学时的实验课 。 在实践 教学环节 , 将课程实习由0 . 5 周增加到1 周, 即新增加0 . 5 周用 于完成2 个综合性 的设计实验。 2 . 优化理论课教学 内容。我校农资专业环境监测课程 选用教材为奚旦立主编的《 环境监测》 , 该教材全面涵盖了 当前环境监测领域 的主要内容 ,但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则 明显偏多。因此对课程 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 首先 , 对教学 内 容进行整合和优化 ,将各章节中重复的内容提取 出来详细 讲解一次即可, 如水体 、 大气 、 土壤等不同环境要素中相 同 监测项 目的测定等 ; 其次, 删减一些实际应用少 、 行业性强 的监测项 目, 并 注意与本专业已学过的《 分析化学》 、 《 仪器 分析》 、 《 土壤农化分析》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区别和有机结 合, 如环境监测中的相当部分监测项 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对本专业学生来说已较熟悉 , 可适当删减 。此外 , 随着我国 近年来有关环保政策法规和环境标准的不断出台以及环境 监测技术不断发展 , 及时调整 、 更新和补充课程 内容。整合 优化后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为在有限学时下顺利完成教 学任 务奠 定 了坚实 基础 。 探究性学习能力。最后 , 综合考虑 以上几方面学 习情况 , 对 学 生总成 绩进 行全 面评 价 。 四、 《 机械制图》 课程成绩考核方法 1 . 期末考试( 笔试 ) , 针对学生必须掌握 的制 图基础理 论知识进行考察 , 成绩 占该课程总成绩的5 0 %。 2 习 题集 作业 成绩 占该 课程 总 成绩 的3 0 %。 3 . 课 堂上 和Q Q 群 中积 极 发 言 , 主 动 提 出 新 问题 、 新 想 法, 积极 解决 别人 提 出的 问题 的学生 以及 对 一题 多解 、 构 型 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 成绩 占该课程总成绩 的2 0 %。 五、 结束 语 通过对《 机械制图》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 在实践 中取 得 了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 学 生学 会 了如何 利用 图书馆 、 互 联 网 进行 自主学 习 , 明显 调动 了学 生学 习 的积极 性 和主动 性 , 自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总结模板农业生态学学习与实践报告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总结模板农业生态学学习与实践报告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总结模板农业生态学学习与实践报告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选择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中的农业生态学进行学习与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农业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性,并得到了一些具体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对该课程的总结与模板。

一、课程概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中的农业生态学是探讨农业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生态平衡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包括农业生态学基本理论、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农业物种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二、重要概念与理论1.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指以农作物、牲畜和人为主体,通过种植、养殖和农业生产活动相互联系的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内的各要素包括农作物、土壤、水源、天气等。

2.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是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内各要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评估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评价指标包括土壤质量、水质量、空气质量等。

3. 农业物种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农业物种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是指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作物、畜禽等物种的遗传资源,维护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和稳定性。

4.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是指在实现农业生产增产的同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与实践经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对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得到了一些具体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在学习与实践中的收获与心得:1. 意识到农业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理论知识,我认识到农业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保护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农业环境,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培养了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我学会了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农业生态环境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加深了对农业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认识通过实践,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农业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3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和教学内容改革, 突出 “ 厚基础强能力”的办学特色 5实行多证书制度 , 培养 “ 双师型” 人才
决 定 学 生 适 应 实 际工 作 能 力 和 自主 学 习 能 力 的 一 个 重 要方 面 是 知 识 结 构 , 决 而 定 学 生 知 识 结 构 的 重 要 因 素 是 大 学 的 课程 体 系 和 教学 内容 。 因 此 , 0 6 , 源环 境 20 年 资 系 围绕 社 会 对 专 业 人 才 的 技 能 要 求 和 素 质 要 求 修 改 了教 学 计 划 , 建 了崭 新 的 复 合 构 型 应 用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新 并 增 设 了 国家 创 现 代 化 建 设 需 要 的 主 干 课 程 , 针 对 性 地 有 调 整 基 础 课 , 合 专 业课 , 设 社 会 需 要 的 整 增 选修课 , 以达 到 “ 强化 专 业 技 能 , 出办 学 突 特 色 , 强 就业 能 力 , 增 拓宽 发 展 空 间 ” 的 目 标 。 在 时 间安 排 上 , 学 生 提 前 接 触 部 分 使 专 业 课 , 些 课 由 熟 悉 本 专 业 发 展 前景 和 这 发 展方 向且 水 平 较 高 的 专业 课 教 师 主 讲 , 有利于 学生以后 结合本专业 学习基础 课 , 并 树 立 稳 定 的 专业 思 想 ; 在课 程 结 构 上 , 对 为 了培养 “ 师 型 ”人 才 , 为 了 与 国 双 也 家相 关行 业 的就 业准 入制 度接 轨 ,0 2 开 20年 始 , 院 组 织 农 科 类 专 业 学 生 参 加 了 国家 我 职 业 技 能 鉴 定 , 8名 资 环 专 业 的 学 生 获 得 1 了农 业 部颁 发 的 “ 级 农技 推 广 员 ”证 书 。 高 2 0 年 后 , 们 又 组 织 了 “ 级 化 学 检 验 06 我 高 工”鉴定工作 。2 0 0 7届毕业生 有 1 人获 “ 9 高 级 化学检 验工 证书 ;0 7 , 2 0 年 又增加 了 “ 肥 料 配方 与评 价 师 ” 的 技 能 鉴 定 , 1 人 获 有 4 得 了 证 书 。 另 外 , 有 很 多 毕 业 生 参 加 并 还 获 得 了 I09 0 审 员、 文秘 资 格证 书 、 国 S 0内 家 二 级 或 三 级计 算 机 等级 证 书 。2 0 0 7届毕 业生 l0 %获 得安 徽 省 计 算 机二 级 证 书 。 0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及模式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及模式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及模式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林学科在现代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教融合是指将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教学经验的回馈,实现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双向互动和共同发展。

而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和科研上,更是涉及到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农林学科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要点包括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科交流和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

通过科教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机制和模式,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索适合当前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具体方法和路径,为农林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通过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来解决。

通过这样的探索和实践,可以推动农林学科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中,将介绍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背景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文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安排顺序。

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解决的问题和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意义和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要点两个方面。

在2.1节中,将重点阐述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重要性和意义,探讨农林学科科教融合对于培养具备新农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作用。

在2.2节中,将详细介绍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要点,包括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等。

农业实践教学改革(3篇)

农业实践教学改革(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业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其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农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农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现状分析、改革路径及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现代农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农业实践教学方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改革农业实践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2. 适应农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农业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等。

为了适应农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农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3. 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农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改革,可以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农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1.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我国农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以下问题:实践教学课时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践基地建设滞后等。

这些问题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2. 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农业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实际工作。

3.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农业实践教学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但目前部分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农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1.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1)调整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性。

如:实习实训、生产劳动、科研创新等。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农业实践教学创新案例(3篇)

农业实践教学创新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农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实践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

为了提高农业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某农业大学开展了一系列农业实践教学创新案例。

二、创新案例1.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调整农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加现代农业科技、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业资源利用等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实践目标和内容。

基础实践侧重于农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实践侧重于专业技能的深化和提高;综合实践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加强校企合作。

与农业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1)开展项目式教学。

以实际农业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等。

(2)实施案例教学。

收集整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在线教育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实践教学,扩大实践教学覆盖面。

3. 创新实践教学评价(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表现。

(2)实施动态评价。

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实时调整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开展实践成果展示。

定期举办实践成果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案例实施效果1. 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学生掌握了现代农业科技、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农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黑龙江垦区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黑龙江垦区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科教 文化 lfI
张 有利 - 顾海 霞 霍 庆 民

农 源与 专业在 业资 环境 黑龙江 实 学 探讨 垦区 践教 模式
f、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3 1 2 黑龙江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农业局 , 639 、 黑龙江 黑河 114 64 1
3 黑龙江农 垦总局七星泡农场农业科 , 、 黑龙 江 黑河 11 4 ) 6 4 1
前言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 由精英型 向大众化教育 的转变 , 高校的教学 内容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 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是在学生掌握 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学生接 触黑龙江垦区农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重要环 节,特别是通过综合实习加大了同学与农场大农 业实际的接触 , 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 , 学生能更好地对已掌握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综 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 , 开拓学生的思维, 充分发挥学 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 进一步增强动手能力, 提 高学生科研和劳动意识 ,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 术, 增加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敬
摘 要: 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点和黑龙江垦区的实际, 按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 实 践能力的精神 , 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综合 办学特色。 系 较 统地论述了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方案 。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 实践教学; 黑龙江农垦 教学的主要 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 年以后每年都在科技园区进行 2个作物的“44 3 1” 31 .土壤化验室实践 田间试验 , 结合专业知识, 参与农场大豆和小麦的 学生在实验课上一般都是按实验指导书的步 “4 4 田间试验的布置实施 , 3 1” 从小区布置、 肥料施 骤按部就班的进行,并且多数前期准备都 由实验 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践。 员完成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特色专业方向课程改革与建设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特色专业方向课程改革与建设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特色专业方向课程改革与建设
吴春发;王琳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44)031
【摘要】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课农业模型学基础为例,指出当前该课程所使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都是完全借鉴应用气象学专业课程,由于两个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基础都存在显著差异,致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课程特色性不强。

为了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竞争力,建议从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教材以及教师队伍方面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

【总页数】3页(P256-258)
【作者】吴春发;王琳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01;G642
【相关文献】
1.建设品牌与特色专业,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南京农业大学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J], 林江辉;李俊龙;胡锋;顾南
2.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基于青岛农业大学校级特色专业建设[J], 房增国;刘树堂;史衍玺
3.高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特色专业为例
[J], 周庆红;范淑英;刘德春
4.基于轻工行业转型背景下的机械设计特色专业方向建设实践——以郑州轻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方向建设为例 [J], 王良文;王若澜;何文斌
5.农业资源与环境(渔业资源与环境方向)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俞存根;虞聪达;水柏年;韩志强;王迎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摘要: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高校就业人数逐年增多,由此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培养质量,更是影响就业率的重要因素。

该文分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探讨了今后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升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实践教学改革
1 农业实践的作用和目标
实践是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唯一途径。

农学作为一种应用学科专业实践教学更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现代人才竞争具有高科技、高素质和基数多三个特点,可以概括为水平高和数量大。

因此,为适应和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在校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博的知识面外,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等。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关键,是学校课堂和田间学校联接的桥梁,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学以致用的信心,提升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所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在高等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才能发现学生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

因此,实践
教学是高校的立命根本,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水平毕业生是其重要目标。

2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主要实践内容
现在尽管各高校对于农业与资源环境专业设置的课程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是以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农化分析、植物营养研究法、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监测与评价、遥感与信息技术等为主要课程。

根据该专业设置的课程,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土壤与植物营养、肥料加工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等[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于专业课程和学生就业领域考虑,为学生设计的实践内容包括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植物营养研究法和基础微生物学实验,土壤学、地质学与地貌学实习植物营养学、植物学、农业气象观测、环境调查实习等,还包括在修完规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后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撰写)。

我校在如何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不断改革和探索,一直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力度,切实加强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校的一些硬件设备不能及时跟上,尤其是实验项目和实习时间被删减或者压缩,比如只开设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通常一个实验室要负责几个班级甚至几个专业的实验,为了节约时间在每个实验前实验员都会把药品配好,实验材料制备好,学生来
了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学生按步骤重复操作一遍,这个实验就算完成了;而一些野外实习则改为校内实习,试验时间也由长变短,更甚者将野外实习内容放在室内,通过幻灯片或者录像完成。

由此可见,目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普遍存在的问题有:①实验内容具有单一性、重复性和验证性的特点。

②学生数量大,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实验,这样导致很多学生都是应付,并没有正真的参与到实验中去,更别说增强动手能力。

对于产生的实验结果,很多学生不会考虑其中的原因,即使实验后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也基本上是敷衍了事,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认为实验本身简单,加上实验课前老师把步骤和结果都给点出来,另外,由于人数众多根本参与不进去,使学生从思想上认为实验课不重要,对实验产生一种轻视的心理。

久而久之实验课就在这种应付中完成,实验课根本起不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更别说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很多知识并不是从书本上可以读到的,必须深入到野外自然亲自动手动脑来夯实基础,增加经验,而野外实习很多都流于形式,用看录像代替学生的“倾力亲为、身临其境”,这势必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成效。

3 对农资专业实践改革的探讨
实验内容由单一独立向综合性转变。

增强各个实验之间的逻辑性、连贯性,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使实验成为一条生产线,任何人的懈怠都会影响实验的进行,杜绝“打酱油”现象存在。

利用多媒体和仿真技术先进行虚拟试验再进行真实实验代替实验员实验前
灌输实验过程,图声并茂代替单一讲述,由被动变主动。

加大实验课所占成绩的比重,消除轻实验重理论的心理。

督促学生做到实验课前预习实验指导,实验课后认真对待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尤其写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进行认真思考。

实验课是在校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是和理论基础课并重的,学生往往更加注重理论课的学习而忽视实验课的锻炼,这往往与学校考核学生的方式方法密切相关。

学校对于一个学生的考量总是更注重课程成绩的高低,实验课或实习课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有时甚至完全通过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实践课的忽视。

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真正的得到专业锻炼,增加学生的考核渠道势在必行,必须兼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整体表现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即使理论课再优秀而实践课不达标,该课程也不能算合格。

此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应改变传统的以课程为基础设置实验,应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来设置系列实验,把专业基础和专业课设置成四大实验系列:土壤农化类系列实验、生态环境类系列实验,遥感与信息技术类系列实验、微生物类系列实验[3]。

这样就可以整合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环境,在系列实验室中可以完成综合性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的探索又可以节约时间。

开放实验室,使学生不仅在上课时间可以做实验,课余时间也可
以进行实验,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这方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已付诸行动,通过开放实验室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以往的实验课相比课余时间的实验相对自由,时间也相对宽松,学生可以更加轻松的完成实验。

实验成果的展示也不只是通过实验报告来体现,可以利用现在的网络新技术,如微博、论坛等,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而且还可以在网络上交流心得互相学习。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很多技术都要从野外实习获得,因此,推展实习基地显得尤为重要,切不可不实习或“形式实习”。

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应依据目前就业实际、经济发展形势和人才需求类型来建设我校特色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体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原则和互惠互利原则[4]。

实验基地可以为我们锻炼学生,它是教学、科研的堡垒,但它更应该是生产的第一线,脱离生产的实践就相当于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实验基地是锻炼学生的熔炉,我们在利用它的同时也要不断给实验区所在地引进新技术,注入新血液,使之长期处于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教学、科研和实习。

野外实习要削减形式注重内容,通过学生习得经验,第三方评价,有效证书和回溯追踪等方式保证学生在实习中学到内容。

一个学校的办学需要有特色,专业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是一所以气象类专业为主的单科性大学。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应用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环境、环境科学、生态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优势,
依托这些学科办好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既体现学校综合办学的特色也体现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优势。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实践教学作用,是学校培养实用性、创新性和高竞争力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除了符合国家发展需要更应该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力保每个学生在校都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树立在校他们以母校为荣,出校母校以他们为荣的办学理念。

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教学计划修订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深入贯彻落实“重基础、强实践”的办学理念[2]。

参考文献
[1]叶优良,黄玉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综合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4):72-73.
[2]史金联.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5):88-90.
[3]伍俊,吴晓斌,邓仕槐,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0(11):63-66.
[4]伍俊,吴晓斌,邓仕槐,陈华林,李登煜.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18(增刊):35-38.
[5]王旭东,徐秋芳,叶正钱,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校内实习基地构建与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45-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