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全文)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全文)OA的规范性治疗是指:临床医生面对不同的就诊患者,能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发病的部位、患病时间的长短以及疼痛持续的时间等的不同,因人而异,制定系统的治疗计划,正确选择非药物性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患者的疾病知识教育等)、药物治疗(何种类型的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
非药物性保守治疗非药物性保守治疗是OA最基础的治疗方式。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均应在此基础上进行。
对于初次就诊但症状不重的OA患者而言,这应该是临床医生首先推荐的治疗方式。
治疗方式具体包括:1.患者疾病知识教育通过良好的疾病知识教育,使患者对OA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以及转归等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积极与医生配合。
这样不仅使患者消除了紧张情绪,主观感觉疼痛减轻,减少了到医院就诊的次数,而且日常活动量增加,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2.物理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疾病知识教育后,配合适当的有氧锻炼及肌肉力量练习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能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对于膝关节OA患者而言,股四头肌的力量尤为重要。
以往我们通常认为,OA患者的股四头肌无力是因为关节疼痛而导致的废用性萎缩,但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具有放射学OA的表现但没有疼痛等临床症状的人群依然表现有股四头肌的无力。
因此,股四头肌无力导致的关节不稳定可能是导致OA发病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发病后疼痛引起的结果。
有观点认为应该减少活动和走路;还有观点认为多活动能把骨刺磨平或磨光滑。
其实,两者都不对。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维持一定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最好的锻炼方式是游泳,水的浮力可以减轻体重对关节的压力,从而可在水中进行较剧烈的活动以减少体重,这样既不会因运动过量而增加关节磨损,也不会由于活动过少而过度肥胖及肌肉萎缩。
3.减肥减肥可以降低关节的负荷,从而减少关节的进一步磨损。
研究发现,单纯节食减肥的效果没有通过锻炼在降低体重的同时增加肌肉力量的效果为好。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21
基础治疗对病变程度不重、症状较轻的OA 患者是首选的
治 • 健疗康方教式育 。
• 运动治疗
改变不良的生活及工作 习惯,避免长时间跑、 跳、蹲,同时减 少或避 免爬楼梯、爬山等。减 轻体重不但可以改善关 节功能,而且可减轻关 节疼痛。
1. 低强度有氧运动:采用正确合理的
有氧运动方式可以改善关节功缓解
14
髋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序号
症状、实验室或X 线检查结果
1
近1 个月内反复的髋关节疼痛
2
红细胞沉降率≤ 20 mm/1 h
3
X线片示骨赘形成,髋臼边缘增生
4
X线片示髋关节间隙变窄
注:满足诊断标准1+2+3 条或1+3+4 条,可诊断髋关节骨关节
炎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15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16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12
五、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 及血清补体等指标一般在正常范围内。 若患者同 时有滑膜炎症,可出现 C 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13
六
诊 断
壹
贰
髋
膝
关
关
节
节
骨
骨
关
关
节
节
炎
炎
诊
诊
断
断
标
标
准
准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叁
指 间 关 节 骨 关 节 炎 诊 断 标 准
壹 贰叁肆
请
请
请
请
输
输
输
输
入
入
入
入
临床路径—骨科
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ICD-10:M17)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膝关节间断疼痛多年,近期加重伴活动受限。
2.体检有明确体征:膝关节肿胀、出现屈曲挛缩及内翻或者外翻畸形,膝关节活动度不同程度受限,过屈过伸时疼痛明显。
3.辅助检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可见明显的髌股关节病变,内侧、外侧或双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无全身或局部的近期感染。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评估。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7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疾病编码。
2.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血沉、C反应蛋白;(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6)胸片、心电图;(7)双侧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髌骨轴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负重位X线片或双下肢全长片;(2)超声心动图、血气和肺功能;(3)腰椎或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检查(病史或体检提示有脊柱病变者);(4)术前配血;(5)有相关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一、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或骨痹(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0X003或M17.900X0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吲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痰瘀痹阻证:曾有外伤或扭伤史,或痹病反复发作,日久入络,关节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不得屈伸,或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皮色暗紫,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肝肾两虚证: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冷,尿少便溏,或心悸气短,或头晕耳鸣,舌质淡白,或舌红少津,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痹或骨痹(TCD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0X003或M17.900X004)。
最新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
二、流行病学
1.OA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65 岁以上的
人群50%以上为OA 患者。
2.膝关节症状性OA流行病学特点:
患病率为8.1%;
女性高于男性;
地域差异,即西南 地区(13.7%)和西北地区(10.8%)
最高,华北地区(5.4%)和东部沿海地区(5.5%)相对较
低。
.三、临床表现Fra bibliotek 基础治疗物理治疗
行动辅助
目的:主要是通过促进局部血液 通过减少受累关节负重来减轻疼 循环、减 轻炎症反应,进而减 痛和提高患者满意度,但不同患
轻关节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者的临床收益存在一定差异。
常用方法包括:水疗、冷疗、 患者必要时应选择合适的行动辅 热疗、经皮神经电刺激、按摩、 助器械,如手杖、拐杖、助行器、 针灸等。不同治疗方法适用人群 关节支具等
不同,但目前经皮神经电刺激、 对改变负重力线的辅助工具,如 针灸的使用尚存一定争议,临床 . 外侧楔形 鞋垫尚存在争议,应
药物治疗应根据OA 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阶梯化的
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类) 是OA 患者缓解疼 痛、改善关节功能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和全身应用药物。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年(卷),期】2008(036)001【摘要】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在2007年开展了以“规范医疗、护卫健康”为目标的“方圆工程”系列活动,制定了《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修订版,本指南的内容特点:①《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是对2002年发表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的进一步修订,在内容上更注重参考国际上医学先进国家最新的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②从人种和环境因素出发,充分考虑了中国人的生理特性和发病特点;③结合了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从医药经济学上考虑了指南的实用性及可行性;④指南中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不仅强调有效性,更注重了安全性。
2007年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日”,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编辑部主办的2007年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新闻大厦召开,向全国的骨科医师公布这一消息。
本刊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同意,将在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指南内容。
【总页数】3页(P28-30)【作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作者单位】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相关文献】1.解读《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J], 郝锋;林剑浩2.解读"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J], 杨庆铭3.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J],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4.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J], 邱贵兴5.规范膝骨关节炎的分期分型,倡导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疗法——《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解读 [J], 李盛华;周明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基础治疗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骨关节炎相关知识的 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有 助于患者积极参与治疗与康复。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减轻关节负荷,如减轻体 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降 低关节磨损。
运动康复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关节 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和有氧运动 ,以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药物治疗
感谢观看
善关节环境。
截骨术
通过截骨改变关节力线,减轻关 节负荷,适用于关节力线不良的
骨关节炎患者。
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于严重骨关节炎、关节功能丧 失的患者,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 ,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04
CATALOGUE
骨关节炎的管理和预防
骨关节炎的患者管理
综合评估
药物治疗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疼痛程 度、关节活动范围、肌肉力量等,以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骨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骨关节炎:多数与年龄、遗传、 肥胖、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这些内容为骨关节炎的概述,提供了对 该疾病的初步认识,为后续的诊断和治 疗奠定基础。
炎症反应:骨关节炎病变过程中,常伴 随轻度至中度的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疼 痛、肿胀等症状。
继发性骨关节炎:常由关节创伤、关节 感染、关节先天性异常等诱发。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01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消炎退热。
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
关节营养药
02
如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可改善关节软骨代谢,缓解关
节炎症状。
局部外用药物
03
如贴敷膏药、涂抹药膏等,可局部消炎止痛,缓解关节肿胀和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治疗2.0
Schnitzer TJ. J Pain Symptom Manage, 2002 Apr, 23(4 Suppl):24-30.
骨性关节炎
第一腕掌关节 和第一跖趾关 节均常见
关节肿胀、疼 痛,局部压痛, 严重时关节受 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 1、近一个月反复膝关节疼痛 • 2、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
变,关节端骨赘形成。
• 3、关节液(至少2次)清凉粘稠,白细胞<2000/ml • 4、年龄>40岁 • 5、晨僵<15分钟 • 6、活动时有骨擦感 • 1+2,1+3+5+6,1+4+5+6 可以确诊
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硬化 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 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版
骨性关节炎
流行病学
•中老年患者多见, •女大于男 •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 •75岁以上的人群中则达80% •该病的致残率可以高达53% •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
骨性关节炎
一般情况
• 症状:疼痛,晨僵,肿胀,畸形
• 体征:压痛,骨骼膨大,摩擦感,功能受限
屈曲挛缩内翻畸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疼痛 HSS评分(>80) X线表现 肉眼表现
一级
I级 轻微骨赘
0 度:关节软骨无变化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要求规范标准
概述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
中医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Kellgren and 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1)0级:正常。
(2)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似有骨赘,(3)Ⅱ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明显骨赘,(4)Ⅲ级:关节间隙明确变窄、中量骨赘,(5)Ⅳ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大量骨赘、硬化和畸形。
疾病分期(1)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X 线表现:0、I级(2)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X线表现:Ⅱ、Ⅲ级(3)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X线表现:Ⅳ级。
辨证论治早期:(1)风寒湿痹①行痹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曲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
酸痛以膝踝等为主者,可加独活、牛膝、防己等通经活络,祛湿止痛。
肾气不足者可加杜仲、桑寄生、续断等温补肾气。
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可加芍药、知母等。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液、蠲痹口服液等。
②痛痹症状: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则减,遇寒加重为特征。
局部肤色不变,苔薄白,脉紧。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计划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
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X线表现(0~I级)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X线表现(Ⅱ~Ⅲ级)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膝骨性关节炎的早期防治
膝骨性关节炎的早期防治【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93-01随着进入老龄化年代,骨性关节炎(oa)被认为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具体代表性的流行性疾病之一,膝关节疼痛是其主要症状。
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在地处边远的青海地区人们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许多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对于如何预防、如何保护受损的关节、如何治疗疾病缺乏认识。
给膝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带来许多难题。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中定义o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oa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 , 75 岁的人群则达80%。
该病的致残率高。
膝关节负重大、活动多,是好发关节之一。
大部分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正确的运动、锻炼,等个体化的规范治疗,不需要打针吃药,疼痛及运动不适的症状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
所以,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非常必要。
那种认为膝骨性关节炎是缺乏运动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锻炼的观点,或为了保护关节不受损伤而静止不动的观点,都失之偏颇。
膝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于关节内的滑液,运动时软骨上间歇性受力造成的“磕碰作用”,形成滑液在软骨内的循环。
膝关节如果长期固定不动,会导致软骨营养不良,进而早期退化。
反之,已经有膝骨关节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适当的运动或锻炼,会加重病变的发展。
在运动时应掌握不负重的锻炼原则,以增强肌肉力量、增加关节活动度为目标,达到增加耐受性、减轻疲劳、增强抵抗疾病综合能力的目的,从而防止病变进展。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一、背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0年1月13日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一项旨在引起各国政府、医疗研究机构、民众以及社会各界对骨骼疾病重视的“骨与关节十年”。
其中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
OA是一种常见疾病,对人数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
我国卫生部也于2001年10月12日举办了“世界关节炎日”宣传活动,并决定设立“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育计划基金”。
在该基金的支持下,组织国内骨科和风湿免疫科专家起草了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它为全国医师进行OA诊治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
但该指南(草案)出版至今已4年余,尤其近些年来,随着对OA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深入,该指南中存在诸多亟待更新的内容,因此在借鉴国外OA指南以及文献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上版指南进行了修订。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实施时仍须根据患者以及具体的医疗情况而定。
采取各种预防及治疗措施前,应参阅相关产品说明。
二、概述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OA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岁的人群则达80%。
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53%。
OA 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脊柱(颈椎和腰椎)、髋、踝、手等关节。
三、分类OA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OA多发生于中老年,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继发性OA 可发生于青壮年,可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四、临床表现(一)症状和体征1.关节疼痛及压痛:初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
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
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本病在中年以后多发。
国内的初步调查显示,骨性关节炎的总患病率约为15%,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
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性关节炎。
该病的最终致残率为53%。
临床上以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及活动受限最为常见。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无地域及种族差异。
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晨僵、关节积液及骨性肥大,可伴有活动时的骨擦音、功能障碍或畸形。
(1)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
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
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
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2)关节肿胀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但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
后期可在关节周围触及骨赘。
(3)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时关节僵硬及黏着感,经活动后可缓解。
本病的晨僵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
(4)关节摩擦音主要见于膝关节的骨关节炎。
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摩擦音(感)、捻发感,或伴有关节局部疼痛。
2、不同部位的骨性关节炎(1)手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关节伸侧面的两侧骨性膨大,称赫伯登(Heberden)结节。
而近端指间关节伸侧出现者则称为布夏尔(Bouchard)结节。
可伴有结节局部的轻度红肿、疼痛和压痛。
第一腕掌关节受累后,其基底部的骨质增生可出现方形手畸形,而手指关节增生及侧向半脱位可致蛇样畸形。
(2)膝关节膝关节受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危险因素有肥胖、膝外伤和半月板切除。
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骨关节炎患者常常因为疼痛和活动受限而产生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 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骨关节炎患者互助组织,交流治疗心得和经 验,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特殊人群的骨关节炎诊疗
老年人骨关节炎
01
诊断要点
老年人骨关节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注意排除
跨学科合作推动骨关节炎研究
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将为骨关节炎诊疗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运动员骨关节炎的预防关键在于 科学训练、避免过度负荷,加强 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提高关 节稳定性。
其他特殊人群
诊断要点
针对不同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等,需 注意与原发病的鉴别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和家族史。
治疗策略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需关注原发病的治疗和控制,综合考虑患者整 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03
骨关节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骨关节炎的健康教育 ,包括疾病的进程、日常保护、 运动锻炼等方面的指导,以提高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长时 间保持同一姿势,减轻关节压力。
物理疗法
应用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物 理疗法,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 功能。
药物治疗
外伤
关节外伤可能导致关节软骨损 伤,进而引发骨关节炎。
遗传因素
部分骨关节炎患者有家族遗传 倾向,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
关。
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
软骨破坏
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关 节软骨逐渐磨损、变薄,甚至
解读_骨关节炎诊治指南_2007年版
2001年10月12日,我国卫生部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倡议的“骨与关节十年”要求,举办了“世界关节炎日”宣传活动,并决定设立“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育计划基金”。
在该基金的支持下,组织国内骨科和风湿病科专家起草并公布了“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为全国医师进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诊治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指南(草案)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治疗OA临床需求,诸多方面亟待更新和完善。
鉴于这一现实,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于今年年初起,又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借鉴国外OA诊治指南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首版指南进行更新与修改,并于今年的中华骨科杂志第十期正式发表2007年版本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并明确提出,该版本仅作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在实施诊疗活动时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安全、有效治疗措施。
本文就为什么对旧版本进行修改,而新版本又有哪些特点,作一些粗浅介绍,供大家参考。
为了说明为什么要对旧版本进行修改,不妨回顾一下过去10年中,在实施治疗OA疾病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使得治疗OA的临床第一线医师为之震惊,那莫过于2004年默沙东医药公司因销售罗非昔布(万络)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而宣布将万络撤出医疗市场。
这一事件,使从事药理基础研究者和广大临床医师不得不重新反思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在治疗OA中的安全性、有效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肌肉骨骼疼痛(尤其OA)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在一项苏格兰3 605名调查回应者中有一半报告患有慢性疼痛,75岁以上人群的慢性疼痛患病率通常是25~34岁年龄组的2倍。
>75岁年龄组和25~34岁年龄相比,OA发病率增加了10倍。
到目前为止,肌肉骨骼疼痛药物治疗干预中, NSAIDs仍旧是最主要用药,它对消除或改善症状起到积极有效作用。
但是NSAIDs镇痛疗效因其严重的、有时是致命的胃肠道(gastric intestine,GI)并发症而受到广泛关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断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有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其病理特色为关节软骨变性、损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沿和软骨下骨反响性增生、骨赘形成。
临床上以关节痛苦,僵直,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色,属中医“膝痹病”范围。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痛苦及压痛、关节僵直、关节肿大、骨摩擦音- 1 -- 1 -(感)、关节无力、活动阻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色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空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沿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惯例、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响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高升,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4、详细诊断标准- 2 -- 2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切合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依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3 -- 3 -(二)疾病分期依据临床与放射学联合,可分为以下三期:初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痛苦,常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显然畸形,关节空隙及四周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X线表现(0~I级)。
中期:痛苦较重,可归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X线表现(II~III级)。
后期:痛苦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可以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显然,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显然减小,严重不稳。
骨关节炎治疗
硫酸软骨素(chondrotin sulphate) 羟氯喹 MTX 未皂化的鳄梨/大豆 四环素族及其他MMP抑制剂 维生素A、C、D、E
美国风湿病学会、骨科医师学会OA指南 推荐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指征
关节内有非感染性炎症
炎症的征象:滑膜增厚、弥漫性疼痛、夜间痛、 静息痛和疼痛可被抗炎药物缓解。
Bone spur (osteophyte) 骨刺
OA的病理变化
软骨 纤维性变 糜烂–关节间隙变窄,消失 溃疡 软骨下硬化囊变 丢失
骨 增生 – 骨赘 修复
滑膜 软骨碎片 – 滑膜炎 炎性介质
骨关节炎的软骨改变
形态改变 失去均一性、变薄、 糜烂、凹陷、 裂开、溃疡、软骨下 骨皮质裸露、骨赘
生化改变
骨关节炎的现代观念
➢ 骨关节炎是一种生物力学改建过程,而不 是由于年龄和损伤所致的不可逆转的表现。
➢ 最鼓舞人心的观点:
骨关节炎可以阻止、改善或治疗的
骨关节炎的致病因素
1. 年龄与性别
发病率和年龄成正比 软骨退变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发病率 50岁之前男〉女 50岁之后女〉男
与雌激素的分泌有关
2. 活动与废用
❖ 水份含量明显减少 ❖ I型胶原蛋白增多 ❖ 胶原纤维变小,排列松弛紊乱 ❖ 蛋白聚糖含量减少 ❖ 透明质酸成分减少 ❖ 硫酸角质素含量增加,而4-硫酸软
骨素减少
代谢改变
❖ 软骨自身的其他酶类活性增加数倍
细胞因子与OA
合成作用 TGF-β BMPs IL-4 IGF-1
我国OA患者至少在3千万以上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关节疾病,致残率可高达53% OA已成为老年人致残头号杀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A
背景
➢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实施时仍须根据 患者以及具体的医疗情况而定。采取各种预防 及治疗措施前,应参阅相关产品说明。
OA
概述
➢ 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 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病因尚不明确, 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 等有关。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 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 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 萎缩无力等。
OA
治疗
➢ OA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 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OA的总体治疗原则是非药物与药物治疗相结 合,必要时手术治疗,治疗应个体化。结合病 人自身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自身危险 因素、病变部位及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OA
一 非药物治疗
➢ 是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的基础。对于初次就 诊且症状不重的OA患者非药物治疗是首选的 治疗方式,目的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使患 者能够很好地认识疾病的性质和预后。
➢ 2.关节僵硬:在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及发紧感,也称之晨僵, 活动后可缓解。关节僵硬在气压降低或空气湿度增加时加重,持续 时间一般较短,常为几分数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30 min。
➢ 3.关节肿大: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明显,可出现Heberden结节 和Bouchard结节。部分膝关节因骨赘形成或关节积液也会造成关 节肿大。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年版)
OA
背景
➢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0年1月13日在 全球范围内启动一项旨在引起各国政府、医疗 研究机构、民众以及社会各界对骨骼疾病重视 的“骨与关节十年”。其中包括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 OA)。
OA
背景
➢ OA是一种常见疾病,对人数健康的影响程度 以及所造成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我国卫生部 也于2001年10月12日举办了“世界关节炎日” 宣传活动,并决定设立“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 育计划基金”。
OA
OA的诊断与评估流程
OA
表1 膝关节OA诊断标准
序号 条件
1 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 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 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4 中老年患者(≥40岁)
5 晨僵≤3 min
6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 3. 行动支持:主要减少受累关节负重,可采用手杖、拐杖、助行器 等。
➢ 4.改变负重力线:根据OA所伴发的内翻或外翻畸形情况,采用相 应的矫形支具或矫形鞋,以平衡各关节面的负荷。
OA
二 药物治疗
➢ 如非药物治疗无效,可根据关节疼痛情况选择 药物治疗。
➢ 1.局部药物治疗:对于手和膝关节OA,在采 用口服药前,建议首先选择局部药物治疗。局 部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的乳胶剂、膏剂、贴剂和非NSAIDs擦剂(辣 椒碱等)。局部外用药可以有效缓解关节轻中 度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对于中重度疼痛可 联合使用局部药物与口服NSAIDs。
OA
三 X线检查
➢ 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或伴有不同 程度的关节积液,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 节变形。
Hale Waihona Puke OA诊断要点➢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表现及实验室检 查一般不难诊断OA,具体可参照下图:OA的 诊断与评估流程进行诊断。
➢ 本指南提出膝关节和髋关节OA诊断标准,供 参考(表1,表2)。本诊断标准基本参照 Altman制定的标准并经部分骨科专家讨论确定。
OA
二 药物治疗
➢ 2.全身镇痛药物:依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 药物、针剂以及栓剂。
OA
背景
➢ 在该基金的支持下,组织国内骨科和风湿免疫 科专家起草了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它 为全国医师进行OA诊治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 但该指南(草案)出版至今已4年余,尤其近 些年来,随着对OA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深 入,该指南中存在诸多亟待更新的内容,因此 在借鉴国外OA指南以及文献基础上,结合我 国的具体国情,对上版指南进行了修订。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 条,可诊断膝关节OA
OA
表2 髋关节OA诊断标准
序号 条件 1 近1个月反复髋关节疼痛 2 血细胞沉降率 ≤ 20 mm /1 h 3 X线片示骨赘形成,髋臼缘增生 4 X线片示髋关节间隙变窄
注:满足诊断标准1+2+3条或1+3+4条,可诊断髋关节OA
OA
一 非药物治疗
➢ 1.患者教育:自我行为疗法(减少不合理的运动,适量活动,避 免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减肥, 有氧锻炼(如游泳、自行车等),关节功能训练(如膝关节在非负 重位下屈伸活动,以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肌力训练(如髋关节 OA应注意外展肌群的训练)等。
➢ 2.物理治疗:主要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包括热疗、 水疗、超声波、针灸、按摩、牵引、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等。
OA
OA
分类
➢ OA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OA多 发生于中老年,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与 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继发性OA可 发生于青壮年,可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 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临床表现
OA
一 症状和体征
➢ 1.关节疼痛及压痛:初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 活动后加重,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晚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 间痛。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 4. 骨摩擦音(感):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关节 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
➢ 5. 关节无力、活动障碍:关节疼痛、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 软组织挛缩可引起关节无力,行走时软腿或关节绞锁,不能完全伸 直或活动障碍。
OA
二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 指标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 现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率(ESR) 轻度升高。继发性OA患者可出现原发病的实 验室检查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