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汇总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 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古代汉语-文化常识
古代的历法1、年和岁2、月3、晦、朔、望、胐、弦4、日、时、刻、分、秒5、四时、节、候6、盈缩、定朔定气、闰月、岁差干支纪历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以六十为一周期。
干支纪历分纪年和纪日。
古代的官职1、官吏的选拔制度夏、商到西周:世卿世禄制。
到春秋战国时期:荐举、养士、对策或献策、军功入仕(“任人惟贤,因功受禄”)察举又叫荐举,是自下而上考察和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是汉代选官的一种主要做法。
任子制度是指勋臣子弟依靠父兄的官秩和功劳而被保任为官。
东汉后期:察举曹魏初期:“九品中正制”(“唯才是举”)隋代到清末:科举制2、中央官制秦代: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少府;廷尉、典客、治粟内史;中尉将做少府,大夫,郎。
汉代: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九卿:太常、光禄勋、中大夫令、太仆、宗正、少府;大理、大行令(大鸿胪)、大农令(大司农);执金吾,大匠,大夫,郎;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常侍、给事中。
3、地方官制秦代:郡(郡守、尉、监御史)县(县令或县长)制汉代:郡(太守、督邮)、国(相);州或部(刺史/牧、司隶校尉)隋代:废郡,只存州县两级唐代:州(刺史)/郡(太守)、县;道(黜陟使)、镇(节度使)宋代:州(知州)县(知县);路(转运使)元代:行中书省;县(县尹)明: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县(知县);巡抚、总督清:省、道、府(知府)、州(知州)、县(知县)4、品阶勋爵品:古代把职事官分为若干等级,称为“品”阶:古代给只有虚职的官员分的等级勋:古代酬赏军攻的称号,亦分等级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十八)古书的注解一、古注概述古代人对书中的字词句段和篇章的解释,叫古书的注释。
主要可以分为传、笺、章句、集解、疏五类。
1、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
古人把儒家的重要文献叫做“经”,把解释经书的著作叫做“传”。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对其错误进行纠正,是查阅《康熙字典》时的重要参考著作。
3、《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按照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4、《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5、《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字义,其次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内容:
1. 儒家文化:古代中国的主要文化流派之一,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孝道、仁爱、礼节等价值观。
2. 道家文化:古代中国的主要哲学流派之一,主张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修身养性、天人合一。
3. 法家文化:古代中国的主要政治思想流派之一,主张法治、重视法律权威,强调效率和严格执行法律。
4. 诗词与文学:古代汉语文学以诗词为主要形式,有诸子百家、史书等各种文学流派,代表作品包括《诗经》、《离骚》等。
5. 历史事件:古代汉语文化中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如封建王朝的更替、社会发展的变迁,例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等。
6. 书法与绘画:古代中国书法与绘画被视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着重于笔墨的技法与意境的表达。
7. 传统节日:古代汉语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反映着中国人民的信仰与价值观。
8. 宗教信仰:古代汉语文化中涉及众多宗教信仰,如儒教、道教、佛教等,每一种宗教都有特定的信仰体系和仪式。
这些都是古汉语文化的一个简要概述,实际上古汉语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古代汉语常识
三.古代汉语分数表示法
多种多样,没有形成一致的表示法。
如:
表示:一个国家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成:
(1)三分国之一(母数+分+名词+之+子数)(2)三分之一(√√×√√)(3)三国之一(√×√√√)(4)三之一(√××√√)(5)三一(√×××√)四、古代汉语整数加零数表示法:
整数+有(又)+零数
如:二十有八、三百有六旬有六日、百有二十
五.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的区别
一、语法现象小结
“之”的用法
一、代词。
如: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二、助词
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羔羊之皮
2、用在小句的主谓之间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3、提宾的标志(另一观点: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
其是之谓乎?
“是”字用法小结
“是”字有两种特殊的用法
1、助词,提宾的标志(或曰: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例如:
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按:与“之”同。
2、代词,作宾语,可直接前置。
例如:
寡人是徵。
寡人是问。
以”的特殊用法
“以”字作介词时,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它的宾语可以直接前置。
例如: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又如:
夜以继日一以当十。
古代汉语的常识
骚赋:指的是模拟《楚词》而写的一种赋。汉初的骚赋是楚词转变成赋的开端。
古赋:指的是骚赋以外的汉赋,一般采用问答体的形式。
骈赋:主要指六朝赋,他是有古赋发展而来的。等于有韵的骈体文,既有骈体文的一般特点,又体现赋的铺陈夸张的特色。
文赋:是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唐宋古文家在赋的创作方面,也摆脱骈偶平仄的桎梏,在形式上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体例:
正文之下,前面没有笺云的注是毛传。笺云后面的注是郑笺。圆圈之后是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一书所收汉魏以来各家对正文和注文的注音。疏的体例是先举出所疏经文或注文开头和结尾的两三个字,用圆圈隔开,然后再疏解。疏的内容一般很长。
注解术语:
曰,为,谓之:曰,为,谓之+被解释的词。作用:1、释义2、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差别。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名称,只带直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
骈体文的语言有三方面的特点:一、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二、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三、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古汉语知识点
古汉语知识点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古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就教材中出现的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有关常识及古今通用的修辞手法作一简要介绍。
古今字和通假字一、古今字在某一词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异中有同的若干字,原来的字称古字,后造的字称今字。
一般来说古字义项较多,今字承担的只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
例如: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李斯《谏逐客书》)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论语·先进》)③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例①中的“从”是今字“纵”的古字。
上古时汉字数量较少,每个汉字所表示的意义要比后世多。
兼职过多,容易造成岐解、误解。
解决一字多义问题的一种办法就是另造新字来表示原字若干意义中的一个意义。
例①古字“从”本兼有跟从、听从、追赶、参与、纵容、纵横等义项,后来在“纵横”的“纵”等意义上另造了一个今字“纵”。
例②中的“莫”字就是“暮”的古字。
在古汉语中,一个字因音同或音近常被借用来表示另一个词的意义,久借不归,假借义遂占据了主导地位,本义反而不明显了,这时就让原字表假借义,另造一个新字表示本义,新造的表示本义的字就是今字。
古字“莫”常借用作无定代词,表示无、没有之意。
后来假借义成为“莫”的常用义,本义就另造一“暮”字来表示。
例③的“阁”是“搁”的古字,“搁”字是在“阁”的“搁置”的意义上产生的。
例句③又由“搁置”引申为“忍住”“含着”。
注意,“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
清段玉裁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而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说文解字注·言部》“谊”字注)二、通假字通假也作“通借”、“古音通假”。
指古代汉语书面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或替代。
其中替代的字称为通假字,被替代的字称为本字。
通假字与本字之间除了音同或音近的关系,并无词义上的必然联系。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一.基础知识1.《汉语大字典》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分为200个部首。
2.《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全书用540个部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
3.《辞海》仍是综合性辞书,它所收录的词条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
4.《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5.汉字排列方法(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号码排列二.古代的注音方法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
”“尨,音茫。
”2.反切法:用两个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例如:毛:莫袍切,东:德红切3.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发。
三.六书: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会意: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造字。
形声: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创造汉字。
转注: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同的字互训叫“转注”。
假借:依据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借原有字形,表达新的意义。
四.古书用字(一)、古今字1、定义:不同历史时期用来记录同一个词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现的为古字,后出现的为今字。
古字和今字合称为“古今字”。
如:莫——暮其——箕要——腰2.今字产生的原因:(1)词义分化:解——懈取——娶益——溢(2) 同音假借:然——燃其——箕何——荷(二)异体字1、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不同而读音相同、意义相同,任何情况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
2、异体字的分类:(1)造字法不同:泪:涙笔:筆岩:巌岳:嶽(2)造字法相同但偏旁不同:暖:煖訴:愬俯:俛略:畧群:羣杯:盃線:綫煙:烟五.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古代汉语常识部分
古代汉语常识部分古代汉语常识部分(十八)古书的注解(讲授内容)一、古书注解的概况和体例1、汉代的注释传笺2、唐代的注释疏正义《五经正义》《十三经注疏》3、宋代的注释朱熹4、清代的注释衍文脱文二、旧注的常用术语1、曰为谓之2、谓3、貌之貌4、犹5、之言之为言6、读曰读为读若读如1.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
(P672)“传”就是对“经”的解说。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说”有时也可称为“正义”。
“疏”:“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做“疏”。
“疏”是对注的解释。
笺:“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注:“注”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
2.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魏.王弼、东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西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仪礼注疏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春秋左传正义晋.西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注疏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东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东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北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北宋.邢昺疏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北宋.邢昺疏孟子注疏东汉.赵岐注、北宋.孙奭疏3.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战国策注,东汉,高诱。
吕氏春秋注,东汉,高诱。
楚辞注,东汉,王逸,宋洪兴祖补注。
老子注,魏,王弼,河上公;周易注,魏,王弼。
庄子注,晋,郭象,《世说新语》以郭象窃向秀之书。
国语注,吴,韦昭。
论语注,梁,皇侃。
荀子注,唐,杨倞。
管子注,唐,尹知章。
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隠,张守节正义。
汉书集注,唐,颜师古。
文选注,唐李善、五臣注。
三国志注,南朝宋,裴松之。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文献中所使用的汉语,通常指从周朝到明朝末年的文言文和古代口语。
古代汉语在书面上呈现出一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字繁体:古代汉语是以繁体字为主的,而现代汉语是以简化字为主的。
繁体字较简化字更为复杂,笔画较多,书写起来更为繁琐。
2. 词语用法: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有些词语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辽阔”在古代表示广阔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一般表示凄凉、空旷的意思。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跟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区别,不加“了、着、过”等时态词语也可以表示过去、进行等意义。
4. 语气和语调:古代汉语的语气和语调较为复杂,不同的发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二、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最早形式,出现在商周时期。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甲骨上,是古代占卜的记录,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古代宗庙和祭祀用的。
2. 隶书时期: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体,出现在秦朝和汉朝时期。
隶书是古代书法的一种,也是古代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
3. 骈文时期:骈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风,出现在汉代时期。
骈文是按照一定的格律和规范排列的文章,一般分为“协律”和“对仗”两种。
4. 文言文时期: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普遍出现在汉代以后。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一般以《论语》、《孟子》、《左传》、《庄子》、《史记》等古代经典作品为代表。
5. 白话文时期:白话文是指古代以后的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主要指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白话文是古代汉语的口语化的表现,是古代汉语从文言文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的过渡期。
6.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区别,虽然现代汉语是建立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的,但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知道哪些常识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知道哪些常识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
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包括词义)和现代汉语有许多不同,古代汉语的语音和现代也有明显的差别。
下面本人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知道的常识,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你应该知道的29个古代汉语常识:1. 怎样查字典辞书2.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3. 古今词义的异同4.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5. 词类的活用6. 古代汉语的词序7.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8.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9. 副词10. 代词11. 介词、连词12.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13. 古代的姓氏和名号14. 古代的职官15. 古代的地理16. 古代的历法17.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18. 古书的注解19. 古书的标点问题20. 古汉语今译问题21. 古代的文体22. 骈体文的构成23. 辞赋的构成24.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25. 古今语音的异同26. 上古音简说(附:古韵三十部常见谐声表)27. 古书的读音问题28. 诗律29. 词律古今词义的异同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3.还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各种不同之处。
所以,在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完全相异,而在同中有异。
下面着重将这种同中有异的词分为两类,分别举例说明。
一、词义范围的差异(一)有些词的词义范围古今是有差异的。
例如:1.菜:古代的“菜”是专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等在内。
所谓“辛菜”,就是葱蒜之类的。
古书上常见的“菜羹”、“菜色”,这些“菜”都是指的蔬菜。
2.睡:在古代专指坐着打瞌睡。
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中“童子莫对,垂头而睡”,就是耷拉着脑袋打盹儿,也是“坐寐”。
现在的“打瞌睡”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以上是词义范围扩大的例子。
也有些词,今义范围缩小了。
3.宫:上古泛指房屋。
秦汉以后,一般民房就不能称之为“宫”了,只有帝王的殿堂、住房才能叫做“宫”,如“阿房宫”、“未央宫”,有的寺庙也可以叫做“宫”,如“雍和宫”。
古代汉语文学常识
古代汉语文学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常识(一)(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查检字音和字义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式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音序法)⑴汉字拼音。
现在通行的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⑵注意字母。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有的字典按照注意字母的顺序排列。
⑶平上去入、一百零六韵。
在古代,也按平上去入四声、一百零六韵(平水韵)排列的。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这就是所谓的部首检字法,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例如,“口”部是三画,排在“木”部(四画)之前;同在“口”部,“吹”字四画(部首笔画不算),排在“味”字五画之前。
第一部用部首检字法的字典是《说文解字》。
3、按号码排列(注意繁简字变换)流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一般是方形,都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分为十种,用0至9是个号码来代表。
四角的顺序是先左上角,次右上角,再次是左下角,最后是右下角,每字得四码P654、按义编排《尔雅》十九篇即按义编排。
如“兄”,“弟”在“宗族”中查。
“间”(秦汉以前没有此字),jiān、jiàn、xián•《新华字典》目前最常见的字典。
它收字(包括繁体字、异体字)在一万个以上。
⑴適當的收了一些古書中的常用字⑵在有些字的义项中也收了一些古代的用法⑶还收了少数古汉语中特有的双音词(又称复音词)•《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记录普通话语汇的中型词典。
它对所收的一万多单字,注音比较准确,释义比较情当,并收了一些古字古义,对初学古汉语的读者,是很有帮助的。
•《古汉语常用字典》收字3700多个,2000多个双音词,按汉语拼音排序,收的是常用字,注意词义的辨析。
•《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其收字四万七千多个(47035)。
这本字典按部首排列,全书共分214个部首。
这些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标分的十二集中,没记又分为上、中、下三卷。
它释字的体例,是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例如:籌。
反切法(古代拼音方法,大约兴起于汉末)定义:反切法使用两个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瞎子取韵母和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与切上字双声,与切下字叠韵)例如,“毛,莫袍切”。
“莫”的声母m和袍的韵母、声调áo,合起来是máo,正是“毛”的读音。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反而已经切不出来现在的读音了。
如,“筹”字的三个切音。
“陈留切”、“除留切”的“陈”、“除”是已经改进了的反切上字,但反切下字“留”的韵母iou,将i去掉后,公式为ch+(i)óu=chóu。
“直由切”中的“直”作为“筹”的反切上字,声母为zh ,切不出ch来。
P67反切法是《康熙字典》上的一种注音方法。
(×)直音法“筹”下注“并音俦”,就是指所引各韵书“筹”都与“俦”同音。
直音法不如反切法科学,有时找不到同音字,比如“死”无同音字。
有时注音的字比备注的字难认,如“西,音粞”;“是,音姼”。
叶音法叶音法是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方法,它热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这完全是主观主义的怪物。
事实上,明人陈第,清初顾炎武就已经批判了叶音法。
《康熙字典》仍在引用,是错误的。
从六朝时觉察到先秦古音不同于今音,字音有历史变化和不同,后人以自己所处的地域时代来读可能不押韵,叶音法是错误的。
在释义方面,《康熙字典》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方言》有的版本把“薵”错成了“籌”,《康熙字典》也沿用了这个错误。
清道光年间王引之曾作《字典考证》一书,指出它的错误有2580多条,很少涉及音读的正误。
《康熙字典》的注音也错误极多。
•《汉语大字典》是20世纪80年代才成书出版的一部大型字典,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在56000个左右。
共八册,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和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1990年出版最后一卷。
按部首排列,分为200部首。
在字形方面,它收到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收列它的中古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所属的韵部。
它是考察汉字字形、字音和字义的大型工具书。
这部字典在释义方面过于求细,忽视词义的概括性,加以书成众手,难免出现义项分和不当,释义不确和古音标注失误的情况。
•《王力古汉语字典》是2000年才出版的一部中型古汉语字典。
二、查检词语和典故最常用的是《辞源》和《辞海》•《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于1915年,续编出版于1931年,1983年出版修订版。
按部首排列,共214个部首。
用繁体字排版。
•《辞海》出版于1936年,简体字排列,共16534个字,词目12万余条。
古今汉语均可查阅。
两书编辑体例大致相同,都是用的部首排列法,跟《康熙字典》一样,分为214个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字义,其次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
《辞海》比《辞源》晚出版约二十年,无论引证出处,释义。
标点,都比《辞源》有很大改进。
它引书注明篇名,这就便于查对。
释义也比《辞海》准确简练,标点也不像《辞源》那样一律用圈断句。
三、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专门讨论古汉语虚词的著作•《助词辨略》清刘淇著。
出版于1711年。
共收字470多个。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优点: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比较丰富。
缺点:此书对“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名目繁多。
有的是从形式上分,有的是从语气上分,有的是从意义上分。
内部体例也欠严密。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
出版于1819年。
共收字160个。
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
它所收的虚字以经传为主,以子书和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优点:它体例比较严密,引证博瞻,解说详备,有不少好的见解。
它还能突破字形的框框,用同音假借的道理,说明一些虚词的意义。
缺点:它所使用的语法术语与今天的术语很不一样,初学者不易读懂,对虚词的分类也不如现在的分类科学,而且收字太少。
•《词诠》近人杨树达编。
出版于1928年。
全书收古汉语虚词500多个,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附有部首目录。
体例或优点:对每个虚词的解释,都先标明词类,然后解释意义,在列举大量例句,例句都注明出处。
眉目清楚,系统性强。
这本书比较通俗,既没有《经传释词》那种考据气息,又不像《助字辨略》那样驳杂。
缺点:语法用语比较陈旧,分类过于琐细,如副词就有十四类之多。
释义也有欠妥当的地方,还常用“无义”来解释一些语气助词和叹词,等于没解释。
•《古汉语虚词词典》1999年出版。
收虚词1800多条,是语言所集体研究的新成果,对初学古汉语的人比较适用。
•《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
出版于1953年,全书共释单字、词语537项,附录600有余。
每条排列的次序,先诗后词再曲,引例相当丰富。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蒋礼鸿著。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一、“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对六书解释并举例:“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是也。
”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汉字的形体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汉字的用字方法是假借、转注。
(一)象形日月鸟鱼鹿羊犬猪象牛止木行水龟乌果瓜独体象形:用独立的形体来描绘词所描绘的事物,如日、月、鸟、鱼、鹿、羊。
合体象形:用一个附加的形体来烘托该字所表示的事物的形体。
如眉、牢、果、瓜。
(二)指事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1、独体指事:纯符号性指事,以抽象性符号来表达词义。
如一、二、三2、合体指事:在象形基础上加上指事性符号。
如末、腋、未、刀、刃、甘、寸、本旦、上、下。
(三)会意(合体字)会意: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
如步、逐、门、莫、牧、斗。
同体会意:异体会意:暴、及、取、衣、寇。
后期会意:孬、歪、楞、岩见:jiàn 物体被动发现xiàn 物体主动出现月:膑——查肉部、青——查丹部、明——查月部、前——查舟部(四)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