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5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5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确认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右手",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内镜、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确认核对程序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2)患者身份确认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

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

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1.为了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应如实填报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首页上的身份信息。

挂号室或入院处人员在输入患者信息时必须核对患者身份证,门诊患者以ID号作为唯一标识,住院患者以住院号作为唯一标识。

2.所有住院患者、留观室患者、门诊输液患者均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活动时医务人员识别患者身份的一种必备手段。

对于腕带过敏患者,可将腕带系于患者衣服第二个扣眼处,以便于核对。

3.护士必须于入院、留观及门诊输液时为患者佩戴“腕带”(按照附表1:佩戴腕带流程图),认真核对患者相关信息,用问询式方式核对患者的姓名,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应用正楷字体认真、清晰、完整填写内容,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过敏史(如果无过敏史写“无”)等,“腕带”一旦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佩戴“腕带”期间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情况,出院时由护士为其剪断、取下。

4.为住院患者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住院患者:姓名+住院号,门诊患者:姓名+ID号),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5.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码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转科交接时应严格按照《患者转科交接制度》执行;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6.相关科室完善并落实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严格按照《患者转科交接制度》执行。

7.护理部对身份识别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查,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有改进措施和成效。

篇二:一、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住院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以身份证、各类医保卡、就诊卡作为身份识别的标志。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四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四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3篇)为了标准医院治理,有效防止错误识别患者身份引起的医疗事故,规定护士至少使用2种身份识别方法查对患者身份。

实行多种措施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

一在进展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前方可执行。

二是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三是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一般病人使用绿色腕带,病危、病重、一级护理、手术病人使用红色腕带,新生儿使用粉红色腕带。

在进展各项诊疗操作前仔细核对患者腕带信息,精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四是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需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前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楚标准,精确无误。

工程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五是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相宜,皮肤完整无破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状况的检查。

六是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详细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手术室护士核对前方可接入手术间。

七是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需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

八是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陈述患者姓名,作为最终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身份识别制度为标准医疗治理供应了牢靠依据,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理效率,它将大大提高患者护士在操作治疗过程中识别患者的精确性,全面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篇二为了科学精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治理。

详细如下:1、住院患者床头或床尾均悬挂床头牌,对全院范围内的住院患者、急诊抢救患者、急诊留观患者均使用腕带标识,精神科患者实行图片信息、姓名识别。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篇一: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 3 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 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假设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者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者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者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者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1)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 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1)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子细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普通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子细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 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身份进行认证和识别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准确识别患者身份,防止患者身份混淆、信息错误或滥用他人身份等现象的发生,以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安全。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1. 患者身份证明:患者在住院时需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护照等,医疗机构会对患者身份进行核验。

2. 住院登记:患者入院后,医疗机构会进行详细的住院登记,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描述、就诊目的等,以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

3. 患者识别标识:医疗机构会为每位住院患者分配一个独特的识别标识,如病案号、住院号等,用于标识和识别患者。

医疗相关人员在处理患者信息时,需要通过该标识来确认患者身份。

4. 验证措施:在住院期间,医疗机构会采取不同的措施验证患者的身份,如要求患者提供指纹、采集照片、核对个人信息等,确保患者和识别标识的一致性。

5. 信息保密:医疗机构在实施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时,需要同时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滥用或盗用。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机构对患者身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防止患者身份混淆造成的医疗错误和纠纷。

同时,也能够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4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4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一、目的与范围为了提高医疗机构对患者身份的准确定义和识别,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和信任,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来院就诊的患者,包括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

二、基本原则1. 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前,必须对患者身份进行准确识别,以确保医疗行为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2. 隐私保护:医务人员应严守患者的医疗隐私,不得将其相关信息泄露给无权获知的人员。

3. 便利与高效:患者身份识别过程应简洁快捷,不耽误患者的就诊时间。

4. 公平公正: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患者,不论其政治、宗教、种族或其他身份特征。

三、主要内容及操作流程:1. 患者预约挂号阶段1.1 门诊患者预约挂号:(1)预约挂号时,患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挂号时,医务人员按照患者提供的信息,在系统中建立患者病历档案,并为每位患者分配唯一的门诊就诊号码。

(3)为了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性,医务人员会要求患者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后方可挂号。

(4)患者住院抢先预约挂号,应提供有效证明。

1.2 住院患者预约挂号:(1)住院患者应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并提供住院证明、住院预交金等材料。

(2)医务人员按照患者提供的信息,在系统中建立住院病历档案,并为每位住院患者分配唯一的住院号码。

2. 患者到院就诊阶段2.1 入院手续办理:(1)住院患者到院后,应前往医务人员指定位置办理入院手续。

(2)住院患者应提供入院证明和身份证件,医务人员核对入院证明与患者本人信息是否一致。

(3)住院患者完成手续后,医务人员将其正确识别的信息录入院内系统,并为其配备住院卡,以供患者身份识别使用。

2.2 门诊就诊手续:(1)门诊患者到达医院时,应前往挂号窗口办理就诊手续,提供身份证件和个人信息。

(2)医务人员会核对患者提供的信息以及身份证件,并为其办理挂号手续,并领取门诊就诊号码。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目的
准确识别患者,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临床科室
三、内容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采集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各类诊疗活动及操作前,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二)住院患者、急诊观察、抢救患者,建立〃腕带〃识别标识确认患者身份。

(三)住院患者的唯一身份标识识别是住院号。

对新生儿及儿童、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无法自己陈述姓名的患者,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准确核对〃腕带〃标识上的姓名+住院号等信息,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重要手段。

(四)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核对床头卡、手腕带身份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五)严格执行急诊与病房、急诊与手术室、病房与手术室等转科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程序和记录,正确做好患者的识别。

(六)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
1 .门诊就诊号是门诊就诊患者的身份识别唯一标识。

门诊患者就
诊时医务人员核对患者信息,使用2种识别方法(病人姓名+门诊就诊号X
2 .门、急诊患者或家属自己书写病历楣栏信息,主动提供患者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七)护士长定期检查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背景
在医疗机构中,住院患者的身份识别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为了避免患者身份的混淆或错误,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身份识别制度。

目标
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每位住院患者的身份信息准确无误,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识别和确认患者的身份,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医疗服务。

实施步骤
1. 注册和录入身份信息:每位住院患者在入院之前,需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并由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注册和录入身份信息的工作。

2. 发放身份标识:每位住院患者在完成注册后,将获得一张身
份标识卡或手环,上面包含个人身份信息和医院编码。

3. 身份验证:医护人员在接待住院患者时,需通过扫描身份标
识卡或手环来验证患者的身份信息的真实性。

4. 动态更新:如有需要,医院工作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周期性更新患者的身份信息。

职责和义务
- 医院工作人员应确保住院患者的身份信息得到妥善保管,并
且仅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才使用相关信息。

- 住院患者应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标识卡或手环,若有遗失或
损坏应及时向医院工作人员报告。

监督与改进
医院管理部门将定期对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符合法规要求。

如发现不足或问题,将及时进行
改进和完善。

以上是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基本规定和实施步骤,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我们欢迎您对此制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持续改进我们的服务。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了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

在进行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如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进行核对。

对能够有效沟通的患者,应实行双向核对法,并要求患者自行确认身份信息。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必须佩戴腕带和标明床头卡。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最终确认患者身份信息,以确保操作正确。

为了建立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所有住院患者一律佩戴腕带标识,男性患者使用蓝色腕带,女性患者使用粉红色腕带。

对于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别患者的其中一种必备手段。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别患者的必须手段。

在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方面,患者或家属提供患者信息,护士填写腕带并核对其正确性。

所有昏迷、急诊及抢救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男性戴蓝色,女性戴粉红色,手腕带上清楚写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对于行紧急手术的住院患者,接诊医师需要联系手术室和病房。

在进行各种诊断、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急诊护士至少使用两种识别方法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在转科本上登记,将病人送入病房或手术室。

在交接过程中,急诊护士与手术护士或病房护士进行双人核对,对患者病情、治疗、药物等情况进行确认,核对无误后方可签字。

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室或病房信息。

只有在信息核对无误后,才能将患者送入相应的手术室或病房。

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接诊医师需要与手术室和病房联系,以确定手术时间和病房安排。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在患者被送入手术室或病房之前,急诊护士需要核对患者身份信息,至少使用两种识别方法,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这些信息将被记录在转科本上,以便于后续追踪和管理。

在确认患者信息无误后,急诊护士才会将患者送入相应的病房或手术室。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病人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1.确认住院病人身份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所有住院病人均应按要求佩戴腕带,腕带信息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诊断等。

2.护士为病人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操作、治疗、护理、检查及转运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病人身份,至少同时使用式,如床号、姓名、住院号等,禁止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当同病区出现同名病人时,应在治疗单上作警示标识,将床号、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作为病人的身份识别依据。

4.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病人如手术、神志不清、新生儿、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等,将住院号、姓名(临时命名)作为腕带信息,用于病人身份识别。

5.病人在进行检验、放射、超声等诊疗时,操作者需认真核对病人腕带上的信息,并让病人或其近亲属陈述病人姓名再次核对,以确保病人身份正确。

6.若腕带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并向病人做好宣教,以取得配合。

7.鼓励病人参与身份识别的所有阶段,使其了解病人身份识别错误带来的风险,及时表达对安全及潜在错误的关心,询问对其治疗的正确性。

8.将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纳入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定期督查落实,持续改进工作。

二、门急诊病人身份辨认制度1.确认门诊病人身份的唯一标识是:就诊卡号。

2.门、急诊病人由病人或家属提供病人信息,病人或家属自己书写病历眉栏信息,以保证病人信息的准确性。

3.急诊留观、昏迷、危重及抢救病人等应佩戴腕带。

4.腕带应清晰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等信息,字迹清晰、工整。

5.对暂时没法辨认身份的病人如手术、神志不清、新生儿、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等,将就诊卡卡号、姓名(临时命名)作为腕带信息,用于病人身份辨认。

6.需手术或住院的病人,由接诊医师联系手术室或病房,由急诊护士和接诊医生核对病人信息,最少2种识别方式,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卡号等,并在《病人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名。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8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8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8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0、在检验、放射、CT、超声、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11、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docx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docx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 .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身份信息是指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份资料。

相关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城乡居民医保票据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上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患者身份识别时机: 评估问诊前、给药前、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前、抽血和其他标本采集前、进行治疗、手术和检查前、发放特殊饮食前、交接、转运前。

3 .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如遇重名请核对性别及住院号)两种方式识别患者身份,如有疑问,则选性别、就诊卡号、住院号等任一种方式增加查对。

4 .挂号及出入院处在输入病人身份信息时应当加以核对,并对有疑问的病人信息加以核实。

5 .门诊患者:所有门诊患者在进行处置或者治疗前必须进行身份识别,以患者姓名+年龄为必要识别方式,并且要求患者参与,例如:问“您叫什么名字? "、“您的年龄是多少?”,让患者回答以便识别。

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岁以下患儿及无疝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标识和查对的有效手段。

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6 .急诊患者:一律佩戴身份识别腕带,以患者姓名、年龄、腕带等为主的识别方法。

身份不明患者(如昏迷等)以无名氏+就诊口期为患者临时命名,年龄以就诊日期代替,如某位身份不明男性患者, 2022年5月6 口就诊(无名氏20220506)建立就诊信息和腕带,如同时有多位身份不明患者则于数字后方加上大写一、二、三字依次类推, 例如:无名氏20220506 (-).7 .住院患者:以患者姓名、年龄、腕带等为主的识别方法,并且要求患者参与识别,例如:问“您叫什么名字? ”、“您的年龄是多少?”,让患者回答以利识别。

住院患者必须佩戴腕带,如有遗失或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3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3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尤其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特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示的制度及程序:1.凡住院病人,在病房办理住院手续时,均需配带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及有效核对依据,并告之病人目的,防止自行取下。

2.腕带上应注明患者住院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及诊断。

3.“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给患者带前要经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带上。

4.在进行与病人一切相关操作、交接等处置时,必须使用两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问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开展请病人说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2)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医疗服务的提高和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管理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和提升患者体验,建立一个有效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至关重要。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医院内部关于患者身份识别的规范和流程,提升患者服务质量和信息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挂号人员、门诊办公人员等。

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 患者身份核实1.1 患者挂号- 所有患者在挂号时必须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并在挂号系统中录入正确的个人信息。

- 挂号员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证件和相关证明文件,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1.2 预约患者识别- 预约挂号的患者在就诊时需出示预约成功的通知或凭证。

- 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时需要核对患者的预约信息,确认其身份。

1.3 患者门诊识别- 就诊时,患者需要出示就诊卡或其他医院发行的识别凭证。

- 医务人员在患者就诊时需要查验就诊卡或识别凭证,核对患者身份。

2. 信息记录和保密2.1 患者信息登记- 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时,需在电子病历系统中登记患者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各项检查、治疗的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减少医疗隐患,特制定本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方式患者身份识别贯通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其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病区、床号、住院号等。

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主要包括:及患者及家属沟通,获取准确的信息;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两名以上的医务人员共同确认;腕带识别等。

二、患者身份识别的程序(一)入院时的患者身份识别1、患者住院实行实名制,入院登记处应认真核对患者的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簿、医保卡及其他有效证件等),确认患者的个人信息真实有效后,填写并打印住院患者病案首页的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病区、住院号等).若患者处于神志不清、无亲友陪伴、危重抢救等特殊情况下,暂不能出示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或者家属必须如实提供其基本资料,以利于入院登记处的信息填写和患者进入病区的身份核对。

2、患者进入病区后,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语言、行为能力,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获取患者身份信息。

同时将患者的有效身份证明及病案首页进行核对,内容无误后规范地书写腕带。

腕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一病床、住院号、过敏药物等 .孕产妇入院时,除核对有效身份证明外,还应核对孕产妇的准生证。

3、将患者安置到病床后,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佩戴腕带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再次及患者及家属核对腕带内容,确认无误后佩戴于患者手腕,若双手手腕均不适宜佩戴时,可改在脚跺部佩戴.4、急诊进入抢救室的患者,若神志清晰或者有家属、亲友陪伴,则应在抢救生命的同时,确认患者的身份,并为患者佩戴腕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若其神志不清,且无家属或者亲友陪伴,急诊抢救室的护士应即将为患者佩戴腕带,腕带内容包括暂时编号、患者的性别、初步诊断等。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了准确识别患者身份,防止医疗差错和保险费用被窃用,医院实行了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接待入院患者时,护理人员会核实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及诊断,并安排好床位。

患者床尾有身份标识牌,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护理级别,以确认患者的身份。

在进行诊查、开医嘱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前,床位医师会核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以确认患者身份。

实施护理技术操作前也会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及床号。

在急诊、手术室、产房及病房各科转科时,双方会确认患者身份,以避免医疗差错。

产房新生儿出生后会佩带“腕带”,注明母亲姓名、床号、新生
儿性别、出生时间,作为确认身份的依据。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护士会核实病人真实身份,给患者佩戴“腕带”,注明科别、姓名、床号、病区、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以确认患者身份。

在确认患者身份时,医院会使用质量要求高、松紧适度、字迹清晰、不易涂抹、不伤害患者皮肤的“腕带”。

对于身份不明的患者,医院也有相应的身份识别方法。

在急诊护士接诊身份不明患者后,首先会确立无名氏,并给患者
戴上标有姓名(无名氏)、性别、诊断等信息的腕带。

在进行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申请单时,都会填写无名氏、性别、诊断等信息,并报告医院行政值班、医务科或保卫科。

如果患者的身份得到确认,医院会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身份,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如果患者已住院,身份得到确认后,医院会在住院证上更改相关信息。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五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五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务必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务必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一)目的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贴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透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能够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取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贴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务必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xx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所有患者的身份确认,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进行,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手术患者身份确认,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外,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腕带”标识。

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填写明患者信息,不得空项。

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于患者麻醉手术前、皮肤切开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或麻醉复苏室护士共同对患者身份分别再次确认。

患者术后回到病房,由病房护士与护送患者人员进行严格床旁交接,双核对确认。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身份确认,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对成人患者使用医院统一印制蓝色“腕带”标识,小儿统一用粉色“腕带”标识。

由所在科室护士填写患者信息,不得空项。

4、在使用“腕带”时,必须进行双核对。

5、急诊科与病房、与ICU、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
写患者转科交接单,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在转运患者时,须查对姓名、住院号和腕带标识,由专人护送,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单,床旁交接。

7、新生儿应采取两种以上方法识别身份,新生儿佩戴医院统一印制的“腕带”,写明姓名、母亲姓名、性别、床号、日期;同时,新生儿被服外挂有注明新生儿一般情况的识别牌,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分娩日期、时间、方式、体重、接生者等;
新生儿室人员与护送者当面严格交接,印记脚印牌并在其上记录新生儿的信息,然后,剪为两半,护送者和新生儿室人员各持一半,分别妥善保存,待新生儿出室时,两半合一、完全吻合后,方可交接。

知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