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导学案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导学案通过提供学习目标、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习内容和评价学习效果等功能,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的主动性。

本文将探讨导学案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以便教师们能够更有效地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

一、使用原则1.明确学习目标:在编写导学案时,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即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体、明确,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和把握。

2.关联生活实际:导学案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相结合,增强学习内容的贴近度和可操作性。

通过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编写导学案时,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或探究性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4.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设计导学案的内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循序渐进地安排学习任务。

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5.灵活运用:导学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不同灵活运用。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布局,如表格、图表、案例分析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注意事项1.导学案的合理长度:导学案的篇幅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一页纸左右。

过长的导学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阻碍学习的兴趣,因此应选取重要的内容进行编写。

2.措辞简洁明了:导学案的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和长句子。

语句通顺,表达清晰,以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吸收。

3.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过于困难,以免使学生望而生畏。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学习任务的数量和难度。

4.鼓励学生思考与讨论:导学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给予合适的引导。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深入思考。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导学案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或采纳,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出最大作用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好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

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同时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二)指导好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课堂上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设计的相关问题,不能流于形式,不能热闹一团,而要关注对学生真实思维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真正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从实际出发,及时修订。

导学案不能只关注编写,更要看重合理应用。

在应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

从实际出发,关注校本教研,关注学生应用效果。

其次,对导学案的整理和妥善保存,也是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方面,不仅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和复习的重要资源。

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4-03百花园地成什么后果?正确的实验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再请学生根据正确的实验顺序重新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

如此一来我既避免了在教学中与教材冲突的尴尬,又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再次,就是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电功》中关于电功的计算。

书中给出了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但书中的例题的讲解我认为也是不严谨、有问题的。

如,教材的原题是:例题.有一只节能灯接在220V的家庭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为0.09A,计算这只灯使用5h用电多少千瓦时。

解:W=UIt=220V×0.09A×5h=0.099KW·h所以,这只节能灯工作5h消耗的电能是0.099KW·h。

从这道例题可以看出在运算的时候单位没有统一,而教材也没有给出明显的说明,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

所以我认为这是教材的一个遗憾。

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在这里一定要注意补充。

如:解:t=5h=1.8×104sW=UIt=220V×0.09A×1.8×104s=3.564×105J=0.099KW·h所以,这只节能灯工作5h消耗的电能是0.099KW·h。

通过对整个新人教初中物理全系教材的使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个人对以上三处的教学有感而发。

在教学中我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这里毕竟是我的一家之言。

以此作为与各位同仁教学经验的一种交流,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以求共勉!(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大进初级中学)•编辑郭晓云我校正在进行“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改革,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编写导学案。

事实证明,编写得好的导学案,课堂上使用起来,师生乐教乐学,事半功倍,课堂高效。

要达到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一、注意优化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三维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结合我校“三个设计”教学理念,导学案的使用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一、课前读书自学,自主探究教师要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或前两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在课题、目标、重难点都明确的前提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自学内容。

因为这部分是在学生预习时使用,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采用填空,连线,选择等方式进行,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或对旧知识进行回顾,问题一般较简单,学生可通过预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在课堂上需要与本环节匹配的是:要把学习目标贯穿课堂始终,讨论、展示、点评、小结都要紧扣学习目标,要把目标写在黑板上并剖析学习目标,整堂课不能擦掉。

二、完成预习案,尽力做好探究案此环节对应我校“三个设计”中的预习设计。

由于导学案的设计要覆盖整个教学内容,因此探究题的难度要逐步加大,学生在上课前认真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案部分,对探究案要在自学和讨论的基础上尽力完成,对无法解决的探究问题要记下来,作为小组讨论和课上重点解决的内容。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自主探究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和探索过程来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获取知识。

自主探究就是建立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之上,教师潜伏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材料准备和问题设置的过程之中,通过导学案中一个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和一步步学习方法的引导,推动学生独立自主的去解决一个个难题,一点一点获取知识的营养,从而能够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本环节为课堂教学部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组内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帮助基础较弱的同学,这对于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品质起到推动作用。

具体做法如下:课上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先一对一进行分层讨论,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讨论将要展示的内容,讨论自学中遇到的困惑。

语文导学案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导学案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导学案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摘要:语文教学在设计导学案时,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特别要注意多考虑学生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

在设计导学案时,不要贪多求全,不要忽视学生和班级因素,允许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有多种答案和不同见解,不要把导学案设计固定成一种模式,要不断总结得失,不断更新。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注意问题目前学校在教学中实行导学案,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也和其它学科一样,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语文学科设计的知识繁杂,加之学生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我认为应该充分注意以下问题:一、不对每篇课文贪多求全,要有侧重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诗歌、散文、小说,还有古文等文体,因此,在针对每一种文体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其文体的特点,把侧重点放在其文体特征上,让学生了解这种文体的相关特点和知识。

比如,设计诗歌导学案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诗歌,认识诗歌在写作上思维的跳跃性,意境的创设。

由于诗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所以,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怎样阅读诗歌。

又如在编写小说教学的导学案时,应侧重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小说,它的文体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刻画人物,这些应该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基本印象。

知道什么是诗歌,什么是小说,这些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在设计学生作业题时,也要侧重这方面的知识,与其相对应,真正达到熟悉,加深印象的效果。

如果教师每篇课文都要求字、词、句,文章的篇章结构等等,全部纳入其中,贪多求全,其结果,得到的恐怕是学生的学习厌倦和学习疲劳。

二、不忽视学生和班级因素,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考虑。

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二、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

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

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

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

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
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导学案稿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

导学案稿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

导学案稿的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预习,预习的关键环节是自学,自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设计方案一. 学习目标 明确 准确 实用 有层次二. 重难点三. 知识链接(储备)四. 问题逻辑五. 学法指导六. 学习反思 弄清弄懂了哪些问题;总结出了哪些规律和方法;还有哪些问题没搞清楚。

七. 归纳小结八. 问题集成导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偿试探讨预习课与展示课的导学案的一体化。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偿试探讨预习、展示、反馈导学案的一体化。

二、一体化的导学案并不是说一成不变、一案到底,每上完一节课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校正、补充和完善。

例如:1、初始的学习目标是老师确定的,当老师上完第一节预习课后,觉得目标定的过大或过小,问题不够细、层次不清楚、展示课上应更进一步提出要求等等,这时候就需要旁注予以校正、补充。

2、在预习过程中,发现学生中存在某一问题,老师没有预设出来,老师应及时在导学案的生成问题栏予以补充。

3、老师提前就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提出学法指导(提示、点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发现起先选择的方法不实用、不全面,并且经过实践证明用另外哪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更有效,就把这一方法在导学案上记彔下来,有利于下一个班和下一节课的教学。

4、本导学案设计的命题内容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可以拓展延伸的的问题及时记彔,需要删减、改编的内容及时修改,这样会更提高下一个班、下节课的教学效率。

总之,课前集体备课,共同设计导学案的过程固然重要,但老师在上课具体操作时的灵感更值得记忆和回味。

一份导学案每上一节课都应该进行一次改造,以适应下一节课、下一个班的需要,每一次改造都应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笔体在导学案上得以体现。

三、同一内容的导学案应该有两个版本,学生版和老师版,老师版是学生版的基础,学生版是老师版的凝炼。

老师版导学案应该是一份详案,特别是对年轻老师尤为重要,它不仅包拪了《导学案设计方案》的所有内容,而且要包含老师的导语、过渡语、学法指导语、命题内容的讲解语等,包拪教与学的全过程的设计,第二个问题中所提到的不断完善、校正的导学案也主要指的是老师版。

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随着对导学案教学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困扰着一线教师,本文试图梳理当前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便优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并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字:导学案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很多学校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随着对导学案教学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困扰着一线教师,本文试图梳理当前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导学案命制质量不高。

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导学案的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部分导学案的设计与教材不配套,部分学案存在粗制滥造的情况,甚至极个别学案有抄袭的情况,缺乏原创性。

2.目标导引不明确。

学生是导学案的使用主体,但有些教师在设计目标导引时将自己置于主体,出现目标表述站在教师立场的情况,如“使学生学会……”“让学生掌握”等,有的目标导引存在表述模糊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调查中,17.5%的学生表示自己不看或者看不懂目标导引,26.5%的学生表示教师在教学中很少目标导引,或者只导引知识目标,缺乏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引。

3.问题导学不合理。

33%的学生表示导学案问题导引缺乏层次性,题目的设置要么太简单,要么太难,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存在两极化的趋势,不能引起的深度思考,也不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的学生表示问题过于零散,影响到知识体系的构建。

4.各科导学案太多。

调查中35%的学生表示各科导学案太多。

九门学科每科都有自己的导学案,此外还有周误区训练和月质量检测等等,让部分学生感觉到压力比较大,每天忙于应付各种学案,这种情况对学习无计划、无目标的学生影响更大。

导学案的本意之一是降低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有时候学案太多,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5.导学案与课堂教学联系不紧密。

导学案教学实施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行导学案教学,部分教师有抵触情绪,主要原因是有的教师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施导学案教学导致自己的教学不习惯,不能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学习目标的确定在导学案开发和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不会确定教学目标。

一是不会分解单元总目标,同一目标多课重复;二是抓不住重点目标,旁逸斜出地胡乱延伸。

如:学习小说《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要学生思考“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学习《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却引导学生分析“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三是不会取舍,平均用力。

四是目标固化,缺少根据学情变化的调整和修改。

二、生成问题的处理在“高效课堂”实验中,对于问题生成单的设计,不少教师以自己预设的问题来取代学生的生成问题,其理由是学生不会生成问题或者生成的问题没有教学价值,还是习惯于以前传统教学忽视学情的大包大揽。

二是对学生如何生成问题在方法上缺乏有效引导,对生成的问题关注不够,对问题的收集、整合、提炼不及时。

在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将学生生成的问题纳入其中。

这样的设计和教学,实质依然是教师个人的预设,依然将学生这个主体拋在一边。

因而,其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必将大打折扣。

三、学习内容的侧重不论是问题导读评价单,还是问题训练评价单,老师设计的内容往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内容大意概括多,精彩句段品味少,线索思路提炼多,逻辑关系探究少,知识性问题设计多,开放性问题设计少,简答表述训练多,阅读练笔实践少。

四、设计意图的表述在对设计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述过程中,由于教材挖掘的不到位,意图提炼的不精准,出现了言不达意、过分细化、拘泥于字面含义的题干表述偏差问题。

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草帽计》教学中,一老师设计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问题二,是这样表述的:贺龙的“草帽计”可谓是“神机妙算”。

想一想,这个计策“神”在哪里?“妙”在哪里?如问题三:贺龙同志用智谋指挥军队,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

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约而同地奔向贺龙,把他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本体的设计意图是想叫学生概括贺龙同志的人物形象特点,属于会聚性问题,而所要求采用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则要求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语言描述,属于发散性问题,再加上题干的文字量较大,这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无疑加大了审题、答题的难度。

导学案的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导学案的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导学案的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英文回答:When designing a teaching plan, there are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First and foremost, it is crucial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goals. This will help guide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he lesson. Additionally,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needs and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and preferenc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incorporate variou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to cater to their individual needs.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to consider is the sequencing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lesson. It is essential to arrange the content in a logical and coherent manner, ensuring that each topic builds upon the previous one. This will help students grasp the concepts more effectively and retain the information in their long-term memory.Furthermore,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the teaching plan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Incorporating activities, discussions, and group work can help promote ac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participation. This not only enhances their understanding but also fosters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In addition, it is crucial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Regular assessments can help gauge students' progress and identify areas that require further attention. Providing timely and constructive feedback can motivate students and guide them towards improvement.Lastly, it is important to be flexible and adaptable in the teaching plan. Sometimes, unexpected situations or challenges may arise, and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or activities in place. Being flexible allows for adjustments and modification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中文回答:设计导学案时,需要考虑几个重要因素。

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设计导学案是一项需要仔细考虑和策划的任务,以下是设计导学案时的一些建议:1.明确学习目标:在设计导学案之前,要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有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2.考虑学生先前知识水平:设计导学案时要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确保学习任务和问题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3.制定合理的学习步骤:在导学案中明确学习步骤,包括引入、发展、总结等环节。

合理的学习步骤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知识。

4.设置引导性问题: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问题设计应该能够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解决问题,而非简单回答。

5.引入生活实例: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实用性。

6.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导学案中可以包含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设计学习任务:设置一些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学习。

任务应该具体明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8.注重情感因素: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有趣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设置评价方式:导学案中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作业、小测验、项目作品等评价方式。

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

10.灵活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导学案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引导性的导学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设计导学案是一个灵活的过程,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群体。

初中政治的导学案的设计

初中政治的导学案的设计

浅析初中政治的导学案的设计摘要:导学案是建构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政治导学案设计导学案是建构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具体体现。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政治的导学案的设计”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导学案语言要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

2、导学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层次,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

3、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应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4、多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

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棒!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二、导学案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原则⑴课时化原则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设计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打算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进步课堂教学效益。

⑵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标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力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回纳、演绎的能力。

怎样设计问题?①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题不宜太多,太碎;③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浮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法,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进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如:“你以为是怎样的”“你判定的根据”“你的理由”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具体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⑶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鼓励人人参与的热情,进步人人参与的能力,加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导学方案设计

导学方案设计

导学方案设计一、导学案设计应留意的几个问题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养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习惯、方法、运用技能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技能为根本目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技能。

导学案在设计教的同时,要突出同学学的内容,老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表达同学的主体性,培育同学的自主意识和技能。

2.着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培育同学制造技能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老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同学在各式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中,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加强了对新知的渴求。

3.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我们经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同学的认识规律,这违抗了主体教学原那么。

因此,导学案的设计,需要了解同学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同学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

要让同学掌控所学内容,需要了解同学的身心进展规律、认知进展规律,以同学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表达同学是课堂的主体的观念。

4.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那么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

假如没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

现代教育思想提倡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

导学案的设计应表达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老师之间的多边互动。

利用导学案使同学之间开展争论,师生之间开展沟通,老师之间探讨阅历,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沟通网络,表达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一份完备的“学教练”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自学提纲、自主练习、合作探究、变式拓展、回扣目标、课堂反馈等,这些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原则一、导学案理解: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具有“导读、导学、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导学案包括:复习导入、学习目标(直接呈现在黑板上)、问题引领、练习设计、当堂检测。

三、导学案各个环节具体要求1、复习导入:是知识的衔接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学习目标:具体明确,针对性强。

3、问题引领:体现“导读、导学、导思、导做”。

4、练习设计:体现层次性和梯度性。

5、当堂检测:紧扣学习目标,突出重难点。

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题型要灵活多样,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四、导学案设计应遵循的几个原则:1、遵循教材的编排原则 2、课时性原则 3、目标达成性原则 4、知识问题化的原则5、问题组团出示的原则6、从学出发的原则(主体性原则)7、思维启迪性原则8、面向全体的原则9、便捷性原则 10、层次性原则。

1、遵循教材的编排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深入研读教材,从学情出发,对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2、课时性原则一课时一个导学案。

这样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3、目标达成性原则“学习目标”是导学案的灵魂,是学生学习的核心。

导学案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本节课的重难点。

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导学案应围绕如何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设计复习引入--问题引领--练习设计---当堂检测。

4、知识问题化的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问题设计贯穿整个课堂问题设计的是否合理、针对的性是不是强,决定这一堂课效果的好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

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文本,是体现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促进高效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核心要素之一。

编写导学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

导学案是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展示、梳理探究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设计应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与教案相比,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改成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改为学习过程,教后反思改成学后反思;目标内容陈述用能评价学习水平的行为动词,如“复述……”、“记住……”、“能归纳……”、“正确使用……”、“灵活应用……”、“能运用……方法处理……问题”等;引入新课变成问题探究。

2、导学案应一课案且环节要到位。

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授课计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果一个导学案包含三个课时的内容,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自主学习容量也不足。

3、导学案中的学习过程要有完整性。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完整地学好该课时内容的有效工具,应体现学生预习、探究、展示、巩固等环节的完整学习过程。

预习应设计一些相关准备性知识、有关内容练习和一些必要的准备要求;学习过程应突出重点、分层要求、设计问题、注意递进、检测评价;最后巩固知识,网络构建。

4、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有明确的层次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导学案编写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可以先整体感知,然后是局部探究,可以先概念的理解,再到实际的运用。

5、导学案应充分体现学习方法上的“导”。

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的“导”,在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导学案设计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导学案设计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进程,提高学 习效率,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教学 效果。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导学案设计应遵循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导学案设计的目标
导学案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发展方向
融合多元智能理论:未来的导学案设计将更加注 重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关注学生的不同智能类 型和特点,设计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未来的导学案设计将更加注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加强技术支持与资源建设:未来的导学案设计将 更加依赖于技术支持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提高设 计质量和效率。同时,学校也将加强相关设施建 设,为导学案实施提供更好的条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因此导学案设计应考虑个性化因素。教师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风格,设 计不同层次和难度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学 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 学生的差异化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学案学习中得到发 展。
05
导学案设计的总结与展望导学案设 Nhomakorabea的优势与不足
策略二:丰富内容,增加趣味性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导学案设计应通过丰富内容、增加趣味性的方式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多种形式的学习 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等手段,使学生乐于学 习。
在导学案设计中,要注重丰富学习内容,引入多种形式 的学习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以及 案例、故事、游戏等学习活动。同时,要注重增加导学 案的趣味性,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多样化的学习 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 过设立奖励机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在导学案开发和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不会确定教学目标。

一是不会分解单元总目标,同一目标多课重复;二是抓不住重点目标,旁逸斜出地胡乱延伸。

如:学习小说《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要学生思考“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学习《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却引导学生分析“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三是不会取舍,平均用力。

四是目标固化,缺少根据学情变化的调整和修改。

二、生成问题的处理
在“高效课堂”实验中,对于问题生成单的设计,不少教师以自己预设的问题来取代学生的生成问题,其理由是学生不会生成问题或者生成的问题没有教学价值,还是习惯于以前传统教学忽视学情的大包大揽。

二是对学生如何生成问题在方法上缺乏有效引导,对生成的问题关注不够,对问题的收集、整合、提炼不及时。

在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将学生生成的问题纳入其中。

这样的设计和教学,实质依然是教师个人的预设,依然将学生这个主体拋在一边。

因而,其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必将大打折扣。

三、学习内容的侧重
不论是问题导读评价单,还是问题训练评价单,老师设计的内容
往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内容大意概括多,精彩句段品味少,线索思路提炼多,逻辑关系探究少,知识性问题设计多,开放性问题设计少,简答表述训练多,阅读练笔实践少。

四、设计意图的表述
在对设计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述过程中,由于教材挖掘的不到位,意图提炼的不精准,出现了言不达意、过分细化、拘泥于字面含义的题干表述偏差问题。

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草帽计》教学中,一老师设计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问题二,是这样表述的:贺龙的“草帽计”可谓是“神机妙算”。

想一想,这个计策“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如问题三:
贺龙同志用智谋指挥军队,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

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约而同地奔向贺龙,把他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本体的设计意图是想叫学生概括贺龙同志的人物形象特点,属于会聚性问题,而所要求采用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则要求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语言描述,属于发散性问题,再加上题干的文字量较大,这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无疑加大了审题、答题的难度。

导学案的设计,需要全方位的思考,既要研究课标和教材,又要把握学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本节课的导学案设计和学生的学习
确立一个清晰的坐标。

教师带领学生从什么地方出发,到什么地方去,需要什么凭借,用什么来判定师生已经到达那个地方。

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导学案设计的最初,由于教师对导学案陌生,没有掌握方法,可能需要较多的精力和时间。

一旦思路、方法了然于心,导学案的设计就变得容易、轻松,充满智慧,且其乐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