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培训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课件

企业管理领域的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领域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如何通过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感疗法来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操作条件理论
03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应用
教学策略
01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学策略上强调奖励和惩罚的应用,以激励学生表现出所期望的行为。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或按时完成作业。
特殊教育
02
对于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应用行为分析(ABA)已被广泛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和提高社交技能。
绩效评估与管理
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企业可以通过明确的绩效标准和奖励制度来提高员工的绩效。同时,对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适当的惩罚或辅导也有助于提高整体工作表现。
团队建设与沟通
通过观察和强化团队成员的积极行为,企业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例如,对于表现出良好合作精神的团队成员给予公开表扬或奖励,以激励其他成员效仿。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对自由意志和责任感的忽视
05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前景与未来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在某些方面存在互补性,未来发展将更注重两者之间的交叉融合,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行为。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而人本心理学关注个体内在动机和自我实现,两者结合将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人类行为。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研究无法观察的内心过程或意识。该学派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通过实验控制和操作条件变量,可以预测和控制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 反应势能是内驱力与习惯强度的递增函 数,以公式表示:sER=D×sHR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 心理学
• (一)简介 • (二)理论体系
(一)简介(Skinner,1904-1990)
• 1938年《有机体的行为》 • 1953年出版《科学与人类行为》 • 1954年《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 • 1958年《教学机》 • 1963年《五十年的行为主义》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两种不同的行为适应手段
• (1)用神经组织固定下来的感受器-效应 器联结 • (2)有机体去自动获得有适应作用的感受 器-效应器联结
• 学习或行为建立的基本条件
• 接近 • 强化
• 初级强化 • 次级强化
3、反应势能说
• 反应势能构成的两因素:
• 内驱力:引起有机体组织状态的刺激,是 有机体一切行为与反应的动力 • 习惯强度:感受器冲动与反应发生间的力 量
• (二)理论体系
(二)理论体系
• 1、基本立场 •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3、反应势能说
1、基本立场
• 心理学应该研究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 刺激痕迹(s) :作用于有机体的外在
刺激消失后,其作用不会马上停止,而 是持续一段时间。这时这种持续的作用 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r),而后又最终 导致了外在行为反应。 • 赫尔的公式S-s-r-R
• 孔德主张的实证主义原则是: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 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 (三)新实在论 • (四)实用主义
•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 取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讲稿

学习与教学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
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2)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心理学学习与教学理论
1)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 2)奥苏伯尔认知——接受学习
3、建构主义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主要解答的问题
• 1、学习的结果
• (学习要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什么?)
•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1 行为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
• 巴甫洛夫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伟大的生理学家、 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 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 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
巴甫洛夫生于俄国中部小城梁赞,父亲是牧师, 母亲是牧师的女儿。巴甫洛夫一直在教会学校上 学,本来打算做一个牧师,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接 触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受到当时苏俄著名生理 学家谢切诺夫1863年出版《脑的反射》一书影响, 对自然科学发生兴趣,逐渐放弃神学转向自然科 学特别是生理学。
“(斯金纳)是一个神话中的著名人 物......科学家英雄,普洛米休斯式的播火 者,技艺高超的技术专家......敢于打破偶
像的人,不畏权威的人,他解放了我们的
思想,从而脱离了古代的局限。”这些话
虽然有些夸张,但斯金纳在心理学界的贡 献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斯金纳箱
• /v_show/id_XMzQyNDE
• 如何教学生学习阅读?
• 消退
• 当取消强化物后,个体的行为将会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消失,
这个过程叫做先前习得行为的消退。
• 消退过程:消退爆发——消退
• 如何运用消退来改变学生不举手就喊出答案的不适宜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

斯金纳在实验中,将老鼠放入一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中,通过操纵食物的给予 和某种刺激(如光或声音),训练老鼠进行特定的操作(如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
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可以应用于情绪调节,例如,通过将特 定的情绪状态与某些环境或活动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实例是孩子在学习拼写时,如果孩子 正确地拼写出一个单词,他们会得到赞扬或 奖励。这会强化孩子正确拼写单词的行为, 使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正确地拼写单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奖励制度
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术成就。例如, 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获得奖励。
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基于一种刺激-反应机制,通过将无条件刺激(UCS)与中性刺激(CS)关联,使得中性刺激引发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CR)。
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与实例
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定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和铃声(中性刺激),使狗 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
原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在行为习得中 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 后果,可以学会新的行为和改变已有的行为
。
社会学习的实验与实例
要点一
实验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波波玩偶实验”是 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在这个实验中,儿童通过观 察成人对玩偶的行为,学会了对玩偶施加暴力或友善的行为。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断发展,与其他心理学理论融合,形成了新的流派和观点。例 如,社会学习理论就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结合。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PPT课件

LOGO
100 80 60 40 20
正 确 反 应 率 统计学评价
2 4 6 8 10 12
学习曲线
时间 d
光刺激 食槽
杠杆
操作式条件反射实验装置示意图
斯金纳及斯金纳箱
LOGO
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后果
应的潜力。 ▪ 反应是学习者的外显行为。
行为主义的学习模式是为了解释行为是如何在各 种各样的刺激影响下发生改变的。
LOGO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 刺激的类型:
▪ 诱发刺激:紧挨着反应之前、并能自动引发或 产生反应的可观察的环境事件。
▪ 后果:紧挨着反应之后立即出现的刺激,它会 影响反应的再次发生或者减少的可能性。
▪ 强化:是起到使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得以维持与增加效果的后果。 正强化:指在一行为发生后,给学习者提供一有价值的或满意的结果,故该行为
更有可能再次出现。 -社会性强化物:给学生传达情感、关注或认可。 -自然强化物:无需教师特别留意操或作操性纵条就件作可用出现。 -反馈:因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表现而起到强化物的功能。 -活动强化物:给学生提供对他有价值的某种特权或行为。
▪ 接近学习注重低水平技能学习,牺牲了有意义的 理解或概念性理解.
LOGO
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的实验情境
LOGO
经典条件反应建立的过程
LOGO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成分
▪ 首先有一个刺激能引起生理或情绪上的反应(或二 者都有)。这种刺激叫做无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或称为US。
经典条件 作用
两个刺激如果可以联系起来,则两个刺激都能引 发类似的反应。
《行为主义》课件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关注潜意识 动机和心理治疗,与行为 主义在方法论和理论上有 显著差异。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主观体 验和自我实现,与行为主 义在对待人的价值和潜能 方面存在分歧。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关注认知过程 和信息处理,与行为主义 在解释人类行为方面有所 不同。
05
行为主义的未来发展
02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是习得行为
学习是渐进的过程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反复的刺 激和反应,使个体逐渐习得行为的过 程。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需要不断地尝试和错误,逐渐接 近目标行为。
学习是行为的改变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的结果就是个体 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由环境刺激 所引起的。
03
行为主义的应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01
行为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 在教学设计和学习策略上。行为主义 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 联结而发生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 ,应注重提供明确、即时的反馈,以 强化学习效果。在学习策略上,行为 主义强调重复和模仿,鼓励学习者通 过不断的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
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对人类行为进行更深 入的分析和预测,为行为干预和治疗提供更科学 的依据。
拓展应用领域
行为主义心理学将进一步拓展其在教育、企业管 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人们的工作和 生活质量。
对未来的展望
深化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对行为主义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对人类 行为的本质和机制将有更全面的认识。
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刺激引发反应
行为主义认为,环境刺激会引发个体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可以观 察和测量的。
2024版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 课件目录•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基本原理•行为塑造与矫正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比较•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01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定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也称为行为学派或行为科学。
它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并对所有人都清楚的东西,即人的行为。
新行为主义托尔曼、赫尔等人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修正和发展,引入中介变量等概念,使行为主义更加完善。
新的新行为主义班杜拉等人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行为中的作用。
早期行为主义以华生为代表,主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定义与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并对所有人都清楚的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主张通过控制环境来研究行为,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行为之后出现的后果(强化或惩罚)会影响该行为在将来的发生频率。
他主张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行为中的作用。
他认为人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派别比较与构造主义比较构造主义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和元素,而行为主义则主张研究可被客观观察的行为。
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与机能主义比较机能主义强调心理的功能和目的,关注心理与行为的适应性和有用性。
而行为主义则更加关注行为的客观性和可观察性。
与人本主义比较人本主义关注人的内在体验和主观感受,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PPT课件

刺激泛化与辨别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它们对有 机体的生存适应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从刺激泛化的角度来说,在条件作用建立之初,为了 不至于漏掉应该做出反应的情况,必须对所有相似的 刺激都做出反应,这样,有机体才有更多的可能获得 想要的食物或者避开潜在的威胁。
从刺激辨别的角度来说,有机体对小范围的刺激做出 准确反应也是必要的。只对那些真正能够预示无条件 刺激出现的刺激情境做出反应,有机体才不至于因为 过度反应而感觉疲惫。
铃声
无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NS) (无反应或无相关反应)
•条件作用期间 (多次重复)伴随
诱发
铃声 + 食物
唾液分泌
(条件刺激,CS)( UC无R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
•条件作用之后
诱发
铃声
唾液分泌
(条件刺激,CS)
(条件反应,CR)
3、消退与自发恢复
条件作用的消退(extinction):若多次呈现条件刺激 ,却始终没有无条件刺激与之相伴出现,有机体的条 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反应。
10
2019/11/24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11
巴甫洛夫把这种通过联结作用而形成的对一些 刺激做出反应的现象称为条件反射( conditional reflexes),他进一步对影响条件反 射的各种变量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地提出了 一种学习类型的研究范式。
后来由于研究者又发现了其他类型的条件作用 ,就将巴甫洛夫发现的条件作用称为经典条件 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
评价
①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 习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 ppt课件

行為學習論主張 1.將學習歷程解釋為條件作用(制約作用) conditioning。 學習:個體處於某些條件限制(引起反應的 刺激情境)之下所產生的反應。 2.將個體學到的行為解釋為刺激與反應之間關 係的聯結。
ppt课件 1
一、古典制約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
桑代克的箱子
好 想 吃 。。。
ppt课件
13
吃 到
了
!
ppt课件
14
(2)影響S-R間關係能否建立者 a.練習律(law of exercise): S-R強 弱與練習次數多寡有關 b.準備律(law of readiness) :S-R隨 個體的身心準備狀態而異 ★c.效果律(1aw of effect) S-R之聯結因反應之後是否獲得滿 足的效果而定。
ppt课件 15
(3)訓練遷移或學習遷移 個體在某種刺激情境中學到的S-R 聯結,有助於在其他類似的情境中 學習新的S-R聯結。 只有在前後兩 次所學材料(刺激情境)有共同元素時, 遷移才會發生。
ppt课件 16
2.Skinner操作制約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 Q:操作型制約與古典制約的差異為何? Pavlov的古典制約 反應型制約作用 (respondent conditioning): 個體行為中本已具有之刺激 反應聯 結UCS—UCR),經過刺激替代 (UCS CS)的方式,建立新的刺激 反應聯結(CS CR),制約反應CR是 由CS所引起,個體反應是被動的。
23
如何使用正增強
• • • 搞清楚學生看重的增強物 當學生在學習新功課與新技能時,給予 大量的增強 當新的行為逐漸形成時,給予不能預期 何時會發生的增強,以鼓勵行為的持續 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到增強 使用不同種類之增強物
行为心理学培训课件

案例研究法可能受到案 例选择的影响,结果的 外推性有限。
04
行为心理学的应用
教育领域
学生学习过程
研究学生学习过程,如认知过 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帮 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提 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
行为塑造
通过行为塑造,帮助学生建立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例如通过积极强化、榜样示范 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
详细描述
通过运用行为主义原理,企业管理者可以设计有效的 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管理者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员工的行为表 现,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指导,促进员 工的个人成长和企业的发展。
社会工作中的行为干预与引导
总结词
在社会工作中,行为心理学为社工和相关机构提供了行 为干预与引导的方法,以促进社会福利的普及和改善。
03
行为心理学的实验方法
观察法
定义
研究对象
观察方式
优点
缺点
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和 记录个体行为和反应来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观察法适用于研究人类 和动物的行为,但需要 遵循伦理和法律规定。
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 和实验室观察两种方式 。
观察法可以直观地了解 行为现象,具有较高的 真实性和可靠性。
观察法易受观察者主观 影响,可能出现偏差和 误解。
神经行为心理学主要采用行为学、神 经科学和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 方法,包括观察行为、分析行为成分 、研究神经机制和遗传基础等。
神经行为心理学的应 用
神经行为心理学在教育、康复、临床 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帮助 特殊儿童融入学习生活、提高自闭症 患者的社交技能以及为抑郁症患者提 供更有效的治疗等。
行为主义的理论与辅导技术PPT学习教案

制 4 CS
约
条件刺激(铃声)
后
第8页/共53页CR Fra bibliotek件反射(唾液分泌)
(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1. 反应模式 R=f(S.A) 即反应(R)与刺激
(S)、控制变量(A)之间是一种函数关系
R1
SA
R2
R3
R4
R5
如果在作出R3的行为反应时,给以正性强化, 那么在将来这种行为就会被加强,与此同时,因 R1、R2、R4、R5未得到强化,其反应逐渐消失。
第13页/共53页
三、行为学习理论的应 用
(一)在教学上的应用 1. 激励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强化学生正 确良好的行为反应,如:上课听讲、积极 举行发言、认真做作业等,可促使学生积 极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促进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动机。
第14页/共53页
2. 革新教学方法 3. 促进语言学习
② 有机体的暂时变化:醉酒、疾病、 药物等引起的。
③ 学习或训练:认为行为改变是经过 学习后的结果。
第2页/共53页
3.行为偏差
(1) 定义:指在行为上失去常态,足以困扰 他人或自己而妨害其生活适应者。
主要表现在下列2个方面(同时存在): A: 异常:指某项行为异于常态,表现为 “与众不同”,且为父母、师长所无 法接 受。
第4页/共53页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行为主义的学习 原理,主要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条 件反射原理和模仿学习的原理。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斯 金钠、桑代克、沃尔朴、班杜拉等。
第5页/共53页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1. 无条件反射 2. 条件反射
行为心理学培训课件

自我认知与行为的关系
自我认知影响自我行为,自我行为反 映自我认知。
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 的信念和预期。
03
行为心理学的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控制变量原则
在实验中要控制其他变量 ,只改变一个变量,以便 观察该变量对行为的影响 。
对照原则
设置对照组,通过比较实 验组和对照组的行为差异 ,来评估实验变量的效果 。
总结与展望
对行为心理学的总结与回顾
行为心理学的定义与理论
01
回顾行为心理学的定义、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总结其发展
历程和主要成果。
行为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02
列举行为心理学在教育、企业管理、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分析其作用和价值。
行为心理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03
总结行为心理学面临的挑战,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伦理问题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选 择合适的实验对象。
记录实验数据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 观察结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 提供依据。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通过观察、问卷、量表 等方式收集实验数据。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 理、分类和编码,以便
进行后续分析。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 据进行分析,探讨自变 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行为动机的分类
生理性动机、心理性动机和社 会性动机。
情绪与情感
情绪
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短 暂的、强烈的情感体验。
情感
指个体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 的、稳定的、复杂的情感体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19
行为治疗的程序
如果有多个靶行为,则要分清主 次和相互关系,确定治疗的先后 顺序与最佳方案;
与被治疗者一道确定治疗要达到 的具体目标和预定时间表,确立 对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指导当事人怎样做、什么时间做、 做多久。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20
第三部分 经典学习模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21
1、条件学习前
非条件刺激(UCS) 非条件反应(UCR)
条件刺激(CS)
不能引出UCR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22
2、条件学习中
非条件刺激(UCS)+ 条件刺激(CS) 非条件反应(UCR)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卡尔纳普的逻辑实证主义
一切科学在根本上都是物理学,坚持可证实性原则。
操作主义(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结合)
一切认识都来自经验,而经验就是人的行为遭遇。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4
二、自然科学背景
俄国谢切诺夫、巴甫洛夫、别赫切 列夫的生理学 主张采用条件反射等客观的实验方 法研究心理现象,反对内省主义。
代表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1914) 、 《 行 为 主 义 的 心 理 学 》 (1929)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7
代表人物
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 哲学博士,新行为主义代表。强调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整体行为, 而不是分子行为,提出刺激与反应 之间的“中间变量”的概念和行为 函数关系。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 技术
第一部分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2
新行为主 义的发展
(第三代)
新行为主义
(1930-1960)
古典行为主 义心理学
(1913-1930)
行为主义的发展史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3
一、哲学背景
笛卡尔和拉美利特的机械唯物主义
不承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否认意识的存在与不可知性。
23
3、条件反应形成
条件刺激(CS)
条件反应(CR)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24
实验性神经症的形成
发出响声 猫将花瓶打碎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恐花症
25
经典条件学习的基本规律
习得律: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与一种无 条件反射(即CS和US的配对出现)。
消退律:假如CS重复多次而无强化,CR便逐渐减 弱并消失(但CR不是永久被消除,而只是习惯的 钝化,在适当的情况下CR就可以被恢复。
(社会学习与模仿理论、观察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11
中国本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经》
习以成性。 孔子
鸡鸣而起,孳孳(zi)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 起,孳孳为利者,趾之徒也。 孟子
性尤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分于东西也。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17
5、治疗原理
治疗只需就事论事,不必考虑深层的原 因。
治疗就是去其有余,补其不足。
只要当事人的行为发生了改变,其认知 和情绪就会改变。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18
行为治疗的程序
确定需要治疗的靶行为是什 么?性质如何,即过剩还是 不足?确定“去其有余,或 补其不足”的原则;
代表作:《行为原理》(1943)、 《行为要义》(1951)、《行为 体系》(1952)。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9
代表人物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哲学博士,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 要代表,是操作条件学习(或工具 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 矫正术的开创者。被称为操作行为 主义。
孟子
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墨子
人受谏,则圣。木受绳,则直,金受砺,则利。
荀子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12
第二部分
行为主义疗法的理论要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13
1、学习原理
以普通心理学中的 学习原理为基础,认为 无需引入特别的理论假 说。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14
2、教育原理
否认行为的遗传和本 能的作用,认为环境 和教育决定人的一切。
代表作有:《有机体的行为》 (1938) 、 《 科 学 和 人 类 行 为 》 (1953)、《言语行为》(1957)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10
新行为主义的发展
新赫尔派关于诱因动机理论
(零星期待目标反应机制理论)
新托尔曼派的行为认知理论
(S-S*期待和R-S*期待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B=f(S.P.H.T.A)
B代表行为,S代表刺激,P代表内驱
力,H代表遗传,T代表经验,A代表
年龄。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代表作有: 《动物与人的 目的性行》 (1932),《战 争的内驱力》 (1942)等
8
代表人物
赫尔(C.l.Hull,1884-1952)是美 国第一代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人物。 他从逻辑实证主义出发,把人类的 行为看成是能够还原为物理学术语 的东西。他依据数学模型来建立行 为体系,形成一种逻辑行为主义的 心理学方法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5
三、心理学背景
在进化论的思想影响下的动物心理 学研究,消除对动物行为的一切主 观解释(吝啬律)。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形成了只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而贬低意识作 用的倾向。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6
代表人物
华生(J.B.Watson,1878-1958)心理 学博士,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和 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被称 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是教育万能 论和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
泛化律:CR一旦被确立,就可能有类似最初的CS 的刺激所诱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15
3、可测量原理
在研究题材上只重视可 观察的外显行为(acts), 认为即使是内隐的语言 习惯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外显的语言 习惯逐渐演变而来。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16
4、量积累原理
变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之间并没有质 的区别,而只是数量上的差异,即 过剩和不足;
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 惯系统的最后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