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4 水循环和洋流(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a88064459eef8c75ebfb346.png)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问题,给予学生新的理解,且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洋流上来。
讲授新课
【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叫洋流呢?
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前面所学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让学生知道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转折提问
以上我们了解了洋流的性质和分类,那么世界上这么多洋流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又有什么联系呢?
积极听课,跟上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之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高一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上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3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需要教师去维持并不断的增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地理的分析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洋流的成因、性质和分布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c24d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4.png)
水循环和洋流 - 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背景本教案是根据湖南省新版高中必修一《地球与生命》课程的要求,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案例。
本次教学内容为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运动和转化,涵盖了水蒸发、凝结、降雨等各个环节。
而洋流则是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各种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
3.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水循环1.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和转化过程,包括水蒸发、凝结、降雨、地表径流、蒸散、渗漏等各个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可以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水循环图水循环图1.图中代表什么?2.每个箭头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观看一下面的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这个实物模型,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1.2 水循环的自然因素让学生了解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比如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
比如,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决定了地球上各地水循环的强度和周期,气温、湿度、风向、降雨量等都对水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2. 洋流2.1 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洋流是因为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而形成洋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球自转、清污剂的作用、潮汐的影响等。
2.2 洋流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比如根据海洋的位置可以将洋流分为赤道西向汇流和赤道东向反流;根据水温可以将洋流分为温带洋流和热带洋流等。
3. 水循环和洋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最后,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区系等方面。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19641cc8d376eeafaa3108.png)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洋流》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
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3)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合作探究法;(4)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时应用和反馈。
2.4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2.4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525cef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d.png)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生活中的水循环和洋流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综合素质;
-结合时事热点,如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的前沿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水循环和洋流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绘制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图,标注出各个环节和主要分布区域,以直观地展示水循环和洋流的全貌。
"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课外资料,绘制一幅详细的水循环和洋流过程图,并标注出关键环节和主要洋流的分布区域,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循环现象,如雨水的形成、河流的流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水无处不在。你们有没有想过,水是如何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它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提问学生关于水循环的基本概念,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和洋流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着气候、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高中地理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c2a5226cc175527072208fd.png)
C● A B ● 2.4 水循环和洋流一、学习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会考要求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 ——了解)。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 ——理解)。
3.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b ——理解)。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 ——应用)。
三、知识体系三、巩固练习1.在水循环过程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 .海洋水的蒸发B .大气中水汽输送C .大气中的降水D .地表径流输送 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联系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B .促使自然界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 .造成了全球上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D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读大洋环流示意图图,回答3—4题。
3.该大洋环流位于( )A .北半球副热带海区B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C .40°—60°S 海区D .北印度洋海区4.洋流A 对沿岸气候影响的是( )A .增温增湿B .增温减湿C .降温增湿D .降温减湿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 、B 两海区,水温较高的是 地。
(2)图中C 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它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
(3)历史上欧洲奴隶贩子从事贩卖奴隶活动的“三角贸易”,多半采取三角航程,图中①为出程、 ②为中程、③为归程。
三角航线的选择合理地利 用了风向和洋流的知识。
试分析②、③航线上借 助的风向和洋流名称。
6.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数码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 ⑥ 、⑦ 、⑧ 、⑨ 。
(2)图示的环节中,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是 。
(3)简述由图中②③⑤⑥⑧⑨环节组成的水循环其主要的地理意义。
四、课外探究材料:汤浦水库是上虞等县(市)的供水专用水源,水库管理部门秉承“视水质为生命、 以安全为重点”的质量方针。
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2)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2)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270e4065ce050877321350.png)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2)学习目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掌握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景导入:“鸭子贵族”漂流记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装满2.9万只黄色塑料玩具的集装箱坠入大海被摔裂,里面所有的玩具都散落出来,漂浮在海面上,包括海狸、海龟、鸭子等。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由此发生了:由其中一万多只黄色玩具鸭组成的“小鸭子舰队”随着洋流在海洋上漂流了14年,行程2.2万英里(3.5万公里)后,在2007年7月完成它们的远洋航行,抵达英国海岸。
这些勇敢的小鸭子震惊了世界,感动了每一个知道他们故事的人,并在全球引发了一场“寻鸭热”:一批海洋爱好者组成“追鸭族”,专门监视“小鸭子舰队”的行踪;英国电视台于7月29日播放纪录片《黄色鸭子入侵》;有的科学家正在对其漂流路线进行研究,了解海洋洋流和北极冰帽的奥秘;而在收藏者手中,每只小鸭子的价格已被爆炒到1000英磅!真是一群坚强勇敢的、带给人无数惊喜的、让人无限敬佩的“中国小鸭子”!说它们坚强勇敢既是因为它们漫长的14年中的坚持,更值得称道的是它们“身体”的坚持,收藏者手中的小鸭子依旧色泽鲜艳、体态饱满,中国的小鸭们,在经历了14年的风吹雨淋、炎夏寒冬的考验后,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造可以是最优秀的。
网上已有人绘出了“小鸭子舰队”漂流路线图。
我们自主学习完这节课能不能也来画出小鸭子们的漂流路线呢?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读课本书写“洋流”部分提纲:(二)新知问题(根据课本知识回答)1.洋流的定义:2.按性质,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类。
暖流:寒流:3.海水运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动力:,洋流在前进时,还受到、等因素影响.4.动手标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表层洋流名称(北半球夏季):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1水循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4.1水循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90f4cd2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b.png)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水循环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幅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要求标注出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不同水循环现象,如雨后的彩虹、瀑布的奔流、冰雪的融化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都与什么过程有关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循环。
(二)讲授新知
5.结合课堂讨论,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水循环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方法、数据收集、分析结论等。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按时提交。
2.作业内容要结合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作业完成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提高作业完成效果。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和奖励。
2.深入思考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原因,撰写一篇关于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建议书,内容包括水资源合理利用、保护措施、政策建议等。
3. �搜索并阅读一篇关于水循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新闻报道,分析报道中涉及的水循环环节和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循环的小实验或调查活动,要求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能够直观地展示水循环过程。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水循环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免费下载】地理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第4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免费下载】地理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第4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f3312fe518964bcf847c76.png)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0ce56bbe1e650e52ea993f.png)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教案(1)湘教版 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72c9c90a98271fe900ef91a.png)
水循环和洋流(1)一、教学内容水循环、洋流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启发式讨论法;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教师讲解】【放投影图】【板书】【学生归纳】【学生讨论】【学生归纳】【学生活动】【教师点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或教师画水循环示意图。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941fef10a6f524cdbf8570.png)
第2课时洋流你玩过漂流瓶的游戏吗?在茫茫的大海上,塞上口的瓶子真的能漂流吗?通过学习这节课你就明白了。
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各大洋中的主要洋流,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洋流1.概念:①。
2.类型:按性质分为②、③两类。
3.分布(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圈北半球:④时针。
南半球:⑤时针。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洋流圈(只存在于北半球):⑥时针。
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夏季⑦时针,冬季⑧时针。
5.南纬40°海区形成⑨。
二、洋流的影响1.对气候:暖流⑩,寒流。
2.对海洋生物(1)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如、、。
(2)上升流处形成渔场,如。
3.对海洋环境(1)加快了。
(2)扩大了。
4.对航海(1)顺洋流,速度。
(2)逆洋流,速度慢。
【答案】①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②暖流③寒流④顺⑤逆⑥逆⑦顺⑧逆⑨西风漂流⑩增温增湿降温减湿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净化速度污染范围快1.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提示】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2.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吗?从洋流方面解释一下原因。
【提示】不一定。
沿海地区若受到寒流的影响,往往会降水较少,形成荒漠,如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西海岸、非洲西北部沿海等地区。
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洋流是寒流,则其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C.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D.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2.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则该洋流( )。
A.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流经地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C.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沿海地区D.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因素之一【解析】第1题,若该洋流为寒流,其流向由北向南,根据寒流一般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可判断其位于北半球,该洋流可能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大洋西岸)或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大洋东岸)。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教案1湘教版 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e52283d650e52ea55189833.png)
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1.按照水循环的范围可分为三类:内陆循环、海上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
发生领域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海陆间大循环。
2.理解水循环的各环节,并结合实际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的影响。
例如人类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改变某地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和空间分配不均对人类的影响。
洋流研究发展史1513年安东·阿拉米诺斯首先发现湾流(墨西哥湾暖流)并研究其流向。
1595年荷兰的范·林斯霍特所编的航海志中,叙述了大西洋的风及海流。
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的《普通地理学》中,归纳了海水温度和海流等数据,已认识到湾流(墨西哥湾暖流)的存在,且有黑潮记录。
1686年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哈雷系统研究主要风系与主要水流,发现它们之间有对应关系。
1768~1779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到南太平洋进行海洋科学探险,详细记录了途中所经海域的海水温度与海流状况。
1770年美国富兰克林曾将一些信函分别塞进一个个的漂流瓶子里,扔入墨西哥湾流中。
他在信函中请求发现者回信给它,告诉他发现的时间及地点,因此而获取了大量的资料,进而编绘出“北大西洋海流图”,这是世界上第一幅海流图。
1855年美国莫里出版《海洋自然地理学》一书,系统地叙述了海洋与大气的关系,是近代海洋学的第一部著作,书中还附录航海导航的海风及海流示意图。
1856年美国费雷尔在其所著的《试论风和大洋环流》一文中,说明风及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大洋环流的影响,并描绘出全世界大洋的海流分布。
1770年富兰克林绘出了北大西洋西岸的湾流,发展出一条航行通往英国的快捷方式。
1839年Matthew Maury乘坐一海军军舰,绘出诸大洋的洋流及风向的型式。
上升流上升流是指海水缓缓上升的现象,一日才不过上升1米左右。
其速度虽慢,却是一种重要现象,因其会将二、三百米深富含营养盐的次层冷海水带到表面来,这些高养分的海水带来大量的浮游生物,会引来鱼群,在当地形成良好的渔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0e44e80c22590102029d3f.png)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水循环、洋流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启发式讨论法;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播放录像】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教师提问】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教师点评】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l)暴雨灾害,(2)狂风灾害,(3)台风风暴潮灾害,(4)带来大量降水,可使干旱缓解。
湘教版必修1 地理:2.4 水循环和洋流 ——洋流 教案
![湘教版必修1 地理:2.4 水循环和洋流 ——洋流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7b26c1b8f67c1cfad6b8bc.png)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2.4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二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在运用地图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归纳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预备工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是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而课本的图像是静态图,对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常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
三.设计思想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深化新课程理念与模式,应用导学案形式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采用问题导图,学生读图,多媒体版图,学生画图,学生用图等环节,通过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多方面多角度的挖掘学生的读图用图潜力。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培养则是希望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用原理来解释现象,实现原理指导实践的思想飞跃。
授课时先让学生阅读“全球风带与洋流的关系图”,自主归纳得出“洋流模式图”,通过将“洋流分布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对应,观察不同大洋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的特点,通过对比和分析,寻找共性和差异,归纳其分布的一般规律,并落实在洋流分布图中记忆各洋流名称,然后建构洋流分布的理想模式图,接着再探讨成因,最后再次引导学生运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对洋流模式图进行印证。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2.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建构洋流分布的模式。
3.学会在等温线图上判别寒、暖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
4.学会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来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1.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以“漂流瓶的故事”导入新课,以问题形式将学生引入预设情境之中。
在导学案中通过有目的、分层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读图和信息提取,分析与归纳,让学生在已设定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洋流的概念、暖流和寒流的概念、洋流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成因的学习探究过程。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教案2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教案2湘教版 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5fd3889d1f34693daef3e33.png)
水循环和洋流合作与讨论一、困扰中东的水资源之争在中东这样一个人口迅速增长的干旱地区,水资源矛盾已成为该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的根源之一。
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水资源之争尤为突出。
阿拉伯国家90%的领土地处沙漠,人均年占有水量接近或低于国际上公认的1000立方米贫水线。
以色列全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仅为23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量不到400立方米。
近半个世纪以来,阿以之间水资源争夺一直非常激烈。
阿以之间爆发的5次中东战争都与领土和水资源密切相关。
据统计,目前加沙和约旦河西岸95%的水资源被以色列占有,戈兰高地的大部分水资源也被以色列所垄断,以色列50%以上的淡水供应来自被占领土。
尽管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大部分地区已实行巴勒斯坦自治,但以色列仍然控制着那里的水资源。
水资源问题将是巴以最后阶段谈判的一项重要内容。
围绕阿拉伯地区三大河流的河水分配问题也存在纠纷。
这三大河流——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都发源于非阿拉伯国家,河水被众多国家共同使用,各国都想获得尽可能多的供水份额。
尼罗河流经非洲9国,总量为840亿立方米,其中埃及的份额为每年555亿立方米。
但由于埃及地处下游,加上非洲地区连年干旱,埃及有时得不到应有的份额。
1997年初,埃及开始大兴水利,筑渠蓄水,但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是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三国的重要经济命脉。
土耳其把幼发拉底河看做是本国的河流,称对其拥有绝对主权,叙利亚和伊拉克则竭力反对。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三国不断围绕幼发拉底河水资源问题进行谈判,但一直未能达成协议。
阅读提示:多年来,中东地区局势一直动荡不安。
请结合本文和所学政治、历史知识,分析中东地区纠纷不断的原因。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的音译,其本意是“小男孩”的意思,一般又被译为“圣婴”或“耶稣之子”。
每年的圣诞节前后,秘鲁一带的海水便发生季节性升温,至秋季会自然消失。
当地人把这种一年一度的海水升温现象,称之为“厄尔尼诺”。
2024学年高中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2024学年高中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6a2017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7.png)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水循环和洋流的基本概念上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需要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素材,如通过演示实验、视频动画等方式来展示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同时,我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于水循环和洋流的概念可能已有所耳闻,但对于其具体过程、意义以及分布规律可能还不够熟悉。他们对水循环和洋流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和洋流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意义。
在能力层面,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与课堂活动来获取知识,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讨论。然而,对于复杂的地理问题,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设计一些合适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 情感态度:学生将能够培养对地理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对水循环和洋流问题的关注度。他们能够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环保意识。
6. 价值观培养: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对科学探究的尊重。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水循环和洋流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水循环和洋流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4 水循环和洋流(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必修1
![1.4 水循环和洋流(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264c891aeaad1f347933f33.png)
高中地理 1.4 水循环和洋流(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必修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复习回顾)1.你能描述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吗?水循环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2.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3.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学生回答:问题1:海洋的水蒸发变成大气水,海洋上空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并在一定条件下冷却凝结成降水,到达地面的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流回海洋,水的这一循环运动过程被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从而塑造了各种地表形态;(2)太阳能在推动水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转化和交换;(3)水循环可使地球上获得洁净的可再生的水资源;(4)水循环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而人类只能够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问题2: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图如下: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师(承转)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呈现有规律的运动,那么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其运动是否也有“章”可循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二、洋流1.概念2.洋流的影响推进新课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
那么什么叫洋流呢?生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师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生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板书:按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师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换有何作用呢?生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 1.4 水循环和洋流(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必修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复习回顾)1.你能描述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吗?水循环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2.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3.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学生回答:问题1:海洋的水蒸发变成大气水,海洋上空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并在一定条件下冷却凝结成降水,到达地面的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流回海洋,水的这一循环运动过程被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从而塑造了各种地表形态;(2)太阳能在推动水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转化和交换;(3)水循环可使地球上获得洁净的可再生的水资源;(4)水循环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而人类只能够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问题2: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图如下: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师(承转)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呈现有规律的运动,那么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其运动是否也有“章”可循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二、洋流1.概念2.洋流的影响推进新课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
那么什么叫洋流呢?生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师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生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板书:按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师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换有何作用呢?生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能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寒流:降温减湿,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气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突出;寒流向低纬度突出。
师(总结)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也对所经过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上我们了解了洋流的概念和作用,那么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板书:3.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师投影“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问:世界上有哪几类大洋环流系统?它们各分布在哪些海区?每一类洋流系统是怎样形成的?各有什么特点?生阅读教材,将“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与“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对照,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投影:气压带、风带模式图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师学生回答后,师生结合板图共同归纳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洋流的分布和盛行风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许多洋流的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
师(板图讲解)中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①在赤道附近的南北半球地区,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吹拂,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了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
(如上图)生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风向和北赤道、南赤道暖流流向。
师②在南北纬40°~60°的地区因位于盛行西风带,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南半球风向为西北风;在强大盛行西风的吹拂下,洋流分别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海域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西风漂流,将两幅图叠加,形成如下洋流:师受东北信风作用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在大洋两岸受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另一部分分别向北、向南流向两侧的高纬度。
受盛行西风影响的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在大洋东岸遇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向纬度较低的赤道地区;另一部分在北半球流向纬度较高的极北地区。
以上南北方向的洋流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即副热带环流。
生将上述洋流连接起来,形成两个环流系统。
(如下图)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师引导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运动方向是否相同?为什么?2.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生观察后回答:生1 大洋环流方向不相同,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生2 大洋西岸均为暖流,大洋东岸均为寒流。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情况,那么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状况如何呢?生结合以上分析,画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副极地环流。
(呈逆时针方向)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思考: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副极地大洋环流,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出现?生(合作讨论回答)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其性质为寒流。
以上我们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了南北半球的洋流模式,世界上的洋流分布是否符合这一基本规律呢?各大洋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洋流,下面我们将具体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
板书:4.世界洋流分布师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观察,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洋(北冰洋除外)中形成了几个副热带大洋环流?几个副极地大洋环流?各环流分别由哪些具体洋流组成?哪些洋流对沿岸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生①划分合作小组(太平洋组、大西洋组、印度洋组、综合组)②组内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
③组内选出一名同学,板画出洋流位置及流向。
(太平洋组)结论1:该大洋有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3:北半球副极地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主要由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组成。
结论4: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给沿岸增湿增温;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给沿岸降温减湿;秘鲁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大西洋组)结论1:该大洋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共形成了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中高纬度形成了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洋流由中低纬度,北半球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纳利寒流组成。
南半球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风漂流组成。
北半球中高纬度,由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组成。
结论3: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位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全年可以通航。
(印度洋组)结论1:完整的大洋环流只存在于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2:主要由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
结论3: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形成一个随季节风向变化的季风洋流,该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综合小组)综合各小组的探究情况,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如下规律:结论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全球共形成了五个副热带环流。
结论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全球共形成两个副极地环流。
结论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由于南极大陆上盛行极地东风,将南极大陆中的寒冷气流吹入周围海域,汇入西风漂流中,形成寒性的洋流。
结论4: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西南季风——东流——顺时针流动冬季:东北季风——西流——逆时针流动投影:(各小组代表画出洋流方向)师(激励性评价)同学们对世界洋流分布的观察非常细致,分析得也比较全面,其间同学们还探讨了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P63活动,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还有哪些影响?板书: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阅读教材P63活动,思考后回答:问题1:两地所受洋流影响不同,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能增温增湿;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问题2: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地处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因为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可以把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因养料丰富而大量繁殖,鱼类众多,经常形成大型的渔场。
问题3:说明洋流对航运有影响,顺流航行快。
问题4:说明了洋流对海洋环境有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是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课堂小结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传输和调节者,洋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因此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全球有四种大洋环流系统,即中低纬度海区围绕副热带高压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围绕副极地低压的副极地环流,环绕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漂流。
所有这些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环境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板书设计全球大气环流图南北半球洋流模式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盛行风与洋流的形成探究内容:盛行风与洋流的形成有何直接关系?探究过程、方法:1.实验用品:圆形盛水器、碎茶叶末(一部分要预先浸透)、吹风机、橡胶管。
2.实验步骤:在盛水器的表面标注出赤道、两极和南北半球的西风带。
把盛水器注满水,放入茶叶末(两种一起放入)。
用吹风机通过橡胶管向赤道表面吹风(类似于赤道两侧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记录现象并分析:(1)水面现象及分析(如图1);(2)水槽剖面现象及分析(如图2)。
洋流分布的演示:用吹风机在赤道、西风带位置同时向水面吹风,观察水面茶叶末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如图1)。
探究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小组汇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