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4.5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公开课

4.5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公开课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知识网络】【知识掌握】 一、营养物质的利用 营养物质 利用代谢终产物 葡萄糖: 食物的消化吸收 肝糖元分解 脂肪、蛋白质的转化一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0.1%)一氧化分解供能,合成糖元贮存.转变成脂肪贮存吸收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利用供能多余的部分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人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储备。

二氧化碳、 水脂肪 一部分被组织细胞利用二氧化碳、家的解皤——合薪存)周敏尔砒存J 1—1氮加油化取收 肝硬元的分集 蝴、蛋as≡化糖类的 利用环:同时的,距够,晅敢,同化作肋异化作用提供”旗δ⅛,就作南隔化展!S≡fi蛔化作用幽洞,可触愉≡养方式分为自养喻,颉自釉生物领郴脱合细菌等M利用体内物质的 动态辆稿/tw x ∕泌尿系水盐心卜十4 曾小晨出球 小动麻入球,1,⅛⅛•1馆/》同才小管,是人体主时排泄蓄官,MS主结颐功能单位是骨里ffi (≡)肾星拉田膏小球和肾小菅殂成,肾小体由肾小熊号4量阻成由珊而来砸肾小球的一初作用尿液 形成⅛⅛w⅛⅛.和部分无机盐镀缄 尿液荒往'胃盂 再⅜t 输尻管关震号小随如作用和肾小管的S®收作用 竭、如尿:可幅胃小嬷漱:作用出现勰 糖尿:可能是胃小营的觐收作用出现问题水平贵体JmQu ,肾产第多的民,多余嫡黜陋水分不足,'⅛型>购尿,捧出水分减少用很多水,不地晦,产生含盐鲍瞄瓶盐平街, -----------------------------------------≡λ较多盐,移麻,产生含≥1δ≡的疑体内脱舱作用:颤营养捌旗,合成自身物质.msι 舁化作用:分解自身钥养,棒出代谢展初,释放镜量 食喻⅛化阪女 体内蛋白质分解利用拢质变化的同时伴晒能呈的爻化 获得的籍品=消物解S ♦贮存的豳S题持生命活脚外黜,≡±ΦB9δ5≈≡tΞ 新陈代谢获得的蝶>消耗的能呈一群1初积累(体至增加)获融购<消铀的呈一琳I 挽减少(懒明)泉金*三血液朋嬲二、体内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1)以汪液形式排出:皮肽;2)以气体形式排出:呼吸系统;3)以尿的形式排出:泌尿系统图4-39肾的过理过程肾脏 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外形和位置肾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两侧,有•对,形像蚕豆结构 外层是皮质,内层是髓质,中央是一个空腔,叫肾盂,肾盂和输尿管相连肾单位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高中物理动态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动态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动态平衡教案
教学内容:动态平衡
教学目标:
1. 理解动态平衡的概念;
2. 掌握动态平衡的条件;
3. 能够应用动态平衡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动态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 动态平衡的条件;
3. 动态平衡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确定物体在动态平衡的状态;
2. 如何应用动态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小木块、绳子、起重器等;
2. 教学课件:动态平衡的示意图、动态平衡的条件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动态平衡的实例,引出动态平衡的概念,并与静态平衡进行比较。

2. 讲解动态平衡的条件:讲解物体在动态平衡的条件,强调物体合力为零,力矩为零。

3. 实验探究动态平衡:进行实验验证动态平衡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动态平衡的原理。

4. 解析应用题:通过一些应用题,帮助学生掌握应用动态平衡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性训练,加深对动态平衡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动态平衡的知识。

教学反思:
1.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3. 学生对动态平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

以上是一份高中物理动态平衡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绪论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浓度、分布和运输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和调节,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体内物质平衡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体内物质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体内物质平衡调节的机制。

3. 进一步了解生物体内部分物质的运输和浓度调节。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观察体内物质平衡的调节机制- 实验步骤:利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控制不同饲料和水的摄入量,观察小鼠体内水分和盐分的浓度变化,分析体内物质平衡的调节机制。

- 实验要求: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图表展示,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2. 实验二:探究血液中物质的运输- 实验步骤:采集不同年龄和健康程度的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使用离心机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分析血浆中的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物质,并观察血细胞的结构。

- 实验要求:比较不同志愿者血浆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分析运输机制和相关疾病的影响。

四、实验工具和试剂1. 小鼠2. 不同类型的饲料和水3. 血液采集器具4. 离心机5. 生化实验试剂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动物福利和实验安全。

2. 实验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实验结果要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设计,可以深入了解体内物质平衡的调节机制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可以进一步探讨体内物质平衡与疾病的关系,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进一步探究体内物质平衡的机制,为解决相关问题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体内物质平衡的重要性和机制,增强科学实验能力,拓宽学术视野,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动态平衡化学案例教案

高中动态平衡化学案例教案

高中动态平衡化学案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动态平衡的概念;
2. 理解动态平衡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掌握动态平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4. 能够运用动态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动态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动态平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动态平衡的影响因素;
2. 如何应用动态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现象引入动态平衡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介绍动态平衡的定义、条件和表达式;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深入理解动态平衡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4. 计算练习:进行一些计算练习巩固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5. 案例讨论:讨论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应用动态平衡的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拓展相关知识。

五、板书设计:
动态平衡
条件:反应速率相等
表达式:aA + bB ⇌ cC + dD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思考如何应用动态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以上是一份高中动态平衡化学案例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案

高中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案

高中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稳态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 掌握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进行调节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人体稳态重要性的认识。

-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体稳态的维持机制。

难点:不同系统间调节机制的协调作用。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互动式讲授法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稳态调节的相关动画和图片。

- 案例材料,涉及日常生活中稳态失衡的实例。

- 小组讨论用的实验器材或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人体在不同环境下(如高温、低温、高压等)工作的视频,引出稳态的概念。

2. 讲解新知(20分钟)- 定义稳态并解释其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详细讲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调节功能。

- 通过图表和动画,展示这些系统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稳态的。

3.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组讨论几个关于稳态失衡的真实案例,如发热、糖尿病等。

- 每组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实践操作(10分钟)- 学生使用实验器材或模型,模拟人体稳态调节的过程。

-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稳态调节的机制。

5. 总结反馈(5分钟)- 学生代表汇报各组讨论结果。

- 教师点评,强调稳态调节的生物学意义和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收集更多关于人体稳态失衡的案例,并分析其生理机制。

- 准备一份报告,说明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习惯来维持身体的稳态。

六、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 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

- 审阅学生的作业报告,评价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初中物理人体平衡教案全套

初中物理人体平衡教案全套

初中物理人体平衡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平衡的原理,理解身体各部位在维持平衡中的作用。

2.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平衡的原理2. 身体各部位在维持平衡中的作用3. 实验:探究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4.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保持平衡的装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人体平衡的原理2. 实验设计与操作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平衡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法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走钢丝的表演,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平衡的原理。

2. 讲解:介绍人体平衡的原理,解释身体各部位在维持平衡中的作用。

3.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在平衡木上行走,观察并记录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保持平衡的装置,如利用杠杆原理制作一个平衡尺。

5.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理解人体平衡的原理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解释人体平衡的原理,了解身体各部位在维持平衡中的作用。

2. 学生能设计并完成实验,观察和分析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

3. 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设计一个保持平衡的装置。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平衡木、杠杆、细线、钩码等。

2. 教学课件:人体平衡的原理及实例。

八、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3. 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课后作业1. 结合生活实例,思考并解释人体平衡的原理。

2. 设计一个保持平衡的装置,并描述其工作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体平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了解体内物质的平衡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本演示将探讨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的定义、意义以及调节机制。
绪论
• 体内物质的重要性 •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的定义和意义
体内物质的平衡机制
平衡机制的概述
详细解释体内物质平衡调节的基本机制和过 程。
温度调节的重要性
介绍体内温度调节的机制及其对身体正常功 能的影响。
结论
•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的重要性 • 呼吁加强对体内物质平衡的关注
Hale Waihona Puke 酸碱平衡的调节探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作用和调节机 制。
水分平衡的调节
阐述体内水分平衡调节的关键作用和主要机 制。
体内物质失衡的影响与处理方法
失衡的原因与影响
探索导致体内物质失衡的原因,以及不平衡对 身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处理方法的介绍
介绍纠正体内物质失衡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万晓军(江西省安义中学 330500)一、设计思路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的设计通过一系列课内外活动和大量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本节课设计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等能力。

精心设计教堂教学,在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促进稳态概念的构建,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例来分析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和感受每个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机制的认识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内环境稳态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在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又是学生理解和学习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

2、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初中生物的动态平衡教案

初中生物的动态平衡教案

初中生物的动态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动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2. 掌握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相互作用。

3. 能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教学重点:1. 动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2.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生态系统图片或视频。

3. 生态系统的实例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 提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种类是否会一直保持不变?”引发学生思考。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动态平衡的概念,解释动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相互作用。

3.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个个例或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生物数量和种类变化的原因。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相互作用。

2. 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分析一种生物类别,并解释其数量变化的原因。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知识。

2. 提问学生:“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平衡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何重要性?”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态系统,绘制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相互作用图。

2. 要求学生在图中标注出生物数量和种类变化的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平衡及其重要性。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绘图和分析能力。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1课时)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1课时)

数十条毛细血管 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的滤过
3、尿的形成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形成原尿 形成原尿 滤过 、
球小
原尿
物 质 的
球小
重 吸 收
能滤过
尿
尿
尿
血液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终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形成终尿
原尿
能重吸收的: 能重吸收的:
原 原 原 原 尿 尿 尿 尿 全部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 部分无机盐 质 的 重 吸 收 物
问:人体细胞内有机物分解时会产
生哪些废物呢? 生哪些废物呢? 答:二氧化碳、水、尿素、尿酸以及 二氧化碳、 尿素、 一些多余的无机盐。 一些多余的无机盐。
这些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 这些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否则将 会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会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废物如何 排出体外呢 ?
代谢终产物 尿素、尿酸、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 尿素、尿酸、二氧化碳、
不能重吸收的: 不能重吸收的:
尿酸 尿素 部分无机盐和水
终尿
从肾脏的结构可知,当人的肾功能发生某些障 从肾脏的结构可知 当人的肾功能发生某些障 碍,将造成什么后果 将造成什么后果? 将造成什么后果
中毒,甚至死亡 中毒 甚至死亡. 甚至死亡
救治方法
肾移植 人工肾 (血液透析器 血液透析器) 血液透析器
人工肾
肾脏的结构
肾盂 入球小动脉 数十条毛细血管
肾脏
(一个肾单位) 肾实质 一个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
100万个肾单位 万个肾单位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一)组成
泌 尿 系 统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排尿的通道 形成尿的器官

高中物理热学动态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热学动态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热学动态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平衡及动态平衡的概念;2. 掌握热平衡及动态平衡的相关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热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动态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能够正确应用热平衡及动态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热平衡和动态平衡现象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热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热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3. 动态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动态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4. 综合练习:进行一些综合性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更加复杂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尝试解决。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述理论知识来传授相关知识;2. 举例法:通过实际例子来演示、说明相关概念;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相关内容;2. 教学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热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2. 思考并解答提出的拓展问题。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热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地练习、总结,使所学知识得以牢固掌握。

第五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五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一、营养物质的利用
1. 糖类的利用:
食物的消化吸收
血液中的葡萄糖


氧化分解供能 CO2+H2O+能量 细胞中 合成糖元 肝糖元和肌糖元 转变为脂肪贮存 利用的途径
糖元: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多 糖化合物
一、营养物质的利用
1. 糖类的利用:
食物的消化吸收
血液中的葡萄糖
氧化分解供能 CO2+H2O+能量 血 细胞中 合成糖元 糖 肝糖元和肌糖元 转变为脂肪贮存
原尿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150升/天
肾小管的重吸收 (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
部葡萄糖)
尿液
(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
1.5升/天
你能用最经济的语言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吗?
小结:肾脏 ——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组成: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肾小球 基本单位:肾单位 肾小囊
滤过作用
贮存原尿 重吸收作用
人工填饲富含糖类饲料的方法
血糖浓度(约0.1%)由什么可以调节? 胰岛素 胰岛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加速血糖合成糖元,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调节原理: 血糖浓
度过高 血糖浓 度过低 胰岛素 分泌增加 胰岛素 分泌减少 血糖含 量下降 血糖含 量升高
思考?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多过,会造成什么后果? 分泌不足会造成什么后果? 低血糖 糖尿病
第五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 质)消化后的产物是什么? 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氨基酸
2、这些营养物质如何送到全身的组 织细胞? 血液循环系统 那么,这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内 是怎么被利用的呢?
3、营养物质到达组织细胞后会发 生什么变化?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1课时(28页教案学案)(共28张PPT)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1课时(28页教案学案)(共28张PPT)

4.5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1课时学案A.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来自食物中的糖类B.人体中的蛋白质无法完全由糖类和脂肪转化而来C.血糖全部用于供能,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D.脂肪、糖类彻底氧化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水(3)(2018·四川遂宁)下列有关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尿液的形成与排出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B.人体只通过尿液和汗液两种形式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C.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D.人体的一部分代谢废物(如尿素、无机盐等)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所以适量饮水有利于健康(4)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可在甲处滤过并形成尿液B.乙是将尿液排出体外的结构C.尿素是在丙处形成的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会在丁处被重吸收【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三大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糖类提供的B.在人体内,肝脏和肌肉都能够合成糖元C.人体内的脂肪完全来自食物中的脂肪D.在一般情况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同样,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成糖类2.早晚空腹喝牛奶,不如喝牛奶时吃一些馒头等食品吸收率高,原因是前者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主要被用于( )A.氧化分解B.合成新的自身蛋白质C.合成脂肪D.以上三项都不是3.北京鸭在育肥期要填饲过量的糖类饲料,减少运动,从而使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

这说明( )A.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B.糖类可以转化为糖元C.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D.糖类可以转化为能量4.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缺乏锻炼等因素的影响,肥胖已渐渐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如何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已成为当前医学保健的重要课题。

你认为以下措施中属于科学减肥的是( )A.节食B.吃减肥药C.针灸减肥D.适当的体育锻炼5.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2.教学软件:教师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如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查询和分析、合理膳食的制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软件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3.网络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查询和比较,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了一个与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了实验操作。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实验操作中,学生们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动手能力。然而,我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实验过程中,过于依赖他人的意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文字描述,用简练的语言和符号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
4.突出重点:板书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营养物质的作用和吸收过程等,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关键知识点。
5.准确精炼:板书内容应准确无误,避免模糊不清的文字和符号,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记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制定合理的膳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是如何维持的;2. 掌握人体内常见物质的浓度调节机制;3. 理解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1. 人体内物质的来源和去向;2. 体液中常见物质的浓度调节;3.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维持机制。

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人体内的各种物质是如何维持动态平衡的?为什么动态平衡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二、进修:1. 人体内物质的来源和去向:人体内的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和水,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被运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发挥作用。

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则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2. 体液中常见物质的浓度调节:人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间液等,其中包含各种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

这些物质的浓度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体内通过调节水分的摄入和排出、调节肾脏的滤过速率等方式来维持体液中物质的浓度平衡。

3.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维持机制:人体内的各种物质需要在细胞内外之间进行交换和平衡,这需要依靠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和激素等调节因子来实现。

当体内某种物质浓度过高或过低时,身体会通过负反馈机制来调节,保持物质的平衡状态。

三、讨论:请同砚们讨论以下问题: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体内物质的平衡?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到人体内的各种物质是如何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动态平衡的,体内物质的平衡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五、作业:1. 思考: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是如何维持的?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体内物质的平衡?2. 阅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体内物质的平衡调节机制。

六、拓展:可以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维持机制,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加以应用。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在我们的身体里,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在不断运动、流动,维持着我们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这些物质包括水分、营养物质、废物等,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非常重要,任何一种物质的过多或者过少都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知识。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体内水分、营养物质、废物的来源、作用及平衡调节;2. 掌握体内物质动态平衡与健康的关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身体内部的物质平衡情况。

三、学习重点1. 体内水分的来源、作用及调节;2.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代谢;3. 废物在体内的生成、排泄过程及调节。

四、学习内容1. 体内水分的平衡1.1 水分的来源和作用1.2 水分的调节机制2. 营养物质的平衡2.1 营养物质的来源和作用2.2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代谢过程3. 废物的平衡3.1 废物的生成和排泄过程3.2 废物的调节机制五、学习方法1. 理解性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学习资料阅读等方式,了解体内物质的来源、作用及平衡调节机制;2. 实践性学习: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体内物质平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创新性学习: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六、学习评估1. 参与课堂讨论、互动练习;2. 完成相关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3. 本学期末,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体内物质平衡的掌握程度。

七、课堂延伸1.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体内物质平衡的理解;2. 实地考察医院、实验室等,了解实际应用情况;3. 针对相关疾病或健康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提高健康知识水平。

八、课程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展开,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健康意识。

第二课时一、导入在生物学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其中就包括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实验探究高三物理教案

动态平衡实验探究高三物理教案

动态平衡实验探究高三物理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动态平衡实验,探究物体的质量和重心在平衡时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支架2、木条3、楔子4、滑轮5、吊坠6、线三、实验步骤1、将支架竖立并夹住木条,将木条固定。

2、在木条一端固定一个楔子,并在另一端装上一个滑轮,将吊坠穿过滑轮并挂在木条下端。

3、移动吊坠位置,使引起木条倾斜,记录吊坠所在位置。

4、在木条下端固定一根线,将吊坠放置在另一侧,并移动吊坠位置,使木条回到初始位置,记录吊坠所在位置。

5、比较两次记录的吊坠位置,计算物体的重心位置。

四、实验原理动态平衡实验是一种研究物体平衡条件的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物体的质量和重心在平衡时的作用。

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质量。

物体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独立于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质量越大,所需的力也越大。

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重心。

物体的重心是指物体所有质点形成的质点的位置。

重心可以用物体的形状、质量和密度分布来计算。

物体的重心对于平衡十分重要,当物体受到一定的力矩时,只有重心位置处于支点上才能保持平衡。

在动态平衡实验中,物体的质量和重心位置对于物体平衡状态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在实验中,当吊坠的重心位置发生改变时,所需的力矩也会发生改变,这会导致物体平衡条件的改变。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中检验不同吊坠重心位置下的物体平衡状况,以探寻物体质量和重心在平衡时的作用。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当吊坠的重心位置改变时,木条所需要的支撑力矩也会发生改变。

2、当吊坠重心位置恰好在支点上时,所需支撑力矩为0,物体处于静态平衡状态。

3、当吊坠重心位置不在支点上时,所需支撑力矩不为0,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4、当木条回到初始位置时记录的吊坠重心位置即为物体重心位置。

由以上结论,我们可以总结出物体质量和重心在平衡时的作用。

当物体处于静态平衡状态时,物体的重心位置必须与支点重合,以保持物体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1课时)
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
一、教材分析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第5节,三大类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血液运输后最终进入人体细胞中,部分物质在细胞中合成了所需要的有机物,部分物质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以代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而分解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则通过泌尿等形式排出体外。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抽象的新陈代谢概念,认识到新陈代谢是细胞中物质合成、能量贮存与物质分解、能量释放这间的动态平衡过程,也是细胞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教材处理应强调结构性,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解决好教材与学生先备知识、认知发展水平间的矛盾。

问题情境设置要考虑到在具体情境下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并能帮助学生产生知识间的正向“学习迁移”。

课堂上要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探索的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性评价,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潜能的机会。

三、教学思路
这部分内容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

因此,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体,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生理现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经过教师的精心设疑,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去探究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中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适当辅助教学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生动的印象。

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图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信息,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可以采取自学,讨论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并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做出解释。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人体细胞中的利用过程
2.列举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说出尿的形成过程;说明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3.懂得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意义
4.概述新际代谢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看实物,培养学生观察模型、图例、实物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描述和正确表达。

2.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自主搭配食物,均衡饮食,在劳动、活动、病理状态时能
及时调整人体水盐平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泌尿系统卫生知识,提高自身保健能力,珍惜自身每一器官珍惜生命。

克服偏食毛病,养成良好的均衡膳食习惯。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道德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

难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含义)尿的形成。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

六、教具准备
课件。

图片(正常人、胖子、病人的图片),泌尿系统、肾单位、尿的形成、人体新陈代谢等图。

实物:猪的剖开肾脏一个。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设问:同学们上课思考问题时,神经细胞需要不断消耗能量,记笔记时,骨骼肌细胞需要不断消耗能量,那么,细胞中的能量从何而来?
各种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会通过各种途径而被利用。

除了氧化供能外,还用来构成我们的身体。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营养物质的利用
阅读思考题:(阅读后组织交流)
(1)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
(2)这些营养物质如何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
(3)营养物质到达组织细胞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1.糖类的吸收和利用
吸收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利用供能;多余的部分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人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储备。

食物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供能
肝糖元的分解―→血糖―→合成糖元贮存
脂肪、蛋白质的转化转变为脂肪贮存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
设问:除了糖类能提供能量外,还有什么营养物质可提供能量?
2.脂肪的吸收和利用
一部分被组织细胞利用,另一部分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贮存起来。

需要时可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

食物的消化吸收合成脂肪,贮存能量
血糖转化氧化分解供能
体内脂肪分解转变为血糖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
3.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消化为氨基酸后被小肠所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一部分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又会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另一些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食物的消化吸收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
―→氨基酸―→氧化分解供能
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合成糖类和脂肪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尿素、尿酸)
设问:以上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在那里进行?
小结:三类物质在人体组织细胞中进行着不断地合成和分解,新旧不断更替。

讨论:如果一个人好吃懒动或过度节食会带来什么后果?
――好吃懒动的人每天消耗的能量较少,所以多余的能量将会被贮存起来,人就会变胖。

过度节食的人,获得少,消耗多,结果会体质下降,甚至神经性厌食。

儿童获得能量>消耗能量生长发育
4.获得能量=消耗能量+贮存能量成人获得能量=消耗能量维持平衡
老人获得能量<消耗能量变瘦衰老过渡:在我们利用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合成身体新的组成物质同时,会产生一些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否则将会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废物如何排出体外呢?
肺:H2O蒸气、CO2
排泄途径皮肤:汗液(水、无机盐、尿素)
泌尿系统:尿液(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
在这三种排泄途径中,皮肤占10%,呼吸系统占10%,泌尿系统占80%所以泌尿系统的排泄作用是最重要的。

★泌尿系统
思考:(根据书本知识,结合多媒体)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有什么功能?
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产生尿液
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1.肾的外形和位置:
肾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两侧,
有一对,形像蚕豆。

2.肾的结构
读图:外层是皮质,内层是髓质,中央是一个空腔,叫肾
盂,肾盂和输尿管相连。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分为肾小体和肾
小管,而肾小体又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⑴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
水、无机盐、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

⑵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3)尿的排出
读图:肾单位(形成)→肾孟→输尿管→膀胱(暂存)→尿道排出体外
注意:尿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思考: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什么原因?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分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吸收所造成。

思考:你知道正常人原尿和血浆的区别吗?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呢?
——与血浆相比原尿中无血细胞、蛋白质;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有葡萄糖。

(三)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1.学到了什么?
2.讨论:青少年与老年人相比较,每天所获得的能量有何区别?
3.思考:
(1)血尿、蛋白质尿、病症在哪里?(肾小球通透性病变,或肾小球肾炎)
(2)糖尿病的病理?(血液中G超过0.1%,肾小管不能重吸收)
(3)肾功能衰竭,后果如何?
(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中毒死亡。

对策:肾移植、人工肾)
课外作业:作业本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1 课时
1.营养物质的利用
三类营养物质一部分被用来氧化供能,一部分用来构成我们的身体。

2.体内能量的获得
获得的能量= 消耗的能量十贮存的能量。

3.体内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以汗液形式排出——皮肤;以气体形式排出——呼吸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泌尿系统4.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尿液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九、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学生能对泌尿系统中各器官的组成和功能进行理解,能对肾的结构、组成能掌握,能说出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对于尿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多媒体课等直观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同时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避免出现肾小球、肾小囊、收集管等大量的名次和概念以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教学中应强调:滤过时,不仅滤出血液中的废物,而营养物质与废物一起滤出;重吸收时,只有有用的营养物质而不吸收废物,最终导致废物被浓缩而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对于排泄和排遗的物质很多学生易搞混,应加以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