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灾害及其应对

合集下载

海洋管理中的海洋灾害管理与应对

海洋管理中的海洋灾害管理与应对

海洋管理中的海洋灾害管理与应对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潜力巨大的经济价值。

然而,海洋灾害的频发给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海洋灾害管理及其应对成为了海洋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一、海洋灾害的类型海洋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海啸、风暴潮、海洋酸化等。

而人为灾害则包括油污染、水污染、非法捕捞等。

不同类型的海洋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与应对措施。

二、海洋灾害管理的原则1. 综合管理原则:海洋灾害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三个方面的因素,确保管理措施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2. 预防为主原则:海洋灾害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加强监测预警、科学规划和建设防护设施等手段,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 效果和合规原则:海洋灾害管理的措施必须符合科学有效的原则,并且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确保措施的合规性和可行性。

三、海洋灾害管理的具体措施1. 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建立完善的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包括气候变化的监测、海洋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以提前发现和预防灾害的发生。

2.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做好灾害应急响应工作,快速有效地应对海洋灾害。

3. 加强调查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展海洋灾害调查研究项目,加强对海洋灾害发生机理和规律的认识,提高灾害管理和应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界海洋灾害,共享信息和技术资源,提高海洋灾害管理的水平。

四、海洋灾害管理中的挑战和对策1. 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加大投入,开展科技研发,提升我国在海洋灾害监测技术方面的能力,完善海洋灾害监测网和数据库建设。

《常见的海洋灾害》 讲义

《常见的海洋灾害》 讲义

《常见的海洋灾害》讲义一、海洋灾害的概述海洋,这一广阔而神秘的领域,既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尽的机遇,也隐藏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和危险。

海洋灾害,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海洋灾害通常是指由于海洋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如强烈的风暴、海浪、海冰、海啸、赤潮等,或者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所引发的一系列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事件。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给沿海地区的居民、渔业、航运、旅游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了解常见的海洋灾害,对于提高我们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常见的海洋灾害类型1、风暴潮风暴潮是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当风暴移向陆地时,由于其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导致海水向海岸堆积,潮位迅速升高,甚至超过警戒水位,淹没沿海地区。

风暴潮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巨浪,对沿海的港口、码头、海堤、房屋等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风暴潮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沿海地区都有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到台风的影响,风暴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相对较高。

2、海浪海浪是由风引起的海水波动现象。

正常情况下,海浪的波高和波长相对较小,不会对海洋活动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在强风、气旋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海浪会变得汹涌澎湃,波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巨大的破坏力。

巨浪可以掀翻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破坏沿岸的建筑物和海滨浴场,给海上航行、渔业捕捞和沿海旅游等带来严重威胁。

此外,长时间的海浪冲击还可能导致海岸线的侵蚀和后退,改变沿海的地形地貌。

3、海冰海冰是指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冰。

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海面会大面积结冰,形成海冰。

海冰的存在会对航运、渔业和海洋石油开采等活动造成阻碍。

当海冰迅速形成或大面积堆积时,可能会挤压和损坏船舶、海上平台等设施。

海洋灾害应对策略

海洋灾害应对策略

海洋灾害应对策略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

然而,海洋在为我们带来无尽福祉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其中海洋灾害便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海洋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不仅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还会给沿海地区的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冲击。

因此,深入研究海洋灾害的应对策略,提高我们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见的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冰、赤潮、海浪等。

风暴潮通常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导致海平面异常升高,淹没沿海地区。

海啸则大多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滑坡等引发,其传播速度快,能量巨大,能够瞬间摧毁沿海的一切。

海冰在寒冷的季节可能会大面积形成,阻碍海上交通和渔业活动。

赤潮是由于海水富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导致的海水变色现象,它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渔业资源。

海浪虽然是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当海浪过大时,也可能会对海岸设施和船只造成破坏。

面对如此多样且危害巨大的海洋灾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全面、科学且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监测预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建立完善的海洋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海洋浮标、沿岸观测站等多种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海洋气象、海况等数据。

同时,运用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和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例如,在台风来临前,准确预测风暴潮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以便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也是必不可少的。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海洋灾害,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灾害发生时的人员疏散路线、避难场所的设置、救援物资的储备和调配、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协调等方面。

并且,要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和修订,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再者,加强工程防护措施是抵御海洋灾害的重要手段。

在沿海地区修建防波堤、海堤、防潮闸等防护工程,可以有效地减轻海浪、风暴潮等灾害的影响。

海洋灾害应急处理措施

海洋灾害应急处理措施

海洋灾害应急处理措施海洋灾害是指海洋环境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海啸、台风、海洋污染等。

这些灾害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因此,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对于减轻灾害损失、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海洋灾害应急处理措施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

一、灾害预警体系的构建海洋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力使得事先的预测和预警成为应急处理的基础。

因此,建立健全的灾害预警体系是应对海洋灾害的首要任务。

该体系应包括灾害预测、监测和信息传播等环节。

在灾害预测方面,运用气象、海洋学及相关技术手段,提前发现和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事件。

同时,监测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灾害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最后,将预警信息快速传递给有关部门和公众,提供灾害应对的准备时间和路径。

二、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一旦海洋灾害发生,及时有效的处置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灾害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灾害应急预案应明确各级应急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在各级应急机构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协调机制。

预案中应包含灾后救援和救助措施,危险区域的封锁和撤离安置,供应线路的保障等。

制定了灾害应急预案后,进行定期演练和模拟演练是必不可少的,以保证相关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和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三、灾后快速处置与恢复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快速的灾后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是保护生命财产和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首要任务。

应急处理工作需要首先进行人员搜救和紧急救助,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同时,对受损设施和资源进行快速评估和修复,恢复供应线路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外,对环境的修复和污染物的清理也是灾后处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海洋灾害往往具有跨国界、跨地区的特点,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是应对海洋灾害的重要措施。

各国和地区应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机制,及时交流灾情和应对经验,共同应对灾害。

此外,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议和交流活动,提高各国在灾害应对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与减轻海洋灾害的措施与技术

与减轻海洋灾害的措施与技术

与减轻海洋灾害的措施与技术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引起的灾害事件,如海啸、海洋污染、海岸侵蚀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系统都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来减轻海洋灾害的影响。

一、减轻海洋灾害的措施1. 加强海洋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海洋监测与预警系统对预测和及时应对海洋灾害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监测网,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和灾害信息。

同时,完善地震、海啸、气象等专业预警机构的建设,提高预警能力和及时性。

2. 推动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海洋灾害常常跨越国界,因此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是减轻海洋灾害的关键。

各国可以分享海洋观测数据、科学研究成果和应对经验,共同应对海洋灾害的挑战。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和多边协定,加强跨国界海洋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

3. 持续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的发生与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密切相关。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包括控制海洋污染、树立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模式、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可有效减少海洋灾害的发生。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运行规律,为灾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海岸线管理与防护工程建设海岸侵蚀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灾害现象,为了减缓海岸退缩和保护沿海地区,需要加强海岸线管理和防护工程的建设。

采取工程手段,如建立海堤、固定沙丘等;发展海岸防护植被,如沙草、碱蓬等,以提高防护效果。

二、减轻海洋灾害的技术应用1. 海洋灾害预测与模拟技术在海洋灾害的预测与模拟中,数值模拟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数值模型,可以预测和模拟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过程。

同时,借助高性能计算平台,加速模型运行和数据处理,提高预测和模拟的准确性和效率。

2. 空间遥感与GIS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海洋灾害的观测和预警能力。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了解和评估灾害事件的规模和影响范围,为灾后救援和抢险提供决策支持。

海洋灾害的防治与管理

海洋灾害的防治与管理

海洋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发生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如海啸、飓风、台风、海洋污染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还对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风险。

为了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防治和管理海洋灾害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海洋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措施,以期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海洋灾害防治的迫切性海洋灾害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迫切性。

首先,海洋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海洋灾害如海啸、飓风等不仅对沿海地区的渔业、航运和旅游业等经济产业造成巨大影响,也会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连锁反应,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不稳定性。

其次,海洋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海洋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海洋灾害发生时,污染物会进入海洋,破坏珊瑚礁、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长期不可逆的伤害。

最后,海洋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许多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活和生计严重依赖海洋资源,当海洋灾害来临时,人们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海洋灾害的防治和管理迫在眉睫。

二、海洋灾害防治与管理的策略为了有效防治和管理海洋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涉及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体的合作。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1. 提高海洋灾害的监测与预警能力。

完善海洋灾害监测系统,建立准确、及时的预警机制。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和卫星监测,提高海洋灾害监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2. 加强海洋灾害防护设施建设。

在沿海地区建立海洋灾害防护体系,修建防护墙、围堤等工程,以减轻海洋灾害对设施和人员的威胁。

同时,加强海岸带的保护和恢复,增加自然生态系统对灾害的 bufferedの capacity7,提高防洪和防风的能力。

3. 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强对海洋灾害的研究,提高对灾害的认识和理解。

积极探索新的防治和管理技术,如海洋灾害预测和响应技术,以提高防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海洋之灾的技巧

海洋之灾的技巧

海洋之灾的技巧
海洋之灾是指海洋中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海啸、飓风、强烈的海浪等。

面对海洋之灾,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 灾前准备:提前了解海洋之灾的发生可能性和发生规律,在灾前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购买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救生衣、救生圈、浮标等。

2. 绕过危险区域:在海洋灾害即将来临之前,要尽早避开可能受灾的危险区域,尽量靠近陆地或移动到相对安全的区域,远离海岸线。

3. 寻找高地:如果已经身处危险区域,应该尽快向高地转移,找到海拔较高的地方躲避,避免被海浪冲击。

4. 遵循指引:遵循当地政府或救援机构的指引,寻找避难所或撤离路线,并跟随他们的指示行动。

5. 保持冷静:在海洋灾害发生时,保持冷静、镇定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惊慌失措,要妥善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 寻找庇护所:寻找坚固的建筑物、高地或其他可提供保护的地方,避免暴露在海浪、风暴或其他灾害的影响下。

7. 保持通讯:尽量保持与外界的通讯联络,向亲友或救援机构报告自己的安全情况,以便得到及时的救援。

8. 注意自身安全:在被困或无法躲避的情况下,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尽量采取避难措施,如找到坚固的支撑物、抓住浮木等,尽量不要游泳或靠近危险物体。

9. 参与救援:如果有条件和能力,可以参与救援行动,提供帮助给需要救助的人员,但必须确保自身安全。

总之,面对海洋之灾,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保持冷静、决策明智,并且按照相关指引行动,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最新

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最新

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最新海洋灾害是指发生在海洋中的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如风暴潮、海啸、海城、酸性沉积物等,给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害,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制定最新的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十分重要。

1.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体系是及时掌握海洋灾害情况、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

通过先进的遥感技术、卫星监测和气象预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和天气变化,对于风暴潮、海啸等灾害提前进行预警,减少灾害的损失。

2.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海洋灾害科研和技术创新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

通过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力量,研究海洋灾害的发生机理和规律,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同时,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研发先进的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救援装备和技术设施,提升海洋灾害的应对能力。

3. 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紧急响应机制,对于迅速应对海洋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洋灾害发生时,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进行灾害应急工作。

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享海洋灾害紧急救援经验和资源,提高应对能力。

4. 推行生态修复和保护海洋灾害往往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推行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是治理海洋灾害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减少人为干扰,恢复和创造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其恢复和稳定能力。

同时,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减少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灾意识对于海洋灾害的治理和减灾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认识和风险意识,引导公众在海洋活动中遵守规章制度,保护海洋环境,减少人为灾害。

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的最新发展主要包括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建立紧急响应机制、推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以及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海洋防灾减灾综合解决方案

海洋防灾减灾综合解决方案

海洋防灾减灾综合解决方案一、预警监测体系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海洋灾害,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监测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海洋环境监测:通过卫星、浮标、船舶等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海浪、海温、海流等关键信息。

2. 灾害预警: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历史数据和预测模型,对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进行预警,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二、灾害应对措施在灾害发生时,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少灾害损失。

这些措施包括:1. 应急响应: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各方资源,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险救灾。

2. 灾害防控:对灾害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预测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疏散人群、加固建筑物等。

3. 灾后恢复:在灾害结束后,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灾后恢复工作,包括清理废墟、修复基础设施等。

三、科技创新支撑为了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支撑。

具体措施包括:1. 研发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通过研发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2. 建立预测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推广新技术应用:将新技术应用于海洋防灾减灾领域,如无人机、大数据等,提高工作效率和应对能力。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海洋灾害,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具体措施包括:1. 参与国际组织: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共同应对全球性海洋灾害。

2. 分享经验和技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全球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3. 联合培训和演练:组织联合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五、公众教育与宣传为了提高公众对海洋防灾减灾的认识和意识,我们需要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

具体措施包括:1. 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册、宣传片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海洋防灾减灾知识。

2. 加强学校教育:将海洋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提高青少年的防灾意识。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发生的各种灾害事件,如海啸、飓风、台风、海洋污染等,不仅给海岸线及周边地区带来严重威胁,还会对渔业、交通、旅游等相关行业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应对海洋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完善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进行探讨。

一、灾害类型及等级划分海洋灾害的类型众多,例如海啸、飓风、台风、海洋油污染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的海洋灾害,我们应针对每一种灾害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灾害的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比如,对于海啸,可以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等级,以便灵活、迅速地展开救援、防护等工作。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与落实1.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为了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施效率,制定预案时应明确预案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比如,在一个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中,可以设立指挥部、救援队、宣传组等不同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2. 预案内容的确定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灾害的概述、应急组织和配合流程、资源调配与利用、群众疏散与安置等方面。

在制定预案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并确定应急响应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3. 预案的演练与培训为了确保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地应对灾害事件,应急演练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可以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并使参与救援工作的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并掌握相关技能。

三、信息收集与监测系统建设1. 建立信息收集机制信息收集是应急预案制定的基础,只有掌握到灾害发生的准确信息,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灾害应对。

因此,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机制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建立灾害监测网、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通信渠道等方式,获取灾害信息。

2. 建设监测系统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事件,需要建设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

这包括气象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通过监测系统的建设,可以提前发现灾害的迹象,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应急预案如何应对重大海洋灾害

应急预案如何应对重大海洋灾害

应急预案如何应对重大海洋灾害海洋,这个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广阔领域,既蕴藏着无尽的资源和奥秘,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和威胁。

重大海洋灾害,如海啸、风暴潮、海冰等,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可能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灾害,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

其主要目标是在重大海洋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而遵循的原则应包括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处置;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等。

在预防阶段,准确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是应急预案的关键组成部分。

这需要整合多种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海洋浮标、岸基雷达等,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建立专业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能够提前预判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规模和影响范围。

当预警信息发出后,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迅速将信息传递给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和人群,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范准备。

比如,提前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加固沿海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储备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应急救援设备。

当重大海洋灾害来临时,高效的应急指挥和协调机制必须立即启动。

设立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由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团队、救援队伍等共同组成,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及时收集和传递至关重要。

通过现场观测、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实时掌握灾害的发展态势和影响情况,为指挥中心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物资保障也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环节。

组建包括消防、武警、医疗、交通等多部门的专业救援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在复杂环境下的救援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同时,提前储备充足的救援物资,如帐篷、食品、药品、救生设备等,并建立合理的物资调配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送达受灾地区。

海洋灾害应对策略

海洋灾害应对策略

海洋灾害应对策略海洋,这颗蓝色星球的生命之源,既赋予了我们无尽的资源与美景,也隐藏着诸多潜在的威胁。

海洋灾害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风暴潮、海啸、海冰、赤潮等,它们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海洋灾害的应对策略,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海洋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是应对的关键一步。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海洋监测系统,包括卫星遥感、浮标、雷达、海洋站等多种手段相结合。

通过这些设备和技术,我们能够实时获取海洋的温度、盐度、海浪、海流等重要参数,以及气象信息,从而对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预警的精度和时效性。

在预警信息的发布方面,要确保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到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和人群。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预警发布机制,利用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将预警信息及时送达。

此外,还应加强对公众的海洋灾害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预警信息的理解和响应能力。

例如,定期开展海洋灾害应急演练,让人们熟悉在灾害来临时应如何采取正确的行动进行自我保护和疏散。

其次,完善的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是抵御海洋灾害的重要保障。

沿海地区应加强海堤、防波堤、防潮闸等防护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其抵御风暴潮、海浪等灾害的能力。

同时,对于港口、码头、海滨旅游区等重点区域,要进行专门的防护设计和加固。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海洋灾害的影响,合理布局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避免在易受灾区域建设重要设施。

另外,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对于减轻海洋灾害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能够起到缓冲和调节的作用,例如红树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削减海浪的能量,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减少过度捕捞、海洋污染、非法填海等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

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等措施,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海洋灾害是指发生在海洋中的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如海啸、台风、风暴潮、油污事故等,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和执行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一、灾前准备1. 资源调配:建立完善的资源储备和调配措施,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集各类物资和人员。

2. 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海洋灾害预警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早掌握灾害信息并向相关单位和公众发布预警通知。

二、灾中应对1. 救援行动:根据海洋灾害的特点和灾情严重程度,组织相关力量进行灾害事故救援行动,包括人员疏散、抢险救援、医疗救治等。

2. 紧急措施:制定详细的灾害应急措施,如关闭渔场、禁止航行、停工停产等,以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灾后恢复1. 灾后评估: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评估,分析灾害原因和救援行动的效果,为今后制定更精细化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2. 生态修复:制定海洋灾害后的生态修复方案,加强对受灾区域的监测和管理,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稳定。

四、国际合作1. 信息共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灾害预警、救援和恢复方面的信息和经验。

2. 联合演练:定期开展联合演练,提高多国间的沟通和救援协调能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公众教育1.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灾害防范和应急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应对能力,减少灾害对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害。

2. 专业培训:开展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只有加强各方合作,提高应对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海洋灾害,保护我们的海洋资源和社会稳定。

第一节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第一节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灾害防控措施
总结词
综合性的灾害防控措施是减少海洋灾害损失的关键。
详细描述
包括建设防波堤、防护林、护岸工程等基础设施,提高海岸线的防护能力;同时 推广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灾害应对能力。
应急救援与响应
总结词
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与响应是应对海洋灾害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在海洋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救援,提供医疗、物资、生活等方面的支 援;同时加强灾后现场管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海上能源开发
海浪对海上风电、石油钻井等能源开发设施造 成破坏。
沿海地区影响
海浪对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港口、海滩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海啸
01
02
03
重大人员伤亡
海啸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往往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海啸对沿海城市的建筑物 、基础设施和财产造成严 重破坏。
区域性灾难
海啸对受灾地区的经济和 社会生活造成长期影响, 需要大规模的重建和援助 。
某沿海水域应对赤潮的案例
总结词
该沿海水域针对赤潮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包括监测、预警、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详细描述
该水域因富营养化等原因易发生赤潮。政府和水域管理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监测水质、预警系 统建设、生态治理等,有效减少了赤潮的发生和影响。
某极地地区应对海冰灾害的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02
常见海洋灾害及危害
风暴潮
破坏沿海设施
风暴潮伴随大风和巨浪,对沿海 的建筑物、船只和基础设施造成
严重破坏。
威胁生命安全
风暴潮可能导致溺水、船只翻沉等 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海洋也并非总是温柔和慷慨的,海洋灾害时有发生,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害,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本应急预案的主要目标是在海洋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原则1、以人为本: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优先考虑人的生命安全。

2、预防为主:加强海洋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做好预防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3、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行动,及时开展救援工作。

4、协同作战: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地区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海洋灾害。

5、科学施救:依靠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援措施,提高救援效果。

二、海洋灾害的类型和危害(一)风暴潮风暴潮是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风暴潮常常伴随着狂风巨浪,会淹没沿海地区,冲毁海堤、房屋和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二)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地质活动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啸波速极快,能量巨大,能够迅速席卷沿海地区,摧毁一切建筑物和生命。

(三)海冰海冰是指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冰。

在寒冷的冬季,海冰可能会对海上交通、渔业生产和海洋工程设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船舶被困、渔业受损和设施破坏。

(四)赤潮赤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聚集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

赤潮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导致渔业资源减少,还可能产生毒素,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海洋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海洋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海洋生态系统的自然灾害与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的自然灾害与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的自然灾害与保护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因素引起的、造成人类生命财产受损的突发性事件。

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

本文将重点探讨海洋生态系统所面临的自然灾害,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自然灾害1. 水文灾害水文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和海啸等。

洪涝灾害会导致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的淤塞和水土流失,从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

干旱则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缺水,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海啸作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水文灾害,不仅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直接伤害,还会引发海洋生态链的破坏,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包括飓风、台风、暴雨等。

飓风和台风会引发海水暴涨、风浪增大,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冲击。

暴雨不仅会导致海洋面积的增加,还会带来大量的淡水流入海洋,改变海洋水质,并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3. 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海底火山爆发和海底滑坡等。

地震作为一种地壳运动的自然现象,不仅会引起海岸带的抬升或下沉,还会造成海水的剧烈波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破坏。

海底火山爆发和海底滑坡会导致强烈的岩浆喷发和海域的剧烈变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数量产生重要影响。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应对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2.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面临洪涝、干旱等水文灾害的海洋生态系统,可以通过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实施水资源管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风险能力。

3.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大众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和个人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使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成为全民行动。

4. 推动国际合作自然灾害不受国界限制,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海洋生态灾难应急处理预案

海洋生态灾难应急处理预案

海洋生态灾难应急处理预案海洋生态灾难是指海洋环境遭受到严重污染或破坏,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甚至瘫痪的紧急事件。

面对此类事件,制定一套有效的应急处理预案对于减少灾害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

下面是针对海洋生态灾难的应急处理预案,旨在帮助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士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应对工作。

一、灾害评估与信息收集在发生海洋生态灾难之后,首先需要进行灾害评估与信息收集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成立灾害评估小组,包括环境专家、海洋生态学者等相关人士。

2.迅速了解灾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并及时通报上级主管部门。

3.收集关于灾害原因、范围和后果的详细信息,采用多种渠道获取数据,如利用卫星监测、调查问卷、现场勘查等。

4.评估灾害对生态系统和相关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分析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后果和扩散范围,为制定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应急措施的决策与落实在灾害评估与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制定应急措施的决策与落实是下一步的关键环节。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应急措施的优先级和目标。

2.制定具体的控制灾害蔓延的应急措施,包括紧急清理、救援、封堵等。

3.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应急物资的采购和调配工作,并确保物资的有效储备和使用。

4.组织应急机动力量,进行清理、修复和保护工作。

5.建立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紧密合作机制,共同应对海洋生态灾难。

三、灾后评估与恢复重建灾害的发生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应急措施落实之后,必须进行灾后评估与恢复重建的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组织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小组,包括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

2.进行灾后评估,详细了解灾害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程度,并寻找适当的恢复方法和技术手段。

3.及时开展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以确保灾后恢复工作的有效进行。

4.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法规和政策的修订,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灾害。

5.推动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灾害及其应对作者:庄伟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15年第04期海洋赐予了我们美好的休闲场所以及餐桌上丰富的海鲜食品,但有时海洋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害。

海洋灾害是指由于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海啸、台风、海冰、灾害性海浪、风暴潮、赤潮等。

大家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吗?它们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气候现象。

恐怖的海啸海啸的破坏力极强,那么是什么引发了可怕的海啸呢?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塌陷或滑坡所激发出的巨浪。

当然,如果人类在海底进行核爆炸的话也能产生人造海啸。

海啸的传播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600~1000千米,可在瞬间形成10~40米高的巨大水墙。

水墙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堤防,涌上陆地,吞没城镇、村庄、耕地,随即骤然退出,数分钟后再次涌入,有时反复多次,是沿海地区最为恐怖的海洋灾害。

可怕的海啸有没有预兆呢?其实,留心观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海啸是可以提前预知的。

小贴士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地震海啸、火山海啸和滑坡海啸。

地震海啸是由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会引发海啸,大约95%的海啸是由地震引发的。

具体地说,震级达到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触发海啸的可能。

断层垂直错动更易引发海啸,断层强烈的垂直上下运动会带动地面和海面产生强烈的浪涌,致使震荡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方式向远距离扩散。

如果震源深度在40千米至50千米时,地震波的扩散和影响范围都比较大,诱发海啸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

由于形成的机制各异,地震海啸分为“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两种。

火山海啸是指因火山爆发引起的海水剧烈扰动现象,又称“火山津浪”或“火山津波”。

它是火山活动主要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往往超过火山喷发的直接灾害。

滑坡海啸是指由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

产生海底滑坡有两个原因:一是海底大量不稳定泥浆和沙土聚集在大陆架和深海交汇处的斜坡上,产生“滑移”;二是由于海底蕴藏的气体喷发,导致浅层沉积海底坍塌,出现水下“崩移”。

海啸来临前的征兆:1.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

如果你听到周边有较强地震的消息,那就一定不要靠近海边哟!要知道,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12.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

如果海水暴退或暴涨,有时还会冒着泡沫,伴随着巨大的声响,这是因为地震造成的海底地壳沉降或隆起,使海水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

3.在海啸发生的前几天,渔民的捕鱼量可能超出平日的几至几十倍。

这并不是正常现象!这是大海在向大家发出危险信号呢!在海水暴退后,海滩上可能会蹦跳着各色未见过的鱼类。

这些鱼类基本都是生活在2 000米以下的深海处。

它们是被巨大暗流卷上海滩的。

深海鱼突然到了浅海或海滩,会出现内部血管破裂、胃翻出、眼睛突出眼眶外等明显特征,并很快死亡。

4.许多动物出现异常反应。

印尼海啸波及斯里兰卡距海岸3千米远的国家公园,这里是野生动物保护区。

海啸发生前,几百头野生大象、狮子和一些美洲豹狂躁不安,海啸到来前15分钟,这些动物冲出了动物园,然后向周围的高处迁徙:500多只鹿快速地冲出聚居的地方,拼命逃向旷野。

这是因为动物们可以感知到巨浪前进时产生的“信号”或者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某种噪音,而人类却1无法感知。

无情的台风在热带的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

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旋涡,这就是热带气旋。

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台风,也称为飓风、旋风。

之所以有这么多名字是因为发生地点不同,通常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地区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

台风过境时常常会带来狂风暴雨,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

台风登陆后裹挟而来的风暴、降水可能摧毁庄稼、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小贴士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划分标准亲爱的小读者,如果台风来临我们该怎么做呢?1.要保持消息畅通。

在家中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里的天气情况播报。

准备一个收音机(还要有备用电池)以防断电哟。

2.提前准备蜡烛和手电筒,可作家中断电后的照明使用。

提前储备食物、饮用水、电池和急救用品。

3.请家里的大人提前做好固定或收回屋外、阳台上的一切可移动物品的工作,将盆栽或其他重物搬离窗户,以防坠落。

4.如果风力过强,请远离窗户等可能碎裂的物品。

检查家中门窗是否密封好。

5.台风来时尽量不要出门,一定要出行的话建议乘坐火车。

在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一般受台风影响最大。

6.如果在户外,一定要尽可能远离建筑工地、电线杆、树木等地方,以防被坠落或倒塌物砸伤。

如需躲避尽量选择到高大坚固的建筑物下。

7.如果发生洪水,一定要关闭家中一切电源、水源以及煤气。

8.渔民在台风来临前,应听从指挥,将船舶行使到避风场所避风。

万一躲避不及或遇上台风时,应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救援。

“魔鬼”般的海冰小读者会不会觉得海冰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呀。

其实也不尽然,大家还记得电影《泰坦尼克号》吗?那艘豪华巨轮就是与冰山相撞的。

这就是海冰这个海中“魔鬼”在作祟。

海冰指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浮在海面的冰体,也包括进入海洋中的大陆冰川、河冰及湖冰。

海面上的流(浮)冰并不是一时就能够形成的,按形成和发展阶段可分为初生冰、冰皮、尼罗冰、莲叶冰、灰冰、灰白冰、白冰、一年冰和多年冰等。

海水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冰和流(浮)冰两大类。

按发展阶段,海冰可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冰、初期冰、一年冰和老年冰6大类。

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所特有的海洋灾害。

冰的膨胀力十分惊人,能把船体挤压得变形,使船舱破裂进水,甚至破坏港口、码头和海中的各种设施:海冰在风和海流作用下还会产生巨大的推力,有些海中建筑物、设施及钻井平台等在海水结冰或海水移动时倒于海中,就是海冰的巨大推力造成的:移动的冰山撞击力更为可怕,当行驶的舰船和漂移的冰块或冰山相撞时,就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会施魔法”的赤潮原本蔚蓝的大海,有时却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色、砖红色、绿色、黄色、棕色等。

就像被魔法师施了魔法一样。

看似色彩美丽的海面,其实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赤潮。

赤潮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能够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有一个别名,就是人们常说的“赤潮生物”。

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缺氧死亡: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可致鱼类死亡。

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因此遭到严重的破坏。

当鱼虾、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后,毒素便在它们的体内大量积累。

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我们把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暂时确定有10余种贝毒的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强10万多倍。

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

赤潮毒素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生。

那么,赤潮是怎样发生的呢?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大量含有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营养过剩),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

赤潮发生后,我们可以利用工程物理方法(播撒黏土)、化学方法(播撒有机除藻剂)以及生物学(投放可消灭这些有害藻类的微生物)的方法来治理赤潮。

但是,预防是关键。

1.人类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2.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如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控制海水的富营养化。

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内海或近海,有选择地养殖海带、裙带菜、羊栖菜、红毛菜、紫菜、江篱等大型经济海藻,既可净化水体,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可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翻耕海底,或以黏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

要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入养殖区。

不受欢迎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造成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在作怪。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叹降雨过多。

这种现象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

“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小贴士“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

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

“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是“男孩”的意思,“拉尼娜”是“女孩”的意思。

对“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普遍的看法是: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且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

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引起暴风骤雨,从而造成太平洋西部地区干旱,而太平洋东部地区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这种气候异常现象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由于暖流的增强,使海水温度大幅升高,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不过,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台风会明显减少。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高温、干旱,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1997年,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近50年来最干旱的年份之一。

长期干旱使得水资源严重减少,黄河下游发生了累计220多天的断流事件,致使土地干裂,粮食大量减产。

1998年夏天,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滞后影响,加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使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来的特大洪水。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暖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