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课程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任务书分析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任务书分析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通风除尘课程设计任务书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09月一、设计任务XXX电机公司电镀车间采暖通风系统工程设计二、电镀车间原始资料1.厂址:建于____市,气候资料查相关文献。

2.车间组成及生产设备布置见附图1,生产设备见表1。

3.建筑结构。

(1)墙——普通红砖墙;墙内有20毫米厚的1:25水泥砂浆抹面,外涮耐酸漆两遍。

(2)屋顶——带有保温层的大块预制钢筋混凝土卷材屋顶;(3)窗——钢框玻璃,尺寸为1.50×1. 80米;(4)地面——非保温水泥地坪;(5)外门——木制,尺寸为1.50×2.50米,带上亮子。

建筑结构的其它有关尺寸,如墙的厚度、屋顶保温层的厚度等,可参照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中表1所推荐的值,结合所给题目所在地点的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确定。

4.工作班制及室内空气条件本车间为两班工作制,车间室内空气条件如下:(1)温度冬季14~18℃夏季按工业车间卫生标准要求,不高于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3℃(2)湿度冬季湿作业部分取相对湿度为65%,一般部分取50%。

夏季不作规定5.工艺过程所有由厂内机械加工车间和热处理来的零件,首先进行表面清理,其方法有: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

机械处理体积较大的零件在喷砂室中去锈,体积较小的镀锌件在滚筒内用砂参石灰清除其上毛刺和氧化皮(湿法处理)。

化学处理需要化学处理的零件,先在苛性碱溶液中去油,对氧化层很厚的零件,则需在酸液中腐蚀去锈直到锈层消失为止。

⑴需要磷化处理的条件,经表面清理后用苏打水去油,在去油后进行磷化处理,处理后再在皂液和油中进行处理,以提高防腐力。

⑵零件经过表面处理后,在电镀前还要进行精细的电解去油和用淡的酸溶液去锈,然后进行电镀。

镀锌:零件在氰化液槽中挂镀。

镀镍:零件在酸性溶液中镀镍,在镀镍前需在氰化液中镀铜。

镀锡:在碱性溶液中镀锡。

镀铬:在铬液中镀铬,镀后在回收槽洗去附在镀件上的电解液。

⑶电镀后的零件均在冷水槽和热水槽内清洗。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说明书

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的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陪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的内容设计燃煤量为600kg/h的锅炉烟气的除尘系统。

(二)设计原始资料锅炉型号:SZL4-13型,共1台(2.8MW×4)设计耗煤量:600kg/h(台)排烟温度:160℃烟气密度(标准状态下):1.34kg/m3空气过剩系数:α=1.4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6%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当地大气压力:97.86kPa冬季室外空气温度:-1℃空气含水(标准状态下)按0.01293kg/m3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煤的工业分析值:CY=68% HY=4% SY=1% OY=5%NY=1% WY=6% AY=15% VY=13%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烟尘浓度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200mg/m3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900mg/m3净化系统布置场地如附图所示。

(三)设计应完成的工作⒈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⒉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确定。

⒊除尘器的比较和选择:确定除尘器类型、型号及规格,并确定其主要运行参数。

⒋管网布置及计算:确定各装置的位置及管道布置。

并计算各管道的管径、长度、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以及系统阻力。

⒌风机及电机的选择设计:根据净化系统所处理烟气量、烟气温度、系统阻力等计算选择风机种类、型号及电动机的种类、型号和功率。

⒍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的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有关设计的简图等内容。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掌握通风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能掌握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产生的原因及对人体的危害。

3.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通风与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生产环境中的通风与除尘需求,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

2. 学生具备选择合适通风与除尘设备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设备选型和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通风与除尘系统的示意图,进行技术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工业通风与除尘在保护工人健康、改善生产环境中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工业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业工程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但需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通风与除尘基本原理- 通风的基本概念、目的和分类- 粉尘特性、产生原因及危害- 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方式及其适用场景2. 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要求- 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通风系统阻力计算与风机选型3. 通风与除尘设备- 常见通风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常见除尘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设备的选型与配套设计4.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实例- 工业场所通风与除尘需求分析-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步骤与方法- 设计实例分析与讨论5. 通风与除尘系统CAD绘图-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与绘图技巧- 通风与除尘系统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课堂练习与作品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安排15个课时,具体进度如下:1-3课时:工业通风与除尘基本原理4-6课时:通风系统设计7-9课时:通风与除尘设备10-12课时: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实例13-15课时:通风与除尘系统CAD绘图教材章节及内容关联:《工业通风与除尘》教材第1章至第5章,具体内容与教材章节相对应,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报告书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报告书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小组成员:熊静宜 3润婉 3吴博 4晗 6雒智铭0专业班级:安全12-5指导老师:鲁忠良完成日期:2015.7.11目录1 引言2 第一工作区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计算2.1 各设备排风罩的排风量计算2.1.1 焊接平台1排风量计算2.1.2 焊接平台2排风量计算2.1.3 焊接平台3排风量计算2.1.4 加热炉排风量计算2.2 系统排风量及阻力计算2.2.1 通风除尘系统布置简图2.2.2 管段阻力计算2.3 管道压力平衡核算2.4 选择通风机和除尘器3 第二工作区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计算3.1 各设备排风罩的排风量计算3.1.1 镀铬1排风量计算3.1.2 镀铬2排风量计算3.1.3 镀铬3排风量计算3.1.4 酸洗排风量计算3.2 系统排风量及阻力计算3.2.1 通风除尘系统布置简图3.2.2 管段阻力计算3.2.3 管道阻力平衡校核3.3 风机的选择3.4 管道计算汇总1 引言工业通风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车间被生产活动所污染的空气排走,把车间悬浮的粉尘捕集除去,把新鲜的或经专门处理的清洁空气送入车间。

它起着改善车间生产环境,保证工人从事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条件,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作用。

本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在于对一个金属制造加工生产车间进行全面通风以及针对焊接台加热炉镀槽酸洗工艺进行局部通风的设计以期达到车间厂房的通风与除尘。

本设计的大体思路是,了解各工艺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成分并选择局部通风方式。

之后对参数进行设计计算需风量并进行相关管道计算,最后选择合适的通风机对厂房进行有效通风。

2 第一工作区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计算2.1 各设备排风罩的排风量计算第一工作区各设备工艺的参数如表2.1所示。

表2.1 第一工作区各设备工艺的参数表2.1.1 焊接平台1排风量计算设备1为焊接平台,尺寸:6009001000⨯⨯,有害物的成分为焊烟,采用侧吸罩。

侧吸罩为外部吸气罩的一种,它的作用: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生产设备不能密闭时,将其设置于有害源附近,依靠罩口的抽吸作用,在有害物散发地点造成一定的气流运动,把有害物吸入罩。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除尘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风除尘的基本概念,掌握通风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掌握除尘器种类、性能及适用范围,了解通风除尘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及相关标准,认识到通风除尘在环保事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风除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通风除尘系统;2. 提高学生分析、比较不同除尘设备性能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除尘器;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2. 激发学生对通风除尘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3. 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复杂理论知识接受程度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通风除尘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通风除尘基本概念:讲解通风、除尘的定义,通风除尘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安排:2课时。

2. 通风系统设计:介绍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流程和参数计算;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安排:3课时。

3. 除尘器种类及性能:讲解不同类型的除尘器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内容安排:4课时。

4. 通风除尘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典型行业通风除尘需求,介绍实际应用案例;教材章节:第四章;内容安排:2课时。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掌握通风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通风与除尘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设计标准和评价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通风与除尘需求,提出合理的通风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完成工程任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工业通风与除尘,认识到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对环境保护和工人健康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工程实际问题解决的乐趣,激发对工程技术学习的兴趣。

3.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社会主义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通风基本原理:介绍工业通风的概念、目的、分类,通风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业通风概述- 内容:通风需求、通风方式、通风系统组成。

2. 除尘技术及其设备:讲解不同类型的除尘设备,如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及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除尘技术及其设备- 内容:除尘设备分类、工作原理、性能比较。

3.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阐述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评价指标。

- 教材章节:第三章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 内容:设计原则、系统布局、风量计算、设备选型。

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通风与除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工业通风与除尘案例分析- 内容:案例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

5. 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设计实践- 内容:设计任务、操作步骤、计算方法、成果评价。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指导书新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指导书新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指导书新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的和任务通过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的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工业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实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具体应完成以下任务:(1)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给定条件下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各类参考资料,掌握查阅科技文献资料的方法,学会科学运用科技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与本课程设计有关的工程设计规范,能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基本的工程技术图表。

(4)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二、基本内容与要求1.课程设计内容(1)除尘管道设计(管道摩擦阻力、局部阻力计算,管道压力分布分析计算,管道尺寸计算,均匀送风管道的计算);(2)排风罩设计(排风罩的形式确定、排风量计算);(3)除尘器选择(除尘器的效率、阻力、处理风量的计算);(4)通风机选择(通风机风量、风压、功率、效率的确定);学生根据给定设计材料,分析后,合理安排设计内容,进行以上4方面的设计,最终完成整个系统的通风与除尘设计。

2.设计步骤(1)确定通风除尘系统方案,绘制管路系统轴测图;(2)对管路系统分段,标注管段长度、风管部件位置等进行编号;(3)假定管段系统不同管段的风速;(4)根据假定速度和已知管段的风量确定各管段的管径、计算管路阻力;(5)通风除尘系统中各并联支管的阻力平衡计算,其差值不宜大于10%,一般不超过15%;(6)计算系统管路总阻力;(7)除尘设备和通风机的选择。

3.基本要求(1)设计之前,仔细阅读设计大纲和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的和任务;(2)弄清设计材料中尘源分布及特点;(3)计算、设备选型必须有科学依据或依照专门的设计规范;(4)设计图纸必须清晰、整洁,符合工程图的基本要求;(5)学生可分组进行,每组人数不超过5人,最终需每人提交一份设计说明书,要求手写,可插入打印图片;(6)独立编写设计说明书,字数不低于5000字,并列出参考文献资料目录。

除尘与输灰课程设计任务书2019

除尘与输灰课程设计任务书2019

除尘与输灰系统及设备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课程名称:除尘与输灰系统及设备课程设计院(系、部):环境工程系专业:电力环保班级:电力环保111起止日期:2013-11-18~2013-11-22指导教师:张雯娣➢课程设计任务书3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教研室审查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系主任意见:系主任签字:年月日附件课程设计撰写格式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格式要求课程设计应包含封面、设计任务、设计说明书(正文)、参考文献、设计图纸几个部分。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的撰写内容及格式要求如下:1.内容要求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项目齐全,概念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炼、内容正确、条理分明、结构严谨;标点符号清楚、准确;对方案的分析与论证,要观点鲜明、结论正确;对资料选用、数据测试、参数计算,应力求准确。

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应由摘要、目录、设计任务、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1)目录建议采用自动生成的目录。

操作方法:文件(菜单上)→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

(2)设计任务说明选择的题目,已知的数据,提出设计思路。

(3)前言进行课题调查与资料收集过程,研究该题目的背景,目前该除尘器的研究使用状况简介,以及协作人员和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4)正文正文是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主体部分,包括所选除尘器设计的理论分析、方案论证、实验数据、计算结果、图表分析、资料运用和结论性意见等。

(5)结论结论包括最终的设计成果、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列出撰写设计书时参考了哪些主要书刊、资料。

包括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等。

(8)附录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

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过大。

2.格式要求(1)编排格式正文部分每一章节的编号和各级标题的格式应保持前后一致。

(2)打印格式课程设计要求一律采用计算机打印。

除尘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除尘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待除尘电厂基本情况某电厂地处东南季风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春季温暖雨连绵,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凉爽干燥,冬季低温,少雨雪。

根据当地气象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其特征值如下:累年平均气压:1011.0hPa累年最高气压:1038.9hPa累年最低气压:986.6hPa累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9.9℃厂址处全年北(N)风出现频率为20.0%,西北(NW)风出现频率为14.7%,西(W)风出现频率13.1%,南(S)风出现频率6.0%,东北(WE)风出现频率9.6%,东(E)风出现频率8.3%,东南(SE)风出现频率8.0%,西南(SW)风出现频率7.2%,静风出现频率为13.1%。

电厂烟气情况:烟气量 Q =500,000 m3/h(工况)废气温度 tj =350-400℃ tc=330-370℃含尘浓度 C =5-10g/m3 (工况)煤挥发分A=26.6%(烘煤时)电厂所用煤的组成成分粉尘粒径分布粉尘比电阻二、除尘器设计要求烟气量 Q =500,000 m3/h(工况)出口粉尘浓度:100mg/m3(标准工况)三、设计参数1、电场风速选择2、确定所需的收尘极面积、间距3、确定电场数4、电晕线选型(给出图纸)5、收尘极板选型(给出图纸)四、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1、电除尘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要求(一)课程设计文本结构1)课程设计任务书2)课程设计目录3)课程设计正文4)致谢5)附录6)参考文献2、课程设计内容要求根据三中所确定内容,给出设计参数,要求:1)给出设计依据2)给出设计过程3)给出参考文献出处五、基本参考文献[1]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除尘设备设计》.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 (日)通产省公安害保安局《除尘技术》. 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7.[3] 鞍山矿山设计研究院《除尘设计参考资料》.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78.[4] 黎在时. 《电除尘器的选型安装与运行管理》. 北京:中国电力版社,2005.[5]黎在时《静电除尘器》出版社: SS号:10963091 出版日期:1993年12月第1版[6] 原永涛《火力发电厂电除尘技术》出版日期:2004年10月第1版[1] 鞍山矿山设计研究院《除尘设计参考资料》辽宁人民出版社, 1978.[2] 原永涛《火力发电厂电除尘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5] 黎在时《静电除尘器》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通风除尘课程设计任务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09月一、设计任务XXX电机公司电镀车间采暖通风系统工程设计二、电镀车间原始资料1.厂址:建于____市,气候资料查相关文献。

2.车间组成及生产设备布置见附图1,生产设备见表1。

3.建筑结构。

(1)墙——普通红砖墙;墙内有20毫米厚的1:25水泥砂浆抹面,外涮耐酸漆两遍。

(2)屋顶——带有保温层的大块预制钢筋混凝土卷材屋顶;(3)窗——钢框玻璃,尺寸为1.50×1. 80米;(4)地面——非保温水泥地坪;(5)外门——木制,尺寸为1.50×2.50米,带上亮子。

建筑结构的其它有关尺寸,如墙的厚度、屋顶保温层的厚度等,可参照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中表1所推荐的值,结合所给题目所在地点的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确定。

4.工作班制及室内空气条件本车间为两班工作制,车间室内空气条件如下:(1)温度冬季14~18℃夏季按工业车间卫生标准要求,不高于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3℃(2)湿度冬季湿作业部分取相对湿度为65%,一般部分取50%。

夏季不作规定5.工艺过程所有由厂内机械加工车间和热处理来的零件,首先进行表面清理,其方法有: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

机械处理体积较大的零件在喷砂室中去锈,体积较小的镀锌件在滚筒内用砂参石灰清除其上毛刺和氧化皮(湿法处理)。

化学处理需要化学处理的零件,先在苛性碱溶液中去油,对氧化层很厚的零件,则需在酸液中腐蚀去锈直到锈层消失为止。

⑴需要磷化处理的条件,经表面清理后用苏打水去油,在去油后进行磷化处理,处理后再在皂液和油中进行处理,以提高防腐力。

⑵零件经过表面处理后,在电镀前还要进行精细的电解去油和用淡的酸溶液去锈,然后进行电镀。

镀锌:零件在氰化液槽中挂镀。

镀镍:零件在酸性溶液中镀镍,在镀镍前需在氰化液中镀铜。

镀锡:在碱性溶液中镀锡。

镀铬:在铬液中镀铬,镀后在回收槽洗去附在镀件上的电解液。

⑶电镀后的零件均在冷水槽和热水槽内清洗。

通风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风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通风除尘网路组合与布置依据车间内工艺设备布置和产尘点位置,进行通风除尘风网组合,设计管路的路线以及各管段的直径、长度。

依据厂房结构特点,要求将风机、除尘器安装在四楼。

二、通风除尘网路设计计算(参见P230~P240)1. 确定机器或吸风点所需的风量和空气阻力。

2. 确定各管段的风速和尺寸。

3. 选定除尘器的形式、规格,确定阻力。

4. 计算各管段的阻力和风网的总阻力,并对并联管路进行阻力平衡计算。

5. 确定通风机的型号、转速、功率,并确定电动机型号。

三、课程设计题目题目编号吸风点编号吸风点坐标(X,Y,Z)(m) 吸风量(m3/h) 设备阻力(mmH2O)1 A1(2.2,1.5,1.2)1500 20A2(5.7,2.4,6.8)2300 15A3(6.5,3.1,6.5)1800 12A4(5.3,4.1,10.2)800 182 A1(11.3,2.8,6.2)1200 15A2(14.5,3.5,1.8)1400 13A3(1.8,2.5,2.5)1000 10A4(7.8,4.9,2.1)2200 163 A1(9.5,3.8,7.1)1100 12A2(13.8,4.2,5.8)1600 14A3(10.2,5.5,1.1)2100 10A4(3.5,5.1,2.2)1800 204 A1(8.8,2.8,10.5)2000 18A2(12.5,3.9,11.2)1500 20A3(9,6,12)1400 16A4(8,4,10)1700 10题目编号吸风点编号吸风点坐标(X,Y,Z)(m) 吸风量(m3/h) 设备阻力(mmH2O)5 A1(3.6,3.5,2.1)2100 28A2(2.4,2.6,7.5)1800 30A3(4.8,4.7,6.3)2500 35A4(5.2,5.0,12)2800 386 A1(6.3,4.4,1.6)2300 22A2(8.8,5.4,1.1)1500 18A3(9.4,2.3,11.4)3100 25A4(7.7,2.8,6.8)2800 167 A1(9.3,6.1,5.8)2400 12A2(12.5,2.5,3.1)2200 14A3(13.6,5.7,2.2)3000 10A4(3.2,3.5,5.4)2500 88 A1(2.3,2.3,1.5)2800 15A2(4.6,4.8,1.8)3000 18A3(3.5,5.1,6.6)1500 20A4(7.2,4.5,12.1)1700 229 A1(1.2,6.2,1.7)2600 20A2(3.6,5.4,5.7)2800 25A3(13.5,4.8,6.6)2100 28A4(14.4,3.2,1.8)1400 3310 A1(2.8,2.8,2.8)1600 12A2(6.8,4.3,5.4)1800 10A3(5.4,2.7,7.2)2500 15A4(12,6,3)1000 1311 A1(3.3,6.6,9.9)2000 18A2(2.2,4.4,6.6)3000 22A3(1.1,2.2,3.3)1600 25A4(1.2,5.4,1.8)2800 1512 A1(2.5,3.5,5.5)1500 10A2(2.4,4.5,1.5)2500 12A3(13,6,6)1100 15A4(12,4,8)800 18。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指导教师:郑万兵班级:建环092 学生姓名:李开宇学号:0905061071武汉纺织大学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目录1. 前言 (3)2. 工业通风与除尘设计任务 (3)2.1 设计时间 (3)2.2 设计目的和要求 (3)2.3 设计题目内容和要求 (4)3.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 (5)3.1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 (5)3.2 排风罩的设计 (5)3.1 风管的选择 (7)3.2 弯头的确定 (7)3.3 三通的确定 (7)3.4 除尘器的选用 (8)3.5 除尘系统管道水力计算 (8)3.6通风除尘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措施 (16)4.计算结果分析 (17)5.附录 (18)5.1管内风速 (18)6.通风除尘系统图 (18)参考文献 (18)1前言工业通风是通风工程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高湿,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保护大气。

做好工业通风工作,一方面能够改善生产车间及其周围的空气条件,防止职业病的产生、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提高产品质量。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散发的工业有害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加,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如何做好工业通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是我们安全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此次课程设计为工业通风中的除尘系统设计,主要要将车间产生的大量水泥粉尘通过合理有效的除尘系统来净化空气,提高车间及其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车间中的粉尘浓度达到一定值可能会造成爆炸,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因此需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在有害物产生地点把它们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使车间内有害物浓度低至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以下。

通过此次设计,使同学们亲自动手进行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及计算,切实体会通风除尘在工业生产中的重大作用,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

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第一节概述在食品加工厂中,车间的通风换气、设备和物料的冷却、粉尘的清除等都需要通风除尘系统来完成。

粉状、颗粒状的物料(如奶粉、谷物等)的输送都可借助气力输送系统实现。

通风除尘和气力输送系统是食品加工厂的常用装置。

食品加工厂中粉尘使空气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灰尘还会加速设备的磨损,影响其寿命。

灰尘在车间内或排至厂房外,会污染周围的大气,影响环境卫生。

由于粉尘的这些危害性,国家规定工厂中车间内部空气的灰尘含量不得超过10mg/m3,排至室外的空气的灰尘含量不得超过150mg/m3,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必须装置有效的通风除尘设备。

图1是食品加工厂常见的通风除尘装置.主要由通风机、吸风罩、风管和除尘器等部分组成。

当通风机工作时,由于负压的作用,外界空气从设备外壳的缝隙或专门的风管引入工作室,把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粉尘、热量和水汽带走,经吸风罩沿风管送入除尘器净化,净化后的空气排出室外.气力输送系统的形式与通风除尘系统相似,但其目的是输送物料,主要由接料器(供料器)、管道、卸料器、除尘器、风机等部分组成.气力输送系统除了起到输送作用外,还可以在输送过程中对物料进行清理、冷却、分级和对作业机完成除尘、降温等。

小型面粉厂气力输送工艺流程如图2。

风机气力输送具有设备简单、一次性投资低、可以一风多用等特点,与机械输送相比,气力输送的缺点主要是能耗较大,对颗粒物料易造成破碎。

通风除尘和气力输送都是利用空气的流动性能来进行空气的净化或物料的搬运的,因此,流体力学是本章的基础知识.有关流体力学的知识可参阅相关书籍资料,在此不再敷述.本章主要讨论食品加工厂通风除尘和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

第二节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与计算1 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计算内容通风除尘系统也叫除尘网路或风网。

通风除尘网路有单独风网和集中风网两种形式。

在确定风网形式时,当:1)吸出的含尘空气必须作单独处理;2)吸风量要求准确且需经常调节;3)需要风量较大;或设备本身自带通风机;4)附近没有其它需要吸风或可以合并吸风的设备或吸点时应采用单独风网.不符合上述任一条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备或吸点,应尽量采用集中风网,以发挥“一风多用”的作用.在把几台设备或吸点组合成一个集中风网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吸出物的特性相似。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通风除尘的基本概念,掌握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的除尘设备及其适用范围,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3. 学生能够了解通风除尘在环保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通风除尘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通风问题。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通风除尘系统,并进行初步的性能评估。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通风除尘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通风除尘在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习动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程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通风除尘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高中生,学生对工程技术有一定了解,具备基本的物理和数学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和职业健康问题,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通风除尘基本概念:讲解通风、除尘的定义,通风除尘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通风除尘概述》2. 通风系统设计原理:介绍通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风量计算、风速确定、管道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通风系统设计》3. 除尘设备类型及工作原理:分析常见除尘设备(如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

教材章节:第三章《除尘设备》4. 通风除尘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通风除尘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通风除尘应用实例》5. 通风除尘系统的模拟与优化:介绍通风除尘系统模拟与优化的基本方法,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气力运输课程设计

气力运输课程设计

气力运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力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范围。

2. 掌握气力运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了解气力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气力运输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气力运输系统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学会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气力运输系统的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气力运输技术研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气力运输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应用技术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技术应用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教师应以生动的案例、实验和实践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气力运输基本概念与原理- 气力运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气体力学基础理论在气力运输中的应用2. 气力运输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常见气力运输设备及其选用原则3. 气力运输应用案例分析- 粉体、颗粒物料气力运输案例- 气力输送在环保、化工等领域的应用4. 气力运输系统设计- 设计原则、流程与方法- 气力运输系统主要参数的计算与优化5. 气力运输系统调试与维护- 系统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气力运输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气力运输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气力运输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第三周:气力运输应用案例分析第四周:气力运输系统设计第五周:气力运输系统调试与维护教学内容进度:每周安排一次理论课,一次实践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计10个课时。

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课程设计任务书
——气力输送部分
一、设计题目:
华岩公司玉米联产车间气力输送网络设计
二、课程设计资料
1、工艺资料
①生产原料当地产国标二等玉米及再制品;
所需输送量见下表:
②生产能力(日产量)100 吨/日;
③生产工艺、设备祥见工艺流程;
2、土建与设备布置
参考车间平面图及剖面图
3、气力输送设备型式
自选
4、设计厂址
本溪市
三、课程设计内容:
1、确定各输料管实际输送量
2、确定输料管中的输送风速。

3、选定各输料管输送浓度。

4、选定接料器、卸料器的形式、规格和计算其阻力。

5、计算各段输料管的阻力和风网的全部阻力。

6、压力平衡
7、确定通风机的型号,转速和功率消耗,并确定电动机的规格。

四、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 塔的工艺计算. 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 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 化学工程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 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通风除尘与物料输送》课程组。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通风及除尘课程设计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指导教师:郑万兵班级:建环092 学生姓名:李开宇学号: 0905061071武汉纺织大学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目录1. 前言 (3)2. 工业通风及除尘设计任务 (3)2.1 设计时间 (3)2.2 设计目的和要求 (3)2.3 设计题目内容和要求 (4)3.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 (5)3.1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 (5)3.2 排风罩的设计 (5)3.1 风管的选择 (7)3.2 弯头的确定 (7)3.3 三通的确定 (7)3.4 除尘器的选用 (8)3.5 除尘系统管道水力计算 (8)3.6通风除尘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措施 (16)4.计算结果分析 (17)5.附录 (18)5.1管内风速 (18)6.通风除尘系统图 (18)参考文献 (18)1前言工业通风是通风工程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高湿,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保护大气。

做好工业通风工作,一方面能够改善生产车间及其周围的空气条件,防止职业病的产生、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提高产品质量。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散发的工业有害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加,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如何做好工业通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是我们安全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此次课程设计为工业通风中的除尘系统设计,主要要将车间产生的大量水泥粉尘通过合理有效的除尘系统来净化空气,提高车间及其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车间中的粉尘浓度达到一定值可能会造成爆炸,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因此需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在有害物产生地点把它们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使车间内有害物浓度低至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以下。

通过此次设计,使同学们亲自动手进行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及计算,切实体会通风除尘在工业生产中的重大作用,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课程设计任务书
——气力输送部分
一、设计题目:
华岩公司玉米联产车间气力输送网络设计
二、课程设计资料
1、工艺资料
①生产原料当地产国标二等玉米及再制品;
所需输送量见下表:
②生产能力(日产量)100 吨/日;
③生产工艺、设备祥见工艺流程;
2、土建与设备布置
参考车间平面图及剖面图
3、气力输送设备型式
自选
4、设计厂址
本溪市
三、课程设计内容:
1、确定各输料管实际输送量
2、确定输料管中的输送风速。

3、选定各输料管输送浓度。

4、选定接料器、卸料器的形式、规格和计算其阻力。

5、计算各段输料管的阻力和风网的全部阻力。

6、压力平衡
7、确定通风机的型号,转速和功率消耗,并确定电动机的规格。

四、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 塔的工艺计算. 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 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 化学工程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 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通风除尘与物料输送》课程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