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扩散电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一般来讲,两层薄形电极, 适合于大电流工作,寿命较短; 三层为较 厚电极,适合于中小电流的场合,具有较强的防水能力,工作寿命较长。
氧电极的制备 催化层应有的性能:
混合原料性能催化层混合原料既具有吸附电解质的能力,
又具有较强的憎水性能,即所谓的三维结构,使气相和
液相能共存于催化剂(固相)表面。 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 具有较高导电率,使电子很容到集流体(电子通道)。 具有较强的离子(OH-)扩散,OH-能很容易的扩散到阳极(离 子通道)。
s 1
x
s c1 c1
wenku.baidu.com
1
1
式中c1s为x=δ处组分1的浓度。用c1s=0代入,就得到相应于透气层极限气相传 质速度的极限电流密度:
Id
nFD 12 N
ln
N nFD N 12 0 N c [ ln( )] 1 0 0 2 c2 c1 c0
气体扩散电极种类
双层电极
电极用导电粉末及适当的发孔性填料分层压
制和烧结制成,电极中的“细孔层”(其中 只有细孔)面向电解液,“粗孔层”(其中 有粗孔也有细孔)面向气室。 根据毛细管公式,气体进入半径为r的亲水
2 cos r
2 cos r细
毛细管的临界压力为
极的工作压力P应满足
,因此此类电
透气层
透气层的基本要求与防水层相同
以上3点归纳了氧电极各层的技术要点。前面已经谈到 氧电极有两种结构: 两层结构和三层结构。前者是将防 水层与透气层合而为一,集流体在催化层与防水层中间; 后者集流体处于防水与透气层中间。虽然结构不同,但
基本要求相同。
扩散系数
当采用纯净的反应气体时,若不考虑反应生成物的逆流传质过程,则 气相传质的主要方式是流动而不是扩散。若采用不纯工作气体,可将
防水层应有的性能
要有很强的憎水性 憎水性是防水层首要考虑的问题,防水层具有较强的憎水性才能保证电 解液不浸透电极,才能保证氧气扩散通道不被淹没,使氧气能到达催化层。 具有较高的导电性 防水层是催化层与集流体之间的中间层,催化层所产生的电子要通过防 水层才能经过集流体输出。此层电阻越小,电极的性能就越佳;电阻大 则会造成电极内耗增大。 具有较高孔隙率 孔隙率是空气电极很重要的一个参数,孔隙率大,透气性就好,电极性 能就佳,氧气扩散阻力小,电极过电位就小。 具有较高强度、较好韧性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GDE) 气体扩散电极
李康 2016.12.15
目录
气体扩散电极种类
氧电极的制备 气体扩散电极的扩散系数
理论模型
简介
制备高效气体电极时电极必 须满足的条件是电极内部有 大面积的气体容易到达而又
与整体溶液较好地联通的薄
液膜。因此这种电极必然是 较薄的三相多孔电极(常称 为“气体扩散电极”)。
>P>
2 cos r粗
。
常用的气体压力一般为50-300 kPa。
防水电极
通常用催化剂粉末(有时还加入导电性粉末) 和憎水性微粒混合后经辗压或喷涂及适当的 热处理后制成。常用的疏水性材料为聚乙烯、 聚四氟乙烯等。 由于电极中含有θ>90°的憎水组分,即使气
室中不加压力,电极内部也有一部分不会被
氧电极的结构
氧电极一般有两种结构:第一种 为三层结构:透气层、防水层、
催化层,在透气层和防水层中
间有集流体,如图1;第二种为 两层结构,透气层和防水层合 为一层,再加催化层,集流体加 在两层中间,如图2。 燃料电池采用两层结构,空气电池采用两层结构还是三层结构是要考虑各种
因素,如粘接剂的种类、导电材料的类型、电池的寿命要求、电池使用方向
不纯工作气体所含组分分为两组,其中“1”为能在电极上反应的组分。
“2”为惰性组分。如此组分“1”的流量为:
J1 D12 (
c1 c ) ( 1 ) J总 x N
c1和c2是两组分的浓度;D12为组分“1”在“2”中的扩散系数,N=c1+c2,
右方第一项表示浓度梯度引起的扩散流量,第二项表示气体整体流 动(J总)引起的组分“1”的流量
三种电极的共同点
任一类电极都可以看成是由“气孔”、“液孔”和“固 相”三种网络交织组成,分别担任气相传质、液相传质和
电子传递的作用。
在气--液界面上进行气体的溶解过程,而在固--液界面上 进行电化学反应。 电极内部可能出现各种极化现象,如气相和液相中反应 粒子的浓度极化,液相和固相内的IR降,反应界面上的电
化学极化等,本质上与常规电极表面上的极化并无区别。
氧电极
氧电极是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如果以空气替代氧,即为 空气电极。电极反应为H2O+O2+4e-=4OH-,但此反应不
易达平衡,故可逆氧电极难于实现。
氧电极是氢氧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共同的正极,它 对O2的氧化反应性能,直接影响到燃料电池或金属空气 电池的输出特性。它对O2的氧化能力是燃料电池和金属 空气电池的研究重点。
溶液充满的孔--“气孔”,另一方面,由于 催化剂表面是亲水的,在大部分催化剂团粒 的外表面上均形成了可用于进行气体电极反 应的液薄膜。实际防水电极在面内气室的表 面上还覆盖一层完全憎水的气室膜,以防电 解液透过电极的亲液孔进入气室。
隔膜电池
电池由两片用催化剂微粒制成的电 极和隔膜层(例如石棉纸膜或聚合 物电解质膜)结合而成。 所用隔膜内部不具有微孔,或是其 中的微孔的孔径比电极内微孔的孔 径更小,故加入的电解液首先被隔 膜吸收,然后才用于浸湿电极。 控制加入电解液的量,可使电极处在“半干半湿”状态,即其中既有大面 积的薄液膜,又有一定的气孔。这种电极容易制备,催化剂利用效率较高, 而且不会“漏气”或“漏液”。最大的缺点是必须控制加入的电解液的量, 太多容易导致气孔不足和液膜太厚,太少会导致液相传质和导电能力差。
达到稳态后,J2=0,J1=J总,则上式可写为:
1 dc1 J1 D12 ( ) 1 c1 / N dx
设透气层厚度为δ,而取该层面向气室的表面为x=0,即反应区在想x≥δ处,则 在x=0→δ处不发生反应,J1为定值,因此可按下式积分
dc1 J1 dx D1 2 c c c 0 1 c 1 / N x 0
氧电极的制备 催化层应有的性能:
混合原料性能催化层混合原料既具有吸附电解质的能力,
又具有较强的憎水性能,即所谓的三维结构,使气相和
液相能共存于催化剂(固相)表面。 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 具有较高导电率,使电子很容到集流体(电子通道)。 具有较强的离子(OH-)扩散,OH-能很容易的扩散到阳极(离 子通道)。
s 1
x
s c1 c1
wenku.baidu.com
1
1
式中c1s为x=δ处组分1的浓度。用c1s=0代入,就得到相应于透气层极限气相传 质速度的极限电流密度:
Id
nFD 12 N
ln
N nFD N 12 0 N c [ ln( )] 1 0 0 2 c2 c1 c0
气体扩散电极种类
双层电极
电极用导电粉末及适当的发孔性填料分层压
制和烧结制成,电极中的“细孔层”(其中 只有细孔)面向电解液,“粗孔层”(其中 有粗孔也有细孔)面向气室。 根据毛细管公式,气体进入半径为r的亲水
2 cos r
2 cos r细
毛细管的临界压力为
极的工作压力P应满足
,因此此类电
透气层
透气层的基本要求与防水层相同
以上3点归纳了氧电极各层的技术要点。前面已经谈到 氧电极有两种结构: 两层结构和三层结构。前者是将防 水层与透气层合而为一,集流体在催化层与防水层中间; 后者集流体处于防水与透气层中间。虽然结构不同,但
基本要求相同。
扩散系数
当采用纯净的反应气体时,若不考虑反应生成物的逆流传质过程,则 气相传质的主要方式是流动而不是扩散。若采用不纯工作气体,可将
防水层应有的性能
要有很强的憎水性 憎水性是防水层首要考虑的问题,防水层具有较强的憎水性才能保证电 解液不浸透电极,才能保证氧气扩散通道不被淹没,使氧气能到达催化层。 具有较高的导电性 防水层是催化层与集流体之间的中间层,催化层所产生的电子要通过防 水层才能经过集流体输出。此层电阻越小,电极的性能就越佳;电阻大 则会造成电极内耗增大。 具有较高孔隙率 孔隙率是空气电极很重要的一个参数,孔隙率大,透气性就好,电极性 能就佳,氧气扩散阻力小,电极过电位就小。 具有较高强度、较好韧性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GDE) 气体扩散电极
李康 2016.12.15
目录
气体扩散电极种类
氧电极的制备 气体扩散电极的扩散系数
理论模型
简介
制备高效气体电极时电极必 须满足的条件是电极内部有 大面积的气体容易到达而又
与整体溶液较好地联通的薄
液膜。因此这种电极必然是 较薄的三相多孔电极(常称 为“气体扩散电极”)。
>P>
2 cos r粗
。
常用的气体压力一般为50-300 kPa。
防水电极
通常用催化剂粉末(有时还加入导电性粉末) 和憎水性微粒混合后经辗压或喷涂及适当的 热处理后制成。常用的疏水性材料为聚乙烯、 聚四氟乙烯等。 由于电极中含有θ>90°的憎水组分,即使气
室中不加压力,电极内部也有一部分不会被
氧电极的结构
氧电极一般有两种结构:第一种 为三层结构:透气层、防水层、
催化层,在透气层和防水层中
间有集流体,如图1;第二种为 两层结构,透气层和防水层合 为一层,再加催化层,集流体加 在两层中间,如图2。 燃料电池采用两层结构,空气电池采用两层结构还是三层结构是要考虑各种
因素,如粘接剂的种类、导电材料的类型、电池的寿命要求、电池使用方向
不纯工作气体所含组分分为两组,其中“1”为能在电极上反应的组分。
“2”为惰性组分。如此组分“1”的流量为:
J1 D12 (
c1 c ) ( 1 ) J总 x N
c1和c2是两组分的浓度;D12为组分“1”在“2”中的扩散系数,N=c1+c2,
右方第一项表示浓度梯度引起的扩散流量,第二项表示气体整体流 动(J总)引起的组分“1”的流量
三种电极的共同点
任一类电极都可以看成是由“气孔”、“液孔”和“固 相”三种网络交织组成,分别担任气相传质、液相传质和
电子传递的作用。
在气--液界面上进行气体的溶解过程,而在固--液界面上 进行电化学反应。 电极内部可能出现各种极化现象,如气相和液相中反应 粒子的浓度极化,液相和固相内的IR降,反应界面上的电
化学极化等,本质上与常规电极表面上的极化并无区别。
氧电极
氧电极是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如果以空气替代氧,即为 空气电极。电极反应为H2O+O2+4e-=4OH-,但此反应不
易达平衡,故可逆氧电极难于实现。
氧电极是氢氧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共同的正极,它 对O2的氧化反应性能,直接影响到燃料电池或金属空气 电池的输出特性。它对O2的氧化能力是燃料电池和金属 空气电池的研究重点。
溶液充满的孔--“气孔”,另一方面,由于 催化剂表面是亲水的,在大部分催化剂团粒 的外表面上均形成了可用于进行气体电极反 应的液薄膜。实际防水电极在面内气室的表 面上还覆盖一层完全憎水的气室膜,以防电 解液透过电极的亲液孔进入气室。
隔膜电池
电池由两片用催化剂微粒制成的电 极和隔膜层(例如石棉纸膜或聚合 物电解质膜)结合而成。 所用隔膜内部不具有微孔,或是其 中的微孔的孔径比电极内微孔的孔 径更小,故加入的电解液首先被隔 膜吸收,然后才用于浸湿电极。 控制加入电解液的量,可使电极处在“半干半湿”状态,即其中既有大面 积的薄液膜,又有一定的气孔。这种电极容易制备,催化剂利用效率较高, 而且不会“漏气”或“漏液”。最大的缺点是必须控制加入的电解液的量, 太多容易导致气孔不足和液膜太厚,太少会导致液相传质和导电能力差。
达到稳态后,J2=0,J1=J总,则上式可写为:
1 dc1 J1 D12 ( ) 1 c1 / N dx
设透气层厚度为δ,而取该层面向气室的表面为x=0,即反应区在想x≥δ处,则 在x=0→δ处不发生反应,J1为定值,因此可按下式积分
dc1 J1 dx D1 2 c c c 0 1 c 1 / N x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