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钢铁冶金行业史的发展
冶金业的发展历史论文

冶金业的发展历史论文自古以来,冶金业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冶金业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利用熔炼和锻造技术来生产金属制品。
最早的铁器出现在公元前约3000年的中东地区,随后铁器在埃及、古希腊和罗马等地得到广泛应用。
在中国,冶金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
铜器和青铜器的出现不仅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标志着中国冶金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古代中国,冶金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冶铁工匠和金属制品,例如著名的钢铁制品——武士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冶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和发展。
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金属制品的产量和质量,例如钢铁、铝和铜等金属的大规模生产使得冶金业成为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基础。
冶金工业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今天,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冶金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方向不断发展。
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正在推动冶金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高强度钢材、复合材料等。
同时,节能减排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促使冶金业加快技术更新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总的来说,冶金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过程。
从最早的熔炼和锻造技术,到工业化生产和智能化制造,冶金业始终承载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使命,并将继续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愿冶金业在未来能够不断创新、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冶金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迅速更新和进步,冶金业正在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例如智能铸造、数字化熔炼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为冶金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同时,随着绿色生产理念的普及和落实,冶金业也在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减少能耗、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已成为冶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钢铁行业发展历史

钢铁行业发展历史1. 引言钢铁行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从石器时代的铁陨石,到现代的高强度合金钢,钢铁一直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物质。
本文将带您回顾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背后的技术革新和社会经济因素。
1.1 概述钢铁,这一古老而现代的材料,自其诞生之初就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早期的陨铁,到后来的铸铁、熟铁,再到现代的合金钢,其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科技的巨大进步。
钢铁的生产技术、质量和应用领域的不断革新,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建筑、交通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早期钢铁行业的发展、近代钢铁行业的崛起,以及现代钢铁行业的转型与挑战。
通过这三个阶段,我们将深入探讨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展示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分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钢铁行业发展历程的全景视图,更好地理解这一行业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铁器。
早期的铁大多来源于陨石或富含铁的矿石。
随着采矿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开采和加工铁矿石。
这一时期的钢铁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主要采用“块炼法”和“生铁冶铸法”。
钢铁的品质和使用范围都受到很大限制。
2.1 铁矿的开采与初加工早期的铁矿开采受限于技术条件,主要集中在少数富矿地区。
人们大多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通过爆破和简单的机械来挖掘铁矿石。
初加工主要是将矿石破碎和筛选,以便于后续的冶炼过程。
2.2 冶炼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对铁矿石的冶炼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多种冶炼方法。
从最初的小型熔炉到后来的大型高炉,冶炼效率和产出的铁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这一时期的冶炼技术主要依赖燃料(如木材或煤炭)的高温还原作用,将铁矿石炼成铁块或生铁。
2.3 钢铁的初步应用随着铁器在农业、战争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人们对钢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冶金发展历程

冶金行业发展历程
冶金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工业化的进程。
从最初的石器时代到现代的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冶金行业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冶金行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农业和手工业的需求。
人们开始使用火来熔炼矿石,制造出各种工具和武器。
随着人们对金属的认知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冶金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
到了中世纪,冶金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采矿和熔炼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大规模地生产金属,这使得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
同时,冶金行业也开始涉及到钢铁、有色金属等更广泛的领域。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冶金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生产的普及,冶金行业的生产规模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钢铁、有色金属等材料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进入20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冶金行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出现和应用,推动了冶金行业的不断升级和变革。
同时,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性也成为冶金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冶金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新兴市场的崛起、资源短缺、环境保护等问题成为冶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也成为冶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冶金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冶金行业将继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变化,才能推动冶金行业的持续发展。
钢铁行业周期规律演变分析及企业应对举措建议

钢铁行业周期规律演变分析及企业应对举措建议从2000年至今,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历了五次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波动整体呈现出一定规律性。
文章回顾了钢铁周期波动下的产业链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周期与钢铁周期关系,探讨钢铁周期成因。
钢铁周期的影响因素相对复杂多样,机会与挑战并存,部分钢铁企业在洞察周期规律的基础上,成功开展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调节,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主动驾驭行业周期的行为值得广大钢铁企业学习借鉴。
最后,结合历史周期的相关规律与研判,对钢铁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长期以来钢铁周期演变规律1、钢铁周期波动情况总结从2000年至今,中国钢铁行业已经经历了五次周期性波动。
2000年至2005年是第一次周期性波动。
2000年至2002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2002年至2006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
2002年中国加入WTO成为了此轮周期上行的节点;200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旨在推动钢铁行业结构调整;2005年国家开始取消出口退税并加强了对钢铁产能的调控,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05年至2008年是第二次周期性波动。
2005年至2006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2006年国家出台了价格调控政策。
2006年至2008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2007年政府发布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政策》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目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08年至2011年是第三次周期性波动。
2008年至2009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此轮下行核心受国际贸易萎缩、国内外需求下降的影响。
2009年至2011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2009年政府发布了《新一轮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周期为2009年至2011年;同时2009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生效,需求开始回升。
2011年,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下游需求疲软,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11年至2018年是第四次周期性波动。
钢铁行业概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钢铁行业概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钢铁行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钢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公元前2000年,中国就有了冶铁的技术,为很早期的钢铁生产提供了基础。
然而,真正的钢铁工业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开始崛起。
工业革命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蒸汽机的发明和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推动了钢铁的大规模生产。
20世纪,钢铁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艰难时期的交替。
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钢铁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钢铁行业的黄金时代,特别是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规模扩张,使钢铁产量大幅增加。
然而,全球经济危机和市场萎缩对钢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企业陷入困境,产能过剩也成为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 产业转型升级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钢铁行业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是行业未来的方向。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供给过剩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然的选择。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措施,优化行业结构,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3.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导致国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必须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加强国际合作,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4. 产业链整合和创新钢铁产业的发展需要与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配合。
促进煤炭、铁矿石等资源供应的稳定,加强与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此外,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智能制造,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国钢铁的发展史

中国钢铁的发展史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从古代的铁器时代到现代的钢铁大国,中国钢铁工业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回顾中国钢铁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特点,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古代钢铁工业的兴起中国的钢铁工业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钢铁制品已经开始在军事、农业和手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钢铁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唐宋时期更是出现了炼钢技术和灌钢法等先进的生产工艺。
这些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国古代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近代钢铁工业的起步与挫折到了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开始起步,但发展过程充满了挫折。
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创办了一批近代钢铁企业,如汉阳铁厂等。
然而,这些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且受到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发展十分艰难。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钢铁工业才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三、现代钢铁工业的崛起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逐步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钢铁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当前,中国钢铁工业正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加大、产能过剩等多重挑战。
未来,中国钢铁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钢铁企业还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高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中国钢铁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艰辛与辉煌的历程。
在未来,中国钢铁企业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为实现钢铁强国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钢铁行业发展历程

钢铁行业发展历程钢铁行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最早的铁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
然而,真正的大规模钢铁产业的兴起始于18世纪末的工业化时期。
以下是钢铁行业发展的主要里程碑:1.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使得铁矿石的开采和钢铁生产变得更加高效。
英国在这一时期成为了钢铁行业的领导者。
2. 高炉技术的发展(19世纪中叶):英国工程师亨利·贝克特发明了高炉,使钢铁生产更加便捷和经济。
这一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全球钢铁产业的发展。
3. 制钢工艺的改进(19世纪末):英国工程师亨利·贝塞麦尔提出了贝塞麦尔法,通过这种工艺可以在封闭容器中将生铁转化为钢。
这一技术的引入使得钢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4. 钢铁产量大幅增长(20世纪初-中期):钢铁的广泛应用于车辆、建筑、船舶等领域,推动了全球产量的快速增长。
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在这一时期成为了钢铁生产的重要力量。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重建(20世纪中叶):战争带来了对钢铁的大量需求,钢铁行业在战后重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地迅速恢复了其钢铁生产能力。
6. 钢铁行业的全球化(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贸易的扩大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钢铁行业逐渐走向全球化。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成为了全球钢铁生产的主要参与者。
7.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1世纪初):钢铁行业面临着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消费者对可持续生产的需求。
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措施,推动钢铁行业向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钢铁行业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经历了不断的技术革新和产能扩张。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全球贸易的增长,钢铁仍然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之一。
中国冶金技术的历史分析

中国冶金技术的历史分析自古以来,冶金技术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冶金技术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虽然漫长曲折,但是总的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
1. 先秦时期的冶金技术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主要是铜冶炼和铁冶炼。
铜冶炼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
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则为中国的自然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的中国,一些贵族阶层和富商们拥有着铜器和铁器,这些器具被用来充当一种权力象征。
这种情况引起了部分士人阶层的不满,进而促进了文字的诞生,为中国文明史的发展打下了巨大基础。
2. 隋唐时期的冶金技术隋唐时期,冶金技术得到了大幅发展。
唐朝时期,工匠们开始研究将铁水注入漏斗的方法,推动了钢铁制造的发展。
随着农业的进步和商业的繁荣,对铁制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此时期,中国的冶金科技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因其高质量的钢铁制品而声名远扬。
不仅赢得了不少小国的尊重和信任,而且不少外国派遣使节来中国学习冶铁技术。
3. 元明清时期的冶金技术元代时期,蒙古人开始兴建大规模的钢铁冶炼工厂,并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使冶铁科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明代时期,因为世界上第一批钢铁工厂的建立,导致冶铁水平大幅提高,从而推动了中国的商业繁荣。
清代时期,中国的冶金科技受官府的保护,加上市场的需求,大规模的冶铁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中国的钢铁产量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峰。
4. 当代中国的冶金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冶金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冶金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今的中国,先进的冶金技术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不仅增强了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国本身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的冶金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
例如新材料、新技术等,都在冶金产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浅析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

浅析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从过去到现在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
自古代的冶炼青铜时代起,到现代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冶金工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情况,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发展历程我国冶金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铁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冶金工业的诞生。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冶金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
在建国初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冶金工业的发展,先后成立了鞍山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大型企业,为我国冶金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冶金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国家加强了对冶金行业的宏观调控,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众多民营企业开始涉足冶金领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术进步在技术方面,我国冶金工业经历了不断的进步和创新。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冶金企业纷纷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国家加大对冶金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冶金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冶金工业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冶金工业已经形成了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其中,钢铁产业仍然是冶金行业的主体,其产量和消费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同时,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等产业也在不断壮大,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市场前景展望未来,我国冶金工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冶金产品将有望打入国际市场,进一步提高出口份额。
然而,我国冶金工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资源约束、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凸显,对冶金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冶金企业必须加大环保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生产。
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基础产业之一。
钢铁产业发展历程可追溯到人类迈入工业化时代以来。
以下是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钢铁行业开始崛起。
英国成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伯明翰成为钢铁产业的中心,钢铁生产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一时期,钢铁用于制造铁路、桥梁、房屋等基础设施,对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初至中期,钢铁行业经历了蓬勃发展。
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家,钢铁产量迅速增长。
此时,钢铁行业开始应用大规模的炼铁、炼钢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全球钢铁市场逐渐形成。
20世纪中后期,钢铁行业面临了新的挑战。
随着日本、韩国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钢铁产量逐渐超过欧美国家。
这些国家采取了高效的生产方式,钢铁出口迅速增长。
同时,新的技术改进也使得钢铁行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近几十年来,全球钢铁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得钢铁产量再次引领世界。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
为了应对过剩产能问题,中国政府开始推动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减少落后产能,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力。
在技术方面,钢铁行业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新的冶炼工艺、高效的炼铁炼钢设备以及控制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钢铁行业的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同时,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钢铁企业加大了环保投入,建设了更加节能环保的生产线。
未来,钢铁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将会继续增长。
同时,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钢铁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产业发展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加环保的方向转变。
总结起来,钢铁行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从工业革命时期起,钢铁行业对国民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钢铁行业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持续发展壮大。
钢铁冶金的发展历史

钢铁冶金的发展历史
钢铁冶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千年左右的铜器时代。
以下是钢铁冶金的发展历史:
1. 古代冶炼技术
最早的钢铁是由古代的中东地区采用冶铁技术制得的,这种钢铁叫做“大陆钢”,因为其产地集中在大陆地区。
大陆钢制造起来较为简单,通常采用炭火烧炼铁矿石,然后利用锻打工艺锤打铁块,最终得到钢铁。
2. 驱动力机械的革命性发展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钢铁冶炼技术得到极大的改进,新的动力机械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蒸汽机和水力机械。
随着机械的发展,一种新的化学结构被发现,即硼化钢,这种钢铁具有较好的硬度和韧性。
3. 高温炼铁技术的引入
20世纪初,高温炼铁技术被引入,这种技术可以高效地提取铁矿石中的铁,并且可以控制来自炉墙的热量。
这使得钢铁冶炼变得更加高效和经济。
此外,喷射式金属喷雾也被广泛应用,其可以将钢铁微粒化,使得其表面更平滑,更具韧性。
4. 钢铁制造的现代化
20世纪的钢铁制造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
在德国和日本等国,高温炉的控制技术已经高度发展,大大提高了铁水质量,并缩短了炼钢时间,使得生产更加高效和经济。
此外,一种新的金属材料被发现,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和飞机制造等领域。
这种新材料就是钛合金,它比传统的钢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轻的重量。
综上所述,钢铁冶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
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改进,钢铁冶金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现代化,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
冶金技术发展史

汉冶萍公司
• 这个炼铜中心开始于商朝的小乙时代,一直延续到西汉, 长达一千多年。据推断,产铜量不下于十万吨,其冶炼水 平,相当于欧洲十九世纪。 春秋战国时,这片宝地属 于楚国。由于它的发达的冶铜工业而大大促进了楚国生产 力的发展,使楚国成为中原各国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对付的 一支劲旅。铜绿山的冶铜业到西汉后,渐渐衰落,冶铁业 却慢慢发展起来。据史书记载:公元227年,吴王孙权开 采武昌的铜铁“铸为刀剑万余”,就是在大冶县。不过当 时还没有大冶这个名称,这一带属于武昌郡管辖。直到公 元967年,才设立大冶县。 • 大冶不仅以丰富的铜、铁而出名。而且还有丰富的金、银、 煤、磷、锰、钨、铅、钍、镓、铟、钴、石棉、水晶、云 母、石墨、水晶、石英石、大理石等三十多种旷物,是一 个名副其实的“江南聚宝盆”。
世界冶金技术的三次大发展
• 事实表明,中国冶铜技术尽管落后于西亚一千多年。然而 却根据本国的资源特点。继承和发扬了鼓风炉的技术传统, 并按照社会需要,建设了许多冶铸工场。铸造了成千上万 件青铜器,总结了青铜铸造的规律。闯出了一条发展青铜 冶铸的独特道路,使商周时期的青铜技术达到并且超过了 当时世界其他先进地区。 • 战国秦汉时期冶铁技术的大发展,是我国冶金技术后来居 上的又一光辉范例。公元前十三世纪,人类冶铁技术最早 发源于现在的土耳其境内。腓尼基商人从那里的赫梯民族 中,把铁器贩卖给地中海沿岸的其他民族使用。根据地中 海沿岸一些地区发掘出的公元前十世纪前后的遗址,可以 看出铁器已经取代了青铜器,从而进入铁器时代。希腊和 罗马的繁荣,
世界冶金技术的三次大发展
• 综上所述,人类冶金技术的第一次大发展是:从青铜冶铸 开始,经过红铜和青铜并用时期,达到“六齐”的自觉的 青铜冶铸方法;发明和使用各种铸造方法以及采用鼓风炉 炼铜等。这次大发展的社会原因是奴隶制发展的需要;技 术原因是中国充分运用了制陶和烧陶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 资源优势。第二次大发展是:发明生铁铸造,生铁柔化和 生铁炼钢技术。大发展的社会原因是封建制发展的需要; 技术原因是中国充分运用鼓风炉炼铜和热处理的技术优势。 第三次大发展是:发明液态炼钢、机械化冶炼和加工技术。 大发展的社会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技术原因是欧 美国家充分利用蒸汽机、电动机和机械装置的技术优势和 金属理论优势。 • 人类冶金技术的三次大发展,鼓舞着我们为实现冶金工业 现代化而努力。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古代冶金工匠是有所 作为的。历史还将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冶金工 业一定能够再次攀登冶金技术的新高峰。
钢铁冶金总结

钢铁冶金总结钢铁工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钢铁冶金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钢铁冶金的历史沿革钢铁冶金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手工冶炼到现代工业化生产,钢铁冶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钢铁冶金的基本原理钢铁冶金是将矿石经过高温熔炼,去除杂质并加入适量合金元素,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和耐腐蚀能力的材料过程。
其基本原理包括矿石炼制、炼铁、炼钢和钢材加工等环节。
三、钢铁冶金技术的进步与应用钢铁冶金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钢材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先进冶金技术的应用,如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连铸技术等,钢铁冶金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和技术突破。
四、钢铁冶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钢铁冶金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钢铁产能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支撑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钢铁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了工业结构的升级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五、钢铁冶金技术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钢铁冶金技术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废固体等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钢铁冶金技术的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绿色钢铁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钢铁冶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钢铁冶金技术的创新是推动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如高性能钢、新型冶金装备和智能制造等,为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综上所述,钢铁冶金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撑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钢铁冶金行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总字数: 482)。
钢铁冶炼技术发展历程

钢铁冶炼技术发展历程钢铁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材料,而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是一段令人瞩目的科技史。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索如何以更高效、更经济、更节能的方式冶炼钢铁。
本文将从钢铁冶炼技术的起源开始,梳理其发展历程,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一、钢铁冶炼技术的起源钢铁在人类历史上早已有了悠久的历史。
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殷商时期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且在周朝时期还发明了鉴定钢铁质量的“鉴铁法”。
但当时的钢铁产量较低,为手工制作。
直到19世纪中叶,欧洲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化设备,在此期间,钢铁冶炼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二、传统的钢铁冶炼方法1. 铁水法铁水法是早期钢铁制造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高炉内进行还原性反应,将铁矿石还原为铁水。
但该方法制造出的钢铁质量较为低劣,含有较多的杂质,且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钢铁行业的发展。
2. 单炉法单炉法原本是一种生产铸铁的方法,后来在炉料、燃料和反应条件等方面作出改进,成为生产优质钢铁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特点是生产设备简单,投资成本较低,产品质量稳定,缺点是生产效率不高,能源消耗较大。
3. 暴露法暴露法也是早期钢铁制造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钢水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然后剥离这层氧化物,将氧化物与外来杂质一起去除,达到提高钢铁质量的目的。
但该方法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操作繁琐。
三、现代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1. 转炉法转炉法是一种在工业应用中非常成功的钢铁冶炼技术,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工艺之一。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大量生产高质量的钢铁,同时还能实现钢铁冶炼的自动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 电弧炉法电弧炉法是20世纪初开发的一种钢铁制造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强度电弧穿过钢铁熔体,以产生高热能并使杂质被氧化并消除。
这种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并且获得了过去无法预见的高品质优质钢铁。
3.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将铁矿石还原为铁水,主要原理是在还原气氛中将铁矿石还原为铁水。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中国钢铁工业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从20世纪初期开始逐步壮大,并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迅速崛起。
以下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的一些关键阶段:发展历程:1.20世纪初期至1950年代:•钢铁工业起步较早,但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工业基础逐渐恢复和建设。
2.1950年代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钢铁工业基本上由国有企业主导,以大型钢铁企业为主。
•钢铁产量逐步增加,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3.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机制,推动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钢铁产量大幅增长,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的钢铁生产基地。
•钢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4.21世纪初至今:•2000年代以后,中国钢铁产量进一步飙升,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
•钢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能效和环保水平。
•钢铁出口量大幅增加,但也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和过剩产能问题。
未来趋势:1.绿色、智能和数字化转型:•钢铁行业将加速实施绿色生产、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管理,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结构调整和去产能:•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优化企业结构,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创新驱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资源安全保障:•加强对原材料的掌控,寻求替代资源,确保资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5.国际市场拓展:•钢铁行业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走出去"战略,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6.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7.产业协同发展:•推动钢铁与其他行业的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总体而言,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将在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技术创新等方面迎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实施更为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促使钢铁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钢铁冶金的新发展论文

钢铁冶金的新发展论文一:冶金的发展历史大约在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我国就在冶金的行业中发展了生铁冶炼技术,大约是在春秋时候,冶金技术就产生了两种工艺方法。
并且这两种方法的发展时期比较平稳和长久,各自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从江苏六合县程桥东周最开始发现的块状铁的痕迹,并且它是块状铁的第一个重大发现,也标志着块状铁的产生的开端。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术在逐渐的完善,那时候就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的崛起。
从唐代到明代,钢铁技术的发展时期在逐渐成长。
这一转变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转变,钢铁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心中主要的行业。
二:冶金发展的现况进入20世纪,钢铁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必不可缺少的产能之一,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干行业。
各类大型企业离不开钢铁行业。
在2021年份,我国有百分之九十多的有色金属的钢铁企业(含黄金、稀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695亿人民币,增长了百分之十一点八,完成国家资产投资6609亿人民币,增长了百分之十九点八,与此同时,冶金工业在节能减排、拉动就业人群等方面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钢铁企业中,存在着对高端产品的不集中,对低端产品重视的问题。
钢铁企业严重亏损,进而导致钢铁企业裁员的措施。
这些都是我国对高端产品的不够高度重视而过于重视地段产品的导致后果。
不过钢铁企业是每个国家必不缺少的的哟重要行业,钢铁十年一起、十年一落的行业,再不就的将来钢铁企业肯定会重振雄风,和i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利润,再加上我国现在钢铁企业技术的完善和调整,钢铁行业会是我国将来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三:钢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这是主要的分类方法,我国合金钢法人分类一般在看重于其性能。
根据钢材的用途可以分为三类1)结构钢:结构钢,顾名思义,是在锻造机械结构时使用的钢种,一般用于机械的零件和各种轴承等;2)工具钢:是用来加工何种道具,就有耐磨的特性。
例如:钢铁玻璃刀、量具等。
(2)按化学成份分类按钢的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

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冶炼黄铜、银、金、铁器的传统手工操作发展到焦炭炼铁,钢铁产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步伐加快,在全球范围内,钢铁产业成为了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将从钢铁产业的起源、发展到现代,探究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钢铁产业的起源钢铁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东地中海地区,当时在土耳其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如何将铜矿烧制成铜铁。
而在公元前11世纪,就有人在金字塔和埃及太阳神庙的金属箔中发现了残留的铁。
此外,印度及中东等地的铁器也开始出现。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1世纪,已出现了几千年的冶金文化,先人们以手工方法从铜矿、铁矿中提取化学元素,时代不断推进,人类对金属的认识逐渐加深,这是钢铁产业发展的基础。
二、钢铁产业的发展1.手工制铁时期人类制造铁器的历程,长达三千年。
早期的钢铁产业,没有生产线、没有机器装置、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印度、叙利亚、葡萄牙等地区历史有名的“钢铁绿洲”中,当地居民采用手工锤打、锻造以及火成烧制等方法,将铁器制成了各种形状。
这个时期的钢铁产业,特点是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等。
2.焦化冶炼时期钢铁焦化炼铁是人类历史上对资源和环境最大的一次破坏。
钢铁焦化炼铁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在这个时期,在英格兰北部的服役初级钢铁产区发现了煤、铁之间的相对位置,煤炭燃料开始在小型的锅炉中燃烧,将生铁炼制出来,从而开创了钢铁焦化炼铁的历史。
3.现代工业时期在全球范围内,现代化的钢铁生产制造业开始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形成。
这个时期,机械设备、热水浴、高炉等先进技术,大规模的应用于钢铁生产中。
而另一方面,随着电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钢铁产业从一个经典的重工业,开始向智能制造业领域更加转型升级。
三、现代产业时期:智能制造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钢铁产业如今进入了新的时代——智能制造。
古代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

古代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古代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
在此之前,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但制作铁器的材料主要是陶瓷或陶土炉。
然而,这种方法在生产出质量较高的铁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展出了更为高效的钢铁冶炼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古代社会和文明的发展。
最早的钢铁冶炼技术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
据推测,那时的冶铁炉主要是土质或石质的垒成的直立圆筒,称作“竖式坩埚炉”。
这种炉子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效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熔化铜、铁等金属,冶炼出较高质量的铁器。
而在制造上,这种炉子相对简单,只需要用土对炉子进行垒筑。
然而,古代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在其后几个世纪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突破。
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中国冶炼师发明了一种新的炉子,称为“反式家庭式炉”。
这种炉子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了较大的改变,采用“本何”式结构,即上窄下宽,窑门在底部。
这种炉子的改良使得炉子的内部温度更加均匀,提高了炼铁的效率。
此外,人们还发现,添加一些锂质矿石可以改善钢的质量,从而使得生产出高质量的钢更加可行。
与此同时,古代印度的钢铁冶炼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在公元前4世纪,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称为“羊皮”的炉子。
这种炉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了干燥草和泥土进行封闭,形状类似于羊皮,因而得名。
这种炉子能够产生更高的温度,促进钢铁的熔化和冶炼,生产出更优质的钢。
在古代中东地区,特别是古代罗马帝国,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罗马人在公元前6世纪开始使用钢铁,并且研究和改进了钢铁冶炼技术。
他们发明了一种称为“蘸锻法”的方法,可以使钢材具有更高的硬度和韧性。
这种方法在后来的几个世纪内被广泛采用,并为罗马帝国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钢材,推动了当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总之,古代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人们成功地提高了钢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钢铁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价值,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对钢铁冶金行业史的发展

对中国冶金产业发展史的认识姓名:贾雨班级:10级机1班系部:机电与信息学号:01经历了这么些年的发展,中国的钢铁冶金产业经历了许多,现在它正逐步向着夕阳产业迈进。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和冶金的发展有关的。
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及生活中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了金属,不过那是是利用自然状态存在的少数几种金属,如金银通和陨石铁,后来才逐渐发现了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方法。
首先得到的是铜及其合金——青铜,日后又冶炼出了铁。
人类利用的金属种类日益增多,到了19世纪叶末,可利用的金属已经达到了50多种。
而在20世纪初及其中叶,冶金或得了特别迅速的发展。
现在元素周期表中有92种是金属元素,而具有工业意义的元素有75种。
对于这些金属元素,各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有的分为铁金属和非铁金属两大类,前者系指铁及合金;后者则指除了铁及合金以外的金属元素。
有的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二有色金属则是指除了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金属。
一、建国前的历史回顾中国近代钢铁工业起源于1890 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建的第一个近代钢铁厂———汉阳铁厂,后来同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组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 。
它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采用近代技术共生产铁矿石1 400 多万t ,生铁240 多万t ,钢60 多万t ,拥有3 万名钢铁和采掘工人,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
汉冶萍公司从1890 年(光绪十六年) 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冶铁厂起,至1948 年(民国37 年)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组成汉冶萍公司资产清理委员会接收公司总事务时止,历时58 年。
二、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历程(一) 依靠群众,迅速恢复生产旧中国钢的年产量,最高时未突破100 万t 。
解放初期勉强能够修复生产的只有7 座高炉、12座平炉、22 座小电炉。
但是全国钢铁职工以鞍钢炼铁厂老工人孟泰为榜样,发扬主人翁精神,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及技术革新等一系列的群众运动,短短3 年时间,钢铁工业就全面恢复了生产。
钢铁行业历史走势

钢铁行业历史走势钢铁行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其历史走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冶铁时代。
本文将从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以及现代钢铁行业的发展等方面,全面回顾钢铁行业的历史走势。
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是钢铁行业历史走势的起点。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和印度等古代文明就开始了冶铁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当时的冶铁技术主要采用木炭作为燃料,通过炼铁矿石制造出铁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冶铁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和提高,出现了高炉炼铁技术和钢铁冶炼技术,为后来的钢铁行业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是钢铁行业历史走势的重要转折点。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极大地推动了钢铁行业的发展。
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煤炭的广泛应用,钢铁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钢铁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如铁路、船舶、建筑等。
这一时期,钢铁行业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产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现代钢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20世纪初,钢铁行业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垄断和集中化生产。
一些大型钢铁企业通过兼并和合并,形成了垄断地位,同时采用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贸易的发展,钢铁行业逐渐实现了国际化的竞争和合作,国际钢铁市场逐渐形成。
21世纪以来,钢铁行业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钢铁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钢铁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大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推动钢铁行业向高效、低碳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钢铁行业的历史走势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从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到工业革命的推动,再到近现代钢铁行业的垄断和国际化竞争,钢铁行业始终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钢铁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但相信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钢铁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冶金产业发展史的认识
姓名:贾雨班级:10级机1班系部:机电与信息学号:01
经历了这么些年的发展,中国的钢铁冶金产业经历了许多,现在它正逐步向着夕阳产业迈进。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和冶金的发展有关的。
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及生活中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了金属,不过那是是利用自然状态存在的少数几种金属,如金银通和陨石铁,后来才逐渐发现了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方法。
首先得到的是铜及其合金——青铜,日后又冶炼出了铁。
人类利用的金属种类日益增多,到了19世纪叶末,可利用的金属已经达到了50多种。
而在20世纪初及其中叶,冶金或得了特别迅速的发展。
现在元素周期表中有92种是金属元素,而具有工业意义的元素有75种。
对于这些金属元素,各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有的分为铁金属和非铁金属两大类,前者系指铁及合金;后者则指除了铁及合金以外的金属元素。
有的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二有色金属则是指除了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金属。
一、建国前的历史回顾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起源于1890 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建的第一个近代钢铁厂———汉阳铁厂,后来同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组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 。
它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采用近代技术共生产铁矿石1 400 多万t ,生铁240 多万t ,钢60 多万t ,拥有3 万名钢铁和采掘工人,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
汉冶萍公司从1890 年(光绪十六年) 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冶铁厂起,至1948 年(民国37 年)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组成汉冶萍公司资产清理委员会接收公司总事务时止,历时58 年。
二、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历程
(一) 依靠群众,迅速恢复生产
旧中国钢的年产量,最高时未突破100 万t 。
解放初期勉强能够修复生产的只有7 座高炉、12座平炉、22 座小电炉。
但是全国钢铁职工以鞍钢炼铁厂老工人孟泰为榜样,发扬主人翁精神,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及技术革新等一系列的群众运动,短短3 年时间,钢铁工业就全面恢复了生产。
1952 年,全国生铁产量193 万t ,钢135t ,钢材113万t ,全面超过解放前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在苏联援助下在全国的工业中新建156项重点工程,作出了“把基本建设放在工业建设的首要地位”的战略决策,为以较快的速度提高生产能力指引了方向。
经过大规模建设,形成了鞍钢、武钢、包钢鼎足而立的新局面。
同时,生产也有了较大发展。
1957 年钢产量达到535 万t ,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赢得了5 年中平均每年递增32 %的高速度。
(二) 克服国内外困难,经过调整,继续前进
1958 年开始了“大跃进”,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加上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原苏联的背信弃义,一度给钢铁工业和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1960 年冬党中央适时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钢铁工业在指导思想上实行了重大的战略转变,首先转到为国民经济,特别是为农业、轻工业服务的轨道上来。
同时,大幅度压缩钢铁生产建设指标,对部分条件差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把领导的注意力转向高质量、扩大品种、降低消耗、注重经济效果方面来;并对参差不齐的生产能力进行填平补齐。
在企业管理上,总结了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真贯彻《工业七十条》,开展行之有效的经济活动分析,使大部分企业的面貌迅速改观。
三、改革开放后的稳步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4 年,是我国冶金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14 年。
冶金战线的广大干部和职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使我国钢铁工业在建国以来所创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
钢产量由1978 年的3 178 万t ,增长到1992年的近8 093 万t ,平均增钢340 万t 。
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 6 6 . 3 9亿元,增加到1 9 9 2年的2 230. 9 亿元,平均每年增加140. 32 亿元。
1978年全行业实现利税50 亿元,1992 增加到约280亿元,增长近4. 6 倍。
年上交利税1 453 亿元,相当于同期实现利税的70 % ,对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
(二) 企业组织结构初步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现有钢铁企业通过及时改造和扩建增加了生产能力,使我国年产100 万t钢以上的企业由12 家增加到17 家; 年产50~100 万t 钢的企业由2 家增加到21 家。
到1992年,年产50 万t 以上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80 %左右;年产100 万t 以上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65 %左右。
大中型钢铁企业增多,为以后组织结构进一步向大规模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 工艺技术结构发生变化
1978~1992 年,氧气转炉钢从34. 4 %上升到60. 7 %以上;工艺技术落后的平炉钢由35 %下降到17 %;连铸比从3. 5 %上升到30 %;连铸钢生产能力由1978 年的350 万t ,上升到1992 年的近3 000 万t 。
首钢、鞍钢、武钢等一大批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
宝钢一、二期工程和天津无缝钢管公司的建成,使我国有了当代水平的冶炼、轧钢装备。
14 年来淘汰了一批平炉、侧吹转炉和落后轧机,改造和新建了一批大型高炉、中小型氧气顶吹转炉、连铸机、中厚板轧机、无缝管轧机、高速线材轧机及大中型矿山。
(四) 产品结构初步改善,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供需矛盾突出的板、管、带材产量,从1978 年的710 万t ,上升到1992 年的2 501. 6 万t ,占钢材总量的比率由32 %上升到37. 37 %。
产品质量水平有所提
高,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钢材,达到总量的60 %左右,产品质量水平有所提高。
第一,投资结构发生变化。
“七五”以来,钢铁工业投资走向多元化,实行谁投资谁受益,利用外资、地方自筹、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率逐年增加。
14 年来利用外资60 多亿美元,加快了企业改造和建设的步伐。
地方钢铁企业生产的钢1978 年只有419 万t ,1992 年达2 300 万t ,占全国钢产量的比率由13 %上升到28 %。
第二,体制改革调动企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我国钢铁行业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企业只能是单纯的生产型, 而不是生产经营型。
1985 年初国务院决定,钢铁产品开始实行价格双轨制。
企业实际销售钢材中,国家定价的比率由1984 年的几乎100 % ,下降到1992 年全行业平均不足40 %。
“七五”期间,90 %以上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
“八五”以来,多数企业继续完善承包制,同时在部分企业实行了“利税分流”和股份制试点。
通过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企业内部通过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了广大职工当家作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对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展望钢铁冶金行业
在持续多年高位增长后,国内钢铁常量增长显著放缓,出口短期反弹迅猛,市场价格宽幅震荡,冲高回落明显,利润增幅同比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优于市场需求放缓,下半年国内钢铁行业深幅调整,这是全球经济发展失衡。
中国金鸡调整的反映。
2010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心事更加严峻,钢铁雪球增长进一步放缓,市场将维持弱势平衡格局。
钢铁价格将在市场弱势平衡中继续下跌,但是跌势将较为平缓,行业效益低速增长,随着钢铁产能的释放和需求增量的减少,市场竞争会日益激烈,兼并重组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