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122页PPT
合集下载
大学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共28张PPT)
![大学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12e37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5.png)
❖ 如唐代王建《新嫁娘》诗:“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羹汤”连用,可见中古 之羹即指以液体为主的“汤”。广州话至今仍然这样用 。
21
22
❖ 敢问何谓也——很冒昧地请问你说的是什么 意思?
❖ 何谓=谓何——疑问代词作宾语一律要前置 。
❖ 君何患焉——您对此担忧什么? ❖ 何患=患何——理由同上
……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两属。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这种“A,后来写作B”的表述方式说明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关系。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有些书上径称为“为动用法”。 又称《春秋左传》,与《春秋》有密切关系。 《说文》云:“顿仆也”,即“累得倒下”之意。
21
13
❖ 夫人将啟之——姜氏夫人将为小儿子 共叔段开门。
❖
鄙,边界、边 疆。此指边界 上的两个城邑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 。
之。无生民心。”公曰:“ ❖ 贰,两属。
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 ❖ 及:赶上。
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
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
崩。”
21
10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逮也。从 人,从又。”
21
21
❖ 食舍肉……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羹在上古对于贵族来说,就是指的肉。所以这里 上文说“肉”,下文说“羹”,实际是一回事。但要注意 :这个词的词义在汉语中有发展变化,在上古指“带 汁的肉”(主要指固体),而在中古则指的“带肉的汁 ”(主要指液体)。所以中古与“汤”组成同义词:羹 汤。
❖ 隧而相见:隧,名词活用作动词,挖隧道( 从地面进入墓穴的道)。
21
21
22
❖ 敢问何谓也——很冒昧地请问你说的是什么 意思?
❖ 何谓=谓何——疑问代词作宾语一律要前置 。
❖ 君何患焉——您对此担忧什么? ❖ 何患=患何——理由同上
……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两属。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这种“A,后来写作B”的表述方式说明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关系。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有些书上径称为“为动用法”。 又称《春秋左传》,与《春秋》有密切关系。 《说文》云:“顿仆也”,即“累得倒下”之意。
21
13
❖ 夫人将啟之——姜氏夫人将为小儿子 共叔段开门。
❖
鄙,边界、边 疆。此指边界 上的两个城邑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 。
之。无生民心。”公曰:“ ❖ 贰,两属。
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 ❖ 及:赶上。
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
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
崩。”
21
10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逮也。从 人,从又。”
21
21
❖ 食舍肉……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羹在上古对于贵族来说,就是指的肉。所以这里 上文说“肉”,下文说“羹”,实际是一回事。但要注意 :这个词的词义在汉语中有发展变化,在上古指“带 汁的肉”(主要指固体),而在中古则指的“带肉的汁 ”(主要指液体)。所以中古与“汤”组成同义词:羹 汤。
❖ 隧而相见:隧,名词活用作动词,挖隧道( 从地面进入墓穴的道)。
21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PPT课件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272c86a58da0116c174961.png)
• 谷梁赤《谷梁春秋传》(《谷梁传》) 4
郑
【 《左传》简介2】
伯 克
段
于
• 《左传》之思想价值:
鄢
• 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 进步思想;同时,封建伦理观念,传统的
天命、礼教等思想糟粕在书中也时有流
露,这是作品的历史局限。
5
郑
【 《左传》简介3】
伯 克
• 文学价值:
段 于
鄢
它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叙事详备,
郑 伯
克
•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
段 于
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 鄢
丘明(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 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 记载了鲁国以及当时几个主要诸侯
国二百多年的历史。
• 左丘明《左氏春秋传》(《左传》)
• 公羊高《公羊春秋传》(《公羊传》)
•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给太叔,我就请求去侍
奉他,如果不想给,那就请除掉他,不要使老
百姓生二心。”通“毋”,不
到
• 公曰:“无庸,将自要及。” 通“用”
译:庄公说:“不用,他将要自己遭(祸)。” 16
[文意理解5]
一直到
郑 伯
克
• 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
鄢
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称为武姜,生
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
•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
欲立之。 使受惊吓,使取动名用,法名作动.
译:使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
于是(姜氏)很厌恶他。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620830ad51f01dc281f1eb.png)
收贰以为己:把两属的地方收为本人的领邑。 以 为,“以之为〞的省略。
厚将得众:权利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厚: 本義是山陵大,這裏指所占領的土地擴大。
不义,不暱〔nì〕,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对 兄不亲,权利再雄厚,也将要解体。
1、“不義〞和“不暱〞是並列關係,指對君不義 對兄不親。暱,同“昵〞, 异体,親近。 2、 崩,本義是“山倒塌〞,這裡指“垮臺〞、 “失敗〞。
克:〔1〕戰勝 〔2〕能
三、串 講
第一段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号。爵位 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制>:“王 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的称号。 可褒,如:文、武;可贬,如:厉、紂;可同情,如: 哀、悼;也可褒贬参半,如:〔唐〕玄宗,<说文>: “玄,黑而有赤色者。〞
……
<穀梁传·隐公元年>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 徒众也 ……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 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 甚郑伯也 ……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题
❖杂曰:“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移山>〕
❖国有都鄙,古之制也。 ❖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
明焦竑〔hóng〕<焦氏笔乘>:寤为牾〔“忤〞 异体,不顺〕的通假字。二字均鱼部[a]、疑母。朱 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寤,假借为牾,足先见 〔xiàn〕,逆生也〞。即难产。通“啎〞,逆,倒 着,難産 。<史記·鄭世家>:“生太子寤生,生之 難,及生,夫人弗愛。〞
驚姜氏:使姜氏惊。使动用法
厚将得众:权利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厚: 本義是山陵大,這裏指所占領的土地擴大。
不义,不暱〔nì〕,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对 兄不亲,权利再雄厚,也将要解体。
1、“不義〞和“不暱〞是並列關係,指對君不義 對兄不親。暱,同“昵〞, 异体,親近。 2、 崩,本義是“山倒塌〞,這裡指“垮臺〞、 “失敗〞。
克:〔1〕戰勝 〔2〕能
三、串 講
第一段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号。爵位 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制>:“王 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的称号。 可褒,如:文、武;可贬,如:厉、紂;可同情,如: 哀、悼;也可褒贬参半,如:〔唐〕玄宗,<说文>: “玄,黑而有赤色者。〞
……
<穀梁传·隐公元年>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 徒众也 ……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 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 甚郑伯也 ……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题
❖杂曰:“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移山>〕
❖国有都鄙,古之制也。 ❖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
明焦竑〔hóng〕<焦氏笔乘>:寤为牾〔“忤〞 异体,不顺〕的通假字。二字均鱼部[a]、疑母。朱 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寤,假借为牾,足先见 〔xiàn〕,逆生也〞。即难产。通“啎〞,逆,倒 着,難産 。<史記·鄭世家>:“生太子寤生,生之 難,及生,夫人弗愛。〞
驚姜氏:使姜氏惊。使动用法
优选郑伯克段于鄢教学PPTpptppt(共41张PPT)
![优选郑伯克段于鄢教学PPTpptppt(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c09aa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a.png)
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对待别人的缺点和
过失呢?
本课提纲
题解
相关内容介绍
课文分析
作品欣赏及人物性格
战争描写特点
解题
郑 伯 克段 于 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
(2)克,战胜。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
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
题目结构为状语后置句
相关知识介绍
1、何谓“传”? 解释经书的文字就是“传”。
4)公闻其期,曰:“可矣。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一说是姜氏在睡梦中生下儿子;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2、传说鲁国史官编《春秋》,经孔子整理修订而成。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
廪(lǐn)延 不暱(nì) 乘(shèng)
共(gōng)叔段 寤(wù)生 恶(wù)之
一说是姜氏在睡梦中生下儿子;
别名奠国,国君为姬姓,伯爵。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 从中可看出共叔段有哪些性格特征?
重在义理说明
《谷梁传》
1、《左传》的内容
《左传》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
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年),记载了鲁国以及当时主 要诸侯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政治、 军事、外交等)。
段落大意
开端——姜氏厌恶郑庄公,请立共叔段。
第
二
段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
巖邑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第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
三 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
过失呢?
本课提纲
题解
相关内容介绍
课文分析
作品欣赏及人物性格
战争描写特点
解题
郑 伯 克段 于 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
(2)克,战胜。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
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
题目结构为状语后置句
相关知识介绍
1、何谓“传”? 解释经书的文字就是“传”。
4)公闻其期,曰:“可矣。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一说是姜氏在睡梦中生下儿子;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2、传说鲁国史官编《春秋》,经孔子整理修订而成。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
廪(lǐn)延 不暱(nì) 乘(shèng)
共(gōng)叔段 寤(wù)生 恶(wù)之
一说是姜氏在睡梦中生下儿子;
别名奠国,国君为姬姓,伯爵。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 从中可看出共叔段有哪些性格特征?
重在义理说明
《谷梁传》
1、《左传》的内容
《左传》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
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年),记载了鲁国以及当时主 要诸侯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政治、 军事、外交等)。
段落大意
开端——姜氏厌恶郑庄公,请立共叔段。
第
二
段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
巖邑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第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
三 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
郑伯克段于鄢PPT幻灯片.ppt
![郑伯克段于鄢PPT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30540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6.png)
于是(姜氏)很厌恶他。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
太子) ,
屡次
•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介。词结构后置
译:姜氏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同意。
8
[文意理解2]
同“岩”险判要断句
•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 巌邑也,
译:等到庄公继承了君位,(姜氏)替共叔 段请求制地作为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 要的城邑,于之,在那里,兼词一切听你吩咐
27
【基础知识积累】
28
一、通假字: 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2.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通牾,牾,倒着的意思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同“避”,这是一对古今字。
6.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无,通毋,副词“不要”。
22
写作特色
一、善于剪裁史料,恰当的祥略安排
《左传》详于记叙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政治上的 矛盾冲突,而对战争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本文也如 此。作者详写庄公及母亲、弟弟的矛盾发展的始末, 而对克段于鄢的经过略写。又如略写姜氏憎恶庄公的 原因,详写庄公与共叔段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这样 写是为了集中笔墨来刻画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从 而突出文章的主题。显然,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战争 本身,而在引起战争的社会原因。
[文意理解7]
介词结构后名置作动,像弟弟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 《春秋》记载说:“郑伯在鄢地打败了公叔 段”。因为共叔段不像个弟弟,因此不称他作“弟”。
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如同
讥讽
教导
译:兄弟俩如同两个君主,因此称郑庄公打败共
叔段为“克”;称兄长为“郑伯”,是讥讽做兄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解析ppt课件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解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5c61c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1.png)
13
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 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 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 子为妻。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 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 名。
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
14
2.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
岩:险峻,险要。 邑:人群聚居的地方,大 小不定。(依据孙诒让说)
20
“制,岩邑也”,是一个很典型判断句。 虢叔:是东虢国的国君,东虢封国始于
虢仲,虢仲死后虢叔继位,《国语·郑 语》:“虢叔恃势。”韦昭注:“势, 地势。”《史记》里也记载说虢叔依仗 制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傲威不驯,郑武 公的父亲郑桓公就率领军队将他消灭了。 死焉:死在那里。
翻译: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 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 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 都的九分之一。
29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法度,标准。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合乎
法度,合乎标准。“不度”是说不合乎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即违反了先王制定 的制度。实际上,祭仲的意思是说,共叔段不 按照先王规定的标准行事,而是擅自扩建京邑 的城墙。作者没有直接写共叔段在京邑的所作 所为,而是通过祭仲之口说明共叔段在京邑扩 充实力,已经对庄公的统治造成威胁。
17
以上第一段。 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
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 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 相残的悲剧。 “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 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18
第二段: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 即位:就位,指开始做国君。 为(wèi):介词,替,给。 之:指代共叔段。 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si)水县西,又名
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 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 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 子为妻。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 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 名。
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
14
2.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
岩:险峻,险要。 邑:人群聚居的地方,大 小不定。(依据孙诒让说)
20
“制,岩邑也”,是一个很典型判断句。 虢叔:是东虢国的国君,东虢封国始于
虢仲,虢仲死后虢叔继位,《国语·郑 语》:“虢叔恃势。”韦昭注:“势, 地势。”《史记》里也记载说虢叔依仗 制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傲威不驯,郑武 公的父亲郑桓公就率领军队将他消灭了。 死焉:死在那里。
翻译: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 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 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 都的九分之一。
29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法度,标准。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合乎
法度,合乎标准。“不度”是说不合乎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即违反了先王制定 的制度。实际上,祭仲的意思是说,共叔段不 按照先王规定的标准行事,而是擅自扩建京邑 的城墙。作者没有直接写共叔段在京邑的所作 所为,而是通过祭仲之口说明共叔段在京邑扩 充实力,已经对庄公的统治造成威胁。
17
以上第一段。 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
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 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 相残的悲剧。 “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 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18
第二段: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 即位:就位,指开始做国君。 为(wèi):介词,替,给。 之:指代共叔段。 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si)水县西,又名
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教学教材
![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e1152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c.png)
• (2)、请京。规模不符合制度。
• (3)、做共叔段的内应,为之启城门。
•
违礼干政
共叔段之过
• 1、请京。 按照先王之制,不合乎法度。 • 2、收贰——“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
为己邑” 。扩大了地盘,为反叛奠定了基础。 • 3、袭郑—— “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想
篡夺兄长的王位,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 不义不暱
• (遗留)
. (3)厌 . A 姜氏何厌之有 . (饱,引申为满足)
. B 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 (讨厌,引申为嫌)
. (4)爱 . A 爱共叔段,欲立之。 . (偏爱,疼爱)
. B 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 . (吝啬,吝惜)
练习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 . A.寤生(wù) 祭仲(zhài) 共叔段(gòng) 缮甲
• “春秋笔法”含蓄委婉表达褒贬意见
•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于是庄公把姜氏放逐(安置) 到临颍,并(顺承)对 她发誓说: “咱们不到黄泉,不要相见了。 ”但不久就 对自己说的话感到后悔。(为之悔,意动用法。)
•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 舍肉。 颖考叔担任颖谷管理疆界的官职,听说这件事,就进 献礼物给庄公。庄公赏赐他吃饭,他吃时把肉放在一 边不吃。
•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 之悔。 颖考叔说: “冒昧地问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 庄公告诉他缘故,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
• 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 隧而相见, 其谁曰不然? 颍考叔回答说: “君王忧虑什么呢?(宾前) 如果掘地道直到见到泉水, 挖地道(名作动) (而,顺承) 后和母亲相见, 难道有谁能说 不对吗? ”
郑伯克段于鄢(优秀课件)
![郑伯克段于鄢(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171d7d524de518974b7d69.png)
(三)申,姜姓。齐、吕、申、许俱出伯夷。
《国语·周语中》:“齊許申吕由大姜。”韦 昭注:“四國皆姜姓,四岳之後,大姜之家。 大姜,大王之妃、王季之母。”
《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 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 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 氏。”
(四)年代:鲁隐公元年(前 722),郑庄公二十二年。
重点字词
寤,啎的假借字。 及,“逮也。从又,从人。” 雉,絼/紖的假借字。 兵,古文字从两手持斤,表示武器。 既,古文字象食毕;即,古文字象就食。 封,古文字象培土植树,引申为疆界. 参国之一:参,三的假借字。
亟,数次。 辟:后分化为“避”。 斃,跌倒.《说文》:“獘,顿仆
也.斃,獘或从死.” 完聚:完城廓,聚人民。 诸:“之于”“之乎” 焉:於是。
前770
前722
前481
周:平王元年————平王49年————敬王39年
鲁:孝公37年———— 隐公元年——— 哀公14年
郑:武公元年———— 庄公22年
“初”:武公十年(前761;鲁惠公八年) 娶申侯女;十四年生庄公;十七年生大 叔段。武公二十七年卒,翌年(前743) 为庄公元年。祭仲相。
郑伯克段于鄢
节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一、文献综述:关于《春秋左氏 传》
(一)《春秋》与“三传”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记载从鲁隐公 元年(前722。周平王四十九年),到鲁哀公十四 年(前481。周敬王39年)共十二公、242年间周王 朝及各国的大事。相传为孔子所整理编定。
《春秋》对各国大事的记载简约,如“夏,五月, 郑伯克段于鄢”。战国有鲁国左丘明、齐国公羊高、 榖梁赤为之传,称《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4edf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2.png)
人物性格
总结词
个性鲜明、形象生动
详细描述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生动。郑伯具有心机深沉、阴 险狡诈的特点,段则表现出狂妄自大、目无君父的性格特点。此外,还有诸多次 要人物,如考叔、公子吕等,他们也都具有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
文本修辞
总结词
精炼简洁、质朴自然
详细描述
《郑伯克段于鄢》的文本修辞非常出色。在语言方面,文章运用了精炼简洁 、质朴自然的语言,使文章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文章还运用了多种 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历史地位
《左传》被视为古代文学经典,对后世文学和文化影响深远。
文化背景
地域特色
本篇课文反映了春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这篇课文反映了这一 时代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观念。
02
文本分析
故事情节
总结词
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详细描述
《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古代文献,讲述了郑国两个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 故事以时间顺序展开,从郑伯与段之间矛盾的激化,到最终的决裂和战争的 爆发,情节发展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本篇作品所呈现的人性中的善恶、贪欲等弱点,可以作为社 会道德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个人感悟
意识到权力斗争的危害
通过学习本篇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权力斗争所带来的危害和破 坏,从而更加珍惜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学习本篇作品可以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传 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人性复杂的诱因
作品通过描写权力斗争、家庭伦理等社会现实,分析了人性复杂的原因和背 景,如社会制度、家庭教育等。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b6ee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1.png)
❖ 请京,主语是姜氏。使居之,主语是郑庄 公。谓之,无主语,其逻辑主语是社会上 的人们.另一点,谓之……,是说社会上 人们这么称,或这么认为。唐代孔颖达说: “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
•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都:指都邑,城:指城墙,这是两个词。 • 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
• 羹,带汁的肉。
❖ 遗:送。 ❖ 公曰:“尔有母遗,繄(yī)我独无 !”
❖ “繄” :句首语气词,表示仅有、唯有的 意思。或曰叹声。
❖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
❖ “敢”是谦词,意思是从地位上说不该这 么问。有大胆,冒昧的的意思。
羹在上古对于贵族来说,就是指的肉。所以 这里上文说“肉”,下文说“羹”,实际是一 回事。但要注意:这个词的词义在汉语中有发 展变化,在上古指“带汁的肉”(主要指固 体),而在中古则指的“带肉的汁”(主要指 液体)。所以中古与“汤”组成同义词:羹汤。 如唐代王建《新嫁娘》诗:“三日入厨下,洗 手做羹汤。未谙(an)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羹汤同义词连用。
释,它包含着事件的起始,事件的曲折 过程,还有各种议论和讨论以及事件的 结尾和评论等等,可以说是一相当完整 的叙述式的故事。
初读:看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
《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标准的记叙文。 序幕: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
君位的争夺。 开端: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 发展: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到廪延。 高潮: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将为内应。 结局:大叔失败出奔共,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颖。 尾声:颖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
深藏不露,工于心计
❖ 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度, 肆意扩张,臣下再三劝他约束共叔段,及早 消除隐患,庄公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这决不是宽容,而是故意纵养 其恶,后又说:“不义不昵,厚将崩。”对 于共叔段自取灭亡的结局显得胸有成竹。当 共叔段与姜密谋袭郑,完全暴露其叛乱行径 时,庄公才认为“火候”已到,下令出兵伐 京,一举击败共叙段。庄公设下陷井,就是 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 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郑庄公竭力容忍 共叔段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象处于被动 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郑庄公手里, 可见其深藏不露,工于心计。
•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都:指都邑,城:指城墙,这是两个词。 • 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
• 羹,带汁的肉。
❖ 遗:送。 ❖ 公曰:“尔有母遗,繄(yī)我独无 !”
❖ “繄” :句首语气词,表示仅有、唯有的 意思。或曰叹声。
❖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
❖ “敢”是谦词,意思是从地位上说不该这 么问。有大胆,冒昧的的意思。
羹在上古对于贵族来说,就是指的肉。所以 这里上文说“肉”,下文说“羹”,实际是一 回事。但要注意:这个词的词义在汉语中有发 展变化,在上古指“带汁的肉”(主要指固 体),而在中古则指的“带肉的汁”(主要指 液体)。所以中古与“汤”组成同义词:羹汤。 如唐代王建《新嫁娘》诗:“三日入厨下,洗 手做羹汤。未谙(an)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羹汤同义词连用。
释,它包含着事件的起始,事件的曲折 过程,还有各种议论和讨论以及事件的 结尾和评论等等,可以说是一相当完整 的叙述式的故事。
初读:看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
《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标准的记叙文。 序幕: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
君位的争夺。 开端: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 发展: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到廪延。 高潮: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将为内应。 结局:大叔失败出奔共,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颖。 尾声:颖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
深藏不露,工于心计
❖ 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度, 肆意扩张,臣下再三劝他约束共叔段,及早 消除隐患,庄公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这决不是宽容,而是故意纵养 其恶,后又说:“不义不昵,厚将崩。”对 于共叔段自取灭亡的结局显得胸有成竹。当 共叔段与姜密谋袭郑,完全暴露其叛乱行径 时,庄公才认为“火候”已到,下令出兵伐 京,一举击败共叙段。庄公设下陷井,就是 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 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郑庄公竭力容忍 共叔段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象处于被动 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郑庄公手里, 可见其深藏不露,工于心计。
郑伯克段于鄢(课堂PPT)
![郑伯克段于鄢(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55ecf99b6648d7c0c74627.png)
子封又一梦中人。
庄公实欲杀弟,而曰 “自毙”,曰“自及”, 故为段自作自受之语, 毒甚。
崩者,势如土崩,民逃 身窜,直至灭亡。较 “自毙”、“自及”更 加惨毒矣,而子封终未 之知也。
11
大叔完聚,缮甲兵, 具卒乘,将袭郑,
段至此不义甚矣。然庄公平 日处段,能小惩而大戒之, 段必不至此。段之将袭郑,
卫诸侯复伐郑
前718 桓王二 隐公 年 五年
前717 桓王三 隐公
年
六年
庄公二 39岁 郑侵卫、伐宋,
十六年
以报诸侯伐郑之
役;冬,宋伐郑,
围郑长葛
庄公二 40岁 五月,郑侵陈大
十七年
获;秋,宋取郑
长葛;庄公如周
始朝桓王,王不
礼焉
21
前715 桓王 五年
前714 桓王 六年
前713 桓王 七年
隐公 八年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 《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 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 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与侧重解 释《春秋》“微言大义”的《公羊 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 传”。
3
郑庄小霸
郑庄公克段以后,再次伐卫、侵周,再抗宋、 卫、陈、蔡联军,败燕师,伐宋入其郛、侵陈 大获,又以王命伐宋,大败北戎,合齐鲁伐宋, 会齐鲁灭许,大败息师,大败宋师,大败周、 虢、卫、蔡、陈五国联军,救齐再败北戎,合 齐、卫伐鲁,最后齐、卫、郑、宋盟于恶曹, 几成霸主。善外交,与齐、鲁巩固盟约,郑庄 既挟天子,又挟霸主(齐僖为当时小霸),复 结交当时国力甚强之鲁国,凭其本国之富强, 纵横一时。
9
公曰:“姜氏欲之, 直称母姜氏而故作无可
焉辟害?”对曰:
奈何语,毒声。
“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
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
![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3c5ace14791711cd791702.png)
故事情节
序幕 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君位的 争夺。
开端 发展 高潮
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
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延伸到廪延。
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为内应。共叔段失 败出奔共。
结局 尾声
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颍。 颍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
内容讨论
▪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 ▪ 我认为是____之过,理由是 _____,从文中
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
3、夫人将启之。
启之,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
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隧,名词做动词,指挖隧道。
5.公入而赋
赋,名词做动词,指朗诵诗
重点词语:
(1)遂恶之 恶:动词,厌恶,不喜欢 (2)亟请于武公 亟,屡次 (3)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焉:兼词,兼介词“于”和代词“之” ,译为“在 那
统治
▪ 左丘明对庄公的行持什么样的态度?从哪里 可以看出?
▪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以纯孝赞扬颍考叔。
课后寄语
本节课时已结束,但学习并未结束。希望大家在生 活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越来越会学习
This class is over, but the study is not over. I hope you can enjoy learning in your life and learn more and more
6、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无,通“毋”,副词“不要”。
7、不义不暱 暱,通“昵”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寘,通“置”,放置
10、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阙,通“掘”,即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