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马尔库塞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周志山一生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建: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自然与社会(即人类与自然、历史与自然)的关系,既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哲学根基,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致力于重建的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
但问题在于: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何以需要重建?“重建”是否意味着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在这一关系问题上的纠偏、反拔或重构?显然,“重建”之必要性首先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观和社会观及其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传统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的理解上的偏差和缺失密切相关。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独特理解在于:“社会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然观”,应该对于当代生态危机或“自然的异化”在价值和文化上具有可批判性,赋予自然观以批判的意蕴。
这种可批判性,又源自“自然观”所承载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的各种内涵。
同时,重建的“社会观”中,又应该积极涵纳自然的、生态的因素,使其植入自然观之生态系统当中,以便设定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的自然限度。
只有这样,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自然史与人类史彼此制约,才能真正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供哲学基础。
传统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的偏差和缺失又是什么呢我们知道,“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两种典型形态:一种是以第二国际和苏俄为代表的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一种是由卢卡奇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通过对“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反思,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辩证关系的重新建构。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并没有提供认识和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现存公式和方法。
以第二国际和苏俄为代表的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石是“自然”范畴,坚持“自然本体论”或“物质本体论”,崇尚自然的本源性、自在性、给定性以及自然对于社会的绝对优先性,把自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逻辑起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出发点和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1. 引言1.1 马尔库塞简介赫尔贝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理论家,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曾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并在法兰克福学派做过研究。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是他对当代社会的一种批判性分析,他认为现代社会受到了一种单一的、全面的控制和压制,在这种控制下,人的思维和行为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无法自由发展。
他认为这种单向度的思想导致了人类的异化和压抑,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创造力。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引起了人们对当代社会及其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单向度思想的来源、核心内涵以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1.2 单向度思想简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主要指的是现代社会被技术与宣传媒介所统治,导致人们只能以单一的方式看待和理解世界,失去了多样性和深度。
这种单向度思想使得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变得表面化和片面化,难以看到现实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单向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使得个体在现代社会中变得更加被动和消极。
他呼吁人们要警惕单向度思想的存在,并提倡多元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改变社会现实。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批判。
【以上为内容,共200字】2. 正文2.1 单向度思想的来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源自他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分析和反思。
在20世纪60年代,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中日益增长的技术支配和文化消费现象展开了思考。
他认为,这种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并非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或实现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现有的统治结构和控制机制。
马尔库塞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技术和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通过对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塑造,将他们置于一种被动和单一的状态之中。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解读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解读阿尔都塞是法国现代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出生于1918年,逝世于2007年。
他是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和提出者之一。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新解读和批判上,他试图使马克思主义更适应于当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现实。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对统治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工具。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并不是完全否定它的价值,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需要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进行调整和更新。
阿尔都塞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剩余价值理论,引申为一种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剥削关系的分析方法。
他认为,剩余价值不仅仅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各个层面的剥削和压迫。
对这种剩余价值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本质。
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主义需要更加关注权力的问题。
他认为,社会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权力形式,这些权力形式会相互作用并塑造社会的结构和秩序。
阿尔都塞提出了“国家权力”和“常识权力”这两个概念,用以描述不同权力形式的性质和影响方式。
阿尔都塞还重视对意识形态的分析。
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潜在的暴力,它通过某种统治阶级的主导意识和价值观来塑造社会的意识和行为。
阿尔都塞通过对广告、媒体、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揭示了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还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经济决定论的质疑。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需要更加重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对社会和历史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经济和物质基础的决定。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解读试图使马克思主义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变化,并批判地分析社会中的多种权力形式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他是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当代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尔库塞的生态思想探析
马尔库塞的生态思想探析摘要:马尔库塞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他认为自然也是人类解放整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是和谐统一的。
马尔库塞的生态思想无论是对“生态马克思主义”,还是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实践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关键词:马尔库塞;生态社会主义;自然解放;人的本能革命马尔库塞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对生态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思想和成果集中体现在其晚年的著作中,如《单面人》、《论解放》与《反革命与造反》等。
马尔库塞的生态思想,特别是其中的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关系的观点,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以自然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和谐统一为思想主线,力图从总体上对马尔库塞的生态思想进行挖掘和剖析,并着重突出它对后人的思想及实践的贡献和意义。
一、自然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和谐统一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马尔库塞发现,自然是马克思关于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中一个一直未被人们重视的方面。
以往,人们只是就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奴役和异化下解放全人类的问题予以关心,并没有把自然视为人类解放的一个领域。
马尔库塞认为,事实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心思想正在于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统一。
据他分析,既然马克思主张人对人的统治是依赖对自然的统治来实现的,那么人的解放同样也要依赖自然的解放来实现。
“把自然界当作解放的领域,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心论题。
”因为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它不仅仅是一种材料,不仅仅是一种有机物或无机物,而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力,是主体—客体,奋力求生是人和自然界的共同本质”[1] (P.148-150)。
这里,马尔库塞判断马克思把自然视为一种主体。
同时,马尔库塞进一步指出,现实生活中,正是因为没有“把自然界看成它的真实样子的主体”,没有“把自然界看成是生活于共同的人的宇宙中的主体”,才导致“商品化的自然界,被污染了的自然界,军事化了的自然界”,以及“空气和水的污染,噪声、工商业对空旷的自然空间的侵占”和“物质上的污染”。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摘要】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是德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提出的一种综合的人类解放思想,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和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局限性以及启示的意义进行全面评价。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主张人应当从意识形态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当代社会,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于人们认识社会现实、追求真理具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实践中难以完全实现其理想。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启示意义仍然深远,提醒我们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正义。
最终,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将继续引领人们探索人类解放之路。
【关键词】关键词:马尔库塞人学思想、马尔库塞、人学、总体评价、当代启示、主要观点、影响、局限性、启示的意义、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简介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同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马尔库塞以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批判理论而闻名,其人学思想被视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扩展和深化。
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强调个体解放和自由意志,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掌握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压迫和异化导致了个体的困境,而解放个体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需要心灵和意识的解放,这就是所谓的“人学”。
马尔库塞认为,人类的真正解放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而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
他主张要消除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和压迫,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他也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鼓励人们去反思和质疑社会的常规。
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发展,他提出了一种更为人本主义的解放理论,为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2. 正文2.1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主要观点1. 对现代社会的批判: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异化现象,人们失去了自我意识和创造性,被商品化的社会关系所控制,导致人们的生活变得虚假和空洞。
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生态意蕴
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生态意蕴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生态意蕴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涉及众多领域,其中包括自然观。
马尔库塞的自然观强调自然是生命和个体的基础,自然和社会的分化和对立具有致命的矛盾性,应该寻求两者的和谐与统一。
因此,马尔库塞自然观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自然是生命和个体的基础在马尔库塞看来,自然是人类生命和个体的基础。
他认为,生命是个体,个体是有机身体,这个身体细胞分裂、分化,生长、繁殖,是一种有存续、有繁衍的自在互动。
这种自在互动是依赖于自然环境,气、水、土、光等元素,环境变迁,人的身体和生命也受到影响。
因此,生命和自然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自然是生命和个体的基础。
二、自然和社会的对立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自然和社会的对立已经愈发尖锐。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形成自然和社会的对立。
马尔库塞认为,自然和社会的对立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自然被剥夺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成为经济增长、技术发展的资源和对象,被剥夺了它的主体性和自我变异的能力,自然和自然界的各种自在互动被断裂。
三、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与统一马尔库塞认为,自然和社会的对立是一种矛盾性的对立,应该寻求它们的和谐和统一。
对此,他提出了“新自然”和“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
其中,“新自然”是指恢复自然的主体性,回归自然的多样性、自由、不规则性,保护自然的变异性,让自然成为生命的自在基础。
而“生态社会主义”是指人类社会应该摆脱经济利益的驱动,建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新的生产、消费、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总之,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在于认识和反思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寻求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它提醒我们,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之下,需要推动社会发展追求的方式和方向的全面转变,从而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友好的社会格局,让生命和自然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与发展。
马尔库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2023-10-29•马尔库塞生态学思想的形成•马尔库塞生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尔库塞生态学思想的理论基础目录•马尔库塞生态学思想的影响和评价•马尔库塞生态学思想的现实意义目录和价值01马尔库塞生态学思想的形成03德国社会与文化背景德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对马尔库塞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如德国的浪漫主义和悲观主义传统。
社会背景与思想源流01工业革命与环境问题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和水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
0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革命,这与马尔库塞的思想相契合。
马尔库塞的生平和学术历程马尔库塞的生平马尔库塞出生于德国,曾在柏林学习哲学和心理学,后在美国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马尔库塞的学术历程马尔库塞的学术研究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中逐渐形成的。
马尔库塞思想的形成与演变马尔库塞思想的形成马尔库塞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形成的,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了环境问题和人的异化。
马尔库塞思想的演变马尔库塞的思想在后期有所发展,他更加关注自然和人的解放,提出了通过艺术和审美来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
02马尔库塞生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定义马尔库塞认为,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威胁到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的危机。
生态危机的表现马尔库塞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过度消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危机表现。
生态危机的根源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消费观念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同时消费主义盛行,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导致过度消费和资源浪费。
马尔库塞认为,消费异化是指人们将物质消费视为生活的主要目的,导致精神需求的缺失和消费行为的扭曲。
马尔库塞社会发展观对我国当代社会的启示
浅析马尔库塞社会发展观对我国当代社会的启示摘要自20世纪中后期开始,“现代性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现代性问题源起于发达工业化国家,其批判的矛头直指国家深入发展问题。
现代性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成为各国发展中必须正视与探讨的问题,并给予具有本国特色的回应。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是构建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而找到克服各种有悖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向的社会问题,在理论上吸收借鉴意义,并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关键词现代性工具理性文化先进性基金项目:长春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王奕琳,长春师范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156-02马尔库塞以发达工业社会为背景,从马克思对人的价值理论出发,以发达工业社会的病态发展为切入点,从科技、人文等多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进行严酷抨击,特别是对发达工业社会里的人的“单向度”发展的批判尤为深入,并对生活在这种“单向度”的社会里的人寻找解救出路。
但由于马尔库塞社会发展观本身的缺陷使得他的非唯物主义理论最终只能走向乌托邦。
但这并不能使我们忽视其社会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意义。
一、我国当前的现代性问题“现代性不仅是一场社会化的转变,是环境、制度、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形式的转变,不仅是所有知识、事务的转变,而且从根本上是人本身的转变,是人的身体、欲动、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本身的转变;不仅是人的实际生存的转变,更是人的生存标尺的转变。
”现代文明带来了彰显人的主体性、个性、自由、自我意识、创造性、社会参与意识、批判精神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产生了诸多信仰危机、理想浅薄、道德滑坡、社会责任感下降的现象。
在当前“现代性”质疑发展理念与后果之际,中国开始深入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所蕴含的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城市化、科技理性等现代性的内涵尚未充分展开,“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上,认识、认同并维护现代性的全部内涵,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仍然是必然的。
论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基于马尔库塞《自然和革命》的文本分析
论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基于马尔库塞《自然和革命》的文本分析戴宁馨摘要:马尔库塞在《自然和革命》论文中,通过引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阐述了通过解放属人的自然和解放外部的自然,实现自然的解放,进而实现人类的解放的观点。
他认为应该从感觉的解放、美的解放、性别解放三个方面探讨人的解放这一人与自然解放的关键环节,并且要认识到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解放了人,人才能真正认识到自然界美的属性特征,人才能合乎自然规律地按照美的原则来塑造自然。
关键词:马尔库塞;人与自然;双重解放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2-0005-031972年马尔库塞首次公开了《自然和革命》这篇论文。
在这篇文章中,马尔库塞通过引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许多论述,说明开展人的本能结构革命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的重要性。
他提出《手稿》信奉的是一种“最激进的整体的社会主义思想”,这种社会主义思想把人的感觉的解放当作是“普遍解放的起点、基础”,“自由社会植根于新的本能需求中”。
他借用弗洛伊德的语言大谈性欲解放和妇女解放运动。
马尔库塞的解放自然是解放人的一种工具、解放人是人与自然解放的关键、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是不可分割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放自然——解放人类的一种工具在《自然和革命》这篇论文中,马尔库塞指出“解放自然主要是指:(1)解放属人的自然,即作为人的合理性和经验的基础的人的原始冲动和感觉;(2)解放外部的自然界,即人的存在的环境”。
“解放自然意味着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
因此,在马尔库塞看来,解放自然就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自然界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的客体。
而当下的自然界,“使人不能从环境中得到性本能的净化(和变革他的环境),使人不能在自然界中发现他自己,发现异化的那一边和这一边。
论马尔库塞异化理论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
论马尔库塞异化理论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摘要: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进步改变了社会的面貌和人的思想,使人们反而失去了选择和批判的自由,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中存在的人类的异化问题。
我们更需要辩证地理解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汲取其合理成分,发现其中的现实意义。
一、对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辩证理解(一)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合理性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向我们描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存在的异化现象。
整个社会的统治方式、人们工作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异化,社会成为了病态的社会。
人类变得不自由,沦为劳动的工具和商品的附庸。
其异化理论是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的。
第一,马尔库塞指出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的一种“新的控制工具”来奴役和统治人类。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劳动、消费、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异化。
第二,马尔库塞批判发达工业社会把人当作劳动工具,提出物质需要不是人唯一的需要,它只是人最基本的一项需要。
马尔库塞提倡更应当重视人的精神生活。
第三,马尔库塞所提倡的社会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为我们对现今问题的研究观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局限性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他彻底否定了科学技术,他认为技术使人的不自由处处得到合理化。
人要成为自由、自主的人,要作自己生活的主人,想要通过技术来实现是不可能的。
在分析发达工业社会出现“异化”的原因时,只揭示了科学技术和商品对人的统治,而没有分析经济和阶级因素带来的影响。
第二,他着重对社会文化的批判,而忽略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仅仅局限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伴随着人的精神遭到压抑上”,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阶级的矛盾。
总而言之,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结构。
他只是将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文化的堕落的原因单纯地归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没有归咎于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
二、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发达工业社会所面临的异化问题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以《单向度的人》为例
总之 , 关于 人 的本质性 存在 及其 异化形 式 问题 , 马尔 库塞 的弗 洛伊 德 式 阐释 框 架 的基 本观 点 是 : 以科 学
收稿 日期 :2 0 — 0 — 2 09 3 6
作 者简 介 :魏 红 娟 ( 9 2 ) 女 , 南 商 丘 人 , 士 研究 生 , 究 方 向为 中 国 社 会 历 史 思想 与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 18一 , 河 硕 研
O 引 言
马尔库塞 是法 兰克 福学 派 的创 始人 之一 , 以社 会批 判理 论 闻名 于世 。马尔 库 塞 的社 会批 判 理论 的特点
就 是始终 关 注人 的本质性 存 在及其 异化 形式 问题 , 当然 , 这些认 识 和传统 的西 方哲 学 以及传 统 的马克 思主义
的相关 理论 还是有 本 质上 的区别 的 。
马 尔 库 塞 社 会 批 判 理 论 及 其 现 实 意 义
以《 向 度 的 人 》 例 单 为
魏 红 娟
( 江理 工 大 学 马克 思主 义学 院 , 州 3 0 1 ) 浙 杭 10 8
摘 要 :马 尔库 塞 社 会 批 判 理 论 深刻 地 揭 露 了当代 发 达 工 业 社 会 的 种 种 弊 端 , 人 的 存 在 、 类 的 解 放 问题 给 对 人
一
种 本能 的存 在 , 即符合 爱欲 要求 的存在 。
马 尔库 塞对弗 洛伊 德 的 ‘ 压抑 ’ 概念 “ 了改造 ” 提 出 了“ 作 , 基本 压 抑” “ 外压 抑 ” “ 作 压抑 ” 、额 、操 等几 个概
念 。并把 弗 洛伊德 关 于现代 文 明状 态 下爱欲 受压 抑的理 论 和 马克 思 的劳动 异 化理 论 相结 合 , 现代 社 会 的 对 异化 现象 进行 了激 烈 的批判 。马尔 库塞 认为 ,根据人 的爱 欲是 否 真正 得到 了满足 , 者 在多 大程 度 上得 到 “ 或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马尔库塞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社会理论家和哲学家,他对于现代社会的批判和思考深刻而有力。
在其著作《意识形态的审美化》中,马尔库塞提出了“单向度思想”的概念。
这一概念对于理解当代社会及其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单向度思想的内涵我们需要了解单向度思想的内涵。
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单向度思想指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被一种单一的意识形态所统治和控制,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知被压制和消除。
这种单向度的思想具有一种全面的、一致的、对现实的彻底的、片面的和机械的把握。
在这种思想里,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被简化为了一维度的表达,具有了唯一性和排他性。
这种思想形态不仅是统治者的控制工具,同时也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中植入了这种单向度的模式和观念。
单向度思想的形成和存在是与现代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单向度思想的产生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结果。
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使得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日益趋同,人们的消费品呈现出了相似的特点和模式。
这种消费品的同质性,也导致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同质化和单一化。
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控制,使得人们的思想和意识被一种单一的观念所主导,失去了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和把握。
这样一来,单向度思想就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特征。
马尔库塞认为,单向度思想的存在对于社会的健康和自由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单向度思想的统治下,人们的自我意识和批判能力被削弱和抑制,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解决变得乏力和片面。
这种思想的存在,不仅使得社会失去了多元性和包容性,同时也使得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层次性无法得到充分的认知和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将难以实现真正的公正和和谐,人们的自由和尊严也将受到极大的侵犯和损害。
在面对单向度思想的现实问题时,马尔库塞提出了有力的批判和反思。
他认为对单向度思想的批判需要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出发。
马尔库塞强调,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空间,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应该被充分地尊重和包容。
批判理论之批判——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当下反思
mine rt M ri ei i bu 出er adngts£ el 0 fh okn l s stesb c 0 c l e0 t nI l tt s t pe axsd v t nl or oy n ea h r 1 0 ew rigca u j t f 0i v1 i s i i r s t a0 a e e a re t sa h e s a r u o t0 s
主义相结合 , 建立 了“ 洛 伊 德 主 义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 他 突 破 弗 ,
图从历史本身的意 义上揭示 “ 发达工业 社会” 中人类 生存 的
境遇与危机 , 而寻求一 条通往人类 幸福彼 岸 的革命之 路 。 进
他 的批判理论在对传 统 马克思主 义理论进行扬 弃 的基础 上 得 以完善 , 同时也充 满 了矛盾 和 困惑 , 但 没有 真正把 握 马克
Cr tc lviw n Cr tcs e r iia e O ii im Th o y:Re lc i n O ar u e Cr tcs fe to n M cs§ jiim
S UN a g—v o Gu n a
( dt i eate t f oma 0 J 工ui Ivri ,J Iui Ivri , i ui 5 0 7 C ja E i r 1 pr n 0Ju l f il s ul esy i Is Ul e t J s 14 o , hn ) o 8D m al i t a1 i sy 啪
了传统马克思 主义对 自由资本 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的批判 , 在
弗 洛 伊 德 心 理 学 的基 础 上 构 建 了社 会 批 判 理 论 , 发 达 工 业 对
Ke r s Ma c s y wo d : r u e;M唧 im ;c i cs 山e r ;c i c s s r iim t o y r iim t Ab 们 c :M 眦 d e C i cs T e r a 0l p st e sg c r e a d s e d f in i si s t s § r iim h 0 y h sb t o i v i面 aI n 伽 ei e ce n山a t e i ts f mMa 】s e r t l i c c t v ae r id 0 r i t o y, (t h
“生态社会主义”的危机理论浅析
资本 主义 现状 的不 满 和反 抗 , 责 和批判 资 本 主义对 谴
自然 界 的破坏 以及对生 态 环境 的污染 ; 另一 方 面其社 会理 想具 有消 极 的 、 退 的性 质 。它 主 张 回到原 始状 倒 态 , 向一种更 朴 素 的生 活 。绿 色生 态运 动 的 主流在 转 激进 的社 会批 判 之 下 掩 盖 着 保 守 的 实 质 。正 如前 德 尉社会 民主党 副 主席 拉 封 丹 指 出 的那 样 : 以 生态 运 “
生 态社 会主 义 也称 生 态 马克 思 主 义 , 2 是 O世 纪 下 半 叶蓬 勃兴 起 的生 态运 动 中形 成 的一 个 新思 潮 、 新 学 派 , 理论 最早 是 马 尔 库 塞 在研 究 马 克 思 的《 8 4 其 14
包括 当代西 方 环境 保 护 运 动 、 战 和 平 运社 会 主 义 作 为 批 判 和 否 定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 心 人 类 前 途 和 命 运 的一 种 派 别 和 理 论 , 人 类 面 临 的 生 关 对
生 态 危 机 的 表 现 、 果 、 源及 其 解 决 的 途 径 等 问 题 进 行 了思 考 。 作 为 一种 兴 起 较 晚 , 有 特 定 含 义 后 根 具
动 等等 , 是一 种 广泛 意义 上 的“ 绿色 ” 思想 和运 动 由
于 与绿 色运 动 具有 天然 的联 系 , 态社 会 主义 一般 被 生 认 为是 “ 绿色 ” 会 主义 。 社
年 经 济学 —— 哲学 手 稿 》 的基 础 上 提 出 , 基 于 马尔 并 库塞 的“ 自然 革命 论 ” 说 而发 展 起 来 的 。牛态 社 会 学 主 义在西 方 的生态 学理 论 方面 独树 一 帜 , 试 图 以马 它 克思 主 义理论 解释 当代 环 境危机 , 而 为人 类走 出生 从 存 困境 寻找一 条既 能 消除 生态危 机 , 能实 现社 会 主 又 义 的新道 路 。这对 于 实 现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是 一种 有 益
马尔库塞“自然革命”理论探析
马尔库塞“自然革命”理论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批判性分析影响了后世许多社会学、哲学和政治学家。
马尔库塞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理论,其中包括他探讨的“自然革命”理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析马尔库塞的“自然革命”理论,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其思想。
1. 马尔库塞与自然革命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科技进步虽然为人类带来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便利,但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他认为,现代技术和工业化不仅使人类陷入了劳动的机械化和异化状态,而且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尔库塞提出了“自然革命”的概念,主张人类必须进行一场真正的“自然革命”,重新审视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2. 自然革命与资本主义批判马尔库塞的自然革命理论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他指出,资本主义追求无限增长和利润最大化,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污染。
马尔库塞认为,要实现真正的自然革命,必须超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利润逻辑,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自然革命与技术解放马尔库塞还将自然革命理论与技术解放理论相结合,认为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实现自然革命提供条件。
他主张,要通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马尔库塞强调,技术解放并不仅仅是指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解放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们重新审视自然和生活,从而推动自然革命的实现。
4. 自然革命与社会意识马尔库塞认为,要实现自然革命,必须首先改变人们的社会意识。
他指出,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消极的意识形态,人们对自然和生活充满了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忽视了自然的价值和人类的情感需求。
马尔库塞认为,要实现自然革命,必须改变这种消极的社会意识,让人们重新认识自然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推动自然革命的实现。
《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的生态思想
《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的生态思想马尔库塞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始人同,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将社会批判理论与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相结合,探索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使科学技术异化、人的劳动异化、消费异化,由此导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态危机愈发严重。
在1964年马尔库塞写作的《单向度的人》著作,它的核心就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
标签:马克思在1844年写成,1932问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当时的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本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异化的概念,他的异化思想给揭露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这对于后来的马尔库塞有着深刻的影响,马尔库塞批判的继承了马克思、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反革命与造反》、《单向度的人》、《论解放》中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中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法。
(一)自然的异化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通过对自然的统治而与逐步愈加有效的人对人的统治提供了概念和工具”他认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会不断地以技术为手段的掠夺自然资源。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者为了实现高度的控制人和自然而来加重环境负担从而超出环境自我净化程度。
在书中提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超出人与人的关系的矛盾程度。
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资本家在巨大利润驱使下不断的扩大生产、剥削工人和自然,对于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过度开垦土地等。
资本家为利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以电影、广告等大众文化中不断制造出“虚假需求”使得人们在无止境的物欲中为资产家们盈利。
在马尔库塞看来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对自然界索取来再生产资本主义制度,对于自然的控制就是社会对人的控制的延伸。
自然的异化和人的异化是同步的,都是于资本主义制度相关。
马克思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指出了“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马尔库塞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对现代社会的批判非常有深度,提出了单向度思想的理论。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对权力、意识形态和消费文化的研究。
本文将分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探讨其在今天的现实世界中的意义和应用。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是指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单向思维模式,即被主流意识形态所主导的思考方式。
在这种单向度的思想模式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被塑造成符合主流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标准。
因此,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符合一个单一的、固定的准则,丧失了多样化和个性化。
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现代社会的媒体、政治和经济机构都对人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蛊惑”。
马尔库塞认为,这个单向度的思考方式,不仅仅是被强行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更是被刻意地将这种单向度的思想模式直接注入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这样,人们就变成了这个模式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
为什么会出现单向度思想呢?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成为一个单向度的社会,是因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整合。
当这三个方面的力量完全整合在一起,整个社会就变成了一个单一的、专制的力量。
这个整合是通过抹杀个体差异和多样性来实现的,因此,人们在这样的社会中容易成为单向度思维的奴隶。
在具体应用上,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可以被运用于对消费和品牌文化的研究。
在今天的社会中,品牌文化和消费理念被广泛传播,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都受到极大影响。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媒体和广告商想要控制消费文化,从而操控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可以应用于对品牌文化和消费理念的批判。
他认为,品牌文化和消费理念都是基于一个单一的、固定的准则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它们都具有单向度思想的特征。
这种思想模式使得消费者失去了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成为了消费的奴隶。
总的来说,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是一种双刃剑,既可以用来研究现代社会的问题,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马尔库塞理性批判思想探析
马尔库塞理性批判思想探析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西方“新左派”哲学家、社会学家。
他的著名的《论一维社会》为其代表作品之一,主张对现代工业社会中“理性”与“批判”的重新思考和界定,提出了批判理性的观点,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是一种压迫和对自由的限制。
本文旨在对马尔库塞理性批判思想进行探析,并通过5个例子进行佐证,从而深入了解马尔库塞理性批判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一、理性的限制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是一种限制和压迫,因为它只能运用在可计量、可预测、可控制的范围内,而不能贯穿在整个社会实践和文化的领域中。
这种一维化的理性会导致人们对真正自由的追求受到限制,甚至在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也受到统一标准的约束。
马尔库塞称之为“一维社会”。
二、束缚创造力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思维将人类的自我实现和创造力束缚在了一定的范围内,妨碍了人类的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例如,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便捷和物质条件上的丰富,但同时也淡化了人类的自由表达和自由思考,使得我们更多的是盲目迎合主流文化,从而限制了人类的自我实现和创造力。
三、导致“虚无主义”马尔库塞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思维容易导致“虚无主义”,即让人们陷入对生命的绝望和无意义感的循环中。
这是因为理性思维过于追求事实和证据,而忽视了人类的精神需求。
例如,现代文化的泛滥和标准化让人们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独特性和意义,往往会导致人们质疑生命的意义。
四、约束社会进步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思维,往往会限制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例如,它们可能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维护当前的社会结构,而不是尝试改变它。
这对于一个有持续发展需求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后果。
五、引发失衡马尔库塞提到,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思维有时会产生失衡和不和谐,并可能导致多种社会问题。
例如,它们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因为那些被视为不符合经济合理性的资源和人,会被排除在社会的后排,这会进一步加深社会的分裂。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研究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研究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研究引言: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日本学派“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作品有关异化理论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包括其理论内涵、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以及对异化状态的批判与反思。
一、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内涵1. 异化的定义与概念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异化被定义为人类自身与自由发展的阻碍和剥夺。
他认为,异化是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一种将人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由性束缚的现象。
异化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结构使得人类无法满足基本需求,二是意识形态使得人们缺乏对真实自我的认知。
2. 异化的来源马尔库塞认为,异化源自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剥削劳动者以保持竞争优势。
劳动者们因为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而感到厌倦和疏离。
此外,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加剧了人们对自我意识的混淆和扭曲。
广告、媒体和大众文化的渲染使得人们趋于盲从和消费,丧失了对真实自我的理解。
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对社会现实的分析1. 生产方式与劳动者的异化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异化主要发生在工作环境中。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求劳动者将自己变成机器的一部分,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和使用权。
劳动者只是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机械重复的劳动,无法体验到劳动的创造性和乐趣,从而导致了对劳动的厌倦和疏离。
2. 意识形态与个体的异化马尔库塞指出,现代社会中,个体被包围在一种物质主义的世界中,完全被广告、媒体和大众文化所塑造。
人们陷入对外在物质的追求与盲目的消费行为中,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人们对真实自我的认知模糊,对真正多样性和独立性的追求变得困难。
三、马尔库塞对异化状态的批判与反思1.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尔库塞批判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剥削和不平等。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导致了财产和权力的不平等分配,并使得劳动者们沦为工具,并丧失了对劳动成果的支配权。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摘要】马尔库塞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其人学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本文首先介绍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背景,探讨其核心观点,评述其影响与批评。
随后,分析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包括对社会政治制度、自由意志等方面提出的深刻思考。
论述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强调其对当代人的思考意义。
通过对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全面评价,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引领人们思考价值理念和社会进步的路径。
【关键词】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总体评价、当代启示、背景介绍、核心观点、影响、批评、当代社会、思考意义、重要性、现实意义、学术价值1. 引言1.1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他的人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当代思想界。
他倡导了一种革命性的文化批判理论,主张通过消费社会的批判来推动社会变革。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形态是压抑和控制的工具,而人的真正解放需要通过超越这些束缚来实现。
他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为当代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反思和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同时关注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压迫。
他的理论透露出一种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压迫和剥削的敏感度,对于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提出了挑战。
他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思考人类自由和尊严的根本问题,引导人们寻找一种更加人道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当代启示在于,我们需要审视当今社会中的困境和挑战,挑战现存的权力结构和文化形态,倡导一种更加合理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马尔库塞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路径,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真正解放。
当代社会需要更多像马尔库塞这样的思想家,来引领我们前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背景介绍马尔库塞人学思想起源于德国哲学家赫尔墨斯·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他生于1898年,成长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CIALWORK社会工作《社会工作》2007年第11期下半月[作者简介]理论探索一、自然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领域马尔库塞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认为自然是马克思关于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中一个一直未被人们重视的方面。
过去,人们只是对从资本主义制度奴役下解放全人类的问题予以关心,而没有把自然视为人类解放的一个领域。
马尔库塞认为,把自然的解放当作人的解放的手段的思想是马克思上述手稿的中心思想。
他认为,在马克思那里既然人对人的统治是依赖对自然的统治来实现的,那么人的解放同样也要依赖自然的解放来实现,而自然的解放就是恢复那些自然中所产生的向上的力量,恢复那些与生活相异的、表示着自由新特性的感性美的特征。
在马尔库塞看来,自然之所以成为人类解放的一个领域,其理由如次:第一,自然的解放乃是人的解放的手段。
自然在反对剥削社会的斗争中是一个同盟者,在剥削社会中,自然受到的侵害加剧了人受到的侵害。
第二,一个重大的但是容易遭到忽视的事实是:在当今的世界,越来越有效地被控制的自然已经成了扩大对人的控制的一个因素,成了社会及其政权的一个延长了的胳臂。
二、自然获得解放的途径是人的本能革命资本主义运用科学技术通过生产大量的新的消费品来“满足”人的“需要”,从而达到控制人的目的;而人的需要的改变说明资本主义已经塑造了人的第二本能。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是通过制造人的新的需要和塑造新的本能来达到对人的控制的,但是最终受害的是人自身和人们所生存的环境。
要改变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要改变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马尔库塞认为除了改变制度之外我们还要塑造我们人类新的本能,新的需要,建立新的感性。
在马尔库塞看来,资本主义通过无所不在的技术力量已经成功塑造了人的本能,这种本能主要体现在人们的需要上。
资本主义已经成功地使人们的本能需要之成了维护资本主义现存体制的有效力量。
资本主义是如何通过需要塑造并有效控制人的本能的呢?首先,马尔库塞把人的需要分为“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
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心力内投(自我通过把“外在的”转化成“内在的”以致形成一种新的无意识)的作用生产和塑造人的虚假需要来实现的。
“虚假的需要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辛、侵略、不幸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
这些需求的满足也许对个人是最满意的、最流行的。
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爱或恨的东西,这些都是虚假的东西。
”(马尔库塞,1993)在当代条件下(包括资本主义以及与之进行着竞争的社会主义),虚假需求表面上看起来完全是个体本身的真实需求,个体不断在这些需周金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政治哲学[摘要]马尔库塞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始人之一,他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重视社会领域的革命,自然也应该成为人类解放所关注的领域。
自然解放的关键途径是必须变革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能,塑造新感性。
这种解放的潜能在新社会运动诸如女权运动以及环境运动中可以发现端倪。
[关键词]马尔库塞生态社会主义自然本能革命马尔库塞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周金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12SOCIALWORK社会工作《社会工作》2007年第11期下半月理论探索求中找到自我。
其虚假性的关键在于这种需求的内容和功能不是由个体所能控制的。
它是由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实行压抑性政策的产物。
相较于虚假的需求在发达工业社会“繁荣昌盛”而言,真实的需求即作为要求解放的需求,已经被有效地遏制甚至是窒息了。
也就是说,本来是为维护和再生统治阶级利益的需求和满足现在成了个人自身的需要和满足。
这样就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力量的严重缺位。
这种主体力量的缺位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的改变上。
无产阶级过去是革命的主体力量,他们曾经是负重的牛马,以自己的体力劳动获取生存的必需品和奢侈品,同时又生活在肮脏和贫困中。
那时,他们保持着高昂的革命冲动。
他们曾经是他们社会的活生生的否定力量。
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发达工业社会,他们的肉体上的痛苦和悲惨状况可以说已经不复存在。
机械化使花费在劳动中的数量和强度日益减少。
劳动者的态度和境况有了很大改善。
这样不仅造成了职业分层中的进一步同化趋势。
而且改变了劳动者的态度和意识。
资本主义的经济技术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一体化,造成他们愿望上的同化,生活标准上的同化,闲暇活动上的同化和政治上的同化。
工人更加依附于他们所服务的企业。
工人阶级的否定立场日益减弱。
他们身处异化之中而不再感觉到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沦落为空想。
因为作为一种与资本主义质上不同的社会,社会主义预设了一种具有不同的感性和意识的人:他们将讲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手势,遵循不同的冲动;他们将发展一种反对残忍、野蛮和丑陋的本能(H.Marcuse,1969)。
因此,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变革人的本能需要。
在马尔库塞看来,使人类历史成为统治和奴役的历史的根源当然是政治和经济上的,但由于正是它们形成了人的欲求和需要,因此仅仅进行经济和政治的变革而不变革人的本能也就无力去阻止统治和奴役史的延续。
除非这一变革是由新人来进行,这些新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能超越强权和剥削的制约去感受事物和他们自己,形成新的需要。
因此,新感性就成为了一种实践的力量,它意味着反对强权和剥削,并为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形式而奋斗,意味着对整个统治阶层的否定,意味着对统治阶层的道德和文化的否定,意味着有权建立一个新型的社会,这一社会真正消灭了贫困和不幸,从而,感情的游戏式的和闲暇的生存形式得以实现,并进而成为社会形式本身。
当然,马尔库塞在这里探讨的社会主义概念也是不同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他遵循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将社会主义理解成与资本主义质上不同的社会。
马尔库塞的社会主义概念有多层意思(这里无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作者将另撰文论述),概括起来就是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否定。
在马尔库塞那里,既然资本主义是通过技术经济体制的广泛内化塑造人的新的本能来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的。
因此,社会主义的实现就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彻底扭转科学技术的方向———使之从为资本家生产利润转向为人的自由解放服务;另一个因素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力量即一种新型的人的形成,这种人的意识和本能基础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
但是马尔库塞又认为,无论是科学技术的服务方向的改变还是新型的人的形成,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都不具有现实性。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了“资本主义狡计”的一部分,因为资本主义成功地利用它来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和管理。
这种社会控制既有如政治力量、军事侵略、公司管理等有形的形式,也有竭力迎合满足大众消费需要等“无形”的形式。
正是这种制造并满足新的需要的能力是资本主义能够维持并延续其统治的隐藏的秘密。
制造并满足新的需要的能力就是塑造人的新的生物本能的能力。
这两个关键因素最后都取决于本能需要的变革。
而本能需要的变革的具体途径在马尔库塞那里最后落到了塑造新感性,而塑造新感性则需要艺术,因此马尔库塞强调“审美之维”在变革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变革人的生物本能就要塑造新感性。
新感性就其具有变革社会的功能而言,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因素”。
“新感性意味着生命力战胜侵略和罪责,新感性将会在社会尺度下促进消灭不合理和贫困这一富有活力的需求,并规划生活标准的不断提高,解放了的意识将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使科学技术能在探索形式的和物质的潜力时,轻而易举地发现和应用物品的和人的潜力,进而达到保护和享受生命的目的。
这样一来,技术就逐渐变为艺术了,艺术也逐渐将现实形式化,从而,想象力与理智,高级的官能与低级的官能、诗意的思维与科学的思维之间的对立将不复存在。
一种新13社会工作《社会工作》2007年第11期下半月理论探索的现实原则出现了,在此原则下,新感性与降解了的科学理智将统一而为一种审美伦理”。
三、自然革命与解放的新社会运动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在马尔库塞那里就呈现为一种总体的革命,它有三重意涵:社会变革,人的本能的变迁,外在自然的变革。
马尔库塞通过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批判与诊断,提出的变革的微观途径(另外两个基本点变革要以这个变革为基础和前提)就是塑造不同于资本主义“占有式个人”的新人。
在他看来只有这种新人组成的社会才有可能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达到“对自然的人道的占有”,即按照人的本质占有自然;才有可能改变人、改变现存社会造就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心理类型和生理机制。
这种革命的目的,不是要改变贫困,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而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本质,克服各种形式的异化,使自然得到解放,使人类人道地占有自然。
资本主义的自然局限性在那些抗议与追求解放的社会运动中变得非常明显,在其中自然变成了社会变革的潜在力量。
诸如“绿色和平运动”,“地球之友”协会等,他们的主张表明,自然变成了这样一种力量———它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的对立面:一方面是对自然的有组织的保卫威胁到了大公司和军火商的利益的意义,另一方面这种主张本身从根本上就是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不相容的。
在反对核能和环境污染的反抗中,对于自然的反抗同时也就是对于现存社会的反抗,同时保护自然就是对资本的挑战。
除此之外,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的心理学意含也具有实际的意义。
自然,在活跃的女权运动中被体验为一种幸福,满足和惬意的领域,爱欲的环境———这是与操作原则相对立的。
这种对立的操作原则是父权统治的历史发展形式。
可以确信,社会主义社会也将有其操作原则———它是对现存操作原则的否定。
它将精确决定社会生活的维度,这个维度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贬值了:个体的创造能力在展示和享乐中得以展现;为了公共利益运用科学技术成就,反对运用科学技术为资本主义私人利益服务。
女权运动中风格化的“女人的本性”———接受性,感受性,情感能力,靠近自然等等,这些妇女运动的生物学心理学维度潜藏在妇女们争取身份平等和平等权利的斗争之中,它表明普遍的解放和自然的反抗已经成为目标。
这种反权威的运动,生态运动和妇女运动相互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它们是本能结构的展现(虽然仍然是分散的和无力的),它们表明一种变革意识的基础正动摇着操作原则和异化生产的宰治。
因此,这种对立在一种维度上就动员起了革命的力量,而这种维度是马克思(不仅仅是马克思)所忽视的,这种维度能够在它发展的晚期阶段使得资本主义的进步停止下来:反抗的人类和外在的自然。
马尔库塞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和生态运动相结合。
它认为生态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它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力图超越资本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