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论考试重点样本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特此声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城市及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及发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及人类文明史城市及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二)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发展及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2、城市发展及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3、城市发展及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及扩散4、城市发展及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l、城市物质构成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及再开发的时机经济结构重组及物质环境演化(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三)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四)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的关系(五)城市化进程及社会发展四、城市及区域发展(一)城市及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城镇体系的概念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用地面积: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以公顷计。

征地面积:土地部门为了征地划定的征地红线围合而成的面积。

用地面积≤征地面积2用地性质: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用途。

4土地使用控制:指对建设内容、位置、面积、边界作出规定。

内容为:土地使用性质、兼容性、边界、面积。

5建筑红线是指建筑用地相互之间的用地分界线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7建筑密度:建筑占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

8容积率: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

旷地率:开放空间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

建筑密度:指建筑物正投影占地块面积的比率。

天空暴露面:建筑从一定高度的斜面。

9人口容量:规划地块内每公顷用地的居住人口数。

10绿地率:地块内绿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11停车泊位数:规划地块内规定的停车车位数量,包机动车位数和非机动车车位数。

12交通出入口方位及数量: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出入口的方向、位置和数量13交通运行组织:规定规划地块内允许通行的车辆类型,作出合理的交通运行组织。

14装卸场地规定:对规划地块内货物装卸场地位置和面积的规定15建筑控制高度: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16建筑后退:城市建设中,建筑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的后退距离。

包括退线距离和退界距离两种。

退线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各种规划控制线的距离,退界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用地边界线的距离。

17建筑间距:为满足日照、消防、卫生、安全和建筑保护等要求而规定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

18六线的组成红线:道路用地和地块用地边界线绿线: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黑线:高压线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橙线:轨道交通19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有哪些指标:人口容量、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等。

20规划编制单元划分三级划分:管理单元——街坊区块——地块二、填空控规的指标体系包括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重点整理(解答版)

城市规划重点整理(解答版)

城市规划重点整理1、城市的定义与特征(3个)?P3定义:非农业活动人口多于农业活动人口的数量。

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2、城市与农村的区别(3个)?P3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与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此以外,城镇一般还具体有如下特征: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村庄,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与公共设施。

3、城镇化概念与特征?P12 4.5.6题都一起概念:农业人口与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与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特征:一:人口职业的转变二:产业结构的转变三: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

4、城镇化水平是指?P12 4.5.6题都一起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世界城镇化历史过程(诺瑟姆曲线)P13 简答题S型曲线(诺瑟姆曲线)A.。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B..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稳定的60%或以上。

C.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6、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田园城市,永续发展)P28-321898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城市规划的开端(P29两个图考到要全画出来)很可能作图题1922卫星城市——追随者(昂温)1933《城市规划大纲》就是《雅典宪章》指出了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居住;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用的人口密度。

城市规划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复习重点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张美靓版)题型:选择题30分;填空题15分;名词解释10分(五题);简答题15分(二题);大题30分(规划管理、看图识图)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城市(镇)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城市(镇)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b.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c.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简历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4.城镇化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①《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译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市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直街宽为车轨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前为上朝的地方,后为集市,市与朝各方百步。

②《吴越春秋》: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③不同朝代代表城市:(阅读第二章ppt图片)a.战国:列国都城采用大小城制度b.秦(咸阳):发展了“相天法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规模宏大。

出现了不少复道、甬道等多重的城市交通系统。

神秘主义色彩。

c.汉长安:供电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增加不少礼制建筑。

将宫室与里坊结合为一体d.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布局方法,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则;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的区别,主张通过周边的农田和园地来控制城市用地的无线扩张。

b.卫星城镇规划:昂温提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的规模。

卫星城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

【星级】城市规划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老师总结)——裴永磊Alan

【星级】城市规划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老师总结)——裴永磊Alan

★苏州大学城市规划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终极版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职能。

①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产业结构——非农业)②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人口更多)③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职能——中心)=========================================================================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2)产业结构转变;(产业结构)(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是城镇化的推动力。

(农业)=========================================================================== “诺瑟姆曲线”的主要内容:城镇化的轨迹为拉长的S形曲线,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30%,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30~60%,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60%。

==============================================================================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的主要观点:(1)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应限制城市的自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机构管理)(2)城市经费可以从房租中获得(经费)(3)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发展的)(4)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的原则(绿地)=================================================================== 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发展阶段: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全)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全)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相关知识1第一篇建筑学一、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交通联系P3-4+ 空间组成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教室、实验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次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三类空间。

+ 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 水平交通:简单交通、主要交通兼顾他项功能、综合功能的廊道。

+ 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楼梯梯段连续踏步数不多于18级、不少于3级;*坡道一般8%—15%,常用10%—12%,残疾人使用的坡道为12%;*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样重要,宜靠近布置,以利协调使用; *以电梯为主要交通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电梯不少于2台;*电梯应位于核心位置,不宜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不超过4台,双侧不超过8台;*自动扶梯一般为30度。

+ 人流组织分为平面和立体,人流疏散分为紧急和正常。

+ 室内空间组织:走道式、单元式、穿套式、大空间穿插与分割等组织形式。

+ 室外空间组合:建筑(群)及其附属建筑、室外场地、道路、广场、绿化、小品、道路入口等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P11-12+ 要点:A 总体联系方便紧凑合理;B 室外空间组合完整统一;C 室外空间效果丰富多样。

……+ 空间组合类型:分散式布局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3、住宅建筑的类型及设计P14、16、17、18、19+ 层数类型: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30层) 区位类型:炎热地区、严寒地区和坡地住宅性质类型:单一和底层公建式住宅。

构造类型:一般式和工业化住宅+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集中式(点式) + 工业化住宅的模数构件法:单元、套型、基本间、部件定型法。

4、工业建筑P20+ 总平面设计特点(与他类建筑比较): A 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B 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C 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D 多学科与多工种的密切配合。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 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职能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镇一般还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村庄,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2 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2)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现特征: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3 诺瑟姆曲线的主要内容(13):在总结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30%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30~60%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60%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4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的主要观点(28)(PPT)霍华德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书)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如果将城市土地统一归城市机构,就会消灭土地投机,而土地升值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归城市机构所支配;城市经费可从房租中获得,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便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5 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发展阶段(29)建立卫星城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既有就业岗位,又有教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发展阶段: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半独立的卫星城镇,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独立于主城的新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多中心敞开式的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6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1)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复习大纲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复习大纲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1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3卫星城(卫星城镇):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4城市化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6城市性质定义: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7城市规模定义: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8城市对外交通主要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9城市道路系统: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

10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邻街面的界线。

11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12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13工业用地定义: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第一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并于1990年4月1日实施2新石器时代:固定居民点形成。

金属时代:城市出现.3兴建“卫星城镇”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城市市区人口规模的过度膨胀,旨在吸引大城市市区人口前往居住,并吸引从外地准备进入大城市市区的人口。

4古代城市发展特征:城市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城市结构简单,规模小;城市职能简单,更多的是政治军事职能;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成长主要采取有机生长方式,规划成长很少)5古埃及—“卡洪城” “卡洪城”是古埃及一种特殊的城市,它是为修建金字塔的工匠、奴隶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聚居地。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城市规划考试重点1、什么是城市?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有哪些区别?城市应该是非农业人口聚居地,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的中心。

古代城市是城与市的简单叠加,现代城市规模更大,功能更多,结构更复杂。

2、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准?答: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人口超过100万为超大城市,超过50万为大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

3、城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城市为什么会发展?4、城市化分为那几个过程?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

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阶段。

进入高速城市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

5、为什么说当前国际上已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6、简述城市规划的含义与特点。

答:含义为——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特点为——综合性,政策性,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法制行和强制性。

8、自然条件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城市会产生哪些影响?自然条件包括:1)自然资源条件如矿场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

2)自然地理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3)地质水文条件有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

影响:一方面,大自然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土地、水、矿物、生物等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多种自然条件,决定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制约着城市的性质、规模以及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影响着城市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

9、风向对城市的布局产生哪些影响?1)风向影响城市用地布局。

风向对城市布局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居住区与工业区的相对位置和布局上。

2)风向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结构。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还应从善改善城市小气候的角度重点考虑城市交通的组织、道路结构与走向以及城市绿地步行系统的合理规划。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城市的定义:从字面意义理解:☐(1)城市的含义:从字义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市”是交易的场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规定,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2)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关键在产业结构的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人口规模比农村要大*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城市的定义:世界各国关于城市的定义有许多描述,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1)人口规模,即将达到某一特定人口规模或具有某一特定最小人口密度的地域界定为城市;☐(2)就职能而言,一个地域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数达到某一特定的比例,称为城市,或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地方政府所在地作为城市;☐(3)在地域特征方面,将具有某些特征(如建筑景观、市政设施、公用设施等)的地方称为城市。

城市的类型:(1)按人口规模分类☐按照城市市区常住非农业人口数量(万人)☐特大城市:>100☐大城市:100~50☐中等城市:50~20☐小城市:<20(2)按职能分类(突出主要职能或特殊性)☐首都、直辖市☐省、自治区中心城市☐工矿城市☐交通枢纽、港口城市☐特殊职能城市(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边境城市☐一般县市(3)按布局形式分类城市受政治、经济、历史、自然等条件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形式。

城市的特征:☐具有非农业的职能☐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定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的基本特征:具有非农业的职能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城市化的历史进程阶段及各阶段特点:1.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30%左右;2.中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在短期内能达到70%或以上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完成,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1、城市化水平指标此指标的公式是:PU=U÷P×100%;式中:U——城市人口;P——总人口。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成绩分布:平时成绩考勤:10%,调研报告:20% ,考试名词解释,选择题,减答题,问答题关于城市设计、人口即两次调研考试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城镇化定义:农业人口和农业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城镇化水平定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世界城镇化历史进程及特征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势力明显增强,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4、国内外城镇化规律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周礼.考工记A、记述周代王城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B、将等级制度贯穿其中城市规划独特的艺术观——礼乐思想观念的建立2、管子.度地篇关于居民选址要求:“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3、周易A、创立“象天法地”象征主义规划方法B、“形胜环境”规划观念的形成C、“象”“数”关系重要性的建立3、建筑十书A、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写B、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4、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时期希波丹姆提出A、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

反映古希腊时期市民民主文化民主与平等B、希波丹姆模式的完整体现:米利都城5、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结合城建史复习A田园城市B卫星城镇C雅典宪章D马丘比丘宪章E有机疏散理论F永续发展理论G带形城市6、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即建设工程选址意向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我国城乡规划编制法定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其中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又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规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第七章都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 先进国家的现代交通进展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时期: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的运河;建设铁路,以铁路为要紧交通运输方式;汽车、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的进展;进展综合运输。

2. 现代都市的特点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3.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4. 效率则要紧是指都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一确实是都市交通。

5. 现代交通进展趋向的特点: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都市内外交通的连续与相互渗透;高速干道系统、都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都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都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6. 都市交通对都市要紧有以下几方面的阻碍:对都市形成和进展的阻碍;对都市规模的阻碍;对都市布局的阻碍。

7.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8. 都市道路交通有以下要紧特点:在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错,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能够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其特点;各类交通的流淌线路、流淌数量随时刻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都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的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都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都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关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静态交通是都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都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

9. 都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差不多要求:在合理的都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地势、减少工程量;要考虑都市环境和都市面貌的要求;要满足辐射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10. 我国都市道路交通正处于进展的时期,在规划中,除大都市设有快速道外,大部分都市的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述的规划指标:主干道,要紧联系都市中的要紧工矿企业,要紧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都市要紧客货运输路线,一样红线宽度为30――45m;次干道,为联系要紧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样红线宽度为25--40m;支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样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 考点)
注: 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画图题
第一篇
1.”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 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2.埃及公元前25 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

城为长方形, 用墙分为两部分, 墙西为贫民居住区, 挤满250多个小屋; 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 面积与贫民区相同, 有10~到11个大院, 墙东路南为中等阶层的居住区。

3.P 007 卡洪城平面图( 绘)
4.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口职业的转变, 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 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 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②产业结构的转变, 工业革命后, 工业不断发展, 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 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农村的多雨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由比较分散、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 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 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城市拥有比较集中的用地和较高的人口密度, 便于建设较完备的基础设施, 包括铺装的路面、上下水道, 其它公用设施, 能够有较多的文化设施, 这与农村的生活质量相比有很大的提高。

城镇化也成为城市化, 因为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 均以第二, 第三产业为主, 其区别仅是文字使用的习惯或其规模的不同。

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城镇化发展的S型曲线( 绘) P 013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 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 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 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 城镇化的速度加快, 在不长的时间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一部分工业人员又转向第三产业。

6.春秋战国《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7.周王城平面想象图 (绘) P019
8.邺城功能分区明确, 结构严谨, 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 道路分级明确。

9.曹魏邺城平面 ( 绘) 021
10.公元前 5 的古希腊城邦时期, 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 这种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11.乌尔城复原图( 绘) 026
12.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028
13.《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联系033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 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 这个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这个大纲集中地反映了当时”
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

大纲首先提出, 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雅典宪章》中认为, 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游憩和交通, 其解决办法就是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马丘比宪章》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 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 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14.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 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 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 也可称”生态城市”。

当然, 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 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所谓”共生城市”就是城市内部的各个节点, 包括交通、建筑、能源、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在内的各个部分, 相互交织构成整体, 所有要素都得到良性循环, 用科学的方法发掘和利用城市各个子系统的协同性, 最终实现城市、环境和资源的综合效益。

41
15对中国城乡规划法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 第一, 从城乡规划专业角度看, 与核心法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二, 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 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16.中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 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7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 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达到城乡经济、文
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18.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 因此, 规划目标在城市规划中居于核心地位。

19.从本质来看, 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 并增进积极影响。

20.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城乡空间中的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


21.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是创造更优的人居环境, 可是对于良好人居环境的理解却一直处于发展演变之中。

22. 永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永续发展包括两个概念: ①”需要”的概念, 特别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 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②”限制'”的概念, 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23.永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24.永续城市与和谐城市的关系。

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 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 而和谐发展则是在永续发展的基础上, 创造更美好, 更有意义的人类生存方式。

或者说, 和谐城市以永续性为底线, 但又不满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 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不但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 人类还能够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到更大的愉悦。

因此,
坚守永续性城市的底线, 追求和谐城市的高线, 两者同样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别构成了东西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第二篇
1.城市生态系统内容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 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经过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和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功能单位。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 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特点:
第一,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第二, 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第三, 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

第四,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

2.从经济产业角度看, 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②城市以农业剩余为存在前提, 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③城市是专业化分工网络的市场交易中心。

3.传统的、非地理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资本构成深化
②人力资本增长
③技术流程
4.根据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中密集的程度和不同的比例, 能够将产业分成三大类: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