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儋州市花鼓戏花鼓戏是儋州市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起源于儋州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花鼓戏是由鼓点和唱腔相结合,通过演员们的表演,来展示出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情感。
花鼓戏的演出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对唱的形式,也有群体演出的形式。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通过唱、念、说、打、做等多种表现手法,来诠释剧情和人物性格,展现出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花鼓戏的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故事,也有现代题材。
演员们在表演中通过唱腔、动作和表情等,来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气质。
花鼓戏的演出形式活泼多样,有些节目富有幽默感,有些节目则充满了悲壮感,充分展现出儋州市的文化特色和民间风情。
花鼓戏已经成为了儋州市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演出,还在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儋州市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得花鼓戏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二、儋州市渔歌渔歌是儋州市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是儋州市人民在捕鱼和海上生活中创作的,具有着浓厚的海洋和渔村文化氛围。
渔歌的歌词多为古朴、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渔民们对海洋和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渔歌的演唱方式多样,既有独唱,也有对唱、群唱等形式。
在演唱过程中,演员们通过声音的起伏和抒情的表达,来表现出渔民们在大海上挣扎求生的艰辛和不屈的精神。
渔歌的曲调优美动人,歌词朴实真挚,充分展现了儋州市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风貌。
渔歌已经成为了儋州市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演唱,还在渔村和海岛等地方保持着浓厚的人气。
通过渔歌的传承和发展,儋州市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得渔歌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三、儋州市龙舟赛龙舟赛是儋州市的一种传统赛事,起源于古代的龙舟文化,见证着儋州市人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海南省的历史与文化遗产
02
海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古代建筑
海南省保存了大量古代建筑,如 寺庙、祠堂、民居等,这些建筑 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文化、闽 南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元素。
石窟与石刻
海南省的石窟和石刻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如海口市的海瑞墓、 三亚市的南山寺等,这些石窟和 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古遗址
03
海南省的自然遗产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海南热带雨林
海南省拥有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 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涵 盖了多种植被类型,具有极高的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海南热带雨林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 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是海南生态安全的重 要屏障。
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民族构成与文化特色
民族构成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藏、彝、壮、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满、布依 、仡佬、哈尼、傣、高山、拉祜、土家、景颇、仫佬、布朗、毛南、锡伯等3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 口占绝大多数,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
文化特色
海南省的文化特色鲜明且多元。其中包括独特的黎族文化,如黎族三月三节、黎族歌舞等;丰富的海 洋文化,如南海诸岛文化遗产、海洋民俗等;以及历史悠久的贬谪文化,如五公祠等历史遗迹。此外 ,海南的饮食文化也独具特色,如海南鸡饭、椰子鸡等美食深受游客喜爱。
传统音乐与舞蹈
海南省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如黎族的歌舞、苗族的芦 笙舞等,这些音乐和舞蹈是海南民族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名城与街区
海口市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海口市的骑楼老街是海 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这里保存了大量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是海南 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海南省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海南省东方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之一。
黎族传统的住宅外形像篷船,内部像船舱,因而称为“船型屋”。据 宋代典籍记载,黎族古老的民居采用的是干阑式建筑形式。黎族村落中普 遍设有短脚式谷仓,状似船型屋,这是古代遗留的干阑房屋的演变形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黎族民居由干阑式逐步演变为船型屋和金字形 茅草屋。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的黎族船型屋即反映了这一演进过程,同时 显示出黎族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黎族船型屋是海南黎族传统建筑文化的 典型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造型
骨器的种类有:骨铲、骨刀、骨刮器、打维度刀、骨梭、骨簪、骨梳、 项饰等,骨簪、骨梳为骨器中最精美的骨雕。
感谢观看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是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 的布料的技术。
2005年,“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被海南省政府公布为海南省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 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号Ⅷ-84。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2张)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的历史非常悠久,据 古代典籍记载,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便出现了树皮布。由晋人裴洲 《东观汉记》一书可知,汉代已有用树皮布做冠的记载,当时边疆少数民 族还以树皮布制衣裳、被褥。古代文献中所称的楮冠、谷布衣,就是用树 皮制成的衣冠产品。由于树皮布本身容易腐烂,难以作为历史证据久远留 存,唯有制作树皮布的工具之一石拍被遗留了下来。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之一。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六七千年前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就已经出现于海南地区,东汉之后黎族原始制陶记入史册。
2006年5月20日,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4。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
1
民俗
南海航道更路径
琼海市
2
传统技艺
陶瓷烧制技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
白沙县
3
传统美术
木雕(花瑰艺术)
澄迈县
4
传统戏剧
海南斋戏
海口市
5
传统舞蹈
老古舞
白沙县
6
传统音乐
临高渔歌
临高县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
批次
序号
分类
项目名称
国保单位
第一批国家级项目名录(9项)
1
传统戏剧
临高人偶戏
临高县
2
传统技艺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3
传统技艺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昌江黎族自治县
4
传统技艺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5
传统舞蹈
黎族打柴舞
三亚市
6
传统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乐东黎族自治县、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东方市
7
民俗
黎族“三月三”节
五指山市
8
传统音乐
儋州调声
儋州市
9
传统音乐
崖州民歌
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文化馆扩展单位
第二批国家级项目名录(11项)
1
传统戏剧
文昌公仔戏、三江公仔戏
文昌市、海口市
2
传统戏剧
琼剧
海南省琼剧院、海口市
3
民俗
南海航道更路径
文昌市
4
传统音乐
黎族竹木器乐
保亭黎族苗自治县、三亚市
5
传统音乐
黎族民歌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分布广泛,有着多方面的价值。
但其传承的现状非常严峻,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
因此,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必须积极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创新策略,以保护海南本土文化的多样性,大力促进海南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发展。
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彩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民族语言、民间信仰、岁时节令等多种类型。
据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显示,海南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25710项。
从2006年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设以来,至今海南省共计有黎族打柴舞、儋州调声等26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琼侨歌谣、海南椰雕、军坡节等4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意义(一)有利于增强对“海南文化”的整体认同由于海南岛孤悬海外,古代交通、信息不发达,人们对海南文化只是一种模糊的认识,更有甚者,认为海南岛是一片“文化沙漠”。
而现代社会,岛外大批人群涌入,多为海南岛风光所吸引,对海南文化的认识不足。
而海南对本土文化的总体挖掘、整合和开发利用的力度和规模都远远不够。
因此,人们对海南文化的整体认识依然模糊不清。
由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海南文化具有与大陆文化截然不同的个性特征。
加强对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提升对“海南文化”整体认识的有力措施。
(二)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海南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
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但它是由民众依靠口耳相传的途径传承,因此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流变的特征,它极容易在传承过程中消失。
而现代化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甚至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而如果没有海南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对海南社会发展的认识肯定是残缺不全的,对海南历史的认识也是狭隘的。
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今天给各位分享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2、海南的传统习俗有哪些?3、海南传统文化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海南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琼侨歌谣等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琼剧、儋州调声、临高渔歌、崖州民歌、黎族民歌、苗族民歌、海南八音器乐、黎族竹木器乐、黎族打柴舞、苗族盘皇舞、海南椰雕等传统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东坡笠屐制作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等传统技艺;(四)南海航道更路经、黎族苗族三月三节等传统民俗;(五)黎族传统体育与游艺活动等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和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商务、科技、财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民族、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乡村振兴、知识产权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
海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海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时间:2011-06-10
项目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名称 儋州调声 琼中黎族民歌 黎族民间打柴舞 黎族老古舞 临高人偶戏 临高人偶戏
传承人姓 名 唐宝山 王妚大 黄家近 钟朝良 陈少金 王春荣 陈育明 王英蓉 梁家梁 容亚美 刘香兰 符林早 黄运英 羊拜亮
性别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女 女 女 男 女
年龄 61 87 87 76 50 49 73 71 76 55 41 46 63 75
民族 汉 黎 黎 黎 汉 汉 汉 汉 汉 黎 黎 黎 黎 黎
市县 儋州市 琼中县 三亚市 白沙县 临高县 临高县 海口市 海口市 海口市 乐东县 五指山 市 东方市 保亭县 昌江县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琼剧 琼剧 琼剧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海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海南州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海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海南州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28•【字号】南政〔2014〕104号•【施行日期】2014.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海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海南州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各县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州文化体育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提出的海南州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9项),经全州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州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公布。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州政府有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的保护理念,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努力推动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2014年8月28日附件海南州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民间文学(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I-1 藏族颂词共和县人民政府2 I-2 藏族谜语贵南县人民政府(二)民间音乐(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 Ⅱ-1 共和藏族拉伊共和县人民政府4 Ⅱ-2 安多藏族歌谣贵德县人民政府5 Ⅱ-3 诵经调贵德县人民政府6 Ⅱ-4 藏族摇篮曲贵南县人民政府7 藏族拉伊(国家级)州群艺馆8 青海藏族唱经调(国家级)兴海县人民政府9 海南藏族扎念弹唱(国家级)州群艺馆10 尚尤则柔(国家级)贵德县人民政府11 青海藏族酒曲(省级)州群艺馆(三)民间舞蹈(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 Ⅲ-1 加吾沟则柔兴海县人民政府13 Ⅲ-2 卓舞贵德县人民政府14 Ⅲ-3 岭舞同德县人民政府15 Ⅲ-4 安多锅庄舞州群艺馆16 Ⅲ-5 宗教法舞“赛钦”州歌舞团17 Ⅲ-6 格萨尔王法舞贵德县人民政府18 海南宗教法舞鹿舞(省级)贵德县人民政府19 二十一度母金刚法舞(省级)兴海县人民政府(四)传统戏剧(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0 Ⅳ-1 藏戏《智美更登》兴海县人民政府(五)曲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1 V-1 格萨尔说唱共和县人民政府(六)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2 Ⅵ-1 共和射箭共和县人民政府23 Ⅵ-2 羊骨节共和县人民政府24 Ⅵ-3 藏棋共和县人民政府25 藏族夹棋(省级)州群艺馆(七)民间美术(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6 Ⅶ-l 唐卡共和县人民政府27 Ⅶ-2 葫芦雕刻贵德县人民政府28 贵南藏绣(省级)贵南县人民政府(八)传统手工技艺(2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9 Ⅷ-1 藏式银器制作技艺兴海县人民政府30 Ⅷ-2 兴海县黑帐篷制作技艺兴海县人民政府31 Ⅷ-3 藏族皮袄制作技艺兴海县人民政府32 Ⅷ-4 酥油制作技艺兴海县人民政府33 Ⅷ-5 藏族缠绣共和县人民政府34 Ⅷ-6 剪纸共和县人民政府35 Ⅷ-7 索尔加藏绣共和县人民政府36 Ⅷ-8 郭密发饰贵德县人民政府37 Ⅷ-9 松巴酩磂贵德县人民政府38 Ⅷ-10 木雕贵德县人民政府39 Ⅷ-11 藏式木雕同德县人民政府40 Ⅷ-12 同德藏绣同德县人民政府41 Ⅷ-13 打酥油同德县人民政府42 Ⅷ-14 同德县生揉皮袄制作工艺同德县人民政府43 Ⅷ-15 同德石雕同德县人民政府44 Ⅷ-16 藏族手工毡艺同德县人民政府45 Ⅷ-17 藏族造纸术贵南县人民政府46 Ⅷ-18 酥油糌粑贵南县人民政府47 Ⅷ-19 贵南黑帐篷工艺贵南县人民政府48 青海塔秀寺彩粉坛城(省级)贵南县人民政府49 石焖烤全羊(省级)贵南县人民政府(九)传统医药(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0 Ⅸ-l 扎西达塘寺藏医艾炙疗法兴海县人民政府51 Ⅸ-2 仁钦朵觉骨髓灵治疗法州藏医研究所52 Ⅸ-3 藏医传统减肥疗法州藏医研究所(十)民俗(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3 X-1 祭海共和县人民政府54 X-2 环湖藏族婚俗共和县人民政府55 X-3 尕寺年钦扎勒嘉沃拉则共和县人民政府56 X-4 贵德滴水岸圣水节贵德县人民政府57 海南藏族少女成年礼(省级)州群艺馆58 贵德六月庙会(省级)贵德县人民政府59 青海安多藏族服饰(省级)州群艺馆。
黎锦的结构与织造工艺及其龙被刺绣技法研究
黎锦的结构与织造工艺及其龙被刺绣技法研究作者:钱小萍沈芝娴方婷玉来源:《丝绸》2021年第11期摘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也是海南黎族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
为使人们对黎锦技艺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文章重点对黎锦的织物结构和织造原理,以及对黎锦龙被的刺绣技法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海南黎锦龙被先后两次的复制实践,论述了黎锦独特的技术原理,剖析了黎锦的组织结构和织造技艺的巧妙之处,同时研究了黎锦龙被刺绣技法,以期黎族这一代表性的传统纺织技艺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海南黎族;纺染织绣;纺织技艺;黎锦;龙被;非遗;腰机;滴针绣中图分类号: TS106.8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7003(2021)11000104引用页码: 111101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1.11.001Research on Li brocade structure and weaving process and dragon quilt embroidery techniqueQIAN Xiaoping, SHEN Zhixian, FANG Tingyu(Suzhou QIAN Xiaoping Ancient Silk Re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uzhou 215001,China)Abstract:"L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inning, dyeing, weaving and embroidery process"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s by UNESCO in urgent need of protection is also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of the Li nationality in Hainan. To make people acquire a more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Li brocade craftsmanship, this paper conducts an in-depth study of Li brocade fabric structure and weaving principles, and Li embroidery techniques of brocade dragon quilt.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duplicating Li brocade dragon quil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nique technical principles of Li brocade and analyz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Li brocade and the ingeniousness of the weaving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i brocade dragon quilt embroidery technique, hoping that this representative traditional textile technique of the Li nationality can be better inherited and promoted.Key words:Hainan Li nationality; spinning dyeing; weaving craftsmanship; Li brocade; dragon quil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aist loom; drop needle embroidery作者簡介:钱小萍(1939),女,研究员,国家级丝绸专家,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苏州丝绸博物馆创始人和首任馆长,首届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主要从事中国古今丝织物的研究。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
批次
序号
分类
项目名称
国保单位
第一批国家级项目名录
(9项)
1
传统戏剧
临高人偶戏
临高县
2
传统技艺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3
传统技艺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昌江黎族自治县
4
传统技艺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5
传统舞蹈
黎族打柴舞
三亚市
6
传统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乐东黎族自治县、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东方市
7
民俗
黎族“三月三”节
五指山市
8
传统音乐
儋州调声
儋州市
9
传统音乐
崖州民歌
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文化馆扩展单位
第二批国家级项目名录
(11项)
1
传统戏剧
文昌公仔戏、三江公仔戏
文昌市、海口市
2
传统戏剧
琼剧
海南省琼剧院、海口市
3
民俗
南海航道更路径
文昌市
4
传统音乐
黎族竹木器乐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亚市
5
传统音乐
黎族民歌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6
民俗
黎族服饰
海南省锦绣织贝有限公司、海南省民族研究
7
民俗
黎族船形屋营造技艺
东方市
8
传统技艺
海盐晒制技艺
儋州市
9
传统音乐
海南斋蘸科仪音乐
定安县文化馆
10
传统美术
海南椰雕Leabharlann 海口市11传统音乐
海南有什么传统文化(海南的传统文化)
海南有什么传统文化(海南的传统文化)今天给各位分享海南有什么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海南的传统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海南都有什么风俗习惯啊?2、海南的传统习俗有哪些?3、海南传统文化4、海南有什么民间艺术?它具有什么特点?5、海南有什么传统节日?海南都有什么风俗习惯啊?海南的汉族人较多..基本就和大陆没什么不同有点像广东人民族风俗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
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
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
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
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
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
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特色活动海南民俗节庆活动: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
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
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
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
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份)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省份排列)国家级2006年7月5日中国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国家自然遗产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是中国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采取的重要举措。
这30个遗产名录中包括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青海省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等17处国家自然遗产,以及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等1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设立,将使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和管理建立在国家遗产名录、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世界遗产名录三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与支持的遗产保护方式之一,也是中国遗产保护管理体制的创新。
2007年5月23日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发布第一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首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共14项,其中民间文学1项、民间音乐2项、民间舞蹈1项、曲艺2项、民间美术1项、传统手工技艺6项、民俗1项。
农六师申报的曲艺(迷糊戏、新疆曲子戏)、民间美术(蛋壳画)、传统手工技艺(碱蒿子烧制土碱、哈萨克毡绣和布绣、酸菜、哈萨克民间医药)名列其中。
碱蒿子烧制土碱、酸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六师新湖农场选送。
2008年1月21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日前公示首批珍贵古籍名录,江苏共有314部古籍入选,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
其中包括我国现存最早的兽医专著,以及全国仅存的一部《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等。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从2007年11月开始启动,当时有4000余部古籍和112家单位参加申报。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公布。
一共有510项,再加上有一部分和第一批名录的合并项目147项,将一并公布。
这在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将是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北京市2006年12月21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相声、中国象棋、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48项传统文化、技艺被列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乐东黎族自治县、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东方市
7
民俗
黎族“三月三”节
五指山市
8
传统音乐
儋州调声
儋州市
9
传统音乐
崖州民歌
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文化馆扩展单位
第二批国家级项目名录
(11项)
1
传统戏剧
文昌公仔戏、三江公仔戏
文昌市、海口市
2
传统戏剧
琼剧
海南省琼剧院、海口市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
批次
序号
分类
项目名称
国保单位
第一批国家级项目名录
(9项)
1
传统戏剧
临高人偶戏
临高县
2
传统技艺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3
传统技艺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昌江黎族自治县
4
传统技艺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5
传统舞蹈
黎族打柴舞
三亚市
6
海南八音乐器
海口市
第三批国家级项目名录
(6项)
1
民俗
南海航道更路径
琼海市
2
传统技艺
陶瓷烧制技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
白沙县
3
传统美术
木雕(花瑰艺术)
澄迈县
4
传统戏剧
海南斋戏
海口市
5
传统舞蹈
老古舞
白沙县
6
传统音乐
临高渔歌
临高县
3பைடு நூலகம்
民俗
南海航道更路径
文昌市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指海南省传承和发展的不属于物质财产范畴、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文化遗产,包括但不限于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日、知识和实践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手工艺技术等领域。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了许多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例如:“三常礼”、琼剧、海南少数民族歌舞、椰子文化、龙兴文化、石头文化、海南古琴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海南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旨在加强对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促进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海南省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同时,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了解海南文化的机会,丰富了旅游资源,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 1 -。
海南非遗文化传统名录
海南非遗文化传统名录
海南非遗文化传统名录是海南省政府发布的一份重要文件,旨在保护和传承海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作为中国的热带岛屿,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海南非遗文化传统名录包括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海南椰雕、海南刺绣、海南民间音乐、海南民间舞蹈、海南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了海南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展现了海南独特的文化风貌。
海南椰雕是海南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以椰壳、椰壳壳、椰梢等为原料,经过精湛的雕刻工艺,制作成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海南椰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享誉海内外,被誉为“绿色艺术品”。
海南刺绣是海南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以丝线、针织、布料等为原料,通过精细的刺绣工艺,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刺绣作品。
海南刺绣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东方的艺术珍品”。
海南非遗文化传统名录的发布,标志着海南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通过加强对非遗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海南将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海南省将进一步加大对非遗文化传统的保护力度,加强非遗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推动非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海南省的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南的非遗文化传统将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海南的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综述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综述作者:王华琴韩玄武来源:《大观》2016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特征以及目前的保护现状,通过国外经验的借鉴,探讨目前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1],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更加彰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的重要旅游价值。
本文从海南旅游业的特点,目前的保护现状,探讨适合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方法。
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体现出海南人民的特色风格、在这样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生活习俗、文化素养以及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文化遗产是海南民族文化的生存基地,是海南民族文化的灵魂,因此应该加强保护措施。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含有传统技艺:琼剧、临高人偶戏;传统技艺:海盐晒制技艺、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民俗:黎族苗族“三月三”;传统医药:黎族医药等。
(二)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价值研究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是由当地的民族文化价值所体现出来,文化价值越高,其带来的经济价值就越大。
主要表现为:1.经济价值: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结合,使得其经济价值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
海南可以从传统舞蹈、音乐、戏剧,也可以是纺织、制陶、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带动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
2.文化价值:每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蕴含着本地民族特色的文化价值,是人类文明生活的智慧结晶,有的以活态的文化表现形式展示出来。
3.社会价值:海南谚语、海南苗族民歌。
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祖辈遗传,是过去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同时也记载着某一特定时期人民文化生活发展的历史。
二、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认定、建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针对普通游客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来海南旅游,可别光盯着大海沙滩!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才叫一个精彩。
比如说“琼剧”,那可是海南人的心头爱。
在街头巷尾,要是听到咿咿呀呀的唱腔,那准是琼剧开场了。
想象一下,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一颦一笑都带着故事。
就像《红叶题诗》这出戏,讲述了一段浪漫的爱情,让台下的观众们跟着又哭又笑。
还有“黎族织锦”,这可是黎族阿婆们的拿手绝活。
她们用简单的工具,织出了五彩斑斓的图案。
每一块织锦都像是在诉说着黎族的历史和文化。
听说,黎族姑娘出嫁的时候,都会带上自己亲手织的锦,那是她们对新生活的美好期许。
“公仔戏”也特别有意思,小小的木偶在艺人的手中活灵活现。
还记得有一次看《武松打虎》,那老虎张牙舞爪的,武松英勇无比,看得小朋友们都欢呼起来。
来海南,感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一定会让您的旅程更加难忘!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朋友们,到海南可别错过这些宝贝!“海南八音器乐”,那是一场听觉的盛宴。
各种乐器一起奏响,有二胡的悠扬,有锣鼓的热闹,仿佛能把您带进一个欢乐的海洋。
逢年过节,要是能听到八音器乐演奏,那喜庆的氛围直接拉满。
“儋州调声”也很有特色,大家手拉手,边唱边跳。
那欢快的节奏,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摇摆。
曾经在一个广场上,看到一群年轻人欢快地唱着调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场景至今难忘。
“军坡节”更是热闹非凡,这不仅是一场民俗活动,更是一种信仰的传承。
人们盛装打扮,举行各种仪式,祈求平安幸福。
在军坡节上,还能品尝到各种特色美食,那味道,绝了!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等待着您来发现!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嘿,各位旅游达人们!海南可不只有阳光沙滩,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令人着迷。
先来说说“临高人偶戏”,人偶同台,妙趣横生。
那些人偶的表情丰富极了,仿佛真的有生命一样。
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偶智斗坏人,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调整说明
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调整说明一、调整原因自2005年以来,我省公布了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80多个。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项目存在名称不规范、分类不准确、保护责任单位不合适等问题。
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公布名称为‚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该项目已包含的‚缬染工艺‛、‚黎族传统麻纺织工艺‛、‚黎族絣染技艺‛等又被作为独立的项目公布,‚黎族纹身‛与‚黎族文身‛、‚七彩雕画‛与‚花瑰艺术‛本是同一个项目,却被作为不同的项目公布,等等,影响了我省非遗项目名录的更新、扩充和科学保护发展。
二、调整原则(一)项目名称调整:项目为国家级的,项目名称原则上按照国家级名称调整;非国家级的,对名称重新进行规范。
(二)项目类别调整:按照项目的形式和内涵,对类别不准确的予以调整;在国家名录十大类的基础上,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范围,增加‚其他‛类;类别排列顺序参照国家级名录。
(三)项目调整:项目内容重复的予以合并,保护单位不变;项目实际已无活态传承,或有严重争议的,予以撤销;对有层级关系的项目,按照一级项目(母项目)、二级项目(子项目)划分。
一级项目(母项目)分配代码,二级项目(子项目)不分配代码。
(四)保护单位调整:不合适作为保护单位或一个项目在同一市县有两个以上保护单位的,予以调整,如行政机关、非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非独立法人单位、不具备履行职责条件的单位等。
三、项目调整情况(一)调整规范名称的项目1.按国家级名称调整的项目:‚黎族树皮布‛调整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调整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南洋浦盐田传统日晒制盐技艺‛调整为‚海盐晒制技艺‛,‚黎族民间打柴舞‛调整为‚黎族打柴舞‛,‚南海更路经‛调整为‚南海航道更路经‛,‚黎族船型屋居住习俗‛调整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传统器乐‛调整为‚黎族竹木器乐‛(黎族传统器乐还包括其它表现形式,但竹木器乐是主要的,作为省级代表性项目),‚黎族传统服饰‛调整为‚黎族服饰‛(‚非遗‛即‚传统‛,故项目名称一般不加‚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代码
项目名称
类别
申报单位
景区展示
1
04
崖州民歌
民间音乐
三亚市
2
04
儋州调声
民间音乐
儋州市
3
05
黎族打柴舞
民间舞蹈
三亚市
√
4
06
临高人偶戏
传统戏剧
临高县
5
09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昌江黎族自治县
√
6
0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
7
09
黎族树皮衣制作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黎族苗族自治县
√
8
09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黎族苗族自治县
√
9
13
黎族“三月三”节
民俗
五指山市
√
10
II
琼中黎族民歌
传统音乐
琼中黎族自治县文化馆
√
11
II
黎族竹木器乐
传统音乐
黎族苗族自治县
五指山市
√
12
II
海南斋醮科仪音乐
传统音乐
定安县文化馆
13
IV
琼剧
传统戏剧
海南省琼剧院
海口市
14
VII
海南椰雕
传统美术
海口市
15
VIII
晒盐技艺
传统技艺
儋州市
16
VIII
黎族船形屋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东方市
√
17
X
黎族服饰
民俗
海南锦绣织贝有限公司海南省民族研究所
√
18
X
南海航道更路经
民俗
文昌市
19
பைடு நூலகம்II
崖州民歌
传统音乐
乐东黎族自治县
扩展项目
20
II
海南八音器乐
传统音乐
海口市
√
21
IV
文昌公仔戏
三江公仔戏
传统戏剧
文昌市、海口市
22
临高渔歌
临高县
23
老古舞
白沙黎族自治县
24
海南斋戏
海口市
25
木雕
澄迈县
26
陶器烧制技艺
白沙黎族自治县
27
南海航道更路经
琼海市
共27项,景区展示11项,占45%
注:附展示名录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