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合集下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说教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六篇文章。

本单元选择了四位宋代著名词人的作品,本文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优秀作品,入选本单元。

本文是作者在镇江的北固亭写下的一篇怀古词,上阙用了孙权和刘裕抗击北方入侵者的事迹,暗示应像他们一样保家卫国。

下阙用刘义隆冒进误国暗示当今的统治者一意孤行,不听合理的建议,表明了自己的坚决抗金但反冒进政治立场,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愤之情。

二、说学情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对较多的语言积累,对于词这种文体也较为熟悉了,结合注释了解基本大意已经没有什么问题。

但结合诗人的经历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深层次地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层面上,学生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我也将把这一点作为我授课的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复述出全词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我将用这样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同学们都游历过一些名胜古迹吧?当你们去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旅行时,会想到什么呢?有没有同学来说一下?"经过互动,我会接着问用"看来同学们都有很多感触,那么我们来看看著名词人辛弃疾游历北固亭时,想到了什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全面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全面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高中必修二第三专题第四篇课文。

这个单元以“历史的回声”为内容编写课文。

它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瞬间,进行忠实记录。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

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

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科目标设定如下:(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3)流利地背诵本词。

其中,教学目标一、二、三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学目标一又是难点二、说教法这是一首充满激情、充满伤感、的词,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它,并主动投入学习?学生如何学习欣赏宋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主,在声色动人的朗诵中,引导学生走近词作者、走进词境界。

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顾及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建立起以品悟性探究为主、以欣赏性理解为目的的学习模式,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尝试写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教材入选这首词,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2 能够分析并欣赏辛弃疾的词风。

1.1.3 能够解释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1.2.2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的忧虑。

1.3.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文化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词的字词理解。

2.1.2 诗词的情感分析。

2.1.3 诗词的艺术特色分析。

2.2 教学难点2.2.1 诗词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

2.2.2 理解作者的历史观点和爱国情怀。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2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析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辛弃疾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4.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其韵律美。

4.3 诗词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意象、情感等,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式。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2 写一篇关于诗词情感的分析短文。

5.3 预习下一课《青玉案·元夕》。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2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情感分析短文的质量。

6.3 小组讨论观察: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自我评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7.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调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1教学目标:1、诵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掌握作者生平特点;2、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3、通过大量拓展阅读,了解辛词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作者及写作特点;2、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教学难点:全词中引用各种典故的用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的国家。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我国这样种类齐全的壮丽江山,我国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有大海、北有沙漠、西有雪山,东有平原。

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不仅我们中华民族有无数英雄要为它竞折腰,而外国的强盗也对它既羡慕,又垂涎三尺。

从奴隶社会时代起我国就面临着外族的威胁,开始了保卫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的战斗。

周朝,要抗击西戎;战国时直到东汉初年,中华民族都要和北方的匈奴作战。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秦始皇征发数十万人民修筑了长城,卫青霍去病带领汉家虎狼男儿几次击退匈奴,将他们赶出了威胁范围内。

南宋时期,更是有岳飞抗金,几乎就要直捣黄龙;后来的文天祥更是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可以说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

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山东济南人。

幼年时期,和党怀英一起读书,党怀英后来也是一位抗金英雄。

1161他21岁的时候金国统治的北方全境汉族人民发起了反抗金国统治的起义,当时济南有一个叫耿京的人聚集了十多万人,给金国的残暴统治造成了很大威胁。

他也集合了两千人响应,被耿京委以重任。

他曾经追杀过叛逃的和尚义端,耿京于是很信任他。

第二年去杭州和南宋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商量投奔宋朝的事情,回来的时候一个叛徒杀害了耿京,他听说后率领着五十名骑兵冲入大营,在五万人中抓住了叛徒,带领着部队投奔了南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史,明确杜甫创作背景和特点。

2. 理解“怀古”诗的写作方式和意义。

3. 熟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构、意象和意义。

4. 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杜甫的文学特点及其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诗歌中反映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诗歌中所用的比喻、典故及其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较为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使其能更好地运用所学到的词汇分析话题。

四、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教师讲授,学生讲解、讨论、任务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模式。

同时,课堂也要注重情景模拟和情境营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前置任务:请学生观看贾平凹《伟大的旅程》中关于杜甫的片段,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和文学内涵。

2. 导入与导出: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杜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整首诗,并让学生对其整体感受进行表述。

接着,提问:“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感触?”“觉得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3. 阅读与理解:(1)教师整体朗读全诗并讲解其背景、作者及其书写动机,学生可以结合学过的唐代历史和文学知识进行理解。

(2)教师将全诗分成三部分,讲解其结构(第一、二部分描写过去,第三部分描写现在),并引导学生思考杜甫在不同时期的状态所表达的主题。

(3)教师针对诗歌中的名句和箴言进行解释讲解,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同时,也可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意义和象征。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典故,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其意义。

4. 提高能力:(1)课堂小组讨论:以“如何写好怀古诗的要诀”为话题,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和自己的体验经历进行探讨。

高二语文下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下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下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下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6篇《高二语文下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五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五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五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篇1[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把握用典深意。

2、体会词人爱国忧时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把握用典深意[教学方式]诵读---指导---点拨---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词从风格上可以分为两派(豪放派、婉约派),大家能否举出豪放派的两位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继苏轼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之蔚然成为一大宗派,要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辛弃疾,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展示目标认识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是词人中的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参加农民抗金义军。

他曾手刃叛徒义端和尚,直闯五百万敌营活捉叛徒张安国。

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__,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对金屈辱求和,对起义军排斥。

辛弃疾被迫隐退,报国无门。

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三、初读体会对于这样一首豪放风格的词,该如何读?又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试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错误,评价朗读语气。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

学生自读,进一步感受体会。

四、赏析词文,把握用典深意本词的题目是“京口北固亭怀古”,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站在北固亭上,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学生回答,明确(孙仲谋,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辛弃疾为什么会想到他们?这些人又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一)找一生读上阙思考问题一:上阙写到孙权刘裕两个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都是建功立业的大英雄;事业从京口起步;北伐成功。

词人怀着怎样的感情写两位英雄的?(钦佩,仰慕,赞美)哪些字眼体现出词人的这种情感?(千古,无觅一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教材:一、这首词选自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宋词五首”中的第五首。

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作,词的上片怀古抒情,借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表现词人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抗金救国的豪情;下片怀古讽今,借谴责刘义隆草率出兵而致大败的史实,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既要坚决收复失地,又不能草率出兵。

最后,词人以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愤慨之情。

另外,从整个中职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原因如下: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说教学目标1、背诵本词2、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3、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4、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诵读、默写这首词2、学习并体会这首词雄浑壮丽与委婉含蓄兼收并蓄的词风;以及大量用典,以史鉴今,借古抒情的表达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一、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此类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辛弃疾面对千古江山,想起历史上的英雄,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

二、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雄浑壮丽与委婉含蓄兼收并蓄的词风;以及大量用典,以史鉴今,借古抒情的表达方法,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一、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介绍得稍多了一点,因为他的生平经历及思想抱负与词的内容有紧密联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
Page 9
第九页,共二十一页。
❖说教学(jiāo xué)过程
导入(5分钟) 1.学生集体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提问学生词人创作《水龙吟》的思想情感;
3.设置导语,导入本课:
看来同学们对词人感慨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愁苦与愤懑都已经有所体 会,我们也知道,辛弃疾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饱受排挤与陷害,但他不论出仕或 归隐,都从未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豪放雄健的词风中时时流露出伟 大的报国理想和爱国(ài guó)情怀。三十四岁的辛弃疾写下了“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的慷慨与激昂,那么三十年多后,晚年的辛弃疾,又将如何用词作来 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代表作《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Page 5
第五页,共二十一页。
❖说课标教材(jiàocái)
教学目标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使学生了解词人辛弃疾的生
平,以及创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2.通过诵读与分析(fēnxī),体会词人的创作心态与所抒情感,分
析(fēnxī)词人的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豪放派词风的特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提
高学生的情感领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分组讨论探究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归纳,要求学生掌
握本首词中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和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 鉴赏水平。
Page 6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
❖说课标教材(jiàocái)
重点难点
一种词风 一类作品 一种手法
“三个一”
对豪放派特点的理解与掌握 对怀古(huáigǔ)咏史类诗词的赏析 对用典手法的掌握
Page 4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一、教学背景在中学古诗文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能和元曲的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

而文言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难点在于情感、意境的理解和转化。

针对这一难点,我们选取元曲大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为讲解文本,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元曲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情感表达;•掌握辛弃疾的写作技巧和意境转化;•理解元曲的特点、文化背景、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感知文化差异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辛弃疾及《永遇乐》的创作背景;•分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表达的情感。

诗歌分析与解读•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语言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探究《永遇乐》中的文化内涵。

总结与归纳•总结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整理学生在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所积累的知识;•回顾本节课的重要概念和点。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通过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诗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课文中的情感、意境、文化内涵等因素。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

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五、教学评估•课堂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所涉及的语言技巧、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

•写作作业:鼓励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诗文进行解读和欣赏。

六、教学资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与诗文相关的图片和音频;•教师和学生所需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料。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了教师讲授和学生互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浓厚兴趣。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面正式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统编班教材必修上册。

本单元主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感悟和鉴赏辛词善于用典的艺术特色。

(二)说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的学习有如下要求: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蕴含的民族精神。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我会重点讲解用典手法,通过对词中典故的分析来使学生把握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能力:背诵全词,能够结合注释复述出全词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掌握词中的用典手法,探讨作者写作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在词中典故,难在认识价值,因此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教学重点:分析词中典故,探讨作者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我主要采用合作教学法、直观展示法和点拨教学法。

我认为这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建立友好互动关系,获得最大优化学习。

三、说学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本课的学法,拟采用合作探究法和质疑讨论法。

这两种学法的综合运用可以锻炼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四、说学情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高二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但对于词的声律之美和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可能会因学生的情感禀赋和语文基础的差异而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第一篇: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内容一、课前导入1、辛弃疾是个苦闷的人。

从《宋史·辛弃疾传》辛弃疾南来以后,任职的空间变化即可以看到他的命运:江陵、江西、湖南,奏请创建军队,“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则再调江西,又调福建,“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

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闵王殿’,遂丐祠归。

”辛弃疾看出朝廷的形势,干脆隐居江西铅山二十年。

这次66岁又被韩侂胄任为镇江知府,准备北伐。

这二十年,则是读书种地写词的二十年,这些典故应当是在这个时段里积累起来的。

而这是被迫的无奈的。

当时,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

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二、预习课文: 1 .补充注释: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思考问题:(1)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

厌声韵。

(2)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三、听课文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1.讲读课文。

(1)阅读上片。

让同学分出层次,教师讲析。

①分两层。

“ 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第一层,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辛弃疾以“ 英雄” 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三)反复朗诵,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读音;注意停顿、
语气和情感。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意。 3、男生慷慨激昂,具有优势;
女生巾帼不让须眉,擅长朗读
评价者要听出门道,行家里手。
1—3个赞
(四)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1、全词共有几个典故?用一句简练而完整 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提问讨论:设计问题,生生互动 合作整合,展示分享,师生互动 归纳总结
1个赞

自由展示
要求: 1、惜时高效,语言简洁。 2、其他同学认真记录, 并及时质疑、补充。
总结归纳(板书)
孙仲谋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京口击败曹操,建立太平伟业 京口起事,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草率北伐惨遭失败 拓跋焘打败宋文帝 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不被重用
廉颇
2、找出典故与词人或者词人生活的 时代背景的相通之处,说出任一种作 者表达的感情。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
一、说教材、学情 二、说学习目标、重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课堂评价
一、说教材、学情
(一)说教材:课文特点及其在单元中的地位 1、宋代豪放派代表作,在学习《苏轼词两首》的 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豪放派词风的关键。 2、用典较多,贯穿了怀古咏史类诗词的整个教学。 (一)说学情 • 1、初中 ——了解作者。 • 2、必修二、三——了解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手法 3、《 锦瑟》——略知其意却无法表达甚至不知其意
提问讨论:设计问题,生生互动
合作整合,展示分享,师生互动
板书法
1个赞
总结归纳(板书)
孙仲谋 刘裕 刘义隆 京口抗曹 北伐成功 草率北伐 惨遭失败 拓跋焘打败 宋文帝 廉颇老矣 不被重用 赞叹英雄 坚决抗金 希望南宋北伐 北伐要细心 计划要周密 对当局的怒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两课时一、说教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位于部编版教材的第9课,隶属第三单元,前面学生已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通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引导他们进一步把握和总结豪放派词风,总结咏史怀古诗歌的特征。

以典入词,是这篇诗歌的最大特色。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解析词中出现的五个典故,带领学生体会情感。

二、说学情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词的题材格式,对豪放派诗词的语言和意境特色有一定把握,具备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生学习这首词的难点在于本词用典颇多,读起来晦涩难懂,所以需要结合导学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历史知识补充,加强学生对典故的理解,从中探寻诗人情志。

对于作者辛弃疾,可以采取记忆唤醒法,链接初中所学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体会他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毕生理想以及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还可以通过《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一词,讲明辛弃疾南归后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四十二岁提前退休过上养老的生活,闲居将近二十年。

三、说教学目标三个一:一种词风、一个类别、一种手法语言构建与运用:借助注释疏通诗词大意,着重把握“风流”“赢得”等古今异义字词;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豪放派词风的特点,并帮助总结归纳;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所用典故的情感意蕴,感知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文化传承与发展:分析词人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辨析豪放派诗歌的语言风格;理解所用典故,探究诗歌情感;总结咏史怀古诗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用典故,探究诗歌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预习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3min)采用提问方式导入。

在南宋,有一位最会打仗的词人,大家猜猜他是谁(可能有人猜岳飞,继续缩小范围,明确作者)?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经沦陷,二十出头加入了起义军抗金,干了一件特别轰动的事情:带领50人冲进敌方五万人的大本营,活捉杀害起义军领袖、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张安国,因此一战成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1.1.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1.1.3 掌握诗词的平仄、韵律和结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能力;1.2.3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1.3.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1.3.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1.2 诗词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的分析;2.1.3 诗词的平仄、韵律和结构特点的掌握。

2.2 教学难点2.2.1 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2.2 诗词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把握;2.2.3 诗词创作背景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字词、意象、典故等;3.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3.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3.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介绍诗人辛弃疾的背景和创作风格;4.2 新课导入:讲解诗词的字词、意象、典故等;4.3 课堂讲解: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技巧;4.4 课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背诵诗词,并回答相关问题;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并在课堂上分享;5.3 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词,并在课堂上展示。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6.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主动性和合作精神;6.1.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诗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6.1.3 课堂分享:评估学生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时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一】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

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

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一篇经典宋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所在的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诗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鉴赏宋词的基本方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咏史怀古题材的代表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对咏史怀古题材的理解,还能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 教材的内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写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

当时辛弃疾六十五岁,被韩侂胄起用为镇江知府,但并未受到重用。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俯瞰大好河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和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3. 教材的特点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典故,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以史为鉴,用生动的历史画面,抒发了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学情分析1. 学生基础高一学生对于宋词已有一定的积累,对辛弃疾的豪迈词风也有一定的体会,初步具备鉴赏诗歌的能力。

然而,对于修辞技巧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对咏史怀古诗的认识也不够完整。

2. 学生特点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理解和鉴赏复杂诗歌时,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分析诗人的写作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介绍本文是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说课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唐代著名诗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首见于《西峰乱句》卷下,永遇乐即指宴乐,而“京口”指南京,后来传为“永乐”的谐音。

本篇诗以辛弃疾夜宿北固亭,仰望星空,怀缅过去的辉煌,感慨时光荏苒,人生短暂,以及“壮志未酬”之感,表达了诗人的豪放情怀与忧伤感叹。

二、教学目标•了解唐代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表达;•分析诗中语言运用的优美之处,感悟诗歌艺术之美;•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阅读文章,理解诗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感受;•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艺术特点及语言运用;•学会用文学专业术语谈论诗歌的创作技巧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辛弃疾是唐代杭州人,自幼深受家庭环境和父亲辛文房的文化熏陶。

他在政治事业上屡遭挫折,一生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在灾难面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辛弃疾的作品充满了激情、豪放和理想情怀,表现了唐代士人坚韧向前的精神风貌。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表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首高度感性化的诗歌,诗人通过夜宿北固亭,仰望星空,回忆过去的辉煌,感慨时光荏苒,人生短暂,以及“壮志未酬”的情感表达,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忧伤感叹。

全篇诗情并茂、气势恢宏,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3. 诗中语言运用的优美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中的语言运用十分出色,它用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独特的构思,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和壮阔。

例如,“萧鼓铿金,夜乐殷红。

画栋朝飞南浦云,健儿悲歌载路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说课人:李慧迪一、说教材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诗词赏析。

教材选编的这首词作于他的晚期,呈现典型的辛词豪放风格,情感抑郁深沉。

风格浓郁悲壮。

2、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

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

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课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及其词作,学习古词的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鉴赏词中用典的含义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和抗敌报国的英雄情怀。

胸怀大志,热爱祖国。

二、说教法学生如何学习欣赏宋词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主,在声色动人的朗诵中,引导学生走近词作者、走进词境界。

最后通过欣赏艺术家的朗读,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和水平。

同样是词的教学,每首词的切入点又是不一样的。

辛词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典,这也是理解辛词的难点。

备课时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理解用典的含义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同时又解决一个普通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理解“用典”这种诗词中常用手法的作用。

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1、借助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交流,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交流讨论法深入体会用典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

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1、引导学生回忆诵读《西江月》《破阵子》,并请学生回忆简介作者的基本情况。

2、让学生齐读课文,特别提示读出铿锵有力的豪放风格,3、先个别读,之后小组诵课文,由他组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全班当堂背诵。

4、赏析主旨及表达技巧(用典)重点分析上半阕提到的两个英雄人物,孙权和刘裕,分析曹操对孙权的高度评价,以及孙权抗曹鼎立,割据江东,三分天下的不凡业绩,对比之下引出对现状的不满,而刘裕则更进一步,虽然出身卑微,但却北伐有为,立下了令后人瞩目的赫赫功绩,词中运用详略的对比手法,在表达了作者追慕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态度的区别,这也是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安与批判。

下阕中,作者采用反面援例的方式,用刘义隆仓皇北伐失败的例子以告诫南宋统治者勿轻敌而重蹈覆辙,强调刘义隆与霍去病之间构成鲜明对照,以史为鉴,令人喟然,之后是当年的兵火令人记忆犹新,然而自己正如赵之廉颇般空有一腔豪情壮志却无法报国,表达自己的报国无门之叹。

5、做变式训练《泊秦准(杜牧)》掌握用典这种表达技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

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二)、诵读感知,体味风格:(6分钟)(完成教学目标1)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

可能存在的错误:(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

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4、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板书:用典)(三)、找典故。

(8分钟)1、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单独命题的很少,如这一课中的《声声慢》《扬州慢》《雨霖铃》等,而只要单独命题了,它的主旨就很明确了。

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怀古)2、学生再默读一遍。

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有几个典故?○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3、老师再做总结。

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四)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

(18分钟)在对辛弃疾这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说辛弃疾的作品典故用的特多,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其实啊,他把历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的。

在这首词中他用了这么多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与立场呢?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舞榭歌台”指什么?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

“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

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

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

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板书:赞叹惋惜。

抗金,收复中原。

)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1、刘裕有何表现?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

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赞叹与惋惜。

抗金北伐。

)典故三: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2、北伐结果如何?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

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

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板书:批草率出兵批评)。

典故四:佛狸祠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师:“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

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担忧)典故五:“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廉颇的处境如何?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3、“凭谁问,---?”的“凭”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师:“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

意思是没有人来问。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

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

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五)总结:(3分钟)分析到这里,就已经知道了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终不被重用理想无法实现的辛弃疾在词作中用了这么多的典故,是用来“伤今”的。

(板书:伤今)同时,他也用古人形象声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至此,分析完了这首词,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即辛词是如何运用典故来表达他的理想愿望及主旨的。

下面让学生齐背一遍,来再次感受一下作品中透出的那份豪迈,苍凉与悲壮!(六)作业: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2分钟)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词派”。

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讨论后明确: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怀浇心中块垒,还自我之情愫。

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六、板书设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怀古--- -----伤今-------悲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作课人:三年级语文组李慧迪使用时间:2012—11—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