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制指南(2012-2014)
四川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及问题和对策分析
四川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及问题和对策分析谯万智;章路;熊壮【摘要】文章阐述了四川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基本情况、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和治理成效,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按照因地制宜、\"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协同增效等原则,提出了深入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建议.研究指出,虽然四川省石漠化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从多年的治理实践看,四川省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依然面临着生态系统依然脆弱、技术支撑能力不足、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治理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和问题,为此应采取以下具体举措:一是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和恢复;二是开展草地改良与建设;三是实施配套工程,保土节水.【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9(044)003【总页数】4页(P143-146)【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四川省【作者】谯万智;章路;熊壮【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成都 610081;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1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是岩溶生态系统退化到极端的表现形式,是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侵蚀程度严重,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土壤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乃至消失的现象[1][6-8]。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省内岩溶区石漠化土地分布范围广、程度深,石漠化存在蔓延、恶化的趋势,严重威胁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制约全省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
1 四川石漠化土地现状四川省岩溶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山地区、川南盆地边缘区、川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处于东经100 °07 ′~107° 15′、北纬26°10 ′~30 ° 41′范围之间内。
来凤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1
前言石漠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更是岩溶地区首要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
2008年,国务院批复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建设内容包括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改良草地、人工种草、发展草食畜牧业、基本农田建设和配套水利水保设施建设等。
同年,国家启动了100个县(市、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经过三年的试点为各地在石漠化防治技术与工程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从2011年开始,将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扶持的试点县改为综合治理重点县,规模由“十一五”期间的100个县扩大到200个县,逐步将451个县全部覆盖。
2012年,湖北省来凤县被列入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来凤县现有岩溶地区总面积62212.4公顷,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其中石漠化土地25491.3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1.0%;潜在石漠化土地23770.5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8.2%;非石漠化土地12950.6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0.8%。
来凤县石漠化目前仍有不断扩大和蔓延的趋势,已经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尽快遏制和扭转石漠化扩展态势已势在必行。
2006年9月,我县按照鄂发改农经[2006]622号文件精神编制了《来凤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总体规划》。
近几年,在天保、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程的带动下,造林绿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石漠化土地恶化趋势得到遏止,水土流失大大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今年来凤县被国家纳入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重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迅速成立了来凤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发改、林业、水利、畜牧等单位的专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治理区域,结合多年来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经验,编制了《来凤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4年)》。
石漠化项目实施方案
石漠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石漠化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地退化,土壤贫瘠,植被稀疏,石块裸露,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
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广泛,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因此,开展石漠化治理项目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提高石漠化地区的土地质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土地的生产力,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三、项目内容。
1. 土地调查与评估。
首先,对石漠化地区进行全面的土地调查与评估,了解土地的地貌特征、土壤质量、植被状况等情况,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生态植被恢复。
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生态植被恢复方案,包括引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加强对植被的管理和保护,逐步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
3. 土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的退化风险。
4. 农业生产发展。
通过土地治理,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带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土地调查与评估工作,获取准确的土地信息。
3.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生态植被恢复方案,确定适宜的植被种植方案和管理措施。
4. 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 宣传和推广项目成果,引导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治理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项目效果评估。
1. 对项目实施后的土地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掌握土地治理效果。
2. 通过对土地的监测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效果。
3. 统计土地治理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和农业产出情况,对项目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六、项目预算。
1. 项目实施所需的资金主要用于土地调查评估、植被恢复、土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
石漠化治理建设项目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方案
贵州省盘县石漠化治理项目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项目编制单位:盘县林业局项目编制人:何永升助理工程师何永华工程师编制时间目录1、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建设与实施单位 (1)1.3编制目的 (2)1.4编制依据 (2)1.4.1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2)1.4.2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指导性文件 (3)1.4.3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程规范 (3)1.4.4工程县的相关规划与基础资料 (4)1.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4)1.6建设期限 (4)1.7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5)1.7.1投资概算 (5)1.7.2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5)1.8效益分析 (5)2、盘县基本情况 (5)2.1县域概况 (5)2.1.1 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 (5)2.1.2 社会经济状况 (6)2.1.3 石漠化现状 (6)2.2盘县2008—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7)2.2.1盘县2008—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完成情况 (7)2.2.2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7)2.2.3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工作的几点体会 (7)2.2.4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8)3、项目实施必要性与建设条件分析 (8)3.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8)3.1.1生态建设需要 (8)3.1.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 (8)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9)3.3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 (9)4、指导思想、原则与建设目标 (9)4.1指导思想 (9)4.2 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 (10)4.2.1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10)4.2.2以生态治理为主,兼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原则 (10)4.2.3可操作,易实施原则 (10)4.2.4统筹安排,综合设计,分期分批治理原则 (10)4.3 建设目标 (11)5、工程布局及建设内容 (11)5.1 小流域选择的标准、原则与依据 (11)5.2 工程总体布局 (11)5.3小流域项目区基本情况 (12)5.3.1 刘官镇旧普安小流域概况 (12)5.3.2 保基乡五一桥小流域概况 (13)5.3.3板桥镇背阴箐小流域概况 (13)5.3.4马场乡石坝小流域概况 (14)5.3.5马场乡碗厂小流域概况 (15)5.3.6刘官镇高官屯小流域概况 (16)5.3.7保基乡河底下小流域概况 (17)5.3.8保基乡格所河小流域概况 (18)5.3.9保基乡干沟小流域概况 (19)5.4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20)6、工程设计方案 (22)6.1 林业植被建设 (22)6.1.1封山育林设计 (22)6.1.2人工造林设计 (25)6.1.3 森林保护设计 (27)6.1.4 检查验收 (28)6.1.5建立档案 (28)6.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设计 (28)6.2.1排洪沟工程设计 (28)6.2.2小水窖 (31)6.2.3小山塘工程 (34)6.2.4拦沙坝工程设计 (35)7、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7)7.1 2011年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7)7.1.1 项目初步设计时间 (37)7.1.2 工程实施进度设计 (37)7.1.3 检查验收时间设计 (38)7.2 2012年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8)7.2.1 项目初步设计时间 (38)7.2.2 工程实施进度设计 (38)7.2.3 检查验收时间设计 (39)7.3 2013年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9)7.3.1 项目初步设计时间 (39)7.3.2 工程实施进度设计 (39)7.3.3 检查验收时间设计 (39)8、施工和组织管理设计 (40)8.1招投标初步方案与工程监理 (40)8.1.1招投标方案设计 (40)8.1.2 工程监理 (40)8.2施工组织管理 (40)9、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41)9.1概算依据 (41)9.2概算范围 (41)9.3主要指标 (41)9.4投资概算 (41)9.4.1工程总概算 (41)9.4.2分项工程概算 (42)9.5 资金筹措方案 (42)10、效益分析 (42)10.1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42)10.2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43)10.3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43)11、保障措施 (44)11.1政策保障 (44)11.2资金保障 (44)11.3组织保障 (45)11.4制度保障 (45)11.5科技保障 (46)11.6监测保障 (46)11.7社会保障 (47)1、总论1.1 项目背景盘县国土总面积4056km2,碳酸盐类岩石面积达2635.98km2,占国土面积的64.99%,是典型的岩溶县。
石漠化项目实施方案
石漠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石漠化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地裸露、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等。
石漠化严重影响着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因此,开展石漠化治理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项目范围。
本项目将重点治理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包括但不限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等地。
项目实施范围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大。
四、项目实施方案。
1. 土地治理。
针对石漠化地区的土地,采取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
2. 水资源管理。
加强对石漠化地区的水资源管理,修建水库、水塘、水渠等水利设施,改善当地的水资源状况,保障植被生长和农业灌溉用水。
3. 生态保护。
加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等行为。
4. 经济发展。
通过石漠化治理项目,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五、项目实施步骤。
1. 调研评估。
对石漠化地区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了解当地的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情况,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方案。
根据调研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石漠化治理方案,明确项目的实施范围、目标和措施,确保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实施措施。
按照制定的方案,采取相应的土地治理、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措施,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4. 监测评估。
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项目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六、项目效果。
通过石漠化项目的实施,预计可以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
⽯漠化综合治理的⼯作⽅案2019-02-21⼀、指导思想和主要⽬标(⼀)指导思想。
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的要求,坚持“积极治理,科学利⽤,治⽤结合”的⽅针,遵循⾃然规律,采取⽣物和⼯程措施相结合,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态系统,控制⽔⼟流失,遏制⽯漠化扩展趋势,改善⽣态状况,发展⽣产,增加农民收⼊,促进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建⼈与⾃然和谐相处的⽣态⽂明社会。
(⼆)总体⽬标。
到2015年,控制⼈为因素可能导致新增的⽯漠化现象,治理区域的⽔⼟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逐步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严重退化的⽣态系统,⽣态功能明显提⾼;农村⽣产、⽣活条件明显改善,⼟地利⽤与农业⽣产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产能⼒明显提⾼,培育壮⼤⼀批具有地⽅特⾊的⽀柱产业,农民收⼊较快增长,⽣态、经济、社会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三)具体⽬标。
2012年争取将我区55个县(市、区)纳⼊全国⽯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范围,治理岩溶⾯积1600平⽅公⾥。
争取到2015年基本覆盖我区有⽯漠化治理任务的县(市、区)。
⼆、实施范围治理范围包括河9个市75个县(市、区)。
年我区有35个县(市、区)列⼊全国200个⽯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范围,2012年我区将争取新增20个县(市、区)左右,到2015年基本覆盖我区规划内有治理任务的县(市、区),获得国家⽯漠化治理专项资⾦的⽀持。
三、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投资估算。
2012-2015年,项⽬总投资17.6亿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资⾦15亿元,占85%;地⽅配套2.6亿元,占15%。
国家扶贫开发⼯作重点县地⽅配套资⾦由⾃治区负责;⾮国家扶贫开发⼯作重点县地⽅配套资⾦由⾃治区和市县各分担50%。
(⼆)效益分析。
⼀是增加森林植被,改善⽣态环境。
开展⽯漠化综合治理的⽯⼭区森林植被将得到有效恢复,治理区域将提⾼森林覆盖率6%以上,保持⽔⼟,涵养⽔源,⽣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石漠化治理工程策划具体实施细则
石漠化治理工程策划具体实施细则
概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我国西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治理石漠化,制定一套科学的工程策划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本文档旨在为石漠化治理工程策划提供具体实施细则,确保工程的高效运作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影响。
内容
1. 项目准备阶段
- 确定治理区域
- 初步了解治理区域的环境和植被状况
- 搜集历史气象等环境数据
- 初步评估治理的可行性和成本
2. 方案设计阶段
- 基于初步了解的数据和评估,制定石漠化治理工程方案
- 字面细节设计,包括特定的植被和栖息地恢复措施
- 计算治理方案的预算和计划
3. 现场建设阶段
- 根据设计方案开始现场建设
- 做好可能出现的工程困难的应对措施
- 积极与当地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开展沟通和合作
- 涵盖工地生态管理、设备维护和劳动力安全等方面
4. 后期管理阶段
- 建立长期的生态监测体系,包括植被覆盖率、土壤水分等指标
- 建立工程维护体系,确保工程设备和专有工具得到充分维护和更新
- 进行必要的环境境界制度和回执工作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石漠化治理工程策划实施细则,从项目准备、方案设计、现场建设到后期管理,为工程运作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方便。
全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全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为扎实有效推进我市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及《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州府办发〔x〕38号)的相关规定和《州发改委关于X市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州发改发〔x〕23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生态建设目标要求,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以遏制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植被恢复与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改变耕作制度等生物和工程措施,把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与长远、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共进、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内容X市x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安排在捧乍镇垛坎小流域和丰都办赵家渡小流域实施。
治理岩溶面积53.93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0.42平方公里,批复建设规模和内容为:(一)林草植被建设和保护:封山育林824.71公顷;人工造林(经济林)150.62公顷,种草66.67公顷。
(二)草食畜牧业发展:建设棚圈2000平方米,青贮窖200立方米。
(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机耕道26.2公里;排洪渠0.904公里,40立方米蓄水池1口、配套沉砂池1口,流域碑牌1块。
批复工程总投资132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00万元,省配套100万元,州级配套20万元。
三、组织领导为确保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实施,特成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具体统筹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其组成人员如下: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发改局,X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为等等,负责具体日常事务工作。
四、部门职责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及《X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市发改局不再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业主单位,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各工程措施实施单位按行业主管部门职责进行切块分工,各部门具体职责为:市发改局:负责对接上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跟踪初步设计批复、投资计划下达、进度款拨付情况及申请配套资金,并组织石漠化治理工程市级验收、协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州级验收,将验收后工程移交实施乡镇管理使用。
地区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方案
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第二章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第三章测量放线施工方案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第五章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第七章施工平面布置第八章工期及进度计划和工期保证措施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第十章施工机械配置第十一章材料供应计划第十二章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第十三章文明施工及环保控制措施第十四章季节性施工专项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综合说明第1节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云阳县岩溶地区2013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水利项目招标文件》。
2、云阳县岩溶地区2013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水利项目施工设计图。
3、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
4、重庆市现行的施工和验收规范、规程、标准和关于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文件、图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5、我公司自身的技术力量、机械装备情况及各项企业管理制度。
6、现场踏堪的实际情况。
第2节编制范围及内容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严格按照工程招标范围和招标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质量策划后编制的。
2、我公司为能接到本工程的公开招标,倍感荣幸,但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所以在接到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后,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招标文件和图纸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反复阅看,召开了投标预备会,针对本工程的重、难点进行研究,方案论证对比,力求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详尽,具有很强的可针对性和操作性。
3、我公司在现场进行踏勘实测实量后,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对场地、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围挡情况、施工供水、排水、供电情况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制定起着重要作用。
4、我公司经过多年的运作,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模式,特别是总承包管理和协调、与业主、设计、监理和政府部门的配合、协作等都有经验可寻。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一节项目区概况及技术要求1.1 项目基本情况1.1.1工程概况建设地点:酉阳县泔溪镇境内。
建设规模:坡改梯85.6亩,生产便道9557米,路代沟4186米,水池22个1.2 项目主要工作内容1.2.1本次招标的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详见工程量清报价表。
1.3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措施本工程项目数量大,工期紧,渠道很长,工作面分散,施工和管理都很困难;交通不好,主要材料的运输和加工极不方面,施工条件恶劣。
针对以上问题,我单位结合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分段施工,集中管理,保证工程质量;2.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减少材料运输。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质量目标、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本标段工程是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的,最节约的报价,最短工期达到优良工程。
做到资料准确、齐全、系统完整。
符合规范要求和质量评定标准规定。
配备优秀的项目经理,把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质检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派到生产第一线,管理组织施工。
项目经理是施工质量的关键,负责组织贯彻质量方针目标,保证整个质量体系有效进行,质量保证措施充分落实。
第二节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1)认真执行工前技术交底制,开工前必须向全体进场职工进行技术交底。
(2)认真贯彻执行“三工三查”制,即工前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工后总结评比。
坚持施工过程中的“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的规定。
(3)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4)建立健全质量创优检查分析评比制度。
(5)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6)检测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7)建立挂牌施工制度。
(8)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
(9)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10)施工资料管理制度。
(11)坚持持证上岗制。
第三节建立质量责任制一、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在质量责任制的基础上,签订质量保证书,明确岗位的职能、责任及权限,树立全员质量意识,“三铁”抓质量:“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
XX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4
实 施 方 案
(2012-2014)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背景
**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山水资源大县,是经济困难大县,是发展希望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同时也是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的58个县市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579.45万亩,岩溶区面积221.07万亩,占38.2%,其中石漠化土地60.22万亩,占0.4%,潜在石漠化96.12万亩,占16.6%。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19.56万亩,中度石漠化33.62万亩,强度石漠化6.35万亩,极强度石漠化0.69万亩。近年来,**县石漠化有逐步加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尽快遏制和扭转石漠化扩展蔓延态势,是**县当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继续实施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工程,促进自然生态恢复。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深入石漠化地区视察和指导工作,明确指示要加快石漠化治理进程。2008年,**县启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年累计完成封山育林4979公顷、人工造林1063公顷、人工种草86.5公顷、坡改梯45公顷,分别占总任务的60%、65%、%、62%,累计完成投资199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80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198万元。通过石漠化治理,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壮大了木瓜、柑桔等支柱产业规模,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2、以石漠化综合整治为突破口,解决群众现实生存环境及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2005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数据显示,**县岩溶区面积147381.4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8.5%,其中石漠化土地40147.2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0.5%,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生物多样性贫乏,导致生态恶化,土地退化,耕地资源锐减,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严重威胁国土空间。加快石漠化治理,建设和恢复林草植被,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保护我们美好家园、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十分重要。
全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实施方案
全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项目背景:项目目标:1.通过综合治理,减少石漠化的范围和面积,恢复土地的生产功能。
2.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其收入和生活质量。
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项目内容和实施步骤项目内容:1.石漠化治理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包括石漠化土地的调查和评估,确定治理措施,并制定详细的工程方案。
2.建设治理设施,包括植被恢复、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3.促进农牧民的参与,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引导他们参与治理工程,并帮助他们开展相关的农业和养殖业项目。
实施步骤:1.现场调查和评估:对全县范围内的石漠化土地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其现状和治理需求。
2.制定治理方案:根据土地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治理方案,明确主要的治理措施和工程项目。
3.设计和规划:制定详细的工程方案,包括项目的规模、设计、施工等,确保治理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4.建设和管理:按照工程方案进行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包括植被恢复、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项目。
5.农牧民参与: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引导农牧民参与治理工程,并帮助他们开展相关的农业和养殖业项目,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6.监测和评估:建立治理工程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理措施。
三、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和机制社会资本合作方式:1.政府引导型:政府出资部分项目资金,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取社会资本企业进行治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2.合作开发型:政府与社会资本企业合作开发相关项目,共同投资治理工程,并共享收益。
3.公益捐赠型:社会资本企业以捐赠的方式参与治理工程,获得相关荣誉和口碑回报。
社会资本合作机制:1.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政府与社会资本企业定期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和协调利益。
2.建立监督机制,对社会资本企业的治理工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按照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方案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方案1.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背景石漠化是一种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指的是石质地表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土壤质量下降、植被丧失、水土流失严重的过程。
石漠化地区通常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农田减产等问题。
因此,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旨在恢复和保护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率。
2. 项目目标该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恢复和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提高农田产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 项目内容3.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以下措施可以促进植被的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率:•引种适应性强、抗旱能力强的植物物种;•推广种植抗风固沙植物,减少风沙侵蚀;•种植草本植物和灌木,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注重生态恢复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作物。
3.2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环节,旨在减少水资源的散失,防止水土流失。
以下措施可用于水土保持:•建设梯田来减少坡地农田的水土流失;•构建水土保持设施,如沟渠、防护林带和挡土墙;•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3.3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治理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以下措施可以用来改良土壤:•施加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土壤石化断面处理,改善土壤结构;•开展土壤保肥措施的宣传和示范,提高农民的土地管理意识。
3.4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恢复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
以下措施可以用来进行生态修复:•建设湿地和人工湿地,提供饮水和栖息环境;•种植攀缘植物和爬行植物,恢复土地的生物多样性;•采用生态修复技术,修复石漠化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
4. 项目实施计划4.1 项目阶段划分该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分为以下阶段:1.前期调研和规划。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方案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方案1. 石漠化概述石漠化是指土地的植被被石块和石头所覆盖,导致土壤水分流失、土壤贫瘠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它广泛存在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造成干旱、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石漠化问题,综合治理项目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理措施,恢复和保护石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原则•生态优先: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核心,保护植被及畜牧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系统综合:采用多方位、多科学、多科学的方法,综合治理石漠化问题。
•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保障,将治理方案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3. 综合治理措施本项目的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土地整治、水资源管理、植被恢复、农业发展和经济支持等方面。
3.1 土地整治通过石头的清理和开垦,恢复植被覆盖能力,改善土地质量。
具体的土地整治措施包括: - 清除石块和石头,减少土地表面石块的覆盖度。
- 进行土地复垦,改善土壤质地和肥力。
- 架设防风固沙设施,减少风蚀。
3.2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提供充足的水源是恢复植被和改善土壤质量的关键。
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 - 开展灌溉工程,提供水源用于植被恢复和农业发展。
- 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
- 构建水库和水井,提供水源供给。
3.3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解决石漠化问题的核心措施。
植被恢复措施包括: - 广植抗旱耐寒的本地植物,如柽柳、沙棘等。
- 推广悬浮播种技术,提高植物成活率。
- 加强植被保护,防止过度放牧和破坏。
3.4 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是综合治理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发展措施包括: - 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推广合理的农作物种植模式。
- 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方式方案
云南省西畴县201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项目主持单位:西畴县人民政府项目组织单位:西畴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编制单位:水利电力勘察报告编制与参加单位和人员项目名称:云南省西畴县201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承担单位:西畴县发展和改革局法人代表:列联系人与:0报告编制单位:水利电力勘察周建兴(水土保持岗培乙级证云第200102号)核定:王学章(水土保持岗培乙级证云第200103号)校核:邓涛(水土保持岗培乙级证云第200315号)编写:唐方超王成行志琼王代学吴孝德仕奎协助调查的相关单位:西畴县发展和改革局西畴县林业局西畴县水务局西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前言西畴县属典型的岩溶山区贫困县,集“老、少、边、穷”为一体,岩溶面积624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41.43%,石漠化面积432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69.23%,喀斯特地貌比较突出,地形复杂,人多耕地少、土地承载压力大,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致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全县石漠化程度深、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到了必须进行全面综合治理的关键时刻。
西畴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石漠化是制约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盼望国家给予资金扶持帮助治理石漠化来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西畴县在石漠化治理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为下步石漠化治理奠定一定基础。
本次实施初步设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由于编制初步设计时间紧、任务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在此表示衷心感。
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提要1 1.1.1项目名称11.1.2项目主持单位11.1.3项目组织单位11.1.4项目实施单位11.1.5项目建设性质11.1.6项目区围与建设容11.1.7建设期限21.1.8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21.1.9效益分析31.2项目背景31.2.1石漠化现状31.2.2石漠化发展趋势41.2.3石漠化危害与成因41.2.4西畴县石漠化治理措施与经验61.2.5初设编制总体情况71.2.6编制目的81.2.7编制依据9第二章县情概况92.1县情9 2.1.1地理概况92.1.2土地资源与利用现状132.1.3社会经济状况132.1.4岩溶石漠化现状与分布13第三章项目区基本情况143.1磨合小流域基本情况14 3.1.1地理位置、自然状况143.1.2社会经济概况153.1.3土地利用现状183.1.4石漠化土地现状分布18第四章指导思想、原则与建设目标194.1指导思想194.2基本原则19 第五章工程布局与建设容215.1布局原则215.2工程总体布局21 5.2.1林草植被建设工程布局215.2.2坡改梯工程225.2.3水资源利用工程225.3主要建设容与规模23 5.3.1林草植被保护建设245.3.2坡改梯工程245.3.3水资源利用24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246.1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工程设计24 6.1.1设计依据246.1.2设计方法246.1.3立地类型划分256.1.4封山育林286.1.5人工造林326.2 坡改梯工程设计39 6.2.1梯田断面设计396.2.2梯田土方量的计算406.2.3田坎稳定性分析406.2.4梯田规格416.2.5施工管护416.3水资源开发利用42 6.3.1项目区供需水量平衡分析426.3.2引水渠工程设计方案546.3.3小水池设计596.3.4拦砂坝设计62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6第八章施工和组织管理设计678.1招投标初步方案与工程监理67 8.1.1招标依据678.1.2招标原则678.1.3确定招标围688.1.4招标方式与方法688.2项目组织管理69 8.2.1计划管理698.2.2资金管理698.2.3招投标管理698.2.4工程建设管理698.2.5加强项目公示工作698.2.6实行项目标识制698.2.7工程档案管理708.2.8后续管理708.3施工管理70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709.1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709.1.1项目对环境正面影响719.1.2项目对环境负面影响719.1.3项目运行期的环境影响729.2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72 9.2.1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729.2.2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759.3环境影响评价76 第十章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7610.1投资预算76 10.1.1编制原则7610.1.2编制依据7610.1.3编制方法7710.1.4 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预算说明7810.1.5 坡改梯、与机耕路工程预算投资7910.1.6水资源利用工程预算说明7910.2总投资79 10.2.1.投资预算7910.2.2.资金筹措79第十一章效益分析8011. 1生态效益8011.2经济效益8111. 3社会效益81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8212.1保障措施82 12.1.1组织管理8212.1.2政策引导8312.1.3技术保障措施83附件:1、西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2、封山育林单位投资预算表3、人工造林单位投资预算表4、坡改梯工程单位预算表5、小水池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6、沟渠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7、拦砂坝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8、田间便道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附表:附表1:西畴县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计划表附表2:封山育林小班设计表附表3:人工造林小班设计表附图:附图1:水利水保工程平面分布示意图附图2:磨合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3:林业建设(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小班设计图附图4:沟渠设计图附图5:拦砂坝设计图附图6:小水池设计图附图7:坡改梯设计图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云南省西畴县201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1.2项目主持单位西畴县人民政府1.1.3项目组织单位西畴县发展和改革局1.1.4项目实施单位西畴县林业局、水务局、农科局1.1.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6项目区围与建设容西畴县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为1个流域,即磨合小流域,围涉与2个乡(镇)5个村民委员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重点县实施方案编制指南(2012-2014年)项目组织单位:****县人民政府项目主管单位:(牵头部门)项目编制单位:二〇一年月引言石漠化问题是我国三大生态问题之一,更是岩溶地区首要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08年,国务院批复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大纲”),建设内容包括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改良草地、人工种草、发展草食畜牧业、基本农田建设和配套水利水保设施建设等。
同年,国家启动了100个县(市、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为全面实施石漠化治理探索道路、积累经验。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3年来,各地在石漠化防治技术与工程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
根据石漠化综合治理第二次省部联席会议精神,从2011年开始,将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扶持的试点县改为综合治理重点县,规模由“十一五”期间的100个县扩大到200个县,逐步将451个县全部覆盖。
为统一综合治理重点县实施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建设内容与深度等要求,规范实施方案编制程序、方法和主要成果,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总体进程,我们以规划大纲为基础,结合各地的实施方案编制成果,在广泛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此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第一章总论内封注明实施方案编制主持单位的资质证书及主要参加部门及人员情况。
资质证书至少具有国家发改委或省级发改部门颁发的乙级以上的工程咨询证书与农业行业的调查证书。
一、项目背景简要阐述岩溶地区、所在省(市区)、县(区)的石漠化土地现状、发展趋势与主要危害及成因,介绍本县石漠化防治工作情况及主要成绩与经验,介绍本次石漠化实施方案编制的前期准备、编制过程、成果特色等情况。
二、项目建设与实施单位说明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单位、技术支撑单位和项目实施主体单位等组织机构与队伍。
三、编制目的说明本次实施方案编制的主要目的与意义。
四、编制依据分4个部分进行介绍。
(一)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指导性文件(三)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程规范(四)工程县的相关规划与基础资料五、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明确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的名称,简要说明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按小流域填写工程特性表,格式见附表1。
六、建设期限建设年限为2012年—2014年,分3年进行。
2011年为实施方案编制的基准年。
七、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投资总金额及分项投资及比例、资金筹措来源与比重。
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的规模按照1000万元/年控制。
八、效益分析简述工程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尽量采取定量分析与描述。
第二章综合治理重点县基本情况一、综合治理重点县基本情况说明综合治理重点县的自然地理、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社会经济状况、岩溶石漠化现状、分布及危害。
二、综合治理重点县石漠化治理情况的总结阐述综合治理重点县在石漠化治理方面取得经验,对于在“十一五”期间已纳入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扶持的试点县要专门介绍工程试点进展、完成及成效情况,总结经验与存在问题等。
第三章项目实施必要性与建设条件分析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从项目区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分析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从国家、省级、县域及项目区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政策、技术力量等分析项目实施的有利因素。
三、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从项目区的自然特性、社会经济、组织机构、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项目的制约因素。
第四章指导思想、原则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四、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一是石漠化治理目标。
包括治理岩溶土地面积、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等方面量化指标。
二是改善生态目标。
以恢复林草植被为核心,包括新增林草植被面积、植被覆盖度提高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百分点、减少水土流失量等方面量化指标。
三是发展农村经济目标。
通过农业产值、农民纯收入、粮食产量等指标的增长幅度来定量分析。
同时,还要体现工程任务量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
第五章工程布局及建设内容一、小流域选择的标准、原则与依据从岩溶土地、石漠化土地面积、石漠化程度状况及危害程度、社会经济、领导重视与群众基础等因素作为选择小流域项目区的依据与标准,所选小流域必须是石漠化严重、有代表性、典型的小流域。
阐述小流域项目区的范围与四至界线,明确工程治理所选择的小流域。
二、工程总体布局简述不同区位、不同流域、不同程度等级石漠化土地等实际提出治理思路与对策,因地制宜地选择工程建设内容、空间布局、项目配置,体现项目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主要是宏观性阐述。
三、小流域项目区基本情况以流域为设计和治理单元,选择石漠化严重、有代表性、典型的小流域作为项目区进行治理。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分析:1、自然概况(小流域所在位置、土地总面积、海拔高程和相对高差、地质地貌;主要土壤类型(地面物质组成)及其分布状况;生物资源(植被、植物、动物);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率,可供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及特色品种;降雨和光热资源等气候特征;河流、水文情况)。
2、社会经济情况(小流域所属乡镇、村和自然村人口与劳动力,小流域内农村产业结构及农业生产情况)。
3、土地利用情况(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说明各类用地数量及所占比例、耕地坡度组成等)。
4、石漠化土地现状、分布及特点及成因(含总土地、岩溶土地、石漠化土地等指标)、生态危害等。
5、项目区水土流失概况。
四、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介绍主要建设项目内容与规模情况。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林业植被建设:人工造林、封山育林。
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人工种草、草地改良、畜种改良、棚圈建设、青贮窖、饲草机械。
小型水利水保措施:坡改梯及配套田间生产便道;新建或维修排灌沟渠(引水渠、截水沟、排水沟、挡沙埂、拦山沟、排洪渠、排灌渠);蓄水工程(水窖、蓄水池、小型山塘、沉沙池、沉沙函)、引水渠整治(含山泉水利用)、山坪塘整治、提灌站建设。
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一、林业植被建设各项建设内容必须落实到实施地点,采用比例尺大于1:10000的地形图勾绘上图,有小班现状调查与设计表与小班设计图。
按行业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开展设计。
二、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必须落实到实施地点,采用比例尺大于1:10000的地形图勾绘上图,有小班现状调查与设计表与小班设计图。
棚圈建设和青贮窖等点上工程必须有工程设计图,有施工布局图,注明GPS坐标点。
畜种改良和饲草机械必须落实到户,有户名和地址。
三、小型水利水保设施1、坡改梯按行业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开展设计。
坡改梯等面上工程必须落实到实施地点,采用比例尺大于1:10000的地形图勾绘上图,有小班调查与设计表。
2、其他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按行业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开展设计。
沟渠、道路等线状工程必须落实到实施地点,采用大于1:10000的地形图勾绘上图,有工程项目典型设计图;蓄水池、谷坊坝等点上工程必须有工程布局图,注明GPS座标点,有工程项目典型设计图。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根据需要治理的小流域石漠化危害程度、区位重要性等,对各小流域治理的前期设计、施工与竣工检查验收的时间进行安排(落实到年度)。
第八章施工和组织管理设计一、招投标初步方案与工程监理明确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程监理的组织方式与具体要求等。
二、组织管理明确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机构与运行模式,阐述项目计划、资金、工程、信息、物质等方面的管理方式。
第九章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一、概算依据概算所采用的主要依据性文件。
二、概算范围说明本概算所包含的工程建设项目,对于资金整合的工程项目不纳入本次概算范畴。
三、主要指标阐述项目概算中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各项建设内容的投资标准。
国家投资暂按小流域内岩溶面积每平方公里20万元的标准控制。
四、投资概算概算项目总投资及分项工程的投资及比重。
五、资金筹措说明资金的主要筹措途径与比例。
第十章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主要从林草植被盖度、水土保持、保土保肥、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方面分析。
二、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从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两方面分析。
直接效益指项目的增产增收方面。
间接效益指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生态服务功能的补偿。
三、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从提供生态安全、就业机会、农村产业调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分析。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一、政策保障二、资金保障三、组织保障四、制度保障五、科技保障六、监测保障七、社会保障附表:1、小流域工程特性表(样式详见附表1)。
2、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表(样式详见附表2)。
3、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表(样式详见附表3)。
4、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石漠化情况统计表(样式详见附表4)。
5、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规划设计表(样式详见附表5、6、7、8,其它工程可自行设计)。
6、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投资概算表(按财务项目管理要求编写)。
7、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单体工程单价分析表(按行业规程规范要求编写)。
附件:与本项工程直接相关的主要文件、评审意见等。
附图:1、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位置示意图(注明小流域在所在县级行政单位的位置情况,标注主要河流、道路、居民点等基础信息。
)2、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卫星影象图(可选)3、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执行)4、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石漠化分布图(按国家林业局2004年发布的石漠化监测技术标准执行)5、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工程布局图(以小流域为单元,分工程项目进行布局,点上工程落实到行政村)6、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单体设计图(面状、线状小班采用比例尺大于1:10000地形图按A4、A3幅面制图、点上工程分行政村进行项目布点,标注GPS座标,并按行业要求绘制典型设计图)。
7、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坡改梯典型设计图主要术语:1、岩溶亦称喀斯特,主要指水流对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过程及其所产生现象的总称。
可溶性岩主要指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等。
2、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岩溶土地根据土地石漠化发生的现状及生态状况,将岩溶土地划分为石漠化、潜在石漠化、非石漠化。
3、石漠化(喀斯特石漠化)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4、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改善我国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遏制土地石漠化对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目的,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通过实施封山育林(草)、人工造林、草地建设、基本农田建设、草食畜牧业发展、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移民等措施,在岩溶地区按基本建设工程要求组织规划、设计、施工和检查验收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