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合集下载

第章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V1

第章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V1

第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V1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园林绿化已经变得越来越受人们的
关注,而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
问题。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
流行。

一、侵染性病害的定义和特点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是指一些病原微生物正常情况下无法入侵健康植物,但一旦植物出现受损、生理障碍等因素时,这些微生物就会进入
植物体内并引发病害。

其中比较常见的侵染性病害有炭疽病、红树胶
孢病、白粉病等多种类型。

二、侵染性病害的影响因素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植物生长环境、
气候因素、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能力等。

对于园林绿化来说,植物种植
密度、肥料使用方式和数量、灌溉方式和频率等因素也会对侵染性病
害的发生和流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预防侵染性病害的方法
为了有效防止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在园林绿化过程中需要采取
多项预防措施。

首先,应注意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品种,降
低生长环境的恶劣程度。

其次,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需要采
取严格的卫生检疫措施,保持植物生长环境的卫生。

此外,定期测定
植物生长环境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为植物提供合理的营养成分,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才能保证园林
植物健康成长,维护城市绿化的良好景观。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PPT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PPT
腐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多属于这种类型。
5、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二)初侵染和再侵染
1、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
2、再侵染: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 病的过程叫再侵染。
➢ 大多数真菌需要较长的潮湿时间。
3、光照:光是许多真菌产生繁殖器官所必需的。
❖ 一般12 h的光暗交替,就能促进孢子产生。 ❖ 有些真菌需要在全光条件下培养才能产生孢子。 ❖ 紫外光和近紫外光对某些真菌的繁殖有促进作用。
二、 侵染循环
定义:指病害从一个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 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1)单循环病害: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 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危害作用很小的病害。
2)❖多多为循种环传病或害土:传的系统性病害;
❖受环境的影响较小(病原物产生抗逆性较强的休眠体);
❖每年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 ❖此类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菌量增长幅度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 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积年流行病 害”。
在变动的室温下,几天之后就能产生大量孢子。
❖ 有性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比无性孢子更窄,且要求较低的温度。 白粉菌:晚秋才产生闭囊壳,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子囊菌:有性孢子越冬后的落叶中产生,其发育过程需要一个低温 阶段。
2、湿度
➢ 在实验室中,对未产生子实体的病组织,常用保湿 的方法促其产生子实体。
此期是病原物侵染过程的薄弱环节,防治的有利阶段。
植物表面孢子萌发 形成侵入结构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规律 PPT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规律 PPT
侵染过程,是指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过程,即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感病部位接触、侵入,到引起植物表现症状的过程。又称发病过程,简称病程。由于这一过程的发生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的,所以又称侵染程序。 整个侵染过程,大致可分为 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 4 个时期。
2、影响侵入的环境条件 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除需要一定的侵入途径外,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相配合,侵入才能成功。 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条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湿度和温度。湿度和温度又主要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因此,可以根据气候条件预测病原物侵入的可能性。
(1)湿度 湿度对侵入的影响最大。 这是因为,大多数真菌孢子的萌发,细菌和游动孢子的游动,都需要在水滴或水膜中,或者在高湿度条件(相对湿度﹥80%)下才能进行。而植物体表面的露水、雨水、以及从自然孔口分泌出来的水分,恰恰为孢子萌发和细菌游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尽管有些水分保留时间不长,但足以满足病原物完成侵入的需要。 因此,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病原物的萌发、活动和侵入,特别是有雨、雾、露水的天气或者潮湿的小气候环境,更是如此。 反之,如果湿度达不到上述要求,气候干旱、环境干燥,那么,孢子便不能萌发,病原菌的侵入也就无从谈起了。
3、潜伏侵染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的抗病性较强,病原物暂时潜伏不活动,寄主植物也不表现症状。等到寄主的抗病性下降时,病原物再开始活动,扩展为害,使寄主植物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为潜伏侵染。
潜伏侵染发生在由死养生物所致的植物病害中。这一概念,对考虑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树木的烂皮病、溃疡病、干腐病等,就具有潜伏侵染现象。树木移栽前,其枝干就已经被病菌侵染,但由于树木的抗病性较强,树木并不发病。当树木移栽后,由于根系受损,或者水分管理跟不上,就很容易导致树体失水太多,而使其抗病性下降。结果,潜伏在枝干上的病菌,就从潜伏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从而扩展为害,导致树木烂皮病、溃疡病、干腐病的发生,甚至出现大量死树的现象。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引起全株性的感染(潜育期较长) ;如枯 黄萎病、枣疯病等,这些病原物可通过 输导组织扩展,形成系统性病害。
2、环境条件影响:
以温度影响最大,和病原物发育的适温有关, 因为在植物体内,受外界湿度的干扰小。
(四)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此期是病原物大量增殖、扩大危害的时期。 真菌性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等子实体,称为产孢期 新产生的病原物的繁殖体可成为再次侵染的来源。
5、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二)初侵染和再侵染
1、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 2、再侵染: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
病的过程叫再侵染。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种子: 种子之间:如线虫的虫瘿、菟丝子的种子;
种子表面:烟草花叶病毒污染番茄、辣椒种子。 种子内:豆科植物的病毒病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3、病株残体
③ 光照
(三)潜育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期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也
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方式 :
1)局部侵染: 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
或点发性的感染(潜育期较短),如真
菌性叶斑病。
2)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共64张PPT)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共64张PPT)
桃 缩 叶 病
第7页,共64页。
3. 兼性寄生物(弱寄生物) 以腐生生活为主,在适宜条件下
也能兼营寄生生活。它们很容易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它在营寄 生生活时,常分泌酶和毒素,将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杀死,从中吸 取营养物质。如引起苗木猝倒病的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和细 菌中的青枯假单胞杆菌等。
镰 刀 菌
第22页,共64页。
耐病(抗呈现) 植物受到侵染之后,病菌在寄主体内可以生长繁殖 ,也可以进行再侵染,但不表现症状,或仅发生轻微症状,或发病 虽重,但对生长量和产量的影响较小。如大叶黄杨白粉病。这是由 于植物的生化活动抵制了病原物的冲击,因而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品 质影响不大。
免疫 在植物病理学中,高度抗病性也称为免疫性。是指寄主植物能
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是密切相关的, 寄生性不同的病原物,其致病性也不同。 绝大多数寄生物都具有某种致病性,但致 病性也必须以具有寄生性为前提。 寄生性与致病性紧密相连,但寄生性的强 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寄生性强的病原物致病性不一定强,如专 性寄生的锈菌。
第16页,共64页。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变化规律: 1、病原物在人工培养基上长期生长和繁殖 会使致病性降低;而反复在活寄主上接种 则有利于增强致病性。 2、病原菌在抗病种和品种上寄生以后,会 增强它的致病性;而通过感病品种则使其 致病性减退。
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第21页,共64页。
抗病 是指植物可以抵抗病原物的侵入、扩展或毒害,即
植物真正抵抗病原物侵染的能力。 抗侵入
外部形态结构;气孔的结构、多少、大小及开闭时间的 长短和迟早;伤口愈合速度;植物体表外渗物质。 抗扩展
寄主内部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差异决定了寄主本身的抗扩展 特性;病原物侵入寄主之后要继续扩展,寄主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壁 的坚韧程度就成为抵抗病原物在寄主组织内扩展蔓延的重要因素。

园林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与侵染循环

园林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与侵染循环
园林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与侵染循环
一、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 从病原物与寄主感病部位接触侵入,到引起植物表 现症状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病害的发病过程,简 称病程。病程大致可划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 四个时期。实际上病程是一个连续的侵染过程。 (一)接触期 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开始萌发入侵称接触期。接触 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病毒、植原体 和类病毒的接触和侵入是同时完成的,细菌从接触到 侵入几乎也是同时完成的,都没有明显的接触期。
表真 皮菌 的孢 全子 过直 程接 穿 透 寄 主
病原物能否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这与病原物
的种类、寄主的抗病性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环境 条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湿度和温度。大多数真菌 孢子萌发都离不开水分,甚至必须在水滴中才能萌发。 如蔷薇白粉病菌在相对湿度95%~98%时,萌发率为 99.2%,而相对温度在28%~30%时,萌发率只有53.5%。 南方的梅雨季节和北方的雨季,植物病害发生普遍而 严重;少雨干旱季节发病轻或不发病。适宜的温度可 以促进真菌孢子的萌发,并缩短入侵所需的时间。此 外,光照、营养物质对病原物的侵入也有一定影响。 保护性杀菌剂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病原物侵入。喷洒保 护剂、减少和保护伤口、控制侵染发生的条件,是防 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
嫁接
牛松 墨 天
寄 主
传病介体
松材线虫病
嫁接
松材线虫


三、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 使某种植物受到巨大损失,这种现象称为病害的流行。
病害流行的条件:有大量易于感病的寄主;有大量致病力强的 病原物;有适合病害大量发生的环境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 不可,而且必须同时存在。 1.病原物方面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的连续再侵染, 使病原物迅速积累。感病植物的长期连作,病株及其残体不加 清除或处理不当,均有利于病原物的大量积累。对于那些只有 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的病害,每年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决定于病 原物群体最初的数量。借气流传播的病原物比较容易造成病害 的流行。从外地传入的新的病原物,由于栽培地区的寄主植物 对其缺乏适应能力,从而表现出极强的侵染力,常造成病害的 流行。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间;有的附着在种子表面;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分
生孢子器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有的病菌能侵入块根、块 茎和鳞茎。
3 病植物残体
病株残体包括寄主植物的秸秆、残枝、败叶、落花、
落果和死根等残余组织。绝大部分的弱寄生物,如多数病 原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或以腐生的方式在残体 上生活一段时期。病毒也可随病株残体休眠。病株残对病 原物既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强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 也可提供营养件,作为形成繁殖体的能源。当残体分解和 腐烂的时候,其中的病原物往往也渐死亡和消失,因此残 体中病原物存活时间长短,一般与残体分解快慢有关 。
1 只是以伤口作为侵入的部位; 2 除以伤口作为侵入部位外,还利用伤口的营养物质;
3 病原物先在伤口附近的死亡组织中生活,然后再进一
步侵入健全的组织,这后两类病原物也称为伤口寄生 物,大都属于寄生性较弱的寄生物,第三种情况的事例 很多。 伤口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病原物侵染的成功率。
侵入期
3、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病原物侵入寄主,除接种数量生理活性外,还受寄主的感病
期、感病器官、病原物侵入时环境条件的影响。
①湿度 在一定范围内,湿度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孢子
能否萌发和侵入,是影响病原物侵入的主要因素。多数病原物 要求高湿的条件才能保证侵入成功。高湿条件持续的长短又影 响病原菌的侵入率,有的甚至要求有水膜存在。
②温度
主要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大多数病原物接种体
侵入期
1.2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间。
植物的病原大多是内寄生的,只有极少数是真正的外寄生。 1、侵入方式: 主动侵入 被动侵入 真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病原细菌、病毒
2、侵入途径: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

(园林工程)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说明:红字体的必须掌握,复习中的单选题和多选题要全部多见多记(通常为原题),必须记住具体俩种病害(如锈病、苗木猝倒病)和俩种虫害(如松毛虫、天牛)的防治,便于举例时应用。

判断题除判断外仍须改错,如果于判断不清时,建议打“×”。

于复习判断题时要知道对错的原因。

如果时间允许,凡是问答题要尽量多答.第壹章园林植物病害的现象和本质壹、名词:1.园林植物病害:2.病原:3.症状:4.病状:5.病症:二、判断:1.由真菌引起的所有林木病害均是侵染性病害。

2.所有的林木病害均表现出病症。

3.部分真菌、细菌、空气污染、低温于特定条件下均能引起林木病害,因此均可称为病原。

4.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因素能引发林木病害,它们均具有侵染性。

5.壹般病害除于外观表现出症状外,其内部往往会发生壹系列的生理,解剖结构方面的病变。

三、多项选择:1.能引起林木病害的病原通常包括()A、真菌B、细菌C、昆虫D、线虫E、支原体2、()引起的林木病害属于侵染性病害。

A、真菌B、二氧化硫污染C、细菌D、机械损伤E、低温冻害3、()引起的林木病害是非侵染性病害A、病毒B、低温冻害C、寄生性种子植物D、营养缺素症E、细菌4、林木病害的症状由病状、病症组成,于感病林木外观表现出的()应归属于病症。

A、植物叶片变色B、组织腐烂C、霉层D、白粉层F、斑点5、林木感病后,于植物外观表出的()应属于病状。

A、组织坏死B、萎茑C、变色D、肿瘤E、霉层四、简答或论述题:举例说明症状的特点及其于诊断上的应用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壹、名词:1.真菌的有性繁殖:2.真菌的无性繁殖:3.真菌的子实体:4.真菌的生活史:5.转生寄生现象:6.病毒:7.分生孢子:8.真菌:9.吸器:10、锁状联合11、非侵染性病原:12.非侵染性病害13.不可见危害:14.灼伤:15.药害:二、多项选择1、下列真菌所产生的结构中,属于菌丝变态的是()A、吸器B、菌索C、假根D、子座E、菌核2、()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A、分生孢子B、卵孢子C、接合孢子D、孢子囊孢子E、担孢子3、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包括()A、担孢子B、子囊孢子C、厚垭孢子D、分生孢子E、孢子串孢子4、真菌菌丝的主要功能主要有()A、吸收营养B、顶端生长C、代替性功能D、生长潜力E、横向生长5、下列各种病原物中,()属于异养生物。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二、 侵染循环
定义: 定义:指病害从一个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 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主要涉及三个环节: 主要涉及三个环节: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 2、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 3、病原物的传播 、
(一)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定义: 定义 : 指病原物如何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或收获
2)多循环病害: 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 )多循环病害: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 原物的增殖率高; 原物的增殖率高;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越冬率 低而不稳定。 低而不稳定。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根际分泌物对病原物的影响
1)诱发病原物积聚: )诱发病原物积聚: 积聚 2)刺激休眠体和孢子的萌发: )刺激休眠体和孢子的萌发: 萌发 3)营养:伤口侵入的病原物,先在伤口吸收死亡细胞 )营养:伤口侵入的病原物, 的营养物质,生长后侵入。 的营养物质,生长后侵入。
(二)侵入期: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期 1、侵入途径: 、侵入途径:
5、介体 、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园林植物保护习题

园林植物保护习题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习题库(总论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组编写2005年3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习题库(各论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组编写2005年3月前言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题解是以郑进、孙丹萍主编的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园林植物病虫害》及北京林业大学主编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为主要参考而编写的辅导材料.目的是为帮助学生全面学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材的内容,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材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本辅导材料共分十八章,每章包括学习指导,练习题,参考答案.学习指导部分主要点拔教学要求,学习重点和每章节要求理解,熟悉和掌握、了解的理论与方法技巧进行小结.练习题结合各章节内容特点编写.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等题型.目录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5)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 (8)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7)第四章昆虫的外部形态 (21)第五章昆虫的内部器官 (23)第六章昆虫的生物学 (24)第七章昆虫分类 (26)第八章昆虫生态 (29)第九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30)第十章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 (34)第十一章园林植物食叶害虫及防治 (38)第十二章园林植物茎干病害及防治 (44)第十三章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及防治 (46)第十四章园林植物根部病害及防治 (49)第十五章园林植物地下害虫及防治 (51)第十六章园林植物吸汁害虫及防治 (53)第十七章草坪病虫害及防治 (56)第十八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57)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一、学习指导㈠教学要求:1.认清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2.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症状类型。

3.了解园林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原包括哪些因子,掌握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㈡学习重点:1.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2.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

任务五、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和侵染过程.

任务五、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和侵染过程.

• 1.病原物方面 在一个生长季
节中,病原物的连续再侵染,使 病原物迅速积累。
• 2.寄主植物方面 感病品种大
面积连年种植可造成病害流行。 • 3.环境条件方面 环境条件同
时作用于寄主植物和病原物,其
不但影响病原物的生长、繁殖、 侵染、传播和越冬,而且也影响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思考题:
• 1、侵染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了解病害的侵染循环与搞好防治有
• (四)发病期:从寄主开始表现症状而发病到症状停止发展为止这一
段时期,称发病期。
三、病害的侵染循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
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侵 染 循 环 模 式 图
四、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内,发生普遍而
且严重,使某种植物受到巨大损失,这种现象称为病害的流行。
《园林植物保护》
——任务五、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和侵染过程性
任务五、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和侵染过程

(一)接触期: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开始萌发入侵称接触期。
• (二)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这一段时期,称侵 入期。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一般有三种:伤口侵入 、 自然孔口侵入 、
直接侵入
• (三)潜育期: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表现症状为 止这一段时期,称潜育期。
什么关系?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_图文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_图文
,在变动的室温下,几天之后就能产生大量孢子。
❖ 有性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比无性孢子更窄,且要求较低的温度。 白粉菌:晚秋才产生闭囊壳,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子囊菌:有性孢子越冬后的落叶中产生,其发育过程需要一个低温 阶段。
2、湿度
➢ 在实验室中,对未产生子实体的病组织,常用保湿 的方法促其产生子实体。
2)多循环病害: 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 原物的增殖率高;
❖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越冬率 低而不稳定。
❖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
3、病株残体
❖ 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残体中 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 病残体上的病原物往往是土壤病原物的主要来源。
1)直接侵入: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侵入。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性较强的真菌(如白粉病
, 2)自然孔口:锈气菌孔,、炭水疽孔、菌皮属等孔、真蜜菌)腺等; ,以气孔最为重要。
多数真菌和细菌,真菌以芽管、菌丝或侵染丝侵入; 3)伤口侵入:机械损伤、自然伤口。
弱寄生的真菌、许多细菌、病毒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1)单循环病害: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 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危害作用很小的病害。
2)❖多多为循种环传病或害土:传的系统性病害;

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
它们都是异养生物,依靠摄取其它生物的养分来 维持生活。
一、病原真菌
(一)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二)真菌的生活史 (三)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 (四)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主要特点
(一)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 真菌引起的病害占整个植物病害的70%~80%,几
(4)担子菌亚门:有性阶段形成担孢子。
①锈菌类:寄主、转主寄生
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症多呈黄色粉堆,故称锈病。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 柄锈菌属:为害多种高等植物,许多重要的禾谷类锈病是由此 属锈菌引起的。 胶锈菌属:其中重要的如梨胶锈菌,引起苹果锈病的山田胶锈 菌。 单胞锈菌属:如香石竹锈病菌引起香石竹锈病。 多胞锈菌属:如玫瑰多胞锈菌引起玫瑰锈病。 栅锈菌属:如松柳栅锈菌引起柳树锈病。 层锈菌属:枣层锈菌引起枣树锈病
乎每种植物上都有几种甚至上百种真菌病害; 真菌营养生长的结构称为营养体,繁殖的结构
称为繁殖体。
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极细 小的丝状体,每一根丝状 体称为菌丝。组成真菌菌 体的一团菌丝称为菌丝体。
真菌的营养体 1.变形体 2.单细胞 3.无隔菌丝 4.有隔菌丝
菌丝的变态
真菌的菌丝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功能,产生一些特殊变态类型。
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第三部分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第四部分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第五部分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第六部分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一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它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工程类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及流行

工程类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及流行
病原菌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了解病原菌的遗传变异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控制侵染性病害的流行。
侵染性病害的扩散方式
自然传播:通过风、雨、昆虫等自 然媒介传播
灌溉传播:通过灌溉水或雨水冲刷 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机械传播:通过人为活动,如修剪、 移栽等操作传播
病原菌:病原菌的繁殖速度、传播方式、侵染能力等因素决定了病害的流行程度。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如农业操作、运输等可以携带病原菌,促进病害的传播。
流行规律研究
侵染性病害的流行需要经过一定的 时间和空间,受到环境、气象、寄 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侵染性病害的流行与寄主的抗病性、 病原物的数量和侵染力、环境条件 等因素密切相关。
工程类园林植物侵染性 病害的发生发展及流行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02
侵染性病害的发展
03
侵染性病害的流行
04
侵染性病害的控制
05
添加章节标题
侵染性病害的发 生
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气流传播:病原菌通过空气流动传播,如风力作用等。 雨水传播:病原菌随雨水降落到植物表面,如雨水冲刷、雨滴飞溅等。 昆虫传播:病原菌通过昆虫等媒介传播,如蚜虫、白粉虱等。 土壤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通过植物根部接触传播,如根腐病等。
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定期监测:对园林植物进行定期检 查,及时发现并记录病害情况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外来病害的传 入和扩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科学防治:根据病害种类和发生规 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园林植物侵染 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程序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程序)是指病 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 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 然后发生致病的过程。病原物侵染是一 个连续性的过程, 各个时期并无绝对 的界限。为了便于分析,一般将侵染过 程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4 个时 期(或阶段) 。
侵染循环:是指侵染性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 节开始发病, 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 的过程。
侵染循环包பைடு நூலகம்病原物的越冬(和/或越夏)、 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等环节, 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都能达 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一、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是指在寄主植物收获或 休眠以后,病原物以某种方式和在某一场所, 度过寄主休眠期而成为下一季节的初侵染源。
一、接触期
接触期是指病原物被动或主动地传播到植 物的感病部位到开始侵染活动之前的这一 段时间。
接触期病原物的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① 被动活动:是指病原物从休眠场所依靠各 种自然动力(气流, 水流及介体) 或人 为传带, 被动地传播到植物感病部位或其 周围; ② 主动活动: 是指土壤中的某些 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受植物根部分泌物 的影响,主动向种围或根部移动积聚。
一般讲, 各种病害都有其一定的传播方式, 研究 并掌握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对于防治病害具有指 导意义。
三、初侵染和再侵染
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 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 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 病原繁殖体, 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 称为再侵 染。
直接侵入 许多病原真菌、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具有这种侵染能 力。
(二)影响侵入的环境因素
病原物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 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大。在一定范围内, 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则影 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三、潜育期
◆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 症状为止的这一段时期。
◆病原物在繁殖和扩展的同时,发挥了它的 致病作用,到明显症状开始出现就是潜育 期的结束。各种病害潜育期的长短不一, 短的只有几天,长的可达一年,有些果树 和树木的病害,病原物侵入后要经过几年 才发病。每一种病害潜育期的长短大致是 一定的,但可因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植 物的反应和状态,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而 改变,所以往往有一定的变化幅度。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有主动扩展和被动扩展两种形式。
主动扩展是借病原物的生长和繁殖;
被动扩展是借寄主输导系统流动、寄主细胞分裂和组 织生长而扩展。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范围,有的是局限在侵入点 的附近,形成局部侵染,例如多种叶斑病、溃疡病、 茎腐病、根腐病等;有的则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扩展, 甚至扩展到全株,形成系统性侵染,例如病毒病 、 支原体病和枯萎病等。
◆潜育期的长短与病害流行有密切关系。潜 育期短, 一个生长季节中重复侵染的次数 就多,病害容易大发生。
四、发病期
发病期是指症状出现到病害进一步发展 的时期。
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为害,许多病原物 大量产生繁殖体的时期。随着症状的发 展,真菌性的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 各种子实体,称为产孢期。
第二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不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各异。同一病原 物也可有不同的越冬、越夏场所。病原物的越 冬、越夏一般有寄生、休眠、腐生等不同方式, 而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
(1) 田间病株 (2) 种苗和其它繁殖材料 (3) 病株残体 (4) 土壤和粪肥
二、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传播的方式很多, 主要分为自然动力 传播、主动传播和人为传播三大类。 (1)自然动力传播 : ① 气流传播: 一般真菌孢子数量多、体积小、重 量轻, 最适合气流传送。 ② 雨水传播: 某些真菌、细菌和线虫可以通过雨水 传播。 ③ 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 多数植物病毒、类病毒、 支原体等都可借助昆虫传播,其中尤以蚜虫、叶蝉、 飞虱和木虱等昆虫传播为多。一些真菌和细菌也靠 昆虫传播。 昆虫传播的方式可以是体内带毒(菌)或体表带毒 (菌)。 鸟类可以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
二、侵入期
侵入期是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一)侵入途径
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因其种类不同而异, 主要有伤口、 自然孔口和直接侵入3 种。 伤口侵入
全部植物病毒、大部分病原细菌和一些弱寄生性真菌只 能从伤口侵入。
自然孔口侵入 病原细菌能在水中游动, 可随水滴或植物表面的水膜 进入自然孔口。真菌孢子可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 或芽管形成附着胞和侵染丝从气孔侵入。
在接触期间,病原物与寄主之间有一系列 的识别活动,其中包括物理的和生化的识 别。
接触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种类而异。病毒、 支原体和从伤口侵入的细菌,接触和侵入 是同时实现的;大多数真菌的孢子在具备 萌芽条件时,几小时便完成侵入,最多不 超过24h。
寄主植物体表环境影响病原物的生存和活 动,以温度和湿度关系最大。
(2) 主动传播 病原物依靠本身动力进行传播。
(3) 人为因素传播
人类经济活动和农事操作等常导致病原物的传播。
如调运带病的种子、苗木、农产品及包装材料, 甚至 通过邮局寄送农产品也可造成病害远距离传播,
农事操作过程, 如施肥、灌溉、播种、移栽、修剪、 嫁接、整枝和脱粒等活动都可能传播病害。如番茄、辣 椒育苗移栽、打顶去芽时均可传播病毒病, 而人工嫁 接可传播苹果锈果病等。
病害的侵染循环,按再侵染的有无分为2种类型: (1)单病程病害: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只有初 侵染,没有再侵染,如黑穗病、桃缩叶病等。 (2)多病程病害: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以发 生多次再侵染, 在田间逐步扩展蔓延, 由少数中心 病株到点片发生, 进而普遍流行, 如霜霉病、白粉 病、锈病等。
病害有无再侵染是制定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的重要依 据。
第三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大面积发生,造 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称为病害流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