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状况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状况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

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分布在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

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包括转用或者兼用汉语的情况):瑶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高山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共13种语言;景颇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景颇语、载瓦语;怒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裕固族使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门巴族使用门巴语、仓拉语。

因此,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

这些语言分别属于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汉藏语系又可分为汉语和藏缅、苗瑶、壮侗三个语族。

属于藏缅语族的有藏、门巴、仓拉、珞巴、羌、普米、独龙、景颇、彝、傈僳、哈尼、拉祜、纳西、基诺、怒苏、阿侬、柔若、土家、载瓦、阿昌等语言;属于苗瑶语族的有苗、布努、勉、畲等语言;属于壮侗语族的有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难、拉珈、黎、仡佬等语言。

阿尔泰语系又可分为蒙古、突厥、满-通古斯三个语族。

属于蒙古语族的有蒙古、达斡尔、东乡、东部裕固、土和保安等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西部裕固等语言;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有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语言。

属于南亚语系的有佤、德昂、布朗等语言。

属于南岛语系的是高山族诸语言。

属于印欧语系的是属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和属印度-伊朗语族的塔吉克语。

此外,朝鲜语和京语的系属尚未确定。

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都是经历了历史上语言功能竞争的考验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些语言发展至今成为本族母语,是客观实际需要决定的,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祖国语言文正确使用调查报告

祖国语言文正确使用调查报告
在现有语言文字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更加 科学、全面、实用的语言文字使用规范,为人们正确使用 语言文字提供指导和帮助。
05
关于语言文字使用的法 规与规范
国家相关法规与规范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该法规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 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
《汉语拼音方案》
该方案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也是我国进行汉语 教学、普通话推广的重要工具。
结果分析
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在城市居民中,90%以上的人能够正确使用汉语拼音,但在农村居民中,有部分老年人仍存在使用方言或错别字的现 象。
文化程度与语言文字使用关系
文化程度越高,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也越高,使用错误的概率越低。
经济发展水平与语言文字使用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语言文字使用规范程度也越高。
07
对语言文字使用教育的 建议与展望
对语言文字教育的建议
建立完善的语言文字教育 体系
从基础教育开始,制定系统的 语言文字教育课程,传授正确 的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提高学 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具有专业语言文字素养的 教师,提供持续的教师培训, 提升教师教授语言文字的能力 和水平。
虽然普通话普及程度较高,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和方言地区,方言的使用仍然很普 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
错别字现象
在新闻出版、网络传媒等领域,错别字现象时有发生,这主要源于编辑校对不认真、输入 法使用不当等因素。
网络语言的使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一些网络新词、网络用语的使用往往缺 乏规范,甚至会对传统语言文字的使用造成干扰。
02
2. 近年来,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越来越受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调研报告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调研报告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调研报告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调研报告一、引言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议题。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民族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是治理多民族国家的基本任务。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与范围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多个民族地区进行了深入调研。

选择了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几个典型民族地区作为调研样本,包括少数民族聚集区和边远山区。

三、现状分析1. 民族地区语言数量和多样性:民族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语言,这些语言在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许多民族地区的语言正在逐渐消失,民众对本民族语言的使用和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

2. 语言文字教育现状:尽管国家对民族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政策支持,但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仍面临许多问题。

一方面,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和教学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和动力不够强烈,缺乏实践环境和机会,传统语言逐渐丧失了在教育中的地位。

3. 传统语言和文化保护:传统语言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

传承民族地区语言文字的同时,也需要传承和保护其背后的文化。

然而,传统语言和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正面临着消亡的风险。

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传统语言和文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问题分析1. 教育体制问题:现行的教育体制过于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而忽视了民族地区语言的保护与传承。

同时,语言文字教育的教学内容也缺乏与当地文化相关性的特色。

2. 师资力量问题:缺乏专业的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教育师资,尤其是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

3. 教材和教学资源问题: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教材和教学资源匮乏,缺乏针对当地特色和需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语言,华侨华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语言,华侨华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新疆有长达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横贯东西的欧亚大陆桥,是我国通向欧洲的又一陆路通道。

新疆周边国家有10个,包括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此外还有蒙古、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5个周边国家,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与新疆没有领土接壤。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大发展,汉语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开始走向世界。

新疆与周边国家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关系密切,由于具有独特的语言文化环境、饮食习俗,来新疆学习汉语的周边国家留学生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加上近年来许多高校加大在周边国家的汉语宣传力度及国家侨办关于华侨华人及子女的优惠政策,使得当地的许多华侨华人及其子女产生了回归中国留学的想法。

周边国家来疆的华侨华人及其子女学生构成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近年来对海外华人社会生活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国家语委海外汉语研究中心把华人社会语言生活状况调查作为重要研究课题。

国外从1958年开始,Wallance E. Lambert 在蒙特利尔市开展了多次调查。

在随后的两年中,Lambert,Gardner 等人在蒙特利尔市选取了两组人数相当的学生,对他们采取加拿大法语和英语录制的配对变语测试。

Gardner 和Lambert 分别于1959 年、1972 年运用Self-report 的方法来调查个体的语言态度。

Trudgill 和 Tzararas(1977)对 Arvanitika 方言的语言使用和态度作了调查。

通过对不同年龄的人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来观察他们的语言态度异同。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的人对 Arvanitika 方言的态度有很大差异。

Edwards (1982)考察了英国、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中东地区等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种族的人对英语的语言态度。

结果显示,英语的标准变体在各社会群体成员心目中都享有较高的地位价值,而非标准变体在社会吸引力及群体认同感方面胜过标准变体,在各地更受欢迎。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为例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为例

高等教育知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为例段晓静孙文娟樊超语言文字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不断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创新发展。

今年九月第三周以“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为主题的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上,我国将按照“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推普工作新方针,实现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的目标。

1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以藏族学生为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及研究。

我们从在校生386名藏族学生当中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70份。

1.1 语言能力情况1.1.1 母语使用情况调查显示,我校在校藏族学生在幼儿时期最先会说藏语的有178人,占样本总量的65.93%,最先会说普通话的有92人,占样本总量的34.07%。

调查表明藏语依然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但是也有部分藏族学生将普通话作为了第一语言。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到父母影响,众所周知,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家庭是学习语言的第一环境,父母在在日常生活如果经常使用普通话,而且从小就教育孩子好好学普通话,孩子有了父母的语言范例,渗透性进行了语言教育,而且如果父母也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当中就使得从小孩就学会了普通话,二是语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儿童语言和社会化行为的发展,儿童也有了社会交往的精神需求,如果这些学生从小生活居住的地方如果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汉族,与汉族伙伴在交流过程中就学会了普通话,当然会认为最先会说的语言是普通话。

1.1.2 普通话使用能力情况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藏族学生当中,能用普通话沟通的比例为94.07%,能用藏语与他人交流的比例为49.26%。

另外有6.67%的藏族学生还可以用方言与当地汉族居民交流。

国家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国家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国家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根据我国的历史和地理背景,我国具有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资源。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文字,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汉语是基于汉族的语言文字,具有庞大的汉字系统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它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汉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方言、口语和文学样式。

除了汉语之外,我国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其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等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这些语言文字在当地地区被广泛使用,并在政府、教育和媒体等领域中得到官方支持和保护。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语言文字政策。

其中之一就是将汉字作为各民族通用文字,并积极发展汉语作为国家语言。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加强我国内部的沟通和交流,而且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我国的语言文字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外来语言和文字的渗入增加,对我们的语言文字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的语言文字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为少数民族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交流机会。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汉语的教育和推广,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字素养和表达能力。

另外,我们也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成果。

总的来说,我国的语言文字资源丰富多样,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好这些语言文字,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的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还能增强我们的国家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篇一」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语言博大精通,历史悠久,但是我们有时看书、看电视或看电影以及上网查资料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语句被误用、错用和滥用,在我们的学习中,错读字和语病也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要试着去调查,去分析,去研究,还要试着去杜绝这些现象才行,征求父母同意后,我就开始对我的作业本、街上的标牌以及书报刊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二、调查、分析与研究(1)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一上午的调查,我终于找到了五个语病、误读与错别字。

它们分别是:第一个:我作业本上误读脍炙(kuaizhi)人口,在我以前不认识这个词时,我一直将它读为(huiyan)人口。

第二个:书刊上显示的文字中千金小姐写成了千斤小姐。

第三个:街上某公司的横幅上标着欢迎上层领导来我站莅临指导,我知道莅临本身就有来的意思,那为什么横幅还要加一个来呢?第四个:我走在街上见马路对面的'商店用标牌写着讲诚信,童嫂无欺,我只听说过童叟无欺,哪里有童嫂无欺这一说?第五个:这个最是令我莫名其妙的一个,一条商业街上竟有家店招牌上写着糖尿病专卖店!虽然大家都知道是卖糖尿病药的,可是还有些不妥,糖尿病专卖店,谁去花钱买病呀!一看就知是个缺词的句子。

(2)分析与研究调查完后,我就开始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

首先要分类,第一个为一类,是误读类的;第二个和第四个为一类,是错别字类的;第三个和第五个为一类,是语病类的。

其次要查字典分析,第一个,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肉。

脍和炙味鲜美,让人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和事物,人人传诵。

第二个:千金小姐:一般称有钱人家的女儿为千金小姐。

千斤:指物体很重。

第三个:来:从别处到这里。

莅临:到。

第四个:童叟无欺:做生意讲究诚信,连对小孩和老人也不欺诈。

第五个:糖尿病,一种病,得病后身体内不再分解糖份。

最后一项为研究为什么会用错这些文字。

第一个:可能因为当时我还认字太少,以为脍右边是会,便读hui,炙和相像,就读yan。

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综述

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综述

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综述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综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国珍贵的语言资源,对于了解和保护中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此,中国学者们在过去几十年间对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了广泛的参考语法研究。

首先,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的意义在于保护多元文化。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其进行参考语法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语言和文化。

此外,这些研究也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群体的自尊心和认同感,促进他们对自己语言和文化的认同,从而推动民族和谐发展。

其次,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对于推动多语言研究和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具有丰富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征,对比研究汉语和其他世界主要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有助于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认识。

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参考语法研究,可以丰富语言学理论,促进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中国学者们对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民族的语音、语法、词汇和句法等方面。

在语音方面,研究者通过对调值、音位和音变等进行系统分析,探索各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规律和特点。

在语法方面,研究者注重研究语序、短语结构、句法分析和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揭示各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语法异同。

在词汇方面,研究者通过对词汇分类、构词法和词义等进行研究,探索不同民族的词汇特点和相关文化内涵。

在句法方面,研究者通过对句法结构、关系词和从句等进行研究,揭示各民族间句法规则的差异。

然而,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由于语言种类众多,各民族之间的语言存在差异,因此研究者需要掌握各民族的语言特点和背景知识,这对于研究者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其次,由于资料收集的困难和调查研究的局限性,研究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地调查和田野工作,这对于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1我国部分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除了国家部委组织的语言生活普查外,为了全面考察我国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多个学者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得到结果不尽相同。

从研究方法来看,相关研究多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问卷法,来调查固定区域内的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赵小刚①在调查甘肃省农村通用语言文字观时,对甘肃省农村居民进行了普遍调查,选取甘肃省66个市、区、县管辖下的乡镇,再从乡镇选取两个自然村,将调查地点扩大到264个农村,尽可能覆盖甘肃省的全部农村。

但该调查属于语言态度调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选取调查样本时先固定四个调查样本身份,再选择抽取样本的数量,在实际调查时较为费时,也浪费了不少抽取的样本,结果指出绝大多数甘肃省农村居民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对学习通用语言文字缺乏兴趣。

在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②中,样本的选择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旗县及以下单位未能得到全面覆盖,无法反映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城乡差异,调查结果分析主要以调查对象的职业为参考变量,考察了各个职业规范使用普通话的程度,调查指出部分地区和职业普通话推广效果不容乐观,18-50岁的被调查对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

阮茁茁③在其硕士论文中采用了分层整体随机抽样方法,为使抽样样本具有代表性,按达标分层,分为达标学校和未达标学校,按各部分所占比例进行抽样,并在每层抽样中考虑沿海、山区、城市、农村的分布情况。

该调查旨在调查莆仙地区家庭结构、家长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语言使用态度对儿童学习普通话的影响,并抽取了部分儿童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映了该地区不同母语幼儿普通话水平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语言的选择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巨大,从莆仙地区的普通话使用状况来看,方言片区推广普通话具有一定的难度。

银川市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④,选择了该市人口分布较具特色的三个区域进行调查,但调查过程中未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选择的标准,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了306份问卷,对样本信息进行了汇总,调查了银川市三个区域居民使用普通话的场合,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的了解程度,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和学习普通话的主要目的,最后调查了该区域居民对普通话和当地方言的地位、功能和前途的看法,总体结果显示普通话发展前景良好。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引言:
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保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第一大军,在校学生更应该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为了了解当前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调查。

调查方法: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全校100位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句子中是否使用了正确的汉字、是否能熟练使用各种标点符号等方面。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的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汉字;50%的学生经常出现错别字;只有20%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标点符号。

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当今社会,网络、手机等科技产品的普及使学生们更加依赖于简单、快捷、方便的通讯方式,导致学生们忽略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甚至出现了错误的语言表达和造句。

同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需要加强,需要对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能力。

建议措施:
在学校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推进学生语言文字的教育。

在家长方面,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提高其语言文字能力。

在社会方面,应注重对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哈尔滨的重视,让尊重语言文字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结论: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体现在校学生的身上。

我们要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引起学校和
家长的重视,重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能力,弘扬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语言文字风范。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调查实践调查报告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调查实践调查报告

在学校教育中,虽然语文课程是主要 学科之一,但学生在文字书写、语法 和词汇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使用外 语的比例逐渐增高,但有些人在使用 外语时忽视了母语的重要性,导致母 语使用能力下降。
建议
01
02
03
04
加强语文教育,特别是在中小 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
书写、语法和词汇能力。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 调查实践调查报告
汇报人:
2023-12-03Biblioteka 目录CONTENTS
• 调查背景与目的 • 调查对象与方法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01
调查背景与目的
调查背景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人们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环境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我们的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提供了新的契机, 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的问题。
实地访谈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对部分受访 者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访谈,以获取 更详细的信息和感受。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和分析。
03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对于促进文化传承、提高教育质量、构 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足够重视有关。
对于汉字发音、书写、含义的混 淆和误解,可能与学习过程中缺 乏实践应用、知识掌握不全面有
关。
04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经过调查发现,当前社会对祖国语言 文字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在实际 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有时存在不规范 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现象,这对社会 语言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语言的使用也日益重要。

但是,许多人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发音不标准、用词不规范、语法错误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我们之间的交流,还会对我们的形象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展示我们的人才和国家形象。

调查报告显示,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但他们不注意用词和语法的准确性,这导致了信息表达不准确,语言流畅性不足,无法达成意见一致、甚至引起争端。

与此同时,一些人在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时,没有考虑到文化和地区差异,使用了一些不应该使用的表达和用语,从而造成了一定的反感。

还有些人在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时,倾向于使用网络流行语和外语,导致表达不清,甚至造成误解和误导。

因此,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发音和语调,这样才能让对方清楚地听到我们说话的内容,并减少因发音不准确而导致的误解。

其次,我们应该遵守语法和用词规范,尽可能地避免用音译而不重视意译的现象。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用语,尊重文化和地区差异。

除此之外,在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习不同阶层和不同领域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商务领域,我们应该注重礼貌和尊重,使用正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赢得商业伙伴的信任和尊重。

在家庭和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使用常用的口语,以便和周围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总之,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注意发音,遵守语法和用词规范,尊重文化和地区差异,并学习不同阶层和领域的语言表达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展示我们的能力和智慧,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调研报告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我们进行了一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调研。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少数民族语言的地理分布、使用范围、使用人群以及面临的困境和需求,以便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

我们选择了我国五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研,分别是西藏、广西、新疆、内蒙古和云南,调查范围涵盖了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和傣族等。

三、调研结果1. 少数民族语言的地理分布:调研显示,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南地区。

例如,藏族主要集中在西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等。

2. 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尽管少数民族语言受到了汉语的冲击,但是调研显示,仍有很多地区和人群仍然广泛使用少数民族语言。

例如,在藏族地区,藏语仍然是主要的交流工具。

在壮族地区,壮语也是广泛使用的语言。

3. 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群:调研显示,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群主要是较年长的人群,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人。

少数民族语言在城市和年轻人群中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

4. 面临的困境和需求:调研显示,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使用人群逐渐减少、年轻人习得汉语的需求增加以及缺乏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机制。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力度,并通过教育和传媒等手段提高年轻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了解与认同,激发他们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保护与发展策略建议1. 制定相关政策: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与发展目标,并提供经费支持和法律保障。

2. 教育传承: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和传承,在教育系统中加入相应的课程内容,推动年轻人学习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

3. 媒体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媒体,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大众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认识和了解。

少数民族区域文字使用情况及使用态度调查与分析

少数民族区域文字使用情况及使用态度调查与分析
4 2

49
0 9
5 8
231
27 1
148
17 4
19
2 2
161
19 0
278
32 6
341
40 0
426
55
31
29

50 0
6 5
3 6
3 4

由表 4 - 3 可知, 跟汉字相比, 古壮字和新壮文使用的情况不多, “ 所
有情况” 下使用古壮字的仅有 5 人, 使用新壮文的有 8 人, 各占壮族区总


使

壮文的使用情况” 、 “ 汉字的使用情况” 3 个问题, 备选答案按频率高低设



置 “ 所有情况” 、 “ 多数情况” 、 “ 少数情况” 等 7 个选项。 整理后结果如






表 4 - 3。





表 4 - 3 壮族区的文字使用情况
多数情况
少数情况
极少情况
找不到合适文字的临时情况
间存在的三种文字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 900 份问卷, 回收 880 份, 除去
不合格问卷 28 份, 共有 852 份有效问卷, 问卷有效率为 96 82% , 样本具
有很强的代表性, 所得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因此本书将结合该研究的









二 文字认识和使用概况
使

数据进行对比研究。
是否还认识汉字之外的文字
样本数 ( 人)
客家话方言区
其他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作者:林雪琪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9期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林雪琪(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从研究方法、调查对象等方面梳理了我国通用语言文字调查的情况,对比分析语言调查研究的不同。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语言使用情况调查1我国部分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除了国家部委组织的语言生活普查外,为了全面考察我国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多个学者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得到结果不尽相同。

从研究方法来看,相关研究多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问卷法,来调查固定区域内的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赵小刚①在调查甘肃省农村通用语言文字观时,对甘肃省农村居民进行了普遍调查,选取甘肃省66个市、区、县管辖下的乡镇,再从乡镇选取两个自然村,将调查地点扩大到264个农村,尽可能覆盖甘肃省的全部农村。

但该调查属于语言态度调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选取调查样本时先固定四个调查样本身份,再选择抽取样本的数量,在实际调查时较为费时,也浪费了不少抽取的样本,结果指出绝大多数甘肃省农村居民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对学习通用语言文字缺乏兴趣。

在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②中,样本的选择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旗县及以下单位未能得到全面覆盖,无法反映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城乡差异,调查结果分析主要以调查对象的职业为参考变量,考察了各个职业规范使用普通话的程度,调查指出部分地区和职业普通话推广效果不容乐观,18-50岁的被调查对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

阮茁茁③在其硕士论文中采用了分层整体随机抽样方法,为使抽样样本具有代表性,按达标分层,分为达标学校和未达标学校,按各部分所占比例进行抽样,并在每层抽样中考虑沿海、山区、城市、农村的分布情况。

该调查旨在调查莆仙地区家庭结构、家长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语言使用态度对儿童学习普通话的影响,并抽取了部分儿童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映了该地区不同母语幼儿普通话水平差异。

关于少数民族学习并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学习并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学习并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研究作者:阿曼江·奴尓霍加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20期摘要:少数民族学习并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经纳入了国家语言策略,同时也是国家法律赋予少数民族的权利,同时还有助于民族与民族之间进行无障碍沟通,从而帮助民族教育得到有效的发展,培养少数民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实现少数民族完成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紧迫性,尽管如此我们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寻找正确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少数民族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效率。

关键词: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双语教育;语言功能;学习应用一、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在一个国家存在着多民族、多语言的情况下,为了国家和人民更好地发展就要对国家通用语言进行确立,建立良好的沟通,方便加强民族的团结意识以及方便进行国家的统一。

为促进和满足各民族的需求,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实现国家通用语言的全面应用。

目前将现代汉语标准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少数民族就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少数民族学习过程比较艰难,另外一方面会让少数民族产生在学汉语从而觉得自身因身份地位受到了区别待遇。

但其实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时也可以对自己民族的母语进行学习,实现双语化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同时对日后少数民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少数民族为何必须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一)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是国家法律赋予少数民族的权利。

身为公民就要遵法守纪,通过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公民具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这样在民族区域自治以及教育方面都有一定的体现。

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过程中,汉语人要减少方言对国家通用语言发音的影响,而少数民族则需要重新学习汉语,但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将汉语当做第二语言,产生可学可不学的学习心理,少数民族应该更好的实现双语教育,为少数民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很多的帮助。

(二)为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以及国家的认同。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学。

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文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

第一部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有43个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独特语言。

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不仅仅是语言工具,更是承载着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中,学者们积极探索,通过对语言和文学的研究,挖掘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点。

第二部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分类和特点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可以按照语言分类,包括蒙古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等;也可以按照民族分类,包括蒙古族文学、藏族文学、壮族文学等。

每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通过对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分类和特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其发展。

第三部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在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等。

这些研究方法各具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内涵和外延。

第四部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虽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方法的单一性、资源共享与交流的不足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精细化程度。

第五部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发展与保护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机构、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支持力度,推动其繁荣发展。

少数民族群体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与国家认同研究——基于云南民族地区的抽样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群体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与国家认同研究——基于云南民族地区的抽样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群体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与国家认同研究—基于云南民族地区的抽样调查研究焦开山郭靓雯[提要]文章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出发,基于最新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少 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国家通用语言使用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与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显著相关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和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显著影响其国家认同水平,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越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越经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其国家认同就会越高。

少数民族群体国家通用语言使用对其国家认同的影响在不同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群体中存在差异。

[关键词]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国家通用语言使用;国家认同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a)4—3926(2021)01 —0011 —0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建设关键问题研究”(16HD840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焦开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健康社会学;郭靓雯,中央 民族大学民族学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健康社会学。

北京100081—、问题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当前做好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本方针[1],也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核心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而对中华民族 共同体认同的主要表现就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国家认同。

[2]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 阐释及研究过程中,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 融过程中,语言文化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 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 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

”W(P258)普通话是国 家通用语言1 ,是国家语言生活最重要的知识信息 交流传播工具151,推广好、普及好国家通用语言文 字,是各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将普通话定为“国家通用语言”,旨在强调其在正式官方场 合的通用性,在不同方言、语言地区的通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
作者:林雪琪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9期
【摘要】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从研究方法、调查对象等方面梳理了我国通用语言文字调查的情况,对比分析语言调查研究的不同。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1 我国部分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除了国家部委组织的语言生活普查外,为了全面考察我国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多个学者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得到结果不尽相同。

从研究方法来看,相关研究多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问卷法,来调查固定区域内的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赵小刚①在调查甘肃省农村通用语言文字观时,对甘肃省农村居民进行了普遍调查,选取甘肃省66个市、区、县管辖下的乡镇,再从乡镇选取两个自然村,将调查地点扩大到264个农村,尽可能覆盖甘肃省的全部农村。

但该调查属于语言态度调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选取调查样本时先固定四个调查样本身份,再选择抽取样本的数量,在实际调查时较为费时,也浪费了不少抽取的样本,结果指出绝大多数甘肃省农村居民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对学习通用语言文字缺乏兴趣。

在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②中,样本的选择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旗县及以下单位未能得到全面覆盖,无法反映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城乡差异,调查结果分析主要以调查对象的职业为参考变量,考察了各个职业规范使用普通话的程度,调查指出部分地区和职业普通话推广效果不容乐观,18-50岁的被调查对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

阮茁茁③在其硕士论文中采用了分层整体随机抽样方法,为使抽样样本具有代表性,按达标分层,分为达标学校和未达标学校,按各部分所占比例进行抽样,并在每层抽样中考虑沿海、山区、城市、农村的分布情况。

该调查旨在调查莆仙地区家庭结构、家长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语言使用态度对儿童学习普通话的影响,并抽取了部分儿童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映了该地区不同母语幼儿普通话水平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语言的选择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巨大,从莆仙地区的普通话使用状况来看,方言片区推广普通话具有一定的难度。

银川市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④,选择了该市人口分布较具特色的三个区域进行调查,但调查过程中未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选择的标准,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了306份问卷,对样本信息进行了汇总,调查了银川市三个区域居民使用普通话的场合,对推广
普通话工作的了解程度,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和学习普通话的主要目的,最后调查了该区域居民对普通话和当地方言的地位、功能和前途的看法,总体结果显示普通话发展前景良好。

2 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我国的语言使用状况调查涉及到方言、民族语言和特殊人群语言使用的情况,因涵盖范围较大,此处只整理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的资料。

2.1 新疆地区以外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其他学者对新疆以外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的研究有:戴庆夏(2007)⑤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洪景市基诺山基诺族乡调查基诺族的语言使用状况,该调查研究将基诺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分为中心区和边缘区两个类型,调查其母语、汉语和第三语言的语言能力。

该研究指出高度聚居、国家政策和稳定的民族意识是基诺语保持顽强生命力的原因,并分析了基诺族双语制度建立的现状和原因,指出基诺族母语保持状况良好,普通话普及程度较高,这与学校教育和媒体宣传的影响有关,其次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也使得基诺族普通话普及程度较高。

丁石庆、刘宏宇(2001)⑥对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进行了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能力的调查研究。

该研究采用了随机抽样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设计了测试语言使用功能和语言能力的调查问卷,并对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哈利村达斡尔族母语保持状况良好,语言生命力旺盛,在家庭语言和社会交际语言中占有绝对优势,但在人口流动变化,学校教育和媒体宣传的影响下,该区域内达斡尔族双语使用情况势必会发生变化。

王远新(2008)⑦采用分层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青海省同仁县的土族做了不同类型的田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使用吾屯话(汉藏混合语)的土族和使用当地方言的土族在复杂语言环境中,基本都是双语或多语使用者,对普通话和汉字掌握程度不高,但在不同社会交际场合中使用汉语和藏语的被调查者比例较高,该地区土族学习汉语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由于周围人说普通话的较少,故缺乏使用普通话的机会。

2.2 新疆各民族语言使用状况研究
针对新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较大规模的有两次,除却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对新疆地区的调查,还有高莉琴先生主持的“新疆语言状况及推普方略研究”课题调研。

而新疆的语言环境复杂,大部分学者进行的语言调查研究是,某一民族在多语环境中的语言使用状况描写。

如刘宏宇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语言使用情况比较研究——母语保持及相
关语言现象》⑧调查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县内聚居的锡伯族语言使用状况,分析多语环境下语言接触对母语保持和语言选择的影响,考察了锡伯族双语教育的现状。

孟红莉⑨在新疆伊宁市对维吾尔族城市居民进行了较全面的语言调查,运用pps(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和结构式访问法,调查了该市89个社区居委会的常住维吾尔族居民,在调查选点时将社区类型划分为少数民族聚居社区、民汉混居社区和汉族聚居社区。

新疆的民族聚居于杂居是相对而言的,大杂居的环境中有少数民族聚居的情况,各民族聚居的环境中也有部分社区杂居的情况,因此将调查选点的分类按民族杂居区和聚居区划分,较为符合新疆的实际情况。

该调查严格采用概率抽样,控制调查各环节,因此获得了较为科学、客观的资料,所反映的语言使用状况较为准确。

在对该市维吾尔族进行语言态度调查部分时,将调查结果量化,并检验了统计数据的同质性信度系数,尽量降低语言态度的主观性,提高数据可信度。

这些语言调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言普查的不足,客观反映了新疆部分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为后来进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不在少数,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使用情况无人调查。

国内学者先后在我国的甘肃、内蒙古、福建、宁夏等地开展了有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方法和抽样方法合理,基本做到科学有效,但这些调查研究中所调查的区域范围较小,调查对象同质性差异较小,语言环境相对单纯。

新疆多民族聚居杂居区域的语言使用情况较为复杂,目前为止还未有人调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使用情况,受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普通话的影响,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可能会出现与这些区域调查结果不同的情况。

上述调查研究结果指出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怀有强烈情感,但伴随着社会变化,人口流动、语言接触等因素对语言使用状况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终会发生巨大变化,这需要语言文字工作者加以关注和研究。

注释:
①赵小刚.甘肃农村居民通用语言文字观的调查与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7,04:21-29
②麻彩霞.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0:45-46.
③阮茁茁.莆仙家庭语言教育与学校普通话推广现状调查[D].福建师范大学,2005.
④贾楠楠,刘晨红.银川市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语文学刊,2013,07:43-46.
⑤戴庆厦,罗自群,田静,金海月,吴铮,蒋光友,时建,邱月,赵敏.基诺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J].南开语言学刊,2007,01:4-22+164.
⑥丁石庆,刘宏宇.莫旗达斡尔族聚居村落语言现状研究--哈力村语言调查实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98-107.
⑦王远新.吾屯人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79-85.
⑧刘宏宇.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语言使用情况比较研究--母语保持及相关语言现象[J].满语研究,2006,02:76-85.
⑨孟红莉.新疆伊宁市维吾尔族城市居民的语言能力、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J].西北民族研究,2013,03:91-106.
[责任编辑:汤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