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制史

一.归纳总结

(一)若干“首个”、“第一次”

1.“式”第一次出现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格”出现于北朝时期;

2.西魏《大统式》为我国第一部统式法律形式;

3.赎刑起于夏朝;

4.郑国子产铸刑书为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晋国赵鞅铸刑鼎为第二次;

5.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为《法经》;

6.官当首次入律——北魏律;八议首次入律——曹魏律;“准五服”首次为晋律;

7.第一次以律公布封建成文法典——秦律;

8.第一次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的——曹魏律;

9.第一次以名例律命名刑法总则的——北齐律;

10.第一部刊版印刷的封建成文法典——宋刑统;

11.第一次五刑法定化——开皇律;

12.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唐六典;

13.第一次出现凌迟刑在五代,明代正式入律,宋代法定化;

14.第一次开创律例合编新体制——大明律集解附例;

15.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大清律例;清代的第一部法典——大清律集解附例;

16.第一部近代意义上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

17.第一部专门民法典草案——大清民律草案;第一部正式颁布的民法典——中华民国法典;18.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临时约法;

19.近代史上第一部正式宪法——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

20.第一个减租法令出现在元朝;

21.首次规定结婚必须登记的——太平天国;

22.最终废除宫刑在北齐;秦汉始设廷尉;明代创制充军;汉代首立录囚制度;刺配始于宋;23.对外贸易始于汉武帝;科举始于隋代;条法事类编撰始于南宋;

24.北洋政府首先规定: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25.唐朝第一部法典:武德律;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26.第一部宪法性草案,第二部宪法性文件——十九信条;

27.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至元新格;第一次出现杖刑——北魏;

28.死刑复奏制度始于三国曹魏,大理寺始设于北齐;

(二)若干历史沿革

1.封建成文法典总则历史沿革

时期法典变革

战国秦《法经》称为“具法”

将“具法”改为“具律”

加户、兴、厮3篇,使位置居

汉朝《九章律》

曹魏晋《新律》改“具律”为“刑名律”,置

于律首

《泰始律》

《北齐律》

《大清新刑律》

改“刑名律”为“刑名律”和

“法例律”2篇

北齐清末合“刑名”和“法例”2篇为“名例律”

改“名例律”为“总则”篇

2.五刑制度历史沿革

(1)夏商西周:奴隶制五刑——墨、劓、-、宫、大辟;其肇始于夏,发达于商周,影响及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2)汉代: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三百(景帝二百);斩左趾改为笞二百(景帝一百);斩右趾改为弃市;

(3)南北朝:北朝西魏时,北齐下令废止宫刑;流刑的出现弥补了徒刑和死刑之间的空白;北魏增加鞭刑和杖刑,形成死、流、徒、杖、、鞭五刑;

(4)隋文帝开皇年间《开皇律》,以笞代鞭刑,形成笞,杖、徒、流、死五刑,自此,封建制五刑正式形成;3.刺配刑的沿革

(1)刺配始于宋朝,设此刑原意在于宽贷死刑之意,后来却成了滥用之刑,后人讥之为“六刑”

(2)元代在刺配的基础上增设了刺劲,刺项和刺顶刑;

(3)明清沿用刺配刑;

(4)清末《大清现行刑律》废除刺配刑,方才退出历史的舞台;

4.凌迟刑的历史沿革

(1)始于五代,属法外用刑;

(2)北宋仁宗时,在法定绞、斩、死刑外,增设凌迟刑;

(3)南宋时,适用范围开始扩大,宁宗《庆元条法事类》中,凌迟被定位法定刑(但未载入《宋刑统》;(4)明朝正式载入《大明律》

(5)清朝,凌迟罪名由明朝的13条增加到22条,范围进一步扩大;

(6)清末,沈家本之《大清先行刑律》废除凌迟刑;

5.大理寺及其沿革

朝代特征变革

南北朝隋唐宋北齐正式设立大理寺,取代秦汉时始设的廷尉;

大理寺为最高审判机关,与刑部,御使台组成三法司;

1 宋初,大理寺降为慎刑机关,另设审

刑院;

2 宋神宗时,大理寺重新恢复审判职

权;

元大理寺为刑部所取代,由刑部主持审判;

恢复大理寺设置,但已不是最高审判机关,

仅为复核机关,由刑部主审;

明朝

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仍设中央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北洋军阀

6.刑部及其历史沿革

朝代特征及变革

隋唐宋刑部是最高司法行政机关,处理全国司法行

政事务,属“六部”之一;

元朝明清刑部取代大理寺,成为最高审判机关;

刑部不仅是最高审判机关,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司法行政机关;

清末司法改革改刑部为法部,并将审判权划归大理院,自

此,刑部不在具有审判职能,从而为全国最

高司法行政机关;

7.监察机关历史沿革

朝代特征及变革

秦汉中央监察机关最高行政机关称为御使大夫,

东汉称御使中丞;

三国两晋南北朝御使台取代御使大夫,成为中央最高监察机

关;

隋唐宋元明朝仍以御使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御使台改称督察院,行使最高监察机关职能;督察院

清朝

8.死刑复奏历史沿革

(1)曹魏时确立死刑复奏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隋朝设三复奏;

(3)唐朝设五复奏,但地方仍实行三复奏;

(4)宋朝,京师一复奏,地方不复奏;

9.法典编撰体制沿革

(1)唐朝以前,以名例律为统率,,以篇为单位;

(2)唐朝中期:《大中刑统》,以名例律为统率,后按内容性质分“门”;(3)明朝:以名例律为统率,按六部划分;

(4)明神宗万历年间,《大明律集解附例》,将例附后,开创律例合编新体例;(5)清末:《大清现行刑律》取消六部,按性质以“门”为编撰体例;

《大清新刑律》按总则和分则编撰,沿用至今;

10.会审制度的历史沿革

名称朝代

唐会审时间会审官员对象结果

三司推事大理寺卿、刑重大案件

部尚书、御使

大夫死罪奏请皇帝

九卿原审会官审录明

大理寺卿、六中央地方重死罪奏请皇

部尚书、左都大案件

御使、通政使

五军都督府、大案重囚

六部、督察

死罪冤案奏

请皇帝

院、六科给事

中、通政司、

詹事等长官

朝审明每年霜降后三法司会同重案囚犯及分情况作处

吏部、户部尚死罪案件

书等官员

大审秋审明

每五年一大司礼监会同囚徒

审三法司长官

秋八月九卿、科道、全国上报的情实、缓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