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2024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2024认识数字和数量
1.认识数字0-10及其读法
2.认识数量0-10并进行数量比较
3.掌握用手指和计数器等工具计数
了解简单的数学符号和符号的意义
1.熟悉“+”和“-”的符号
2.了解加减法的基本规律
掌握简单的算术运算
1.能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计算结果不超过10
2.知道“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结果是相反数”的规律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1.认识点、线段、直线和射线
2.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3.掌握简单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名称
量和重量
1.认识一些常用的容器和单位
2.能够估量物品的长度、重量和容量
3.熟悉比较重量的基本方法
时针和分钟的认识和使用
1.熟悉时针和分钟的基本知识
2.能够说出几点钟和半小时、一刻钟的时间
3.能够用时钟表现出家庭生活中的一天时间顺序
数字和几何的整合应用
1.利用数字和几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利用简单的平面图形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多做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11、13、15、17、19双数:2、4、6、8、10 、12、14、16、18、202、两位数(1)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02、任意取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读作:16大于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读作:9小于13(开口朝左> 是“大于”,开口朝右是“小于”)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语文)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一、认识数字1. 学习认识0-5的数字及其数量。
2. 学习认识数字的书写和书写顺序。
二、认识点和线1. 学习认识点和线的基本概念。
2. 学习画点和线的基本方法。
三、认识图形1. 学习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 学习识别和画出各种基本图形。
四、认识长度1. 学习认识长度,并使用手指、手掌等进行长度比较。
2.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认识重量1. 学习认识重量,并使用手感、比较重量等方式进行重量的比较。
2. 学习使用秤称量物体的重量。
六、认识时间1. 学习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朝、午、晚等。
2. 学习使用钟面和指针读时间。
七、认识金钱1. 学习认识元、角的基本概念。
2. 学习使用零钱进行简单的购物和计算。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和金钱等基本数学概念,并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一、语音1. 学习认识声母、韵母及声调。
2. 学习正确书写和读音拼音、声调。
二、词语1. 学习认识一些生字词语。
2. 学习通过图画和注音学习一些简单词语。
三、语法1. 学习认识一些简单的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等。
2. 学习通过简单句子的构成和变换学习一些语法知识。
四、文学1. 学习朗读一些简单的诗歌、儿歌和故事。
2. 学习画图、表演等形式学习背诵一些文学作品。
五、书写1. 学习正确握笔、书写汉字、标点符号等书写基本知识。
2. 学习通过练习提高书写技巧,书写规范。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拼音、词语、语法、文学和书写等语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一年级上册数学和语文的知识要点包括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金钱、声母、韵母、声调、词语、语法、文学、书写等内容。
这些知识内容涵盖了数学和语文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认识数字:学习0-20的数字,包括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数的比较:学习比较大小,例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3. 简单的加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初步概念,例如: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方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方法。
4. 图形和空间: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5. 分类和集合:学习按照一定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将物品分成不同的集合。
6. 时间和钟表:认识时钟,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读出时钟上的时间。
7. 统计和概率: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例如统计喜欢的颜色、水果的数量等;了解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这些知识点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四则运算: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包括基本四则运算、计算二元一次方程、计算实数的平方根等;
(2)数理逻辑:学习判断真假的能力,促进思考的能力及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
(3)数论:掌握数论基本概念及用数论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几何知识
(1)几何图形名称:学习三维几何图形及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包括球体、圆锥形、平面四边形等;
(2)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学习判断四边形是否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
(3)角的概念:学习角的度量标准,包括弧度、角度等;
(4)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三角形的关系和性质,例如相似三角形、平行三角形等;
三、空间几何
(1)立体图形的构造:学习构成立体图形的原则,例如锥体的构成、棱柱的构成等;
(2)四面体、六面体的构成:学习构成四面体、六面体的原则,以及这些图形的内角度数和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3)投影:学习投影的定义及投影原则;
四、测量学
(1)体积:学习体积测量的基本原理、定义及计算方法;
(2)质量:学习重力定义,认识重力的计量单位,以及质量计算方法;(3)面积: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曲面积的计算、正多边形的面
积计算等;
五、统计学
(1)概念: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众数、中位数、极差等;(2)数据处理:学习将数据用表格、图表表示出来的方法,方便分析;(3)概率:学习概率的定义,了解实验的不确定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___1817······单数:1、3、5、7、9······双数:2、4、6、8、10······(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
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 认识数字1-10,能够正确读写。
2. 理解数的顺序,能够比较大小。
3. 掌握基本的数数技能,包括正数和倒数。
4.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二、加减法1. 掌握1-10的加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 掌握1-10的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4.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
三、图形与空间1.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3. 掌握基本的空间方位词,如上、下、左、右。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接和分割。
四、时间和金钱1. 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今天、昨天、明天。
2. 学会认识钟面上的整点。
3. 理解金钱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4. 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交换和计算。
五、数据与概率1. 理解数据的收集和分类。
2. 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3.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可能和不可能的事件。
六、生活中的数学应用1.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数学兴趣。
3. 培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变化。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来创建文档,并保存为兼容的文件格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修改和打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单数:1、3、5、7、9······双数:2、4、6、8、10······(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
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整理(一)数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
2、尺子上的起点用0 来表示。
3、找相邻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加1,再用这个数减1,得到的结果就是它的相邻数。
4、求数字前面的那个数减1,求数字后面的那个数加1。
5、任何数加0 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 都得这个数。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了几,和也增加几;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减少了几,和也减少几。
6、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差是0。
(二) = 等于号< 小于号>大于号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等用等号.(三)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四)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小,差越大。
(五)图文加法减法的应用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最后要记得写答.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求:还剩下多少?还有多少?用减法(-)(六)列式计算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七)比大小多少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八)数位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2、20 里面有2 个十,也可以说20 里面有20 个一。
3、10 里面有1 个十,也可以说10 里面有10 个一。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5、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九)认识位置头在上,脚在下,胸在前,背在后,左手按,右手写,上下楼梯靠右走,位置认清不能错!(十)认时间1、时针短,分针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5、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必背知识点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数位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12、20 里面有 2 个十,也可以说 20 里面有 20 个一。
3、10 里面有 1 个十,也可以说 10 里面有 10 个一。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5、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比大小多少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认时间1、时针短,分针长。
1 时=60 分60 分=1 时1 刻=15分2、分针指着 12 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4、钟面数字有十二个。
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5、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6、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准备课。
1. 数一数。
- 通过观察主题图,数出图中不同物体的数量,如1个太阳、2只小鸟等。
初步建立数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数,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 比多少。
-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例如,3个苹果和3个梨,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梨,刚好对完,说明苹果和梨同样多。
- 多和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如4朵红花和3朵黄花,一朵红花对着一朵黄花,红花还剩1朵,说明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二、位置。
1. 上、下、前、后。
- 上、下:以物体为参照,在高处的为上,在低处的为下。
例如,小鸟在树的上面,小兔在树的下面。
- 前、后: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向的方向为后。
如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小红在小明的后面。
2. 左、右。
- 认识左右时,一般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
写字的手是右手,另一只手是左手。
- 在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时,要明确是以谁为标准来判断的。
例如,对于一排小朋友,从左边数第3个小朋友,这里是以观察者的左边为标准的。
三、1 - 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 - 5的认识。
- 1 - 5各数的含义:1可以表示1个物体,如1个气球;2可以表示2个物体,像2个小朋友等。
- 数的顺序:1、2、3、4、5,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
- 书写: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1 - 5各数,1是从上到下写一笔;2是从右上到左下再到右下写一笔;3是从上到下写半圆,再从下到上写半圆;4是先写竖,再写横折,横;5是先写竖弯钩,再写横。
2. 比大小。
-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
例如,3>2,表示3比2大;2<3,表示2比3小;3 = 3,表示3和3同样大。
- 比较大小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一对应或者数的顺序来比较。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数字 0-10 的认识2. 加法和减法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4. 长度的度量5. 时间的认知6. 重量的度量7. 温度的认知8. 数型的认知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0. 计数和比较大小1. 数字 0-10 的认识: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数字 0-10 的认知,比如数字的基本形态、发音、数字间的大小关系等。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拼图游戏等课堂活动认识这些数字。
2. 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例如用图示法表示加减运算过程。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加法和减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加减运算的过程。
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例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图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4. 长度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长度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长度单位米、厘米等。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长度的杠铃或绳子的长度,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5. 时间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时间单位和对时间的认知,例如秒、分钟和小时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时间练习,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钟表读时间。
6. 重量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重量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重量单位克、千克等。
例如,老师可以将许多相同数量的糖果重量相差很大的两个盒子,然后通过秤将它们的重量测量并记录结果。
7. 温度的认知: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温度单位度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温度测量的游戏,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8. 数型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数字类型,例如奇数、偶数、整数和分数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类型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数字类型。
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一、数的认识1.认识数字:从0到9的阿拉伯数字的正确认识和书写。
2.认识数:用书写数字来表示数量,记数的过程。
3.数的比较:了解大小关系,使用“大于”和“小于”符号。
4.数的顺序:认识数的大小顺序,使用“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概念。
二、数的加减法1.数的加法:通过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加法的运算技巧。
2.数的减法:通过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减法的运算技巧。
3.数的组合:了解相同数值的组合方式,例如:2+3=3+2。
4.数的应用:通过实际的应用场景,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用技巧。
三、数的认识1.图形认识:认识基本的图形,例如:圆形、三角形等。
2.图形组合:认识不同的图形之间相互组合可以形成其他图形。
3.图形的分类:初步了解图形的分类方式,例如: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
4.图形的应用:了解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测量商品的面积。
四、时间的认识1.整点时间的认识: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掌握整点时间的读法。
2.时间的比较:了解时间的大小关系,初步掌握时间的比较。
3.时间的时长:初步掌握时间的时长概念,例如:1小时=60分钟。
4.时间的应用:了解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掌握上学放学时间。
五、数量的认识1.尺度认识:认识不同的尺度单位,例如:千克、克、斤。
2.数量的比较:了解不同数量的大小关系,初步掌握比较大小的技巧。
3.数量的加减:初步掌握数量的加减方法,例如:50-20=30。
4.数量的应用:初步了解数量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买东西时应该如何计算钱数。
六、数据图表的认识1.图表的分类:初步认识基本的图表类型,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2.图表的读取:初步掌握图表的读取技巧,例如:读取想要的数据,判断数据的大小。
3.图表的制作:初步了解如何根据数据制作简单的图表。
4.图表的应用:初步了解图表在商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读取销售数据、人口数据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__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
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一、目标与要求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知识框架三、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考试必考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考试必考知识点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上数学知识点
一上数学知识点
“一上”通常指的是小学一年级上的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
1. 数的基础概念:包括认识数字0-100,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加减法口诀等。
2. 图形和空间:认识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以及它们的特征。
3. 分类和模式: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识别和创造简单的模式。
4. 测量:学习使用标准测量工具测量长度,高度,重量等。
5. 解决问题:学习通过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6. 基础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位之间的转换等。
7. 时间:认识时钟,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如小时,分钟,秒等。
8. 货币:学习货币的基础知识,如硬币,纸币的面值等。
请注意,每个学校和地区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组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生活中的数(一)本单元知识网络:1、生活中的数(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各课知识点:1、可爱的校园(数数)知识点:(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2、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1)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2)在具体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量。
3、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4、小猫钓鱼(0的认识)知识点:(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2)会正确书写“0”5、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习题设计:一、找规律填数。
(1)2、()、4、()、()、()、8、9、()(2)10、()、()、7、6二、数一数。
(12分)☆○△☆□□三、画你喜欢的水果,数量和左边的同样多。
四、把同类的圈起来。
(1)(2)五、圈一圈,算一算。
二比较(一)本单元知识网络:1、比较比较具体事物的有关属性(大小、多少、高矮、长短和轻重),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二)各课知识点:1、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知识点:(1)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2、高矮(比高矮、比长短)知识点:(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的关系。
(2)理解无题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3、轻重(比轻重)知识点:(1)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
(2)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无题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习题设计:一、在○里填上“=”“>”或“<”。
1.8○102.9○73.6○64.5○45.6○9二、看上面的数,画一画,划一划。
三、比一比,按问题画“√”。
四、一年级上第三单元练习三加减法(一)(一)本单元知识网络:1、加减法(一)(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加以解释与应用(2)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二)各课知识点:1、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知识点:(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2、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知识点:(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3、摘果子(减法的认识)知识点:(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4、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知识点:(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5、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知识点:(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6、跳绳(8,9的加减法)知识点:(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
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7、可爱的企鹅(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知识点:(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
(3)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
8、分苹果(10的加减法)知识点:(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3)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9、操场上(解决减法问题)知识点:(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
10、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10、大家来锻炼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巩固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能给事物正确排序。
(3)正确理解图意,能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4)根据情境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正确比较“多、少”“高、矮”,体会比较的相对性。
一、数一数,写一写。
二、从小到大排一排。
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看图列算式。
五、给小昆虫排队。
1.一共有( )只昆虫。
2.从右边数,青蛙是第( )个,第3个是( )。
3.从左边数,蜗牛是第( )个,第1个是( )。
4.把左边4个小昆虫圈起来。
5.青蛙的左边是( )只昆虫。
6.蜜蜂的左边有( )只昆虫。
六、看图列式。
七、比一比。
八、在里○填上“>”、“<”或“=”。
九、在水滴上填上合适的数。
十、填一填。
十一、看图列式计算。
十二、由大到小连连看。
十三、动脑筋。
十四、你一定能行。
十五、左面的□里可以画几朵花?右边的呢?十六、填一填。
1.把4块糖果公平地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每人分块。
2.小朋友站队,从左面数,小刚站第2个,从右面数,小刚站第4个,这一队一共有个小朋友。
十七、照样子画一画,再写出得数。
十八、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十九、根据符号代表的数字,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二十、看图列式计算。
二十一、找朋友。
二十二、排名次。
二十三、把正确的图连起来,组成下面的数学小故事。
四分类(一)本单元知识网络:1、分类(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2)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二)各课知识点:1、整理房间(分类的含义和方法)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懂得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在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
2、整理书包(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知识点:(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习题设计:一、一天,小林在整理房间。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小林一起整理吗?请把编号写在()内。
生活用品有()学习用品有()体育用品有()二、如下图,○有()个,□有()个,△有()个,☆有()个,有()个。
三、把同类的圈起来。
四、圈一圈,涂一涂,找一找。
1、把同类的圈起来。
(6分)2、把车涂上颜色。
(8分)3、找一找,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圈出来。
(6分)五位置与顺序(一)本单元知识网络:1.位置与顺序(1)体会并确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2)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各课知识点:1、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4、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知识点: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习题设计:一:看图填空。
在第()层()号,在第()层()号。
在第()层()号,在第()层()号。
二.(1)()号兔子跑第一,他后面跟着()号兔子。
(2)1号兔子前面跑的是()号兔子,后面跑的是()号兔子。
三、大货车应向()边拐,小汽车应该向()边拐。
四、最下面住的是(),最上面住的是(),()住在第二层。
五、小猫的后面是()小乌龟的()面是小猫,()的前面是小猫。
六、填空。
1.比4小1的数是( ),比9大1的数是( ),写出比7小的3个数( )、( )、( )。
2.写出3和8之间有4个数:()、( )、( )、( )你写的数中()排在最左边。
()排在最右边。
七.(1)排在最左边的是( ),从左数最后一个是( )。
(2)从左数,第3个是( ),★是第( )个。
(3)从右数,△是第( )个,第4个是( )。
(4)□的右面第2个是( ),左面第二个是( )。
六认识物体(一)本单元知识网络:1、认识物体能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二)各课知识点:1、物体分类(立体图形的认识) 知识点:(1)对几何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知道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准分,是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
2、你说我摆(几何体认识的练习) 知识点: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摆”的都有一定要求:说的一方要清晰、有条理地描述眼前几何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摆的一方则要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中建构空间图形的表象,一边用相应几何体模型把它摆出来。
双方还要就摆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确定。
习题设计:一、下面物体形状是圆柱的是( )。
A 、水桶B 、硬币C 、电视机D 、风扇二、请把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编号写在相应盒子下面的横线上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三、积木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