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应用相关知识PPT课件( 67页)
(2)通风库贮藏 通风库是目前蔬菜贮藏的主要方式之一, 有隔热结构和较完善的通风系统,是利用空气的对流而起 到降温作用,多用于秋冬季。但在高温季节,外界气温高, 为使库内保持较低的温度,白天停止放风,加强夜间放风,
也可使库温比外界温度低10℃,起到短期贮藏作用。
(3)气调贮藏 是通过降低贮藏环境中O2的含量和增高CO2的含 量以达到贮藏的目的,气调库贮藏也称之为CA-贮藏;气
二、主要树种的分布与气候 1、寒温带针叶树种 2、温带针叶树种 3、温暖带针叶树种 4、落叶阔叶林树种 5、常绿阔叶林树种 6、季雨林和雨林树种
三、林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 1、冻裂
冻裂是指林木向阳面受冬季昼夜温度巨变致使树干纵向 冻裂。 原因:温度变化幅度、树种类、树皮光滑程度、密度。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农业和农作物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 特点。雨热同季与雨热不同季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也不同。 (如地中海气候)
3、作物对光、热、水组合的要求。
一般日照时数多的地区,作物产量高。日照时数与水温条 件不配合,作物生产不同。
年日照时间数多,而水分少的地区作物产量低,水分多得 地区作物产量高。
防御措施:保持一定密度;用草绳等保护物进行包扎。
第八章 农业气象应用
“纳沙”
2011年9月27日,菲律宾,在“纳沙”台风抵达马尼拉和吕宋岛后, 居民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强大的降水量使电路系统中断,人们工作 停止;并迫使成千上万个居民撤离到疏散中心。居民们不得不在齐腰 深的水中前行,还要躲避在水中漂浮着得树枝和杂物。据报道,“纳 沙”在菲律宾至少已造成7人死亡。
(4)收获期的农业气象问题 收获过早、过迟都将影响作物产量 小麦以蜡熟中期收获最为适宜。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 蜡状,用指甲可以划破。
也可使库温比外界温度低10℃,起到短期贮藏作用。
(3)气调贮藏 是通过降低贮藏环境中O2的含量和增高CO2的含 量以达到贮藏的目的,气调库贮藏也称之为CA-贮藏;气
二、主要树种的分布与气候 1、寒温带针叶树种 2、温带针叶树种 3、温暖带针叶树种 4、落叶阔叶林树种 5、常绿阔叶林树种 6、季雨林和雨林树种
三、林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 1、冻裂
冻裂是指林木向阳面受冬季昼夜温度巨变致使树干纵向 冻裂。 原因:温度变化幅度、树种类、树皮光滑程度、密度。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农业和农作物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 特点。雨热同季与雨热不同季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也不同。 (如地中海气候)
3、作物对光、热、水组合的要求。
一般日照时数多的地区,作物产量高。日照时数与水温条 件不配合,作物生产不同。
年日照时间数多,而水分少的地区作物产量低,水分多得 地区作物产量高。
防御措施:保持一定密度;用草绳等保护物进行包扎。
第八章 农业气象应用
“纳沙”
2011年9月27日,菲律宾,在“纳沙”台风抵达马尼拉和吕宋岛后, 居民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强大的降水量使电路系统中断,人们工作 停止;并迫使成千上万个居民撤离到疏散中心。居民们不得不在齐腰 深的水中前行,还要躲避在水中漂浮着得树枝和杂物。据报道,“纳 沙”在菲律宾至少已造成7人死亡。
(4)收获期的农业气象问题 收获过早、过迟都将影响作物产量 小麦以蜡熟中期收获最为适宜。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 蜡状,用指甲可以划破。
《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2)
干热风 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指引起作物大量 蒸腾的高温、低湿、较大风速的综合气象现象。 干热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枯 熟型、旱风型。
40
(4)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
41
植物吸收利用CO2的状况,与周围空气的 CO2浓度有关。即浓度不同,CO2向叶内扩散 量不同,则光合速率不同。
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凋萎系数是作物可利用水量的下限,约为最大
吸湿量的1.5~2.0倍(p=1520 kPa)。 不同质地的土壤,凋萎湿度有明显差异,即随
着土壤砂性增加而减小,随着土壤粘性增加而增加。
32
表 不同作物的凋萎湿度(南京,%) —————————————————————— 作物名称 冬小麦 棉 花 向日葵 玉 米 大 豆 —————————————————————— 凋萎湿度 6.99 7.36 8.41 9.41 9.32 ——————————————————————
30 ~ 32 30 ~ 32 40 ~ 44 36 ~ 38
28
35
19
空气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00 相对速率
光合作用
0.75
作物生长 呼吸作用
0.50
0.25
0.00 0 10 20 30 40 温度℃
图 植物生长—温度曲线
20
空气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作物的生长,是有机物质的积累是在连续的、同时进 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形成的。 即随着温度的升高, 作物的生命过程最初是加快的。当温度超过一定界限时,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减弱下来。当温度更高时,作用 就停止了。也就是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他们各 自的最低、最适和最高的温度。
34
(5)毛管断裂含水量 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由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和土 壤的蒸发作用,其数量不断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 度时,其连续状态断裂,从而停止了毛管悬着水的 运动,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 毛管断裂含水量可视为土壤水分对作物有效性 的一个转折点。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可 以此作为灌水的下限指标。
农业气象学培训资料PPT课件(20张)
4. 农业小气候、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手段的研究 a. 研究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和相应的减灾对策与措施
b. 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最合理有效地调控农业设施等 的小气候条件的方法和措施
5. 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
a. 作物产量形成的农业气象基础 b. 气候生产潜力理论
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及光温水生产潜力 c.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运动和高效利用途径 d. 边界层物质传输与能量转化过程
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CERES模型
四、气象及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历史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土圭仪测日影定节气, 开始有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西汉年初(公元前2世纪):二十四节气已能确定。 开始记载大旱、严寒、冰雹等特殊天气、气候现象
公元前,便可利用羽毛、木炭等的吸湿特性来进行空气湿度的测定。 在西方,则到了15世纪才用类似的方法来测定空气湿度。
2. 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农业气象预报与情报)
a. 农业气象灾害的情报、预报和警报 b. 动植物病虫害的有关预报 c. 产量与品质预报 d. 雨情、墒情和农情等情报
3. 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我国有各种各样的气候,气候资源非常丰富。 所谓气候资源为光能、热能、水分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这些资源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 通过分析和说明一个地区的气候资源的特点, 为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作物和品种的合理布局 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物蒸腾、光合和呼吸作用有关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 e. 全球气候变化模式及适应对策等
e. 全球气候变化模式及适应对策等 GCM(全球大气循环模型,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通过大气循环过程(以大气运动与热力学结构为基础)的模拟, 预测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 初始值:太阳辐射和海面温度
[实用参考]农业气象学.ppt
光周期学说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光―光合 作用关系分析,光能利用状况及提高途径分析。
本章难点:
光周期学说及其应用, 光―光合作用关系理论分析。
§1 光的生物学意义与植物的光学特性
一、光的生物学意义 二、植物的光学特性 三、光在群体中的分布
一、光的生物学意义 1、太阳辐射的重要性 ●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主要
层层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当然还包括漏射, 而被削弱,形成了一个较复杂的过程。
关于群体叶片对日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 能力,可归纳出以下四点看法。
(1)同一种农田的植被,对于不同波长的 辐射,其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2)同一种波长的辐射,不同作物、同一 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状况(包括品种、密度、 叶龄、叶形、叶片的颜色和含水量等等),其 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0
100 80 60 40 20 0 相对株高%
(油菜株高158厘米,小麦株高123厘米)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透光率来表征农田中 的透光情况。
透光率:所测高度处的照度与农田上方 照度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也称相 对照度。
● 农田中透光率的分布曲线与光强 的分布曲线完全一致,亦随深度迅速递 减,其递减率与叶片的铅直分布关系密 切。
● 光长,即光照时间的长短。 ● 光强,即光照的强弱。 ● 光质,即光谱组成的不同。
4、研究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合成的物质约占 其干重的90~95%; ● 太阳辐射能投射到植物体上真正为植物所 利用进行光合作用部分却很少。光能利用率低。 因此,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 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当然也是农业气象学的 主要任务之一。
第二章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主要特性 §2 光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 §3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4 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 §5 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实习1:作物光能利用率的计算及分析
本章难点:
光周期学说及其应用, 光―光合作用关系理论分析。
§1 光的生物学意义与植物的光学特性
一、光的生物学意义 二、植物的光学特性 三、光在群体中的分布
一、光的生物学意义 1、太阳辐射的重要性 ●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主要
层层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当然还包括漏射, 而被削弱,形成了一个较复杂的过程。
关于群体叶片对日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 能力,可归纳出以下四点看法。
(1)同一种农田的植被,对于不同波长的 辐射,其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2)同一种波长的辐射,不同作物、同一 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状况(包括品种、密度、 叶龄、叶形、叶片的颜色和含水量等等),其 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0
100 80 60 40 20 0 相对株高%
(油菜株高158厘米,小麦株高123厘米)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透光率来表征农田中 的透光情况。
透光率:所测高度处的照度与农田上方 照度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也称相 对照度。
● 农田中透光率的分布曲线与光强 的分布曲线完全一致,亦随深度迅速递 减,其递减率与叶片的铅直分布关系密 切。
● 光长,即光照时间的长短。 ● 光强,即光照的强弱。 ● 光质,即光谱组成的不同。
4、研究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合成的物质约占 其干重的90~95%; ● 太阳辐射能投射到植物体上真正为植物所 利用进行光合作用部分却很少。光能利用率低。 因此,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 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当然也是农业气象学的 主要任务之一。
第二章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主要特性 §2 光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 §3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4 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 §5 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实习1:作物光能利用率的计算及分析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PPT精品文档64页
种田无定例, 全靠看天气。 立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芒种大家乐, 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贲割地, 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天, 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 冬至数九天。 小寒买办忙, 大寒要过年。
第一章 太阳辐射与农业
日地关系 辐射太阳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第一节 节气、季节及日照时间
一、昼夜及四季的形成
(一)日地关系 近日点:1月3日左右,相距1.45×108km;远日点: 7月4日左右,相距1.55×108km,日地平均距离为1.50×108km。
地球公转一周,需365d 5h 48min 46s,即为一年。在地球公 转轨道上,每隔15度划定一个位置,并定为一个“节气”名称, 全年分成24个节气。
两气, 前一气为“节气”,后一气为“中气”,后人把“节
气”和 “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表示昼夜长短的转折日。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温度的高低。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表示降水的季节。 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水汽凝结状况和温度下降过程。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为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
(三)昼长的变化规律 相同纬度,昼长冬短夏长,春秋介于二者之间。
夏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加长,冬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缩短, 春、秋分则不随纬度升高而变。
二、可照时数、实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
可照时数(昼长)
定义: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
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 《齐民要术》(北魏) “伎儿鸟春来则种禾,秋去则种麦。”
—— 《宋本太平寰宇记》(宋)
23
● 农田小气候利用与改良技术 “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
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 宜稼。”
—— 《氾胜之书》(西汉)
24
●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
复制
物
酶的作用
激素的作用
土热
水
气
壤
离子的运动
过程
辐射的吸收、 热量、水汽、 二氧化碳的 交换
பைடு நூலகம்生长发育形成产量
水分、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的摄取
状态
辐射体系 温度 湿度 风 二氧化碳浓度
系统的大小与形成 水分状况 色素、酶、激素代
谢等水平
温度 水量和水势 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微生物数量与活动 营养物质含量等
● 作物气象 ● 林业气象 ● 畜牧气象 ● 渔业气象
………
20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 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 未来农业气象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任务 ● 农业气象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1、记载中国古代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与 知识的古籍主要有:
《吕氏春秋》(战国) 《氾胜之书》(西汉) 《齐民要术》(北魏) 《农书》(宋、元) 《农政全书》(明) 《二十四节气》 • • • • • •
22
2、具体例子: ● 农时、节令、授时、农候占验 “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 情返道,劳而无获。”
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 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 《宋本太平寰宇记》(宋)
23
● 农田小气候利用与改良技术 “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
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 宜稼。”
—— 《氾胜之书》(西汉)
24
●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
复制
物
酶的作用
激素的作用
土热
水
气
壤
离子的运动
过程
辐射的吸收、 热量、水汽、 二氧化碳的 交换
பைடு நூலகம்生长发育形成产量
水分、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的摄取
状态
辐射体系 温度 湿度 风 二氧化碳浓度
系统的大小与形成 水分状况 色素、酶、激素代
谢等水平
温度 水量和水势 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微生物数量与活动 营养物质含量等
● 作物气象 ● 林业气象 ● 畜牧气象 ● 渔业气象
………
20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 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 未来农业气象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任务 ● 农业气象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1、记载中国古代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与 知识的古籍主要有:
《吕氏春秋》(战国) 《氾胜之书》(西汉) 《齐民要术》(北魏) 《农书》(宋、元) 《农政全书》(明) 《二十四节气》 • • • • • •
22
2、具体例子: ● 农时、节令、授时、农候占验 “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 情返道,劳而无获。”
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 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农业气象-绪论分解PPT课件
1998年洪水,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 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之一; 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 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 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 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雪、冰雹等(mm)。降水量表示降雨/雪的多少。
降水量的划分(雨量等级为24h的降水量mm):
日降水量≤0.1mm微量(雨),
0.1~9.9mm为小雨, 日降水量≤2.4mm小雪,
10.0~24.9mm中雨,
2.5~5.0mm中雪,
25.0~49.9mm大雨
>5mm大雪。
50.0~99.9mm为暴雨,
受“天鹅”影响,27日08时至28日08时,黑龙江中东部、吉林大部、 辽宁东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有6~8级,阵风9~10级的大 风。 27日至28日,黑龙江中东部、吉林大部、辽宁北部等地有中到 大雨,其中,吉林中部、黑龙江东南部的局部地区有暴雨(日雨量 50~90毫米)。
4
5
6
7
8
9
13
14
15
16
17
农业气象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 太阳辐射 第二章 温度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四章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第五章 风与乱流 第六章 天气 第七章 我国几种主要的农业天气灾害其预防 第八章 气候通论
18
重点
1、掌握最基本的几个概念:气象与气象 学;气候与气候学;天气与天气学。
河南大饥荒发生在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 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据 估计,3000余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余万人饿死,另有300余万人 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 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
《农业气象学》课件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探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抗逆品种、改进农业管理等。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开发与农业气象相关的保险产品,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收益。
农业气象保险产品创新
智能化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
气候定义与特征
天气系统类型
气候分类与区划
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根据气候特征,可将全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如温带、热带、亚热带等。
03
02
01
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影响,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总结词
分析该地区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的农业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如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病虫害加重等。为了应对这些影响,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农业气候区划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各地区的农业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气候区划的意义
农业气候区划有助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
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包括气象观测、气候分析和区划指标确定等步骤,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探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抗逆品种、改进农业管理等。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开发与农业气象相关的保险产品,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收益。
农业气象保险产品创新
智能化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
气候定义与特征
天气系统类型
气候分类与区划
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根据气候特征,可将全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如温带、热带、亚热带等。
03
02
01
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影响,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总结词
分析该地区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的农业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如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病虫害加重等。为了应对这些影响,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农业气候区划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各地区的农业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气候区划的意义
农业气候区划有助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
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包括气象观测、气候分析和区划指标确定等步骤,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课件 PPT
● 作物气象 ● 林业气象 ● 畜牧气象 ● 渔业气象
………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 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 未来农业气象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任务 ● 农业气象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物
酶的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激素的作用
土热
水
气
壤
离子的运动
过程
辐射的吸收、 热量、水汽、 二氧化碳的 交换
生长发育形成产量
水分、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的摄取
状态
辐射体系 温度 湿度 风 二氧化碳浓度
系统的大小与形成 水分状况 色素、酶、激素代
谢等水平
温度 水量和水势 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微生物数量与活动 营养物质含量等
§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煴音yún,意思是没有火焰的暗火。
—— 《齐民要术》(北魏)
二、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中国的近代气象观测于19世纪中叶开始由西方国家在 沿海陆续兴建,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兴办气象站。1912年 直隶农事试验总场设立了农业测候所。1922年竺可桢发表 “气象与农业之关系”一文,成为中国农业气象学的奠基 人。30年代40年代蒋丙然、涂长望等我国气象学家陆续发 表了一批农业气象论文,编写出版了《农业气象学》教材。 但总的看,由于长期战乱,中国农业气象事业基本处于停 顿状态。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1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 §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本章重点
● 农业与气象的关系 ●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 ●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
………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 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 未来农业气象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任务 ● 农业气象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物
酶的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激素的作用
土热
水
气
壤
离子的运动
过程
辐射的吸收、 热量、水汽、 二氧化碳的 交换
生长发育形成产量
水分、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的摄取
状态
辐射体系 温度 湿度 风 二氧化碳浓度
系统的大小与形成 水分状况 色素、酶、激素代
谢等水平
温度 水量和水势 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微生物数量与活动 营养物质含量等
§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煴音yún,意思是没有火焰的暗火。
—— 《齐民要术》(北魏)
二、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中国的近代气象观测于19世纪中叶开始由西方国家在 沿海陆续兴建,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兴办气象站。1912年 直隶农事试验总场设立了农业测候所。1922年竺可桢发表 “气象与农业之关系”一文,成为中国农业气象学的奠基 人。30年代40年代蒋丙然、涂长望等我国气象学家陆续发 表了一批农业气象论文,编写出版了《农业气象学》教材。 但总的看,由于长期战乱,中国农业气象事业基本处于停 顿状态。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1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 §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本章重点
● 农业与气象的关系 ●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 ●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
农业气象学 PPT
式中,A—为有效积温, 为有效温度
作物种类 水稻 冬小麦 玉米 高粱 谷子 棉花 大豆 马铃薯
早熟型 2400-2500 2100-2400 2200-2400 1700-1800 2600-2900 1000
中熟型 2800-3200 1600-2400 2500-2700 2500-2700 2200-2400 3400-3600 2500 1400
(1)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 的日平均温度(ti)称为活动温度作物在某 时期内的活动温度的总和为活动积温。
式中。Y-为活动积温,B-为生物学下限温度, ti>B-为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即活 动温度为该生育期始日至终日(1-n)之和
(2)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 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 温度作物在某时期内的有效温 度的总和为有效积温。
最高温度
30-32 40-44 40-42 35-40
水稻主要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 (℃)
生育期 最低温度 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种子发芽期 苗期 分蘖期
10-12 12-15 15-16
240-42
抽穗成熟期
15-20
25-30
40
三.农业界限温度
对农业生产有指示或临界意义的温度, 称为农业界限温度或农业指标温度。 该温度出现的日期持续日数和持续时 期中积温的多少,对一个地方的作物 布局,耕作制度,品种搭配和李节安 排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标意义。 农业气象工作中,重要的界限温度有 0℃,5℃,10℃和15℃等。
一、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土壤温度是植物重要生活因子之 一。它直接影响着种子的发芽, 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活动:同时, 还有力地制约着有机物质的腐烂 和分解过程,各种盐类的溶解度 以及地下害虫的发生发展,从而 间接地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35
空气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00 相对速率
光合作用
0.75
作物生长
呼吸作用
0.50
0.25
0.00 0
10
பைடு நூலகம்
20
30 40 温度℃
图 植物生长—温度曲线
空气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作物的生长,是有机物质的积累是在连续的、同时 进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形成的。 即随着温度的升 高,作物的生命过程最初是加快的。当温度超过一定界 限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减弱下来。当温度更高时, 作用就停止了。也就是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他 们各自的最低、最适和最高的温度。
这种反应在植物的花芽形成期最为敏感, 是植物内部节奏生物钟的一种表现,是由系统 发育所决定的,它是植物利用对光长的测量而 控制植物生理反应的现象。
根据光长影响植物开花情况对植物的分类
(1)长日性植物。是指只有在光照长度超过 一定临界值(临界光长)时开花,否则即停留在 营养生长状态的植物。例如麦类、豌豆、亚麻、 油菜、胡萝卜等原产于高纬度地区的作物。
(5)毛管断裂含水量 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由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和土
壤的蒸发作用,其数量不断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 度时,其连续状态断裂,从而停止了毛管悬着水的 运动,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
毛管断裂含水量可视为土壤水分对作物有效性 的一个转折点。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可 以此作为灌水的下限指标。
土壤水分常数 1、定义 土壤中水分从受一种力的作用转到受另一种力 的作用时的土壤水分含量。 2、常用的土壤水分常数 (1)吸湿系数(最大吸湿量) 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吸湿系数以下的土壤水被土粒牢固吸持,不能 被植物吸收利用。
(2)凋萎系数(凋萎含水量、凋萎湿度) 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 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凋萎系数是作物可利用水量的下限,约为最大 吸湿量的1.5~2.0倍(p=1520 kPa)。 不同质地的土壤,凋萎湿度有明显差异,即随 着土壤砂性增加而减小,随着土壤粘性增加而增加。
第一章 绪论
1.2 农业气象
(1)太阳辐射与农作物 (2)热量条件与农作物 (3)水分条件与农作物
(4)二氧化碳与农作物
第一章 绪论
(1)光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植物产生影响: ● 光长,即光照时间的长短。 ● 光强,即光照的强弱。 ● 光质,即光谱组成的不同。
日照长度和光照长度 ● 日照长度。是指一地每天从日出到日落
1000
1700~ 1800
2100~ 2400
2300~ 2600
2600~ 3100
中熟型 1400 2200~2400 2500~2700 2800~3500 3200~3600
晚熟型 1800 2400~ 2600
>3000
3500~ 4100
4000
低温危害
(1)冷害 冷害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在 0℃
膜状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它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膜状水,约为最大吸湿 量的2~4倍。
(4)田间持水量(土壤最小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是在不受地下水影响的自然条件
下所能保持的土壤水分的最大数量指标。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中对植物有效水分的上限
和计算灌水定额的依据。
(6)毛管蓄水量(最大毛管水量) 土壤毛管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 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上升水。 毛管蓄水量比田间持水量高1/4~1/3左右。
(7)全蓄水量(全持水量、土壤饱和含水量) 土壤所有孔隙全部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 全蓄水量的数值主要取决于土壤孔隙度。
土壤水分常数及其有效性 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常数不同,主要决定于土 壤质地及结构。 土壤有效水分含量 = 土壤贮水量- 凋萎湿度时的土壤贮水量
(2)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 ● 估计值 光合有效辐射约占太阳总辐射的50%。 ● 求算方法 a.进行严格的对比观测; b.以点推面,通过气候学计算来求取。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下列简便公式来估算 光合有效辐射:
Q0.43S00.57D前苏联 Q0.41S50.56D中国华北
(2)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主要方式
水分过多的危害-洪水、涝害和湿害 1)洪水是大雨、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水泛滥, 淹没农田,毁坏农舍和农业设施的灾害; 2)涝害是雨量过大或过于集中,造成农田积水而使 作物受到危害; 3)湿害是连阴雨实践过长或洪水、涝害之后排水不 良引起的,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 因缺氧而受到危害。
干热风 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指引起作物大量 蒸腾的高温、低湿、较大风速的综合气象现象。 干热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枯 熟型、旱风型。
(4)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
植物吸收利用CO2的状况,与周围空气 的CO2浓度有关。即浓度不同,CO2向叶内扩散 量不同,则光合速率不同。
a、CO2饱和点 在辐射能充分满足的条件下,植物光合 速率不再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时的CO2浓度 称为CO2饱和点。
b、CO2补偿点 植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 的CO2达到平衡时,环境中的CO2浓度称补偿点。 ● CO2补偿点时的光合速率等于零。 ● CO2补偿点是了解和衡量作物光合作用与 呼吸作用关系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所以低CO2 补偿点往往可以作为作物高光合效率的指标。
作物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都有三个基本 点温度,即三基点温度。
● 最低(下限)温度 ● 最适温度 ● 最高(上限)温度 对于作物的生长,在最适温度下生长迅速而 良好,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但是 仍然能够维持生命而不受害。
致受最最最受致
死害低适高害死 低低温温温高高 温温度度度温温
三基点 五基点
以上,有时甚至在20℃左右的条件下对农作物 产生的危害。 根据农作物受害情况可将冷害 分成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冷害。
(2)寒害 寒害是指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作物在 冬季遭受0℃以上(有时稍低于0℃)的低温 危害的现象。危害的作物有橡胶、椰子、咖啡、 可可、胡椒和剑麻等。 根据寒害发生的天气条件,可将其分为 平流型、辐射型和混合型寒害。
根据冻害发生的天气条件可以将其分为冬 季严寒型、入冬剧烈降温型和早春融冻型。
高温危害 温度过高的危害,即高温危害。 一般意义上的高温危害,指农业生物因高温 出现超过其生长发育甚至生命活动的上限温度而 导致伤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3)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物理形态:固态、气态、液态 按土壤中某种吸力对水分的吸持和对水分 性质的影响分为:紧束缚水、松束缚水、 毛管水 和 重力水
表 不同作物的凋萎湿度(南京,%) —————————————————————— 作物名称 冬小麦 棉 花 向日葵 玉 米 大 豆 —————————————————————— 凋萎湿度 6.99 7.36 8.41 9.41 9.32 ——————————————————————
(3)最大分子持水量
七基点温度
温度
图2 作物三、五或七基点温度范围示意图
● 几种主要作物的三基点温度
作物 牧草 小麦 油菜 玉米 水稻 棉花
最低温度 3~4
3 ~ 4.5 4~5 8 ~ 10 10 ~ 12 13 ~ 15
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26
30
20 ~ 22 20 ~ 25 30 ~ 32 30 ~ 32
30 ~ 32 30 ~ 32 40 ~ 44 36 ~ 38
农田上CO2浓度的垂直变化:
晴朗无风天气下,近地层CO2浓度呈现 明显的昼低夜高的变化规律,夏季尤为突出。
白天,群体是CO2的汇而大气是CO2的源,这时 CO2由大气向群体中输送,这种CO2浓度随高度 而递增的分布型称之为光合型;夜间,群体是
CO2的源而大气是CO2的汇,这时,CO2由群体向 大气输送,这种CO2浓度随高度而递减的分布型 称之为呼吸型;而在傍晚、清晨相互转化。
积温学说:
● 在其他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物 的发育起着主导作用。
● 作物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而根据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在高温季节完成的发育期还存 在有上限问题。
● 作物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需要一定积温。。
● 几种主要作物所需10℃以上活动积温
作物 马铃薯 谷子 玉米 水稻 棉花
早熟型
蒸散即植物叶面蒸发(蒸腾)和棵间土壤 蒸发之和。蒸散是植物失水的主要方式。
估算作物的蒸散可确定作物的需水量 。于制定灌 水计划,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提高灌溉效益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分过少的危害-干旱 干旱是指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使农作物体内水分发生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可见光(光合有效辐射)对植物的影响
(1)光合有效辐射的概念 ● 生理辐射 决定着最重要的植物生理过程(包括光合
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它植物生理 现象)的光谱区称之为辐射的生理有效区,或 称为生理辐射。
● 光合有效辐射 使得光合作用进行的光谱区辐射,称之为 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 ● 光合有效辐射的波长范围 光合有效辐射的波段大体与可见光(400 ~760nm)范围一致,即400~700nm(欧美) 或380~710nm(俄)。
之间的日照时数,是一种在一定地区各年之间 比较稳定的气候要素。
● 光照长度。它和日照长度不同,它包括 日照长度及只有漫射光的多云、阴天时段和 曙暮光时段。
第一章 绪论
● 光周期现象 白天光照和夜晚黑暗的交替及其持续时间对
植物的开花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光周 期现象。
● 光周期现象实质上是指植物的生长发育 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
(2)短日性植物。是指只有在光照长度短于 一定临界值时开花的植物。如水稻、玉米、棉花 等原产于低纬度地区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