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宗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宗教
一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
⏹道教的内涵:
1.以老子之“道”为最高信仰、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的中国本土宗教。
2.道教教团组织的正式创立于东汉后期,创教人为张道陵天师。
3.教义:老子的《道德经》,倡导尊道贵德、抱朴守真、清静无为
⏹“道”的内涵:
1.无形无象,是孕育天地万物的本源。
2.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
⏹宗教的内涵:
1.有特定的宗教教义,
2.有宗教的创始人,以及膜拜的对象
3.有宗教的教职制度和社会组织
(一)道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东汉中后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为道教产生提供了土壤。
2.汉代统治思想的宗教化,也为道教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董仲舒的宗天神学与谶纬之学
黄老学派
⏹“黄”,指的是传说中的黄帝,“老”,指的是春秋末期的老子;
⏹它是在先秦时期的一个道家派别,尊黄帝、老聃为本学派的创始人,以“黄老之言”
为学派的指导思想。
⏹既讲道德,又主刑名;既崇尚无为,又推崇法治,带有很明显的道法结合的性质。
谶纬之学
⏹“谶”是由巫师、方士编造的,所谓传达天意,预示吉凶的政治预言,
⏹纬,就是纬书,以附会儒家经典,来预言人事吉凶为内容
⏹“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二)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
1.道家思想
2.原始崇拜,周代形成了一个由天神、人鬼、地祗组合成的神灵系统
3.神仙信仰
如“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又如“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再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风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方仙道”:把神仙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相融合
⏹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燕齐列国的上层社会
此外,道教还汲取了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受到易经和墨家学说的影响;佛教比较完备的教理教义、组织形式和修持方法,也为道教提供了一个效法的样板。杂而多端
(三)古代道教的发展历程
1.创立期:东汉
2.发展期:魏晋南北朝
3.兴盛期:隋唐时期
4.融合期:宋元时期
5.衰落时期:明清。
发展期:魏晋南北朝
⏹葛洪《抱朴子》:
1.对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思想作了一个系统的总结,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的主张,把道教的神仙方术和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建立了一套长生成仙的理论体系。
2.意义:让道教的神仙信仰理论化,为上层化的士族贵族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在道教
开创期时期最重要的一本理论著作。
成果
1.形成了按照教阶组织的道教集团,
2.开始使用道教这两个字作为统一称号。
3.萧梁时期,陶宏景给道教的神灵系统确定了等级
4.至此,道教终于成为可以和儒家、佛教相提并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教派。
兴盛期:隋唐时期
⏹李氏王朝对道教格外青睐,相信因为太上老君(李聃)和自己同姓李,肯定会念及同宗
之谊而对李氏天下格外照顾。所以唐高祖李渊认老子为宗祖。
⏹兴盛的表现:
1.道教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道士人数大增
2.道教组织更为强大,道观遍布全国,规模越来越大。
3.出现大批优秀的学者,成玄英、王玄览和司马承桢
4.产生了很有影响力的一批道教经典,比如《玄纲论》、《坐忘论》等,还诞生了道教史上
第一部典籍总汇──《道藏》
5.内丹道教的崛起
外丹修炼:指用炉鼎烧炼金石,配制成药饵,做成长生不死的金丹
内丹修炼:在人体内炼成的长生不死药,按道教的说法即,以人身作炉鼎,以精、气为药物,神为驭能,经一定的炼养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致某种有形之物结于丹田而成内丹
金丹:
1.“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2.内丹派的创始人魏伯阳
大还丹:
1.汞,硫化汞,朱砂,丹砂
2.从红色变成白色,然后又从白重新变回红,——回到了“丹”色
融合期:宋元时期
正规化的管理
1.提高道士的素质;寄褐
2.对道观数量和规模的控制
3.限制皇室内部的道教活动次数
宋代儒家理学兴起,刺激了道教义理的深入发展
1.北宋张伯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道教的内丹学,由他所开创的内丹道被称为「南宗」
2.由王重阳开创的全真内丹道经,被称为「北宗」;
全真教
1.强调了“三教合一”、三教同源,不单要学习道教经典,也要学习佛教的《般若心经》
和儒家的《孝经》
2.修正了一些道教的传统理论,“明心见性”
南宋新教派:
1.南方:净明道、清微道和天师道
2.北方:太一道、真大道和全真道
3.元代以后,融合了各派以后的天师道统称为正一派,形成了正一道与全真道两大派别
邱处机:“那道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全身罩满了白雪,背上斜插一柄长剑,剑把上黄色丝条在风中左右飞扬,风雪满天,大步独行,实在气概非凡。
《老子化胡经》
1.老子出了函关后,到了西域诸国,特别是在天竺国,化身为佛,为当地的老百姓说
道讲法,写下来的讲义,就是佛经
2.元代的佛道辩论会;元宪宗蒙哥,大法师八思巴
明清时期,道教的发展趋向停滞和衰落
1.明清统治者不再崇信和大力扶持道教,而是加强了对它的控制和防范
2.新教派:明代张三丰开创的武当道、陆西星开创的内丹道东派和清代的李涵虚开创
的内丹道西派
发展:1、对道教典籍进行了整理、搜集和出版,在明代刊刻了《正统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等
2、道教在宋元时期已发展到最高峰,很难再有新的创造
道教文化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1.在散文方面,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赋体散文,都曾在道书中得到运用,葛洪的
《抱朴子》,陶弘景的《真诰》
2.诗词方面,道士们创作了大量的游仙诗、咒语诗等等
3.在戏曲方面,以塑造神仙和道教人物形象为题材的道教戏曲,在元、明戏文、杂剧
中占有很大比重
道教戏曲的内容:
1.八仙怎么度脱凡人出家修道的戏曲,又叫做八仙度脱剧
2.其它道教神仙的戏曲
3.道士得道升仙的戏曲
八仙度脱剧在元代最为兴盛的原因
1.元代统治者推崇全真教密不可分
2.元代一大批才华横溢,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全身心的投入杂剧创作之中。
八仙:
1.明代固定下来
2.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汉钟离、铁拐李
3.分别对应:男、女、老、少、富、贵、贫、贱
八仙度脱剧主旨:1、宣扬道教神仙思想,劝诱世人皈依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
2、在宣扬道教神仙思想的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人生的种种苦难和无奈,揭示了世俗百
姓皈依神仙世界的社会根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马致远的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吕岩“炼金丹,无为老祖说妙玄,先锁心猿
合意马,日月光中采精源,铅汞两家同一处,二八相合炼先天,还丹理,几个全超凡人圣透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