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习俗诗句一

合集下载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及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及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及风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于农历九月初九庆祝。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怀念和敬重老人,感激岁月的恩赐。

以下是一些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和相关的风俗。

1. 诗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这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岁时杂笔·重阳日与知韩处士见惠神寺题匾》一文。

这句表达了重阳节循环而至、岁岁相重的寓意,以及重阳节举国同庆的喜悦心情。

- 「重阳犹及,晴日还晖。

」这句诗出自明代文学家谢薖的《重阳犹至,若差谁晤录》。

这句诗描绘了重阳节的晴朗阳光和温暖气氛。

- 「野田黄花开遍,行人远望伤情。

」这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郭震的《重阳席上遥记家人》。

这句诗描绘了重阳节野田间金黄的花海和遥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2. 风俗:- 登高望远:重阳节当天,人们常爬山登高,特别是登高望远的习俗。

这是为了祈求身体健康、平安吉祥,同时也代表着欢度晚年、追求精神上的高度。

- 赏菊观花: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会去花园、公园或者自家院子里赏菊,品味花朵的美丽与芬芳。

- 避邪驱疫:有些地方有驱邪的习俗,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把艾草挂在门上或者佩戴艾草以避邪驱疫。

这源自古人对于传染疾病的忌讳和对辟邪的传统信仰。

- 佩戴菊花:人们还会佩戴菊花作为饰物,表示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的敬重与喜爱。

重阳节寄托着人们对老人的敬重和深情,也是族谱承继的重要节点。

在这个节日里,家人们会一起拜谒先辈,祭祖表达记念和思念之情。

总结起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和风俗丰富多样,既表达了人们对岁月的敬重和感恩,又呼唤着希望和浪漫的情怀。

无论是登高望远、赏菊观花还是驱邪佩菊,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健康幸福的祈愿。

重阳节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家庭团聚、情感交流的重要时刻。

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

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

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来历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的来历其二: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

在古代,蒙昧的古人对火总有莫名的恐惧,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并认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句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个节日一直都被流传下来。

下面店铺精心整理了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句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蜀中九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现重阳节习俗的古诗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重阳节的风俗古诗

重阳节的风俗古诗

重阳节的风俗古诗关于重阳节的风俗古诗(精选65首)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风俗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阳节的风俗古诗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6.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7.醉花荫(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8.沉醉东风重九(元)关汉卿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9.九日(明)文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0.九日应制得欢字李峤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11.九日言怀令狐楚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

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12.九日得新字孟浩然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全称为重阳节、重阳日,又称敬老节、老人节、祭祖节、踏秋节、登高祭等,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日。

这一节日始于唐朝,源于道家的重阳思想,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以下是一些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意思是说,在异地他倍感思念家乡的亲人,在佳节更是如此。

而“九”是极阳之数,故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重阳节。

此外,古人认为这一天喝菊花酒、赏菊花能散邪消瘀,预防疾病,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在此日会登高祭祖、赏菊花、饮菊花酒,以此来表达对家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登高远眺。

重阳节是秋季的节日,因此登高远眺景色、踏秋赏菊是这一节日的传统活动之一。

有人说登高是要越过灾难、排除疾病的意思,也有人说登高是表达对家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2、赏菊饮酒。

重阳节是喝菊花酒的好时节。

喝菊花酒有散邪消瘀的功效,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个日子里品尝一下鲜花做成的美酒。

3、祭祖祈福。

这一天也是祭祀祖先的好日子,因此不少人还会在这一天大扫除、祭祀祖先,为祖先祈福。

4、赛龙舟。

有一些地方也会在这一天举行赛龙舟的活动,让人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重阳节与“敬老节”在我国,重阳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含义,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敬老节”。

当天,子女们会在社区组织的活动中表演节目、为老人送礼品、为老人干家务等,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敬老节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

有一些地方的敬老节是在重阳节那天,有的地方是庆祝老人生日那天,还有一些地方则是在国际老人节那天。

不过,无论是哪一天,我们应该都应该向老人表达敬意、关爱和感激,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总之,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着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登高远眺、赏菊饮酒、祭祖祈福,也可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登高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为了迎接秋天的到来,纷纷登高观景、赏菊、插茱萸、喝菊花酒等,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重阳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诗人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节日和习俗的深情款款。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重阳节诗句和习俗。

诗句:1. “九日登高远,明朝值重阳。

” -- 王之涣2. “重阳已过,行人去尽,山远云浮,宿雪苍苍。

” -- 陆游3. “独向寒空,满目重阳,横空千里,独立江南。

” -- 杨万里4. “重阳又重登,何处最高楼?曾见红颜百一日,诗成两度秋。

” --赵师青5. “重阳节至陵云飞,古坟新燕尽成堆。

懒达寻香创艳句,任怀无已几多才。

” -- 何景明习俗:1. 登高望远:重阳节正值秋天的金风送爽,人们纷纷选择登高观赏秋色,远离尘嚣,亲近大自然。

登上高山或临河高台,远眺山水风光,体验自然的魅力。

2. 赏菊插茱萸: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重阳节时欣赏菊花,不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还可品味到菊花的芬芳。

此外,人们会佩戴茱萸,以驱邪避灾,祈求平安与健康。

3. 喝菊花酒:重阳节人们还喜欢饮用菊花酒,用花瓣泡制的酒有清爽的口感,菊花的芬芳也为酒增添了香气。

在与亲朋好友共饮时,人们可以畅谈家常,增进感情。

4. 赏月、吃糕点:重阳节也是观赏明月的好时机。

人们在重阳夜里常常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食用各式糕点,共度一个欢快的夜晚,表达团聚和快乐的心情。

重阳节诗句和习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寓意,深受人们喜爱。

它们通过文字和行动将节日的美好传达出来,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的愉悦,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每逢重阳佳节,让我们一起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放飞心情,与亲友共度一个美好的日子。

关于重阳节风俗的诗句

关于重阳节风俗的诗句

关于重阳节风俗的诗句一、登高相关诗句-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解析:此诗写重阳节登高插茱萸是当时的风俗。

诗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遍插茱萸会发现少了自己一人,以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这一诗句也侧面反映出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活动。

- 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解析:杜甫在重阳节独自登高,看到萧瑟的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感慨。

“独登台”点明了登高这一重阳节的习俗,同时诗中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景象,如“风急天高”“无边落木”等,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

二、插茱萸相关诗句- 诗句:“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 解析:诗中描绘了人们在重阳节把茱萸插在鬓边,认为这样有助于长寿的习俗。

同时通过“舞作愁”又表达出一种别样的情绪。

- 诗句:“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 解析:这里提到了年少之人插茱萸的习俗,诗人以一种略带感慨的口吻,表达自己不再年少,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插茱萸的心境。

三、赏菊、饮菊花酒相关诗句- 诗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解析: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菊花酒,但提到了重阳节饮酒的风俗。

在重阳节,饮菊花酒是常见的习俗,菊花酒被认为有延年益寿等功效。

- 诗句:“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 解析:虽然不是专门写重阳节,但秋菊与饮酒联系起来,反映出赏菊饮酒的文化内涵。

在重阳节时赏菊、饮菊花酒是传统风俗,菊花在重阳节文化中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象征着高洁等品质。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源于古代《易经》中的“重阳卦”,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吉祥日子。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祭祖、登高、赏菊等活动,同时也会吟诗吟赋,抒发对秋季和生命的感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

一、关于重阳节的诗句诗歌一直被认为是表达情感、抒发心声的艺术形式,以下是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优美诗句:1. “日午山川黄叶尽,秋风楼阁白云孤。

”——唐代杜牧的《重阳日》2. “浊酒烹鲈鱼,细酣爱古书。

”——宋代陆游的《九日闲居》3. “重阳红叶斗霜天,园中巧植菊花艳。

”——明代吴承恩的《重阳》4.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白蘋洲。

”——元代杨万里的《临江仙·满地尽银汉》这些诗句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和气氛,寄托了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使人们更能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二、关于重阳节的习俗1. 登高览秋重阳节正值秋天,天高气爽,人们会纷纷登高远望,欣赏秋景。

登高的活动除了锻炼身体、放松心情,还能体验大自然的壮丽和宇宙的无垠。

2. 祭祖扫墓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日,人们会回到家乡,祭拜自己的祖先。

整理墓地、上香、祭奠等仪式,是人们表达对祖辈的敬意、怀念和祝福的方式。

3. 赏菊重阳节又被称为“菊花节”,人们会前往花坛、公园等地,欣赏菊花的盛开。

赏菊不仅是对秋天的致敬,也是对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赞美。

4. 饮菊花酒重阳节时,人们会采摘新鲜的菊花,用清酒泡制而成的菊花酒。

饮用菊花酒有助于祛寒固元、健脾温胃,被视为保持健康、祛除疾病的丹药。

5. 吃重阳糕重阳节是重阳糕的传统食品,它是用糯米、莲蓉、红枣等原料制作而成。

重阳糕寓意着幸福和团圆,除了作为食品,还常用作馈赠亲朋好友和乡邻的礼物。

总之,重阳节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节日,人们用诗词歌颂这个节日,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

通过习俗的举办,人们与亲友团聚、感恩祭祖,增强了情感交流和传统价值的传承。

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中,让我们共同继承并弘扬重阳节的习俗,感受其中的快乐和温暖。

描写重阳节风俗的诗句

描写重阳节风俗的诗句

描写重阳节风俗的诗句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1、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2、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3、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4、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

——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5、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6、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7、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8、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9、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

——潘希白《大有·九日》10、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徐灿《菩萨蛮·秋闺》11、一年好景是重阳,萸紫樨红菊更黄。

——项安世《大人生朝六首容孙》12、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13、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14、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李郢《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15、自摘霜葱宜荐俎。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16、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杜甫《九日寄岑参》17、绮罗丛里胜登临。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18、向来佳节都如梦,不谓衰年剩此身。

——方回《九日有感再书》19、故园新过重阳节,黄菊满篱应未凋。

——刘沧《送李休秀才归岭中》20、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21、深谢栽培与知赏,但惭终岁待重阳。

——李山甫《刘员外寄移菊》22、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

——王逊《西夏重阳》23、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重阳节古诗诗书情

重阳节古诗诗书情

重阳节古诗诗书情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常常被用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些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诗书情,感受古人对于这个节日的深深眷恋。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踏秋节”,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习俗和文化传统。

这个节日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在中国古诗中,重阳节往往作为一个主题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和美妙的情感表达。

一、怀古古诗1. 《重阳》 - 杜牧重阳节当日,欢乐满人间。

佳人傅粉粉,越舞韶华颜。

云锦荐金屋,彩带流芳天。

莫论功名处,除却万里山。

杜牧在这首《重阳》中,以咏怀的方式表达了对重阳节的喜庆之情。

他描绘了当日人们欢聚一堂,女子穿着华美的服饰,在室内起舞。

锦缎与彩带,装点得富丽堂皇,无忧无虑地度过这个节日。

他在最后一句以“莫论功名处,除却万里山”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不重视,将心灵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2. 《重阳日》 - 王之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娇子竞折腰。

惜秋风、落叶满空庭,故园漫忆杨柳低。

阳台竹烟横远岫,晚云犹似度西斜。

渐阑风细树参差,寒鸦万点愁听尽。

王之涣的这首《重阳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惜秋风、落叶满空庭”以及“阳台竹烟横远岫,晚云犹似度西斜”等景象,勾勒出一个寂寞而忧愁的画面,将对故乡的思念与重阳节的寂寥之感相融合。

二、诗书情感古诗诗书情不仅仅表达了对于重阳节的喜悦和思念之情,还融入了作者对于人生以及自然的独特感悟。

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代表着岁月的流转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生如诗,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与情感。

古诗以其朴实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将情感凝聚成文字,流传至今。

在赏析古诗时,我们既可以欣赏其中的美学价值,也可以体味其中抒发的情感。

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品味古人的诗词佳作,感受他们留给我们的情感寄托。

诗书情,让我们了解到古人在这个节日里是如何度过的,他们用怀旧的情怀、思念的心情把握节日的氛围。

重阳节的诗句及节日风俗

重阳节的诗句及节日风俗

重阳节的诗句及节日风俗重阳节,又称为重阳节、踏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以欢庆、祈福、祭祖为主要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念诗赋词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并探讨这个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

重阳节的诗句:1. "寒菊已开香满园,共贺重阳庆佳垣。

金秋送暖情深意,重阳省亲重要论。

"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在重阳节感受到的温馨与情感,将节日与亲人团聚联系在一起。

2. "金风送秋雁,霜华满禾苗。

天高云淡,枫叶红于二月花。

"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庆祝。

3. "九重宝塔云遮断,千尺松柏上青山。

重阳一日登高处,万里晴空一鸟还。

" 这首诗将重阳节与登高赏景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们登高寻觅快乐与自由的愿望。

重阳节的风俗:1. 登高祈福:重阳节当天,人们会选择到山上、高地、河岸等地方登高,以象征着追求进步、追求喜悦和摆脱困境。

在登高途中,大家可以观赏秋日的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欣赏丰收的喜悦。

2.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

这种糕点由糯米粉制成,中间夹有红枣、核桃、莲蓉等馅料,并用菊花糖饰面。

吃重阳糕寓意增加吉祥和幸福之意,也是人们祈福祖先平安的一种方式。

3. 佩戴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物之一,被认为有辟邪作用。

人们会佩戴茱萸,或放在门口或挂在手腕上,以驱除恶鬼,祝福家人平安健康。

4. 赏菊花: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赏菊花来祝贺节日。

菊花被视为尊贵、坚韧和乐观的象征,也寓意着长寿和团圆。

5. 喝菊花酒:在重阳节当天,人们还会品尝菊花酒。

将菊花泡在白酒中,使其香气混合,饮用则有提神醒脑、养生保健的功效。

重阳节以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一环。

人们以诗词歌颂自然之美和感恩之心,同时通过各种风俗活动,表达了对亲人团聚和祖先怀念的情感。

关于重阳节的典故或诗词

关于重阳节的典故或诗词

关于重阳节的典故或诗词1、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

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2、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3、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1、《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风俗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风俗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风俗重阳节,又称重阳节、踏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与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正值秋高气爽之时,是人们祭祖、登高、品尝重阳糕和赏菊的日子。

以下是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诗句和风俗。

一、诗句1. "重阳独上高楼,凭阑怅望之寥寥。

" 这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在《登高诗》中写下的节日诗句,表达了他对登高望远的感慨之情。

2. "分忧与共千金少,寿与天齐一日长。

" 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在《重阳日寄李儋元锡》中所写,意味着重阳节是人们共享欢乐、愉悦的时刻。

3. "万紫千红总是春,唯有重阳堪寄身。

" 这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在《与友人登高亭赋诗》中表达对重阳节的喜爱。

4. "重阳日,菊花开不败,秋叶舞飘摇。

" 这是民间诗句,形容重阳节时期菊花的盛开和秋叶的飘舞。

二、风俗1. 登高习俗: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象征着迎接新的一年。

人们前往山上或高楼,欣赏秋景,远眺风景,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

2. 布置菊花:重阳节时,人们会在家中摆放各种各样的菊花。

菊花象征着坚贞不屈、纯洁和长寿,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美好祝愿。

3. 品尝重阳糕:重阳节的传统美食是重阳糕,也叫花糕。

重阳糕通常由糯米、红枣、莲蓉等食材制作而成,口感糯软甜美,广受人们的喜爱。

4. 赏菊活动: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到花坛或菊花展览会上赏菊。

赏菊活动不仅可以欣赏到精致的花朵,还能感受到秋天的艳丽和花香的芬芳。

5. 祭祖:重阳节也是祭祖的时刻。

人们会前往祖坟或家中的祖先牌位前,献上鲜花、食品和糕点,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重阳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温情的节日,通过登高、赏菊、品尝美食等活动,人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幸福长寿的渴望。

重阳节的诗句和风俗共同构成了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使人们更加热爱和珍视这个传统节日。

有关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有关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有关重阳节习俗的诗句重阳节,又称重阳节、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也是秋季冷空气逐渐增强的时候,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以此庆祝丰收和健康。

重阳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诗句,这些诗句既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热爱与祝福,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面将为您带来一些有关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1.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描绘了思乡之情。

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物品,人们会戴茱萸以祈求祥瑞,而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唐代诗人王勃的诗句,描绘了重阳节的秋景。

重阳节正值秋天,天空橘黄的霞光与孤独的野鸭在空中飞翔,秋水则与天空融为一体,形成了美丽的景观。

3. "送君山下别离时,重阳楼上又相思。

"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诗句,描绘了重阳节的别离情感。

重阳节是一个团聚的节日,但也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4.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得人间见,空向羌笛横。

"这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诗句,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重阳节的忧伤情怀。

诗中的白发象征岁月的痕迹,而羌笛声则代表着乡愁和思乡之情。

5. "一年风景似今别,重阳感慨正堪嗟。

杨柳终年为画客,惹人聚散滋风雅。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描绘了重阳节的秋景和人们的感慨。

诗人通过描写杨柳的景象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离散的无奈,同时强调了重阳节作为庆祝节日的价值。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重阳节丰富多彩的习俗和节庆活动。

每年的重阳节,人们会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赞美,也表达了对健康长寿和幸福美满的祝愿。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和精神内涵通过这些诗句得到了生动地表达。

重阳节来历及诗词

重阳节来历及诗词

重阳节来历及诗词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祝福。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并通过赏析相关的经典诗词,带您领略这个传统节日的魅力。

一、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

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华仲的老者得到神仙的启示,他告诉华仲,每年的九月初九是个阴气最重的日子,会有瘟疫的危险。

于是,华仲告知了周围的人们,让他们在这一天登高祈福,以驱散瘟疫。

人们听从了华仲的建议,结果的确避免了疫病的发生,此后,这一天就成为了重阳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与登高赏菊相结合。

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之一,菊花绽放,金黄的颜色让人赏心悦目。

人们在重阳节这天会登高远望,赏析菊花,同时也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美好的祝愿。

二、关于重阳节的诗词1. 杜甫《九日登高望京师》九月九日忆山东,雁门关外忆家乡。

西风簇浪打浮云,背城倚马草萋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著名篇章。

他以重阳节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沉痛之情。

通过描绘登高时的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 晏几道《重阳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万事能为心快意,千金难买不如休。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饯行客。

把聚离抱收山鸟,说邻舍时谢苍鹰。

这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

他以重阳节日的欢乐气氛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在节日中尽情快乐的态度。

词中借景抒情,描绘了动人的风景和愉悦的心情。

3. 苏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獬豸缙云古渡头,人在崖巅天在楼。

见了飞鸟天下白,踏着银丝万点愁。

犹似昨日沙场雁,千山万水总是情。

背风阴岭寒千尺,故人何在此相逢。

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以忆乡之情写的一首词。

词中他对兄弟的思念溢于言表,通过描绘山水和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痴思之情。

通过赏析这些经典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重阳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人们对这个节日的喜爱。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风俗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风俗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风俗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展示对老人的尊敬和敬重。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诗句和风俗,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相关的内容。

一、重阳节的诗句重阳节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追思逝去亲友及感慨生命短暂而写下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这些诗句情感丰富,主题广泛,充满着对生命的反思和对亲情的思念。

以下是几个经典的重阳节诗句:1. "斜阳照墓木,寒蝉噪枯柴" - 这是唐代杜甫所作的诗句,通过描绘斜阳映照在寒蝉鸣叫的荒凉墓地上,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思念之情。

2. "岁暮乘舟忆长亲,江南赐我重阳金" - 这是宋代苏轼在重阳节时所作的诗句,表达了对长辈的怀念,并展示了家国情怀。

3. "登高临远,未绝如今。

园日行独、赏佳光" - 这是唐代白居易的重阳节诗句,表达了对登高望远的欢乐和对重阳日的喜悦之情。

二、重阳节的风俗除了丰富多彩的诗句,重阳节还有一系列独特的风俗活动。

1. 登高赏菊:重阳节当天,人们会选择在山水环境优美的地方登高,观赏秋日的美景,并且常常会赏菊。

菊花开得正盛,以其端庄秀丽的姿态,为登高增添了一份诗意。

2. 佩茱萸:人们常常会在重阳节佩戴茱萸。

茱萸被认为有驱邪避凶的寓意,所以人们戴上茱萸,一方面是为了祈求平安,另一方面也是对重阳节的一种纪念和庆祝。

3. 喝重阳茶:重阳节当天,人们会饮用被称为“重阳茶”的特殊茶饮。

重阳茶一般由菊花和柞树叶制成,以其清香的味道和清淡的口感,让人们感受到秋天的清爽和宁静。

4.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节食之一,一般由糯米粉、红枣、豆沙等食材制成。

重阳糕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梯形等等。

吃重阳糕象征着吉祥。

以上是关于重阳节诗句和风俗的简要介绍。

无论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还是那些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都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友的思念和对老人的尊重与敬佩之情。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5篇)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5篇)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5篇)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5篇)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范文第1篇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是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期,故以享宴高会。

” 传奇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重阳节来源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快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服胸怀的好时间。

中国历代很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很多诗篇。

九月,寒冷的冬关即将降落,人们开头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

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化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庆祝方式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重阳节来历及诗词

重阳节来历及诗词

重阳节来历及诗词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重阳节来历及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重阳节来历及诗词1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2九月十日即事李白〔唐代〕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

3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杜牧〔唐代〕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乐来排遣抑郁。

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的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

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重阳节来历及诗词21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王勃〔唐代〕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首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

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

2行香子·天与秋光李清照〔宋代〕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重阳节的习俗的诗句

重阳节的习俗的诗句

重阳节的习俗的诗句重阳节的习俗的诗句重阳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重阳”源出《易经》,该书称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称“重九”。

屈原《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这表明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而到唐、宋,重阳节插茱萸、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已经很盛行,这也是诗人们在咏重阳诗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重阳节习俗的诗词。

重阳节也称登高节,有登高避灾的习俗。

此习俗出自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

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有:“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

”杜甫有《九日》诗云:“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白居易也有《九日寄微之》诗:“去秋共数登高台,又被今年减一场”。

边塞诗人岑参在行军途中,适逢重阳节,诗人仍想到要去登高,怀念那故园的菊花:“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另外古代还在重阳节后一日举行宴赏,号称“小重阳”。

李白有《九月十日即事》诗云:“作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意思是说,昨天初九登高已结束,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

菊花怎么这样苦,连遭这两个重阳的采摘。

插茱萸是古代重阳节的又一趣俗。

据《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 “登高”、“插茱萸”在古人看来可以避邪消灾,故九月九日一定为之。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重阳登高插茱萸的风俗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云:“明年会此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孟浩然有诗:“茱萸正少佩,折取寄情亲”。

朱放的《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中的“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手茱萸”等,都是描述古代重阳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13篇)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13篇)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13篇)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有现存文献记载的最早见于汉代。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风俗诗句(13篇)欢迎阅读与参考。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篇1《九月九日》崔善为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篇2《九日五首其二》杜甫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重阳节的风俗诗句篇3《九日得新字》孟浩然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篇4《九日言怀》令狐楚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

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篇5《九日应制得欢字》李峤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篇6《行香子天与秋光》宋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篇7《重阳》唐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篇8《重阳日有作》唐杜荀鹤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篇9《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唐独孤及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节的风俗诗句篇10《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唐白行简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重阳节的来历习俗诗句一
篇一:重阳节的习俗与诗词汇总
重阳节的习俗与诗词汇总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
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节日起源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
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
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
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重阳节的来历
习俗诗句一)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
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
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
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
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民间习俗
1、重阳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
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7]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
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
《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诗词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篇二:重阳节来源及诗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得名来由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

《易经》将“六”定为阴数,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节日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便已提及。

屈原《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
重阳的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文中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可见,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唐朝,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

此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XX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
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

仙长为其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一身非凡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
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

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于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续齐谐记》记载
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较早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
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